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货币的本质是()

A.一般等价物B.商品C.金银D.人类劳动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B.想象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D.一种价值符号

3.在商店里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4.纸币由国家发行,其发行量必须()

A.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为基准B.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限度

C.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D.与待售商品的总价格相一致

5.支票的使用大大方便了商品交换与人们的生活。要使用支票,就必须在商业银行开设()

A.个人活期账户B.定期储蓄账户C.活期存款账户D.定期存款账户

6.在我国外汇市场上,下列情况属于外汇汇率升高的是()

A. 100欧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999元到1 001元

B. 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由原来的827.30元到826元

C. 100元人民币能够兑换更多的日元

D.人民币币值上升,外国货币币值下降

简答题

7.联系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辨析题

8.甲同学认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只要多发行人民币,就可以解决问题。

乙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

论述题

9.参加以“金钱能使鬼推磨”为题的辩论赛,请以反方身份整理、收集材料,明确论据,并围绕论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A2. C3. A4. C5. C6. A

简答题

7.答:货币并不神秘,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都要与货币相交换。一个人手中拥有货币,就可以买到他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这样,货币成了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

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需要货币投入,个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也需要货币,货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重视

货币的作用,不能把金钱当成万恶之源,一概加以排斥。同时,一个人也不能把钱看得太重,更不能把金钱看成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尺度。“不义之财不可取”应成为我们做人的准则。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辨析题

8.答: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纸币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多发行纸币来解决。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如果纸币发行太少,就会使一部分商品不能售出,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因此,纸币的发行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甲、乙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论述题

9.答:(略)。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下列事例中,价格变动原因与这个例子相同的是()

A.每年“母亲节”这一天,全国各城市的康乃馨等鲜花的价格高出平日几倍

B.某市演出市场首次推出“半日价”,票价降了,观众多了

C.近年来,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笔记本电脑市场进入低价时代

D.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范围油价上涨

近年来,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为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我国乙醇汽油的使用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此外,受油价过高影响,美国市场中型汽车的销量持续下滑。根据材料回答第2~3题。

2.高油价推动乙醇燃料的生产与使用表明()

①价格变动可以调节生产,对生产经营有重要影响②价格决定生产,某种商品价格越高,从事该商品的生产越少③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④某一商品价格的提高,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受油价过高影响,汽车销售量下滑,说明()

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②一般来说,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动③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④市场应该增加汽车的供给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4.商品价格决定于()

A.商品的价值,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B.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

C.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

5.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及文化民俗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商品的价格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因素都必须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改变商品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情况中能够使商品价格上升的有()

①需求扩大②需求缩小③供给扩大④供给缩小

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简答题

6.右图反映了你所学的哪些经济学观点?请简要加以分析。

辨析题

7.经听证会和报市政府同意,广州市物价局公布了《广州市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从2006年元旦起,广州市民用水和工业用水价格都有所提高,综合水价达到每立方米1.69元。有关部门还决定待条件成熟后在广州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即按用水量多少缴费,用水越多,水价越贵。

辨题:水价是政府根据需要任意规定的。

论述题

8.材料一:自1998年以来,我国各地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许多地方的住房价格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为了抑制房价,2006年4月28日央行再次上调房贷利率,5年期以上利率提高到6.39%,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出台六项措施调控房地产业。

材料二:2006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第三季度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情况。第三季度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5.5%,涨幅比上季度低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则大幅回落1.8个百分点,全国房价涨幅总体放缓。

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请分析房地产价格回落对消费者和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D2. D3. B4. A5. D

简答题

6.答:(1)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该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供给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2)市场供求双方在市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个供求平衡的价格。

辨析题

7.答:(1)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水作为商品,其价格也是由价值决定的。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政策、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及文化民俗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商品的价格受到影响,但是这些因素都必须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或需求来改变商品价格。

政府根据生活用水供不应求的状况,通过适当提高水价来减少水的需求量,是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体现。因此,题目中的观点错误。

论述题

8.答:(1)材料一“中央政府各部门合力出台政策调控房地产业”是材料二“全国房价涨幅总体放缓”的原因,二者存在因果关系。

(2)房产价格回落对消费者的影响:它意味着人们购房成本下降,使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对房产的需求量增加,可提高中低收入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房产价格回落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一些企业转而生产其他产品,也会促使房产企业优胜劣汰,优化房产市场;会促使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房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居民的银行储蓄节节上升的趋势,许多专家呼吁国家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通过减少居民对医疗、养老的顾虑,刺激居民消费。这个观点说明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A.当前的收入水平B.物价水平

C.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D.未来收入的预期

居民消费是不断变化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大件”的变化就是生动的事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件”是指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以后“三大件”逐渐演变为彩色电视机、冰箱和洗衣机,电话、空调和计算机,轿车、房子和旅游。据此回答第2~3题。

2.从消费内容来看,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的消费属于()

A.物质生活消费B.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C.劳务消费D.享受资料消费

3.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

C.财政收入状况D.通货膨胀水平

4.右图为200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状况,该图显示恩格尔系数为()

A. 14.0%B. 15.4%

C. 33.4%D. 37.2%

5.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②名牌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6.为了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社会必须对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引导,为此,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③避免盲从,理智消费④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①

简答题

7.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根据材料回答:

在国内文化消费中人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辨析题

8.据调查,我国31.8%的房贷一族,每月还贷金额占收入的5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房奴”,他们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加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享受生活。按国际通行看法,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超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在高房贷的重压下,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近20%被用于购房。

辨析:提倡贷款消费违背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论述题

9.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一年级专门召开了主题班会──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

(1)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自己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2)针对本班学生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D2. A3. B4. D5. A6. B

简答题

7.答:(1)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摒弃低级趣味的低俗文化。

(2)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要协调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应逐渐增加文化消费支出。

(3)文化消费应与收入水平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

辨析题

8.答:(1)发展贷款消费是当前扩大消费的重要内容。在充分考虑自己未来收入及偿还能力的基础上,适度贷款消费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其实质是提倡充分提高消费资料的利用效率,不要浪费资源,而不是抑制消费。贷款消费能使人们手中有限的钱得到充分的利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提倡贷款消费与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矛盾。

论述题

9.答:(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名牌产品的消费对生产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自主选择权是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应尊重个人生活消费的自主权。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不应该盲目追求名牌、互相攀比。

(2)课题:中学生消费面面观或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

研究目的:树立正确消费观并引导消费行为。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等。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地启动起来。”这里强调的是()

A.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B.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

C.消费与生产互相决定D.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是与我国比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经济成分

C.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D.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

3.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根本区别是()

A.经济规模的大小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是否以雇佣劳动为基础D.是否以赢利为目的

4.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D.扩大就业,增加国家收入的主要途径

5. 2002~2005年,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28.3%增长到34.2%。江苏省个体私营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个体私营经济()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C.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我国国有经济在石化、石油、电力等领域的销售收入中占大多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关系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也占了大多数。这表明()

A.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C.国有经济支配所有行业和领域D.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简答题

7. 200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举行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专题报告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要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变为实际行动,要切实落实到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上来……

结合材料,联系学过的知识,回答:我国现阶段应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辨析题

8.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有所下降意味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逐步削弱。

论述题

9.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和管理,并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广东省,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国内非公有资本只能进入40多个行业,而国有资本可以进入80多个行业。目前,中央明确了国有企业、国内非公有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使非公有经济享受了真正的国民待遇。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回答:

(1)如何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D2. A3. C4. A5. B6. B

简答题

7.答:(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4)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

辨析题

8.答:(1)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并不是由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和数量决定的,事实上国有资产不可能在布局上面面俱到。

(2)改革的实践证明,国有经济比重适当下降不会影响其主导地位;相反,国有资产通过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控制大量的社会资本,从而使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得到增强。

(3)可见,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论述题

9.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如材料所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应该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二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实现公平竞争。第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和管理,

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良好环境,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第四,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由50人以下的股东出资,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而设立的公司是指()

A.私营经济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D.股份合作制企业

2.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

A.是不是企业法人B.公司的资本要不要划分为等额股份

C.股东对公司是否承担有限责任D.发起人数量的多少

3.一个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有()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④致力于企业的兼并,努力实现企业重组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如新闻线人、自由举报人、精神陪护、钟点文秘、专业道歉人、房产经纪人等,这说明()

A.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一些不正当职业

B.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能挣钱,就是正当职业

C.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D.我国就业形势很乐观

某企业是一家集体企业,由于生产任务较多,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要求职工每天超时工作,星期天也照常上班,职工每月累计加班高达120小时。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对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利。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第5~6题。

5.上述材料中的这家集体企业主要侵犯了劳动者的()

A.休息休假的权利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平等就业和择业的权利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6.该企业职工应该()

A.完全放弃自己的权利,甘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B.联合起来,集体辞职,迫使企业领导改变做法

C.应该合理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D.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完成劳动任务

简答题

7.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一的深圳华为集团于1988年创立。与众多高科技企业发家之后转入多元化不同,华为集团始终坚持“死死抓住核心技术”的经营理念,专注于通讯设备的生产和研究。华为拥有2.2万名雇员,其中46%属于研发部门;每年,华为至少拨出10%的销售收入投资研发。华为自己独立研发的特定用途集成电路跻身全球的前列,出品的通讯产品都基于自己研发的独立知识产权,所以它的产品思路不容易受人掣肘,能够从发端到终端,从单个芯片到通讯网络,全面考虑顾客的需求。为了保证企业在核心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华为强调与全球同行在技术、制造和市场开发领域的合作,企业先后与得州仪器、IBM、摩托罗拉、朗讯、英特尔、Sun等知名公司展开合作。现在华为的业务分支包括通讯设备的研发、产品制造、市场开发各部门,产品涵盖转换器、光纤传输、智能网络、视频会议设备等,能够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纤网络、固网、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及个性化的网络通讯

解决方案,客户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泰国电信、南韩电信、新加坡电信和巴西电信等。

结合材料分析华为集团成功的原因。

辨析题

8.近年来,农民工问题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由于部分农民工劳动合同意识不强,工资被拖欠、克扣,劳动安全不能得到切实保障的现象屡有发生。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下发通知,要求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签订劳动合同就一定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论述题

9. 2005~2006年我国的就业形势见下表。

(注:2006年,近124万大学生无法实现就业。)(1)表格内容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分别从党和政府、劳动者的角度谈谈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C2. B3. D4. C5. A6. C

简答题

7.答:华为集团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公司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与众多高科技企业发家之后转入多元化不同,华为集团“死死抓住核心技术,专注于通讯设备的生产和研究”,体现了这一点。其次,依靠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形成自己公司的竞争优势。“华为自己独立研发的特定用途集成电路跻身全球的前列”等材料说明了这一点。最后,公司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是公司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华为集团“全面考虑顾客的需求”体现了这点。

辨析题

8.答:(1)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2)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党和政府、企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党和政府要规范劳动合同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注意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企业等用人单位应增强法律意识,严格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本人应自觉签订劳动合同,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身权益收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理、合法途径加以维护。

(3)辨析题目的说法是片面的。

论述题

9.答:(1)表格内容反映了我国近两年来,待就业人数与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相比,就业岗位供不应求,说明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从党和政府看: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其次,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支持人们就业和再就业;再次,完善劳动力市场,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如加大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规范人才市场,扩大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

作为劳动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积极就业。具体来讲,要树立自主择业观,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树立竞争就业观,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树立职业平等观,不歧视任何正当职业,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人们从储蓄存款、投资国债的活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称为()

A.利息B.股息C.红利D.赔偿金

2.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选项是()

A.吸收存款B.发行股票C.发放贷款D.办理结算

3.“我的前途在你手上,你的保证在我手上。”这句口号形象地揭示了()

A.我与储蓄的关系B.我与保险的关系

C.我与股票的关系D.我与债券的关系

4.债券与股票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可能获得一定收益的有价证券②都是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③两者的偿还方式相同,都能还本付息④都能上市买卖,两者的收益风险水平相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公司债券相对于其他债券来说,其特点是()

A.安全性好,预期收益最高B.流动性很强,预期收益最高

B.流动性最弱,预期收益最低D.利率最高,风险最高

6.居民进行金融投资,会给他们带来收益,但是也会面临风险。关于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

A.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B.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高收益

C.风险与收益没有关联D.风险是投资收益的源泉

简答题

7.保险公司说:保险是送给孩子的红包,它是孩子的成长费用,它是孩子踏上社会的本钱,它是孩子成家立业的基础。家长说:少了保险无疑是一种缺陷。

上述材料中说的保险是什么性质的保险?这种保险包括哪些业务种类?在签订这种保险合同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辨析题

8.财政部2007年2月26日发布消息说,中国将发行2007年凭证式(一期)国债,发行总额为3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三年期210亿元,票面年利率3.39%;五年期90亿元,票面年利率3.81%。本期国债发行期为3月1日至3月31日,从购买之日开始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逾期兑付不加计利息。本期国债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投资者可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40家凭证式国债承销团成员的营业网点购买。

辨题:商业银行发行国债,能吸收更多的储蓄存款,增加发放贷款的资金。

论述题

9.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2006年8月18日,在2004年调息的基础上再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认识。

(2)除储蓄存款外,你所熟悉的我国目前居民“钱生钱”的投资渠道主要有哪些?

(3)假如你是一个投资者,你认为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A2. B3. B4. A5. D6. A

简答题

7.答:这是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种类型。订立保险合同应该遵循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及自愿的原则。

辨析题

8.答:(1)此观点不科学。

(2)在我国,国债不是由商业银行发行,是由国家财政部发行的,只是由财政部所指定的商业银行承销。因此,“商业银行发行国债”的观点是错误的,混淆了国债的发行主体与承销单位。

(3)银行通过承销国债所吸收的资金不属于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储蓄存款,不能增加银行的储蓄存款数量,也不能增加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银行只是从承销中收取服务费。

论述题

9.答:(1)①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②吸收存款是银行开展其他基本业务的基础,是银行的第一项基本业务。③发放贷款是银行的第二项基本业务。银行发放贷款,贷款到期后收回本金和利息。由于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发放贷款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④办理结算。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货币收支行为提供手段与工具的服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⑤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中间业务。办理结算及其他中间业务的收费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

(2)我国目前居民的投资渠道较多,除储蓄存款外,还有购买股票、购买债券等。

(3)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流动性。储蓄存款与购买国债风险性最小,而购买股票、公司债券等风险相对较大,投资时应慎重。②要注意投资方式适当多样化,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专业知识水平等条件适当选择并组合使用。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经济实力弱,可投资储蓄或购买政府债券;经济实力强,可选风险高、收益高的投资,如购买股票、投资房产等。④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

A.按需分配B.平均主义C.按劳分配D.按生产要素分配

2.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C.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D.由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3.企业总经理由于经营得法,年终时获得股票奖励。这种收入属于()

A.劳动要素的收入B.资本要素的收入

C.技术要素的收入D.管理要素的收入

4.“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5.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使社会成员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

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6.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A.经营风险收入B.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

C.社会保障中的福利分配D.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

简答题

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把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强调既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倡导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理念。

(1)应该怎样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如何做到效率与公平二者并重?

辨析题

8.在我国,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论述题

9.材料一:2006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把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指出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材料二: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运用《经济生活》第七课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认识。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C2. C3. D4. C5. A6. D

简答题

7.答:(1)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分配时必须将每个人的报酬与他的贡献挂钩。而在个人能力、机会、工作环境等差异很大的社会里,每个人得到的蛋糕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即出现不公平。要使每个人获得的收入差距缩小,无疑会损伤人们工作与创新的积极性。二者又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2)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当前尤其要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辨析题

8.答:(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4)认为“在我国,个人消费品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片面的、错误的。

论述题

9.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要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允许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3)国家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适当调节,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体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

(4)社会主义国家的收入分配离不开国家干预。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工商企业登记费、商标注册费、公证费用,属于财政收入的()

A.利润收入B.税收收入C.债务收入D.其他收入

2.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这一比喻说明()

A.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C.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制约着财政收入的规模

D.价格水平对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3.我国2007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接近7 000亿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B.收入分配作用C.资源配置作用D.经济发展作用

4.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时打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旗号,虽然取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税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税收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税收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D.有了税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就一定能成功

5.我国个税起征点已经由1 600元上调到2 000元。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 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表明()A.我国的税收将大幅度减少B.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

C.税收是可以随意变化的D.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征

6.出口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退还在国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目的是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实施出口退税()

①是国家支持外贸出口的重要手段②可以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③必然会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④只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简答题

7.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着偷税、欠税等行为,国家将加大打击的力度,坚决惩治违反税法的行为。

请谈谈国家为什么要坚决惩治违反税法的行为。

辨析题

8.有人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越来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上马或建成,为实现21世纪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个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国家庞大的财政支持。

辨析: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论述题

9.材料一:2006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2万亿元,同比增长22%,比上年同期增长7.4个百分点。

材料二:2006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较快,共入库税收19 332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长3 522亿元。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

(2)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D2. B3. C4. B5. B6. A

简答题

7.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国家要实现自身职能,必然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公民要纳税,为国家的存在、发挥作用提供起码的物质条件。偷税、欠税等在任何国家都是违法行为。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保证税收的稳步增长,国家才能富强,人民生活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国家必须坚决惩治违反税法的行为,保证我国税收的稳步增长。我国广大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有责任维护税法的严肃性、权威性,同一切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辨析题

8.(1)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为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2)但是,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也将妨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3)财政收入的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必须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不断增加财政收入。所以,辨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论述题

9.(1)从两则材料的数据看,在我国,税收收入占(预算内)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两材料共同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税收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基本的形式;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竞争性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是因为()

①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②市场能事先对资源配置作出合理安排③市场能够调动人们的生产与创新积极性④市场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①③B.①②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能否有效防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但在社会生活中,市场并不愿意提供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的服务,而要由政府提供。这是因为()

A.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B.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C.重大疫情防控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特点

D.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4.自2007年3月15日起,广东省推广使用《广东省出境旅游组团合同(示范文本)》,广东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全省将针对房地产、汽车销售、旅游、保险业的一些不平等格式合同,在全省推广“政府版”合同示范文本,并监督具体落实,以肃清“霸王条款”。之所以要肃清“霸王条款”,是因为()

A.它违背了公平有序的竞争规则B.它与公平公正平等的市场交易原则相违背

C.它是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必然结果D.它违背了开放的市场准入规则

5.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坚持公有制为主体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④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根本目标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政府宏观调控中最常见的经济手段是()

A.制定经济计划B.财政政策C.货币政策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简答题

7.材料一: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当前,不讲信用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假冒伪劣、合同欺诈、金融诈骗、赖账拖欠、出口骗税、虚假介绍、剽窃抄袭、盗版侵权等种种行为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为什么说“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信用经济”。

辨析题

8.2006年6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会议认为,反垄断法旨在保护市场竞争,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尤其是要防止行政性垄断,维护市场秩序。

辨题:反垄断就是要削弱政府宏观调控。

论述题

9.在我国许多地方,地方政府对当地的利税大户实行“挂牌保护”。针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有人则批评这种做法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主张政府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企业。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C2. D3. C4. B5. C6. D

简答题

7.答: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信用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如果诚信缺失就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因此,形成一个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

辨析题

8.答:(1)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臵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

(2)如果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可能会导致垄断,但宏观调控与垄断没有必然联系,正确适当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遵循市场规律基础上的,不但不会产生垄断,反而有利于防止和制止垄断,保护市场竞争有序地进行。

论述题

9.答:政府应该一视同仁地保护所有的企业,政府作为裁判员应该公平对待所有的企业,不能搞歧视待遇,否则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2006年,中国GDP已经达到20.94万亿元,但人均GDP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全球排第110位。这一材料表明()

A.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只是总体的、低水平的小康

B.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小康

C.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D.我国必须坚持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放在首位

2. 2006年,我国GDP突破2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0.7%。这是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连续4年在两位数平台上加速增长。这一经济现象主要表明()

A.我国人民生活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B.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

C.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D.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市场体制和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

3.到2006年,中国三大产业在GDP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8∶48∶24变为15∶51∶34。三次产业的上述变化说明()

A.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B.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日益薄弱

C.我国已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D.我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得到全面提高

4.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

A.全面发展思想B.协调发展思想

C.可持续发展思想D.以人为本思想

5.与过去“又快又好”的提法不同,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两字对调,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正在悄然转变。这一转变表明()

①我国经济发展更加注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③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④经济发展必须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

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②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③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简答题

7.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单位:%)

(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的为绝对贫困,50%~60%的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回答:

(1)上述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为解决上述经济问题提几点建议。

辨析题

8. 2003~2006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速度分别是10%、10.1%、10.4%、10.7%。正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才有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的大幅度增加。

辨题:只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论述题

9.材料一:2004年中国原油消耗量占世界消耗量的7.4%,原煤占31%、铁矿石占30%、钢材占27%、氧化铝占25%、水泥占40%,而创造的GDP仅为世界的4.4%;8个高耗能行业

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单位GDP污染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

材料二:2006年1月1日,农业税条例的废止,使延续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该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 397亿元,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亿元。年末,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材料三:2006年8月9日,商务部公布了由多个部门联合下发的、于当年9月8日起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首次强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必须符合中国的产业、土地和环保政策。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所涉及的各方当事人应当按中国税法规定纳税,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A2. B3. A4. D5. D6. C

简答题

7.答:(1)上述表格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实现了由绝对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转变;城镇居民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富裕的转变。但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2)我国当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为此,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辨析题

8.答:(1)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因此,实现全面小康,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2)如果仅仅保持经济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不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此,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更平衡的小康。

(4)认为坚持经济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全面小康的观点是片面的。

论述题

9.答:(1)材料一说明我国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材料二说明我国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材料三说明我国坚持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要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完善并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健全节能环保政策体系,加快节能环保技术进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强化依法监督管理,认真落实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财税、信贷、价格等经济手段,促进节能环保工作;要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要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坚决依法惩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自我测评与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对于冷战结束后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下列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③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④经济全球化一定会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

A.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B.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又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

C.一把双刃剑

D.跨国公司的发展壮大

3.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规则③充分利用国际规则,防止发达国家实施市场垄断④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

4.到2005年底,中国对非洲投资已达60亿美元,设立企业800多家,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为进一步推进中非经济合作,2006年11月4日~5日,双方在北京举行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述活动()

①是我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体现②表明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③有利于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空间④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外资利用水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

A.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C.以“走出去”为主D.以“引进来”为主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该法规定内外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内外资企业同税率符合()

A.国民待遇原则B.最惠国待遇原则

C.市场准入原则D.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

简答题

7.根据比较流行的投资阶段理论,当一个国家年人均GDP处于400~2 500美元阶段,对外投资开始出现。当年人均GDP处于2 500~4 000美元阶段时,对外投资将大大增加。按照这一理论,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已进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基本成熟。

(1)我国经济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2)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辨析题

8.外贸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10%,扩大到今天的60%。

辨题:对外依存度越高越好。

论述题

9.表1:2000~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单位:亿美元

(注: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显著上升。外贸直接提供就业岗位8 000多万个;其中1~9月的经济增长43%来自净出口带动。)

表2:2005年我国外贸总额及增长情况

表3:我国主要出口产品在全球的排名

(注:在DVD的57项关键技术中,我国仅掌握9项;在电视机的40项专利中,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18项,且都是非核心技术。我国出口鞋的平均单价只有意大利的十分之一。)请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表1、表2、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A2. A3. D4. B5. B6. A

简答题

7.答:(1)实施“走出去”战略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发展到一个新层次。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加快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聚合和利用全球资源的必要手段。它对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有,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辨析题

8.答:对外依存度提高证明我国长期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并不是对外依存度越高越好。对外依存度太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容易使我国经济遭受外来影响的冲击。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论述题

9.答:(1)表1说明我国对外贸易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外贸规模大,结构不断优化,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解决就业问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2说明我国进口出口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外贸易处于顺差;表3说明我国主要产品虽然外贸发展规模大,是外贸大国,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不强,外贸效益相对较低,还不是外贸强国。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 所教班级 执教者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三、【知识梳理】 1.哲学怎么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 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塑造人生》精品教案

课题: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比较少,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体验优秀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本课知识贴近生活,且前一个框题的学习为本框相关难点知识做了铺垫,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1.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特点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 小试牛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案要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肯定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合理的成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是消极被动,毫无目的。只有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才能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过渡: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化殿堂,感受文化力量。

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教学教材

金石中学高中思想政治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4、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发行规律: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信用卡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信用卡的优点是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3、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某种货币升值后,按外币计算的商品出口价格相应提高,削弱了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大家都愿买进口货而不愿买本国货,造成本国货在内销上的困难。同时货币升值还会使外汇储备受到损失,使外汇储备折成的本国货币相应减少了。 4、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 框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定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文化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内涵与特点特点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后天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 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 史中。(1.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综合国力繁荣的重要体现。 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文化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文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科技作用↑文化生产力作用↑ 化文化与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 作政治 [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世界反文化霸权主义]

用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 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为综合国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化特点潜移默化(过程)(影响思想和行为) 对深远持久(效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优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影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响人生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股票、债券和保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股票、债 券和保险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股票 (1)股票的含义: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股票的性质:是股票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凭证;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3)股票的特征: ①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如果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的破产清盘,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 ②股票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 ③并不是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可以发行股票,只有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才可以上市进行交易。 (4)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①股息或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从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它于企业利润。 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③股票价格的计算: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5)股票投资的风险: ①公司盈利才能分配股息或红利,如果公司破产倒闭,股东不但不能获得收入,反而要赔本,这是风险一; ②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股票投资者可能遭受损失,这是风险二。 (6)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7)股票作为投资的基本特征:流通性强、高收益、高风险。 2.债券 (1)债券的含义: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债券的性质:它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3)债券的类型: ①国债: A含义: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B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十课第二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巩固,识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课前搜集素材和课上实例分析理解创新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创新推动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感知问题的能力及关注创新、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对政治生活关心,但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因此,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达到深刻理解知识进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难点:树立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古代的中国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现代的中国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新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改变了中国。

新四大发明的全世界走红,说明我们国家在鼓励、引导、促进创新这条路已走上正轨。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中国现代的“新四大发明”,都是广大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都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民为之自豪的发明创造,它们改变了中国,影响着世界。中国人民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可以预见中国以后也会继续创造更多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发明”。 新课教学: (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说一说:你熟悉的手机品牌有哪些? 篇一:科技华为与创新中国 探究一:以“通信业巨人”华为为例,思考科技创新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篇二:管理华为与中国道路 思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华为的分配模式? 探究二:如果你是公司员工,你更愿意现在拿高薪还是拿股权?说说你的理由。 (1)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科技、文化创新等 列举:我国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面有哪些创新的事例? (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篇三:文化华为和思维变革 探究三:华为的文化创新说明了什么? 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最新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计划

最新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知识,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国家进行政治建设的目的和状况。 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知 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觉悟,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政治现象,提高参 与政治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政治学知识 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规范自己 的言行,有坚定的政治目的和方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结合 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本单元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探究了富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优势的民主形式,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制度安排上,显现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中;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 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此教材的编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 育与顺应时代发展相统一,坚持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观点,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的思想引导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构建以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辩证唯物论(唯物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7、【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改造客观世界)。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①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②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8、【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第一课

高一必修一思想政治 第1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专题导学 一、学法指导 1.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2.逻辑顺序 (1)货币的本质: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出现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等价物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功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3)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二、重难点分析 1.什么是商品?它具有哪两个条件?什么是货币?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和商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二,必须用于交换。 (2)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和货币的关系:第一,货币和商品的区别是:商品出现在前,货币出现在后;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一般商品不具有上述货币各种特征。第二,货币与商品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商品,都具有价值;货币能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是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二者在实质上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什么是价值?价值与商品有何联系?在货币出现前后,商品的价值分别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值是商品的共有属性(一切商品都有价值)和特有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3)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的;而在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的价值则是通过交换,由一定数量的金、银货币来表现的。 3.劳动产品如果不用于交换, 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虽然经过了人类劳动,但它不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 (2)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其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既然不是商品,就谈不上价值。其二,劳动产品只有作为商品用于交换,有差别的人类劳动才有必要化作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比较其大小,商品才有了价值。(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样可以满足人的某方面需要,但这只是它的有用性或说使用价值, 而并非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 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中,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具体实现形式有: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

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②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③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3)地位: ①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4)原因/必然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因此不能实行按资分配)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这是根本原因;(因此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④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⑤实践证明,我国的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5)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

人教版 思想政治必修三必背提纲(全)

政治提纲 必修3(必背) 平度一中 思想政治

背诵目录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 ⑴文化的内涵: ⑵文化的特点 ⑶文化的力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⑴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⑶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⑷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 ⑴文化的来源: ⑵文化的表现: ⑶文化的特点: 2.文化塑造人生 3.拓展 ⑴文化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⑴民族节日的形成和价值 ★⑵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意义) 2.文化多样性 ★⑴文化是民族的(原因和含义) ★⑵文化是世界的(原因和含义) 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⑷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⑸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3.文化传播 ★⑴途径 ★⑵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特点和作用) ⑶文化交流:怎样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4.拓展 ★★⑴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⑵文化交流的意义(原因)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继承 ★⑴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⑵传统文化作用(影响、重要性) ★★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⑴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⑵怎样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3.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⑴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⑵社会制度的更替(外部因素) ⑶科学技术的作用 ⑷思想运动的作用 ⑸教育的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 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⑴文化创新的源泉 ★⑵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⑶文化创新的主体 ★⑷文化创新的途径 2.拓展 ⑴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⑵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⑶如何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⑷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⑴源远流长的原因:(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⑵文字的作用 ⑶为什么说汉字成为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⑴博大精深的表现: ⑵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及相互关系 ⑶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⑷包容性的含义和作用(意义)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⑴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⑵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⑶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⑷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⑸中华名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2.拓展 ★★⑴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⑵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⑶中华民族精神及其的丰富和发展(作原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积极参与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世界贸易组织 (1)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成立于日内瓦,其前身是1948年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为wTo; (2)wTo与世界银行(wBG)、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也是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3)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4)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①基本原则有5条: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 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②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③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个缔约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个缔约方的优惠、特权,应当无条件地给予所有的缔约方——它是保证不同缔约方在本国的平等竞争。

④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在民事权利方面,缔约方保证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井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它是保证在本国境内,缔约方与本国的平等竞争,即要不排外。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1)积极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③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 ④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2)冲击与挑战:国际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竞争结合在一起,我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例如我国要大幅度削减关税;给国内的企业和产品带来了生存危机等。 (3)总之,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也要积极应对由此带来的新的冲击和挑战。 3.我国的对外开放 (1)地位: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作出了对外开放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国家财政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国家财政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国家财政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1.什么是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1)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2)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 (1)国家的收入和分配就是财政; (2)财政的本质: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活动,也就是以国家为主体 的分配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 保障。 A财政收入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 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医疗、

最低生活保障等。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 发展。 B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 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C例如对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行业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西部的投入;加大科 研投入力度等。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A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需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 B在经济增长滞缓、社会总需求/SPAN社会总供给时: a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 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 动经济增长。 b此外,国家还可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即扩大货 币发行量,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C在经济发展过热、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时: a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征税和纳税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征税和纳 税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税收 (1)含义: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2)本质: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税收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①有国就有税。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4)税收的特征 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直接无常,间接有偿) 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批准不得随意改变。(固定性也是相对的) ④三者关系: A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统一于税法;

B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c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⑤提示: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2.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税收有何重要作用? (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物质保证,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3)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5)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3.我国税收的类型 (1)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问答题精选整理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主观题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10页)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4页)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6页)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4.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17—18页) 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客观因素(主要因素): (1)居民的收入:①当前可支配收入②未来预期收入③收入差距的大小 (2)物价总体水平 主观因素: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5.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正确的消费原则)(21页)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8—29页)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30—31页)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 必然性:①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范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 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也可问成: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1)根本原因: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2)居民的收入,它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收入可以从以下三个情况来考虑: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 (3)物价总体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能力会降低; 物价下降,人们的购买能力会升高。 (4)其他因素:例如商品的质量、性能、服务、品牌等。 (提示:这四个都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观因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2.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具体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越高,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越大,人们收入

的差距越小,人们的消费需求会越大,消费水平也会越高。 3.消费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分为几大类型? (1)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贷款消费的显著特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2)根据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4.什么是消费结构?影响它的因素是哪两个?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变化的原因: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3)恩格尔系数减小有什么意义?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完整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4)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3.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 文化的作用 (1)总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侵略,提高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影响力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 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文化对人的作用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