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西方文化中的“红色”内涵异同

中西方文化中的“红色”内涵异同

中西方文化中的“红色”内涵异同
中西方文化中的“红色”内涵异同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2 Analysis on Humors in Short Stories by Mark Twain

3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

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

6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

7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9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10 从文化角度看天津“五大道”景点翻译

11 《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意义

12 浅析《宠儿》中三位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之旅

13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4 论《红字》的模糊性

15 华兹华斯和弗罗斯特自然观的比较

16 精神的抗拒与皈依--浅析奥康纳《智血》中的信仰异化

17 从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意识浅析《驯悍记》主角凯瑟琳娜

18 论童话《小王子》的象征创作

19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

20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1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

22 言语行为理论在戏剧《芭芭拉少校》对白分析中的应用

23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

24 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25 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

26 关于高中英语课堂内自主学习的思考

27 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8 论网络自主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的契合

29 论《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

30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31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32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33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

34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35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

36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

3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灭

38 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精神生态的建构

39 中美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语表达的影响--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角度分析

40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41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42 马克吐温小说的语言特征

43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

44 浅析英语委婉语的应用领域

45 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46 分析《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中的标记用法

47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财富对婚姻观的影响

48 小学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教学比较研究

49 论爱伦?坡小说《莫格街谋杀案》中悬疑的设置

50 试析《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51 Angel’s Face, Devil’s Heart—The Degeneration of Dorian Gra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52

53 目的论视角下的化妆品翻译

54 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理论与名词化翻译——以《入乡随俗》英译汉为例

55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56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57 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

58 A Brief Study of Anti-female Bias in English

59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

60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

61 浅析英语新词的翻译

62 浅析英文商标翻译中的问题及对策

63 《厄舍屋之倒塌》中的哥特元素分析

64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65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马丁?伊登》

66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

67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

68 Study of Translating Skills of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69 中英酒吧文化对比

70 《到灯塔去》中的两性主义—抵达人类和谐的完美道路

71 An Analysis of the D Film Alice in Wonder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thicism

72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film The Treatment (Gua Sha)

73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74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

75 浅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模式和策略

76 论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

77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78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79 文化对在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80 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81 美国动画片名的翻译

82 论托马斯?哈代《还乡》的悲剧效果

83 浅析儿童自然英语教学法的心理学优势

84 文化因素对品牌翻译的影响

85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

86 《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

87 浅析莎士比亚《辛白林》中的女性形象

88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

89 从《推销员之死》看消费主义时代美国梦的破灭

90 [毕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道德心理契约下的社会诚信建设

91 怪,或不怪--《小镇畸人》中的主要人物解读

92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

93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

94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

95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

96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9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8 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99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100 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

101 回归之路--《所罗门之歌》

102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

103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104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

105 Study on Translation Methods of Colour Word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ry Works 106 骑士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07 浅议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

108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09 从《老友记》看美国幽默

110 《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

111 Shylock’s Tragedy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112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113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114 从《傲慢与偏见》的婚姻看妇女的社会地位

115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116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灶神之妻》

117 《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比和碰撞

118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119 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

120 [税务管理]我国开征遗产税国际借鉴和政策选择研究

121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122 二战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123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

12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5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

126 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命运

127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

128 从《拦截魔人岛》中的邪恶三位一体分析蒙特哥利死亡的必然性

129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师课堂角色研究

130 Lin Yuta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131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132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33 试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的形象

134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135 《墙上的斑点》中的意识流技巧分析

136 哈克贝里·费恩与汤姆·索亚性格的对比分析

137 A Study of Foreignization in Film Dubbing Translation

138 身势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39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40 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翻译的对比研究

141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形象分析

142 透过好莱坞校园电影解析美国青少年的特点

143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

144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

145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

146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47 析《虹》中的象征意义

148 浅谈数字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49 幼儿英语口语培养

150 浅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的爱情观

151 On the Features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Song of Soloman

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3 不可避免的命运—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后现代分析

154 从中药化妆品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155 中美学校教育对比——学生个性发展方面

156 网络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

157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158 文化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

159 浅谈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160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爱情观对比究

161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162 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

163 中美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

164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

165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汉音译研究

166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

167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

16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9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170 中美文化环境对旅游价值观的影响

171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 172 分析托马斯?哈代对西奥多?德莱塞的文学影响

173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

174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y and Language as Seen in English Idioms 175 试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之源

176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

177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

178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

179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

180 接受美学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81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

182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83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184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85 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186 国际商务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187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188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

189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190 非言语交际及其在二语教学中的运用

191 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

192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

193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194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Proverbs

195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

196 从饮食角度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97 双关的不可译性探索

198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199 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中狼的意象比较中西方生态意识

200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中西文化异同

中西文化异同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西方文化古典淡雅,底蕴深厚。从地域的角度上来看,中西方文化的分类,恰好是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完整概括。那么,这两种文化有何异同之处呢,下面就是我们重点讨论的问题。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异同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乃至东亚、东南亚地区,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的根源和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架构的核心。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的思想,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这种文化,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富于冒险,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在社会组织中,以“爱”为其架构的内核。 二、法制观念的异同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在中国人

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所以,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制度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但由此产生的弊端是:过度的自由主义和人权旗帜,造就了今天美国式的民主政治,不尊重他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喜欢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国,把入侵别国当成了文明的推进,与中国人讲究和平共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一)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各国的饮食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饮食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一)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

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此外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3.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西餐烹调的调味品大多不同于中餐,如酸奶油、桂叶、柠檬等都是常用的调味品。 4.注重色泽。在色泽的搭配上则讲究对比、明快,因而色泽鲜艳,能刺激食欲。 5.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西餐十分注重工艺流程,讲究科学化、程序化,工序严谨。西餐的烹调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烩、烤、焖、焗、炸、熏、铁扒等十几种,其中铁扒、烤、焗最具特色。 6.器皿讲究。烹调的炊具与餐具均有不同于中餐的特点。特别是餐具,除瓷制品外,水晶、玻璃及各类金属制餐具占很大比重。 二、中西方饮食方式的差异 (一)就坐形式的差异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

缠中说禅理论108课学习大纲

缠中说禅理论108课学习大纲 准备花一个月时间重看缠论,现在把学长整理的学习大纲发上来,供同好者参考。 每天看4课,刚够一个月。 缠中说禅中枢理论108课学习大纲 前言 缠中说禅自己说过,刚开始写“教你炒股票”这样的题目,虽然“全中国不会有第二人比本ID更适合写的”,但是开始写的时候,并没什么主题,只是漫谈。 “后来开始写与本ID理论有关的东西,开始,只是想把一些有用的结论告诉各位,因此课程都不是按正式的理论框架写的”。 也因此,缠中说禅“教你炒股票”108课在课程内在逻辑上并不是完全按照顺序来的,而且有些课程与缠中说禅的中枢理论也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对于初学者,特别是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欠佳的朋友,学习缠中说禅中枢理论自然难免要走些弯路。 一导引篇 (该篇说明:课程72是缠中说禅为了方便后来者学习制定的一个懒人线路图学习方案)教你炒股票72:本ID已有课程的再梳理 二分型、笔、线段篇 (该篇说明:中枢是分级别的,大级别总是由小级别慢慢生长出来的,那么最小级别中枢又是如何被最合理的构造出来呢,该篇就是中枢理论不得不学的基础课程部分之一)教你炒股票62:分型、笔与线段 教你炒股票65:再说说分型、笔、线段 教你炒股票67:线段的划分标准 教你炒股票69:月线分段与上海大走势分析、预判 教你炒股票71:线段划分标准的再分辨(有一个图错误,在课程81有说明) 教你炒股票77:一些概念的再分辨(介绍到了缺口、分型、笔、线段的释义) 教你炒股票78:继续说线段的划分 三中枢、走势类型和买买点篇 (该篇说明:该篇既是中枢理论的基础课程,也是中枢理论的核心部分。从中枢定义到最小级别中枢,再到各级别中枢、各级别走势类型与买买点,该篇都有系统介绍)教你炒股票17:走势终完美 教你炒股票83:笔-线段与线段-最小中枢结构的不同心理意义1 教你炒股票18:不被面首的雏男是不完美的(主要介绍中枢的生与死) 教你炒股票63:替各位理理基本概念(主要对级别概念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和释义)教你炒股票20: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级别扩张及第三类买卖点 教你炒股票21:缠中说禅买卖点分析的完备性 教你炒股票35:给基础差的同学补补课 (该课是在线段概念出现前的课程,如果已经认可3线段重叠构成最低级别的中枢1f 中枢的统一定义,这课可以不看,否则容易对级别概念混乱) 教你炒股票101:答疑1(介绍第二类买卖点和走势必完美的问题,可以加深相关概念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在不相同。如lo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英美人忌讳莫深的fat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说到fatmeat(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嘟嘟”“胖乎乎”,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丰满”之义,都有赞美恭维之意。日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 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

中西方_文化_差异比较分析

第28卷 总第118期科学?经济?社会Vol.28,Su m No.118 2010年 第1期SC I ENCE?ECO NOMY?S OC I ET Y No.1,2010 【文化艺术】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雷兴长 (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甘肃兰州 700020) 摘 要:不同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是导致东方文化多元化与西方文化一元化生成的主要因素。客观认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建设和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关键词:中西方;多元文化;一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15(2010)01-0173-04 The New Com para ti ve Theory of Ch i n ese and W estern“Culture” LE I Xing-chang (L anzhou Co mm ercial College,Institute of Econo m ic Research L anzhou,L anzhou730020,China) Abstract:D ifferent physical geography and cli m atic conditi ons led t o the the diversity of eastern culture and unitariness of western culture.An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 estern cultural will p r omote the internati onalizati on and worl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east and the west;multi-cultural;unitary culture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国家、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发展历程不一,必然导致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样,不同的文化也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能小视。目前,文化的地位日益上升,已经被认为是国家经济社会不断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这就更有必要探讨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中国文化的优势在哪里?西方文化的长处有哪些?这是一个难以搞清楚的老问题。 一、中西文化的环境差异 大自然对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培植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诞生的自然环境与西方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河流,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海洋。海洋无比广阔,是无法征服的,只能顺其势,利用海洋,欣赏海洋;河流相对狭窄,是有可能征服的,集中社会力量,利用人力,征服河流,利用河流,就成了中国古人的愿望和使命。 大自然决定着社会文化,生存的自然环境特性决定着社会文化特色。由于广阔的海洋成了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养育了西方人的自由个性、丰富想象力和大胆创造力的文化基因;由于奔腾的河流成了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培育了中国文化的社稷为上、循规蹈矩、顺势而为的文化基因。海洋变化无常、无法驯服,滋生了西方人自由奔放的个性文化;海洋的一望无际、变化多端,给予了西方人想象力丰富的思想文化;海洋的深不可测、无穷无尽,培植了西方人不断探索的创新文化。河流的可征服、可利用,滋生了中国人善于凝聚力量的社会文化;河流的顺势而流、不破不泛,培植了中国人善解人意、循规蹈矩的行为文化;河流的水到渠成、可堵可导,培育了中国人无为而治、灵活机动的哲学文化。 二、中西文化的含义差异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的“文化”含义更多的是教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在汉语中,文化是一个词组。“文”是指文章、典籍,“化”是指教化、训化。用著名的文章、典籍教化、训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就成了“文化”这一词汇的基本含义。 收稿日期:2009-09-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文化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项目———批准号08XZX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兴长(1959—),男,陕西武功人,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国际经济研究。 371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

缠中说禅理论学习的正确顺序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前言:缠中说禅有多少学生??恐怕没人能答对,因为他的伟大的思想和理论在牛市的第一波中被广为传颂,通过其新浪博客有无数的散户进行了学习。但有一点是可以非常确定的,就是缠中说禅所有的学生中没有一个能够达到或者接近缠的水平,甚至可以夸张的说,只有不到1%的人理解了缠论(注意:理解和实践是有差距的),本人根据自己的经验,阐述学习缠论的顺序和实践方法,希望对更多的喜欢缠论的人有帮助。 学习篇 第一:准备每天安排一个系统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的,坚持每天看缠论,这30分钟不可以被人打扰。缠论没有读过10遍的,无资格评论缠。 第二:读完10遍后,按照如下顺序重新理解和阅读若干遍缠论 分型——笔——线段——中枢——分型的特征序列——中枢的级别——第一、二、三类买卖点——看盘方法——具体图示——。。。。。。。。。 此种顺序至少再度3遍 第三:关键语句的抄录,你认为是比较关键的语句都要抄录下来。 特别注意:学习的时候尽量读缠中说禅的原文,很多学长的学习方法可以学,但是很多学长所总结的因为增加了自己所理解的观点,会有不正确的可能,本人不巧就看到了很多,在未能学习好之前最好事不看学长的总结,只看学习的方法。只有缠的原文才是最正确的,缠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思考和锤炼才写出来的!! 实践篇 第一:学会用公式划笔,虽然公式的笔不完全正确但是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通过笔,再进一步划出线段,线段一定要手工画,通过线段在去确定中枢。一定要仔仔细细的自己去划,那些通过软件公式划出来的中枢存在很大的误差,绝不可用,用了就暴露一个死穴给市场。 第二:坚持在第一二买点和卖点买卖股票,很多人学了缠论还亏钱就是总想赚快钱,利用第三类买点来操作,而第三类买点在未精通前我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人能掌握好,这个精通需要至少实践缠论1-2年左右。 第三:坚持写操作手记,每买一只股票,都要对其有一定的认识,包括买入之前的准备,了解都可以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检索和反思。 第四:每隔一段时间(大概3周),对自己近期的操作要做反思和整理,利润水平考核,有问题解决,有心得拿到网上跟大家分享 第五:缠论新手,尽量不要换股票操作,盯住一只股票,先把他的成本变成0 ,这个过程中进行实践是最好的,每天换来换去的基本学不会缠论(特指新手)。 附带一个缠说的一般的标准,缠论精通者应该达到的水平,特指资金在100万以下的。熊市:一年翻4到5倍。牛市,一年不少于20倍。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异同

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异同 文化多呈现为某种具体的形式或抽象的形态,而文化精神则是文化学者用以描述价值体系整合性的一般模式和发展趋向的重要范畴,它将每一文化内部复杂的价值体系减少为影响价值体系各个方面的几个基本模式,并说明诸如经济、道德、法律和审美价值之间的一致性。(如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庸”精神与其农耕经济是一致的,而且延伸出士大夫阶层的“入世”或“出世”的价值观念;古希腊人张扬个性,追求生活与其奴隶城邦制社会个人意识的觉新有关)。 鉴于此,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p71)这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精神的核心。诚然,这两者在性质上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它们在两个文化系统中的存在形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相反,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道主义也曾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柱。不过,这里提及的中国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人文主义及启蒙主义的人道精神并不是一回事。后者是反对中世纪的“神权”,从而把人的地位提升到神和自然之上的中心位置,强调人性,人的主体价值和人权、平等等等价值。前者是指中国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围绕着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它不刻意于宗教与神灵的寄托,也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而中西文学的许多观念、范畴就建立在这个基点上(后面将详细阐述)。 第二,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p81)这种差异源于中西文化关于人的不同观念。尽管中西文化的价值系统中都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但对人的理解却截然两样:西方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要求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而中国文化则主要把人理解为类同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仅把人看作群体的一份子,是他所属的社会关系的派生物,他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现。因而只有无条件地将自己的命运和利益都托付给所属群体。 第三,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p90)从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的不同原则出发,这就导致了中西文化在民族性格和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即中国人注重节制、追求和谐与平稳的文化性格,这有别于西方人鼓励竞争、追求功利、崇尚力量和进取的价值目标。 第四,内向与开放。(p99)传统中国在地理上半封闭的隔离机制,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以及强烈的血缘宗族意识,铸就了中国人平稳求实的大陆型文化性格,由此也形成了以自我保存、向心凝聚为宗旨的发展方针和独立自足、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并且致力于大海的西方各民族,由于大自然的磨砺与赐予,由于工商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流通交换,由于在早期发展中得益于较高文明的外围文化环境(“二希”之中的希伯来文化)的滋养,因而形成了热烈好动、重汲取、求变化、光拓展的文化精神。

中西方企业文化差异

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的总和。是形成于企业内部的一种群体亚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随着当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并购、联合等现象经常发展,但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别,这使得企业之间文化的融合非常困难,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差别,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呢?我认为关键要弄清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与联系。本文就中国企业文化与西方(以美国为代表)企业文化进行对比研究。 一、文化形成的渊源不同 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其国家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与西方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和地理渊源都有所不同。 从历史渊源来看,对“人论”的不同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一国文化的特征,任何文化都是以人类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为基础,所有打上人类印记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都归于文化之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文明的起点是古希腊,在古希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彻底地脱离了自己所处的自然状态,因此古希腊人认识自己的道路是从明确区分人与自然,把人和自然当作各自独立甚至相互对立的对象分别加以研究开始的。于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分离就成了西方文化的“人论”基础。随着时间的变迁,文化的不但演变,西方的文化形成了如今以个人为本位、以注重自我权利为特征的权利型伦理价值观。而中国的文化,文明的发生是在原有氏族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氏族之间的相互联系,逐渐形成了如今的以血缘宗法为基础、注重人际关系的等级制度。由于等级森严,无法获得像西方那样的平等和独立的地位,因此对待自然和自己的态度就有着很大的差别。站在自己的宗法人伦关系的基础上来理解人,把人看作是“人伦”的派生物,重视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自然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人论”基础。 从地理渊源来看,由于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古希腊土地贫瘠、临海,无法靠农牧为生,但临海且岛屿星罗棋布又给古希腊人带来了机遇,船成了他们最主要的生存工具,航海可以占领新的空间,激发人的创造力,古希腊人在惊涛骇浪中锤炼出了冒险精神与扩张的本性,形成了西方文化个人本位的原始定位。而中国西面高山、东临大海、缺乏横越大海的条件,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这是形成整体性文化的客观基础。土地肥沃,小农经济长期占主要地位,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群体本位的原始定位。 二、中国文化的合理内核与西方文化的理性成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为主体,极具人文精神,以重视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其显著特点,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它不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自动消失,而是在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赋于自己新的时代内容,但其合理的内核保持不变。中国文化的合理内核主要包括:(1)人本主义精神。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人生价值尊重,主张“人爱”,推及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2)“内圣外王”。首先造就德、才、智全面发展的“自我”,然后积极参与社会,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3)注重个人道德的培养。通过“修身”,进而达到“治国,平天下”,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4)强调群体本位。以家族、血缘等为纽带形成一个个群体,以此为基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自力更生、改革进取,从而造就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西方文化崇尚智慧和理性,讲究科学、民主,信仰宗教,追求道德和灵魂的净化,个人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鼓励个人奋斗、勇于竞争和拥有个人成就感是其价值概念的核心。美国文化是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是由各种文化组成的“大融炉”,具有强烈的开方性和兼容性。美国人民有争取自由、独立、民主的传统;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极度推崇个人主义和个人奋斗;重视法治,公平竞争。 三、中国文化的消极因素和西方文化的非理性方面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但也有其糟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一方面使中国社

缠中说禅-基本概念及其图形的分解

缠中说禅:基本概念及图形的分解 篇首提示:本贴由股天乐根据缠中说禅的原创整理而成,本博转贴只 是为了学习,望不对你的买卖产生误导。 缠中说禅炒股理论表面上非常复杂,其实不然,之所似貌似强 大,最主要原因是作者表述问题过于晦涩难懂,通篇中充斥着一此与技 术分析无关的东西,比如论语、孔庆东、面首、吻、男女上位等等,笔 者用5天的时候基本上梳理了一篇,基本上弄清楚了各种因果关系,缠 中说禅炒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中枢与背弛,背弛与传统技术分析的背离 有相同之处,但并不是同一定义,中枢可以理解为横盘,而背弛则可以 理解为转折的出现,作者通过对走势图的精确划分来定义了三个买点及 三个卖点,现在回头过来分章节整理。共同学习。由于原作者共100多 章,其中废话连篇,语无伦次,多数章节没有配图,使得通篇只能依靠 想象力理解,学习起来事倍功半,今天我要做的是一种将古文翻译成白 话文,将很复杂的问题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图加以说明,本博不能够 保证图100%是正确的。笔者尽量将这套理论整理到十来章左右,而且不 损失原有内容,由于笔者也是初学者,错误之处是难免的,欢迎指出, 共同进步。 基本图形的分解: 缠中说禅理论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图形的分解:最小的单位是K线,K线组成笔,笔组成线段,线段的连绵就组成了走势,走势分为盘整与趋势,趋势又分为上涨与下跌。 K线→分型→笔→线段→走势

走势分为:上涨、下跌、中枢 椭圆为中枢,每一条直线为笔,线段至少由三笔构成 1、 K线:阴线、阳线 K线又被称为蜡烛线,也叫阴阳烛,K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由影线和实体组成。影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实体分阳线和阴线两种,又称红(阳)线和黑(阴)线。一条K线的记录就是某一种股票一天的价格变动情况。K线将买卖双方力量的增减与转变过程及实战结果用图形表示出来。经过近百年来的使用与改进,K线理论被投资人广泛接受。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中西方文化各有各的特点,也在社会礼仪、社会关系、社会风俗、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关键词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差异 一、关于中西方文化 1、文化的定义 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这个定义已经比较权威。在此,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 2、中国文化定义 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他少数民族也对中国文化做出过不可抹杀的贡献。 3、西方文化定义 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一般是指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浸染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兴盛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经启蒙运动而最终确立,并且近几百年来大盛于西欧北美的文化系统。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 1、社会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像“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谢谢)”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Please(请随便用)!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说:“Bye bye(再见)!”“See you next time(下次见)!”“Good night(晚安)!” 2、社会关系的差异 (1) 等级观念 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在社会上, 还是在家庭里, 等级意识的氛围都十分浓厚。“上下有等、亲疏有间、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贫富有差”就是等级观念的具体表现。虽然封建制度早已被废除, 但等级观念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在中国,年轻人很少被委以重任, 他的经验是遭到质疑的首要原因。在西方, 大多数国家都提倡平等, 尤其是在美国, 机会面前, 人人平等, 只要努力, 牛仔也能当总统。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 无论贫富、贵贱, 都不允许别人侵犯并充分尊重他人。在家里, 西方人也不讲究等级, 子女甚至可直呼父母的名字; 在中国, 这恐怕要被看作大逆不道了。

“缠中说禅” 股市技术理论学习笔记

---------------------------------------------------------------最新资料推荐------------------------------------------------------ “缠中说禅” 股市技术理论学习笔记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理论学习笔记前言关于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理论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为什么叫缠中说禅? 1、以股市为基础。 缠者,价格重叠区间也,买卖双方阵地战之区域也;禅者,破解之道也。 以阵地战为中心,比较前后两段之力度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2、以现实存在为基础。 缠者,人性之纠结,贪嗔疾慢疑也;禅者,觉悟、超脱者也。 以禅破缠,上善若水,尤如空筒,随波而走,方入空门。 3、缠中说禅的哲学路线安排。 由股市之解决之道,至论语之入世之道,至佛学之大至深大圆满境界。 以静坐、心经、佛号,引入大超脱之路。 然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须渐除,依次第进,有缘者得之,无缘者失之,而得并未得,失并未失,一颗明珠,总有粉碎虚空,照破山河之日。 二、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理论成立的前提两个前提: 价格充分有效和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 1 / 3

三、缠中说禅股市技术简解 1、以走势中枢为中间点的力度比较,尤如拔河,力大者,持有原仓位,力小者,反向操作。 2、把走势全部同级别分解,关注新的走势之形成,以前一走势段为中间点与再前一走势段比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3、进行多重赋格性的同级别分解操作,尤如行船、尤如开车,以不同档位适应不同情况,则可一路欣赏风景矣。 4、其至高,则眼中有股,心中无股,当下于五浊纷缠之股市得大自在,亦于五浊纷缠之现世得大自在,即为缠中说禅。 四、《缠论》的本质分为两个部分: 1.形态学。 走势中枢、走势类型、笔、线段之类的东西。 2.动力学。 任何涉及背驰的、走势中枢、走势的能量结构之类的东西。 3.两者的结合。 注: 截止目前尚没有任何涉及成交量的分析或者说明,或许这也正是体现了价格包容一切市场信息的原则。 五、学习《缠论》的线路图分型‐笔‐线段‐走势中枢‐走势趋势‐背驰‐区间套‐转折及其力度第一节自同构性结构一、基本概念自同构性结构:

浅谈中西方文化之差异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文化之差异 学院:理工学院 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课程名称:文史哲通论 学生姓名:梁嘉欣 学号:2011051506 指导教师:勾利军 2014年 6 月18 日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一、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他们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而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二、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因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导致它们文化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 、受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xx级x班 xxx 学号:xxxxx 通过对本学期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学校,我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以下我将从饮食、节日、音乐、建筑等方面,简要对中西文化的异同做一下探讨。 首先,从饮食方面来说: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不同于西方,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自己的食品板块,在中国菜都放在表和大家共享。如果你是被视为一个中国主机,准备一吨的食物。中国是他们的饮食文化非常自豪,并会尽力给你许多不同类型的菜肴的味道。朋友之间,他们只是为了将足以为那里的人民。如果他们有人出来吃饭的关系是半礼貌客气的,那么他们通常会比客人数量(例如四口人,五菜)为了一个菜。,如果它是一个商务宴请或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食物量,将不可能完成。一个典型的餐开始与一些凉拌菜,像煮花生和大蒜捣烂黄瓜。这些都是其次的主要课程,热鲜肉和蔬菜菜肴。最后,汤是带了出来,这是由淀粉的“主食”食品,通常是米饭或面条或有时饺子。许多中国人吃米饭(或面条或其他)最后,但如果你要与其他菜肴米饭,你应该说那么早。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