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浅谈针刺补泻手法

班级:10中医涉外姓名:朱文雅学号:10111180

学习针灸已有月余,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针灸有了初步了解,并且感受到中医针灸医理的博大精深与神奇之处。其中对针刺补泻手法尤为感兴趣,因此找了些资料并加以总结,以聊表对此的好奇之心。

针刺的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内容,最早见于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枢》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提擂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母补泻、纳支补泻、开阂补泻、九六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五藏交经等复式补泻手法。

补法,泛指能鼓舞正气,使底下的功能恢复正常的针刺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邪气,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是通过针刺腧穴,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邪气,调节人体的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的方法。下面是对这些古代的针刺补泻手法加以整理。

1从各种针刺补泻手法的理伦依据来浅析

古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看到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普遍存在着机体或器官组织机能的“有余”和“不足”现象腻素问·调经论》中就提出了:“百病之生,皆有虚实”的看法。针对这种病理上虚和实,《灵枢·经脉》中提出了:“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由于古人受历史条件限制,对某些生理,病理现象还不能正确认识,因此受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在推理时凭主观臆想,或机械地生搬硬套,使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不能符合各种疾病虚实的客观规律,从而陷人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境地。例如:徐疾补泻和提插补泻都以人体表面和内部的深浅联系阴阳学说而为立论依据的,就是将体表归属于阳,内部归属于阴。针刺时如果是进针先浅后深重插轻提的,认为可以“引阳人阴”是补(“阳下之为补”);相反则认为可以“引阴外出”是泻(“阴上之为泻,’)。同样,捻转补泻、九六补泻也以阴阳学说为依据,左转属阳为补,右转属阴为泻;奇数阳为补,偶数属阴为泻。究竟人体在患病时出现的虚和实,与人体的表面和内部,左侧和右侧,提插、捻转数的奇和偶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都缺乏客观依据,仅仅是阴阳的演绎,是将不同的概念强行凑合的东西,即从所谓“医者意也”的想象而来,所以是不能符合客观规律。又如:呼吸补泻以人体呼吸时空气的出人,和针体的出人为基础,即“气人针出,气出针人”,气和针不相遇,为顺为补;“气人针人,气出针出”,气和针相遇,为逆为泻。按照这样的手法操作,古人认为可以使“大气(空气)留止”所以是补;相反“大气皆出”所以是泻。究竟人体各部疾病的虚实和肺部吸气,呼气与进针出针的顺逆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手法操作,究竟是否真正能达到使所谓“大气留止”或“大气皆出”的目的,也都缺乏事实的根据。因此连古人也不相信这种手法的作用。如《难经》就提出:“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纳)针也”。就是说补泻的方法,不一定要趁呼吸的时候出针与进针。由此可见,要用这种手法来解决各种疾病的虚实,当然也只能是一种空谈。又如:子母补泻以五行生克的道理为基础。这些理论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当然以之为基础的补泻方法也是糟粕无疑。至于各种复式补泻手法,早在明代就有人认为是“巧立名色”实际上复式补泻手法

就是单式补泻手法的综合,既然各种单.式补泻手法是唯心的空谈,其为糟粕;当也毋庸置疑了。

2从古代文献记载的分歧来浅析

各种补泻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古代各种文献记载分歧很大,矛盾百出。例如:捻转补泻就有四种不同的记载,金元时代是以“左转为补,右转为泻”。明初《神应经》联系手足的左右,提出了第2种捻转补泻手法,“左侧左转为补,右侧右转为补”。其后《针灸问对》又根据经脉循行的顺逆,提出了第3种捻转补泻方法又和前两种不同。《医学人门》更以手足上下左右的阴阳配合捻转左右的阴阳,而提出了和前三者相矛盾的第4种捻转补泻手法。这种混乱情况是这种手法缺乏真实意义的明显证明。其它如提插补泻也有午前和午后相反,男子和女子相反的记载。迎随补泻的记载也很混乱。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等的文献记载,也是各执一词。

3.从临床实践来浅析

这些补泻手法通过临床上的实践还不能证明其确有实用价值。在治疗某些疾病时,比较捻转补泻手法的效果,左转和右转完全是一样;而捻转次数与刺激量则和疗效有关。如陶硕在通过对传统艾灸补泻、呼吸补泻、疾徐补泻、开阖补泻、针刺时间长短及针刺深浅等刺激强度的分析结合临床实践得出“补法是强刺激,泻法是弱刺激”的结论,指出当前针灸界一些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陶硕还提到在没有确切实验或理论依据证明现代补泻理论的情况下,随意混淆古今补泻手法而进行的实验研究都将是徒劳的。例如唐怀古等以“进针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前者为古代补泻方法,后者为近代补泻方法”。在此基础上所作的临床研究报道其参考价值将大打折扣;王樟连水针疗法中“药液推得快,刺激感应比效大是泻法;药液推得慢;刺激感应比效小是补法”补泻理论的可行性也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证实。的针灸书籍把针刺补泻手法用强弱刺激来

代替,认为弱刺激能使神经起兴奋作用就是补法;强刺激能使神经起抑制作用就是泻法,这种观点是值得研究的。针刺补泻手法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古代针灸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有其一定的实际意义。轻(弱)刺激能兴奋,重(强)刺激能抑制,这是神经对刺激的反应。而补泻手法是从经络和气血方面来考虑的,两者的基础不同,当然不能等量齐观。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能证实神经就是经络。因此,完全用轻(弱)重(强)刺激来代替补泻手法还须进一步研究。

4针刺补泻实用价值

古人也确实对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灵枢·官针》中记载的一些浅刺(毛刺、半刺、浮刺、直针刺)、深刺(分刺、短刺、输刺、关刺)、一针多向刺(恢刺、合谷刺)、多针刺(齐刺、扬刺)、交叉刺(巨刺)夜血刺(赞刺、络刺、豹文刺)、间歇刺(报刺)等都是根据不同疾病而提出的不同针刺方法,是能比效朴素地反映客观实际的。《官针篇》中还提出:“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得泻亦复为败”。是根据不同疾病的要求选用不同粗细的针具的原则。《灵枢·官能篇》记载的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切而转之”,“遥(摇)大其穴”的重刺激手法,或“微旋而徐推之”、“欲微以留,气下而疾出之”的轻刺激手法,以及金元时代《针经指南》中所用的透穴刺法;《流注指微论》中记载:“针人贵速、既人徐进,出针贵缓、急则多伤”的进针出针法;明代《针灸大成》中提出“刮刺法”及控制针刺感应的某些“行气法”、到目前为止

仍在临床上应用。历代医学文献早有记载有关针灸补泻法作用的论述。如《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灵枢·刺节真邪》白“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可见针刺补泻法具有调和阴阳和疏调营卫之气的作用。《灵枢·根结》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万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灵枢·邪气藏府病邪》篇强调指出:“补泻反则病益笃。”说明了掌握针刺补泻法是决定针刺疗效的重要关键。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看针刺补法与泻法能产生不同的效应。如针治一般慢性疾病(如风湿病、神经性耳聋、阳疾等)时发现,针刺前臂正中神经中1/3及排深神经上1/3处,当用泻法时,则针后多戮全现白细胞减少且有白细胞成分右移的现象。如用补捻转5一6次,在取针前再捻转5一6次,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机能,平均提高73%;强刺激(进针后每4min捻转5一6次)则降低30%。以上可见,针刺补泻法直接关系到针刺疗效,因而确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综上所述固定以一种针刺手法来达到解决疾病的目的是不切合实际的,需要针对不同病人,不同疾病,选用不同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操作、掌握一定的感应,使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才能起治疗的作用。

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持续多年的中日韩三国针灸归属争战以中国的完胜告终。最后,我想表达的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但愿更多的人能了解针灸,了解它所依存的中医医理。

《针灸治疗》课程介绍

《针灸治疗》课程介绍 普专针灸推拿专业培养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才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为基层临床一线技能型人才,高端保健服务技能型人才,高端保健企业管理型人才。《针灸治疗》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基层临床一线技能型人才服务的。 针灸治疗一门针推专业的必修临床课程,也是执业医师考试必考学科,开设于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针推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专业基础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西医专业基础课程,经络腧穴学、针法灸法等针推专业方向基础课程,特别是已经完成中医内科学的学习,都为针灸治疗这门临床课程学习已经打下了理论基础,同学期开设的还有中医妇科学、儿科学、外科学,西医内科学等中西医临床科学,帮助针灸治疗课程的学习。 本门课程主要的课程目标有三个,知识目标主要学习常见病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三方面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疾病诊断能力、疾病治疗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三项能力,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学会与病人沟通,与团队协作,并且能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树立创业意识,积聚创业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总论部分,学习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原则、针灸辩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第二部分是各论部分,主要是各科疾病的诊断、辩证治疗,这部分内容是针推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必需知识,也成为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整个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分为理论教学课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理论课学时50学时、实践教学课22学时,理论教学教授学生常见病证诊断辨证施治等(重点难点)理论知识,实

践教学主要开展常见病证基本针灸技术操作、针灸治疗工作流程实训、针灸治疗临床思维培养,后两点因为学生没有临床经验而成为学习的难点。 该门课程开设于第二学年第四学期,学生已学完相关基础课程,具备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知识和能力,中医内科已经学习结束并同时开设中医妇儿科学和西医内科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临证水平,具有初步的临床思维,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开展将采取校内外实训结合,学习方法丰富学生兴趣浓厚,均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门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是理论课程教学设计,采取每次授课首先提问和检查了解学生前次任务完成情况以达到复习作用,讲授新课采取以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结合教师示范基本诊断技术和治疗技术,引用微课展现疾病诊治流程,通过(师生互动相互提问和回答)总结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加强重点难点学习,最后通过布置作业,下达任务,主要是病案分析和病案治疗方案设计,并要求以小组完成。板书设计:以PPT为主。板书设计通过字体、字号、颜色、形状、动画、音响效果等改变,强调重点及难点内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便于掌握。实践教学方法设计,以校内实训与校外医院见习相结合。校内实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性校内实训,开展“针灸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治疗疾病基本技术操作能力,开展“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训练,强化针灸临床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辨证论治能力以(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校外见习以开放式的校外实训为主,依托见习医院和实训基地开展见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针灸临床思维,学习常见病针灸诊断治疗方法和工作流程,也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开放式实践教学还配合学生社会实践,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生寒暑假到各级医院为依托开展用所学专业技术为支持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以此加强学生针灸基本技术操作

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的感想

学习“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等感想 继参加2011年浦东新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新八项中“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技术”和“儿童哮喘的火罐疗法防治技术”培训,深有感想。 首先是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是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从80年代起开始深入基层,对数万肩痛病人进行平衡针治疗,积累近20年的临床经验而探索出来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治疗肩痛的有效穴位,将其命名为“肩痛穴”,针刺该穴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患肢肩痛,即时见效率达90%。 “肩痛穴”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治疗中心王文远主任为首的专家组首次发现和总结的一个经外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2寸,偏外1寸。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起效快,一针见效;取穴少,一次仅取一个穴位。医者易记忆,患者易接受,能够减少患者的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中医适宜技术。 适应症与禁忌症: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对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胆囊炎、妇科的痛经、精神病患者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禁忌症主要针对妊娠期的患者。

治疗原理: 肩痛的发病原因与年老体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又感受风寒湿邪致慢性劳损,或肩部外伤导致气血不畅、经脉阻滞等因素有关,通过针刺平衡穴—肩痛穴,可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调节体内平衡,使肩部经络疏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肩痛的目的。(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3)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 平衡针灸,既具有镇痛作用,又可间接地松解粘连,其具体原因在于肩关节周围附着肌腱较多,而肌腱处神经末梢丰富,血管少、血液循环差,肩关节囊和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受风寒和反复产生的一种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患处疼痛而活动受限,炎症代谢产物吸收缓慢,久而久之,产生广泛粘连,影响肩关节功能活动,其主要是炎症性反应。平衡针灸在这一点上具有优势,即消除炎症,是治疗本病的根本。 在临床实施期间,我们碰到肩痛厉害,发病实践短的患者,我们通常先针刺“肩痛穴”,根据交叉取穴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快速针刺,即进针快、找针感快、出针快,整个过程控制在3秒之内,然后嘱咐患者活动下患部的肩关节,患者有明显的疼痛减轻的效果,再继续对患者进行接下来的常规治疗,通常1-2个疗程治愈。也有碰到发病时间较长,肩部疼痛明显且活动受限的患者,我们在针刺“肩痛穴”得气后,适当的留针30分钟,患者也配合的小范围的活动下肩部以

带状疱疹中医针灸治疗

一、体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阳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损周围(约离疱疹0.5~1寸处)。 夹脊穴位置:取与皮损相应之夹脊穴。 (二)治法 一般仅需取主穴,疗效不明显时酌加1~2个配穴。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相应夹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针感循神经分布线路传导。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疱疹结痂,症状消失;显效:疱疹结痂,症状明显消失;有效:部份结痂,症状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改善。 共治疗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其中100例按上述标准评判,基本痊愈67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7%。 【二、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阳陵泉、侠溪。 配穴:支沟、太冲。 阿是穴位置:皮损区。 (二)治法 应用波长6328埃,输出功率25毫瓦,激光针功率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针灸仪进行治疗。依据症情选穴:凡皮损面积大,水疱多,感染为主而疼痛轻者,仅用主穴第一组。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离为40~60毫米,照射密度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处照射5~10分钟。以疼痛为主,皮损面积较局限,仅有红色丘疹或皮疹已结痂者,则取主穴之第二组,以激光针灸仪照射,剧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别照射5分钟。如果上皮损面积大而疼痛又

剧烈者,则二组宜结合应用。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11例,以治5次为限,按上述疗效判断标准,其总有效率为94.2%(痊愈率为69.8%)。 【三、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肺、敏感点。 配穴:皮质下、内分泌、交感、肾上腺。 敏感点位置:指耳廓上,与病灶相应位压痛明显处。 (二)治法 主穴必用,配穴据症情酌取1~2穴,每次一侧。采用捻转手法,刺激宜强,持续运针2~3分钟,留针1小时。每日1~2次。另可把100克干净的墨汁和5克雄黄粉调匀,搽在患处周围的边缘上。每日一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72例,平均疗效在95%以上。 (一)取穴 主穴:曲池。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双侧,以5号齿科针头,深刺得气后,每侧穴注入1毫升。每日1次。皮损有渗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锌软膏。 (三)疗效评价 200例本病患者,经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 【四、皮肤针】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王文远作者单位:100026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肩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由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炎症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邪外袭,闭塞经络,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又称之为“肩凝症”。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成功找到了位于下肢腓浅神经上的特定穴位“肩痛穴”。平衡针灸法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1989年曾获全军科技二等奖、“十五”被列为国家级中医药标准化招标课题。 1适应证 各种原因引起的肩关节部位的疼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颈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软骨炎、冈上肌腱断裂等引起的疼痛。 1.1西医诊断标准 ①40~50岁以上,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②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功能活动受限;③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④X线检查阴性。 1.2中医诊断 ①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寒,舌淡红苔白,脉浮紧;②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③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1.3孕妇禁用。 2治疗方法简介 2.1操作方法 2.1.1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下肢。选穴肩痛穴,该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点,在穴位上消毒。 2.1.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中医必看疗法大全56个病症的简易针灸疗法

中医必看疗法大全 56个病症的简易针灸疗法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56个病症的针灸疗法 危亦林,字达齐,元时(约生于公元1277~1347年)江西南丰人。曾任南丰医学教授。家世业医,传至他已有五代。他将五代累积的经验,著成《世医得效方》19卷。 《世医得效方》分为大方、小方、风、产(妇)、眼、口齿、咽喉、正骨、疮肿等9种,计276症。其中,有56个病症采用针灸疗法。他灸治多于针治,取穴少而精,是元代一位重灸的针灸家。 一、重灸兼针 《世医得效方》中,灸法治疗占了针灸部分的十分之九。他受《肘后》、《千金》的影响较大,对阴证、阳证、寒证、热证,多采用灸法。灸治常根据病证和部位而用艾炷灸,艾炷有竹筋大、麦粒大、绿豆大、雀粪大等,并指出“大小以意斟量”。 所灸壮数并不多,多数为7~21壮,仅在俞、募穴和膏肓穴有灸至百壮者。同一穴位灸的壮数也因病而异,例如诸气灸膏肓百壮,而痨瘵灸膏肓仅9壮;又如反胃灸足三里7~9壮;而胃中积热灸足三里30壮。灸法除艾炷灸外,还有隔盐灸、隔蒜灸、隔物灸等。灸治有“以柳枝煎汤洗后灸之”,

也有灸后“以温汤浸手帕拭之”等。 危氏施针刺,大多用于实热证。如喉病,“治颊肿及缠喉风等,又气急者,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又如治疟疾、腰痛、脚气等实邪为患,多用针刺或刺络泻血法。 他取穴少而精。在56个病症中,用穴计194个,其中经外奇穴(尺、臣觉、天凭、手疰注、疰市、气端、外陵、神光、天仓、交仪)9个。每个病症仅用1~2个穴。 他取穴按脏腑而分经取之。例如诸气:凡上气冷发、脐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心腹诸病坚满烦痛、忧思结气心痛、吐下食不消,灸太仓;(针推医学网)脐下搅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此冷气,灸关元、膏肓;短气不语,灸大椎、肺俞、脐中;乏气,灸神道。 另有“针灸伤”一节,用内托黄芪丸治针灸伤经络脓流不止。由黄芪、当归、肉桂、木香、乳香、沉香组成,研末糊丸内服。 二、临证经验 危氏对56个病症都载有针灸疗法,兹选录于下: (一)头面疾患 头痛:灸囟会。 鼻病:灸囟会、通天,左臭灸右,右臭灸左。 口眼?斜:灸耳垂下,左灸右,右灸左。 中风失音:灸天仓(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穴后动应手)、百会。 目痛:灸上星、风池。 目不明:针承泣。 喉病:针风府、少商、合谷、上星;如颊肿及缠喉风等症,实热针足三里,虚热灸足三里:如根脚咽喉常发者,于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或灸足三里。 瘰疬:灸肘骨尖,左灸右,右灸左,或蒜片贴疬上灸之。 项瘿:灸大空穴、肩髃;或灸两耳后发际。 (二)胸腹疾患 奔豚:灸气海、关元、期门;或灸章门;或灸中极。 症瘕:灸太溪、气海;或灸天枢;或灸中脘。 心痛:灸上脘;或灸中脘;或灸阴都。 呕吐:灸尺(在肘约上动脉)、乳根;或灸神光(在两肋旁二寸),或灸石关。 霍乱:隔盐灸神阙和灸气海。 咳逆:灸乳根,男左女右。 反胃:灸乳根、水分、内踝下三指稍斜向前、中脘、足三里。 咳嗽:灸肺俞或乳根;或灸天突、膏肓俞。 喘急:灸肺俞、天突。 下痢:灸脾俞;或灸阴交、神阙、关元;或灸肓俞。 胀满:灸脾俞;或灸肝俞;或灸水分;或灸气海;或灸大肠俞;或灸承满;或灸三焦俞。 吐血:灸中脘;或灸肺俞;或灸大陵;或灸上星和足大指节横理三毛。 肠风下血:灸二十椎;或灸命门、肾俞。 乳痈:以灸炷四枚围着所作处,同时下火,各灸7~1壮;或隔蒜灸其中心。 肺痈:灸肺俞。 (三)腰背四肢疾患 腰痛:针委中出血;或灸命门、肾俞。 臂痛:针肩髃。 脚气:灸风市;或灸三里;或灸绝骨、犊鼻、肩髃;或灸曲池和气湍(足十趾端)。 (四)其他疾患 尸厥:灸百会、气海、石门。

中医针灸适合治疗哪些疾病

针灸在我国历史悠久,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了对物质的满足了,更多的要求在精神上了。很多人在面对生活带来的如此大的压力下,会想到用针灸来治疗身体上的不适。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到底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自己适不适合做针灸呢? 针灸的起源在中国,在医学上的应用也是在中国。工作的压力,结婚的压力让我们这些人的身体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用针灸在忙碌的生活中给自己施放一些压力,是再好不过的了。 针灸适合治疗哪些疾病 针灸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疗,选择进行针灸治疗的话,就应该坚持,那么针灸可以治疗哪些 病呢? 1、上呼吸道疾病:急、慢性鼻窦炎,急、慢性鼻炎,普通感冒,急、慢性扁桃腺炎; 2、呼吸科疾病:多年的久治不愈的哮喘、肺气肿、肺大泡、急、慢性气管炎等; 3、眼科疾病:中心性视网膜炎、白内障、急性结膜炎、近视眼; 4、口腔疾病:牙痛、拔牙后疼痛、齿龈炎、急、慢性喉炎;

5、消化系统疾病:呃逆,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急、慢性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结肠炎,急、慢性杆菌性痢疾,腹泻,便秘,麻痹性肠绞痛; 6、肌肉和骨骼系统:肌肉痛和萎缩,坐骨神经痛,肌肉痉挛,关节炎,椎间盘问题; 7、神经系统疾病:脑中风、抽风、脑中风后遗症的功能恢复、顽固性高血压、面瘫、顽固性头痛、失眠、儿童多动症、增高、脑瘫、大小便失禁、帕金森病、精神紧张导致的头颤、手抖、腿抖等、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麻痹、周围神经炎、小儿麻痹症、美尼氏综合征、膀胱机能障碍、夜尿症、肋间神经痛; 8、精神科疾病:由于社会变动、生活不安定引起的精神失常、自闭等症、网瘾、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像甲亢症等); 9、妇科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妇科炎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10、顽难之症:如皮肤病,精神心理病,免疫失调病,抗衰老,美容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在特殊情况下,针灸还可用于中暑、虚脱、急性疼痛等急症; 各种痛症:长效针灸止痛的效果好; 温馨提示:在经济发展如此快的中国,忙里偷闲的去享受一下是对身体的负责,也是给明天 能够更好的创造业绩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缓冲身体的个技能所带来的不适。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治疗作为中医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治疗精神心理疾患的重要手段,是中医系统心理疗法必不可少的干预技术。其调神功能的发挥除了本身针刺穴位所产生的作用之外,无形之中还借助了针刺所带来的心理效应,本节重点讨论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以期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第1节针剌治神理论依据 针刺作为一种刺激信号,是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上运用时十分重视调治神志。《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官能》认为“用针之要,勿忘其神”,说明治神要始终贯穿于针刺操作的全过程,治神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针刺的临床疗效,同样也是衡量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又如《灵枢·本神》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素问·宝命全形论》也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用针c”《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将“治神”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 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将治神位于养生、诊断、针具及药物之前,并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

定,九候已各,后乃存针。”对于“治神”,张景岳注解:“医必以神,乃见无形;病必以神,血气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c”囚此,治神是针刺治疗的关键,正所谓“针者,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素问·汤液醴醪沦》)。离开了“治神”,针刺手法就无法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1.医者之神 古代医家非常注重守神,《灵枢·九针十二原中“粗守形, 上守神”指出要成为一名针灸“上工”,必须能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做到“积神于心,精神专一”,调理自己的精神意念活动,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利用自己正面的情绪状态感染患者。《灵枢·官针》中“用针之要,勿忘其神”是指治神应当贯穿于从接诊到针刺完毕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做到将自己的“神”与病人的“神”统一起来,集中于针L=重视治医者之神,就是要求医生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将精力专注于针下和患者。《素问·征四失论》对此作了详细分析:“大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 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G”可见,纵使医生明了经脉穴道, 熟练施治手法,但由于精神不能专一,志意杂乱无主,其施治亦难以成功。医者要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准确地分析发病原因、判断疾病预后,并有效地将心理暗示干预等运用到针灸治疗中。李中梓对此颇有体会,认为“境缘不遇,营求不遂,深情牵挂,良药难医。 针刺过程中,医者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各种反应。《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神在秋毫,属意病者”,要注意观察病人神色的变化,“睹其色,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 简介:平衡针灸学理论主要来源于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和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这两个调控学说阐述的就是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也是一种高度精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这种平衡系统是天生的、高效的、自然的、神奇的、强大的,这种系统也是人类适应内外环境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 传统医学的心神调控学说通过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管制作用;现代医学的神经调控学说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NEI)网络中心来完成对机体子系统的调控作用。传统医学是从宏观来认识的,现代医学是从微观来认识的,中西医学是一个有机整体,都存在一个平衡系统,只是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具体讲人体的平衡系统就是人类大脑高级指挥中心对待一切事物的认识而产生的本能反应,平衡针灸学就是充分利用了人体的这个平衡系统核心原理,通过人为的外因刺激,促使患者机体达到人体自我平衡,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一)取穴原则 1.特异性取穴 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 2.交叉性取穴

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 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二)持针方法 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临床多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 1.提插手法 2.强化针感手法 3.一步到位手法 4.两步到位手法 5.三步到位手法 (四)针感说明 1.促电式针感:指针刺后出现的类似电击样感觉,向远端放射。

中医针灸治疗精华总结归纳(权威)

中医针灸治疗精华总结归纳(权威) 第一章内科病症 第一节痹症 肩部:肩髃肩髎臑俞 肘部: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脊背:大椎身柱腰阳关夹脊 髀部:环跳居髎秩边 股部:伏免殷门承扶风市阳陵泉 膝部: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加减:行痹:膈俞、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各部位:均可加阿是穴 附股外侧皮神经炎 处方: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 加减:腰椎病变或腰大肌压迫引起者:腰夹脊、大肠俞。 第二节腰痛 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阿是穴 加减:寒湿腰痛:灸大椎;瘀血腰痛:隔俞;肾虚腰痛:灸命门 第三节坐骨神经痛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 加减:有腰骶部疼痛者:肾俞、大肠俞、腰阳关、腰夹脊、阿是穴;与天气变化有关者:灸大椎、阿是穴;气滞血瘀者:膈俞、合谷、太冲 第四节痿证 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外关颈、胸夹脊 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丰隆风市阳陵泉三阴交腰夹脊 加减:肺热津伤:鱼际、尺泽、肺俞;湿热浸淫:阴陵泉、中极;脾胃虚弱: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肝肾亏虚: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附神经末梢炎 上肢:曲池合谷手三里外关八邪 下肢:伏兔足三里丰隆环跳风市阳陵泉八风 加减:早期:太冲、膈俞;后期:血海、三阴交、太溪 第五节中风 ⑴中经络: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 加减: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风痰阻络:丰隆、合谷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气海、血海阴虚风动:太溪、风池口角歪斜:颊车、地仓 上肢不遂: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头晕: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绝骨、纠内翻、丘墟透照海足外翻:中封、太溪、纠外翻足下垂:解溪、胫上便秘:丰隆、支沟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 ⑵中脏腑:水沟素髎百会内关 加减:闭证:十宣、合谷、太冲脱证:关元、气海、神阙呼吸衰竭:气舍 第六节面瘫 处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

平衡针灸治疗穴--简明

平衡針灸治療穴位 一、升提穴 定位:此穴位于頭頂正中,前發際正中10cm(5寸),後發際直上16cm(8寸)出,雙耳尖cm(1寸)處。針刺方法:針尖沿皮下骨膜外向前平刺4cm(2寸)左右,一隻手向前進針,另一隻手可摸著針尖不要露出體 外。 針刺手法:採用滯針手法,待針體達到一定深度時,採用順時針撚轉6圈,然後再按逆時針撚轉6―10圈後 即可將針退出。 針感:以局部強化性針感出現麻脹緊沉為主。(30分鐘左右自動解除) 功能:升陽固托,益氣固本,助陽止瀉,補腎健脾,調節內臟,抗衰老,增加機體免疫機能。 主治: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中氣下陷性疾病為主。 臨床還用於治療陽痿、早洩、遺精、遺尿、前列腺 炎、前列腺肥大、腸炎、慢性腸炎、低血壓、宮頸 炎、陰道炎、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體質過 敏和偏癱等。 歌訣:升提穴位頭頂中,枕神分支額神經,向前平刺4釐米,陽痿早瀉遺尿精,脫肛脫垂胃下垂,前列腺炎 與腸風。(三寸毫針向前平刺2寸,百會穴上一寸)二、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於前額內側動靜脈分支和三叉神經的滑車上神經,前額兩側均有眶上神經分佈。 取穴原則: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則 針刺特點:其刺以滑車上神經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經出現的正為宜。 手法:針刺手法採用上下提插法,達到要求針感時,即可出針。單側腰痛為平刺手法,不提插,對重症腰痛 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發生暈針的情況下, 可以留針。 針感:以局限性,強化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為主。 功能:活血化瘀,調節神經,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軟組織損傷,腰間盤脫出,強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傷,腰積勞損,坐骨神經痛,不明原因的各 種腰痛。 按語: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個特定穴位,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變為 主。特別對腰部軟組織損傷,腰間盤突出。因炎症 引起的坐骨神經痛還需配針刺相關穴位,臀痛穴, 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腫期需要臥床 3―4周。待臨床治癒後,兩個月內還要減少環境 誘發因素,以鞏固臨床療效。 歌訣:腰痛穴位額正中,針刺滑車上神經,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種腰痛症,椎間盤出腰扭傷,腰積勞損 用之靈。 (3寸毫針雙側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側腰痛向右平刺,右側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 2寸) 三、急救穴 定位:此穴位於鼻唇溝與鼻中隔聯線的中點。 局解:不有口輪匝肌和面神經頰支,眶下神經分支及上唇動靜脈。 取穴原則:定位取穴。 針刺特點:以針刺眶下神經分支或面神經頰支出現的針感為宜。 功能:醒腦開竅,回陽救逆,抗休克,療昏迷,調節神經,消炎止痛。 主治:休克、昏迷、暈厥、暈車、暈船、暈機,臨床還可用於治療中暑、小兒急驚風、癔症、癲癇、精神分 裂症、急性腰扭傷、痔瘡、低血壓、高血壓冠心病 和心絞痛。 按語:急救穴是用於病人急救的首選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個特定穴位。選用該穴具有取穴方 便,針感強療效突出。臨床主要用於各種急症,重 症及昏迷的病人為主。手法反復提插撚轉,加大刺 激量。為迅速強化針刺效果,可同時配合相關急救 穴如降壓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時還 必須積極配合中西醫綜合急救措施,此外還是中老 年人的保健學位之一。 歌訣:急救穴居鼻中隔,針刺眶下面神經,唇溝中隔斜上刺,休克昏迷與中風。 (1寸毫針向上斜刺0 .3―0 .5寸,45度角) 4、胃痛穴 定位:此穴位於口角下一寸或下頜正中點旁開3釐米(1 ,5寸)。 局解;在口輪匝肌和肌之間,布有三叉神經第三支下頜神

针灸科简介

该科是广中医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的重点发展科室之一,是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广西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针灸科平台协作组组长单位。成立于1953年5月,迄今已有59 年历史。科室拥有全国名老中医黄鼎坚教授、广西名中医庞勇、邓柏颖教授在内的10多位针灸专家团队。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4人;博士2人,硕士6人;硕士导师7人。在技术力量及规模上,在全区同行业中堪称第一。 该科突出传统针灸特色,开展的各种治疗方法有:毫针、皮内针、三棱针、头针、耳针、水针、韧针、拔火罐、各种灸法等。近年来还开展了新的治疗项目,如小针刀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穴位贴敷疗法、针灸减肥美容、中药涂擦烫熨疗法、中药熏蒸疗法、耳压疗法、刺络放血疗法、挑治疗法、生物全息疗法、雷火灸及康复体疗等项目,深受患者的欢迎。 针灸病房始建于1982年10月,是我区最早的针灸专科病房。目前拥有病床45张。针灸门诊拥有诊室6间,治疗床50张,年门诊量3万余人次,设立了由全国名老中医黄鼎坚教授主持的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该科开展对中风病、眩晕、头痛、脑动脉硬化、面瘫、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骨质增生症、带状疮疹、三叉神经痛、哮喘、鼻炎、失眠、神经官能症、抑郁症、耳聋耳鸣、色盲、近视、尿路结石、肾绞痛、胆石症、便秘、胃肠疾病、遗精、阳痿、不育症、妇女痛经、月经不调、小儿疳疾、厌食症、肥胖症等100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特别是对中风恢复期与后遗症、外伤瘫痪及各种脑瘫的治疗、除了保留传统特色的针灸疗法外,还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及治疗技术,引进康复设备,对各种瘫痪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系统、科学的功能训练,尽最大程度降低病人的残损,恢复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被誉为“瘫痪康复之家”。 该科室近年来发表论文论著近百篇,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厅级课题10余项。有1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广西卫生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

中医针灸的功效和特点

中医针灸的功效和特点 中医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成,其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针灸具有很多的疗效,比如说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等。对于针灸疗法的功效和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 现代中医养生,针灸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但如此,针灸也能预防治疗各种疾病。针灸有修复组织、增强免疫、活血、镇痛等多重功效;要使针灸的种种功效得以发挥。针灸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扶正祛邪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药,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的优点: 第一,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第四,医疗费用经济;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Acupuncture),即利用针刺与艾灸进行治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针灸因为易学易用,已经在现代家庭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了。 根据中国传统医学,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一种极其重要的能量循环,这就是身体中的“气”。这种能量存在于全身的脉络中(十二经),穴位便坐落在这些脉络之上。当一个器官过渡活跃或是机能减退的时候,能量的循环则变得不正常。经脉当中产生了一个堵塞的地方,必须将之打通。所以通过针刺则可以治疗病患,使脉络的循环恢复正常。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针刺法、灸法和其他针法。“针”是指“针刺”,是一种利用各种针具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是指艾条,是一种用艾绒在穴位上燃灼或熏慰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1 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

中医针灸治疗湿疹

湿疹就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多形性皮疹,成片状或弥漫状,倾向于湿润部位,对称性分布,易于复发与慢性化,自觉剧烈搔痒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其发作情况,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与慢性湿疹三类。 中医学按发病部位及其特点而有不同名称,浸淫遍体,滋水极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发于婴儿面部的称“奶癣”,发于耳部称“旋耳疮”,发于手部的称“瘸疮”,发于阴囊部的称“肾囊风”,发于下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其发病原因多为湿热侵袭肌肤或血虚有热,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所致。急性以湿热为主,慢性多兼血虚。 由于本病发于肌表,部位多较局限,早在六十年代中,就已试用皮肤针治疗,疗效颇令人满意。 近十余年来,应用穴位注射、针刺、电针等,不仅能治疗各类急慢性湿疹,对一些顽固性的阴囊湿疹也有较好的效果。进一步的临床观察还证实,针刺或穴位注射可以使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提高。这可能就是针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之一。 【辨证】 湿疹急性者可见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并存。初起为密集的点状红斑及粟粒大小的丘疹与丘疱疹,很快变成小水疱,破溃后形成点状糜烂面。瘙痒不能忍受,影响睡眠。亚急性湿疹为急性湿疹迁延而来。见有小丘疹兼少数疱疹与水疱,轻度糜烂,痒感较剧烈。病程可经数周而愈或转为慢性。慢性湿疹由亚急性湿疹转变而来,也可一发病即为慢性者。患部皮肤粗糙、增厚、触之较硬、苔藓化,常有色素沉着,抓痕,间有糜烂,渗出,血痂及鳞屑,病程较长,可延至数月或数年之久。 1、湿热证 急性者湿疹多见。丘疹红肿、糜烂、浸淫成片,瘙痒不堪,或伴有身热,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苔黄腻,脉弦数。 2、血虚证 慢性者湿疹多见。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皮疹色淡,增厚,脱屑,呈苔藓样变,间见搔痕色素沉着、血痂,伴有头昏唇淡,肢软乏力,舌淡,脉弦数。 【治则】 湿热证以清泄湿热为主,对湿重者,佐以健脾化湿。取手阳明、足太阴、督脉经穴为主。针用泻法。血虚证宜养血润燥,取足阳明、太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 【治疗】 穴位注射(之一)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足三里、曲池;2、长强。 (二)、治法 药液:第一组穴用维生素B12(0、1毫克)注射液;第二组穴用非那根(12、5毫克)加维生素B1(50 毫克),主要用于阴囊湿疹。 以5号齿科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第一组穴每穴注射入药液1毫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第二组穴,将药液全部注入长强穴,3日1次,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述第一组穴治疗50例顽固性湿疹,结果显效以上占84%,总有效率达96%;第二组穴治疗顽固性阴囊湿疹35例,结果治愈2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一般而言,以病程短者效果佳。

针灸科中医特色疗法

一、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以毫针为针刺工具,通过在人体十四经络上的腧穴刺入体表相应部位,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可促进和调整经络气血运行,协调和恢复机体阴阳平衡状态,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常用器具 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6~30号(0.30~0.40mm)和长短为1~3寸(25~75mm)者最常用。 二、基本操作方法 1、进针:将毫针刺入皮肤的方法。 (1)单手进针法: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拇食指用力向下按压,将针刺入。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2)双手进针法 ①指切进针法:用押手的拇指或食指尖按压在腧穴旁,针尖靠近指甲进针。为最常用进针方法。 ②夹持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将针刺入。多用于3寸以上芒针的进针。 ③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进针。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如腹部腧穴的进针。 ④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进针。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如面部腧穴的进针。 (3)管针进针法:利用金属管或进针器进针。 2、行针:又称针刺手法。毫针刺入后,为了获得、维持和加强针刺感应(又称得气)所施行的操作方法。 (1)提插法:针刺达到一定深度后,用右手中指指腹扶持针身,指端抵住腧穴表面,拇、食二指捏住针柄,将针由深至浅层,再由浅层插至深层,如此反复地上提下插。提插的幅度、频率及时间,应视病人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使用提插法时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通常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即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食、中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捻转的角度、频率及时间,也应视病人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出针困难。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其刺激量就大;捻转角度小,频率慢,其刺激量则小。 3、留针 行针得气后,将针体留置于腧穴内一段时间的方法。在行针后仍不得气时,可通过留针静候气至,出现针感,称为候气。在行针已得气后,留针可保持针感,并增强针刺治疗作用。在留针过程中,还可再次行针,以加强针感,并使针感沿经脉循行方向传导。留针时间的长短依具体情况而定。如阴证、寒证、里证,病程长而邪气深入,身体强壮者,宜久留针;阳证、热证、表证,病程短而邪气浅在,身体虚弱者或小儿,宜少留针,甚至不留针。顽固性、疼痛性、痉挛性病症,和昏迷、休克等宜久留针。一般情况,留针时间为15~30分钟。 4、出针 在行针或留针后,针刺达到一定治疗要求时,将针体退出体外的方法。出针时,先以左手拇、

针灸推拿科简介

针灸推拿科简介 ——针灸推拿科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东直门医院东区浏览次数:888更新时间:2012/2/20 9:00:18 针灸推拿科成立于2006年初,是由针灸、理疗、按摩三个科室组合在一起而成的综合科室,通过医院的大力发展,针灸推拿科的实力也不断在增强,尤其从2006年初,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科室的不断扩大,针灸推拿科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以科研促发展,2009年主持承担市级科研项目一项(已申报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院级科研项目二项。以其雄厚的临床优势,不断增强的科研能力,已逐渐发展成为我院的重点专科,连续三年业务量持续增长,在我院名列前茅。连续三年被评为我院先进科室。现拥有包括针灸理疗,推拿、针灸调脂养生、中药熏蒸、中药足浴七个门诊诊室,十余名医护人员,门诊诊疗床35张,日门诊量200余人,年收入达200余万元。 针灸推拿科名医荟萃,有三位专家被选为我院十大名中医之列。有以针灸减肥养生见长的朱玉主任,有针灸治疗杂病见长的逯俭主任,有以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疳积及颈肩病见长的王增年副主任,他们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深得广大患者的信任。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中医传统疗法为主,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开发新的治疗项目,目前治疗项目已达数十种。包括:针灸、拔罐、艾灸、微创埋线、穴位贴敷、皮内针治疗、梅花针叩刺、药罐、刮痧、穴位注射、中药熏蒸、中药足浴等。坚持“患者至上”的宗旨,努力将针灸推拿科建设成为特色显著、诊疗水平较高的中医特色科室。 我们以专业的技术水平,丰富多彩的中医治疗方法,先进的理疗设备、热情周到的服务为科室的特色,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制定了完备的诊疗规范,各诊室分工明确,逐步形成了专病专台的特色,诊疗水平日益提高。 针灸理疗室:针灸理疗室把传统针灸方法与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将中频、超短波、中药离子导入等与针灸结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神经性头痛等痛症中疗效显著。对于面瘫、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综合症等内科杂病更是具有特殊疗效,是一种非常好的绿色疗法。 主治:中风偏瘫、面瘫、三叉神经痛、头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焦虑症、抑郁症及帕金森综合症等内科杂症。 针灸治疗脑卒中所致言语不利、肢体运动障碍及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采用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及帕金森综合症效果好,无依赖,无毒副作用。 针灸结合理疗治疗面神经炎,能明显缩短疗程,采用进口设备(疼痛治疗仪、低周波微温治疗仪)结合针灸治疗各种疼痛性病症(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疼综合征等)明显优于单纯内服药的疗效。 目前由逯俭主任主持承担院级科研项目一项----“根结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此方法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 推拿室:推拿室充分发挥传统推拿手法优势,在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骨科杂病、小儿疳积等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疗效,为广大患者所认可。 主治: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落枕、关节脱位、多种软组织劳损等骨伤科疾病、半身不遂后遗症、

平衡针灸治疗颈椎病及并发症

平衡针灸治疗颈椎病及并发症 [日期:2008-11-2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到底有啥危害呢?北京时珍堂医院平衡针灸医师鹿永杰主任告诉我们:颈椎病可怕的不是直接的疼痛和不变,而是可怕的并发症: 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 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 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 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 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 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 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医师名片:鹿永杰:平衡针灸师,中国平衡针灸学委员会会员,国家973项目全国临床骨干人才,平衡针灸创始人王文远教授亲传弟子。擅长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如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足跟痛,强直性脊柱炎,头痛,三叉神经痛,胃痛,痛经和肢体手足麻木等。 健康格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最可佩服的是精进,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失败是自大,最大的无知是自欺,最大的悲哀是自弃,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珍贵的礼物是宽恕,最大的债务是人情,最大的欣慰是奉献!最高的境界是无我! 神奇的平衡针灸 由全军名医王文远教授始创的平衡针灸已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科研成果,其特点突出,疗效显著:1、突出人体自身平衡。平衡针灸就是调整、完善、修复人体自身平衡系统,来激发、调动机体内的物质能量,促进机体在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