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审美人类学视角探讨声乐教学策略

基于审美人类学视角探讨声乐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8427241.html,

基于审美人类学视角探讨声乐教学策略

作者:和桂莲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

摘要:审美人类学产生于20世纪后期,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成果,给美学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范式,更加追求多元化的音乐审美。声乐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教师将这种审美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会音乐审美,审美人类学视角下的声乐教学添加了更多的内容:声乐教学不仅要学习普遍性的东西,还要追求学习地方性知识;声乐教学不仅仅学习技术性的东西,还要注重声乐作品的文化性;声乐教学也不能只限于课堂的学习,还要深入田间地头来学习、感悟音乐。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声乐教学;策略

1 审美人类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1 地方区域性意识

地方性知识的提出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知识观变革的产物,这个概念可以这样解释:它存在于特定的情境中,这个情境包含了多种因素,如历史、文化、民族等,在这种情境中生成并慢慢地演化成为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是审美人类学中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两者的倾向不同,前者强调审美的普遍适应性,后者强调的是审美的差异性与多元化,不提倡空洞宽泛的欧洲美学叙事风格。我国的现代教育就是借鉴西方的,现代音乐教育也不例外,所以很大程度上留有西方音乐的文化特色,对我国本地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音乐缺少关注,音乐因而缺乏多样性。我国的声乐教学的审美都是一种普遍的审美观,音乐作品的选取也大多数是西方类似的“优美”、“典雅”等审美观为主的,较少有地方区域性的音乐审美,如果学生在演唱此类歌曲时,不了解地方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时,很可能错误地解读音乐中蕴含的思想与审美,因此教师在讲授地方音乐时,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习、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地方文化内涵,领悟其思想精神,最后很好地将其演绎出来。

声乐教学中的地方性知识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我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音乐审美大多数是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因此相对来说,少数处于弱势地位,但少数民族只有建立起完善的音乐文化体系时,才能发挥审美的地方性色彩,我们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时,也要提前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应该尊重这种文化而不能对其进行误读。世界上包括我国在音乐作品的选取、演唱上,都是以意大利、德国或者是奥地利的艺术歌曲为主,选取欧洲地区以外的歌曲非常少,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歌曲很少甚至是没有,声乐学习者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到的是一种单一的审美观、没有开阔的视野,具有封闭性与文化审美狭隘性。而审美人类学的提出,使人们更多地学习地方性知识,冲破西方单一音乐审美思想的束缚与限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