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SA1048三极管(TO-92S)

2SA1048三极管(TO-92S)

2SA1048三极管(TO-92S)
2SA1048三极管(TO-92S)

JIANGSU CHANGJIAN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92S Plastic-Encapsulate Transistors

2SA1048 TRANSISTOR (PNP)

FEATURES

z High voltage z High h FE

z

Low noise z Complementary to 2SC2458

MAXIMUM RATINGS (T a =25℃ unless otherwise note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T a =25℃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Parameter

Symbol Test conditions

M in T yp Max

U nit

Collector-base breakdown voltage V (BR)CBO I C =-100 μA, I E =0 -50 V Collector-emitter breakdown voltage V (BR)CEO I C =-1mA, I B =0 -50

V Emitter-base breakdown voltage V (BR)EBO I E =-100 μA, I

C =0

-5

V

Collector cut-off current I CBO V CB =-50 V, I E =0 -0.1μA Emitter cut-off current I EBO V EB =-5 V, I C =0 -0.1μA DC current gain

h FE V CE =-6 V, I C =-2mA

70 400

Collector-emitter saturation voltage V CE(sat) I C =-100mA, I B =-10mA -0.3V Transition frequency f T V CE =-10 V, I C =-1mA

80

MHz

Collector output capacitance C ob V CB =-10 V, I E =0, f=1 MHz 7 pF Noise figure

NF

V CE =-6 V, I C =-0.1 mA, f=1 KH Z , Rg=10 K Ω

10 dB

CLASSIFICATION OF h FE

Rank O Y GR Range 70-140 120-240 200-400

B,Jul,2012

-1

-100

25

50

75

100

125

150

Static Characteristic

I C

h FE ——

COLLECTOR CURRENT I C (mA)2SA1048

Typical Characterisitics

AMBIENT TEMPERATURE T a ()

℃ B,Jul,2012

Sponge strip

3000 pcs

Sponge strip The top gasket

Label on the Inner Box

Plastic bag

Label on the Outer Box

Inner Box: 333 mm ×162mm ×43mm

Outer Box: 350 mm × 340mm × 250mm

QA Label

Seal the box with the tape

Stamp “EMPTY” on the empty box

Inner Box: 240 mm ×165mm ×95mm

Label on the Inner Box

Outer Box: 525 mm × 360mm × 262mm

Label on the Outer Box

QA Label

Seal the box with the tape

Stamp “EMPTY” on the empty box

详解经典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详解经典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三极管是电流放大器件,有三个极,分别叫做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分成NPN和PNP 两种。我们仅以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一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图1: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 下面的分析仅对于NPN型硅三极管。如上图所示,我们把从基极B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基极电流Ib;把从集电极C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集电极电流Ic。这两个电流的方向都是流出发射极的,所以发射极E上就用了一个箭头来表示电流的方向。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就是: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们把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例如几十,几百)。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U=R*I 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还需要加合适的偏置电路。这有几个原因。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于硅管,常取0.7V)。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基极电流都是0)。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上一个合适的电流(叫做偏置电流,上图中那个电阻Rb就是用来提供这个电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极偏置电阻),那么当一个小信号跟这个偏置电流叠加在一起时,小信号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基极电流的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另一个原因就是输出信号范围的要求,如果没有加偏置,那么只有对那些增加的信号放大,而对减小的信号无效(因为没有偏置时集电极电流为0,不能再减小了)。而加上偏置,事先让集电极有一定的电流,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变小时,集电极电流就可以减小;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就增大。这样减小的信号和增大的信号都可以被放大了。 下面说说三极管的饱和情况。像上面那样的图,因为受到电阻Rc的限制(Rc是固定值,那么最大电流为U/Rc,其中U为电源电压),集电极电流是不能无限增加下去的。当基极电流的增大,不能使集电极电流继续增大时,三极管就进入了饱和状态。一般判断三极管是否饱和的准则是:Ib*β〉Ic。进入饱和状态之后,三极管的集电极跟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很小,可以理解为一个开关闭合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拿三极管来当作开关使用:当基极电流为0时,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为0(这叫做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当基极电流很大,以至于三极管饱和时,相当于开关闭合。如果三极管主要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那么这样的三极管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开关管。 如果我们在上面这个图中,将电阻Rc换成一个灯泡,那么当基极电流为0时,集电极电流为0,灯泡灭。如果基极电流比较大时(大于流过灯泡的电流除以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三极管就饱和,相当于开关闭合,灯泡就亮了。由于控制电流只需要比灯泡电流的β分之一大一点就行了,所以就可以用一个小电流来控制一个大电流的通断。如果基极电流从0慢慢增加,那么灯泡的亮度也会随着增加(在三极管未饱和之前)。

反馈调节

一、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的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使得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自身的自动调节能力实现的,这种自动调节的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包括负反馈机制和正反馈机制。例如,在生物生长过程中个体越来越大,在种群持续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不断上升,这都属于正反馈。正反馈也是有机体生长和存活所必需的。但是,正反馈不能维持稳态,要使系统维持稳态,只有通过负反馈控制。 1、负反馈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例如,草原上的草食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同样,当草原上的兔子数量增多的时候,植被迅速减少造成兔的食物不足,这时食兔动物(如狐、鹰等)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数量随之增加。由于食物不足和天敌数量增加,就会使兔的数量下降,从而减轻了对植物的压力,植物数量得以恢复。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的自我调节机制,所以在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会保持自身的生态平衡。 2、正反馈 正反馈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反馈,其作用正好与负反馈调节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一系列变化,反过来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调节的作用往往是使生态

系统远离稳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的实例不多,常见的例子是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力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 因此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来调节实现的。由于正反馈机制的存在,提醒我们不能轻易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二、微生物代谢中酶活性的反馈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机制主要有两种:酶合成调节机制和酶活性调节机制。酶活性调节又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酶活性的抑制主要是反馈抑制,它主要表现在某个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即最终产物)过量时,这个产物会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促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从而避免了末端产物的过多累积。反馈抑制具有作用直接、高效快速以及当末端产物浓度降低时又可重新解除等优点。如谷氨酸棒状杆菌合成谷氨酸过程中的调节机制。三、动物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分泌一种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如甲状腺)中某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某激素进入血液后,其浓度的高时,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上一级激素分泌减少或增多。这种调节作用叫做反馈调节。 如果这种反馈调节是促进原来激素的分泌,叫做正反馈;如果这种反馈调节是抑制原来激素的分泌,就叫做负反馈(上述例子是负反馈调节)。其中以负反馈较为明显。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能

自激振荡开关电源

自激振荡(RCC)开关电源 中山市技师学院 一、概述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手机充电器,从电路结构和充电方式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机充式”充电器,另一类是“直充式”充电器(也叫座充)。所谓“机充式”充电器,就是电源进入手机后由充电管理IC 控制预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电池状态检测、温度监控、充电结束低泄漏、充电状态指示等(比SL1051、BQ241010/2/3等),输出电压一般在5.5~6.5V;而“直充式”充电器也叫万能充电器,直接对电池充电,由于锂电池(充)满电压为4.2V,所以这类充电器输出电压一定要稍小或等于4.2V。 手机充电器输出功率都比较小,一般在5W以下,国内厂商生产的充电器1更是小到2-3W。为了节约成本,国内许多厂商都采用RCC(Ringing Chock Converter)开关电源设计方案。RCC设计方案理论技术成熟、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常见、成本低廉,所以深受国内厂商青睐。然而,读者可能耳闻目睹许多充电器质量事故频频发生,原因不是产品原理有问题,而是制造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了质量较差元件或二次回收元件造成的;更有甚者部分厂商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不得不使出最下策——只要能输出电压,尽其所能地节省元件! 另外,国内厂商生产的充电器初、次级通常没有设计光藕(反馈),因此输出电压很难控制,负载能力较差,空载时输出电压偏高,带上负载后电压才正常。从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充电器来看,成本基本在2-3元之间。国外知名公司出于市场定位和维护自身品牌形象考量,一般采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案,电路结构完善、生产用料考究、产品可靠性高,成本通常是国内厂商的3-5倍,质量当然要好。 由于手机充电器输出功率较小(对电网干扰小)、产品受体积所限(消费者审美要求和拼比心理把厂家“逼上梁山”),无论国内厂商还是国外知名公司出品的手机充电器,输入侧电源滤波器(与EMC测试有关的元器件)都一概省去,部分国内厂商更是把“热地”与“冷地”之间的安规电容(Y电容)也节省掉了,所以,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厂家的手机充电器能通过EMC测试。既然通不过EMC测试,依照中国法律就不能销售,因此厂家就打“擦边球”,把充电器定位为赠品,国家对电器赠品并没有强制安规要求。再则,质量认证部门考虑到手机充电器输出功率小、对电网干扰小,在对手机作认证时对充电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手机充电器就堂而皇之地进入市场了。当然,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元器件的存在与否与充电的电性能几无关系,并不会影响消费者正常使用,只是与国家标准要求不符而已! RCC充电器电路结构简单,工作频率由输入电压与输出电流(自适应)改变,控制方式为频率调制(PFM),工作频率较高,如图1是RCC充电器原理框图。 1由于许多国外知名公司的手机充电几乎都由国内厂商代工,所以该处应理解为国内厂商生产的自主品牌的内销充电器,下同。

关于_反馈调节_教学的几点补充

高,可为中学做该实验提供较好的材料。这些蔬菜成本低、易购买、分布广,可替代的材料多不必受季节的限制。实验方法简便,只需研磨、过滤等简单步骤,实验条件要求低,仪器试剂常见,实验现象明显,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顺利完成实验等优点。比较适合中学实验的特点,有利于该实验教学的普及推广。 表1 不同试验材料粗提取DNA的量与显色现象的比较 实验材料实验现象析出的量显色现象 鲜西兰花析出淡黄绿色粘稠丝状物慢慢上浮+++++纯深蓝色 鲜菜花析出白色粘稠丝状物慢慢上浮+++++纯深蓝色 洋葱析出白色粘稠丝状物慢慢上浮++++纯深蓝色 鲜蒜黄叶析出白色粘稠丝状物慢慢上浮++++纯蓝色 鲜韭菜叶析出淡黄绿色粘稠丝状物慢慢上浮++++纯蓝色 鲜菠菜叶析出淡黄绿色粘稠丝状物慢慢上浮呈絮状+++淡蓝绿色 鲜芹菜叶析出淡黄绿色粘稠丝状物慢慢上浮呈絮状+++淡蓝绿色 鲜包菜叶析出白色粘稠丝状物慢慢上浮++淡蓝色 鲜白菜叶析出白色粘稠丝状物慢慢上浮++淡蓝色 鲜月季叶析出淡黄绿色絮状物分散于上层+淡蓝绿色 鲜小叶黄杨叶析出淡黄绿色絮状物分散于上层+淡蓝绿色 注:“+++++”析出的量最多、“++++”析出的量次之、“+++”析出的量再次之、“++”析出的量少、“+”析出的量最少。 关于“反馈调节”教学的几点补充 郑玉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四中学 161046)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在讲述动物激素分 泌的调节时,以甲状腺激素分泌为例给出反馈调节这 一概念,并指出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 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水平。如果在教学时做一些补 充说明,能使学生较容易理解反馈调节作用。而事实 上,人和高等动物的许多生理过程都存在反馈调节,因 而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对以下内容加以补充。 1 反馈调节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 对于机体完成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除了教材 中提到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浓 度调节等以外,通过反馈调节完成的生理过程还有:排 尿反射、排便反射、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胰蛋白酶 原激活过程、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 、神经纤维膜上达 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等等。 2 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正反馈调节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即信号源传出的信号反过来加强信号源的作用。一旦正反馈过程启动,就逐步增强,不可逆地进行,直至完成反应。如排尿反射:当膀胱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时(400~500mL),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到达骶髓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冲动也到过脑干和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高位中枢,并产生排尿欲。排尿反射进行时,冲动沿盆神经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于是尿液进入后尿道。这时尿液还可以刺激尿道的感受器,冲动沿阴部神经再次传到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使外括约肌开放,于是尿液被强大的膀胱内压驱出。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活动,它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其他过程如排便反射、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过程、神经纤维膜上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过程等也属于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即信号源传出的信号反过来减弱信号源的作用。如教材中列举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即是负反馈调节。其他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浓度调节、体温调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酶活性调节等都属于负反馈调节。 3 在机体内负反馈调节是重要调节方式 高中教材中涉及的调节过程绝大多数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的重要性之所以大于正反馈,一是因为它在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大、涉及面广;二是它不断“纠正”控制信息,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而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完成生理过程。 ? 8 ?生物学教学2008年(第33卷)第11期

自激振荡的产生和消除

运放震荡自激原因及解决办法 分类:信号完整性运放2011-07-10 21:10 10663人阅读评论(0) 收藏举报360工作测试网络 闭环增益G=A/(1+FA)。其中A为开环增益,F为反馈系数,AF为环路增益 A(开环增益) = Xo/Xi F(反馈系数)=Xf/Xo 运放震荡自激的原因: 1、环路增益大于1 (|AF|》1) 2、反馈前后信号的相位差在360度以上,也就是能够形成正反馈。 参考《自控原理》和《基于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设计》

在负反馈电路时,反馈系数F越小越可能不产生自激震荡。换句话说,F越大(即反馈量越大),产生自激震荡的可能性越大。对于电阻反馈网络,F的最大值是1。如果一个放大电路在F=1时没有产生自激振荡,那么对于其他的电阻反馈电路也不会产生自激振荡。F=1的典型电路就是电压跟随电路。所以在工作中,常常将运放接成跟随器的形式进行测试,若无自激再接入实际电路中 自激振荡的引起,主要是因为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是由多级直流放大器所组成,由于每级放大器的输出及后一级放大器的输入都存在输出阻抗和输入阻抗及分布电容,这样在级间都存在R-C相移网络,当信号每通过一级R-C网络后,就要产生一个附加相移.此外,在运放的外部偏置电阻和运放输入电容,运放输出电阻和容性负载反馈电容,以及多级运放通过电 源的公共内阻,甚至电源线上的分布电感,接地不良等耦合,都可形成附加相移.结果,运放输 出的信号,通过负反馈回路再叠加增到180度的附加相移,且若反馈量足够大,终将使负反馈转变成正反馈,从而引起振荡. 重要的概念 相位裕度---如下图所示,显然我们比较关心当20lg|AF|=0时,相位偏移是否超过180

(整理)三极管应用电路和基本放大电路.

三极管应用电路和基本放大电路 2G 郭标2005-11-29 三极管应用电路和基本放大电路 (1) 一、三极管三种基本组态 (2) 二、应用电路 (3) A、偏置使用 (3) B、放大电路应用 (5) 三、射频FET小信号放大器设计 (7) 1、基本概念: (7) 2、基于S-参数和圆图的分析方法 (8) 四、集成中小功率放大器 (9) 附1:容易发生自激的电路形式 (11) 附2 电路分析实例 (11)

一、三极管三种基本组态 共发 共集 共基 特点:共发-对电压电流都有放大,适合制做放大器 共集-电压跟随器 共基-电流继随器 直流工作点选取 交流小信号混和PI 型等效模型 e

二、应用电路 A 、偏置使用 1、有源滤波电路: R1 R2 特点:直流全通,交流对地呈高容性。 使用时可在b 和e 对地接大电容,增强滤波。 2、有源负载电路: Vcc 特点:直流负载很小,交流负载大,提高放大器的Rc 3、恒流源电路 独立电流源 镜像电流源 特点:较大的偏置电压变化,有较小的电流变化

4、电平控制与告警电路 特点:利用导通截至特性,控制电平可调整 5、电流补偿偏置电路 特点:补偿偏置三极管能够补偿放大管因长期工作时,gm变低导致的Ic变低而改变工作点。

特点:适用于设计低噪声、高增益、高稳定性、较低频的放大电路。选择特定的材料可以做到高频。 1、共发放大的形式: ☆发射级接电阻的: 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为Rc/Re ☆接有源负载的: 共发有源负载的作用:直流负载很小,交流负载大 以此提高Rc,增大电压放大倍数 电压和电流同时放大的形式只有共发。 2、cb和cc的放大器一般只作为辅助。电流接续和电压接续或隔离作用。 3、级联考虑: 差分放大一般在组合放大的第一级,目的不在提供增益,而是良好的输入性能,如共模抑制比,温度漂移等;(互补型)共集电路(前置隔离级)做为最后一级,可兼容不同负载。而中间级一般是为了取得较高的增益,所以采用(有源偏置的)共发放大器。 放大电路中采用恒流偏置电路提高稳定性。 互补型共集电路 互补型共集电路特点:作为隔离级,提高动态范围

例析高中生物中的几种反馈调节模型

例析高中生物中的几种反馈调节模型 尹利军 (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 064400) 反馈调节(feedback)又称回馈调节,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即将输出量通过恰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端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进一步增强的调节叫做正反馈调节;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减弱的调节叫做负反馈调节。 在生物系统中,反馈调节作为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方式,存在于生物的各个层次和各项生命活动之中,本文从生命活动的四个方面对反馈调节模型进行例题解析,供学习参考。 1 内环境稳态平衡中的反馈调节 生物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体内复杂精密的调控机制使得机体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整体性.一个正常的生物体内的血糖浓度、PH 值、体温、渗透压等各种理化性质,通过反馈调节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当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发生变化时,一方面机体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另一方面也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分泌腺间接作用进行反馈调节,两方面共同作用最终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时,下丘脑一方面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另一方面通过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通过这样的反馈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趋于恢复正常;血钾含量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通过醛固酮的分泌使无机盐的浓度恢复正常;体温调节也是如此,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分泌来进行调节……可以看出,每一种理化性质发生波动,总会通过相关的生理反馈调节过程达到平衡,这种平衡就构成了稳态,稳态不仅是一种生理状态,更是复杂、精密的反馈调节的结果。 例1 图1为血糖的生理调节模型,判断错误的是( ) A 、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C ,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 、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D ,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C 与 D 表现为拮抗作用 D 、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 根据C 能够使血糖下降,判断C 是胰岛素;D 能够使血糖 上升,判断D 是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 素,是体液调节。C 、D 维持血糖稳定,表现为相互拮抗。血糖下降刺激 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D ,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应该属于神 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答案 B 例2 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包装 饮用水的固定消费群。各种各样的包装饮用水都标榜着有益于人体某方 面的健康。诸如富氧水(加入氧的纯净水),酸碱性离子水(把水电解 为酸性和碱性离子水,人可按需取用,碱性离子水据说对消化很有帮 助),纯水(去除了溶解性矿物质及其他有害物的水),超净水,天然矿 泉水等等。 (1)水对人体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写出一项人体内水所起的重要生理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角度看,饮用“酸碱性离子水”是否具有生理意义? 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原理

测判三极管的口诀 三极管的管型及管脚的判别是电子技术初学者的一项基本功,为了帮助读者迅速掌握测判方法,笔者总结出四句口诀:三颠倒,找基极;PN结,定管型;顺箭头,偏转大;测不准, 动嘴巴。’下面让我们逐句进行解释吧。 一、三颠倒,找基极 大家知道,三极管是含有两个PN结的半导体器件。根据两个PN结连接方式不同,可以分 为NPN型和PNP型两种不同导电类型的三极管,图1是它们的电路符号和等效电路。 测试三极管要使用万用电表的欧姆挡,并选择R X100或RX1k挡位。图2绘出了万用电表 欧姆挡的等效电路。由图可见,红表笔所连接的是表内电池的负极,黑表笔则连接着表内电池的正极。 假定我们并不知道被测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也分不清各管脚是什么电极。测试 的第一步是判断哪个管脚是基极。这时,我们任取两个电极(如这两个电极为1、2),用万用 电表两支表笔颠倒测量它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接着,再取1、3两个电极和2、3两个电极,分别颠倒测量它们的正、反向电阻,观察表针的偏转角度。在这三次颠倒测量中,必然有两次测量结果相近:即颠倒测量中表针一次偏转大,一次偏转小;剩下一次必然是颠倒测量前后指针偏转角度都很小,这一次未测的那只管脚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基 极(参看图1、图2不难理解它的道理)。 二、PN结,定管型 找出三极管的基极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极与另外两个电极之间PN结的方向来确定管子的 导电类型(图1)。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触基极,红表笔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中的任一电极,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大,则说明被测三极管为NPN型管;若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则被 测管即为PNP型。 三、顺箭头,偏转大 找出了基极b,另外两个电极哪个是集电极c,哪个是发射极e呢?这时我们可以用测穿透 电流ICEO的方法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 (1)对于NPN型三极管,穿透电流的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根据这个原理,用万用电表的 黑、红表笔颠倒测量两极间的正、反向电阻Rce和Rec,虽然两次测量中万用表指针偏转 角度都很小,但仔细观察,总会有一次偏转角度稍大,此时电流的流向一定是:黑表笔TC 极~b极极T红表笔,电流流向正好与三极管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一致(顺箭头”,)所以此 时黑表笔所接的一定是集电极c,红表笔所接的一定是发射极e。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三极管放大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及静态工作点设置方法 说一下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计算的一些技巧 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是三极管,所以要对三极管要有一定的了解。用三极管构成的放大电路的种类较多,我们用常用的几种来解说一下(如图1)。图1是一共射的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我们对放大路要掌握些什么内容? (1)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解放大电路的放大原理; (3)能分析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4)理解静态工作点的设置目的和方法。 以上四项中,最后一项较为重要。 图1中,C1,C2为耦合电容,耦合就是起信号的传递作用,电容器能将信号信号从前级耦合到后级,是因为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在输入端输入交流信号后,因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因,输出端的电压会跟随输入端输入的交流信号一起变化,从而将信号从输入端耦合到输出端。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但不是不能变。 R1、R2为三极管V1的直流偏置电阻,什么叫直流偏置?简单来说,做工要吃饭。要求三极管工作,必先要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电子元件一定是要求有电能供应的了,否则就不叫电路了。 在电路的工作要求中,第一条件是要求要稳定,所以,电源一定要是直流电源,所以叫直流偏置。为什么是通过电阻来供电?电阻就象是供水系统中的水龙头,用调节电流大小的。所以,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载止、饱和、放大”就由直流偏置决定,在图1中,也就是由R1、R2来决定了。首先,我们要知道如何判别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简单来说,判别工作于何种工作状态可以根据Uce的大小来判别,Uce接近于电源电压VCC,则三极管就工作于载止状态,载止状态就是说三极管基本上不工作,Ic电流较小(大约为零),所以R2由于没有电流流过,电压接近0V,所以Uce就接近于电源电压VCC。

运算放大电路可能遇到自激振荡和阻塞现象解决办法

运算放大电路 1.运放的阻塞现象和自激振荡及它们消除措施电路图 集成运放出现阻塞现象时,放大电路将失往放大能力,相当于信号被运放阻断一样。例如电压跟随器就常发生阻塞现象,这是由于跟随器的输进、输出电压幅度相等,其输进信号的幅度一般较大(跟随器作为输出级时),假如运放输进级偏置电压不大于输进信号的峰一峰值,则输进级在输进信号峰值时会变为饱和状态,当出现饱和时,输进、输出电压变为同相,负反馈就变为正反馈。显然,正反馈将导致输进级一直处于饱和状态,输进信号将不能正常输出,这就造成了阻塞现象。 为了进一步说明阻塞现象的成因,举例如下:图(a)为晶体管输进型运放的输进级电路,现假定共模输进电压范围小于+8V,并假定输出信号的电压振幅为+14V。若运放接成电压跟随器,参见图(b),现有一个大于8V的信号加于同相输进端(对应③脚),当输进信号处于正半周时,输出电压V o也为正值,这个电压V o经反馈加在输进差动放大电路Q2的基极,此时Q2将处于饱和导通状态(集电结处于正向偏置),因此+Vs通过Q2的集电极电阻直接加在运放的输出端,使运放出现阻塞现象。一旦发生阻塞,只能采用切断电源的方法来破坏正反馈。即为恢复运放正常工作,需暂时切断电源。这种阻塞现象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它可能使器件迅速损坏,其原因是:由图(a)知输进级采用NPN型晶体管组成差动放大电路,由于输进信号幅度超过共模电压的答应范围,电路将在信号正峰值时出现阻塞,若信号源内阻

较低,反馈电阻也较小,流过Q2集电结的电流就过大,有可能烧坏晶体管Q2,使集成运放损坏。另外,在输出端上不论什么原因产生的输出瞬时过压也会造成阻塞现象。 消除阻塞现象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两类:限制输进电压法和防止输出瞬时过压法。图(b)所示电路即为限制输进电压钳位法,图中±Vcm 为共模输进电压上、下限极限值,运用二极管D1和D2实现将输进电压钳位在±Vcm之间。这个方法具有通用性。当运放的电压放大倍数大于l时,其钳位电平值应降低相应的倍数。

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正反馈与负反馈调节 体内得控制系统包括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与前馈控制系统,但大纲只要求掌握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分负反馈控制系统与正反馈控制系统、在正常人体内,大多数情况下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 比 例 大多数情况下得控制机制少数情况下得控制机制 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 相反得反馈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 相同得反馈 作 用 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得作用起加强控制信息得作用 举例①减压反射?②肺牵张反射 ③动脉压感受性反射?④代谢 增强时O2及CO2浓度得调节 ⑤甲亢时TSH分泌减少 ①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②血液凝固过程?③神经纤维膜 上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 ④分娩过程?⑤胰蛋白酶原激活 得过程 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就是一种“闭环”系统,即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示受控部分活动,而受控部分得活动可被一定得感受装置感受,感受装置再将受控部分得活动情况作为反馈信号送回到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可以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得活动,调整对受控部分得指令,因而能对受控部分得活动进行调节。可见,在这样得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与受控部分之间形成一

个闭环联系。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得活动可发生不同得影响,从而实现对受控部分活动得调节。如果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得活动向与它原先活动相反得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方式得调节称为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调节;相反,如果反馈调节 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得活动,则称为正反馈(positivefeedback)调节。在正常人体内,绝大多数控制系统都就是负反馈方式得调节,只有少数就是正反馈调节、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当一个系统得活动处于某种平衡或稳定状态时,如果因某种外界因素使该系统得受控部分活动增强,则该系统原先得平衡或稳定状态遭受破坏、在存在负反馈控制机制得情况下,如果受控部分得活动增强,可通过相应得感受装置将这个信息反馈给控制部分;控制部分经分析后,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得活动减弱,向原先得平衡状态得方向转变,甚至完全恢复到原先得平衡状态。反之,如果受控部分得活动过低,则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使其活动增强,结果也就是向原先平衡状态得方向恢复。所以,负反馈控制系统得作用就是使系统得活动保持稳定。机体得内环境与各种生理活动之所以能够维持稳态,就就是因为体内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得存在与发挥作用。举例来说,脑内得心血管活动中枢通过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控制心脏与血管得活动,使动脉血压维持在一定得水平。当由于某种原因使心脏活动增强、血管收缩而导致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就立即将这一信息通过传人神经反馈到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得活动就会发生相应得改变,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于就是动

轴系反馈调节

轴系反馈调节: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laypothalamus pituitary target glands axis)调节系统是控制激素分泌稳态的调节环路,也是激素分泌相互影响的典型实例。在调节系统内,激素的分泌不仅表现等级层次(表11-4),同时还受海马、大脑皮质等高级中枢的调控。 一般而言,在此系统内高位激素对下位内分泌细胞活动具有促进性调节作用;而下位激素对高位内分泌细胞活动多表现负反馈性调节作用(图11-6A)。在调节轴系中,分别形成长反馈(long-loop feedback)、短反馈(short-loop feedback)和超短反馈(ultrashort-loop feedback)等闭合的自动控制环路。长反馈指在调节环路中终末靶腺或组织所分泌激素对上位腺体活动的反馈影响;短反馈指垂体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活动的反馈影响;超短反馈则指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受其自身所分泌调节肽的影响,如肽能神经元可调节自身受体数量等。通过这种闭合式自动控制环路,能维持血液中各级别激素水平的相对稳定。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节环路中任一环节障碍,都将破坏这一轴系激素分泌水平的稳态。 在轴系反馈调节中,正反馈调节机制很少见。在卵泡成熟发育进程中,卵巢所分泌雌激素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水平后,可正反馈地引起LH分泌高峰,最终促发排卵。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调节系统 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调节系统中,下丘脑释放的TRH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刺激腺垂体分泌TSH,TSH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当血液中游离的T3和T4达到一定水平又产生负反馈效应,抑制TSH和TRH的分泌,如此形成TRH-TSH-TH分泌的反馈自动控制环路。 1.下丘脑对腺垂体的调节下丘脑主要通过分泌TRH维持腺垂体TSH细胞的经常性活动j TRH主要是由下丘脑室旁核和视前区神经元所合成的3肽神经激素,它对垂体TSH 细胞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储存的FSH释放和激活靶基因促进TSH合成。一分子TRH约可使千余分子TSH释放。TRH经由TSH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TRH-R)和G蛋白,再激活磷脂酰肌醇信号转导系统,增加细胞内Ca2+浓度,激活蛋白激酶C,通过增强基因转录等作用,引起TSH的快速和持久的释放。TRH还可促进TSH的糖基化,保证其完整的生物活性。因此,TRH可分别从量和质两方面调节TSH的分泌。下丘脑还可通过生长抑素减少或终止TRH 的合成与分泌。 下丘脑还可通过生长抑素减少或终止TRH的合成与分泌。这有助于避免应激等状态下激素的过度分泌,具有保护机体自身的意义。 下丘脑神经联系广泛,因此TRH神经元活动可受神经系统其他部位传来信息的影响。下丘脑脉冲生成神经元也能控制TRH的分泌,使其分泌呈脉冲样释放。寒冷环境等外界刺激以及某些激素、药物等也能影响TRH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血液中T 3水平是TRH分泌最主要的反馈调节因素。高水平的T 3 可以直接抑 制TRH前体基因的转录,进而抑制下丘脑合成TRH。在体和离体实验也都证实,T 3 通过调节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膜TRH受体数量控制TRH对垂体细胞的作用。 TRH与机体的能量平衡调控相关。瘦素可通过刺激TRH分泌,最终增强TH 分泌,加强机体的能量消耗。此外,TRH也广泛存在下丘脑以外器官,但其生理意义尚不清楚。 2.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调节 TSH是直接调节甲状腺活动的关键激素。TSH是垂体TSH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激素,含201个氨基酸残基,是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组成的异二聚体,分子量32kD。虽然TSH的生物活性取决于β亚单位,但只有与α亚单位结合时才能显示其全部活性。TSH有种属差异,但其他动物的TSH对人类也有作用。在TRH影响下TSH分泌也呈脉冲样,同时具有日

三极管的作用: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

三极管的作用: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 一、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各元件的作用 Rb和Rc:提供适合偏置--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C1、C2是隔直(耦合)电容,隔直流通交流。 共射放大电路 Vs ,Rs:信号源电压与内阻; RL:负载电阻,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ic转换为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电压变化△VCE 二、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静态(Vi=0,假设工作在放大状态) 分析,又称直流分析,计算三极管的电流和极间电压值,应采用直流通路(电容开路)。 基极电流:IB=IBQ=(VCC-VBEQ)/Rb 集电极电流:IC=ICQ=βIBQ 集-射间电压:VCE=VCEQ=VCC-ICQRc 动态(vi≠0)分析:

放大电路对信号的放大作用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来实现,其实质上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三、构成放大电路的基本原则 放大电路必须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直流电源的极性与三极管的类型相配合,电阻的设置要与电源相配合,以确保器件工作在放大区。输入信号能有效地加到放大器件的输入端,使三极管输入端的电流或电压跟随输入信号成比例变化,经三极管放大后的输出信号(如 ic=β*ib)应能有效地转变为负载上的输出电压信号。 电压传输特性和静态工作点 一、单管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图解分析法:

输出回路方程: 输出特性曲线: AB段:截止区,对应于输出特性曲线中iB<0的部分。 BCDEFG段:放大区 GHI段:饱和区 作为放大应用时:Q点应置于E处(放大区中心)。若Q点设置C处,易引起载止失真。若Q点设置F处,易引起饱和失真。 用于开关控制场合:工作在截止区和饱和区上。 二、单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公式法计算)

自激振荡器电路的解析过程

自激振荡器电路的解析过程 图中用灯泡代表喇叭.当开关按下,电流从X1-->C1--->R1--->Q1基极--->Q1--->发射极---->负这个路径向电容充电,由于电容一开始电压不能突变,电容开始瞬间左边直接等于电压电压1.5V 相当于短路. Q2基极此时为高电平截止,随着电容充电电流的减少,C1左边电压变成负电,Q1截止,此时电容开始放电,放电回路分2路:第一:C1---->X1----->Q2集电极------>Q2基极。第二:C1----->X1------>Q2集电极------>Q2发射极------>Q1基极------->Q1发射极------>负.一旦放电完毕,Q1又开始导通,就出现发声现象.注:仿真软件局限性:开关闭合是,仿真软件只认为有直流信号,导致仿真失效. PNP 三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小,反向导通电阻大。 刚上电的时候,10T上有电压,所以其电流逐渐增加。三极管Q1导通,30T上有了电压,电流放大增加,结果导致10T电流减小。10T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Q1截止,30T上没了电流。T1的能量在次级释放。周而复始,产生震荡。 这是一个开关式手机充电器电路。二极管D3将220交流电半波整流,经电容C1滤波,形成大约300V直流电源电压。300V直流电源电压经R2 4M7电阻给三极管Q1提供微弱的基极电流使其导通,由于变压器3、4脚之间的电感作用,Q1集电极电流缓慢上升,上升到大约0.05A时,电阻R1电压达到13x0.05=0.65V,使晶体管Q2导通,将Q1基极电流旁路,Q1关断。变压器3、4端电感线圈的电流经二极管D7向1、2端之间的副边转移,这样的周期性工作给电容C4充电形成4.3V电压,经R6限流使LED亮,表示充电器工作,如经USB接口接上手机锂电池,就给手机锂电池充电。 追问: 谢谢,,您回答的特别好。。但我还是有些地方不懂,Q1关闭之后R1上将没有压降,Q2是如何继续导通的还是就进入下个周期了。。?还是Q1截止之后次级输出电压,反馈绕组

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包括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但大纲只要求掌握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分负反馈控制系统和正反馈控制系统。在正常人体内,大多数情况下为负反馈调节。负反馈控制系统 比 大多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 例 定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义相反的反馈 作 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用 ①减压反射

①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②肺牵张反射 ②血液凝固过程 举③动脉压感受性反射 ③神经纤维膜上达到阈电位时 例④代谢增强时O2及CO2浓度的 Na+通道开放④分娩过程 调节 ⑤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 ⑤甲亢时TSH分泌减少 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闭环”系统,即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示受控部分活动,而受控部分的活动可被一相同的反馈少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正反馈控制系统 定的感受装置感受,感受装置再将受控部分的活动情况作为反馈信号送回到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可以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调整对受控部分的指令,因而能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可见,在这样的控制系统中,控

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间形成一个闭环联系。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的活动可发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受控部分活动的调节。如果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方式的调节称为负反馈负反馈控制系统 当一个系统的活动处于某种平衡或稳定状态时,如果因某种外界因素使该系统的受控部分活动增强,则该系统原先的平衡或稳定状态遭受破坏。在存在负反馈控制机制的情况下,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可通过相应的感受装置将这个信息反馈给控制部分;控制部分经分析后,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减弱,向原先的平衡状态的方向转变,甚至完全恢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过低,则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使其活动增强,结果也是向原先平衡状态的方向恢复。所以,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机体的内环境和各种生理活动之

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简单介绍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LC振荡电路,顾名思义就是用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一个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这个振荡电路用来产生一种高频正弦波信号。常见的LC振荡电路有好多种,比如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及电容三点式,它们的选频网络一般都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这种振荡电路的辐射功率跟振荡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如果要想让这种电路向外辐射足够大的电磁波的话,就必须提高其振荡频率,而且还必须是电路具备开放的形式。 LC振荡电路之所以有振荡,是因为该电路通过运用电容跟电感的储能特性,使得电磁这两种能量在交替转化,简而言之,由于电能和磁能都有最大和最小值,所以才有了振荡。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情况,现实中,所有的电子元件都有一些损耗,能量在电容和电感之间转化是会被损耗或者泄露到外部,导致能量不断减小。所以LC 振荡电路必须要有放大元件,这个放大元件可以是三极管,也可以是集成运放或者其他的东西。有了这个放大元件,这个不断被消耗的振荡信号就会被反馈放大,从而我们会得到一个幅值跟频率都比较稳定的信号。 开机瞬间产生的电扰动经三极管V组成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由LC选频回路从众多的频率中选出谐振频率F0。并通过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耦合把信号反馈至三极管基极。设基极的瞬间电压极性为正。经倒相集电压瞬时极性为负,按变压器同名端的符号可以看出,L2的上端电压极性为负,反馈回基极的电压极性为正,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偏离F0的其它频率的信号因为附加相移而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只要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B和L1与L2的匝数比合适,满足振幅条件,就能产生频率F0的振荡信号。 LC振荡电路物理模型的满足条件 ①整个电路的电阻R=0(包括线圈、导线),从能量角度看没有其它形式的能向内能转化,即热损耗为零。 ②电感线圈L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感,电容器C集中了全部电路的电容,无潜布电容存在。 ③LC振荡电路在发生电磁振荡时不向外界空间辐射电磁波,是严格意义上的闭合电路,LC电路内部只发生线圈磁场能与电容器电场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即便是电容器内产生的变化电场,线圈内产生的变化磁场也没有按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激发相应的磁场和电场,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波。 能产生大小和方向都随周期发生变化的电流叫振荡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其中最简单的振荡电路叫LC回路。 振荡电流是一种交变电流,是一种频率很高的交变电流,它无法用线圈在磁场中转动产生,只能是由振荡电路产生。 充电完毕(放电开始):电场能达到最大,磁场能为零,回路中感应电流i=0。 放电完毕(充电开始):电场能为零,磁场能达到最大,回路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 充电过程:电场能在增加,磁场能在减小,回路中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电量在增加。从能量看:磁场能在向电场能转化。 放电过程:电场能在减少,磁场能在增加,回路中电流在增加,电容器上的电量在减少。从能量看:电场能在向磁场能转化。 在振荡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

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包括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但大纲只要求掌握反馈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分负反馈控制系统和正反馈控制系统。在正常人体内,大多数情况下为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 比 例 大多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少数情况下的控制机制 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 相反的反馈 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 相同的反馈 作 用 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举例①减压反射 ②肺牵张反射 ③动脉压感受性反射 ④代谢增强时O2及CO2浓度的 调节 ⑤甲亢时TSH分泌减少 ①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②血液凝固过程 ③神经纤维膜上达到阈电位时 Na+通道开放④分娩过程 ⑤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 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是一种“闭环”系统,即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示受控部分活动,而受控部分的活动可被一

定的感受装置感受,感受装置再将受控部分的活动情况作为反馈信号送回到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可以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调整对受控部分的指令,因而能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可见,在这样的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之间形成一个闭环联系。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的活动可发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实现对受控部分活动的调节。如果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这种方式的调节称为负反馈(n egative feedback)调节;相反,如果反馈调节使受控部分继续加强向原来方向的活动,则称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调节。在正常人体内,绝大多数控制系统都是负反馈方式的调节,只有少数是正反馈调节。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 当一个系统的活动处于某种平衡或稳定状态时,如果因某种外界因素使该系统的受控部分活动增强,则该系统原先的平衡或稳定状态遭受破坏。在存在负反馈控制机制的情况下,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可通过相应的感受装置将这个信息反馈给控制部分;控制部分经分析后,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减弱,向原先的平衡状态的方向转变,甚至完全恢复到原先的平衡状态。反之,如果受控部分的活动过低,则可以通过负反馈机制使其活动增强,结果也是向原先平衡状态的方向恢复。所以,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机体的内环境和各种生理活动之所以能够维持稳态,就是因为体内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存在和发挥作用。举例来说,脑内的心血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