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 B1101 于晓婷 1312110124 儒家思想是中国最古老、最博大和最有影响的学派,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学是孔子依据礼乐文化传统所做的理论创造,是反映社会变革过程中的时代精神的一种哲学。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仁爱思想为核心。仁爱思想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遭到彻底否定,然而,像仁爱这样的传统文化绝不意味着仅仅是文化的过去时。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仁爱仍然有不可忽视的现代价值。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

仁爱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源远流长。孔子一生对“仁”极为关注, 仁在《论语》中是一个核心的概念。据统计,《论语》中, 谈到“仁”的地方共有 58 章, “仁”字出现104次之多。那么, 在《论语》中,“仁爱”思想有哪些内涵呢?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把“仁”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对人是什么的追问,是不同时代思想家们的永恒主题。虽然“仁”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早已有之,但把“仁”规定为人的本质,却是孔子的首创。在孔子看来,不能从自然属性方面来认识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仁字的结构表明: 人与人是并存的。也就是说,人是在社会关系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的。人与人的并存是一门大学问。人与人的并存需要相互关爱, 需要道德情操。孔子认为,“仁”基本上可以引申为三种含义: 一是泛指道德和有道德的人。二是泛指乐观而又有高尚情操的人。他对自己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的评价是:“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三是指有理或有真理。在孔子看来, 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把仁义之道,看得比人的生命还要重要。这三种含义尽管重点各有不同,但在一定意义上都与“爱人”有关, 与人的本质有关。在孔子看来, 具备“仁”才能称其为人,“成人”的过程就是一个“求仁”的过程。

第二, 把“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孔子认为,人际关系中存在着亲爱之情。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自爱,二是爱人。所谓自爱不是一己之爱, 而是宗法血亲之爱, 用孔子的话叫做“亲亲”。中庸引孔子语:“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前面一个亲是亲爱,后面一个亲为是血亲、亲人。亲亲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孝悌。“亲亲”为什么为大? 这是因为亲爱是爱人的基础,如果不懂得对亲人的爱, 就谈不上对他人的爱。爱亲是爱人的出发点,爱人是由爱亲转化而来的。二

是爱人。孔子认为,仅仅洁身自好还不足以构成“仁”,只有走向“爱人”,才算是“仁”。论语记载:“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人。曰: 如斯而已乎? 曰: 修己以安百姓。”可见,君子爱人的最高境界是“安百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从爱人出发,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所谓“忠”,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恕,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的时候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是“恭、宽、信、敏、惠”, 孔子解释说:“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五个方面都是仁的表现, 也就是爱人的具体化。

第三,把“仁”作为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仁是人们实践生活的原则,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樊迟问“仁”,孔子回答:“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这里的“仁”,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道德伦理和对世界的认识,而是外在化,表现为一种实践行动了。在孔子看来,这种生活方式,即使在其他不开化的地区,也是应当加以保持的东西。关于以仁来处理生活实践中的原则的话,在论语中比比皆是,如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子曰:“巧言会色,鲜仁也。”在《子张》中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论述说明,孔子把仁爱思想作为生活的指导原则。仁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展开,仁不在生活之外,而在生活之中。孟子把“仁、义、礼、智”称之为“四德”,这是他对儒家伦理的新整合。其中,以“仁”为首,“义”为次,“礼”为第三,“智”也从孔子“三达德”之首,退居到末位。

二、儒家仁爱思想的当代价值

毫无疑问,儒家仁爱思想是以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为基础的,自然有其糟粕的成分,但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彰显其历久弥新的价值。

第一,仁爱思想为“以人为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中国儒家传统仁爱思想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仁者,人也。

人和外在的事物相比,人贵于物,天地之性人为贵。这是古人的基本认识。《论语》记载说:有一次马棚失火了,孔子不问马,只问伤人了没有? 孟子也指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仁爱文化就是人伦文化。仁爱的核心是对人的价值、人格尊严的尊重。这也是我们今天强调以

人为本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是目的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就是强调发展必须围绕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进行, 符合人民根本利益,才是科学的发展,违背人民根本利益就不是科学发展。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就必须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第二, 仁爱思想有利于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主要是一些企业和个人产生了拜金主义思想,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制假贩假,坑蒙拐骗,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成为社会的公害,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直接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以三鹿奶粉为代表的食品安全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缺乏的就是对消费者的仁爱之心。过去曾有人生产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的事件,后来又有报道,浙江义乌生产的“爱宝”等多个品牌的奶瓶全部采用废旧光盘为原料,奶瓶中的酚含量严重超标,会破坏婴儿的肝、肾细胞造成慢性中毒。一位销售问题奶瓶的个体商贩对暗访的记爱,推己及人,遍及整个社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推己及人,有两层含义: 一是你不想别人对你做的,你就不要对别人做,比如,你想喝有毒牛奶吗? 不想,那你就不要生产和销售这种牛奶;你想吃注水的猪肉吗? 不想,那你就不要往猪肉里注水。二是你想别人对你做的,你也要对别人做,比如,你想别人对自己的父母好吗? 那你就要对别人的父母好。你想别人对自己的孩子好吗? 那你就要对别人的孩子好。

仁就是热爱人、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仁的表现形式,因对象不同而有所异。表现在父母身上便是慈,表现在子女身上便是孝,表现在夫妻身上便是爱,表现在兄弟姐妹朋友身上便是情义,表现在长幼身上便是敬老爱幼,对组织表现为忠, 对国家对人民表现为爱国爱民,对人类表现为友好仁是我们道德生命的根本, 如果我们没有了仁爱之心, 谈什么道德、谈什么集体主义都是假的。日本有一个作家渡边淳一写了一篇文章, 题目是《一百种理论不如一份良心》,就是说,如果有一百种理论,都没有作用于人心,没有树立起做人的良心,那么,这一百种理论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据媒体报道, 在上海这个老龄化位居第一的大都市里,手持癌症病历的朱祥林老人在公交车上发出了苦苦哀求: 我是一个肺癌病人,已经撑不住了,谁能给我让个座? 结果没有人回应。现在大街上看到老人摔倒了,

没有人敢前去搀扶,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

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弘扬儒家的仁爱思想,关键在于安心。孔子教人把心安放在“仁”之内,即安放在忠恕孝道之内他教各个人的心,走向别人的心里找安顿,找归宿。如父的心,走向子的心成为慈;子的心,走向父的心里成为孝; 朋友的心,走向朋友的心里成为忠与恕。仁者,爱人,只有用心去爱,才是真正的仁。孟子说:“仁,人心之安宅也。”“仁”作为心的“安宅” ,其实质就是要人们互相关爱,互相感恩。和谐社会,从心开始,从仁爱之心开始,这是社会的呼换。

浅谈儒家思想与教育德育观

摘要:儒家思想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教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借鉴;思想;仁爱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思想道德文化提出了稳定的价值支撑和道德认同,影响深远,在世界范围内被推崇。儒家创立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后来由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儒家的一系列道德思想体系对我们的教育有着推动作用,有利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工作者进行德育的重大课题。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 《周礼》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制, 是战国时人所作,它是反映西周时期礼制的史料著作。 《周礼》曰:“儒家得道以民。”所谓得道,一曰礼乐,二曰仁义。周公摄政,五年营建洛邑,六年制作礼乐,依据周制,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管制、禄制、乐制、法制等,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典章制度,世称周礼。周公曾作大诰、酒诰、周官、立政诸篇,倡导天命不僭,张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孝养父母、以德辅天之言行。 在中国,孔夫子到今天两千五百年,我们在孔老夫子著作里面看到,他那个时候就是很感叹世风日下,他羡慕上古时代,尤其是我们看到他常常赞叹的尧舜禹汤,称他们是圣王。那个时候的社会民风淳朴,有圣贤人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圣贤人用什么教化?伦理道德。所以,伦常道德不是孔子发明的。孔老夫子自己常说他一生没有创作,“述而不作”,他所学的、所教的是前人的教诲,他只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孔夫子做得圆满,是圣贤,被称为大圣,大成至圣先师。 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资源。虽然,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大的发展,但是,伴随而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表现了民众道德价值观的缺失,被表面的一些现象所障碍,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可以理解为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同步,缺一不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靠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教育要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人才,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五育之首。思想道德是一个人发展的立足根本,我们的教育要从根本抓起。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生个人思想品德素质的好坏关系到道德观的树立,直接影响以后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很多国家的学者提出了科学教育人文化的观点。据说1998年1月,2/3的诺贝尔奖的得主说过,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2500前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在新的世纪,努力建构富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气息的德育理论,正成为我国德育发展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德育明显存在的问题有:一方面脱离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不注意利用传统德育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功利主义色彩较浓,缺乏超越精神的成分,其结果造成道德教育的低效。就目前中国德育状况而言,教育需要借鉴儒家思想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我们应当从下两个方面认识和思考儒家德育思想的智慧。 一、借鉴儒家的反思思想完善道德教育 《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孔子看来:思、内自省是联系自身品行的反省,这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这是儒家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它倡导的是自主修养。“自律”是现代德育的最高境界,它提倡的是“自我教育”。以“尚礼”为重点,强化文明礼仪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学做人,做现代文明人,做好人。 自我教育,是人们把自己同时当做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自我发展

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

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 杜维明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课程前言 放眼全球,世界多元文化频繁交流与碰撞。传统的儒家思想在文化多样性的全球趋势中有着怎样的命运?儒家思想的现代生命力是否担负着新的使命,儒家精神人文主义的提出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世纪大讲堂》“儒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节目为您解读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 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儒学与当代中国”系列节目。在前几期的节目中,我们梳理了儒学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史,儒家思想传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从个人道德、家族伦理、人际关系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以及国际间的交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儒家原则的支配。 那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在世界各国、各文化之间频繁的交流与碰撞中,儒家思想将焕发出什么样的新活力?古老的东方古国,古老的儒家思想又将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继续传承下去?21世纪的儒家精神人文主义又如何彰显?有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来为我们阐述儒家的精神人文主义。 杜维明,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现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联合国推动文明对话杰出人士小组成员。杜维明先生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1963年和1968年相继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至2008年在哈佛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及进行儒学研究。代表作品有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人文精神与全球伦理等。 主持人:杜先生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可以来到我们今天的世纪大讲堂节目,我们看现在近期有很的国内的学校都在研究国学,包括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范围内,孔子学院也是遍地开花,你怎么看待目前新的这种国学热现象? 杜维明:我想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但更深刻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自觉,特别是最近这170多年来,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后,不仅在军事、政治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9-14 08:07:00 ] 作者:程嘉宏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 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众所周知,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核心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价值观。说到儒家,肯定不得不提到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孔子的思想可谓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而作为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仁学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孔子思想中核心的部分。 一、仁学的发展 仁学思想最早是有孔子提出来的。出生在春秋向战国过渡的混乱时代,孔子目睹了太多的惨剧和暴行,各种恃强凌弱,以大欺小轮番上演。这种情况下使得孔子深刻的了解了各阶级的思想和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仁学思想。“仁”作为一种人格修养,其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就是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升华自身人格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之后,孔子把这种对高尚人性的追求推广到整个社会, 这使得“仁”发展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理想。 后来,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把仁爱从人推广到万事万物,这一转变极大的丰富了仁爱的内涵, 这是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又一次的进步和提升。 其后从汉朝开始,仁学思想随着朝代的更替也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到了宋明时期,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和王阳明的“以生论仁”更加深化了仁爱的内涵。由于先秦的道德范围局限于人和社会,“以生论仁”

便打破这一禁锢,使仁学第一次具有了生态哲学的意义。这一创举也体现出了一种天人一体的仁学宇宙观,,达到天人的完美合一。 晚清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 开宗明义地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 这不仅使仁学获得了新生,更是把仁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代社会的许多思想也是继承仁学思想不断演变来的。和谐社会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倡导,其实早在古代,这种意识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自商周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就将“大同”思想作为奋斗的指引。如今仁学也必会随着人们追逐和谐社会的步伐继续发展。 二、仁学的思想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总共出现了一百零八次,而又多出自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之口。其中讲得最为清楚的是颜渊问“仁”的部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进一步问,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应当看为对“仁”的比较全面的论述,表现出“仁”的基本内容是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符合礼的规范,不合礼的事不去看,不合礼的话不去听,不合礼的事不要说,不合礼的事不要做。接下来,就仁学思想的几个主要部分做简略的阐述。 (一)、仁者爱人 据《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可以将“爱人”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近、相趋、相合。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把握。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创立的儒学即被称之为“显学”。汉以后,儒学取得“国家意识”的合法身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学对中国社会之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文化构成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实,要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必须对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现代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总体的把握。 一、和谐意识与和平发展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关于天人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天人合一”。孔子主张寓天道于人道之中,要在人道的统一性中见出天道的统一性。因此,他既讲“天知人”,把天拟人化、道德化;又讲“人知天”,强调人在天命面前不是被动的。关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提倡“中庸”。“中庸”也称“中和”、“中行”、“中道”,都是同样的意思,即“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所谓“和而不同”,说的是对一件事情有否有可,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这是合乎辩证法的和同观的。所谓“过犹不及”,说的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和尺度,达不到或超过这个界限和尺度都不可取。“和而不同”与“过犹不及”的实质乃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事物之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避免和克服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当今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既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小至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可以想象,如果片面照搬西方的“戡天”思想而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开发,其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并最终招致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浅谈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历史的车辙延续到今天,褪去了浮华之后,留下的是精华的沉淀! 悠悠千年,历史的光辉星星点点,多少人物,多少辉煌,多少往事......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缔造的儒学,自春秋起就开始书写她源远流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到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再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以及清末康有为等近现代新儒学,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发展的历史的演进,儒家学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其社会功能也在与时俱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面对全球化文化浪潮的冲击与融会,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与思索也越发激烈和深入。西方物质文化,科学主义在近代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物质主义的发展到了今天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缺陷,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道德沦丧,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西方物质文化的缺陷正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再生提供了契机!那么现如今,儒家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呢? 一、道德价值 (1)仁: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的思想,并以之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仁”作为儒家道德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各种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的基本出发点,在众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孝: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悌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孝”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何谈为人,更何谈什么道德品行? (3)义:义是儒家文化的又一重要价值。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者也。”这里生命和道义是合理的存在的,但当两者发生冲突或利害关系时,对道义的追求就高于了对生命的追求,在只有牺牲生命才能坚持道义的时候,人就应该舍生取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信”与“义”作为一枝独秀,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儒家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这与当今的法制并不冲突。严格来说,一个具有崇高道德思想的人,必不会触犯法律,危害社会。虽然儒家规定的那一套严格的的道德体系在当今社会并不适用,但其道德价值却不容忽视。 二、教育价值 孔子无疑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兴办私学,推动平民教育的发展,其“有教无类”的思想可以说是最早的平等教育主张。“学而时习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思想已影响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孔子的一生中,从15岁“志于学”开始,到70岁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止,其人生境界不断提升,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正是其终生“学而不厌”的结果。孔子通过其经历以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其后,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儒学文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不仅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终身性,更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如他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要认识,更应该去实践。这种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矛盾、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浅谈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作者:陈晓霞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创造力。中华名族名人辈出,文化荟萃,具有极为可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现代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继承儒学精髓,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的 举措,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思想广阔,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提供思想 基础,那么,追究儒家文化所反映出来的“和谐”要先了解何为儒 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确立及儒家文化的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空前活跃,文化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诸子并作,儒家、道家、法家等百家蜂起,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并且,也由此奠基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其中儒家学说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个学说体系。 追究其渊源,儒家学说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学派,是当时 百家争鸣中重要的一家,居于世家之首。并且后来著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著名著作,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作品。儒家思 想从狭义上理解,是指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从广义上理解,是指源 远流长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但无论是从狭义上还是广义上理解,有 三点是共同,即主张“礼乐”、“仁义”、“忠恕”和不偏不倚, 无过之而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提出“德治”、“仁政”和王道,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自我修养,这些思想在孔子、孟子、荀子的思

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也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 是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春秋时期怒国人,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及教育学家, 孔子提出的思想中的“礼”、“仁”、“中庸”构成了孔子思想体 系的核心,孔子从“礼”出发,发展了“仁”的思想,总结出自觉 的“中庸”观念体系,因而是儒学发展成为了一宗学派,“礼”的 观念只是孔子对传统的继承和综合,而“仁”和“中庸”则体现了 他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孟子,战国时期人,孟子得以发展和扩大了儒家思想文化,他 的思想是“孔子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后世及世界的 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孟子》一书体现了孟子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而“仁政”的提出的根据是人性善,并 且一直影响着孟子的整个思想及人生的处事态度。 荀子处于百家争鸣的晚期,以儒学为基本立场,兼诸子百家的 思想,形成了一种比较开放的儒家学说,综其三大儒家的思想,都 离不开“和”、“仁”、“德”的思想,因此,对后世的影响较为 深远,儒家思想称为现代思想的基础,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 想基础。 一、儒家思想中“和”的观念 “和”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古老的观念,早期的《尚书》、《诗经》、《国语》等重要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和”这一个名词及 思想观念。大体而言,“和”既有天道观的意义又有人道观的内涵,从天道观上看,“和”主要理解为事物的生成、运行、存在的条件

儒家精神与现代生活

学习与研究 第 5 期 海航集 团201 2年2月1日 儒家精神与现代生活 ——在海航集团2012年工作会议上的讲座 杨立华 2012年1月12日 (根据录音整理) 【编者按】1月11日-14日,海航集团2012年工作会议在海口海航大厦顺利召开。会议期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

立华为全体与会人员作了题为“儒家精神与现代生活”的专题讲座。现将讲座内容整理下发,供全体干部员工参考、学习。 我非常荣幸有机会来这跟大家做一个上午的交流。海航是中国非常著名的企业,我来这儿和大家讲课很有压力,好在我是代表我的恩师汤一介先生来给大家讲课,我就可以把这个压力顺利地转移给汤先生。如果我讲的有错误,那是我的错误,希望大家能够包涵,也希望大家能够批评。 我今天上午的演讲主题就是“儒家精神与现代生活”,整个上午的演讲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现代性的哲学基础,我会试着从哲学的角度跟大家一块来梳理现代性的哲学实质,以及它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思考从19世纪中叶 以来一直到今天,属于持续不断的哲学努力,我们称之为反思现代性。这个主题可以说是20世纪整个哲学努力当中最 重要的努力之一,这个部分我们会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落实在对现代性最核心问题的理解之上,这个理解最后我们可以看到是我们今天通常都会感受到的虚无主义的问题。第二部分我会试着从儒家的整体精神气质角度来看一看中国传 统的智慧,特别是儒家的智慧在整体上能够给我们今天的生活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发。 一、现代性的哲学基础 我想在座的所有朋友对“现代”这个词,一定都并不陌生,我们基本每天都生活在对“现代”这个词的基本理解中。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这个词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而作为一个时代的关键词,当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以不同方式接触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不知道在座朋友会不会在生活的某一瞬间思考过到底什么叫“现代”?每当说到“现代”这个词的时候,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去想“现代”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断强调“现代”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背后潜在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对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非常关键。要想对“现代”这个词的潜在含义做一个基本的、充分的理解,首先就要对“现代”这个词在日常语言当中的一般用法做一个简要分析。 如果你认真思考你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次用到“现代”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背后都有一个与之相伴随的词,它就是“传统”。“传统”和“现代”是一组不可割裂的词汇,提到其中一个,另外一个词就包含在里面了,离开了“传统”就无所谓“现代”,离开了“现代”,“传统”也显得无可着落。 作为一组词汇,当我们不断强调“现代”,而把另外一个词“传统”放臵到它的背景中去,这样一种做法意味着什么?通常意味着我们通过对“现代”这个词强调出这两个词语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断裂”,不断在强调“现代”这个词,其实是在强调“现代”和“传统”之间一种“断裂”关系。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文系10级政教班韩东生10010106儒家思想自孔子创立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德治国" 儒家思想与当今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远古三代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继周公之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德政"的思想,首开儒家德治主义之先河。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视为治国安邦、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根基和出发点。后经孟子、荀子的系统发挥,《大学》、《中庸》的理论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后世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论,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上论证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必然性而已。 在当今社会,古代德治主义思想虽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为我所用,但其思想精髓及合理内核仍具有显著的价值意义,并为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 二、“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是儒家德治思想的基础。所谓"民本"就是认识到人民、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背离了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国家政权就不能巩固,甚至会被人民群众用武力推翻的。孟子的"仁政"理论就是以民本为基础的,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人民是宝贵的,不能忽视人民的利益和疾苦。荀子引用古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表现出它极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虽然民本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它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当确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神圣观念,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具本质意义的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

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也是现代中国文化重要元素之一,它深深渗透到人们生活之中。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浅谈儒家的本源,分析其体系结构,思想主张,经典著作,并浅析儒家思想就现代中国文化一部分对国内外交流做出的贡献。本文旨在透析儒家思想,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与发展,腾飞中国文化。 关键字儒家思想结果体系现代文化交流 儒学----追本溯源 儒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如今很大长度 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学--- 学术体系.著作经典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儒家思想的精华 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兮,类之纲纪也。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家圣教十三经。儒家正典化始自孔子治六经。 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3]荀子说“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十三经注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后又有解释十三经的权威教参《十三经注疏》 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代表了儒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展成了思孟学派、宋明理学、心学、气学、今文学派、公羊学、谶纬神学、古文学派、训诂学。孔子赞《易》,作《春秋》,通过复兴周朝的礼乐官学传播王道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后又有孔门十杰,战国八派谶纬神道公羊谷梁唐代道统程朱理学等等。经学盛行,今天所看到的儒经,大多源自汉儒的流传,而解读上,则承袭了宋明儒的思想。儒学的思想理论在经济政军事甚至历史伦理等等哦方面都有建树。 “中庸文化”是孔孟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中’是适合,‘庸’是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而按照适宜的方式做事就可以长久,就是‘善’。”作为传统文化,张辛认为“中庸精神”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一个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中庸精神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国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礼者,人品行之节文也,儒学作品数不胜数,他教会我们了责任感忠孝······

关于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现代意义的探析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onfucianismand its modern significance of —On the cultivation and enterprise positive role Spring Pa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550004 Guizhou Guiya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Man agement Email: 807349548@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7779223.html,, panchunti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7779223.html,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eople of the increasingly fast pac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 and enterprise is more and more intense. Based on such a cruel reality, in order to make every people have higher self-cultivation,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in order to make the enterprise in the competition in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so that the company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our society more harmonious. We need to learn about our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lassical Confucianism culture. We need to lear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onfucianism and its present significanc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an thought, so that we become a higher accomplishment person; make enterprises obtain more profits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nfucianism; cultivation; development; basic connotation 关于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现代意义的探析 —对人的修养和企业积极作用 潘春天 贵州财经学院教育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Email:807349548@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7779223.html,,panchunti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7779223.html,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人们的步伐越来越快,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基于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问题,为了促使每个人有较高的修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为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使企业长久的持续的发展;为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和谐。我们需要学习一下我国优良而又经典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文化。我们需要学习儒家思想精髓及其现在的现实意义。深刻的了解儒家的思想,使我们成为一个有较高修养的人;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及长久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儒家思想精髓;现实意义;修养;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为了能够适应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的竞争力。然而儒家思想武器对现在的我们有重要的作业;儒家思想不仅促进个人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已经社会的和谐。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一、儒家思想之“以仁为本”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仁为本”的理念 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一直围绕着一个“仁”字,那就是怎样使人趋向“仁”。什么叫做仁?实际上是什么叫人的问题,因为“仁者人也”。把仁当做一种思想理念的最深准则其实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把仁作为实践中的引导理念并且让仁融入于各种道德中。孔子的仁说是将自尧舜以来继承下来的先王之道归属为仁之道。如果从《论语》为核心来分析仁的意义的话,就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克己,对外爱人。儒家文化觉得民是国家之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以民字作为首要。孟子指出“用贤则治,不用贤则亡。”(《孟子?告子下》)因此,儒家思想把用贤作为是企业管理盛衰成败的关键。 (二)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以仁为本”的思想 现代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将儒家文化的“以仁为本”的思想应用在企业管理,将“以仁为本”作为企业迈向成功的管理准则。“以仁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以人本理念为前提的,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准则,它要求的是管理行为的人性化。这样的话,现代企业管理中怎样去应用“以仁为本”的思想,融入“以仁为本”的准则呢?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可行的: 第一,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那就是要在企业管理中采取“仁治”以稳住民心。第二,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还需要设立起一套合理科学的激励制度,为职工营造一个温馨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孟子主张教化而治,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 民畏之,善教, 民爱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第三,坚持以仁为本的原则,更加要积极开展对人才的挖掘、人才的运用、人才的培育。儒家文化认为,为政之本在于兴贤。企业应该发挥员工的自尊、自爱、自强心理、主动性、事业心、创造性与成就欲,使员工的内在潜力得以发挥。然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光只能通过制度的约束,管理者也应该通过多和员工进行思想沟通和需求的满足,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对员工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的设计与实施,来让员工自觉的与管理者共同把工作做好,共同1 发展企业。 二、儒家思想之“以义统利”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一)儒家思想中“以义统利”的理念 因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正当的利益该取而不取,也是不义。孟子就说过:“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好其道,则舜受其之天下,不以为泰。”(《孟子?滕文公下》) 不合道义的即使一筐饭也不能接受,合乎道义的即使像舜继承尧的天下也不过分。这话准确地表述了儒家“以义统利”思想的内涵。儒家思想中的“以义统利”引领着管理者处理好盈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为企业提供了所需的原料、资本和人力资源,使得企业能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同时企业的盈 利必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如污染环境,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在这里“义”和“利”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儒家所谓的义,是指整体的利益,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讲,强调生财有大道,利己不损人。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由此可见,孔子不是反对致富,只是主张正当致富。而儒家所谓的利,既不是狭义的金

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必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冲击,科学进步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冶精神情操。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到汉代董仲舒“天人合而为一”命题的提出,再到宋明理学家“万物一体”论的形成,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观念,这种主流观念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凝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的今天,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宗法和唯心主义,弘扬其整体、和谐、统一的合理内容,树立严谨的人文科学态度,进而使先进的文化传统得到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束缚 纵观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期的君主专制社会中,无论是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学术、教育、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物宝藏,一直到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说与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精华与糟粕杂陈。到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我认为这种负面上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大的方面。 1、君主专制制度和专制主义思想的惯性,对当代社会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最为活跃。诸侯国日益强大,逐鹿中原,争霸称雄,征战不已。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重视,“重士”、“征士”、“养士”成为一种风气,思想相当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及自然界进行了新的观察探讨,出现“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形成儒、墨、道、法、阴阳、名辩、纵横、兵、农、杂家及史家等各种学派,互相争论诘难,又互相吸收补充,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思想如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汉学或实学等,对思想观念、伦理道德、哲学宗教、学术理论等都有所发挥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越到后来也越为缓慢,乃至成为八股教条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特别是尊卑贵贱,君道臣节,专制主义尤为严重,这也是影响当代社会人文思想的根源所在。 中国君上专制的历史很长,从商代开始,君主就自称“余一人”,以示其独尊无二。周代君主称为“天子”,开始“奉天承运”,管治兆民。春秋战国时,法家主张君主专制独裁和中央集权。在传统的治国之道中,儒家主张仁政德治礼教,被称为“王道”。法家强调“不贵义而贵法”,“以法为本”“以法为教”被称为“霸道”。其实两者并不是截然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当然是肯定德政礼制,否定政刑。但是,他又称赞法家的代表人物郑国大臣子产的“宽猛相济”。孔子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

谈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与德育教育

谈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与中职生德育教育 惠州工业科技学校李万山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从古到今,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优秀品德,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深厚基础。儒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去旧赋新,其合理性对当今中职生实现传统文化在德育方面的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儒家“五常”为仁、义、礼、智、信。“仁”即仁慈、善良。“义”即正义,正直。“礼”即礼仪、礼节。“智”即智慧、才智。“信”即诚信、信用。 一、传统儒家思想对现阶段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除了物质因素以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它有着精神、价值、道德修养的追求。儒家思想是教育人如何做人:明礼诚信,守德为人。在儒家经典中,对做人的标准,成才的途径,修身的方法,都有全面、精辟的论述,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2、进一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 现在中职生多为90后的学生,他们生活的年代处于社会的进步、大众传媒迅速发展的时代,中职学生个性鲜明,视野开阔,有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他们受各种思潮的冲击,其道

德观念日趋模糊,容易与学校倡导的文明道德、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观念相冲突。这时,加强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生思想道德淡泊、责任缺失得不到有效控制,将是教育的失败。 3.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由于网络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通过上网、QQ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但现阶段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仍是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重视的是知识的教学与灌输,使得学生在知行关系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在实际生活中,不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而儒家思想经过去伪存真后,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儒家思想主要要求知行统一,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依靠道德实践来检验、证实道德认识的真假与深浅。知行合一,才能使职高德育课教学成效明显。 二、加强中职生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教育的举措 1、“仁”——爱国主义,融洽和谐 仁者,亲也。本意是“博爱”,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爱祖国,爱他人,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能做到融洽和谐,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现阶段,道德冷漠现象频繁产生,人际情感的疏远,中职生依赖于网络,沉湎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社会接触的机会,以至于对他人与社会漠不关心。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存在着国家意识感不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减退的问题。

儒家思想对现代的意义

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其侧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中国封建时代长期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在世界观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面,它是和谐的。凡此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有着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所以说,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儒家思想依然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挖掘它的积极面,对市场经济有着建设性作用,对现代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 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 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 是人道的启蒙者。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 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

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 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 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 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 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 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 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 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 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分析了它们在东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社会整合的作用,提出了对以往的现代化模式要重新认识,指出儒家文化人本主义思想、天人合一的思想、社会整合的功能必将对当代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人本主义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西方国家,经过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并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认为,传统以来的儒家孔教,不但无助于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形成与发展,反而构成了一大阻碍。因而,近代资本主义只能在西方国家产生而不能在东方国家产生。然而,历史的发展似乎向马克斯·韦伯的论断提出了挑战。上个世纪60—80年代,当西方国家的经济走向萧条时,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东亚经济圈却出现了经济起飞的奇迹。当时,人们在考察其原因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因素本身,如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制度、资本的积累、劳动力技术等等。但这时的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什么没有出现像东亚这样的经济奇迹?同时,人们又考察了非经济的制度结构,这些国家在制度结构方面也大不相同。人们在考察其文化因素时,发现这些地区的共同之处就是,长期以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于是,一个饶有意味的问题产生了:儒家文化对于亚洲这五个地区的经济成就是否形成了文化层面上的有利影响?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是什么?它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对社会的整合价值 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认为,所有的思想和知识都是某个社会结构或历史进程的产物[1]。儒家文化就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和以皇帝为最高顶点的垂直隶君型的社会结构上产生的。经百家争鸣、两汉独尊儒术、魏晋儒道并融、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的兴盛,儒家文化经久不衰,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转化过程中通过对其他文化的吸纳和自身的改造而被保存下来。儒家文化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独领风骚两千多年,这不仅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需要,还在于它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1、人本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