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年历史高考真题集锦

历年历史高考真题集锦

历年历史高考真题集锦
历年历史高考真题集锦

历史暑期自编试卷

出卷人:陈筱一、单选题(20*1.5)

1.(2010安徽卷,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

...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2.(2010四川卷,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3.(2011·山东文综·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

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4.(2011·海南单科·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5.(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A.泉州B.广州C.扬州D.庆元6.(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3)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008北京文综)“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2011·上海文综·12)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9.(2010江苏历史卷,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

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10.(2011·浙江文综·17)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11.(2010上海历史,23)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

12.(2010福建文综卷,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13.(2010安徽卷,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

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

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2010上海历史,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15.(2011·福建文综·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图6 图7 图8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6.(2010上海历史,24)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17.(2011·海南单科·20)“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18.(2012年江苏历史,18)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19.(2011·上海单科·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20.(2010江苏历史卷,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2010新课标全国卷,4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臵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两个阶段的特征。(8分)

22.(2012年江苏历史,23)(12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 80 200

其他津贴65.1 43.1 13

纳税0 -7.9 -43.8

国民保险-4.5 -7.2 -18.0

实际收入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

23.(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0)(10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4分)(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3分)

24.(2010广东文综,3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材料二: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45~55 0 0 4 17 17 6 1.7 美国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2分)?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1分)

25.(2012年3月“江南十校”联考)(12分)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有关民生问题的探索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一一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民生主义,就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

要有便宜的饭吃”;就在“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犹如车之两轮。如果说,平均地权侧重于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那么,节制资本则着眼于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并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和利用外国资本,加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一一摘编自李华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剖析》材料二 1953年,随着全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城镇人口增加,加上灾民,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近两亿。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棉油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加。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超过了粮棉油的增长速度。7、8、9三个月,国家虽收购了98亿斤粮食,却销售了124亿斤,入不敷出。而市场上人们仍在排队购粮,人心浮动。这一局面如不改变,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进行,且有动摇国本之虞。

——摘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邓小平民生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渗透在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中。概括地说,邓小平民生观就是立足基本国情,顺应人民愿望,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入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摘自苏献启《试论邓小平民生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实施的目的、基础、途径分别是什么?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背景、措施和结果的差异。(6分)

(3)综合上述问题,清说出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26.(2012年3月聊城模拟)(14分)中国在近代过程中,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学习与探索的步伐从未停下,全球化更是没有落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务”与“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是“蛮夷之邦”。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等。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称呼西方国家为“西洋”“泰西”,“夷务”也变为“洋务”。

材料二“臣民”与“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多称呼民众为“臣民…‘子民”。进入20世纪,“臣民”“子

民”逐渐被“公民”取代。

材料三照搬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经验,照搬了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模式,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勤于创新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据材料和所学,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外交理念和对西学认识的变化(2分)以及由此采取的行动。(3分)

(2)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3)在上表中,填写中国共产党照搬的表现(2分)及在“中国化”探索的成就。(2分)(4)结合史实,谈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融人世界的曲折历程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启迪。(3分)

高考历史背景原因型非选择题导学案

高考题型专练 背景条件原因型非选择题导学案 ?1、(2012年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背景型非选择题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可能性) ?巩固练习 ?(2012年高考全国卷)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006年全国文综Ⅱ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原因型非选择题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主观意识)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 ⑵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2、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一切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巩固练习 ?2006年全国文综Ⅱ

高考历史历年真题大题整理练习分析

大题练习 (2011年湖南)材料一:一九○六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材料二:我将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与孔经是绝对不能并存的东西,如其要保全中华民国,惟有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如其要保全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惟有请爱新觉罗·溥仪复辟或请袁世凯……称帝。 ——钱玄同:《姚叔节之孔经谈》(1919年2月12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8分) (2)钱玄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清末民初颇具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7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 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 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 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 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 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高考历史选择题非选择题答题模板全整理

高考攻略| 高考历史选择题/非选择题答题模板全整理 选择题 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 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 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 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 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非选择题 (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 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六种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1、叙述型。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 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学弟学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绝密★启用前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共15 页,46 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时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帝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 A 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

历史上重大改革(规律性总结+知识梳理+历年全国卷高考真题),推荐文档

第一篇章: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一)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 正常运转而设 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 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 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1)根本原因: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阻碍(不适应)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商鞅变 法:秦国旧的奴隶制;孝文帝改革:鲜卑旧制;俄国1861 年改革: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戊戌变法:清朝 的封建专制统治;明治维新:幕藩就体制 (2)社会危机(内忧外患)内忧:财政危机、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或民 族矛盾尖锐 (3)历史趋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商鞅: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由分裂走向统一;孝文 帝:黄河流域统一、民族融合;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俄国改革:世界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趋势。 (4)思想条件:改革着或支持者的革新意识 (商鞅:百家争鸣,法家的改革思想;孝文帝:冯太后、孝文帝接受汉化思想文化;俄国:赫尔岑等人的 反对农奴制、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戊戌变法:康梁的维新思想;明治维新: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的思想 等。 (5)主观条件:改革家掌权,统治者支持、厉行改革。(商鞅、秦孝公;冯太后、孝文帝;王 安石、宋神宗;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倒幕派和明治天皇;康梁维新派和光绪帝) (二)改革内容(措施)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三)改革结果 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 压力; 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 革命; 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 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 败。 注意: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 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 革。。 (1)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 (2)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 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四)改革成败的原因 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集锦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集锦1000题5 401、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结果是因为 A、两者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两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内涵不同 C、所处时代农民的思想觉悟不同 D、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不同 答案:B 402、隋朝的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答案:B 40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与现行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两者的关系是 . A.互相矛盾B.互相衔接C.互相制约D.互相借鉴 答案:B 404、下列关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力B.宪法规定了国家职能部门的权力C.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D.宪法规定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 答案:D 405、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和文艺复兴运动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开始了世界各地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历史c.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思想武器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D < 406、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最大的变化是() A.革命任务B.领导力量C.革命对象D.斗争方式 答案:B 407、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因为它 A.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D.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革 答案:C 408、制约法国两次工业革命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A.工业资本短缺B.国内市场狭窄c.技术力量薄弱D.外来移民较少— 答案:D 409、最早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B 410、中国近代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①都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②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③都是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④都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 答案:D 411、1942年,中国共产党的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整风运动: [ A、促进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思想路线 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纠正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错误 答案:A 4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历史现象有密切联系的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 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C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D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C 413、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儒家说的重要功效之一。儒家学说的下列主张有利于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②“礼”③以德治民④宽刑薄税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 414、法国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法国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为序言,这是因为它 A.宣布废除君主制B.确定了法国的政治体制C.宣布了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D.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C 415、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为开端的,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篇一: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txt>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 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 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 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 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 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 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019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2)(有答案)_有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2)及答案 1.(2018·济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新军设置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这支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 ——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 (1)据材料概括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特点。(7分) (2)据材料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8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得出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根据材料“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得出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根据材料“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得出训练系统,注重实战。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得出结论;第二小问作用,主要从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抗击倭寇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推行募兵制,以农民和地主武装为主要募兵对象;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训练系统,注重实战。 (2)背景: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作用:提高了军队思想觉悟、凝聚力和战斗素质;有利于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利益。 2.(2015·江苏卷·24)“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200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全国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2.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3.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 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 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5.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 A.西安 B.洛阳 C.北京 D.南京 6.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工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8.19世纪70─80年代曾经入侵我国台湾的国家是 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美国 C.英国、美国和法国 D.日本、英国和法国 9.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10.1913年在印度召开的西姆拉会议 A.是由中国和英国参加的双边会议 B.讨论了西藏问题 C.讨论了中印边界问题

(新课标)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练习

(一)常规大题——主题递进式非选择题 (建议用时:20分钟)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知几在《史通·外篇·史官建置》中曾谈道,在黄帝时期,就已经开始确立史官制度,当时的史官主要有仓颉、沮诵等。从对史官的描述可以看出,史官的起源和巫有着一定关系,史官的设置是从神职而来的,史官职能上的独立与强化其实正是王权不断强化和神权不断削弱的过程。因此,从这一层意思来看。史官的设置是王权的需要,是服从于王权利益之下地对皇帝言行的记录。正如刘知几所言,历代封建王朝设局修史,总是希望“曲笔阿时”,“谀言媚主”,“国自称为我长,家相谓为彼短”。 ——摘编自何捷《中国古代史官 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史官精神探索》材料二史官史学在史学发展中的支配地位,近代以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着中国历史几千年未遇的社会大变动,一批接受了新思想熏陶的史家纷纷研治本国当代史、外国历史,清末更出现了“史学革命”的口号。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批评旧有史籍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只为朝廷的君臣而撰,不知为广大国民而撰,要求为国民写史,写国民的历史;批评旧有史籍只注重政治史、学术史,要求更多地研究民风、社会、宗教、财富、种族、工艺。官方史学也开始组织较多的力量从事外国政治、军事、科技、外交等历史著作的译速与研究。 ——姜义华《从“史官史学”走向“史家史学”: 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角色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史学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诏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材料二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自发联合,一方面是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分裂阴谋、保卫祖国的统一与边疆完整,同时也逐步深入,从不同层次上寻求将古代中国转化为现代中国的强国之道。辛亥革命以后,贯彻“五族共和”原则,但还未能真正反映中国近代民族问题的根本实质。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一则是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一则是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还提出了“少数民族”的概念。1937年,共产党倡议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广泛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1938年以后,又逐渐明确,在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的过程中与获得独立解放以后,建立和完善在统一中国实行各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道路。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历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自动保存的)

2012年高考全国卷历史部分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解析版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 一、选择题(共12题;共48分) 1. ( 4分) (2019·全国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B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确立王位继承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因为王位继承相对稳定,B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在夏朝就已经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A选项排除。 君主制度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C选项排除。 西周时期注重血缘关系,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宗法制的准确把握。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制,确立王位继承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因为王位继承相对稳定。 2. ( 4分) (2019·全国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 加强了货币管理 B. 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 削弱了诸侯实力 D. 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鹿辟币作为皇家的特殊商品,是对诸侯王的掠夺,通过白鹿皮币朝廷削弱了诸侯的实力,C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货币的管理,A选项排除。 思想上的统一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式进行的,B选项排除。 汉朝初年通过郡国并行制就已经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准确把握,白鹿辟币作为皇家的特殊商品,是对诸侯王的掠夺,通过白鹿皮币朝廷削弱了诸侯的实力。 3. ( 4分) (2019·全国Ⅰ)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C

高考历史的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

高考历史的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六种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叙述型。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

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二)审题必须把握的“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模考试试题 时量:90 分钟总分: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结合下图“先 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代远情疏 D.尊卑有秩 2.“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 C.社会发展需求D.代表的社会阶层 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 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 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6.下表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 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 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尼布楚条约》B《天津条约》 C《资政新篇》 D《天下郡国利病书》 8. 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主张用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C.思想保守落后 D.主张彻底改造儒家思想 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民国时期《大公报》曾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

历年高考全国卷历史真题

2001 13.宋代教育的特点是() 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2001 14.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A.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形式 B.废除了科举制度C.科学与经学并重 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2001 15.20世纪初,中国出现“负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人 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2001 16.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2001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2001 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 2001 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 2001 20.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2001 2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2001 22.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 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2002 15.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A.扬州B.泉州 C.明州 D.广州 2002 16.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使B.总税务司 C.澎湖巡检司D.理藩司 2002 17.下列各项,属于我国古代学习、吸收了外国经济文化成果的是() ①《缀术》②唐乐③熬糖法④班田制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 2002 1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2 19.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2002 20.在国际战争中失败往往直接引起国内的革命运动,这方面的例证是() A.美西战争B.普法战争C.拿破仑战争D.意埃战争 2002 2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02 22.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B.《联合国家宣言》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C.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 D.除政治外,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 2002 23.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2002 24.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附标准答案-Word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 右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 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右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右 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