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结核病诊治全球现状与前景展望

结核病诊治全球现状与前景展望

结核病诊治全球现状与前景展望
结核病诊治全球现状与前景展望

结核病诊治全球现状与前景展望

2014-09-12 17:14来源:丁香园作者:步步非烟

字体大小

-|+

虽然现如今结核病治愈率接近100%,但仍是威胁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耐药结核菌的日益常见,目前结核成为全球范围因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Frieden 博士等就此对全球结核患病情况、诊治进展和前景展望做一归纳,指出抗结核工作持之以恒的重要性。该文章于2014 年9 月4 日在线发表在JAMA 上,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全球结核患病现状

据估计,2012 年世界范围内有860 万人患结核病,全球结核发病比例为122 人/10 万人口,130 万人因病死亡。不同国家发病率差异很大,发病率高者如非洲南部(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550 人/10 万人口、南非国家平均1000 人/10 万人口),发病率低者如美国、加拿大、西欧多数国家等(10 人/10 万人口)。

多重耐药结核菌发病率虽然估计占全球新诊断病例的3.6%、之前治疗病例的20.2%,但在俄罗斯联邦及其他一些前苏联国家中,这两个数据却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20%-35%和50%-69%。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HIV 感染促进了结核的流行蔓延:HIV 既可以使潜伏期结核感染再激活者增加,又可因HIV 引起的免疫缺陷使患者暴露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久,快速进展发病的风险提高。

亚洲结核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那是因为亚洲人口基数庞大、超过非洲所致(分别为≥40 亿、约10 亿)。22 个结核负担最重的国家里、500 万例结核病例中有75% 分布在亚洲。在这些国家中,导致感染流行的主要原因包括拥挤、贫穷和结核病疗程完成率不足。

尽管统计数据显示结核现状依然严峻,但自从20 年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结核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以来,抗结核斗争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1995 年,不到200 万患者通过使用“WHO 直接观察治疗短疗程策略(DOTS)” 成功治愈疾病,尚不足全球整体预计的四分之一;而截至2011 年,将近500 万患者使用DOTS 成功治疗,自1995 年以来约有560 万患者康复,同时避免了2200 万患者死亡。

然而,卫生系统每年遗漏了约300 万例结核患者。全球整体结核病死亡率平稳下降,尽管下降速度缓慢。自1990 年以来,结核相关死亡率已下降45%,从25 人/10 万人口降至14 人/10 万人口。不同国家数据差异很大。

防控结核的最大风险在于缺少行之有效的、目前可用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总结控制结核基本原则可归纳为以下 3 点:及时准确的诊断、基于诊断立即开始有效治疗并监督完成疗程、切断继续传播途径。

结核病的诊断

目前,痰涂片找抗酸结核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仍是确诊的主要方法,但使用有一定局限性;新型确诊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儿童和HIV 合并感染人群中敏感性高(这两个人群痰液涂片结果通常为阴性),同时新方法还可识别出利福平耐药菌。

这些新检验方法可以在合适的基础卫生条件下(如费用、需求情况、稳定的电力供应),加强涂片显微镜镜检效能,但尚不能替代痰涂片方法诊断结核。早期而准确的诊断方法便于及早开始治疗并降低结核人群播散。

快速而彻底地治疗结核

所有结核确诊患者都应立即接受完整而有效的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高达10%-30% 的实验室痰找结核菌确诊患者没有及时开始治疗。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实验室、治疗机构和患者间缺乏良好的沟通联系导致的。

痰标本结果阳性(通过显微镜镜检或分子诊断法确诊)确定时间点,与启动治疗时间点之间不应超过24 小时。目前,诊断机构和治疗机构间仍存在沟通问题,一旦患者检查结果阳性,及时联系患者的责任落实情况在许多医疗机构中仍不明确。

应每季度定期、常规对每个医疗机构进行结核诊断和治疗流程的监督评价,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很少有治疗单位知晓有多少比例的确诊患者,在转诊至治疗机构后,实际开始接受了治疗,或者清楚这些确诊患者的预后信息(如治愈、死亡、失访、痰涂片结果持续阳性或培养结果持续阳性)。

对结核诊治医疗机构和患者实行有效而规范的监管,同时联合治疗方案疗效管理和评估措施,对结核病控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监管有助于明确患者为何不寻求医疗救治、如何改善接诊服务以及教会工作人员怎样开展关键工作并准确记录患者诊治信息。

每季度进行队列分析,并反省回答2 个简单问题:一是有多少例确诊结核的患者,二是这些患者后续诊疗情况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是有效控制结核及构建慢性病治疗评价模型的标志性问题。

支持性监督有利于协助卫生工作者改进诊疗水平,这需要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由高级别医疗机构或诊疗中心派遣专家对一线卫生工作者实行监督。定期、有计划地对诊所进行实地考察,有助于监管人员审查患者登记信息、治疗病例记录和抽访医患人员,这对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由一个专业中心单位实施领导、培训、监督、数据分析、评估、报告并准确估测药品储备量(便于任何诊所都不会出现药品脱销的情形),这对于保证疗程完成率尽可能接近100%

有所助益。

因为中心机构负责全国结核防控工作,所以不能直接称这样一个体系是低效或不恰当的“垂

直化”模式。虽然全球主要在结核防控工作中投入资金量增加,但在治疗方案疗效管理和监

督方面的财政支持往往是不足的。

一直以来流传着关于是否有必要直接观察疗效的争论。虽然正式规定往往要求实施治疗观察,但是实际情况常常并不执行,具体实施起来也很困难。随机化临床试验是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疗效的金标准,可对各种方案设计提供重要信息反馈,但也许并不能准确评估观察疗效。2007 年一项涉及5 个临床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自我管理的治疗与直接监督下的治

疗效果相当,但没有临床试验为患者远期预后情况提供数据支持,如复发、结核播散或出现耐药性传播等,所有这些都是重要的预后评估指标。此外,也无法评估与扩大国家计划的相关性。

有效的治疗观察是一项构建、维系和强化医患间关系的活动,用以确保患者成为治疗方案管理的中心,从而提高患者治愈的可能性。这是治疗管理责任化落实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果患者中断治疗,该治疗项目则需动用有关资源重新构建联系完成治疗。

控制感染

在低资源配置但HIV 感染负担重、开放性拥挤的医院病房中,存在结核大量播散的可能性。南非地区已出现了大范围的耐药性结核病疫情。在医院中,实施最简单的减少结核播散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且最经济的,但实际上很少有机构能真正落实使用。

这些措施包括警惕疑似病例,确保结核可能感染者同其他人隔离开来,并快速进行检测确诊;将疑似耐药性结核患者同其他结核患者分开;确保开窗通风,增添窗户和天窗,有条件时可构建室外等候区。

医务人员是发生感染的高危人群,但在结核发病率高的地区很少设立卫生体系,用来监控工作人员的结核发病情况,且即使这样做了,后续随访工作也很不完善。

耐药性结核病

近年来耐药性结核病患者比例有所增加,分析出现该类患者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其一,在人群聚集的空间缺乏感染控制措施,如医疗机构和监狱等,这导致出现原发性耐药;其二,治疗不彻底,特别是对痰涂片阳性患者,导致患者获得性耐药。

对耐药性结核病患者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十分关键,尤其是在HIV 高发病率地区。分子检测可提高诊断率,但有效治疗取决于药敏实验。理想情况下,所有的结核病患者或那些对先前治疗方案无反应的患者,都应该进行菌株分离耐药性检测。

治疗耐药性结核病是势在必行的,但需要培训医疗工作人员、对患者治疗实施监督管理。二线药物是指不包括氟喹诺酮类在内的、疗效略逊、毒性稍强于一线药物且花费较高的药物。增加诊疗资源是有必要的,但不必挪用现有资源用于结核病防控工作。

结语

“遗忘”是结核病防控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政治领袖们“遗忘”了那些贫穷的、被剥夺人权的而最有可能感染并死于结核的群体;卫生部门领导者们“遗忘”了那些简单且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防病干预措施,因而忽略了疗效观察、实地监督、队列监控与评估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患者“遗忘”了他们是如何患病的,因而有可能在症状好转时擅自停用药物。

防控结核病任重道远,贵在持之以恒:结核分枝杆菌在多数感染人群中可以存活很长时间,可在治疗初期数周时间内持续繁殖更多的细菌。因此,相应地要持续遵守防控结核基本原则,且并不只是停留在计划层面,而是要确切落实行动。

结核病防控计划创新十分重要,可以采用并合理使用新技术手段,但必须伴随有效的关键公共卫生实践。

结核病诊断技术研发现状与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

2012-12-12 13:21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作者:张文宏

字体大小

-|+

自 2000 年中国开始加大发现新结核病患者力度,并实施免费的直接督导下短程治疗(DOTS)方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结核病的发病率与现患率出现下降趋势,但与期望值仍有差距。据世界卫生组织(WH0)2010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发结核患者 880 万,现患病例 1100 万,中国分别为 100 万和 150 万病例,无论是新发还是现患病比例均超

过 10%。分析当前结核病防控困境的原因,普遍认为有三大因素:一是中国结核病现患基数较大,每年通过免费 DOTS 方案治愈的患者数与新发患者数大致相等,若希望更有效地控制结核病,必需进一步提高新患者的发现率,治愈更多的潜在患者;二是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尚好,社会经济活跃度上升,造成结核病传播风险增加,提示最大程度地发现潜在的传染源是降低传染性结核病的重中之重;三是耐药结核病治愈率低,耐药结核菌作为传染源治疗难度在于,发现新患者后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一线和二线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造成治疗失败和继发性多重耐药甚至于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发生。

因此,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是问题的核心。当前在诊断领域,新技术的开发无外乎结核菌的微生物学检测(增加涂片或者培养敏感性并缩短检测时间)、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学检测 3 种。

结核菌的微生物学检测仍是确诊结核病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医院仍依

赖 125 年前由 Koch 提出的痰涂片技术作为发现病例的标准和唯一方法。WHO 推

荐 LED 荧光显微镜检测技术,则可将直接检出结核菌的敏感性提高 10%。但在痰涂片作为

唯一诊断技术的医院中,尚无法检测出结核菌的耐药性,仍需要依靠培养技术或一系列耐药表型检测的替代技术,如噬菌体技术、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度(MODS)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快速旦成本低廉,其敏感性一般并不优于直接镜检与培养,因此虽可作为很好的耐药表型检测补充技术,但不能替代传统的培养和镜检方法。本期刊登的关于 MODS 技术的文献即是 WHO 推荐的替代方法之一,可供参考。但各种替代性的表型检测技术操作繁琐,又受到生物安全的限制,难以替代传统培养与药物敏感检测。传统培养方法和药物敏感检测仍是确诊结核病的金标准,但需 8~12 周,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有条件则建议使用自动化液体培养系统,不仅有更高的敏感度,且可将培养时间缩短至 1~2 周,由于费用较昂贵,临床推广尚有难度,因此仍需研发价格较低廉的快速培养兼药物敏感检出技术。

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结核菌核酸并发现耐药基因,是结核菌及其耐药性检测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结核病专科医院已经普遍使用核酸扩增技术,既能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又能辨别与耐药相关的标志性变异位点,操作只需数小时。目前已经有许多商品化的线性探针技术被用于临床,WHO 也提倡在多耐药和广泛耐药结核高发地区使用这些技术诊断耐药结核菌。以线性探针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快速分子药物敏感检测技术,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检测出对某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特定基因突变,且敏感度较传统方法大大提高。新近推出的 Xpert 快速检测系统,以全自动化痰液提取、菌种鉴定以及同时检测利福平耐药基因,得到 WHO 的青睐与推荐。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抗结核药物耐药相应突变基因未能发现,特别是二线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和基于培养方法的金标准药物敏感检测技术相比,敏感性较低,尚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免疫学诊断技术也有较大的进展。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是最常用也是最古老的检测方法,但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局限性。首先是特异性较低,我国实施卡介苗普遍接种策略,且人群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较高,这些因素造成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假阳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其次,结核菌素试验对于近期免疫受抑制患者、近期感染者、年幼儿童及营养不良者,缺乏足够的灵敏度,即使在证实有肺结核并排除免疫抑制的患者中,也有10%~20% 的假阴性率。这使得结核菌素试验在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诊断应用中受到限制。血清学结核抗体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也较差,未被权威机构认可。为克服传统免疫学检测方法的不足,近年来发展的以 T 淋巴细胞为基础的干扰素释放实验,作为新一代检测 LTBI 的免疫血清学诊断技术,比结核菌素试验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逐渐受到全球范围的认可。

总之,结核病仍是威胁全球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这场战役中,迫切需要新的抗结核药物和用于快速发现结核病以及诊断耐药结核病的新型诊断技术,才能最终攻克这个顽疾。

老年结核病的临床特征

2012-05-23 11:00来源:中国社区医师作者:马艳

字体大小

-|+

目前,全球老年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预计2040 年全球>65 岁的老年人口将>13 亿,占届时人口的14%。未来10 年内,>65 岁的老年人口将超过<5 岁的儿童人口。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2000 年以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作为社会的脆弱人群,也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我国是全球22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在全球结核病疫情下降的同时,老年结核病(是指年龄>65 岁的老年人结核病,包括65 岁以后患结核病和60 岁以前患结核病未愈而延续到65 岁以后) 却呈明显增多趋势,2000 年全国第4 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65 岁的结核病患者占8%,是各年龄组平均涂阳患病率的3.6 倍,其中老年涂阳病例数占涂阳病例总数的28.6%。

由此可以看出,老年结核病疫情严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传染源,但却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人群,如果发现不充分,可成为家庭最主要和最隐蔽的传染源,同时也成为影响结核病发现率及控制指标的最主要的人群。因此,关注老年结核病人群,是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临床症状不典型

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反应迟钝,结核病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加之对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认知的缺陷,导致忽略就医或不能准确提供有关病史。有研究表明,67.2% 的老年肺结核发病隐匿,约1/4 的老年肺结核无症状,容易漏诊。即使有症状者也不典型,因对诊断无特异性,易导致诊断延误。

美国疾控中心一项报告表明,1985~1988 年期间诊断的86 292 例结核病,>65 岁老年患者中生前诊断的仅占26%,死后诊断的占60%。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对结核病缺乏了解和应有的警惕,对很多老年人即使出现呼吸道症状也没有首先考虑此病。

另外,由于老年人常伴存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存在往往会掩盖结核病的症状或将结核病的症状归于这些疾病。

胸部X 线表现不典型

因老年人细胞免疫反应改变等,胸部X 线较多表现为分布在肺基底部、前部、肺门的浸润性病灶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渗出性胸膜积液等,如果不细致读片或在短期内不能复查胸片,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因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或弱阳性,进一步加剧了漏诊、误诊。

患病率及死亡率高

2000 年流调结果表明,老年结核病(≥65 岁年龄组) 的患病率为440/10 万,是各年龄组平均涂阳患病率的3.6 倍。我国的第2~4 次(分别在1984~1985 年、1990 年和2000 年) 全国流调结果均显示,肺结核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不同年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在20 岁以后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1979、1990 和2000 年的高峰分别出现在60、70 和75 岁组,患病率高峰每隔10 年年龄向后推移5 岁。2000 年全国结核病流调结果表明,上海市老年肺结核死亡率高达12.34/10 万(全人口为1.89/10 万),化疗1 年后死亡率达到了17.0% (118/694)。结核病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为55.2 岁,而且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复发率及耐药率高

老年人由于机体衰弱,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和危重疾病,易使潜伏感染再燃或重新感染。相比其他年龄组复治率下降的状况,我国老年结核病的复治率仍在29.5% 的高水平。

另外,耐药患者较多,其中住院患者的耐药率可高达93.8%,可能由于多数患者曾患过结核病,进行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病灶大多为广泛性纤维干酪样病变或混合型,空洞及排菌较多,对抗结核药物已有耐药性或是耐多药。

另外,2000 年流调结果显示,在老年人中非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高达11%,有文献报道指出,因非结核性疾病而发生老年肺结核的误诊率高达19% ~80%。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多,治疗依从性较差

老年人年老体衰,肝脏功能较弱,药物耐受性较差,且常伴有其他合并症,对抗结核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非常敏感,从而增大了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

老年人作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本病的知晓率低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患者不能及时发现而延误诊治。另外,老年患者耐受性差,治疗效果不好,可引起广泛性耐多药结核病。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老年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力度与深度,加强管理工作,重视老年结核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制定发现及控制措施,对于结核病的流行、控制和消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好者:选择抗结核药品的剂量要低于常规剂量。选择以肝脏代谢为主的药品。适当减量以肾脏代谢为主要途径的药品,禁用对肾脏有损害药品。可选异烟肼、利福喷汀、左氧氟沙星或乙胺丁醇。但氧氟沙星和乙胺丁醇要适当减量,因这两种药物主要经过肾脏代谢或可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计算药量。

1. 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低者:可选用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同时口服升白药治疗。动态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变化情况,注意排查有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使白细胞维持在3.0 ×109/L,血小板>5.0×109/L。

2. 体弱者及免疫功能低下,各脏器功能尚正常者:可选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喷汀和(或) 左氧氟沙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 如患者不能进食和药物,可采取鼻饲(如利福喷汀) 和静脉输液相结合的方式;异烟肼和氧氟沙星可静脉给药,待病情好转后改口服。

3. 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者:注意所选药品的剂量要偏低,必须同时采取其他积极治疗的措施以纠正贫血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患者更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有条件者要监测抗结核药物的血药浓度。

4. 合并糖尿病者:注意有无糖尿病并发症,要求空腹血糖控制在<6 mmol/L,可根据病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抗结核药品:异烟肼、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如眼和肾功能尚好,在强化期可加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

复治方案对复治患者,首先要查痰或进行其他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进一步查清复治患者是否存在耐药以及耐药程度,是单耐药、多耐药还是耐多药或广泛耐药,有无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其他合并症等。在药敏结果未回报前可用一线抗结核药品,待药敏结果回报后再调整。

不同耐药的治疗原则

1. 无耐药者,可继续一线抗结核治疗。

2. 多耐药者,应选≥3 种敏感药。

3. 耐多药者,应选≥4 种敏感药。

4. 广泛耐药者,老年患者极少(临床所见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主要是缺乏安全可靠的新药。从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品中选择敏感的患者可接受的药品,并考虑启用WHO 抗结核药品分类的第5 组药品中的人1~2 种,采取综合治疗。

5. 老年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疗程应同其他年龄组。

其他治疗措施

免疫治疗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时,可间断静脉输注丙种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患者的非特异免疫力。目前,上市的众多“免疫调节剂”,仅可暂时提高非特异免疫力,对提高结核特异性免疫依据不足。免疫过强也可致不良反应。目前的免疫治疗尚不能缩短抗结核治疗疗程。

中药治疗对食欲减退者,建议请中医会诊进行调理。食欲和体重的增加,可提高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结核病病灶的修复。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不仅是简单的化痰、止咳等表面症状的处理,还需注意和警惕患者原有的隐蔽的疾病也需要得到合理的治疗。如合并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好血糖,以利于肺结核的治疗。

老年肺结核的治疗监测

因结核病的治疗疗程长,老年患者各脏器的功能正在逐渐减退,初、复治标化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依从性差,因此,治疗监测有别与其他年龄组。用药前患者及家属均要参与权衡利弊,并要签署化疗同意书,其目的是告知患者抗结核药品存在着各种不良反应和潜在风险,以便提醒患方和家属,配合医方双方共同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总之,观察细、监测频、早干预是治疗监测的原则。

结核病流行病学和防控措施

结核病流行病学和防控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并总结具体的防控措施。方法病例资料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结核病患者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有4772例。其中1156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阳性,占24.2%,3343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阴性,占70.1%,273例结核病患者未查痰,占5.7%。其中3121例结核病混着为男性,1651例结核病患者为女性,比例为1.89:1,22岁以上的年龄段,肺结核患病率逐渐增加。农民患病率占60%,有2863例。其中男性结核病患者有2151例,女性结核病患者有712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城镇和乡村发病率无显著的地区差异,P>0.05。结核病没有出现明显季节性的变化,在2014年的时候,病例登记例数较多,占60%,其中12月登记的病患例数较多,占30%。结论结核病的防控中,更要做好22岁以上男性群体的根本防控,将农村地区的防控作为重点部分。 标签:结核病;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结核病这种疾病,对于人类的呼吸道有着直接感染的一种疾病。基于中医学的范畴,结核病主要是一种肺痨,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对于我国而言,结核病的发生率仅仅次于印度。我中心通过对淮安市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具体的防控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淮安市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对结核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 1.2统计学方法本组资料所有数据的处理,通过结合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检验,用?字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淮安市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有4772例。其中1156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阳性,占24.2%,3343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阴性,占70.1%,273例结核病患者未查痰,占5.7%。 2.2淮安市结核病患者基本资料情况其中3121例结核病混着为男性,1651例结核病患者为女性,比例为1.89:1,22岁以上的年龄段,肺结核患病率逐渐增加。 2.3淮安市结核病患者的职业情况农民患病率占60%,有2863例。其中男性结核病患者有2151例,女性结核病患者有712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

结核病防治宣传内容

结核病防治宣传内容 “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有慢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是第1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为:“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 我国结核病现状及管理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从2000年到现在国务院共召开了三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又将结核病由原来的丙类传染病上升为乙类传染病,并规定发现肺结核病人城镇应在12小时,农村在24小时内报告。 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在人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多见。 肺结核病人在病变进展时常可出现全身不适、疲乏、食欲不振、低烧、盗汗、妇女月经不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少数病人可发生高烧等急性发病症状。呼吸系统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 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常常早期不明显,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有时被误认为感冒、气管炎,因此,如果咳嗽、咳痰大于2个星期或有咯血或血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及时到当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接受免费痰涂片和X线胸片检查。 目前肺结核病的诊断、治疗、管理等已经形成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技术规范,实践证明,只有严格执行这套技术规范,才能有效控制结核病流行。对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有咯血或血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接受免费痰涂片和X线胸片检查,对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 对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在治疗满2、5、6月进行查痰,复治涂阳病人2、5、8月进行查痰,并有专门人员管理,做到全程督导化疗,直至痊愈。所说的全程督导化疗就是病人治疗过程中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服用每剂药物,如有漏服,应在24小时内让病人补服。因此我国规定,怀疑或确诊的肺结核病人(除少数是重症病人外),均应在结核病防治机构或指定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实行“归口管理”。 肺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导传播途径及增强免疫力、降低易感性等,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基本原则。减少结核病感染和发病机会的措施有: 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合理治疗。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也就是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人。因此,早期发现病人,隔离病人,接受正规治疗非常重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叶痰,不要对着他人打喷囔或大声说话,室内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加强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3.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儿童免疫,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注意营养和睡眠。 4.对已感染结核杆菌并有较高发病可能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等。 5.肺结核病患者只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规律服药,定期检查,治愈率是非常高的,病人的家属也应积极配合,让病人在关爱中顺利地通过治疗,战胜疾病。 控制结核人人有责

肺结核病流行特点分析

肺结核病流行特点分析 [摘要] 目的对住解放军第309医院的部队官兵肺结核病例的流行特点及进行分析,为控制部队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某医院部队官兵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0年门诊及住院治疗结核病例共207例,平均发病年龄32岁,60岁以上占12.57%,男女比11.94:1。92.75%来自驻京部队,战士占65.70%,干部占23.67%,军队离退休未交地方人员占10.63%。原发性占0.97%,血行播散性占1.93%,继发性占73.91%,结核性胸膜炎占12.56%,继发性合并结核性胸膜炎占10.63%。179例新发肺结核病例痰检率为77.10%,痰菌阳性率为18.12%,痰菌阴转率96.77%。采用6~9月疗程进行化疗,202例完成化疗病例,治愈率98.51%。结论某医院部队官兵肺结核病例以青年男性战士为主,以继发性肺结核为主,肺结核治疗以短程化疗为主,治愈率较高。 《2011年全球结核病控制报告》显示,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死于结核病的人数已从2003年的180万减少到2010年的140万,在中国、巴西、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国家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的情况下,全球结核病致死人口降到了10年来的最低水平。2010年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与2000年相比肺结核患病率、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肺结核死亡人数都明显下降。但军队肺结核近10年的发病率一直在0.5 ‰波动,虽然发病率的升高不明显,但在军队传染病构成中所占比例明显升高。排位也从第3位逐渐跃到第1位,成为军队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1]。对部队官兵肺结核病的流行特点分析,对军队肺结核的防控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现对2009—2010年某医院部队官兵肺结核病例进行分析,旨在能为军队制定结核病防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来源于2009-01-01/2010-12-31,在医某院门诊及病房诊治的部队官兵肺结核并且已经停药的肺结核病例。 1.2 研究方法用Excel 2003软件对部队官兵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部队官兵肺结核患者情况作出分析。 2 结果 2.1一般状况2009-01-01/2010-12-31,某院门诊及病房诊治的部队官兵肺结核病例共207例,其中2008年登记的43例、2009年登记的78例、2010年登记的86例。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季节分布全年均有发病。春季73例,占总病例数的35.27%;夏季54例,占26.09%;秋季为46例,占22.22%;冬季34例,占16.43%。春夏季发病占61.37%。 2.2.2人群分布 2.2.2.1性别年龄分别患者平均年龄32岁,20~2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占全部发病人数的6 3.77%,50~5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少,占全部发病人数的1.45%,60岁以上合计占12.57%。患者男性191例,女性16例,男女比11.94:1(表1)。 2.2.2.2 部职别分布207例病例中92.75%来自驻京部队,7.25%来自外地。192.例驻京部队肺结核病例中,驻京总直部队占44.27%,北京军区占39.06%,海军占4.17%,空军占12.50%。207例病例中干部占2 3.67%,战士占65.70%,军队离退休未交地方人员占10.63%。 2.2.2.3肺结核病患者发现及管理方式207例患者中,新发病例占86.47%,复发病例占1 3.53%。因症就诊发现占82.61%,体检发现17.39%。8 4.54%的患者管理方式为住院+门诊

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

.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历史上对人类的危害触目惊心。解放前,民间称结核病为痨病,并且有"十痨九死”的说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许多国家包括结核病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疫情下降缓慢或严重反弹的局面,发病率以每年1.1 %的速度增长, 结核病再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的经济社会问 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880万例,其中传染性结核病患者390 万例,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患者约200万人。面对全球结核病疫情日趋严重的局面,世界卫 生组织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三种传染病之一,并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 态,强调遏制结核病的流行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召开的第二届全球遏制结核病伙伴论坛大会上,将我国列在需要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的首位,具体表现为 6 “多”:一是感染人数多,全国有多达 5.5亿的人口 感染过结核菌,约占全国人口的45%,明显高出全球平均感染水平;二是患病人数多,全 国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有活动性肺结核患 者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0万;三是新发患者多,全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145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5万例;四是死亡人数多,全国每年约有13 万人死于结核病;五是农村患者多,全国约80 %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而且主要在经 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六是耐药患者多,全国结核病耐药率高达28%。 我国部分地区结核病疫情回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流动人口骤增、耐药结核菌的蔓延、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结核病疫情的严 重性和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落实政府承诺的自觉性;对结核病防治经费 的投入严重不足,忽视了结核病防治机构及能力的建设;相当一些地方未能把有效控制结核 病流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参与不够;未能全面、准确、有效地推行与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患者发现率低,督导化疗留于形式;普遍对结核病健康 教育重视不够,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不普及等。 二.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 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肺结核病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菌的肺 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将结核菌喷出体 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以引起感染。 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结核菌的

最新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

我国结核病流行状况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为了解全国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对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并作为制定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的依据,我们分别于1979年、1984/1985年、1990年和2000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第四次全国肺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00年调查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样点257个,抽样比例为1∶3151,平均每点抽样人数为1628人。调查内容为:肺结核的患病率、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全人口结核感染率;结核野生株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核病及肺结核的死亡专率;结核病防治措施评价;肺结核病人社会经济情况调查。 一、肺结核患病情况 1、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和菌阳患病率 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点为257个,实检人口365097人,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40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447例,菌阳肺结核病人584例。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估计病人数411万~49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22/10万(估计病人数133万~168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60/10万(估计病人数175万~218万)。2、不同年龄、性别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 除35岁年龄组的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的男女性别无差异外,其余年龄组的活动性、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并随

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55岁以后明显上升,至75岁达到最高峰。 3、不同地区肺结核患病率 按照我国各省经济及地域的分布,分成东、中、西部三类地区,三类地区的肺结核病疫情有明显差异。东、中、西部三类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10万)分别为:266、438、451;97、148、136;126、178、199。 4、城市、城镇,农村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和菌阳患病率 我国有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也在农村。城市、城镇、农村的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和菌阳肺结核患病率(/l0万)分别为198、319、397;73、109、131;110、129、171。5、项目地区与非项目地区疫情 我国自1992年起在13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以发现和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作为主要的控制策略,对发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短程督导化疗。调查显示,项目地区活动性肺结核(328对423)、涂阳(110对141)和菌阳患病率(/10万,150对177)均明显低于非项目地区。 二、我国结核病患病趋势 1、肺结核患病率下降缓慢 对患病率进行标准化处理,2000年标化涂阳患病率为97/10万,与1990年相比,下降幅度为27.6%,1990—2000年年递降率为3.2%。1979—2000年间,全国肺结核患病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结核病患病情况及流行特征,分析全省结核病流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抽取9个调查点,平均每个点调查1 200人。对所有1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作X线胸片检查,对所有胸部X线检查异常者和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进行3次痰涂片检查。对发现的所有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病相关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0 894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6人,其中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患者7人,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14/10万和64/1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在35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上升,75~79岁最高(969/10万);山区患病率最高(973/10万),分别是平原(194/10万)和丘陵(520/10万)的5.02和1.87倍;农村人群患病率(674/10万)是城市人群(194/10万)的3.47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涂阳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分别为35.71%和28.57%;无症状者占活动性患者的19.64%。结论四川省结核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和贫困山区疫情不容忽视;复治患者比例较高,暴露出治疗管理上存在问题。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四川省是结核病疫情最严重省份之一。2010年全省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流调)结果表明,全省15岁以上人群活动性、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598/10万、104/10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测算15岁以上人群中有活动性、涂阳肺结核患者44.80万、7.79万,分别占全国的8.98%、10.82%[1]。2012年在9个县(区)开展了结核病患病率调查,旨在评价近2年《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规划)实施效果,了解全省目前肺结核的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识别肺结核疾病负担较重的区域和高危人群,确定防控重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各调查点15岁及以上(出生日期在1997-12-31之前)的本地户籍人口(不包括外出超过6个月的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 1.2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村(社区)为最小行政单位组织实施。根据四川省第五次流调中各个市/州患病率的大小,将21个市州分为高、中、低3层,每层随机抽取3个市(州),在每个市(州)随机抽取1个县(区)作为调查点,共9个,然后再在抽取的县中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社区),每个乡镇(或社区)随机抽取1个村(或居委会)。每个村(或居委会)抽取1200人,共计10 810人。9个调查点中农村、城镇点数之

(推荐)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

.我国结核病疫情现状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历史上对人类的危害触目惊心。解放前,民间称结核病为痨病,并且有“十痨九死”的说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结核病在全球“死灰复燃”,许多国家包括结核病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疫情下降缓慢或严重反弹的局面,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结核病再次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880万例,其中传染性结核病患者390万例,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患者约200万人。面对全球结核病疫情日趋严重的局面,世界卫生组织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三种传染病之一,并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强调遏制结核病的流行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召开的第二届全球遏制结核病伙伴论坛大会上,将我国列在需要特别引起警示的国家和地区的首位,具体表现为6“多”:一是感染人数多,全国有多达5.5亿的人口感染过结核菌,约占全国人口的45%,明显高出全球平均感染水平;二是患病人数多,全国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0万;三是新发患者多,全国每年新发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145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65万例;四是死亡人数多,全国每年约有13 万人死于结核病;五是农村患者多,全国约80%的结核病患者集中在农村,而且主要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六是耐药患者多,全国结核病耐药率高达28%。 我国部分地区结核病疫情回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流动人口骤增、耐药结核菌的蔓延、结核菌与艾滋病病毒的双重感染等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结核病疫情的严重性和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落实政府承诺的自觉性;对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忽视了结核病防治机构及能力的建设;相当一些地方未能把有效控制结核病流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相关部门职责不明、参与不够;未能全面、准确、有效地推行与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患者发现率低,督导化疗留于形式;普遍对结核病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不普及等。 二.传播途径 肺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肺结核病是由一种叫结核菌的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是,只有痰中能够查出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才有传染性。 当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将结核菌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以引起感染。 肺结核传染性的大小与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咳嗽传染是肺结核传播的主要方式,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结核菌的人都会感染结核菌或患结核病。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一个传

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奶牛结核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床特征 是病程缓慢、渐进性消瘦、咳嗽、衰竭并在多种组织器官 中形成结核结节,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关键词:奶牛:结核病;防治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的发展,各地牛结核病疫情时有发生,散在疫点不断出现,不但给广大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危害,而且由于公共卫生原因,还会引起严重社会问题。遏制牛结核病疫情的疫源扩散,防止结核病的发生,关系到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奶源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意义重大。 1、流行病学 本病可侵害多种动物,家畜中奶牛最易感染。结核病病牛和开放性结核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是通过开放性病畜的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器官的分泌物排出体外,有时可通过胎盘或生殖道传染;健康畜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2、临床症状牛结核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自然感染的

病例潜伏期为16?45天,甚至可在几个月以上或数年。通常取慢性经过,病初症状不明显,当病程逐渐延长,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不良,则症状逐渐显露。由于病因不同,症状亦不一致。奶牛结核病常表现为肺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和淋巴结核最为常见。此外,还有睾丸结核、子宫结核、浆膜结核和脑结核。 2.1 肺结核 以长期顽固干咳为主要症状,且以清晨最为明显。病初食欲、反刍无明显变化,偶尔有短促干咳,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逐渐加重、频繁,呼吸困难,在早晨、运动及饮水后特别明显。有时从口腔或鼻孔内流出淡黄色黏脓鼻涕。病畜逐渐消瘦、贫血、精神不振,食欲不良,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淋巴结肿大。病情恶化时可见病牛体温升高(达40C以上),显驰张热或稽留热,呼吸困难,最后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2.2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上淋巴结肿大,继而后两乳区患病,以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为特点,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乳量减少,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2.3 肠结核 病牛常表现腹痛、消瘦,初期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后期拉痢疾,粪便为粥样,粪便带血或带脓汁,味腥臭,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治新进展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治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14T11:17:19.5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作者:苏海萍 [导读] 河池市人民医院由于我国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16 摘要:由于我国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老年患者为高发人群,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肺结核与肺癌的病因虽不同,且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但却具备相似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症状,因此,临床易发生漏诊、误诊等现象。所有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结核;肺癌;诊治进展 据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患肺结核病人数逐年增多,且老年又是肺癌的高发期,因此,两种疾病并存的几率较大。据有关研究报道,我国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率约为0.85%~0.95%。因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这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扰。本文就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一、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 肺结核和肺癌的发病原因、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截然不同。对其发病机制有以下4种不同的观点:(1)结核性瘢痕容易引发肺腺癌,两种疾病并存的病例中,有78%的患者先患结核病,后并发肺癌,且活动性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其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①结核病灶产生的慢性刺激促进病灶部位及相邻部位的上皮组织发生化生,肺部发生慢性损伤以及产生炎症性改变,致使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从而引发基因突变。②结核结节和结核性瘢痕对淋巴系统引流和血液流通产生了阻碍作用,进而引发致癌物质积聚,引发癌变。肺结核的坏死细胞组织中存在大量致癌物,胸膜层内的胆固醇也有较强的致癌作用,肺结核钙化灶作为一种机械性刺激物,很容易在陈旧性结核瘢痕上发生癌症[1]。③结核性支气管发生扩张和空洞容易引发致癌物质滞留,例如,烟草中的焦油内含有苯并芘、亚硝胺及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因长期滞留在肺部,使肺组织发生癌变。④肺结核及肺癌均属消耗性疾病,因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另一种疾病趁虚而入。除此之外,抗结核药物对人体淋巴结细胞和巨噬细胞有抑制作用,这样又促进了癌变发生。而抗癌药物对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两者相互影响。所有,肺结核和肺癌并存可能是因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低引发的。(2)肺结核与肺癌发病机制无关论,拥有此观点的学者认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日益增多是因为引进抗结核的药物延长结核患者的病程及寿命,但老年人的自身抵抗力较低,且在老年人群中,肺结核和肺癌的发病率较高,两种疾病并存纯属机遇或巧合。(3)肺结核和肺癌有对抗性。(4)癌变的前身是结合病灶。以上四种观点暂无定论,但多数学者更认同第一种观点。 二、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特点 结核病合并肺癌的发病人群趋于老年化,超过60岁患者约占总数的51%,且男性多于女性,吸烟者约占四分之三。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胸痛等,但无明显的特征性,结核患者病程长短不同。一般肺部影像存在钙化和纤维条索等陈旧性结核病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病机理与单纯肺癌有所不同,由于肺叶是肺癌的主要发病区域,因此,导致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即为肺部组织发生病理变化[2]。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97.65%,有关文献报道,因结核性支气管扩张致使气管引流不畅、肺结核钙化引起淋巴结阻塞等原因引发的癌变多数是鳞癌。因肺间质纤维化引发的癌变和慢性炎症引起的瘢痕一般为腺癌。 三、临床诊断方法 肺结核合并肺癌与单一肺结核或肺癌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X线表现很相似,对诊断肺结核或肺癌时,特别是隐匿性肺癌、浸润性肺癌或结核性病灶,在不了解二者并存的时候,经常发生漏诊现象。根据有关文献报道,若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考虑到并存肺癌的可能:(1)有长时间吸烟史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突发性咳嗽、咳痰、血痰、呼吸困难、持续性胸痛等。(2)在抗结核治疗中,肺部病灶扩大,或发生反复性肺炎。(3)患者出现血性胸水,且抗结核治疗没有效果。(4)在抗结核治疗中,患者发生不规律发热或骨关节疼痛。目前,临床上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痰液检查法具有操作简单、经济有效等优点,检查活动性肺结核痰菌阳性率高达72.5%[3]。胸部CT可以较早地显示出肺癌病灶,分辨率高的CT检测仪可对小于1cm的结节进行鉴别,该项检查对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提供理论基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方法不仅能够发现管腔闭塞、黏膜高低不平及管口肿瘤浸润等直接表征,还可以显示出管口黏膜充血、肥厚、水肿、狭窄等间接表征。另有学者研究表明,针抽吸活组织检查方法安全、准确、有效,可以对完整的样本进行直接评估。 四、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 临床医师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采用抗结核、抗癌双重治疗方法,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对肺结核或肺癌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对肺癌偏向于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在对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医生应保持积极且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手术切除可以根治的患者,要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采用手术切除术治疗。对于确诊不能利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应采用放疗或化疗的治疗手段,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据有关文报道,抗肿瘤治疗不会影响同期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对高龄晚期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需给予小剂量的化疗药物以延迟肿瘤的发展。由于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多为老年人,且多数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力低下,因此,在治疗期间需从老年人的耐受性考虑,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总结:随着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肺结核的治疗不断进展,使得老年肺结核患者寿命延长,而肺癌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肺结核合并肺癌发病率日益升高。临床医生在做诊断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仔细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认真做好每一项检查,避免发生漏诊现象。除此之外,要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分子和细胞水平加强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新手段。 参考文献: [1]全斌,喻艳林.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24)::104-106.

肺结核在我国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肺结核在我国的流行状况 (1) 1.1全国慨况 (1) 1.2流行的主要时间段 (1) 1.3疫情的地域分布 (1) 1.4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 (1) 2. 肺结核流行的影响因素 (1) 1.环境因素 (1) 1.1室内卫生状况 (1) 1.2室内通风不良 (2) 1.3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 (2) 2.人体抵抗力因素 (2) 2.1先天免疫力 (2) 2.2获得性免疫力 (2) 2.3自身其他疾病 (2) 2.4年龄 (2) 3.其他 (2) 3.1耐药 (2) 3.2结核病发现率低 (3) 3.3流动人口的骤增 (3) 3.4资金投入和管理不到位 (3) 3.5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不足 (3) 参考文献 (4) 致谢 (5)

肺结核在我国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传染源。近几十年来,卡介苗的推广接种,高效抗结核药的问世与合理应用,结核病的流行得到一定控制,但在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当中结核疫情仍然严重[1],因此结核病依然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性问题。肺结核的病因明确,治有措施,防有办法,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对症治疗,同时也要分析其流行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流行情况有所改善,直至控制。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概况,影响因素 Epidemiological status of tuberculosi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Abstract Tuberculosis is a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hich can invade many organ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nd the excretor is its important source of infection. In recent decades, the spread of BCG vaccination, the advent and rational use of highly effectiv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have controlled the epidemic of tuberculosis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tuberculosis epidemic situation is still serious in this developing country, so tuberculosis is still a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 that needs great attention. The causes of tuberculosis are clea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only treat tuberculosis symptomatically, but also analyze its epidemic factors and do a good job in preven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be improved and controlled. Key words:tuberculosis, epidemic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耐药结核病的防治现状及有效对策

耐药结核病的防治现状及有效对策 发表时间:2015-04-29T10:52:07.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谭家莉 [导读]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世界上传染性较为普遍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谭家莉 (垫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垫江 408300) 【摘要】目前,耐药结核病成为我国结核病防治面临的新挑战,全球的耐药结核病数量也在不断地上升,并呈现出快速流行的趋势。调查研究发现,引起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政策不完善、治疗不规范、联合药物使用不合理、耐药实验工作不能有效展开等。本文对耐药结核病的防治现状以及防治措施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耐药;结核病;防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056-01 结核病是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世界上传染性较为普遍且死亡率较高的疾病,耐药结核病是一种逐渐演变出的结核病,也是结核病疫情不能够有效控制的原因。该病的治愈率较低,且治疗费用较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还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耐药结核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须受到广泛重视。下面对此展开综述。 1.防治现状 1.1发现率较低,防控不力就目前来看,结核病发现率较低,防控不力,这就造成结核病的传染性较强,不能有效对传染源进行控制,延误了传染者的治疗,而原发性的耐药结核病不能有效控制会对患者以及社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1]。 1.2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不完善虽然现在抗结核药物以及技术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仍然不能对结核病进行有效控制,究其原因,一是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政策不完善。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地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患者以及家人不能对不规范用药产生的药物副作用及时了解,没有认识到规范用药对病情缓解的重要性,二是患者自行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药物的增减,一旦病情再度恶化才去医院就医,这种间断治疗造成结核病的耐药性增强。再者,由于国家政策不完善或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造成一部分地区的DOTS治疗没有有效开展和落实,一部分地区的结核病规划中没有过多的涉及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结核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DOTS治疗,但实际上,很多地区没有进行化疗方案的规范化运行,医务人员对耐药结核病的相关知识缺乏理解和掌握,没有对抗结核药品进行统一管理,对耐药结核病的最新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不能及时了解。 1.3患者的治疗管理不规范在实际中治疗中,普遍存在耐药结核病治疗不规范,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结核病的治愈疗程较长。治疗中患者断药、停药、中断治疗都会造成结核病的耐药性,患者的不规范治疗主要是药物选用不合理、药物质量不合格、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再者,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以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到患者的规范治疗,医护人员管理不当是造成治疗不规范的主要因素。在实际治疗中,部分地区并未按照国家推行的DOT管理方案进行耐药结核病的有效控制,对治疗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不能及时指出,很多患者出现了药物副作用,但却没有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处理,不得不中断治疗[2]。 1.4耐药实验室不能有效展开耐药检测力度不够,耐药实验室不能有效展开。造成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试验检测的价格比较昂贵,政府扶持较小,患者及其家庭无力承担,造成检测试验不能有效的投入使用。 2.防治措施 2.1加强防控工作在实际防治中,应不断加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将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纳入到结核病的防治规划之中,扩大对耐药结核病的防控范围,控制其传染源;积极引进先进治疗技术和治疗药物,对耐药结核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提高防控质量和治疗效果,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如易感人群筛查法,及时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并对其采取医疗救治措施,控制传染源,减缓疾病的流行速度。 2.2加大国家政策、财政支持针对耐药结核病治疗费用较高的情况,政府应增加财政补贴力度,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对治疗减免范围进行扩大,成立专门的耐药结核病治疗定点医院,对耐药结核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和治疗,尽量使用已有的医疗设备及检测工具,对耐药结核病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来提高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减缓其传播速度,实现有效控制[3]。 2.3规范治疗、管理流程在治疗中,应严格规范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管理流程,及时进行化学治疗,以阻断传染源传播、消除其传染性。患者确诊之后,须严格按照我国耐药结核病防治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管理。统一管理抗结核病使用的药品,做到药品合理使用,不滥用,积极推广和使用抗结核联合用药,减少由于不规则使用药物问题造成的治疗问题;在患者治疗的场所,应进行室内通风,并进行消毒处理,加强医护人员的疾病防治培训工作,阻断病菌的传播。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试验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在对治疗方案进行修改时,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方案可行性的确定,方案中既要涉及到患者以往的治疗史(特别是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治疗史),又要涉及到药敏试验问题,以此来规范治疗、管理流程,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4有效开展耐药实验室检测工作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应不断加强对耐药结核病的实验室建设工作,政府加大扶植力度,加大医疗补贴力度,为耐药结核病疾病防治机构配备必要的试验设备,将药敏试验以及痰培养作为及时发现结核病耐药问题的重要手段,并针对易感人群开展常规的耐药检测工作,及时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并及时进行控制和治疗。 3.小结 耐药结核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成为现阶段迫切要解决的社会医疗问题,耐药结核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不仅仅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更是个人、政府以及社会的责任。为了更好地预防和防治耐药结核病,就需要不断规范治疗流程、加大政府政策扶植和财政支持力度、合理用药,才会使我国的耐药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有效进展。 参考文献 [1] 周忠海,杨国峰,付春生等.耐药结核病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3):109-110.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1.03.069. [2] 李钧,吴虹,张中权等.泛耐药结核病形成的原因[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12):45-46.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3.12.017. [3] 欧艳,裴异,刘芳群等.耐药结核病的治疗[J].中南药学,2013,11(4):314-317.DOI:10.7539/j.issn.1672-2981.2013.04.022.

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_中国防治结核病的现状

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_中国防治结核病的现状 **市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现状学校结核病防控是学校防病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卫生部和教育部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并将结核病检查纳入中小学入学体检的内容,以早期发现结核病,预防学校结核病的流行。为了进一步做好**市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了解辖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我中心结防科人员深入辖区多所学校进行调查,现将**市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学校结核病发病情况1、基本情况。根据全国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资料分析,20**年全国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44292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804例,占全国肺结核报告总数的5%。 2008-20**年,全国报告**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其中高中8起,初中3起,大学2起。山西省近3年连续发生三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我市**县陌南二中也在20**年5月全市学校结核病筛查时一次性查出7例。 2、**市学校学生发病情况。自2002年我市登记报告首例学生结核病病例起,至2016年底全市共发现登记2093例学生肺结核病病人,涉及900余所学校。2005-2016年底,我市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755人,其中学生肺结核患者1899人,占全报告病例总数的4.44%(即学生患病构成比达4.44%)。 二、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20**年3季度我中心组织人员深入**县(市、区)32所学校调查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的75名学生中,仅34名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有所了解,其余41名学生不知道结核病是何种疾病,更不了解结核病方面的其他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5.33%(人群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为85%)。三、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近年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病例时有发生,散发病例呈上升趋势。20**年2月-7月山西省**市**市崇实中学疫情报告病例23例。**、**两市也有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病例出现。20**年5月**日我市**县疾控中心对陌南二中全体师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共确诊涂阴肺结核病例3例(空洞2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肺门结核1例。学校疫情的频发,说明学校结核病防治体系未建立。 四、学校结核病防控情况20**年3季度对32所学校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所调查的32所学校中,非寄宿制学校4所,寄宿制学校28所; 小学**所,初中**所,高中6所。仅有7所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6所学校制定了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4所学校将结核病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所有学校均未落实责任追究制度,23所学校晨检、请销假、结核病转诊、报告,休复学等制度均未建立,无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仅有10所学校有专职校医,其余学校大多由所在乡镇或村卫生室防疫人员兼职。**、**、**、**、**、**等县(市)疾控中心对辖区学校开展了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所调查的学校中有17所接受过培训。**、**2县(市)4所学校开展了新生入学体检和PPD筛查工作,其余县(市)未开展。**、**召开了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其余县(市)均未召开。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我市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大部分学校校长对结核病防控工作程序不了解,学校未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的要求成立结核病防治领导小组。 2、教育局、卫生局、疾控中心、各级学校等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及监管机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