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Industrial Revolution 工业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 工业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 工业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 工业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inning machine by Sir Richard Arkwright in England led directly to the ris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a new world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

Introducti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ich took place from the 18th to 19th centuries, was a period during which predominantly agrarian, rural societ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became industrial and urban. Prior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ich bega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700s, manufacturing was often done in people’s homes, using hand tools or basic machines. Industrialization marked a shift to powered, special-purpose machinery, factories and mass production. The iron and textile industrie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eam engine, played central roles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ich also saw improved systems of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banking. While industrialization brought about an increased volume and variety of manufactured goods and an improved standard of living for some, it also resulted in often grim employment and living conditions for the poor and working classes.

Britain: Birthplac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fore the adven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most people resided in small, rural communities where their daily existences revolved around farming. Life for the average person was difficult, as incomes were meager, and malnourishment and disease were common. People produced the bulk of their own food, clothing, furniture and tools. Most manufacturing was done in homes or small, rural shops, using hand tools or simple machines.

Did You Know?

The word "luddite" refers to a person who is opposed to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term is derived from a group of early 19th century English workers who attacked factories and destroyed machinery as a means of protest. They were supposedly led by a man named Ned Ludd, though he may have been an apocryphal figure.

A number of factors contribu ted to Britain’s role as the birthplac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For one, it had great deposits of coal and iron ore, which proved essential for industrialization. Additionally, Britain was a

politically stable society, as well as the world’s leading colonial power, which meant its colonies could serve as a source for raw materials, as well as a marketplace for manufactured goods.

As demand for British goods increased, merchants needed more

cost-effective methods of production, which led to the rise of mechanization and the factory system.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textile industry, in particular, was transformed by industrialization. Before mechanization and factories, textiles were made mainly in people’s homes (giving rise to the term cottage industry), with merchants often providing the raw materials and basic equipment, and then picking up the finished product. Workers set their own schedules under this system, which proved difficult for merchants to regulate and resulted in numerous inefficiencies. In the 1700s, a series of innovations led to ever-increasing productivity, while requiring less human energy. For example, around 1764, Englishman James Hargreaves (1722-1778) invented the spinning jenny (“jenny” was an early abbreviation of the word “engine”), a machine that enabled an individual to produce multiple spools of threads simultaneously. By the time of Hargreaves’ death, there were over 20,000 spinning jennys in use across Britain. The spinning jenny was improved upon by British

inv entor Samuel Compton’s (1753-1827) spinning mule, as well as later machines. Another key innovation in textiles, the power loom, which mechanized the process of weaving cloth, was developed in the 1780s by English inventor Edmund Cartwright (1743-1823).

Developments in the iron industry also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early 18th century, Englishman Abraham Darby

(1678-1717) discovered a cheaper, easier method to produce cast iron, using a coke-fueled (as opposed to charcoal-fired) furnace. In the 1850s, British engineer Henry Bessemer (1813-1898) developed the first inexpensive process for mass-producing steel. Both iron and steel became essential materials, used to make everything from appliances, tools and machines, to ships, buildings and infrastructure.

The steam engine was also integral to industrialization. In 1712, Englishman Thomas Newcomen (1664-1729) developed the first practical steam engine (which was used primarily to pump water out of mines). By the 1770s, Scottish inventor James Watt (1736-1819) had improved on Newcomen’s work, and the steam engine went on to power machinery, locomotives and ships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ransportation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lso underwent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fore the advent of the steam engine, raw materials and finished goods were hauled and distributed via horse-drawn wagons, and by boats along canals and rivers. In the early 1800s, American Robert Fulton (1765-1815) built the first commercially successful steamboat, and by the mid-19th century, steamships were carrying freight across the Atlantic. As steam-powered ships were making their debut, the steam locomotive was also coming into use. In the early 1800s, British engineer Richard Trevithick (1771-1833) constructed the first railway steam locomotive. In 1830, England’s Liverpool and Manchester Railway became the first to offer regular, timetabled passenger services. By 1850, Britain had more than 6,000 miles of railroad track. Additionally, around 1820, Scottish engineer John McAdam (1756-1836) developed a new process for road construction. His technique, which became known as macadam, resulted in roads that were smoother, more durable and less muddy. Communication and Banking i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mmunication became easier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ith such inventions as the telegraph. In 1837, two Brits, William Cooke (1806-1879) and Charles Wheatstone (1802-1875), patented the first commercial electrical telegraph. By 1840, railways were a Cooke-Wheatstone system, and in 1866, a telegraph cable was successfully laid across the Atlantic.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lso saw the rise of banks and industrial financiers, as well as a factory system dependent on owners and managers. A stock exchange was established in London in the 1770s;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was founded in the early 1790s. In 1776, Scottish social philosopher Adam Smith (1723-1790), who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modern economics, published “The Wealth of Nations.” In it, Smith promoted an economic system based on free enterprise, the private ownership of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lack of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Quality of Life during Industrializati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rought about a greater volume and variety of factory-produced goods and raised the standard of living for many people, particularly for the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However, life for the poor and working classes continued to be filled with challenges. Wages for those who

labored in factories were low and working conditions could be dangerous and monotonous. Unskilled workers had little job security and were easily replaceable. Children were part of the labor force and often worked long hours and were used for such highly hazardous tasks as cleaning the machinery. In the early 1860s, an estimated one-fifth of the workers in Britain’s textile industry were younger than 15. Industrialization also meant that some craftspeople were replaced by machines. Additionally, urban, industrialized areas were unable to keep pace with the flow of arriving workers from the countryside, resulting in inadequate, overcrowded housing and polluted, unsanitary living conditions in which disease was rampant. Conditions for Britain’s working-class began to gradually improve by the later part of the 19th century, as the government instituted various labor reforms and workers gained the right to form trade unions. Industrialization Moves Beyond Britain

The British enacted legislation to prohibit the export of their technology and skilled workers; however, they had little success in this regard. Industrialization spread from Britain to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including Belgium, France and Germany, and to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mid-19th century, industrialization was well-established throughout the western part of Europe and America’s northeastern region. By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U.S. had b ecome the world’s leading industrial nation.

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

第6讲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 人类政治发展的趋势 1.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 (1)英国: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2)美国: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4)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趋势 (1)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民族主义不断发展的趋势 工业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工业革命 (1)兴起: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出现了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到1840年前后,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2)成就: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成果是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从而使工业动力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影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促使列强进行殖民扩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兴起: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 (2)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内燃机、通讯、化学和钢铁工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尤其在电力方面,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影响: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进化论

骑自行车的好处与坏处

男性骑自行车的坏处是长期压迫会阴,会导致男女的生殖系统病变,引起男性睾丸压迫与散热障碍,精子活力降低,降低男性的生育能力 正确的骑行姿势: 1、坐垫角度: 一般坐垫需要水平安装,或者前端稍稍低一点,但尽量不要前端上翘。 有人骑完车后常常会抱怨胯下痛,这可能是坐垫前端对PP或大腿内侧的压力过大所致,这时需要检查一下你的坐垫是否水平,甚至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对胯下部位的磨损。 还有减少磨损的有效方法:穿上带护垫的骑行裤。` 2、坐垫高度: 坐垫高度不合适,长途骑行后会出现膝盖疼痛,且多数时候,人体膝盖的损伤不可恢复,医生也仅能帮你保持状况不再恶化,需要重视坐垫高度的设置,保持正确的姿势则不会损伤关节。 我的经验,车座最合适的高度:当脚蹬到最低点时,腿可不费劲地伸直,膝盖可以不用弯曲,但腿稍稍使劲伸直的时候,膝盖可以有微量弯曲,就好了;这样在骑行中可以让血液在骑行过程中通过膝盖。 当然,如果你还不适应新单车,不习惯把坐垫调得过高,可先降低一些,慢慢再升高,一且以安全为先。 3、背部、脖子的姿势: 骑行中需要背部是直的,但不是竖直,是前倾而笔直的,要从臀部前倾,而不是腰部或后胸,否则变成罗锅或虾米-----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需要让脊柱尽量笔直,否则长期骑行后, 会背痛难忍。

脖子自然挺直,别太低或太挺,否则脖子会酸-----如果你感觉脖子要低一些、耷拉着脑袋才舒服,那你是需要休息了,尽快去休息吧。 希望对你有用 骑自行车的好处与坏处(转载) 好处: 1,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 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是死于心脏病的,骑单车不只能藉腿部的运动压缩血液活动,以及把备注从血管末梢抽转意脏,事实上却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这叫附带循环。 强化血管可以使你不受年龄的威胁,青春永驻。 2,习惯性的单车运动,更能扩大你的心脏。 否则血管愈来愈细,心脏愈来愈退化,到了晚年,你就会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烦恼,那时你会发现,自行车运动是多么的完美。 单车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曾经有个老年人以6天时间,完成了460公里的单车旅行。他说: 老年人一周至少要有3次运动,使心脏强化起来,恢复正常功能。 你要使心脏激烈跳动,但不可过久。 如此它将能适应紧急状况,如赶车或抵抗困境。 3,单车运动同时也能防止高血压,有时比药物更有效。 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并使骨骼强半。 自行车使你不必用药物来维持健康,而且毫无害处。 4,自行车是减肥的工具,根据统计,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9英里半的速度,骑73英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但必须天天持之以恒。 5,单车运动,不只可以减肥,还使你的身段更为匀称迷人。 藉运动减肥,或边节食边运动的人,身材比只先靠节食减肥的人来得更好,更迷人。 我不知道如何来描述更迷人,但事实上,运动所带来的结实肌肉,和单车运动所练成的细小足踝,比令人憔悴、青筋突起的节食,总好看多了吧!适当的运动能分泌一种荷尔蒙,这种荷尔蒙使你心胸开朗、精神愉快。从经验中,可知道单车运动就能产生这种荷尔蒙。 6,事实上由于踩单车压缩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大脑摄进更多的氧气,因此你吸进了更多的新鲜空气。 骑过一阵子之后,你会觉得脑筋更清楚。 7,骑着这种靠本身体力往踩的双轮脚踏车,你会感觉十分自由且令人畅快无比,可以忘记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快和困难,释放不必存在的压力。 8.自行车能带你免车费旅游观光。只要周末你有时间,可以骑着爱车,跟随好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间充足的话,可以长途旅行,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增长你的知识和阅历,增进您和朋友的沟通和交流。它不止是一种减肥运动,更是心灵愉悦的放逐。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曾有人证实,男子久骑或不当骑行自行车易患阳萎。 现在的自行车车座通常又窄又硬,骑在上面会使***受到很大的压力,而骑车座位的受力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7课文注释: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课文注释:关于欧美诸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以后,很快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那么,各国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到底怎样呢?这个问题,历来在史学界是有争论的。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出现的标志是在一个主要工业部门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如棉纺织业,而不是所有工业部门,如前民主德国的著名经济史家库辛斯基。根据这样的标准,他在《论工业革命问题》一书中提出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止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830年左右;法国是从1789年到1849年;美国是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德国是整整一个19世纪;俄国则是直到1917年工业革命还没有结束。另一些人认为,工业革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相继不断的出现,并在许多工业领域引起了连锁反应时,才能算工业革命开始了,如珍妮机发明以后,英国纺织业出现了一连串的机器发明和使用,并很快波及到了动力、冶金、采矿、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紧随英国之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是比利时,但是,由于比利时的影响较小,所以教材中没有介绍。根据这样的原则,有人把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俄国的工业革命时间大体定为:英国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法国是19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是19世纪初至80年代;德国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俄国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才算初步完成。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如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别企业已经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19世纪20年代起工业革命发展迅速,60年代末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的工业革命几乎与法国同时开始,19世纪5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在美国主要工业部门已经占主导地位,工业革命大体完成,但发展不平衡,工业主要集中在北部;德国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70年代末,最终完成;俄国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到19世纪8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本教材编者认为,对高中学生来说,起止年代宜粗不宜细,因此教材中采取了相对粗线条的说法。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说明

工业设计史总结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设计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期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运动使传统的手工艺设计逐步向工业设计设计过度,并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探索出道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西方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工业设计多元化的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 中国手工艺设计 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熔铸法、失蜡法。 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实用和美观的典范 瓷器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印花工艺应用 明代家具达到鼎盛。 明代家具的主要特色: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远林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四字概括: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以下四个因素: 注意意境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艺美。 国外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的家具给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希腊家具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希腊家具形式上有极大飞跃。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艺术形式的完美。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中世纪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圆拱。以彩色玻璃为特色。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 16世纪“文艺复兴”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思想。 生存设计 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残酷,人们不但遭受洪水、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常常遭到野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公共自行车对社会发展的利与弊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机动车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发展初期较少的机动车方便了人们的交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随着数量的持续增长,依据辩证法之对立统一及质量互变两个哲学规律,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到私家车的激增已经从给人们带来方便转化为给人们造成困扰: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堵,交通噪音,停车困扰。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机动车交通直接或间接相关。日益尖锐的问题已经不得不让一叶障目的人们引起注意了。为了应对这些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公共自行车。早在建国初期,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承担了主要的出行作用,尽管其优点众多:无需燃油,不产污染,没有拥堵;但是其缺点也十分突出:消耗体力,短距出行,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工效,加之工业革命的推动,自行车逐渐被机动车所取代。但是如今的现状,由于自行车出行的特点其再次被提上日程,也许这就是对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诠释。 公共自行车顾名思义:意为公众均可使用的自行车,因与公交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又称为公交自行车。公共自行车存放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其站点设置依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一定距离布设在地铁站出入口、社区大门口、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区域,每个站点根据人流大小的不同配置的公共自行车从20至50辆不等,通过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可以管理租赁站服务点的公共自行车。每辆公共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使用者可以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在方便使用者租借的同时也方便归还

第四次工业革命——概述 挑战机遇及对策建议

第四次工业革命 (详细提纲) 一、概念 (一)四次工业革命概述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的工厂机械化可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械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经济社会从以农业、手工业为基础转型到了以工业以及机械制造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力驱动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可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通过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的成功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的新模式。 3.第三次工业革命 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制造过程不断实现自动化,可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自此,机器能够逐步替代人类作业,不仅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劳动”,还接管了一些“脑力劳动”。 4.第四次工业革命 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

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涵 1.核心 ?CPS(Cyber-Physical System) CPS(信息物理系统)包容了与工业相关的智能电网、智能产品、智能(生产)建筑、智能调配和智能物流等内容,它将工厂的所有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集成在一起建立网络。CPS 可将所有相关的物理设备(在世界范围内)连接到互联网上,使得物理设备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等功能。由于CPS 有互联网支持,它创造出智能产品、智能生产程序与过程,构建起新的智能工厂。 国内已有的“物联网”但远远不是这个“物联网”。但是国内已有的互联网成果有可能被引用到中国的CPS 中来,腾讯的微信、马云的淘宝、百度的中文搜索都可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作用。 ?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能够管理复杂的事物,不容易受到干扰,能够更有效地制造产品。在智能工厂里,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智能产品理解它们被制造的细节以及将被如何使用。它们积极协助生产过程,回答诸如“我是什么

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工业4.0作为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的国家战略,在传入中国之后,立马成为舆论的焦点。国家发改委在8月7日发文公告,将为工业4.0中核心的概念之一——物联网出台重大产业政策,媒体的热度更不在话下,根据百度搜索的结果,现在跟工业4.0相关的搜索页面已经达到800多万,国内知名的信息化平台e-works也制作了非常专业的工业4.0的专题,但对于很多用户,太复杂的信息化专业词汇,反而让很多从事商业的用户,无法真正深刻地理解到工业4.0真正带来的跨革命影响和带来的全新商机。 因此,在众多的工业4.0资料中,挑出一本比较具有系统性、描述更加“平民化”的书对我们全面深刻了解工业4.0意义重大。由西门子公司工业领域首席执行官(CEO)鲁斯沃撰写,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费尔达芬工业峰会系统领导2030年的配套材料——《工业4.0:即将袭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就是这样一本著作。 本书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工业怎样才能使中欧工业到2030年仍能保持一个成功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到2030年,互联网和其他服务联网的系统将使所有行业实现智能化,并取代传统的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哪些领域,通过哪些产品和什么样的服务,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以及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本书试图为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答案。每个章节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表达了对工业4.0的独特看法。所有这些观点综合在一起可以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目前工业产业发展所处岔路口的情形。 工业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其实质是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旨在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学习和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本书的三大特点: ①内容系统、全面。让读者可以清楚地知晓工业4.0的来龙去脉,移动互联网的兴 起如何带动物联网等数字化工厂的发展。从不同专家的视角对工业4.0进行了阐释 与构想,可以激发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思考,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快消品范畴的变革, 已经辐射到制造业的设计生产流程。 ②语言不太“接地气”,非专业人员不好上手。由于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外文翻译, 文字不是非常通俗易懂,虽然将每个概念都解释得很透彻,但其中还是难免的涉及 了许多制造业的专用语,而且中间几章感觉较水,精华集中在前两章和后两章。 ③激发新产业商机洞察。这本书并没有大篇幅地介绍技术,而是从整个产业链的角 度去阐述将来的变革和可能的新产业商机,特别是对于智能软件的展望。未来的三 维CAD设计软件不再是设计到制作,而是设计和制作同时进行,或许将来的中望 3D通过移动互联网,就可以直接操作实时控制数控机床、3D打印的加工进程了。 作为在工业4.0概念刚刚兴起的第一本权威专业“参考书”,并没有过多的介绍工业4.0,而是试图通过各个专家对工业4.0的不同看法、阐释与构架来介绍工业4.0,遗憾的是但到最后还是没有给出一个工业4.0的具体概念,只是把讨论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做了引导。(相比于国内对工业 4.0的各种着急忙慌的解释,显示出了德国学者治学的严谨与负责任,工业4.0是德国提出的,作为世界的顶尖制造强国,德国至今还未能给出工业4.0的一个确切定义,而国内各种概念、技术、蓝图已经炒作的沸沸扬扬了。)本书最大的特色与作用在于通过不同视角与方向的切入,让我们一方面对工业4.0有一个初步的浅显认识了解,另一方面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1、工业革命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 2、德国、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过程、特点也各不相同。 2.1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2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

骑行的好处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有氧运动。在国外,骑自行车健身可以说是热火朝天。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披露,美国有5000万人骑行自行车健身,而且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2007年比2008年增加了30%,2009年又比2008年增加了36%。法、德、比利时、瑞典等国,还以骑自行车“一日游”的时髦体育旅游消遣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踊跃参加。 一、骑行好处 现代运动医学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车运动的作用主要有: 1.开发大脑。因为自行车运动是异侧支配运动,所以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两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更可以有效预防大脑的早衰及偏废。 2.改善体质。因为自行车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下肢肌力,并且强化全身耐力。而且经过比较研究自行车运动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作用相同。因为此项运动不仅可以有效锻炼下肢髋、膝、踝3对关节和26对肌肉,而且还可有效调动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关节、韧带。保持正确的骑行姿势,长期进行骑行能明显改善男性性功能,加强下体勃起的力度和持久度。有专项调查表明:每天骑单车约6.5公里的人,比不骑车的人,患心脏冠状动脉疾病的机率低50%,男性性具勃起时间和勃起质量提升30%-70%。3.瘦身减肥。因为在进行自行车运动,人体所进行的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这样锻炼者就可以有效地消耗较多的热量,根据科学研究骑半小时自行车可燃烧约150大卡热量,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9英里半的速度,骑73英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但必须每天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就可收到显著的减肥效果。4.益寿延年。其实从前几条骑车益处的总结也可以看出,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强化心脑血管和心肺功能的运动。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益寿延年也就不足为怪了。根据国际有关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在世界上各种不同职业人员中,以自行车为主要邮递工具的邮递员寿命最长。 5.减轻压力。除了以上作用外,还有科学家指出,经常运动对减轻心理的压力及防止沮丧有益。特别是在进行户外骑行的时候,人们精神专注,且沿途可以欣赏一些景观,结伴骑行还可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知己。这些都是放松心情的好方法。 二、自行车骑行坏处 凡事有个度,运动也不例外。一旦骑行过度或方式方法不科学,以上的益处即将向另外一面发展变成坏处,而所谓的过度,一方面表现在骑行时间过长,骑行强度过大,另外就是骑行不科学,主要跟骑行姿态有关。而坏处的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有:手,手腕,颈椎,腰椎,膝关节,前列腺。 1、椎及腰椎的损伤 这类损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疼。其一,肩膀疼。引发这个部位的疼痛主要是车子上管比较长,车把比较低。其结果就是上肢支撑身体超过了肌肉负载所能承受的范围。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升高车把高度,减少车把和车座之间的高度差,使用上管把立短一些的组合来调整。其二,脖子疼。这个现象往往和肩膀疼同时出现。解决办法同上。另外在骑行中最好养成一定的习惯,即看前方的路,可以先看看前面较远的地方,观察路面情况、障碍物、行人等,如有没有十字路口,有没有需要躲避的行人或者障碍物,参考这些情况来判断是否要减速。然后要观察比较近的路面信息。如此不时转换观察的视角,就可以长期僵硬的姿势带来队颈椎和

《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软件:工业的未来鲁思沃(Siegfried Russwurm)概论 工业企业欲在未来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做好三件事:提高生产力、加强节能高效,提高生产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通过提高产品的种类,扩大需求;满足个性化的生产需求。为实现高度灵活的规模化生产,对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在日益复杂的价值创造链条中进行高效资源优化,使生产和服务形成更加紧密的连接,工业企业还需要高效的生产和运营。 经过了几十年发展的制造业,如今正面临着产业模式的转变。随着制造业中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性不断加强,生产方式必将因工业 IT 和软件技术的应用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功能性工业软件的智能应用和研发,将无疑成为了影响制造业和过程工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些行业现有的发展态势,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未来,越来越不取决于工厂本身。相反,软件工程师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是他们使生产工序间有了交互性,这种交互性不只作用于生产层面,还作用于业务层面,例如:工程师所承担的一部分工作,将企业和企业外部组织连接在了一起。通过工业软件,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显著提高了生产力。因此,工业软件也就成为了未来制造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2.1 工业领域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的挑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工业格局的划分已经基本完成:高科技产业在西方国家发展并不断完善,这一事实毋庸置疑。而那些简单的加工产品,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出售,也是在低收入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生产的。“高精尖”产品的创新周期具备可规划的特点,其产品上市时间也可预见。当批量生产时,产品本身的特点会减少。无论是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通过批量生产降低成本),还是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通过产品组合获得成本协同效益)的原理都已得到了验证。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大多数只能接到小批量订单。 以前提高生产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手段:优化现有流程、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改进设计、降低劳动成本以及完善供应链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在资源严重短缺和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提高生产力的方法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过去60年中,全球贸易量增长了20多倍。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工业企业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从而从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就意味着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价格更低、品质更好、效率更高,这三点加在一起就是现代企业需要一直要追逐的目标。当前的企业价值链,已远远超越了地区界限。它跨越了国家甚至是时区的界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企业要不断地改进生产,其商业运作模式的复杂性也在日益增加。 汽车制造业就是商业模式改变最明显的实例:目前汽车制造业产值占工业生产总产值的35%。据奥纬企业咨询公司和汽车行业协会的一份调查表明,到 2025 年,制造业的产值将

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业】

核心素养提升练二十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40分钟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临沂模拟)1866年,西门子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架大功率直流发电机,首次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1879年,他又发明了电动机,将电能再转变为机械能。这表明( ) A.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 B.德国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列 C.工厂的动力转变为以机械能为主 D.统一后的德国重视科技与发明 【解析】选A。据材料得出科学与技术之间进一步紧密结合,故A正确。 2.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工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选A。材料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汽车工业发展,推动就业人员增多、产量不断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故A正确;汽车工业的发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业,而非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故B错误;此时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故C错误;材料未提及轻工业发展状况,故D错误。 3.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分析数据,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铁路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 C.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解析】选D。据材料“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可知,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都呈上升趋势,美洲铁路长度增长幅度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发展最快,故美洲铁路长度增加迅速,同时欧、亚也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铁路长度增加,故D正确。 4.“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勒制”,这种体制( ) A.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 B.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

空气污染对骑自行车的人伤害很大

空气污染对骑自行车的人伤害很大 骑自行车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去济南,骑自行车可能去不了,但是从锻炼身体的角度,适当骑自行车确实可以强身健体。但也分情况,比如像现在这种雾霾天气,API(空气污染指数)都达到300以上了,肯定不能骑了。 第一,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骑自行车。确实能控制平衡、年龄不是过大的人,且思维清晰、四肢活动灵活,听力、视觉良好,适当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有部分人是不适合骑自行车的,比如说平衡力差,曾经有脑血管病的,或有肢体功能障碍、关节疼痛的。他们越骑病情越重,而且有风险。 第二,在好天气、好环境中骑自行车有氧代谢增加了,确实对身体有好处,如果是在有大量尾气的地方,API达到300以上了再骑自行车,有中毒危险了,这就不行了。 很多市民都喜欢骑自行车上下班,这样既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 事事没有绝对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城市车流很多的街道上骑车一小时,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中所含的微小颗粒物便会对人的血管造成严重损害,特别是在拥挤的交通环境中骑车时,骑车者会暴露在高度污染的空气中,由于骑车者在运动时呼吸加快,肺活量增加,个体暴露程度加大,因此会危及心脏健康。 要减轻这种危害首先应注意各行其道,在骑行中与机动车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在汽车之间穿行,如果交通拥堵严重,可考虑绕行其他道路,这样既可保证行车安全,又能减少污染带来的对身体的损害。 许多运动员,特别是那些户外运动员对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担心。 对城市空气质量、气候变化、汽车尾气及其他环境问题的担心促使对空气污染医学影响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虽然这些研究很少以运动员为主体,但对运动员来说,这些研究结果极有意义,因为运动员在运动时需要铆足劲儿呼吸。 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玛丽伍德大学人体机能实验所负责人肯尼斯?朗得尔博士说:“一般来说,运动员每次吸入的空气,其中包括污染物,是长期静坐者的10-20倍。”朗得尔博士是5月份美国运动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设计阶段。 工业设计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此期间新旧设计思想开始交锋,设计改革运动使传统的手工艺设计逐步向工业设计设计过度,并为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探索出道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现代工业设计形成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已有了系统的理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时期工业设计与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西方工业设计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众多的设计流派,工业设计多元化的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形成。 中国手工艺设计 铜是人类最早冶炼和使用的金属。青铜在我国商代得以广泛应用。熔铸法、失蜡法。 汉代的漆器在技艺上达到了顶峰。实用和美观的典范 瓷器在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印花工艺应用 明代家具达到鼎盛。 明代家具的主要特色:注意材料质地,多用硬质树种,所以又称硬木家具; 充分体现木材的纹理与色泽,不加油漆; 注意家具造型,采用木构架的结构,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很相似。 明代家具发展的原因:远林建筑的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工具的发展。 明代家具的艺术特色,四字概括:简;厚;精;雅。 明代家具之所以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从设计上来说有以下四个因素: 注意意境美;注意材料美;注意结构美;注意工艺美。 国外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的家具给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希腊家具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希腊家具形式上有极大飞跃。

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艺术形式的完美。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中心建筑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中世纪的最高成就是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又称高直式,是以其垂直向上的动势为设计特点。哥特式建筑以尖拱取代了罗马式的圆拱。以彩色玻璃为特色。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德国科隆大教堂。 16世纪“文艺复兴”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思想。 生存设计 远祖时代,人类的生存环境极为残酷,人们不但遭受洪水、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还常常遭到野兽的袭击。因此,人类最早的设计工作就是在受威胁的情况下为保护生命安全而开始的。在危机条件下,由生存的愿望和能力就会产生出生存设计。这种设计的质量决定了设计者的生与死,因而常常是成功的设计。如果设计失误,后果将是致命的。因此,这些失误会马上得到纠正。经过无数次反复修改的过程,早期人类的设计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最基本需求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巴洛克 Baroque 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巴洛克式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巴洛克的愿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洛可可 Rococo 洛可可的愿意是岩石和贝克的意思,特指盛行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艺术风格,主要体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和家具等设计领域。其基本特征是具有纤细、轻巧的妇女体态的造型,华丽和繁琐的装饰,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装饰的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工业革命到一战前) 新古典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新古典追求古典风格的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高贵的淳朴和壮穆的宏伟”。在建筑上追求建筑物体形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形式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新古典也体现于当

骑自行车的好处与弊端

骑行单车的好处: 1、自行车是克服心脏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 世界上有半数以上的人是死于心脏病的,骑单车不只能藉腿部的运动压缩血液活动,以及把备注从血管末梢抽转意脏,事实上却同时强化了微血管组织,这叫附带循环,强化血管可以使你不受年龄的威胁,青春永驻。 2、习惯性的单车运动,更能扩大你的心脏。 否则血管愈来愈细,心脏愈来愈退化,到了晚年,你就会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烦恼,那时你会发现,自行车运动是多么的完美。单车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你要使心脏激烈跳动,但不可过久。 3、单车运动同时也能防止高血压,还能防止发胖、血管硬化,并使骨骼强半。 4、自行车是减肥的工具,根据统计,75公斤重的人,每小时以15公里的速度,骑120公里时,可减少半公斤体重,但必须天天持之以恒。 5,单车运动,不只可以减肥,还使你的身段更为匀称迷人。藉运动减肥,或边节食边运动的人,身材比只先靠节食减肥的人来得更好,更迷人。 6、事实上由于踩单车压缩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大脑摄进更多的氧气,因此你吸进了更多的新鲜空气。骑过一阵子之后,你会觉得脑筋更清楚。

7.自行车能带你免车费旅游观光。只要周末你有时间,可以骑着爱车,跟随好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间充足的话,可以长途旅行,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增长你的知识和阅历,增进您和朋友的沟通和交流。它不止是一种减肥运动,更是心灵愉悦的放逐。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曾有人证实,男子久骑或不当骑行自行车易患阳萎。现在的自行车车座通常又窄又硬,骑在上面会使***受到很大的压力,而骑车座位的受力点恰在好***与***之间,那里有一条能控制***充血能力的动脉,假如长时间受挤压,就很轻易患上阳痿。也有学者说骑单车短途的话还会增加你的持久,谁知道那,还是注意点好! 所以应当留意: 第一、自行车的车座不易过高,应富有弹性,防止骑车时臀部左右扭动,以减少局部摩擦。 第二、骑车时臀部坐正,两腿用力均衡。 第三、女人在月经期最好少骑或不骑自行车。 第四、骑行过程中不要把重心全部依靠车座承担,腿部适当承担身体压力,骑到累了可以适当站立骑行。 第五、骑行过程中注意多休息,下车站立一会,等待骑友,恢复体力,一举多得。 此外还有: 1.车座太硬的,可用泡沫塑料做一个柔软的座套套在车座上,以减少

骑自行车的好处初二英语作文

骑自行车的好处初二英语作文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骑自行车的好处初二英语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骑自行车的好处初二英语作文篇1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cars are more and more popular for families,while the shadows of bicycles are fading out from people’s view line. However,bicycles have the irreplaceable advantages.First,comparing with a car,riding a bike brings no air pollution,even no noise.If we can ride it more,the environment will be less pollution.Second,one ride a bicycle ofhen will bring a healthy body.Do more exercise can strong our body so that we can always work energetically.Finally,bicycles can lighten traffic jams.As we know,cars cause a lot of traffic jams,especially in specia days. From my standpoint,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merits of bicycles and never have the idea that bicycle is a kind of lagging vehicle.骑自行车的好处初二英语作文篇2Bicycle riding has many advantages. It is the least expensive way of traveling apart from walking. If you travel by bicycle, you don't have to buy gas as you must when you drive cars. Besides, it develops much less mechanical troubles than a car.bicycle riding is especially good for health. It is good exercise. If you go to work by riding a bicycle instead of driving or taking a bus, you can have a better chance of getting enough exercise you need everyday. Bicycling is also good for our environment. It is less noisy and does not pollute the air. I am glad to have ridden a bicycle to school

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的原因

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的原因 关于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非中国的原因 15世纪是一个崭新而别样的世纪,更是一个影响力直达今天的世纪,世界的大变局由此开始。自那时起,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勃兴。侵略与开拓相联系,贸易与搏杀相混淆,经济与军事相纠缠,崛起与争霸相伴随。 500年来,世界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王雄争霸的正剧,你方唱罢,我又登场,世界各大国家江山代代,各领风骚,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民族带去了不同程度的伤痛。而今天,实力和信心日增的中国,选择了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和真正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历史和现实。 15世纪的中国正值鼎盛,郑和率领当时天下第一的舰队七下西洋,彰显着大国无与伦比的风范。15世纪的欧洲刚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早起期殖民主义的开端。21世纪的欧洲不管是经济,军事,或是政治,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1世纪的中国,正趁着改革开放的良机,努力发展,已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500年的时间漫长的足以颠倒世界的格局,鸦片战争的屈辱还历历在目,抗日战争的惨烈至今无法忘怀,到底是什么让曾经一度领先于世界的中国被狠狠的抛弃,中间的原因可能有千千万万,但工业革命这一因素绝不会被忽略,发生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为什么工业革命无意垂青正值鼎盛的中国,而对新生的欧洲情有独钟?个中原因,恐怕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了。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变动的基本趋势是土地兼并和大地产的产生,而土地兼并和大地产产生的结果,并不是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仍然是小块土地经营,所以仍是小农经济。在小农经济的局限下,土地占有方式趋向集中,而土地经营方式则趋向分散。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情况下,相对于人口来说,土地都是稀缺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土地是不能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的,所以不得不采取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的生产方式。男耕女织是中国小农经济的最典型写照。事实上,中国的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农业。在通常情况下,小块土地的产出除供一家人的口粮外,已经剩余不多,而往往还要缴纳繁重的税务,所以农民常常是不得温饱的。因此,农民必须通过家庭手工业来补充个土地的产出,通过出售手工业产品获得收入以补充口粮的不足。这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生产方式,阻碍商品生产,阻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导致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难以成长。 清朝入都北京后,为解决八旗官兵生计,决定强占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饥寒迫身;同时又强迫汉族农民“投充”,补充其壮丁队伍。清朝时的圈地更是给汉族人民带来极大痛苦,所圈之地,原田主被逐出家门,背乡离井,因此纷纷起而反抗。顺治四年,大规模的圈地已停止,但零碎的圈地、换地、带地投充仍不断发生。康熙八年六月十七日作出永远不许再圈的决定,圈地至此最后停止。清初大规模地圈地导致“近畿土地,皆为八旗勋旧所圈,民无恒产,皆赖租种旗地为生”。 清朝的这项政策,更是让中国与工业革命背道而驰。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手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并持续发展。这时中国的经济虽然繁荣,但这种繁荣只是以农业为主的手工贸易的发达,没有上升到工业上面去。例如,中国的纺织历史要比欧洲国家早好多年,中国汉代和唐代是两个鼎盛期,中国被世界各国誉为“丝国”。不同的是,中国永远是手工作业,永远是人代替机器。北宋的繁荣不是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