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命周期、并购模式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生命周期、并购模式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生命周期、并购模式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生命周期、并购模式与并购绩效的关系

(一)生命周期与并购类型假说

企业经营有横向规模经济、纵向产业整合及多元化经营三种基本模式,而产业成长依次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生命周期过程。J. 弗雷德·威斯通在《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1998)中指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被作为一种框架,用来指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三种不同类型的并购在什么时候可能会具备其发生的基础。这一说法被称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并购类型假说”。将这一假说再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研究在产业不同生命周期中,当企业处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时,三种不同类型的并购可能具备和发生的基础,则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并购类型假说进一步深化,成为所谓的生命周期理论与并购类型假说"人们已经或试图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和产业生命周期角度对这种假说进行检验,而本文试图从产业!企业生命周期二维角度,探讨不同并购模式选择的条件和时机"

( 二) 西方企业并购历史线索及对生命周期与并购类型假说的映证

西方国家企业并购的历史,可以侧面说明产业!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并购模式的内在联系"产生于19世纪末的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以横向并购为主要模式,它是工业化初期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的必然选择,也使产业结构得以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产生于20 世纪20年代的并购浪潮以纵向并购为主要模式,它是工业化中期企业进一步聚集资本,巩固企业市场地位的必然要求,同时使产业结构纵向一体化"产生于二次大战后的第三次并购浪潮以混合并购为主要模式,并购主体为经过横向与纵向并购而实现了规模经济的企业,它们因在每一经营方向上都能实现规模经济,因而有能力进行混合并购,从而产生了一批大型跨国企业和巨无霸企业"也有一批规模实力弱小的企业,混合并购后业绩普遍不佳,其后纷纷剥离非核心业务,重新突出主业"分析西方国家公司并购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可以总结出四点规律"

( 1)产业处于成长阶段时,如果企业市场价值增长迅速,宜采取横向并购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的市场资源,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

( 2) 产业迅速扩张时,如果企业已具备相当规模,其首选的竞争战略是纵向并购,充分利用已有的市场资源和经济资源,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 3) 产业进入成熟时期,产业市场空间开始下降时,如果企业实力雄厚,应富有远见地进行相关混合购并,开辟新的市场与产业领域,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 4) 产业与企业都处于生命周期的衰退期时,对企业追加投资常常形成资金陷阱"此时的产业环境决定了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横向!纵向并购,退出或清算也许是合理的选择"若企业此时内在实力仍有积存,也可进行混合并购,进入新的行业,开始新一轮企业生命周期"

本文以中国2007-2009年上市公司发生并购的企业为对象,分析并购企业所处产业!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模式!并购绩效的相关性,以对生命周期与并购模式假说进行检验"

二、研究设计

( 一) 相关指标设定及计量方法

1.产业生命周期判断指标的选择

对于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行业内厂商数量和行业产出变化衡量法!销售收入增长率法!增长率产业分类法等"本文采用增长率产业分类法,将企业所处的各行业大致分为成长期行业!成熟期行业和衰退期行业三种"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 比较产业在两个相邻时期的增长率与相应时期所有产业部门的增长率"如果该产业部门的增长率在两个时期都高于平均增长率,则为成长产业; 如果在前一时期高于平均增长率,而在后一时期增长率逐渐低于平均增长率,则为成熟产业; 如果两个相邻时期的增长率都低于平均增长率的话,则为衰退产业"如范从来!袁静,闵丹!韩立岩,于铁铭!高愈湘!张金鑫等,均采用产业增长率法"

本文沿用上述研究者的方法,将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为成长!成熟!衰退三阶段"所有产业

部门的增长率以同期GDP增长率为标准"

2.企业生命周期判断指标的选择

对于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和方法。本文以留存收益/股本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成熟!衰退三阶段,将样本企业按留存收益/股本比例依次分为低!中!高三类,三种类别的企业分别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3.并购绩效变量

对于企业并购的绩效的界定,国外文献研究有不同的角度,但总体来看,并购绩效最终衡量的都是并购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增加和成本节约"并购绩效研究方法主要有: 超常收益法、TobinQ计量法!协同效应计量法!财务指标或相关指标综合计分法等"本文对于并购绩效的评价沿用李青原采取的四项财务指标,再以主成份法建立综合绩效评价模型"选取四个财务指标为: G1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G2净利润/总资产; G3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G4净资产收益率"本文以此四指标建立指标体系,以主成份法,对2007-2009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样本企业,将四个指标,按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分别进行因子分析,构建一个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出各公司并购后不同年度的综合得分"

( 二)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本研究选用中国2007-2009年并购双方均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发生并购事件为总样本,研究时根据以下标准对总样本进行了筛选与剔除: 第一,剔除收购公司或目标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的样本,收购公司不限于在中国深交所!上交所上市的发行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在香港的上市公司,目标公司不限于在中国深交所!上交所上市的发行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在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的上市公司; 第二,剔除收购公司为保险!证券!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性质的并购事件; 第三,如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之间发生多次并购行为,选择并购金额较大的一个样本,其他样本予以剔除;第四,并购公司四个财务指标中出现极端异常值的,将其设为0.

经过筛选与剔除,最后用于研究的共182个观测样本"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及相关上市公司报表"

( 三) 实证检验步骤

第一,根据2007-2009年发生并购活动的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判断并购采取的模式"

第二,判断样本收购公司所处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

第三,判断样本收购公司所属产业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

第四,选取样本收购公司连续四年的四个财务指标"将财务指标按公司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分别做主成份分析,构建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各公司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的综合绩效得分,并计算并购发生后各年综合绩效与并购前一年的差值"

第五,将样本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类一级子样本; 再将三个一级子样本分别按产业生命周期三阶段: 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分为九个二级子样本; 再在九个二级样本下,按企业生命周期三阶段: 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分为#= 个三级子样本,考察在不同并购模式与产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不同组合下的并购绩效"具体方法为: 分别计算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的综合绩效得分与并购前一年的综合绩效得分的差值,采取配对K 检验的方法,计算并购后绩效差值的均值及其K 检验值,从而分析并购模式!企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对并购绩效的影响,为企业正确选择并购的方式与时机提供参考"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 一) 样本公司并购模式的分类

所谓并购模式,指企业并购所采取的是横向!纵向或混合并购的方式"本研究所涉及的样

本公司并购模式与年代分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在三种并购模式中,混合并购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发生起数最多的一种并购方式"此外,2009年上市公司并购总数量较前两年有明显增加"

( 二) 样本公司所属企业生命周期的判断

本文按并购前一年企业留存收益与股东权益的比值(RE/TE),由低到高,将企业划分为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衰退期企业三类"本文确定的样本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中国上

市公司横向并购多发生于企业成熟期; 纵向并购多发生于企业成熟和衰退期; 混合并购则在企业成长期和衰退期发生较多"

( 三) 本研究所涉及的产业及其生命周期

为了便于数据查找和统计口径一致,本文仍根据2001年4月4日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并参考国际行业分类标准和中国已有文献沿用的产业分类方法,将样本企业所属产业进行分类( 见表3) "本文沿用增长率产业分类法,将上市公司所属的各行业分为成长!成熟!衰退三类行业"以1999-2005年和2006-2011年前后两个七年时间段为对象,以GDP年增长率为行业平均增长率,判断不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具体如表3所示"

纳,具体如表4所示"

从表4可见,当产业处于成长期时,企业采取的最多并购模式是混合并购,其次是横向并购"如果此时企业处于衰退期,纵向并购数量增多; 当产业处于成熟期时,混合并购与横向并购的数量相当"如果此时企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则纵向并购数量有所增加; 当产业处于衰退期时,企业并购数量很少,此时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未出现并购行为,处于衰退期的企业有混合并购行为发生从并购发生的行业看,中国上市公司主并方横向并购发生起数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 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制造业( 其中以家电制造业主) &房地产业与信息产业( 并列) ,这些行业既包括成长性行业,也包括成熟性行业; 纵向并购发

生起数多的行业为采矿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属于成熟性行业; 混合并购发生

起数前三位的是房地产业!医药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属于成长性行业" ( 四) 本研究所涉及的并购绩效的计量

本文2007-2009年数据的KMO测度检验Olkin均大于0.5,巴特利球体检验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的假设"因此,本文运用spss(17.0)软件,以主成份法对样本公司并购前后各年的四个财务指标G1、G2、G3、G4,按公司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并购后两年分别进行主成份分析,提取四个公共因子Y1、Y2、Y3、Y4,再根据各因子得分和方差贡献率,得出四个综合得分函数,然后根据该四个函数式计算各样本公司并购前后相应年份的业绩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函数为:

并购前一年:F-1=1.419Y1+1.048Y2+0.940Y3+0.593Y4

并购当年:F0=1.363Y1+1.040Y2+0.861Y3+0.736Y4

并购后一年:F1=1.711Y1+1.010Y2+0.789Y3+0.490Y4

并购后两年:F2=1.380Y1+1.013Y2+0.970Y3+0.638Y4

( 五) 统计检验结果

1、横向并购模式下不同产业&企业生命周期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运用spss(17.0),对横向并购模式下,产业!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并购前一年绩效与并购后各年与并购前一年绩效的差值进行配对双侧t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 可见,就横向并购总体而言,并购当年与并购前一年相比,总体

绩效有所下降,为0.26372,后一年有所上升,为0.03318,再后一年又有所下降,为-0.36951。总体而言不尽如人意"

从并购企业所处的不同产业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来看,理论上,横向并购模式适于在产业与企业都处于成长期时采用,一方面,此时的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此时的企业内在实力在提升,有通过横向并购实现规模化发展的要求"

深入分析表5得知: 当产业处于成长期时,若企业处于成长阶段,并购当年与

并购前一年的绩效差异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且连续几年并购绩效为正,这与生命周期假说相吻合,但有下降趋势;而企业处于成熟期时,并购绩效连续为负,且连年下降,此时并购当年与并购前一年绩效的差异在5% 置信水平下显著,并购后两年与并购前一年绩效的差异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并购绩效总体为负,也呈下降趋势。***、**和* 分别表示双侧t检验在5%、10%和1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当产业处于成熟期时,若企业处于成长期,并购绩效总体为负,但有逐年转好的趋势; 当企业也处于成熟期时,并购绩效总体为负,且逐年下降; 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并购绩效总体为正,变动趋势总体向弱"

当产业处于衰退期时,产业中的横向并购样本为0,一方面,这与样本量有关; 另一方面,说明处于衰退期的产业已无发展空间,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横向并购,因而企业主动实施并购的行为少"这与生命周期理论相符合"

总体而言,横向并购模式下,产业!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与生命周期假说是相符的"由表5可见,横向并购绩效为正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当产业与企业都处于成长期时,这与生命周期假说完全符合; 第二,当产业处于成熟期,企业处于衰退期时,横向并购绩效也为正,可能的原因是产业还有发展空间,横向并购暂时取得规模经济效应,但综合绩效的变化趋势是逐年减弱的"

2、纵向并购模式下不同产业&企业生命周期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运用spss(17.0),对纵向并购模式下产业!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并购前一年绩效与并购后各年与并购前一年绩效的差值进行配对双侧t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见,纵向并购绩效总体而言为负,并购当年为-0.87193,后一年为-0.53044,后两年为-0.66391,后两年有所好转"

从产业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视角来看,理论上,适合采用纵向并购模式的时期为企业经过规模化发展,内在实力充足,进入成熟或由成熟转向衰退方向发展,而产业发展也进入成熟阶段,此时企业有必要纵向整合产业资源,进行纵向并购和相关混合并购,进一步巩固市场势力,控制上下游产业资源"

从表6看,当产业处于成长期时,若企业处于成长期,纵向并购绩效为负; 当企业处于成熟期时,纵向并购绩效为负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当企业处于衰退期

时,纵向并购绩效各年均为负,并购绩效的差异较显著"上述结果与生命周期假说相吻合,此时理论上不适合采用纵向并购模式

当产业处于成熟期时,若企业处于成长期,并购绩效总体为负,但逐年递减; 企业处于成熟期时,并购当年绩效为负,但并不显著,为-0.30809,此后各年均为正,且逐年上升; 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纵向并购绩效为正,总体变化趋为上升"上述结果与生命周期假说是相符的

当产业处于衰退期时,产业中的纵向并购样本为$,同样,这一方面与样本量有关,另一方面,说明产业处于衰退期时企业主动实施的并购行为少,这与生命周期理论相符合"

总体而言,纵向并购模式下,产业!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与生命周期假说是相符的"并购绩效总体为正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当产业与企业都处于成熟期时,这与生命周期假说完全符合,此时合适的并购模式是纵向和相关混合并购;第二,当产业处于成熟期,企业处于衰退期时,纵向并购绩效也为正"此时企业虽处于衰退阶段,但如果内在实力仍有积存,纵向整合产业资源或相关混合并购都是合理的选择"

3.混合并购模式下不同产业&企业生命周期对并购绩效的影响

运用spss(17.0),对混合并购模式下,产业!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并购前一年绩效与并购后各年与并购前一年绩效的差值进行配对双侧t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见,混合并购绩效总体而言为正,并购当年为10.20480,后一年为

2.61845.,后两年为2.53826,并购当年绩效显著,但其后呈大幅下降趋势"

从产业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视角来看,理论上,混合并购应是经过了横向规模化发展和纵向整合产业资源的企业,扩大企业规模!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企业生命周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混合并购,能使企业在每个经营方向上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造就了一批巨型企业"如世界500强企业,95%以上是多元化经营企业,其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们在每个经营方向上都实现了规模经济"因而,适合进行混合并购的时期,应是产业和企业都已成熟,或刚刚由成熟向衰退过渡的时期,产业发展空间有限,但企业内在实力尚充足"

从表7看,当产业处于成长期时,若企业处于成长期,混合并购绩效为正,且各年相对稳定,并购当年与并购前一年绩效的差异在10%水平下显著"这种情况与生命周期假说不甚吻合"企业处于成熟期时,并购当年绩效很好,为15.32083,但后两年下降显著,为2.5335. 和3.8689; 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并购绩效各年均为负,且较平稳"并购后一年和后两年的绩效与并购前一年的绩效差异均在5%水平下显著"这一阶段的混合并购绩效与生命周期假说不甚吻合"

当产业处于成熟期时,若企业处于成长期,混合并购绩效总体为负; 而企业处于成熟期时,混合并购各年的绩效都是正值; 若企业处于衰退期,并购绩效在0上下浮动"上述结果与生命周期假说基本相符,此时产业成长空间不太大,企业若具备一定的内在实力,纵向并购与相关混合并购,都是重整企业资源的合理选择"

当产业处于衰退期时,由于样本量原因及衰退期产业的现实状况,企业处

于成长期与成熟期的样本量均为0,企业处于衰退期的混合并购样本有5个,并购绩效均为正,这与生命周期假说基本吻合,当产业与企业都处于衰退期时,内在实力仍有留存的企业,通过混合并购退出产业,也可能重新开始一轮企业生命周期"

总体而言,混合并购模式下,产业!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与生命周期假说是基本相符的"理论上,企业适于采用混合并购模式的阶段是产业!企业都处于成熟期或企业虽衰退,但仍保留一定的内在实力,这可以解释表7中产业!企业都处于成熟期或产业!企业都处于衰退期时,企业混合并购绩效各年都为正的情形"但表7中,混合并购绩效都为正的情况还有两种: 产业处于成长期时,企业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其中,产业!企业都处于成长期时,混合并购绩效最好,总体综合得分值最大,且绩效逐年上升"可以解释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上市公司混合并购行为频率高数量大,而“保壳效应”、“配股效应”等现象也大量存在,在成长性行业和企业中,这种保壳行为更为普遍,因而有可能导致成长性行业和企业混合并购的报表业绩好,但这种推论有待今后进一步实证检验"

四、结论

1、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后综合绩效总体而言不尽如人意,这与李青原( #$$=) &范从来等( #$$#) 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2、横向!纵向!混合三种并购模式中,横向并购后综合绩效在0上下波动,总体较平稳; 纵向并购后综合绩效总体为负,但呈逐年好转趋势; 混合并购后综合绩效总体为正,但呈逐年下降趋势"

3、横向并购样本中,并购模式!产业!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与生命周期假说总体是相符的"在本研究中,当产业与企业都处于成长期时,并购绩效为正且较稳定; 但是,当产业处于成熟期,企业处于衰退期时,横向并购绩效也为正,可能的原因是产业还有发展空间,横向并购暂时取得规模经济效应,但综合绩效的变化趋势是逐年减弱的"

4、纵向并购样本中,并购模式!产业!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与生命周期假说是相符的"本研究中,并购绩效总体为正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当产业与企业都处于成熟期时; 第二,当产业处于成熟期,企业处于衰退期时,此时产业发展空间不大,而企业内在实力仍有积存,因而纵向并购绩效较好"

5、混合并购样本中,并购模式!产业!企业生命周期与并购绩效的关系与生命周期假说基本相符"本研究中,混合并购绩效为正的情形有四种: 第一,产业!企业都处于成熟期; 第二,产业!企业都处于衰退期,此时若企业内在实力还较充足,通过混合并购进入新的行业,不失为合理选择"上述两种情形与生命周期假说基本相符"但是,第三种情形,即产业!企业都处于成长期时,混合并购绩效也好"这种现象,有待进一步实证分析与检验"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Kode ,Ford, Sutherland(2003)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 D. Brouthers等(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斯通等(1998)可以看成是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按照威斯通的理论和其它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并购赞成论,包括效率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第二类是并购怀疑论,包括管理主义、自负假说、闲置现金流量理论、市场势力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并购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Synergy)效应。该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纯粹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5个理论。 (1)管理协同(management synergy)效应理论

并购能力和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

并购能力和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 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很多企业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然而,活跃的并购行为背后也存在着并购失败率较高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收购方的并购绩效以及影响并购绩效的外部因素进行了长期且深入的探讨,但是,忽略了收购方本身可能存在的并购能力缺失问题。并购能力是影响收购方并购绩效的重要内部因素,而现有文献对并购能力的研究还未深入展开,对并购能力的测度方法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因此,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并购能力的测度方法是什么?并购能力和并购绩效有什么关系?本文以2006-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生的连续并购案例中的收购方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样本实证回归,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能力越强,并购绩效越好;(2)当企业并购能力较好时,并购能力越稳定,并购绩效越好;反之,当企业并购能力较差时,并购能力越稳定,企业的并购绩效越差。 因此,企业在并购前,既要考虑企业性质、关联交易、交易规模等外在影响因素,更要客观评价自身的并购能力,切不可盲目进行并购活动。本文的贡献主要有:(1)对并购能力的衡量指标进行扩展性研究,提出并购能力稳定性。本文将并购能力量化为收购方最近一次并购以外的历次并购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均值,同时,用收购方最近一次并购以外的历次并购的累计超额收益率的方差作为并购能力的稳定性的衡量指标,对并购能力进行扩展性研究,分组讨论并购能力稳定性与并购绩效的关系;(2)选取更恰当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现有文献更多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评价并购绩效,本文采用EVA绩效评价法作为并购绩效衡量指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的不足;(3)对并购能力和并购绩效的关系展开研究。 本文研究了并购绩效的内部影响因素,完善了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并购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

对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指标的探讨 摘要: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越发达,并购的频率就越高。虽然并购的最初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和竞争力提升为最终目的。因此不论并购活动的起初形式如何,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后,成功而有效的并购应以综合经营能力的提高来衡量。就企业并购后的绩效如何评价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并购、绩效评价、评价指标、指标体系 1、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效益评价 (1)投资回收率,该指标是指并购公司兼并目标公司后取得的年净收入的增加额与兼并投资之比。即投资回收率=年净收入增加额/兼并总投资×100%。年净收入额增加额的计算主要是指并购公司兼并后取得集团的年净收入扣掉兼并前并购公司的年净收入的余额,衡量由于并购公司的兼并投资所产生的增量效益与投资总额的比率。 (2)剩余收益,该指标是指目标公司的营业利润超过预期最低受益的部分,这个预期收益是根据对目标公司的投资占用额和并购公司管理当局确定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确定的。如果目标公司的营业利润超过了并购公司预期的最低报酬率,就可能为集团带来剩余收益。同样也有利于目标公司。 (3)经济增加值,该指标可以测定公司在单一年份中所创造的货币经济价值,其定义如下:经济增加值=投入资本额×(投

入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或者,经济增加值=调整后报告期营业净利润-投资资本费用。该指标的意义在于:它综合了公司投入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和资本收益等多种因素,作为一项并购投资,只有当投资者从目标公司的收益中,获得大于其投资的机会成本后,才表明股东从并购活动中获得了期值收益。在有效的金融环境中,资本成本反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由于各种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不同。在同样投入资本规模及资本收益水平下,资本成本低的公司所获得的资本净收益更高,资本经营水平更好。 (4)市场增加值,市场增加值与经济增加值都是在资本收益中扣除资本成本,但经济增加值中的资本收益率及资本收益是以会计意义上的经营利润为计算依据的,而是厂增加值是以资产的市场为基础对企业业绩的衡量。其计算公式为:市场增加值=T期末公司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按期末公司资产的市场总价值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该指标认为公司用于创造利润的资本价值总额既不是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也不是公司资产的经济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经济增加值指标比较适合评价具体某个年份的资本经营效益,而市场增加值是以未来预期现金流量为计算依据,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整个未来经营收益的预期。适合于评价公司中长期资本增加能力。 2、对并购后集团公司的财务效益评价——成本收益法 对于并购后集团公司可以从成本收益两方面全面地考察并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一、企业并购行为的原因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克服了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局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甚至是几何式数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使产业资本从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个企业,由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行业,从而实现产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西方主流理论一般认为并购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但在实际的实证分析中历来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更多的实证分析也指出了大部分的并购其实是不成功的,并购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行为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还有其特殊的背景:我国企业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时间短,内部交易、关联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且当前企业正处于旧体制未完全解体、新体制刚开始发生作用的特殊转轨时期,企业作为名义上的并购主体,在实施并购战略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出现了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首先,企业的并购动机。分析并购绩效,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企业并购的动机,将并购动机和实际结果相比较,才能看出并购绩效的优劣。而且作为并购行为的出发点,并购动机是影响并购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发现并购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就可以为用它们探索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的途径提供思路。概括为以下动机:追求利润的动机。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清楚,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一个追逐利润的过程。这是其生产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如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西方企业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企业兼并作为1种商品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它最初产生的动力就源于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由于通过企业兼并可以提高经济规模,增加产品产量,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家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企业兼并的途径获得更大的利益。投资银行家受高额佣金的诱使,也在极力促使企业兼并的成功。因此,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动机刺激了企业兼并的不断产生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动机。企业兼并的另一动力来源于竞争的巨大压力。有市场就会存在竞争,这几乎是市场经济中1条铁的法则。尽管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最根本上讲,竞争还是单位成本的竞争。哪一厂商产品的单位成本低,就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利润,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打败对手。当然,竞争的前提是其产品适销对路。以上两点仅仅是西方企业兼并的原始动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兼并的原始动力又是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企业并不仅仅由于某种原因进行兼并,实际的兼并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 二、企业并购整合的因素分析 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有5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西方企业兼并活动:(1)经营协同效应;(2)财务协同效应;(3)企业发展动机;(4)市场份额效应;(5)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一)管理能力协同程度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当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由于并购双方在整合前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具有剩余管理能力的企业如果能将剩余管理能力应用于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水平不足的企业,那么就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258079.html,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作者:严新亚王忠吉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2期 摘要:在对会计研究方法以及事件研究方法展开具体介绍和实证研究之后发现,在研究企业并购绩效时,应结合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特点来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选定研究指标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诉求而定。同时,通过分析还能够了解到,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考虑到这一情况,在进行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时,应考虑建立并应用EVA等新型价值指标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并购;企业绩效;研究方法 在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完善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取更多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通常会以并购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以这种方式进军到某一行业。而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动情况可以通过股票波动情况而体现出来。这就是事件研究法,具体来说就是讲企业提出并购计划的当日作为“事件日”,以特定时期当中的股份波动情况来反映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动情况。会计研究法是以部分财务指标为基准,判断企业并购前后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或直接与行业相应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以分析并购行为为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 1 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1.1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原则 事件研究法主要是基于股票的反常收益来对并购活动为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判断,不过,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以有效的证券市场为支撑,若在某一事件日后,收购企业或是被收购企业的股票价格提高,并且明显高于正常浮动区间,则可判定并购活动使企业绩效發生了变化;如企业提出并购计划之后目标企业或收购企业股价维持在之前的水平或在正常区间内波动,则说明并购活动为对企业带来绩效方面的影响。 1.2 会计研究法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会计研究法是对并购前后企业部分财务指标的波动情况进行判定,由此验证并购活动是否影响到企业绩效,使用该方法时资本市场无需达到半强式有效,但具体指标的选定会受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这些财务指标一般选定的是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利润率等,其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通过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来进行体现,而企业现金流动质量与偿债水平是基于流动比率、现金比率来进行体现,而企业营运能力则通过资产周转率体现出来。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并购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并购活动发生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否有所改善的话题,国外学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呈现出规范化和市场化的特征,但并购行为绩效如何,并购行为究竟能否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并通过选择采用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并购绩效研究方法建立了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体系。 然后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效果总体来看并不理想,多数并购活动并未能给并购企业带来经营绩效的增加,反而使其经营业绩下滑。从与被并购方所处的行业关系看,混合并购的效果相对较好,并购发生后第二年并购方上市公司的绩效较并购发生前略有改善;而纵向并购在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后一年绩效的大幅下降后在第三年开始出现反弹的迹象;相比较之下,横向并购的绩效则最差,并购当年的绩效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第二年虽然有所好转,但这种好转并未延续到下一年中。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并购市场存在的影响并购绩效的多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篇一: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 并购一直在金融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购的关键在于通过购买另 一家公司来增加股东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增加是建立在协同作业之 上的,协同作业不但能增加效率而且能节约开支。但是协同作业是 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概念,它并不会在两家企业合并后自动 出现,只有在两家公司的业务在经济层面上完全融合才会使之有所 提升。但在很多情况下,并购的作用是相反的。不但无法改善企业 的经营状况,反而使其销售减少。 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并购的数量有 了很大的增长。作为公司重组的一种形式,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每天 都要安排并购,将两家不同的公司合并为一家更大的公司。 同时,全球跨国并购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1998年,跨国并购占 全球并购总量量的23%,到2007年已经上升45%。相对于国内并 购来说,跨国并购增加了额外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对并购产生 阻碍或促进的作用。例如,文化或地理上的差异会提高两家公司并 购的成本。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对并购是否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等问题有所探究,并试图 比较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在最终效果上是否有着显著的差距。 二、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一)并购的经济效益 在过去众多对于并购的文献中,作者的意见大相径庭。 《哈佛商业评论》(2006年1月)的统计数据表示,70%的并购案 例是失败的,因为它们无法完成并购的既定目标。agrawal等人在1992年的研究也表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有许多公 司在经历了并购之后五年内,无法向股东支付正常水平的股利。 lev and mandelker 在1972的研究却表明,从长远效益看,经历过并购的企业普遍比未经历过并购的企业好。另外,也有研究表明, 并购能拉高公司股价,从而增加股东的财富(halpern ,1973)。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现状述评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绩效述评论文摘要:中外学者对并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对中外并购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评价。并购是企业获得外部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企业并购的历史。我国并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企业并购的数量、交易量和规模都快速增长。并购的绩效如何?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探索。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1研究方法述评国外并购绩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是事件研究法与会计研究法。事件研究法首先计算每家企业在事件期内每一天的预期没有发生特定事件的正常收益。第二步:计算每一企业每天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正常收益之差,即每天的超过常收益。第三步:计算事件期内各企业每一天平均超常收益。最后是计算累积平均超常收益。会计研究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财务报表和会计数据资料,以营业净收入、流动比率和经营绩效等指标为评判标准,对比考察并购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来衡量公司并购绩效。事件研究法主要缺陷在于:不同的研究者选择分析累计超常收益率的公告期长短不同,而研究结果对此的选择又非常敏感;股票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公司并购双方股东对市场的预期,该预期易受股票市场本身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准确性。会计研究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忽略了公司并购前后的风险变化,选取哪些经营绩效指标没有客观基准,且难以剔除其它因素对绩效的影响。1.2研究结论述评1.2.1并购方公司获益Mandelker(t974)发现,相同风险水平下,并购公司可以像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并购中获得正常的收益。Jensen、Ruback(1983)梳理了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发现收购公司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为4%。Cosh、Hughes和Singh(1980)调查1967~1970年的225桩并购案例后发现,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兼并事件发生后有显著提高1.2.2并购方公司受到损失Firth(1980)1969—1975年英国发生的486起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一6.396%。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表明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一0.2%。Meeks(1977)以1964~1971年发生的164例兼并事件为研究样本,以公司利润为核心指标,发现在兼并事件发生后,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Kumar(1985)对1967—1970年的241例兼并事件进行研究,结果与Meeks相同。Healy、Palepu和Ruback(1992)采用经营现金流量报酬的概念,对1979年1月至1984年6月之间发生在美国的金额最大的50件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后,并购公司现金流量报酬率呈递减趋势。1.2.3目标公司获益Jensen、Ruback(1983)对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成功的兼并给目标公司带来约20%的超额收益,成功的要约收购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30%的收益。Franks、Harris(1989)以1955—1985年发生在英国的1145例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22%。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31%。Schwert(1996)对1975~1991年间的1814个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达35%。J.FredWeston(2000)对1968年至1984年兼并企业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标企业累积超常收益达35%。Bruner(2002)对1971~2001年间130篇经典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熟市场上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股东收益要远高于收购企业股东收益。[!--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1.2.4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Maquieire、Megginson和Nail(1998)对1963~1996年发生的260件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发生横向或纵向并购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财务协同效应,而混合并购企业使股东财富减少。Nail等(1998)对兼并的行业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行业相关性兼并比混合兼并更能获得协同效应。Megginson、Moregan(2000)对t977—1996年间发生的204起战略并购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前后企业集中度变化的大小与长期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在国外研究中,目标公司在并购中获得正的收益,相关性并购绩效好于非相关性并购,而收购公司是否获益,尚未得出一致性研究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摘要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并购的方方面面,本文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帮助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地去发掘和完善。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企业并购的动因。二、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三、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的选择。本文以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展开,企业并购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文献视角不同,但都包括了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第二部分分析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各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风险并试图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建议。第三部分围绕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展开。 关键词:并购动机;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会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目前我国经济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生活中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行业调整、企业洗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全球企业并购就开始出现新动向,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的反映,也是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力加剧、技术进步加决的结果。企业并购对经济运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想了解,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什么?各个时期的动因相同吗?企业并购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人们该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又是如何选择的? 一企业并购的动机因 企业并购动因不尽相同。1997年,吴永林在《企业并购动因和目的析论》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宏观来看:(一)企业并购是我国产业重组的需要(二)企业并购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三)企业并购是我国市场组织的需要(四)企业并购是我国科技进步的需要。微观上看,企业并购也有其内在的动机因素导致企业的并购冲动:(一)壮大企业(二)获得技术(三)强化竞争(四)优势互补。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全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吕梦成 摘一要:现如今?跨国并购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探讨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因素再次引发热议?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后?依据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学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适当展望? 关键词: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经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3.1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1-0026-03 一一一二引言 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当下?而跨国并购是有效获取战略性资源?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通道?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交易来提升国际竞争力?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正在逐年增加?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容忽视?从全球并购金额来看?2013年是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超过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跨国并购交易是由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发起的?另外?从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金额上?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活动的历史记录都正在被不断地打破?然而?虽然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活动愈演愈烈?但许多研究数据却表明它们的并购绩效并不理想?而这其中?中国企业的表现更为糟糕?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就成了当下学术界和企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跨国并购绩效?扬长避短?对于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至关重要? 二二文献综述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关于跨国并购概念的界定?各个学者或组织的理解不尽相同?例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为母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并或者是收购的股份比例超过10%?使得母国企业的资产和控制权转移到东道国企业?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认为跨国并购是一国企业通过兼并或收购国外企业或公司的所有资产或足以控制其生产运营活动的相应股权?从而能够获得这个企业的长久利益?尽管目前对跨国并购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本文认为不论如何界定跨国并购?它都应该具备下列三个特征:首先?该活动必须涉及两个主体?即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其次?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必须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至少是它们的母公司不在同一国家或地区?最后?收购的股份比例足以控制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跨国并购绩效 跨国并购活动是由决定交易是否完成的并购前阶段和并购交易完成后的运营整合阶段共同组成?并购前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公告宣布日后至并购交易公告完成日前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潜在并购方会和目标方就私人收购阶段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意向进行更为细致地磋商二谈判?从而决定此次并购交易的成败?所以并购前阶段绩效就可以理解为并购交易的成败?并购后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双方将它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企业价值的过程?其中?这些资源既包括有形的实物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比如人力资源二管理技能二规章制度等?因此?并购后阶段绩效则可以看作是并购后运营整合绩效?即并购后企业价值的增加?综上?本文所阐述的跨国并购绩效应由并购前阶段绩效和并购后阶段绩效构成? 就并购前阶段绩效而言?目前学术界是以此次并购交易的成功或者失败来表示?较为简单且直观?而并购后阶段绩效的测量则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有事件研究方法和会计指标研究方法两种?此外?一些学者还会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临床诊断等方法评价并购后阶段绩效?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具体哪些因素影响跨国并购绩效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总的来说?那些聚焦于研究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学者们主要来自战略管理领域二组织行为领域以及公司金融领域?其中?大多数与跨国并购绩效相关的文献重点研究的是并购后阶段绩效?组织行为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学者们主要采用会计指标研究方法来衡量跨国并购后阶段绩效?比如以协同效应二创新绩效二整合程度二知识转移效率等主观指标?或以企业净利润二营业收入二权益净利率二资产周转率等客观财务指标衡量?而公司金融领域对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则集中关注跨国并购后股东财富的变化?主要采用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衡量跨国并购绩效? 从许多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国家层面因素二企业层面因素和交易层面因素? 就国家层面因素而言?主要包括:①文化距离?Datta和Puia(1995)以美国公司实施的海外收购活动为样本进行研 究?得出了文化距离会对跨国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的结论?但是?Dikova和Sahib(2013)却发现文化距离有助于促进并购绩效的提升?同时收购方丰富的海外收购经验会增强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②国家制度?以往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越完善?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并购绩效可能就越好?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进一步从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差异出发进行研究?发现当母国的制度体系与东道国相比?完善程度越高时?并购方所能获得的绩 62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企业兼并与收购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大事项,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目标企业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全部或部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并购是企业的战略行为,并购成功就是战略性成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巨大的; 反之, 并购失败就是战略性失败,对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可见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是“馅饼”,也是“陷阱”。从而本文将在分析企业并购国内外相关理论及企业并购的分类、效益的基础上,企业盈余和市场价值等方面,来分析企业并购中的控股并购对并购方、目标公司价格的影响以及探讨其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股票价格并购方目标公司 一、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关于并购理论的研究和理论 总体来说,国外的企业共经过了六次并购浪潮,并购活动也基本上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企业并购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可以从财务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产业组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主要理论有效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协同效应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内部化理论、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几个经典理论。这些经典的理论对企业并购活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1985)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他给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2、规模经济理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1)理论中的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规模经济的追求给予解释。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成本的角度论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一直是资本市场中最引人瞩目的现象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资本市场上平均每天发生的并购案例为3.7起。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出现了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并购为在位的上市公司制造了一种强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其不断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绩效和创造股东价值,它对于维护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性,实现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并购牵涉到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转移,并经常伴随着一个老公司的消亡和新公司的诞生,因此,并购中的若干问题也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经常关注的焦点。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金融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场所。同时,与其他市场一样,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每年均会发生大量的并购活动。正确认识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研究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言及文献综述,对研究对象、目的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了介绍。 第二部分是并购概念、理论和历史回顾。这部分对并购相关概念、理论以及国内外并购发展历史做了介绍。企业发展理论指出,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于企业的并购决策有重要影响,并从理论上对企业并购决策进行了研究。企业并购怀疑和支持论对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因素从正负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我们进行企业并购绩效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在这一部分中,笔者首先介绍了研究方法。本文以公司的创值能力作为并购绩效判断的标准,通过对比同一上市公司在并购事件前后创值的变化来分析并购事件的绩效。所谓创值,是指公司为股东投入的资本创造了大于资本机会成本的收益。 使用创值法而非传统利润指标进行并购绩效研究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耗值面已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达到70%(刘芍佳,2002.2),这使我国股市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行为。上市公司的耗值现象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和成熟化发展,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基于这点考虑,以上市公司创值额为标准来判断并购绩效,有利于鼓励良性资产重组、打击短期报表性重组和以二级市场炒作为目的的恶性并购事件。同时,以创值法为研究方法,有利于

企业并购绩效案例研究

企业并购绩效案例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大企业规模。中国企业也在一次次的并购浪潮中奋力前行,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都希望通过并购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规模。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并购也不例外,成功的并购能帮助企业进行优化重组,企业也能享受到资源优化配置带来的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并购的效果并不理想,既无法实现企业最初并购目的,还会给并购双方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甚至拖慢企业的发展速度,甚至会造成并购双方利益的亏损。一次并购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飞速发展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并购到底能不能给企业带来规模效应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企业并购绩效和分析企业并购行为创造价值的大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013年被称为中国的“并购市场元年”,高成本的并购交易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M公司也在这一年以天价完成了对Y公司的收购,拉开了乳制品行业并购的序幕。研究M公司并购Y公司的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可以分析此次并购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并购效果的一些原因,同时得到并购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也表明在乳制品行业发展动荡的大背景下,这次收购并没有实现协同效应,M公司也受到Y公司的拖累陷入经营和发展的困局。 文章首先对全球并购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并购的发展历程做了背景分析,并对现阶段我国并购现状进行了陈述,之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方法。然后从理论上解释了并购的概念和类型以及并购绩效的基本含义,总结了评价并购绩效的常用方法。接着对M公司并购Y公司进行了事件回顾,从公司情况到并购背景动因以及并购的过程。同时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对并购案例的绩效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和案例启示。 通过对M公司并购Y公司财务绩效的诊断分析,希望能给其他乳制品企业带来一些启示和反思,为之后的并购行为提供一些建议。

并购绩效主要评价方法简评_朱华兵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并购绩效主要评价方法简评 朱华兵 (义乌工商学院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本文在比较现阶段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估值误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较严重等问题,认为要准确地评价我国企业并购的绩效,必须调整研究的角度,考虑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并加以创新发展。 【关键词】并购绩效评价事件法长期绩效法 伴随着企业并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并购绩效评价的方法也越来越多。目前,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主要是四种,即事件法、长期绩效法、诊断法和调查法。面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如何结合企业的特点进行并购绩效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拟对并购绩效评价的几种方法作个比较。 一、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及应用 1.事件法及应用。并购绩效评价事件法又称股票价值法、股市价值法或股票评价法。事件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现今它已成为并购绩效评价的主流方法。这一方法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之上,通过考察某个事件在交易公告的窗口期所产生的超常收益来衡量该事件的影响,通过分析并购宣布前后股票价格的变化来评价并购的绩效。它的计算分四个步骤,即通过考察并购公告发布前后的股价,计算正常收益、超常收益、平均超常收益、累积平均超常收益。运用事件法的关键是对事件期的确定,不同的研究采取了不同的事件研究期间,从事件前后各1天到事件前后各60天不一。较长的事件期因覆盖事件的概率较大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难以保证事件期的“清洁”,即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2.长期绩效法及应用。由于事件法依赖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而我国资本市场是否有效尚有争议,因此学者们更多地采取了并购前后公司长期业绩比较的研究方法,即长期绩效法。该方法所使用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收入、利润、每股收益、销售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该方法虽不依赖于有效市场假设,但却依赖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报告质量。该方法支持者认为尽管我国会计利润指标经常会受到操纵,但上市公司的报表盈余数字仍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任何利润操纵手段只能操纵暂时的会计指标,就长期而言,并购事件的实质性影响最终都会反映到会计报表之中来。 目前,国内应用长期绩效法进行并购绩效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绩效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各种研究文献可以简单分为四个类型。 (1)利用因子分析进行的实证研究。国内在进行指标因子分析时所选取的指标大同小异,主要考察获利能力指标和现金流回报指标。因为因子的选择不尽相同,所以具体的研究方 法各异,得出结论的差别也较大。 (2)不同并购类型、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对此问题国内学者利用会计指标从关联关系、控制权转让、并购类型、行业成长性、并购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依然不尽相同。以横向并购为例,冯根福等(2001,2002)、方芳和闫晓彤(2002)的研究都支持理论上混合并购的效率是相对低下的这一结论;而雷辉等(2007)、程小伟等(2007)认为横向并购并没有给公司财务带来明显的改善。 (3)不同股权结构对并购绩效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比较特殊,主要表现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股权分置时期及股改后大小非未解禁期间),即便在全流通后法人股和国家股仍然占有很大比重。理论研究几乎一致认为,公司绩效与国有股负相关,即政府干预型的并购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的大小非将陆续解禁,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而这一课题的研究必将出现新的变化。 (4)不同企业类型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并购绩效进行了研究,涉及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机械类企业并购和私营企业并购等等。这些研究的思路和角度比较开阔,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采用因子分析等长期绩效法。 3.其他方法及应用。 (1)调查法。理论上而言,若并购目标合理且所设定的目标实现,并购就应被认为是成功的。因此,参与并购的管理人员对并购的评价最能说明问题,由此产生了调查法。这种方法通过向涉及并购的企业主管发放标准化的调查问卷,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旨在获取可以推广的结论。调查法在国内尚未发现公开的研究成果。 (2)诊断法。事件法和长期绩效法都是大样本的实证分析,容易忽略个别因素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并且难以处理一些不易量化的数据,比如研究中涉及的管理风格、激励制度、治理结构等因素。由于有上述缺陷,因而适用于小样本深度分析的诊断法得以发展。诊断法通常是指对基于观察而不是调查所得到的小样本事件进行深度分析的方法,其数据的获取可 □·80· 2009.7中旬

企业并购绩效及动因理论梳理

企业并购绩效及动因理论梳理 提要当前,财务学界对于并购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企业进行并购的动机和企业并购后的绩效。本文主要是对并购绩效理论和并购动因理论进行系统梳理。 关键词:财务学;并购绩效;并购动因 一、并购绩效的界定 对于公司并购绩效的界定,毛道维等认为,并购绩效是指企业通过并购后是否能够取得规模经济效应、管理的协同效应,突出企业的主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彭志刚等认为,企业的并购绩效可以分三个层次解读,即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宏观层次主要分析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否有利于国有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进而盘活国有资产。中观层次主要分析上市企业的并购活动对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影响和证券市场对企业并购活动产生的影响两方面。微观层次主要分析上市企业从事并购活动对自身产生的影响,例如企业主营业务的扩张、产品结构和资产结构的优化升级、管理机制的转变及经营能力的提升等。李志学认为,企业的并购绩效应该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同时还应该包括“效率”、“效益”两个方面。效率是指“是否正确做了事”,并购是否如预期那样产生了经济效应和管理效应;效益是指“是否做了正确的事”,即并购是否能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笔者认为,并购产生的“效益”其实是企业通过并购后导致企业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各项“效率”的提升而获取的。所以,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先产生“效率”进而获得“效益”。笔者认为,企业并购最终的目的是获取效益,而且并购产生的“效率”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释放期”。因而从事并购研究更应关注并购中长期的“效益”变化。 二、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动因是企业进行并购活动的起点,并购绩效是企业并购活动的结果。研究并购绩效必须对于企业的并购动机有较为透彻的掌握。在企业并购活动中,起到主要决策作用的是并购方的控股股东或者是企业的“内部人”——管理层。本文从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角度对传统的并购动因进行梳理总结,再对当前我国并购市场主要参与主体的动机进行分析。 (一)控股股东并购的理论动因 1、效率理论。效率理论被认为是西方理论界对于并购动因的主流理论观点。它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审视企业间并购行为,认为并购能够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率,继而实现潜在的社会效益,是由于并购能够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协同效应。主流的观点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企业将其过剩的管理资源转移到管理效率较低的被并购企业,通过后者管理效率的提高获取正效应——管理协同效应;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更重要的是实现并购双方的优势互补,降低整体成本,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经营协同效应;企业通过并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