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壤酶的作用与意义

土壤酶的作用与意义

土壤酶的作用与意义
土壤酶的作用与意义

蔗糖酶:蔗糖酶是根据其酶促基质——蔗糖而得名的。又叫转化酶。它对增加土壤中易溶性营养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蔗糖酶与土壤许多因子有相关性。如与土壤有机质、氯、磷含量,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呼吸强度有关。一般情况下,上壤肥力越商,蔗糖酶活性越强。它不仅能够表征土壤生物学活性强度,也可以做为评价土壤熟化程度和上壤肥力

水平的一个指标。

纤维素酶:纤维素是短物残体进入土壤的碳水化合物的重要组分之一:在纤维素酶作用下。它的最初水解产物是纤维二糖。在---作用下,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所以,纤维素酶是碳循环中的一个重要酶。

脲酶:脲酶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是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一种酶。脲酶酶促产物——氨是植物氮源之—。尿素氮肥水解与脲酶密切相关。有机肥料中也有游离脲酶存在。同时,脲酶与土壤其他因子(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数量)有关。研究土壤脲酶转化尿素的作用及其调控技术,对提高尿素氮肥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蛋白酶:蛋白酶参与土壤中存在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其他含蛋白质氮的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它们的水解产物是高等植物的氮源之一。土壤蛋白酶在剖面中的分布与蔗糖酶相似,酶活性随剖面深度而减弱。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氮素及其他土壤性质有关。

脱氢酶:脱氢酶能酶促脱氢反应,它起着氢的中间传递体的作用。在土犊牛,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的脱氢酶作用比较活跃,它们可以做为氢的供体。脱氢筋能自基质中析出氢而进行氧化作用。

硝酸盐还原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能酶促土壤硝态氮还原成氨。测定这些酶可了解土墩氮素转化中脱氮作用强度。硝酸还原酶还参与土壤中铁酌还原作用。

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和生物休内。土壤过氧化氢酶促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利于防止它对生物体的毒害作用。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与微生物数量也有关。一般认为土壤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活性,有30%或40%以上是耐热的,即非生物活性,常由锰、铁引起催化作用。土壤肥力因子与不耐热的即过氧化氢酶活性成正比例。

生物酶的相关知识点

生物酶的相关知识点

————————————————————————————————作者:————————————————————————————————日期: ?

细胞代谢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自由 扩散 协助 扩散 主动 运输 胞吞 (内吞) 胞吐 (外排)运输 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低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细胞外 →内 细胞内 →外 运输 动力 浓度差浓度差能量 (ATP) 能量 (ATP) 能量 (ATP)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实例水、CO 2 、O 2 、甘油、 乙醇 红细胞吸 收葡萄糖 K + 、Ca 2+ 、Mg 2+ ,小肠吸收 氨基酸、葡萄 糖 白细胞吞噬 病菌、变形虫 吞食食物颗 粒 胰腺细胞分 泌胰岛素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

土壤学思考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土壤 土壤肥力 二思考题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2.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3. 土壤和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4. 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5. 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土壤母质; 岩石风化; 同晶替代;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土壤粒级;

土壤质地; 有机质矿质化; 有机质腐殖化; 化学风化;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矿化率; 腐殖化系数 二思考题 1.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结合中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3.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4. 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好的结构? 5.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6. 说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7. 主要次生黏土矿物有几种?有什么区别? 8.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 9. 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

10. 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1.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 12.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 13. 土壤质地改良措施有哪些?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灰化过程;钙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过程 二思考题 1.试讨论分析土壤形成因素方程的基本原理。 2.简述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过程。 3.请小组讨论六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4.通过实地观察试发现各种成土因素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5.为什么说评价母质和土壤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困难的?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和展望剖析

分子生物学手段 在土壤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摘要: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文章 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环境微生物群落降解基因分析、16S rRNA序列 分析技术以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修复技术中跟踪污染土壤中降解微 生物行为、监测降解基因和微生物群落变化,揭示了其中的分子机制的应 用现状,对各项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发展前景进 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降解基因;16S rRNA;FISH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in bioremediation of soil: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Abstract:This review starts with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applied to the bioremediation of soil. The principles of the catabolic gene probe analysi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16S rR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o monitoring the fate of contaminant-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detecting catabolic gene and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in contaminated soil are highlighted. The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these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olecular biology; catabolic gene; 16S rRNA; FISH

土壤的重要性

土壤的重要性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维持生态平衡过程中,土壤的重要性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具有肥力的特征,土壤能够不断地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和其他生活必须条件的能力。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整个自然界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从土壤圈在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来看,它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交接的地带,是联结自然界中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或人类干预,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系统的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反之,如不能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的破坏或生态失衡。如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退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洪涝灾害等,均是生态失衡所带来的恶果。土壤除了具有生产力、能生长植物以外,还具有缓冲自调和净化两大功能,但是土壤的缓冲自调和净化功能是有限度的,污染物超过了土壤的环境容量后土壤本身也被污染了。 二、土壤的性质 1、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的50%。其中矿物质一般占固体部分的95%;液体部分主要是土壤溶液,约占土壤的25%,包括水分、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有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及最细小的胶体物质;土壤气体部分只要是指土壤中的空

气,土壤中的空气基本上来自于大气,也有一部分是土壤中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的。改良土壤,首先就是改造土壤的固相组成,调节三相比例,使之适合作物生长的需求。 2、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是指土壤固液气三相体系中所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各种性质和过程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其中以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水分居主导地位,它们的变化常引起土壤其他物理性质和过程的变化。 (1)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通俗说,土壤质地就是土壤的沙黏性。 按土壤中各粒级的构成情况,可以把土壤质地分为3类9级(卡钦斯基的土壤质地分类制),即砂土类(粗砂土、细砂土)、壤土类(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黏土类(轻黏土、中黏土、重黏土)。各类土壤的特性如下: ①砂土类:土粒以砂粒(粒径1~)为主,占50%以上。土粒间孔隙大,大孔 隙多,小孔隙少。土质疏松,易耕作;透水性强,保水性差;保肥能力差。 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容易出现前期猛长,后期脱肥早衰的现象,施肥管理宜勤少施。这类土壤对块茎类作物的生长有利,也适宜种植生长期短而耐瘠薄的植物,如芝麻、花生、西瓜等。 ②黏土类:土粒以细粉粒(粒径小于)为主,占30%以上.总孔隙度大而土粒 间孔隙小,土质黏重,干时紧实板结,湿时泥泞,不耐旱也不耐涝,适耕期短,湿犁成片,耙时成线,耕作困难。通气透水差,易积水,有机质分解

(整理)土壤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技术研究进展 1土壤污染和生物修复概述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 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称为土壤污染。 土壤重污染对人体以及动植物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其循环过程中不能被降解的特殊性无疑给科学家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虽然在局部小范围的修复中应用效果明显,但其治理成本高,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而且对于污染面积巨大且程度较轻的土壤难以实施应用。近年来,应用生物(包括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重污染土壤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生物修复方法对土壤生态环境不会有影响.是保证土壤生态健康和农业叮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1]。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是研究得最早、最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修复方法。它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土着微生物或特效外源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在人为优化的环境条件下加速对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化、降解与去除[2]。 植物修复 '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绿色生物技术.能在不破坏土壤生态环境.保持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的情况下.通过植物的根系直接将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吸收.通过收获植物地上部分来修复被污染的土壤。植物修复的机理通常包括植物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1.试剂配制 (1)0.115M p-硝基苯磷酸钠溶液 取10.67g p-硝基苯磷酸二钠(6H O,分子量为371.1),溶于pH4.5通用缓冲液中并稀释至 2 250ml.4摄氏度冰箱保存。 (2)通用缓冲液(pH4.5)(缓冲液久置会有沉淀) 原液由以下成分组成: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2.1g 顺丁烯二酸11.6g 柠檬酸14g 硼酸6.3g 溶于500ml 1N NaOH(40g定容1L)中,加蒸馏水至1L。取原液200 ml,再加入0.1N HCL 或浓HCL来调pH为4.5。最后稀释至1L,即得。 (3)甲苯 (4)0.5 mol/L Cacl2.2H2O溶液: 36.75g Cacl2.2H2O定容500ml. (无水CaCl2: 11.1g定容200ml) (5)0.5 mol/L NaOH溶液:20g NaOH定容1L. 2.测定步骤 置于50ml三角瓶中,加4ml通用缓冲液(pH4.5)、0.25ml甲苯和1ml 0.115M p-硝基苯磷酸钠溶液,摇匀后,置于37℃恒温箱中1h。 培养结束后,加入1ml 0.5 mol/L氯化钙溶液和4ml 0.5 mol/L NaOH溶液,通过致密滤纸过滤到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后在410nm处比色. 3.计算方法 土壤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用单位时间内每克土中的对硝基苯酚的毫克数表示, W(mg·g-1·h-1)=M1/(m×t) 式中:M1—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中对硝基苯酚的质量(mg); t —反应时间(h);=1h m—样品土壤的重量(g) 无土壤CK: 用1ml蒸馏水代替1g土壤;每批土样做2个;无基质CK: 用1ml蒸馏水代替1ml PNPP。每个处理做1个。 标准曲线的制作: 1)对硝基苯酚标液:1g对硝基苯酚定容1L,低温保存。 2)取标液0、1、2、3、4、5ml于0-6号硬质试管中,分别加pH6.5通用缓冲液4ml,Cacl2.2H2O 溶液1ml,NaOH溶液4ml, ②混匀后,定量滤纸过滤到50ml容量瓶,定容后,再取各浓度标液1ml定容至50ml,以0号试管作为对照,在A410nm波长下测光吸收值,并记录光吸收值A410。 ③以吸光值为横坐标、对硝基苯酚的含量为纵坐标计算直线回归方程y=a+bx及相关系数R,即对硝基苯酚含量n(mg)=a+b×A410.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一生物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能力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情感目标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培养善于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讲解、讨论、探究、合作相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酶的作用,酶的本质以及发现过程,酶高效催化作用的原因,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四教学过程 引入 1 课本资料 1783年,斯帕兰扎尼“鹰与笼子”的实验,探讨相关问题及实验的巧妙之处。 2 联系实际我们从进食到感觉到饿意,食物是如何被消化掉的。 3 对比化学知识,我们初中在化学学习中掌握了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加快反应的进行,反应前后量不变 导出课题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们根据化学催化剂的概念,初步归纳出生物学上酶的概念。 酶作用的探讨

1 引导思考并设计实验,验证酶的高效性 实验原理及材料过氧化氢可以在三价铁离子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 给了新鲜的动物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铁溶液,以及必需的实验用具,如何设计实验。[] 提示:酶的高效性是相对谁而言,反应物怎么选择,变量是什么,观察现象得出的结论,结果的讨论 结论:相对无机催化剂,酶的催化作用效率更高 2 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体现在酶只能催化某种特定的反应,而对其它反应没有催化作用。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对照设计,结果鉴定,得出结论。 酶的本质通过资料阅读,探索酶的本质。并分析每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中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在酶的发现历程中,由胃 的物理性消化→胃的化学性消化→从胃液中提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脲酶 结晶的提取→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提取出多 种酶的蛋白质结晶→指出酶是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进一步完善了酶的概念。[] 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五小结 1 关键概念的归纳。 2 酶在生活中如酿酒,发面,还是酸奶制作中的被应用。

土壤学

第一章 ⑴名词解释:土壤;单个土体;聚合土体;土壤圈;土壤肥力;土壤自净能力;土体构型。 ⑵问答: ①土壤圈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有何联系? ②土壤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有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 ⑴名词解释:矿物;原生矿物;同晶替代 ⑵问答: ①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 ②为什么土壤粘土矿物一般以带负电荷为主? ③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如何? ⑶名词解释: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结构,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 ⑷问答: ①简述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种类及一般特性。 ②简述中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③砂性土、黏土和壤土在肥力上各有何优缺点? ④简述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的性质。 ⑤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⑥一个湿重为1000g,容积为640cm3的土壤样品烘干后,其干重为800g,设土壤密度为2.65g/cm3,计算土壤容重、孔隙度、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和三相比。 ⑦试论述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⑧简述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第三章 ⑴名词解释:土壤呼吸;ODR;土壤质量热容量;土壤容积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 ⑵问答:

①简述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②简述地形地貌和土壤性质对土温的影响。 ⑶名词解释:束缚水;毛管水;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土壤有效含水量;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土水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⑷问答: ①常用的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它们在农业生产上分别有什么意义? 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作用? ③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⑸计算题 ?、测得农田耕层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5%,土壤容重为1.30g/cm3,如果一次降雨为24mm,且全部进入到耕层以内土壤。请问: ①降雨前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为多少(mm)? ②本次降雨相当于给土壤灌溉多少水(方/亩)? ③降雨后土壤质量含水量会达到多少?(%) ?、若某土壤风干土重为50克,吸湿水含量为2.5%,则干土重量为多少克? ?、测得某农田耕层0-3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18%,该土壤的萎蔫系数为10%,田间持水量为25%,容重为1.30g/cm3,请问: ①该土层能保持的最大有效水量是多少(mm)? ②此时此刻土壤具有的有效水是多少(方/亩)? ③此时此刻土壤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处于何种状态?是否需要灌溉?为什么? ⑹名词解释:土壤胶体;土壤比表面面积;CEC; BSP;土壤活性酸;土壤潜性酸;土壤缓冲性能;Eh ⑺问答: ①土壤胶体具有哪些性质? ②阳离子交换作用有哪些特点? ③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④土壤酸碱性对养分有效性有哪些影响?

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88002528.html, 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刘艺灏 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23期 摘要: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属于新型的集成工程技术,是利用存活植物来构筑边坡的新技术,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土壤生物工程的原理进行阐述,并针对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河道坡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做出总结。 关键词: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河道坡岸生态;修复;应用 土壤生物工程是利用种植一些植物及其一些辅助工程来巩固边坡结构,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植被及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的一项工程。近年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用这种方法来加固边坡结构和保护环境,也有记载我国古代也用这种方法来达到稳定边坡的目的。1996年,Donald Gray 教授和Robbin Sotir女士撰写了论文“边坡稳定的生物技术和土壤生物工程”对美国边坡稳定和侵蚀控制中的宝贵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土壤生物工程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随着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加强,逐步认识到土壤生物工程对生态修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土壤生物工程利用生态学原理,周密的考察和设计实际的植物和土壤生态系统,同时利用植物强化土壤的结构,限制表层的土壤颗粒,起到保护边坡的生态,防止水土流失,确保边坡的植被达到水平的作用。土壤生态技术同传统的工程技术相比,具有技术上、生态上、经济上和美学上的显著优势。但是,生物技术工程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工程技术,两者要结合起来,达到进一步的完善。 一、土壤生物工程的原理 植物的根、茎或整体是具有生命力的土壤生物工程结构主体元素,将它们按照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不同方位种植、插秧,建立一个个有强大生命的群体,起到稳固边坡,防止水土流失和修复生态的作用。 (一)对土壤的加固和稳定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并且吸收其水分,使土壤的分子空间更加密集,从而使其结构更加稳固。 (二)控制水土流失

土壤酶活性测定的实验步骤

土壤酶的测定 1.三角瓶用稀HNO 3(3-5%)或用洗衣粉浸泡24h,后刷洗,然后再用蒸馏水润洗,晾干。 2.土样研磨精细后分袋装好。土量需2g+2.5g+5g+5g=14.5g,重复一次,14.5×2=29g。 一、过氧化氢酶(容量法)(关松荫P323) 1.试剂配制: (1)0.3%过氧化氢溶液: ①(1:100 30%的H 2O 2和水) ②(0.5molH 2O 2+49.5ml蒸馏水) ③(1ml30% H 2O 2+99ml蒸馏水) (2)3N硫酸: (10ml硫酸+50ml水) (3)0.1N高锰酸钾溶液: (1.58gKMnO

4+100ml蒸馏水) 2.操作步骤: 2g风干土置100三角烧瓶→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 0.3%过氧化氢(现配)→在往复式振荡机上振荡20min→加入5ml3N硫酸(以稳定未分解的H 2O 2)→用慢速型滤纸过滤,→吸取25ml滤液,用0.1N高锰酸钾的滴定至淡粉红色 3.结果计算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M),以20min后1g土壤的0.1N KMnO 4的毫升数表示: M=(A-B)×T 式中: A: 空白消耗的0.1N KMnO 4毫升数 B: 滤液消耗的0.1 N KMnO 4毫升数 T: KMnO 4滴定度的校正值

以容量法测H2O2的酶活: Kappen (1913)首先介绍硫酸存在下用高锰酸钾滴定剩余的过氧化氢测定酶活。此法根据H 2O 2与土壤相互作用时,未分解的H 2O 2的数量用容量法(常用高锰酸钾滴定未分解的H 2O 2)测定H 2O 2的酶活 2 KMnO 4+5H 2O 2+3H 2SO 4→2MnSO 4+K 2SO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活动解读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参考的形式,结合探究过程,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一实验预做情况展示出来,以便于有关师生在实际教学、学习中有所帮助。文中重点叙述了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淀粉的分解作用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活动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制定以上教学目标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通过该实验可以探究土壤中落叶等物质的消失源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从而巩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生物与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生态学知识,为今后开展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背景资料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实验是土壤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主要充当分解者,通过自身产生酶的作用,将落叶、淀粉等较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分子,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境,土壤中有多种类群的微生物,它们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特别密切,不同的土壤和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的根际微生物由于其生理活性和代谢产物的不同,也将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不仅对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营养元素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自净、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研究是最基础、最深入的,这次通过本探究实验,可以为今后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其它作用,更多涉足土壤生态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操作指南 材料用具: 1.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土壤、落叶、玻璃容器、标签、塑料袋、恒温箱、纱布 2.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土壤脲酶的测定方法(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 一、原理 脲酶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里。它是一种酰胺酶作用是极为专性的,它仅能水解尿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和二氧化碳、水。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有机物质含量、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高,中性土壤脲酶活性大于碱性土壤。人们常用土壤脲酶活性表征土壤的氮素状况。 土壤中脲酶活性的测定是以脲素为基质经酶促反应后测定生成的氨量,也可以通过测定未水解的尿素量来求得。本方法以尿素为基质,根据酶促产物氨与苯酚—次氯酸钠作用生成蓝色的靛酚,来分析脲酶活性。 二、试剂 1)甲苯 2)10%尿素:称取10g尿素,用水溶至100ml。 3)柠檬酸盐缓冲液(PH6.7):184g柠檬酸和147.5g氢氧化钾(KOH)溶于蒸馏水。将两溶液合并,用1mol/LNaOH将PH调至6.7,用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4)苯酚钠溶液(1.35mol/L):62.5g苯酚溶于少量乙醇,加2ml甲醇和18.5ml丙酮,用乙醇稀释至100ml(A液),存于冰箱中;27gNaOH溶于100ml水(B液)。将A、B溶液保存在冰箱中。使用前将A液、B液各20ml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5)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试剂,至活性氯的浓度为0.9%,溶液稳定。 6)氮的标准溶液:精确称取0.4717g硫酸铵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得到1ml含有0.1mg 氮的标准液;再将此液稀释10倍(吸取10ml标准液定容至100ml)制成氮的工作液(0.01mg/ml)。 三、操作步骤 称取5g土样于50ml三角瓶中,加1ml甲苯,振荡均匀,15min后加10ml10%尿素溶液和20ml PH 6.7柠檬酸盐缓冲溶液,摇匀后在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培养结束后过滤,过滤后取1ml滤液加入50ml容量瓶中,再加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20min后显色,定容。1h内在分光光度计与578nm波长处比色。(靛酚的蓝色在1h 内保持稳定)。 标准曲线制作:在测定样品吸光值之前,分别取0、1、3、5、7、9、11、13ml氮工作液,移于50ml容量瓶中,然后补加蒸馏水至20ml。再加入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20min后显色,定容。1h内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78nm波长处比色。然后以氮工作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注意事项: 1、每一个样品应该做一个无基质对照,以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基质,其他操作与样品 实验相同,以排除土样中原有的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整个实验设置一个无土对照,不加土样,其他操作与样品实验相同,以检验试剂纯

土壤生物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新技术

土壤生物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新技术土壤生物工程是一项建立在可靠的土壤工程基础上的生物工程,即采用存活植物及其他辅助材料来构筑各类边坡(山地斜坡、江河湖库堤岸、海岸坡岸等)结构,实现稳定边坡,减少水土流失和改善栖息地生境等功能的集成工程技术。利用植物稳定边坡的方法自古就有,近20年来又在欧美风靡一时,成为边坡稳定、侵蚀控制和生境修复的重要工程手段。 土壤生物工程的生态修复作用与效果,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现代土壤生物工程要求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实际的植物和土壤系统作出周密的考察和设计,利用植物对土壤结构的强化,对表层土壤颗粒运动的限制,以及对边坡生态系统的改善等作用,不仅能够稳定边坡和控制水土流失,还能确保边坡植被水平和垂直结构合理,生态系统演替有序和景观优美。同传统的工程技术相比,土壤生物工程的技术、生态、经济和美学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土壤生物工程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工程技术,在工程实际中通常是两者联合使用、相互完善。 土壤生物工程的原理 与其他工程不同,土壤生物工程采用有生命力植物的根、茎(枝)或整体作为结构的主体元素,把它们按一定的方式、方向和排列插扦、种植或掩埋在边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群落生长和建群过程中加固和稳定边坡,控制水土流失和实现生态修复。 众多研究表明:植物能降低土壤空隙的压力,吸收土壤水分;同时植物根系能提高土壤的剪切力,增强土体的黏附力,从而使土壤结构趋于坚固和稳定。边坡植物可以截留降雨,延滞径流,调节土壤湿度,减少风力对土壤表面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拦截、蒸发蒸腾和存储等方式来促进土壤水循环,促进土壤发育和表层活土的形成,调节近地面温度和湿度以促进植物生长,提供并改善多种生境,恢复边坡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土壤生物工程的基本技术 土壤生物工程要求使用大量的可以迅速生长新根的木本植物,最常用的木本灌木和乔木是:柳、杨类、山茱萸类、或其他当地物种。除了要求迅速生根之外,用于河道坡岸的植物,特别是在水位线附近的植物还必须有良好的耐水性能。土壤生物工程的种植技术比较简单,主要有3种形式(见图):(1)单枝扦插:直接扦插能够成活并生长根系的乔灌木枝干(如柳枝条等)。其工程特点为工作量小,成本低,有广泛的适应性,经常与柴笼和灌丛垫联合使用。 (2)捆栽:也叫柴笼,将枝条捆扎成一束,通常按等高线水平浅埋入岸坡高水位以上的位置。其工程特点为施工简单,造型容易,多用于坡度较缓的边坡水土流失控制。柴笼生长成型后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3)层栽:也称灌丛垫,植物枝条的结构是交互成层或成排形状,枝条组成篱笆状,既可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布置,也可按不同的角度插栽。通常与其他结构例如土工布、石笼、堆石等联合使用,其施工技术较为复杂。生长成型后,具有较强的抗侵蚀、抗冲蚀和稳固岸坡的功能,而且景观效果很好。 上述3种基本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从点、线、面结合起来,可以构筑各种不同类型的边坡、不同形状的坡面和不同景观效果的生态坡岸。 在河道生态坡岸上的应用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并于2004年初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使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构筑生态河道的生态坡岸。示范工程表明,土壤生物工程对河道坡岸的生态系统有明显的修复和改善作用:(1)植物根系对坡岸的稳定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土壤的剪切力或黏结力与土壤中根系的生物量成正比关系。经过9个月的生长,坡岸土壤中植物根系新增生物量达每立方米0.12~0.34公斤(干重),大大增强了河道坡岸的稳定性。而没有采用土壤生物工程的坡岸,虽然经过疏浚和整治,但坡岸长期裸露,植被得不到恢复,造成严重的坡岸侵蚀,先前的疏浚和整治功亏一篑。 (2)对河道坡岸栖息地的改善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综合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1、土壤脲酶的测定方法(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 一、原理 脲酶存在于大多数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里。它是一种酰胺酶作用是极为专性的,它仅能水解尿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和二氧化碳、水。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有机物质含量、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正相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较高,中性土壤脲酶活性大于碱性土壤。人们常用土壤脲酶活性表征土壤的氮素状况。 土壤中脲酶活性的测定是以脲素为基质经酶促反应后测定生成的氨量,也可以通过测定未水解的尿素量来求得。本方法以尿素为基质,根据酶促产物氨与苯酚—次氯酸钠作用生成蓝色的靛酚,来分析脲酶活性。 二、试剂 1)甲苯 2)10%尿素:称取10g尿素,用水溶至100ml。 3)柠檬酸盐缓冲液():184g柠檬酸和氢氧化钾(KOH)溶于蒸馏水。将两溶液合并,用1mol/LNaOH将PH调至,用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4)苯酚钠溶液(L):苯酚溶于少量乙醇,加2ml甲醇和丙酮,用乙醇稀释至100ml (A液),存于冰箱中;27gNaOH溶于100ml水(B液)。将A、B溶液保存在冰箱中。使用前将A液、B液各20ml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5)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试剂,至活性氯的浓度为%,溶液稳定。 6)氮的标准溶液:精确称取硫酸铵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得到1ml含有氮的标准液;再将此液稀释10倍(吸取10ml标准液定容至100ml)制成氮的工作液(ml)。 三、操作步骤 称取5g土样于50ml三角瓶中,加1ml甲苯,振荡均匀,15min后加10ml10% 尿素溶液和20ml PH 柠檬酸盐缓冲溶液,摇匀后在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培养结束后过滤,过滤后取1ml滤液加入50ml容量瓶中,再加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20min后显色,定容。1h内在分光光度计与578nm波长处比色。(靛酚的蓝色在1h内保持稳定)。 标准曲线制作:在测定样品吸光值之前,分别取0、1、3、5、7、9、11、13ml 氮工作液,移于50ml容量瓶中,然后补加蒸馏水至20ml。再加入4ml苯酚钠溶液和3ml次氯酸钠溶液,随加随摇匀。20min后显色,定容。1h内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78nm波长处比色。然后以氮工作液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注意事项: 1、每一个样品应该做一个无基质对照,以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基质,其他操作 与样品实验相同,以排除土样中原有的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整个实验设置一个无土对照,不加土样,其他操作与样品实验相同,以检验 试剂纯度和基质自身分解。

生物酶制剂的应用优势

生物酶制剂的应用优势 酶制剂能得以推广并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优点: 1、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酶的催化作用,有利于简化设备,降低成本。 2、酶水解要求酸度低,因此不需要高压、高耐腐蚀设备。 3、得率高。以淀粉为例,酶法水解比酸法水解淀粉转化率高6%~8%。 4、纯度高。由于没的专一性强,与原料中杂质不作用,故不会有副作用,产品纯度高。 5、符合食品要求。食品酶制剂符合联合国等卫生组织的要求,无毒无害;对细菌等有害菌和有害物质要求严格,符合食用标准。 6、操作方便。根据各种酶的特性,控制工艺参数,可生产不同产品。 7、来源广。酶制剂不仅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制得,也可以从动植物种提取,目前已有300多个品种,50多个大类。 8、费用低。不仅是设备投资低,发挥作用快,就是酶的用量,在符合酶所需最佳工艺时,相对于作用的底物来讲也是很少的。因此各项费用都低。 9、综合利用。对于同种原料,可以利用各种酶的作用生产不同的产品,使原料得以充分利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10、无污染。一般使用的酶量低,在酶反应过程中通常不需要别的添加物,而需要调节的酸度pH范围也不大,因此不会因酶制剂使加工废水增加BOD,增加废水污染物质。 酶制剂具有以上优点,得以在科研和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经啤酒、酿造、调味品、纺织、洗涤剂、食品、饲料、有机酸等方面广泛使用,也已在新的领域中推广应用,例如肉类加工、造纸、焙烤、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近10年来,国内酶制剂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开始立起来,很多项目取得了不弱于甚至略高于国外酶制剂效果的成绩。特别是在木瓜蛋白酶的应用上,以木瓜原产地广西为首的木瓜蛋白酶厂家,例如东恒华道他们,这几年在酶制剂的应用上走到了前列。

土壤学课后习题

土壤学 1-1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 (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以及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质量具有可变性,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 (4)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 1-2什么是土壤、土壤圈?土壤有什么功能?何谓土壤肥力?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1-3土壤与地球各圈层之间有何关系? 2-1 常见的成土母质有那些?什么叫残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风积母质? (1)残积母质: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原地的风化物; (2)洪积母质:山洪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平原的沉积物。 (3)冲击母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流常年性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的沉积物。沉积物具有成层性。 (4)风积母质:风积母质是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也是风蚀作用的产物,没有风蚀作用也就没有风积作用。 2-2岩石风化作用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1) 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以机械破碎为主的物理风化占优势,只有最易淋失的Cl、S发生移动;2) 风化壳中主要是粗大碎屑,产生碎屑风化壳,释放易溶于水的简单盐类,粘土矿物以水化度低的水云母为主;3)土壤类型为石质幼年土。 (2)钙沉积或饱和硅铝阶段:1) Cl、S已流失,Ca、Mg、K、Na等仍大部分保留,部分Ca游离出来,以CaCO3的形式,淀积在岩石碎屑孔隙中;2)产生碳酸盐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最多,还含有水云母、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各类型钙积土。 (3)酸性硅铝阶段:1)强烈淋溶,Ca、Mg、K、Na 均已淋失,硅酸盐与铝硅盐中分离出的硅酸也部分淋失,风化壳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和黄棕为主;2)产生硅铝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还有高岭石与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棕色森林土、黄棕壤及部分高山土壤。(4)富铝阶段:1)岩、矿的分解与淋溶彻底,只有氧化铁、铝残留,有鲜明的红色。2)产生富铝风化壳,粘土矿物为高岭石、赤铁矿及三水铝石及水云母等。3)土壤主要为红壤和砖红壤。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关于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相关论述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过去的30年期间,欧、美、日、澳等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修复计划,巨额投资研究了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积累了丰富的现场修复技术与工程应用经验,成立了许多土壤修复公司和网络组织,使土壤修复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在“十五”期间才得到重视,列入了高技术研究规划发展计划,其研发水平和应用经验都与美、英、德、荷等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近年来,顺应土壤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和土壤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有计划地部署了一些土壤修复研究项目和专题,有力地促进和带动了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工作。期间,以土壤修复为主题的国内一系列学术性活动也为中国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性和推动性作用。土壤修复理论与技术已成为土壤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地表过程研究的新内容。土壤修复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环境科学分支学科,修复土壤学也将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土壤科学分支学科。 环境污染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没有土壤,没有土地,老百姓只能饿死。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大气污染了,人们无法呼吸;水体污染了,人们不能饮水;土壤污染了,我们没有粮食吃;生物污染了,人类可能没有肉食吃,或者人直接病死。所以说,环境污染非常可怕。这里我们只谈土壤污染。土壤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组成的物质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在地球表面,土壤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生态系统物质交换和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是连接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枢纽。植物直接生长土壤上,土壤是植物营养物质的最主要的供应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没有土壤,就长不出植物,更别提庄稼了。岩石上至多生长一些地衣、苔藓,水里还有一些浮游生物,人类能靠地衣、苔藓、浮游生物养活吗?所以说,土壤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土壤,或者说是土地,还是人类社会演替发展的关键因素。封建地主控制了土地,统治了农民;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土壤被污染后修复起来较为困难,见效慢时间长,且容易造成新的污染。利用生物方法进行修复的时候,实际上是利用生态方法,形成新的生态环境,在修复土壤的同时也不会带来新的环境危害。例如,利用一些根系植物来吸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在修复土壤的同时,根系发达的此类植物还能起到固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植物的生长也美化了环境.此外,利用一些土壤中所必须得活性菌种来作为肥料,既不会像化肥一样污染土壤和周围水体,也可以满足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菌体还会调节土壤微环境,带来更好的种植生长环境。 然而,各种人为与自然的因素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原有土壤理化性质退化、丧失耕作价值,并危及食物链安全与人类自身健康。这种丧失了耕作价值的土壤称为污染土壤。 {我国农田污染十分严重,汇总统计,令人目不忍睹。}据薛惠尹报道,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达4×1010吨,其中工业废水排出镉、汞等重金属为2700吨左右,且相当一部分污染物通过灌溉途径进入农牧业生产环境;我国大约有40%的地面水源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直接影响灌溉农田面积约3.2亿亩;全国有8000万亩左右的农田采用污水灌溉,其中约70%主要或唯一依靠污水作为灌溉水源。灌溉水源中的镉、汞、铜、锌等重金属

生物酶解毒技术

饲料霉菌毒素生物酶解毒技术饲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受到霉菌污染而发生霉变,不仅影响适口性,降低动物采食量和饲料营养价值,而且霉菌分泌的毒素会造成动物拒食、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生产力下降甚至中毒死亡。另外,霉菌毒素还能通过乳汁、鸡蛋及其他产品转移到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抑制饲料中霉菌的生长繁殖,减少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成为饲料行业的研究热点。1霉菌毒素的危害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由多种次级代谢产物组成的有毒物质,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00 多种,其中最常见且对人和动物危害比较严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 族) 化合物( 包括呕吐毒素、雪腐镰菌烯醇及 T -2 毒素等) 以及伏马毒素等。其危害主要是引起动物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体质下降、发病率升高以及繁殖机能下降等。霉菌毒素具有广泛的致癌性( 主要是肝脏和肾脏的癌变) 、致突变、致畸性、生殖抑制以及免疫抑制等代谢干扰作用,在饲料到动物畜产品再到人的传递过程中不断浓缩,对畜牧生产、食品安全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1]。 预防霉菌毒素的产生是防治霉菌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谷物在田间生长及籽实收获的储藏和加工等各个阶段均可能感染霉菌,且谷物和饲料均是大宗产品,很难实现全过程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严格控制,所以霉菌及其毒素对谷物和饲料的污染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据报道,全球超过 25% 的谷物不同程度

地受到霉菌毒素污染]。近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超标的比例高达 60% ~70% 以上。 2常见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 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危害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 清洗、热处理和吸附剂法等) 、化学法( 氢氧化钙、臭氧和氨破坏等) 和生物法( 生物酶解和微生物发酵法等) 。吸附法是物理法中应用最广泛,较为成熟的一种霉菌毒素去除方法,即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并与之紧密结合,使霉菌毒素在经过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所吸收,直接排出动物体外,从而避免了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目前使用较多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主要有矿物吸附剂和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化学脱毒法对霉菌毒素具有一定的脱毒作用,但所用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另外,这些化学物质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而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因此无法在饲料生产中采用。霉菌毒素生物降解法是指微生物、植物及其代谢产生的酶与毒素作用,使其结构中毒性基因被破坏而生成无毒降解产物的过程。生物酶解毒方法因为具有对粮食无污染,有高度的专一性,不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而且能够避免毒素的重新产生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霉菌毒素脱毒、解毒的研究热点。 3生物酶的研究进展 计成等报道,橙色黄杆菌、分支杆菌、红串红球菌、芽孢杆菌和小诺卡氏菌, 能降解 AFB1,进一步研究确定其解毒作用为酶解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