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路优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

路优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

路优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
路优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

路优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

【摘要】目的探讨路优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功效。方法将门诊及病房84例患FD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路优泰口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显效43%,有效40%,总有效率83%,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路优泰与莫沙必利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路优泰;消化不良;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也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大量资料表明,FD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与抑郁、焦虑有密切关系。基于此,我院消化内科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对84例FD患者中的42例使用抗抑郁药路优泰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均符合FD诊断标准[1]:①年龄18~75岁;②持续或反复发作上腹痛、腹胀、反酸、暖气、胃灼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超过2年,每年发病率持续时间4周以上;③胃镜、B超、X线、实验室等检查排除食管、胃、肝、胆、脾、胰、肠道等器官的器质性疾患。84例患者中男35例,女49例,年龄25~68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莫沙必利5 mg,3次/d,餐前30 min口服。治疗组加用路优泰300 mg/次,3次/d,对所有病例每周复诊1~2次,详细记录治疗反应。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4周末统计结果。

1.3 疗效判定①显效:上腹痛、反酸、嗳气、胃灼热、腹胀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或改善;③无效:用药前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四周后结果:见表1。

表1

从表中可见治疗组加用路优泰后疗效明显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广泛存在的,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曾有过,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对正常人生活影响的程度不同,西方国家统计FD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治

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继续教育 > 全 文 中西医结合在功能性胃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李乾构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包括上腹部不适,饱胀感,早饱,嗳气,恶心,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1984年 THOMPSON提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991年10月荷兰国际专题会议改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20%~40%左右。占消化内科门诊量的50%左右。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病因不明,治疗杂乱,医疗费用高,已成为世界的一大问题。我 国是1987年首次引用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概念,国内学者提出功能性消化不良应作为一种临 床综合症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以利于国际交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胃与十二指肠炎症:作纤维镜检查发现本病患者100%有轻度胃炎,其中22.2%同时有十二指肠炎,表明本病与胃炎有关。 胃运动功能障碍:用放射线同位素测定胃排空显示50%的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特别是固体胃排空,女性排空延长多于男性。研究表明25%~56%的患者有餐后胃动力低下的表现。 胃感觉功能异常:研究表明50%以上的患者存在胃敏感性增高。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发现50%左右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测为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尚未肯定。但HP产生的尿素酶分解胃粘膜中尿素产生氨 和CO2刺激胃粘膜可引起胃部不适、嗳气、脘腹胀满等的症状。

胃电的异常: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患者常有胃电节律紊乱的表现,包括胃动 过速,胃动过缓和胃电无节律。 十二指肠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存在幽门关闭不全,致使大颗粒物质排入十 二指肠,损害幽门的过腱作用,并增加了十 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的机会,刺激并损 伤胃粘膜致病。 迷走神经张力低下:迷走神经张力低 下,导致近端胃容物受舒张障碍,胃窦收缩 减弱,产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饮食、情绪、心理因素:临床研究表明 咖啡和浓茶能加重胃食管反流而出现烧心 泛酸,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有神 经质,抑郁焦虑、疑心病、生理性感觉过敏 等心理障碍的表现,用安慰剂治疗有效。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本病主要表现为胃痛,饱胀感、烧心泛酸,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痞满餐后早饱为主者应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可命名为痞满;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胸骨后的疼痛为主者应属于中医胃痛的范畴,可命名为胃痛; 临床表现为嘈杂烧 心泛酸为主者应属于中医嘈杂 的范畴,可命名为嘈杂。确定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名有助于 与西医 FD的分型相对应和辨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概述 1. 消化不良的定义 2. FD的流行病学 采用罗马III诊断标准对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符合FD罗马III诊断标准者占就诊患者的28.52%;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7.2%。 与FD发病的相关因素:脑力劳动;工作紧张;睡眠状况差;服用NSAID;饮食不当等3.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表现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III诊断标准 1. 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的分类 2. 罗马III: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分类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B2. 嗳气病 B3. 恶心和呕吐病 B4. 成人反刍综合征 3. 罗马III: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定义 1)餐后饱胀: 2)早饱感: 3)上腹痛: 4)上腹烧灼感: 4.罗马III: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5.罗马III: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类 B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B1a. 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 B1b. 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 EPS) 6.罗马III: PDS & EPS诊断标准 7.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评估 症状严重程度与频率 饮食状况:患者体重与营养状况 症状与进食的关系 饮食习惯 重叠症状 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 发病因素与诱因 注意有无报警征象 消化不良的报警征象:消瘦、贫血、上腹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年龄40岁以上的初发病者、有肿瘤家族史等。对有报警征象者建议及时行相关检查。对有精神心理障碍者,也建议及时进行检查,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对解释病情更为有利。 8.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相关检查 1)排除性诊断 胃镜检查作为消化不良诊断的主要手段。 其他包括肝、肾功能及血糖等生化检查、腹部超声及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必要时行腹部CT扫描。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5年 1月~8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临床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痊愈4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 率93.33%。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宜标本同治,以健脾理 气法为基本法则。中医辩证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辩证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036-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包括 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感、嗳气、恶心、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根据其主要临床 表现,此病应归“胃脘痛”、“痞症”、“纳呆”、“嘈杂”等病范畴。脾胃虚弱、肝脾不调是本病发生的关键,故治疗以健脾胃、调肝脾为主。对2015年1月~8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临床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0~68岁,年龄46±3.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3年,平均3±2.5年。 1.2 方法 1.2.1方剂①理胃舒方柴胡,半夏,元胡,砂仁,白芍,党参,谷芽,丹参,枳壳,白术,甘草。疏肝下气,健脾和胃。主治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②舒胃方党参30g,白术、枳实、厚朴各15g,木香、半夏、陈皮、焦楂曲各10g。 健脾益气,和胃通降。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偏脾虚气滞者。③理气活血汤柴胡,枳壳,香附,川楝子,茯苓,白术,川芎,半夏,丹参,赤芍,海螵蛸,甘草。 功能性消化不良偏肝郁气滞者。④痞满顺方柴胡、白术、枳壳各12g,太子参 30g,茯苓、白芍各15g,砂仁、陈皮各10g,甘草6g。功能性消化不良偏肝脾不 调者[1]。⑤六君子合小柴胡汤加减方柴胡、香附、党参、枳壳、半夏各12g, 山楂10g,苍术、白术、茯苓各15g,陈皮、木香、甘草各6g。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见餐前上腹部疼痛及午夜痛,进食及服碱性药物后疼痛减轻,饱胀,嗳气,泛酸,伴恶心,呕吐,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缓滑或细弱无力。⑥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柴胡、枳实、黄芩、白芍各10g,半夏、白术各15g,干姜、甘草各5g, 党参20g。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见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饱胀、烧心、嗳气、恶心,或呕吐、反胃、泛酸等消化不良症候群,并排除胃、肠、肝胆等器质性病变。⑦健脾方党参、白术各12g,茯苓15g,甘草6g,木香、鸡内金、陈皮各9g,蒲公英18g。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偏脾虚者。 1.2.2中成药①和胃消痞丸人参,云苓,黄连,黄芩,干姜,半夏,砂仁,神曲,陈皮,枳实,厚朴,白芍,蒲公英,炙甘草。调和寒热,消痞降逆。主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腹胀,早饱,嗳气,纳呆,呕恶[2]。 ②香砂六君子丸(中成药)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之属脾胃虚弱者。③香砂枳术丸(中成药)主治由于脾胃不和、胃气失畅所致之消化不良、厌食、少纳、食不甘味 等症。④健胃消食片(中成药)主治脾虚不纳之食欲不振,纳谷欠佳,纳呆胃脘痞 闷等症。⑤补中益气丸(中成药) 主治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所致之胃脘痞闷、纳谷减少、身倦乏力、脉弱等症。

如何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何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罗非非(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医疗门诊部;四川成都 610043)功能性消化不良是 一种常见的消化科疾病,一般是由于胃炎症、十二指肠炎症以及肠胃运动功能失 调等多方面引起的,还有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和其他的疾病器官病变和消化道器官 病变或者肿瘤等都有关系,必须去医院做全面检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一般 功能性消化不良会有腹痛、腹胀、打嗝恶心等多种症状,并且此病症状具有反复性,长的可超过一个月。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 化不良,而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 组临床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的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 月或在过去的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若是出现这样的症状,建议到医院及时 治疗,以免加重病情的发展。 1.食量减少我们没有吃任何食物的时候,从早到晚 我们都不会感觉到饥饿,并且还会觉得自己的肚子很撑,随后食欲开始出现降低 和减弱。一般情况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吃些东西就会饱,有明显的食量减 少症状。 2.腹胀一般来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会出现腹胀,进食后腹胀会更严重。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由胃肠功能障碍引起的,所以我们在进食后受到 刺激,不能消化正常食物,所会引起严重的腹胀。腹胀往往会伴有打嗝或恶心呕吐,如果患者在胃排空期出现明显的延迟,一般会出现呕吐现象。 3. 上腹部位置 出现疼痛这种功能性消化不良当中最典型的一种症状,至少有90%以上的患者都 出现了上腹部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主要表现为没有规律性的疼痛,追究其疼痛 的原因和患者的饮食习惯有较大的关系,很多人在饥饿状态之下疼痛就会比较明显,当我们开始进食之后腹痛的现象就会开始有所缓解。 4.焦虑与头痛许多患者 还患有失眠、焦虑、头痛和记忆力减退,这些症状一般是由患者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会引起许多肠道疾病,由于患者接受能力差或身体状况差, 会有部分患者出现失眠或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这是属于一种功能消化不 良的并发症状,因为肠道长时间消化不良之后,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劲,患者 的身体综合素质也开始减弱,各种肠道问题、免疫力问题都开始逐渐浮现,导致 患者心理出现恐慌和高强度的压力,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患者就会开始出 现明显的精神焦虑,和强烈的疼痛感觉,甚至还会伴有记忆力下降、失眠的问题。 5.腹泻或便秘由于患者肠内的平衡被打乱,因此腹泻也算是一种保护机制,这样 可以把体内的毒素排出,但是如果过早服用止泻药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梗阻。饮食不洁,饮食不规律是胃肠疾病的万恶之源,如果平时吃太多油炸的、油腻的、生冷的、辛辣的食物就会导致这些食物堆积在一起,造成便秘,毒素堆积,形成 恶性循环。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注意事项 1.适当抑制胃酸胃酸分泌过多是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溃疡性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明显 腹痛的情况下,应使用抑酸剂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酸的敏 感性增加,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抑酸剂减轻病人不良腹痛的症状。 2.及时诊治有些 患者只是简单地认为自己是胃病,只愿进行胃镜检查,拒绝其它形式的检查;有 些甚至连胃镜也不愿做,自认为多年的老毛病,吃些助消化的药就行。如果长此 以往,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有些疾病开始是良性病变,反复多年后可演变 为恶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或胃溃疡可能会演变成癌症,后果十分严重。我们在诊 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时既要防止过度检查,又不能过分节省造成误诊。 3.注意日常 饮食如果出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应该有一个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规律,最好选

59 脾胃科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以胃脘痞胀、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胃痞”的范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国际罗马委员会2016年在DDW上发布的“罗马IV标准”。 FD罗马IV诊断标准:①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一项或多项:a)餐后饱胀不适b)早饱感c)上腹痛d)上腹部烧灼感;②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等),必须满足餐后不适或上腹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腹痛综合征: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项a)上腹痛(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b)上腹部烧灼感(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症状发作至少每周1天。餐后不适综合征: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项a)餐后饱胀不适(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b)早饱感(严重到足以影响日常活动),症状发作至少每周3天。以上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诊断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脾虚气滞证:胃脘痞闷或胀痛,纳呆,嗳气,疲乏,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弦。 2.肝胃不和证:胃脘胀满或疼痛,两胁胀满,每因情志不畅而发作或加重,心烦,嗳气频作,善叹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或疼痛,口干或口苦,口干不欲饮,纳呆,恶心或呕吐,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4.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或痞满,喜温喜按,泛吐清水,食少或纳呆,疲乏,手足不温,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5.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或疼痛,遇冷加重,肢冷,便溏,口干或口苦,嘈杂泛酸。舌淡苔黄,脉弦细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脾虚气滞证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是指具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返酸、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且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症候群,症状可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表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术语较多,主要有非器质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特发性消化不良、原发性消化不良、胀气性消化不良、上腹不适综合征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十分普遍,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曾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不同。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欧美消化不良人群发病率为19%~41%,平均为32%;中年人群曾出现上消化道症状者高达78%,其中53.3%的患者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性别、婚姻、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对本病的发病率没有影响,但本病患者中焦虑、疑病者居多。近年研究表明本病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我国尚无消化 不良发病情况的资料。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有环境、 胃酸、精神、幽门螺杆菌、消化道运动、内脏感觉异常等因素参与。 目前对胃酸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仍有争论。部分学者认为胃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确有影响,应用抑酸剂治疗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短期内可缓解。但多数学者认为胃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没有关系,他们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酸分泌无增加;胃酸分泌虽与溃疡有关,但与溃疡样症状无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程度也与胃酸分泌量无关。 慢性胃炎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是常见的。我国有报道认为75%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内窥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63%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组织学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很多欧美学者完全将慢性胃炎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关系,尽管还有争议,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基本确立。 神经和应激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个性异常(焦虑、抑郁、疑病)和/或精神异常状态的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精神因素与消 化不良症状关系十分密切,应激事件的发生也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有直接关系。 内脏感觉异常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之一。研究证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 有胃感觉过敏和中枢抗痛性下降。 部分环境和遗传因素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如吸烟、饮酒和药物等,其原因可能是吸烟增加了胃酸分泌,降低了胃粘膜血流;酒精可造成急性胃粘膜损害,损伤胃局部神经;非类固醇消炎药直接损伤胃粘膜等。 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食管、胃、小肠、胆系等运动异常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无特殊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返酸、恶心和呕吐。病程多在两年以内,症状反复发作,可以某一症状为主,也可有多个症状的重叠。有些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但多数难以明确引起或加重病情的诱因。 上腹痛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无明显规律性,可表现为夜间痛、饥饿痛和餐后痛,部分患者应用抑酸剂后可缓解。早饱,即进食后不久患者感到饱感,所摄入食物量远远小于以前食量,约70%~8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早饱。腹胀主要发生于餐后,或进餐加重腹胀程度,约80%~9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腹胀。嗳气也多发生于进食后,部分嗳气症状为吞气所致,约7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嗳气。早饱和腹胀往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精)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是最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西医无特效药,多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治疗fd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作用机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fd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及论治 fd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病变在胃,涉及肝、脾两脏,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已报道的fd辨证分型有肝胃不和、肝胃郁热、痰浊中阻、淤血阻络、饮食积滞、寒中胃脘、肝郁脾虚、脾胃虚寒、脾胃阴虚、中虚气滞、脾胃虚弱等。赵凤莲[1]将fd分为肝郁脾虚、脾虚胃热、湿阻脾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饮食积滞和淤血阻络7型,用健脾调气、化湿降浊法,以自拟方(党参、白术、茯苓、枳壳、升麻、炙甘草、焦三仙、陈皮、木香)为基础方治疗83例,有效11例,好转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6%。张淑英[2]提出,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饮食停滞用保和丸;寒中胃脘用良附丸;阴虚胃热用益胃汤;脾胃虚寒用黄芪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湿热中阻用三仁汤合甘露消毒饮。李淑贞[3]认为,肝失疏泄为fd的病理基础,将该病分为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肝郁湿阻、肝郁脾虚、肝胃阴虚、肝胃瘀血型,在治疗上,予疏肝和胃汤(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随证加减。 2 固定治法与方药 常见的固定治法有健脾和胃法、疏肝健脾法、辛开苦降法、疏肝解郁法、理气化淤法等,各医家用药各有特色,具体方法如下。 2.1 健脾和胃法卓家和等[4]认为,fd以脾胃气虚为本,气滞湿阻为标,故用六君子汤加味以健脾理气化湿。治疗60例,总有效率为90.0%。孙维峰等[5]用具有健脾温中、理气和胃、升清降浊之功效的升降汤(北芪、草豆蔻、干姜、白术、枳壳、酒川军、竹茹、代赭石、焦槟榔、甘草)治疗50例,总有效率90.00%。李涯松等[6]选择运动障碍样fd62例,用和胃胶囊(百合、白术、枳壳、桔梗、莱菔子等)对其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1.9%。 2.2 疏肝健脾法陈寿菲等[7]用四逆散合六君子汤组成疏肝健脾汤,治疗152例,痊愈60例,有效8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4.08%[7]。金龙汤组方以疏肝健脾为原则,由柴胡、郁金、木香、佛手、枳实、党参、五爪龙等组成。治疗17例,总有效率94.1%[8]。 2.3 辛开苦降法许多学者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将其化裁成治疗fd的有效方剂。有人对fd45例用山楂健脾开胃;桑叶疏散胃腑之风与热,再配合半夏泻心汤中的干姜、半夏辛开散痞;黄连、黄芩苦降清热,寒热互用以调和阴阳、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或不适餐后饱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等,病程超过4周以上而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也有将病程定为3个月以上)。归属于中医“郁证”、“脏躁”、“百合病”范畴,由于临床症状各异,又可见于“呕吐”、“嗳气”、“纳呆”,及“反胃”、“吞酸”、“嘈杂”、“腹胀”、“胃痞”、“胃脘痛”等病证范围。 一.诊断: 以2006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Ⅲ为诊断依据,并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使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亦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科临床实际,我们总结常见的几种证型: 1.肝气郁结证:脘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急躁易怒,或见口苦,失眠 多梦,精神抑郁,喜长叹息,咽部异物感,苔薄,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消胀,方用协定方疏肝I号加减,常用药物有枳实,枳壳,生地,熟地,何首乌,丹参,当归,川芎,泽泻,山楂,枸杞等,若气滞重可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若肝郁日久化火伤阴,可加用左金丸。 2.湿热滞胃证:胃脘痞满,闷胀不舒,恶心欲吐或呕吐,纳呆食少,嗳气不爽, 伴头身困重,肢软乏力,口哭吐酸,大便不爽而滞,小便黄赤,脉濡数或细数。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用三仁汤加减。可选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通草、滑石、淡竹叶等。 3.胃阴亏虚证:证见胃脘隐痛,嘈杂善饥,口干唇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中有裂纹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方用麦门冬汤、益胃汤、一贯煎加减。可选用生地黄、沙参、麦冬、玉竹、石斛、百合、当归、甘杞子、川楝子、山药、黄芪、知母、葛根、五味子、天花粉等。 4.脾胃虚寒证:证见胃脘隐痛喜按,得温得食则缓,纳谷不香,面色少华,神 疲乏力,口淡不渴,泛吐清水,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 治以温中健脾,方用健胃Ⅰ号加减。药如党参、桂枝、干姜、炙黄芪、制附子、白术、白芍、炙甘草、茯苓、陈皮、姜半夏、广木香等。 (二)其他疗法: 1.针灸:诊断系统,按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根根据症候进行分型;分经络取穴,局部按神经节段和辨证取穴,阳明胃经为特点穴;耳针疗法:神门、枕、心、脑、胃、肝下脚端、交感、皮质下。 2.中成药:可选用香砂六君丸、木香顺气丸等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对策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发病原因,并研究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所接收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统计患者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饮食不规律、生理状况差、负性心理情绪、滥用抗生素等均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护理对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6.58%。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发病因素很多,针对患者发病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原因;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并且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症[1]。该疾病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持续性、反复性发作特征。近年该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经成为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2]。其发病原因与护理对策已逐渐成为医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80例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一定护理对策,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0年8月~2013年8月消化内科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80例,均符合罗马III诊断标准。包括男性198例、女性182例,年龄在19~77岁,平均为(39.5±6.3)岁,其中包括≥50岁者195例、4 w或在12个月中累及发生时间>12 w[3]。 排除标准:内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糜烂等器质性疾病、未发现食管炎患者;经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疾病;排除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结缔组织以及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近3年我院呼吸内科接收治疗的患者380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患者发病因素,并通过适当心理护理、合理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策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3发病原因分析分析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生理因素、饮食因素、医源性因素、心理状况对患者发病的影响。 1.4护理对策 1.4.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尽可能热情和蔼,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能够全身心配合治疗。对患者的疑问要进行详尽、耐心解释。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亲切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治疗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氟西汀配合心理支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莫沙比利、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加用氟西汀及心理支持治疗。结果治疗8 w后统计结果,治疗组显效55%,有效35%,总有效率90%,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氟西汀及心理支持治疗与莫沙比利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标签:氟西汀;心理疗法;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胀痛、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清楚,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法。大量资料表明,FD常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与抑郁、焦虑情绪有密切关系[1],为此,我院消化内科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84例FD患者中的42例采用药物配合心理支持治疗,获得较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84例FD均为消化内科门诊患者,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20~72岁。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制定罗马Ⅱ标准[2]:①上腹胀痛、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4 w或在12月中累计超过12 w;②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③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④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⑤无腹部手术史。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病程上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莫沙比利5 mg,3次/d,餐前30 min口服奥美拉唑20 mg,1次/d。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氟西汀胶囊20 mg/次,1次/d,晨服。同时给予心理疏导。首先对患者态度和蔼,细致认真,取得患者的信任。转移患者注意力,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生活和工作,不直面自己的疾病,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以及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参加散步等各种活动,打破心身交互的恶性循环。两组治疗8 w为一个疗程,8 w末统计数据。对所有病例每周复诊一次,详细记录治疗反应。 1.3疗效制定①显效:上腹胀痛、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②好效:上述症状缓解,但有时仍感轻微不适。③无效:用药前后患者症状没明显变化。 2结果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疏肝健脾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一)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疏肝健脾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包括腹胀、早饱、上腹疼痛、泛酸及烧心,同时患者无器质性病变或代谢或精神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反流型、溃疡样型、运动障碍型和混合型(又称非特异型)。笔者临床对100例患者运用疏肝健脾法及西药吗丁啉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 1.1病例资料 1998年我院收治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其分型、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经胃镜或X线检查,除外胃肠肿瘤、消化性溃疡,经B超、X线排除肝、胆、胰脏及肠道器质性疼痛。无糖尿病及甲亢等全身性疾病。 1.2分型参照消化不良分型〔1〕。根据临床症状分4型:①反流样型:主要症状为胸骨后不适、泛酸、烧心、食物返流。②溃疡样型:主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疼痛,空服痛或夜间疼痛,进食与服抗酸剂能缓解。③运动障碍型:主要症状为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 ④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1.3临床症状评估标准患者需提示才意识到症状存在为轻度;症状明显,但不影响日常工作为中度;症状明显且影响生活质量为重度。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运用中医疏肝健脾法,组方: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治疗。处方:人参20g,白术12g,茯苓30g,姜半夏12g,青皮、陈皮各6g,柴胡9g,枳壳20g,香附10g,煅瓦楞子9g,川厚朴9g,白芍10g,甘草6g。1剂/d,1剂两煎,分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之品,停用其他药物。对照组口服吗丁啉(西安杨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 2.2疗效判断观察指标包括:早饱、腹胀、上腹痛、泛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等。观察方法:每例患者每周复诊1次,治疗后分别对消化不良症状进行评估。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1~2项,且为轻度为显效;改善症状(或上述指标中仅3~4项,且为轻度)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有5~6项症状,其中1~2项为中度)症状不变或加重,为无效。在治疗4周后随访1个月,记录副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写在课前的话 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等原因,功能性胃肠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临床实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功能性胃肠病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常诉餐后腹胀、进餐时早饱、上腹痛、腹部烧灼感等不适症状,但进行客观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医生,又该如何进行初步诊断,进一步进行哪些检查?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西医认识和诊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一种。 (一)功能性胃肠病与Rome诊断标准的发展 1、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指有消化系统症状,而应用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未发现有器质性改变的一大类病症。 2、Rome诊断标准的发展 从最早的Rome1诊断标准,到后面的Rome2、Rome3诊断标准,其不断更新修订过程体现了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2006年罗马委员会提出的新标准,即罗马3标准,是基于更多的循证医学基础提出的,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诊断标准。 罗马3标准将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分为成人和儿童,今天重点讨论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成人功能性胃肠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隶属于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症状主要来源于胃和十二指肠。FGID罗马Ⅲ分类(2006)(成人) FGID罗马Ⅲ分类(2006)(儿童) 罗马3标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中,关于时间关联性,要求症状至少存在()。 A. 6个月 B. 12个月 C. 3个月 D. 1个月 正确答案:A 解析:罗马3标准要求,诊断前消化道症状至少存在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满足诊断标准。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 1、罗马3标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 以下症状具备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不适(即进餐后感觉上腹饱胀、不舒服);早饱感(指进餐时吃少许食物即感觉胃已经充盈,从而导致进餐终止或进食量减少);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 无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存在的证据。 诊断前症状存在至少6个月,近3个月内症状满足诊断标准。 符合以上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 2、罗马标准的解读 (1)限定了消化不良症状应来源于上腹部(胃、十二指肠区域),即剑突下端与脐之间及两侧锁骨中线以内的区域。这种限定有利于与源于下消化道的FGIDs 鉴别。 (2)强调症状的慢性历程。 (3)强调要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 综上所诉,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基本上是一个以症状为基础的诊断标准。 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调查 (1)FD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 (2)西方国家FD患者为内科病人总数的2%~3%,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 (3)国内FD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1/3以上。 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由于严重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同时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医疗负担,因此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严重性也日益地引起人们的关注。 4、FD病因和发病机制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食物以及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因子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社会因素和应激,以及遗传机制等,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近年来有些学者提出脑肠轴调控理论,认为上述致病因素进入人体以后,导致人体的胃肠动力与感知的神经网络调节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或者是内脏高敏等,最终导致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目前认为胃肠动力障碍和内脏高敏感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两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 5、功能性消化不良分型 罗马3标准以病理生理机制为基础,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两个亚型。 (1)餐后不适综合征是以进餐诱发或加重的早饱和餐后饱胀症状为特点。此亚型病人可能存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 )是常见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约占胃肠专科门诊患者的50%,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西医治疗疗效不甚满意,更多的学者把目光投注到中医中药。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胃脘痛”及“胃痞”等范畴,认为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以脾虚为基本病机。合理的饮食宣教、适宜的精神调护等中医施护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饮食宣教 饮食与FD 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胃电检查,腔内 测压、核素扫描等运动功能检查,50%以上患者胃内活动异常,胃窦低张,胃排空延缓,致胃肠排空延迟,尤以固体食物为然。近1/2患者诉说消化不良在进食时症状加重。《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水谷须经胃的腐熟,脾的运化才能转化为能被人体所利用的精微物质。脾主升清,胃主受纳,如脾胃升清失常,则表现为饱、厌食、嗳气等症状。故通过调摄饮食,以益胃健脾,使脾胃功能正常,是治疗FD 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日常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注重向患者宣传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为宜,从而改善由于胃动力不足,排空迟缓所造成的饱胀、胃痛等症状。要求患者进食软食、易消化食品,忌食肥甘厚味脂肪餐和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品,避免胃酸过度分泌,从而引起返酸、烧心等症状。还可以根据FD 患者的体质制定适宜的食谱,如炖猪肚,补脾和中,适于脾虚食欲不振的患者经常食用;姜橘土豆汁,健脾理气,温中止呕,适于因胃寒而胃痛、呕吐、恶心的患者;佛手柑粥,清香开胃,理气止痛,适于老年胃弱,胃痛、嗳气频频的患者。通过食疗调理脾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精神调护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精神心理因素在FD 患者表现出更 多精神上的痛苦。FD 患者较器质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再现出更多精神上的痛苦,对自身健康的负性评价也是本病的一个特征。FD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重,生活质量越差。实验证明:情绪激动时,胃黏膜苍白,紧张时,胃分泌下降,与中医理论“思伤脾”“脾不运化”不谋而合。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气对脾胃升降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护理 张小会,张文铠 (鞍山市中医院,辽宁鞍山114004) 文章编号:1009-5519(2011)10-1582-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一组源自上腹部、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症侯群,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或餐后饱胀、食欲缺乏、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但上消化道内镜、肝胆胰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2]。前述检查有明显异常者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老年人上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存在生理性退化[3],是FD高危人群。发达国家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15%~41%[3,4],亚洲不同地区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为8%~23%[1],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18%~35%[5]。比利时一项多中心调查结果显示,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随增龄升高,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4%[6]。我国广东地区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24.5%[7]。鉴于老年人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等方面的特殊性,为规范诊治流程、合理应用相关药物、提高老年人FD的诊疗水平,现制定本专家共识,供老年病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一、老年人F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FD的主要发病基础,约40%的FD 患者胃排空延缓。此外,FD患者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受损,顺应性下降,致使餐后胃内食物分布异常;胃中间横带面积增宽,胃排空延迟,食物潴留于胃远端;这些均可引起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8]。FD患者还存在移行性复合运动Ⅲ期次数减少、Ⅱ期动力减弱及胃十二指肠反流等[9]。

老年人胃电活动和胃动力变化主要包括胃电活动减弱、节律紊乱,胃运动功能减退;胃电图测定胃电活动发现老年人胃电波幅较青年人降低,基本胃电节律紊乱百分率高于青年人。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餐后胃蠕动和收缩力降低,胃排空延迟,低体力活动者多见;这些改变可能与肠神经系统的改变(肠神经元数量减少和Cajal间质细胞丢失)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胃动力减退可能是老年人FD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3]。 (二)内脏高敏感:FD患者对胃扩张刺激产生不适感的严重程度高于健康对照者,表明FD患者存在内脏高敏感,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对化学性刺激或机械性扩张的阈值降低,如对酸、温度感觉过敏,近端胃对机械扩张的敏感性增加等[9,10,11,12]。内脏高敏感可解释患者餐后出现的上腹饱胀或隐痛、早饱等症状。 (三)胃酸分泌异常:在年轻的FD患者中,胃酸分泌异常常表现为基础胃酸分泌在正常范围,但刺激可引起酸分泌增加,临床上可表现为胃酸相关症状,如空腹时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进食后减轻等。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胃酸分泌减少,但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老年人仍有良好的泌酸能力,甚至代偿性增加[13,14,15,16,17,18]。 (四)精神心理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提示,FD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因退休后社会角色变化、患多种慢性疾病,加之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心理障碍者明显增加,而消化不良症状迁延不愈又会加重精神心理负担,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19]。上海一项社区调查显示,社区FD老年患者合并抑郁

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整体护理的体会徐丽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整体护理的体会 徐丽文(广西桂平市中医医院,广西桂平537200)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开展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提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护理需求,从而总结护理措施。结果: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整体护理的需求,总结出护理措施包括合理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加强心理调整和实施中医护理。结论:开展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整体护理;合理饮食;中医护理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老年人与小儿常见的主诉,目前人们对功能性消化不普遍存在误区,不少人长期遭受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等疾病困扰,却不能引起人们对此类疾病的重视,一般自行处理或任其发展,这样会留下许多健康隐患[1-2]。本次研究是基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整体护理的研究,可为本地区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护理需求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会导致死亡,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4]。当前一个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女性中的患病率为2.8%,在男性中为4.2%。同时一般情况下,当患者被诊断罹患功能性消化不良,在等待治疗过程中,期待治疗效果,患者会感到无助、失落,甚至悲哀[5]。许多研究已证实,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身心疾病,伴发不良心境。同时在等待治疗的过程中,其病程迁延、病情反复、形象受损、治疗花费高,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容易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6-8]。而焦虑情绪会影响疗效,引起患者体内儿茶酚胺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直接延迟伤口愈合。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护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洗头、洗脚,而是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护士必须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9-10]。 2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相关因素 2.1饮食不规律:这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人体有生物钟,到吃饭时间就分泌胃酸,如果没有食物中和胃酸,胃酸直接刺激胃,有可能造成胃部黏膜损伤。同时胃有一定的体积,东西吃多了消化不了,影响胃动力。胃消化不了会产气,也会损伤黏膜,产生返酸、上腹部灼痛症状。 2.2心理影响:虽然罹患功能性消化不良与患者的心理作用密切相关。这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和人格特质相关[11]。相关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焦虑情绪与其生命质量、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焦虑情绪可影响疗效,不利于康复,并可能加重某些躯体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14]。 2.3不良习惯:抽烟容易引起胆汁返流,喝酒直接对消化系统黏膜有损伤。而运动过少会导致患者腹内压下降,引起消化困难。同时遗传基因方面的问题,如果有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也应该定期的检查。 3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整体护理措施 3.1合理饮食:饮食过量超过了脾胃的纳运能力,可导致脾胃损伤,使饮食物不能及时腐熟和运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每顿饭应食八九成饱,以减轻胃的负担。饮食规律即是按规定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按照机体不同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输布全身。饮食无时,饮食规律紊乱,常可损伤脾胃,使脾胃升降失调,功能减退加重病情,甚则变生他病。在饮食种类中,建议每天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包括玉米、燕麦、糙米标准粉、大蕉、根菜类等。此外,富含Vit B类的食物可以维持胃肠道正常蠕动,应该多吃。 3.2调整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情绪过于波动,放松身心,适量运动,劳逸结合。特别是经常熬夜加班的白领,工作高度紧张劳累、工作时间不固定,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肠胃疾病,故应对肠胃加以重点保护。卧床者,予每天早餐后和晚睡前正确腹部按摩30min[15]。 3.3加强心理调整:心理咨询和治疗其实是一个自我疗伤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整个过程可能比较艰辛,面对曾经或当下纷争、伤害时体会到无奈和痛楚,面临一再否定感受到内心的挣扎。为此学生和白领阶层要特别注意调整生活节奏,减轻学习和工作压力,缓解紧张情绪,以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有研究表明,女性和男性面对消化不良时,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女性倾向于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而男性则认为“难得糊涂”,这也体现出对不同患者,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同时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反馈治疗过程中的问题,准确把握患者应对不良的原因,提出解决的策略[13]。 3.4实施中医护理:针刺殷门穴可以促进结肠蠕动亢进,直肠内压增高,从而恢复胃肠功能,其临床疗效有过证实,且病程较短的疗效明显高于病程较长的。还有学者认为,可对神阙穴进行帖敷治疗,效果显著。当前有研究表明服用高含量80水苏糖功能性低聚糖,治疗便秘的功能机制主要是通过增殖有益菌,使肠道菌群保持在有益菌占90%以上的平衡状态,从而改善肠胃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应用80水苏糖治疗便秘,治愈率高,总有效率达到了85.4%;且起效快,3d起效率可达到80%以上;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作用,从而达到安全治疗便秘的目的。 总之,当前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如果功能消化不良的患者能得到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及整体护理,便可以得到很好地预防和治疗。 4参考文献 [1]秦光利,马汴梁,牛月花.功能性胃肠病诊治与调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10. [2]赵洁.脑卒中患者便秘护理近况[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2):14. [3]艾卫民.便秘诊治的相关概念及药物选择[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8):58. [4]张建军,张淑琴,杨琨,等.新乡市天太社区便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554. · 549 · 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5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