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及其战略企图

赵国忠

2012-11-20 15:08:52 来源:《西亚非洲》(京)2006年1期作者简介:赵国忠,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研究员(北京100007)。

内容提要: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从而取得了在阿富汗、伊拉克以及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进行了全球军事战略调整,其中包括增加军事拨款、压缩军事基地数量、巩固重点基地、制定新的反恐军事战略等措施。军事战略调整目的之一是企图巩固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但美国在中东长期驻军必将面临许多问题,如巨额军费投入、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美国受孤立的处境等,其中有些问题难以解决。美军在伊拉克可能越陷越深,短期内难以脱身,从而影响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计划。

关键词:美国中东军事存在战略企图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在中东地区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推翻了塔利班和萨达姆两个政权,取得了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增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实力地位,凸显了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战略野心。

美国取得了在中东的军事存在

(一)发动阿富汗战争,取得了在阿富汗以及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

九一一事件后,美、英军队即于2001年10月7日对“基地”组织所在国阿富汗发动了代号为“持久自由”的军事行动。12月9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垮

台,以北方联盟为主的反塔利班联盟接管了国家政权,美国从而控制了阿富汗的巴格拉姆、坎大哈、霍斯特和普尔坎大哈4个军事基地。与此同时,美国以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为借口,在中亚地区取得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哈纳巴德(又译“汗阿巴德”)、科凯德和卡甘等3个空军基地,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国际机场、库利亚布和库尔干丘别等3个机场,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马纳斯国际机场(甘西空军基地),以及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国际机场、奇姆肯特军用机场等的使用权,其中哈纳巴德和马纳斯机场系正式租用,①从而确立了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目前,美国在阿富汗驻有军队1.8万人,②在中亚地区约有5000名驻军,此外,还有德、法、英等25国的军队和人员约4700人。虽然美国一再声称,美军到阿富汗和中东地区驻扎是“暂时的”,不会久留,但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将趋长期化。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曾表示,美国希望在阿富汗建立永久性基地。③美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这些基地不仅为美国继续清除塔利班残余势力提供后勤支援,而且可对伊朗形成军事压力,有利于美国在中亚地区推行“颜色革命”,建立亲美政权;还可控制里海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对俄罗斯的“后院”和中国的西北部地区及能源供应线形成威胁。

(二)发动伊拉克战争,取得了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

2003年3月20日,美、英借口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有联系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分别集结了28万部队(其中陆军15万人)和约4.2万部队,④向伊拉克发动了代号为“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战事已经结束”。通过这场战争,美国推翻了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全面控制了伊拉克。据悉,至2005年8月,美国在伊拉克仍驻有13.8万军队,主要有第3机械化步兵师、第4机械化步兵师、第10山地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82空降师的2个旅、第173空降旅、第1陆战师、第2

陆战师的1~2个陆战团,上述部队遍布伊拉克全境106个军事基地。⑤英军8500人,主要驻扎在伊拉克南部的巴土拉地区。此外,还有意大利、波兰、乌克兰、西班牙与荷兰等约30国派出的1.5万名左右军队。

(三)通过伊拉克战争,调整和加强了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实力地位

海湾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储藏和生产基地。其石油储藏量估计达7302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57.7%,日产石油1982万桶,占世界日总产量的29%。⑥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在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都驻有军队,其中在沙特阿拉伯4408人(主要为空军4050人)、科威特4690人、巴林4200人、卡塔尔3300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390人、阿曼260人。⑦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其驻海湾的部队进行了重大调整:(1)大大加强在科威特的驻军,使科威特成为支援美军在伊拉克作战的重要后援基地。目前美国在科威特驻有军队2.525万人。科威特已成为美国在海湾地区除伊拉克外驻军最多的国家,超出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前在海湾地区的驻军总数(17248人)。(2)将驻沙特的空军全部调往卡塔尔,使其成为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空军指挥中心。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设立两个禁飞区,驻沙特的美国空军部队负责监视南部禁飞区。伊拉克战争后,设立禁飞区已无必要,美国考虑到沙特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美军安全得不到保证,故决定将空军指挥中心移至卡塔尔,只在沙特留有300名训练人员,沙特在美国对中东军事战略中的地位大大下降。目前美国在卡塔尔驻有军队6540人,其中空军约5350人。(3)美国在海湾其他三国的驻军变化不大。驻阿联酋的军队增至1300人,驻巴林的军队减至约3000人,驻阿曼的军队人数不变。

此外,美国在地中海驻有第六舰队,司令部设在意大利的加埃塔,约有1.4万人(包括陆战队2100人),统辖1个舰母编队、攻击型核潜艇3艘、两栖攻击

舰2艘、其他各类舰只5艘、海上预置中队1个。在海湾、阿拉伯海和红海驻有第5舰队(司令部设在巴林的麦纳麦),下辖1个航母编队(包括航母1艘、水面作战舰只6艘)、攻击型核潜艇1艘、两栖舰只3艘、反水雷舰艇4艘。这两支舰队的兵力与伊拉克战争前相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亚地区取得军事存在后,使它的欧洲战区与亚太地区连成一线,对俄罗斯和中国形成包围之势,增强了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军事实力地位。尤应指出,美国所控制的地区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地,除伊朗(石油储藏量约为1258亿桶,日产370万桶)外,整个海湾石油产区都在美国控制之下。美国正在谋求攫取里海的石油产区。美国还控制了重要石油通道海湾、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红海、曼德海峡和亚丁湾,现正谋求控制马六甲海峡。美国以其军事实力地位,以反恐、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由,以推行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为手段,通过政治颠覆、经济制裁、甚至军事打击,企图推翻所谓“无赖国家”(如伊朗)、“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如叙利亚)和“暴政”国家⑧的政权,建立“美式民主”国家,并要改造“缺少民主的大中东地区”。

美国采取的措施

冷战结束后,美国先是提出“地区防务”战略。1993年又提出以一切非西方国家为对象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企图把美国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推广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把世界彻底地变成“美国统治下的世界”。⑨鉴于此,美军要应付重大的地区冲突,有能力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地区战争;要在海外驻有足够的、有战斗力的军队,支持反对恐怖主义的活动,制止对手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九一一事件后,美国认识到核武器并不是能够确保美国国家安全的万全之策,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⑩于

是,美国提出将反恐作为优先考虑的、高于一切的军事战略。2002年9月,美国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正式提出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起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施。但事实证明,萨达姆政权既与“基地”组织没有任何联系,也的确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使美国政府十分被动,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美国军事占领伊拉克已有两年了,但是伊拉克局势一直未能稳定下来,大批美军深陷伊拉克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了美国在全球的兵力机动。

根据反恐新形势和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美国国防部正酝酿对美国现行的全球军事战略作重大调整。据悉,主要是准备将“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改为“在打赢一场常规战争的同时,将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保卫美国领土和打击恐怖主义上”(11)。有分析认为,这次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核心在于,在继续进行全球反恐战争的同时,通过更加完善的基地配置和军事部署,确保它在世界任何一个区域取得一场干预战争的胜利。(12) 美国2005年发表的四年一度的《防务审议报告》指出,美国必须拥有主动的、多层次的和纵深的防御,这种防御必须在敌人的所在地展开。综合各方材料,为适应全球军事战略调整的需要,美国在中东地区正在采取以下措施:

1. 在巨额军事预算的基础上再增加军事拨款。2005年5月10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增加820亿美元的紧急拨款法案,主要用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5月25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2006年国防授权法案》,批准了491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比上年度的国防预算增加了4.5%。据悉,美国2004年的军费开支达455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总开支的47%,比2003年增加了12%。自九一一事件发生至2005年2月,美国政府为“反恐战事”额外拨款累计已达3460亿美元。(13)

2. 压缩美国国内外军事基地的数量,保证重点,减少军费支出。根据美国国防部提交国会的军事基地调整方案,美国国内外318个大型军事基地将减少10%,美军方在20年内可净节省经费642亿美元。(14) 美国在伊拉克的106

个小基地将合并为4个大型军事基地(15),旨在集中优势兵力打击伊拉克的反美武装,有利于保证美军的安全,为长期在伊拉克驻军做准备。

3. 建立一支“21世纪的美国军队”,加强军事演习,以适应反恐战争的需要。美军将从大规模军事对抗转向针对恐怖分子或所谓“无赖国家”的高度机动性战争。2005年3月,美国与以色列举行代号为“杜松眼镜蛇”的联合防空军事演习。5月,美军又举行代号为“统一寻求2005”的军事演习,其假想敌实际上都是针对伊朗。2005年,美国还拟恢复参加与埃及联合举行的“明星”军事演习。

4. 制订新的反恐战略,将目标从“基地”组织向全球“暴力极端主义分子”扩展。美国政府认为,经过近四年的穷追猛打,“基地”组织的核心力量已被彻底摧毁,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恐怖袭击。目前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为此,美国国防部于2005年3月制订了《国家反恐战争军事战略计划》,将针对美国把恐怖威胁定义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美国的“主要敌人”是“利用伊斯兰教达到其政治目的的逊尼派和什叶派极端分子”。因而美国今后的目标不仅是“基地”组织,而且增加到20多个“恐怖主义组织”,(16) 重点打击恐怖组织中下层中的“新一代恐怖分子”。美国认为,目前伊拉克已成为中东地区训练和培养新一代恐怖分子的“大本营”,成千上万名伊斯兰极端分子在伊拉克结束训练后,返回他们位于中东和欧洲的祖国,并企图在那里制造恐怖袭击。(17) 所以,美国要集中一切可动用的兵力打击伊拉克的反美武装力量。为了加强统一

集中领导,美国确定特种作战司令部作为反恐战争中的全球“协调者”,负责“协调”5个地区军事总部(18) 的反恐计划。

5. 组建“民主别动队”,为打败敌国后重建新政权服务。美国认为,伊拉克战争的一个重要教训是,美国虽然很快击垮了伊拉克军队,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未能及时派出足够的文职人员进行政治和经济的重建,使伊拉克局势长期动荡。2005年5月18日,布什政府决定建立一支文职“快速反应工作组”,直接介入世界各地的“民主革命”。该工作组由文职官员和外交人员组成,属国务院新设的“重建和稳定办公室”指挥。该办公室2006年度预算为2400万美元,外加“冲突回应基金”约1亿美元。其任务是在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迅速建立强有力的“民主”制度,如新闻自由、宗教自由、独立司法、和平的反对党和自由经济等。这个工作组可在发生危机后几天、最多几个星期派出。

美国军事存在暴露的一些重要问题

美国是通过两场战争确立了它在伊拉克、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的。如果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是为了反恐,它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和国际社会的支持,有一定的正义性质;那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则是师出无名,既未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也未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其性质是不合法和非正义的。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毫无联系,谈不上对美国构成任何威胁。相反,战后的伊拉克已成为“基地”组织的一个重要活动中心,可直接袭击美国驻军,使美国感到更加不安全。美军长期驻扎是引发伊拉克反美武装活动此起彼伏、局势动荡的根本原因。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存在是通过政治压力、经济利诱或直接出兵占领取得的,严重损害了有关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必然遭到当地人民的反抗。就中东地区而言,美军要想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其他国家长驻将面临许多问题:

(一)大批美军深陷伊拉克,打乱了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计划

布什政府原来设想在伊拉克主要战事结束后将大量部队撤走,只留少量部队来控制伊拉克。但由于反美武装异常活跃,伊拉克局势一直无法稳定。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承认,美军解散了萨达姆政权的军队,造成严重的安全真空,犯了极大的错误。美军至2005年8月虽已训练17万伊拉克军警,共有107个营,但只有3个营能够作战。美国认为伊拉克军警政治上不可靠、士气低落、领导不力、组织涣散,训练和装备都很差,战斗力不强,不能承担美军撤走后的治安任务。2004年,有1600多名伊拉克军警遭袭身亡。一支连自己都保护不了的部队,如何能够保护别人。目前美国中央总部所辖的主力部队几乎都驻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且要定期进行轮换,美国所能机动的部队已经不多,如何应对“不可预测的危机”和对伊朗、朝鲜等国家形成军事压力?据英国国防部2005年7月10日表示,美、英正考虑2006年将驻伊拉克联军人数从目前的17.6万人削减至6.6

万人,其中英军将由8500人减至3000人。这样的设想看来很难实现。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05年8月23日称,为了保证10月15日伊拉克宪法公投前的安全,美国还将向伊拉克增派2个营,约2000人的兵力。(19) 目前布什政府还面临从伊拉克撤军的巨大压力。据民意调查,要求立即从伊拉克撤军的人数比率已从2004年10月的36%上升到2005年6月的46%。(20) 同时,有53%的美国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错误,有过半数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并没有让美国变得更加安全。

(二)巨额的军费投入,惨重的人员伤亡,使美国不堪重负

据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称,自2001年9月以来所有军事行动的拨款总额为

2700亿美元。如果加上参议院给2006年国防预算追回的500亿美元的战争开支,总数将超过3200亿美元。这笔开支已远远超过1991年的海湾战争,接近朝鲜战争付出的3500亿美元的代价。(21) 据估计,美军在伊拉克一个月的开支为56亿美元(一说约50亿),已超出越南战争中月均51亿美元的开支。(22) 而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数字直线上升,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约130人,自2003年5月~11月底死亡约200人;至2004年12月,死亡达1300余人;至2005年8月,死亡人数已超过1800人,伤约1.3万余人。据民意调查,近3/4的美国人说,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人数是不可接受的。

(三)虐待战俘、亵渎经书、滥杀无辜,使美国“民主国家”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2004年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的虐囚事件,不仅使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焦头烂额,也使美国在世界面前丢尽了面子。2005年5月9日《新闻周刊》刊登的美军亵渎《古兰经》的报道,引发了伊斯兰国家大规模的反美浪潮,使美国的民主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加之,美军在伊拉克强闯民宅和清真寺,乱捕、滥杀无辜,引起伊拉克人民的强烈不满,不少人由此参加反美武装斗争行列。据统计,两年来伊拉克平民因战乱死亡达2.5万余人,其中9270人系美军和联军所为,占37.3%。据美国国防部材料,美军关押的囚犯已从2004年9月的5400人增至2005年8月的1万余人。(23)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报告中称,这些囚犯未经任何法律程序被美军关押,显然违反了国际法。

(四)参加伊拉克国际联军的国家纷纷要求撤军,使美国处境更加孤立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2003年10月16日通过的“建立一支统一指挥的多国部

队”的决议,除美、英外,还有35国先后派出约2万名军队或工程人员。但由于伊拉克反美武装活跃,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参加联军的一些国家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纷纷撤军。2004年4月~2005年3月,已有11个国家先后从伊拉克撤出3760名军人。(24) 此后,荷兰(1200人)和乌克兰(1600人)决定在2005年底前撤走,意大利也有从2005年9月起逐步撤军的准备。韩国也在考虑从伊拉克撤出其1/3的驻军。上述军队撤出的防区只有靠英美增派部队予以填补,这不仅在军事上增加了美国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对美国造成打击,使美国在伊拉克的处境更加孤立。

综上所述,美国虽已取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但这种军事存在是不巩固的。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有些是难以解决的。美军可能在伊拉克越陷越深,在两三年内难以脱身。

注释:

①参见孙壮志著:《中亚安全与阿富汗问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112页。

②See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4-2005, p. 32.

③参见《世界新闻报》,2005年3月22日。

④参见艾敏:《美英参战兵力和伊拉克军队简况》,载《西亚非洲》,2003年第2期,第71页。

⑤参见《环球时报》,2005年6月1日。

⑥See Oil & Gas Journal, Dec. 22, 2003.

⑦See The Military Balance 2002-2003, pp. 25-26.

⑧2005年1月赖斯就任美国国务卿后提出所谓“暴政”国家,实指伊朗、朝鲜、古巴、缅甸、白俄罗斯和津巴布韦六国。

⑨参见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美国军事基本情况》(1997年版),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45页。

⑩参见[俄罗斯]弗?伊?斯里普琴科著:《第六代战争》,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11)[美国]《纽约时报》,2005年7月5日。

(12)参见《环球时报》,2005年7月8日。

(13)参见《环球时报》,2005年6月24日。

(14)参见《人民日报》,2005年5月17日。

(15)参见《环球时报》,2005年6月1日。

(16)参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5年8月1日。

(17)[美国]《华盛顿邮报》,2005年5月29日。

(18)即中央总部、欧洲总部、太平洋总部、大西洋总部和南方总部。

(19)美联社华盛顿2005年8月23日讯。

(20)美联社华盛顿2005年6月16日讯。

(21)[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5年5月19日。

(22)路透社华盛顿2005年8月31日讯。

(23)[美国]《华盛顿邮报》,2005年8月18日。

(24)参见《环球时报》,2005年3月18日。

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几点思考 罗金凡

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几点思考罗金凡 发表时间:2016-11-25T16:58:30.8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3期作者:罗金凡[导读] 摘要:为适应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近几年来,美国积极调整军事战略,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第三次“抵销”战略寻求军队建设非对称优势、调整军种发展思路建设“多能”型军队等。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 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二师 摘要:为适应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近几年来,美国积极调整军事战略,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第三次“抵销”战略寻求军队建设非对称优势、调整军种发展思路建设“多能”型军队等。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国;军事战略;思考 纵观美国军事战略发展演变,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军事战略目标变化的轨迹:争取独立-巩固政权-大陆扩张-与苏争霸-独霸世界。在美国短短的200多年历史上,所奉行的军事战备大都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尽管美国军事战略屡经修改,但其争霸世界的战略意图却代代相传,始终如一。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战略意图始终如一,坚持进攻性军事战略 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企图就是要维护美国的利益,而“美国的利益是全球性的”,“美国要在当今世界发挥领导作用”,要“防止与美国为敌的新兴霸权主义国家的出现,防止重要地区落入与美国为敌的国家控制之下”。任何国家只要发展了、壮大了,只要让美国感到危及到它的地位,美国就认为这是一种不稳定局面,就是对其利益的侵犯。美军不仅要“为保护美国利益而战”,而且要“为国际社会的意志和良知而战”。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美国新军事战略的霸权主义本质。不论如何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进攻”性质仍然没有变化,始终是一种“攻势”战略。 二、讲求实力政策,建设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讲求实力,重视军队建设是美国军事战略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美国政府推行实力外交和政治外交的基础。因此,美国历届政府的国防政策,都要保持巨额军费以维护美国的实力地位和推行全球战略。美国认为,政治与经济力量无论如何强大,也无法在国际冲突中立即使用,而必须依赖一支机动能力强的军事力量。从美军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其建军思想尽管受各个时期军事战略变化的影响较大,但总的方向一直十分明确,就是以强大的国民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不断研制新式武器装备,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建设一支技术先进、装备优良、搭配合理的武装力量,以夺取并保持军事上的优势地位。 三、战争以预测为基础,制定相适应的战备方针 纵观战后美国各时期的军事战略,都要围绕未来战争的可能样式、爆发的地点、持续的时间、作战的对象等基本问题作出回答,即美军所谓的作战设想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预测的基础上,找出对策,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备方针及军事部署。战后美军对未来战争样式的分析,基本上围绕核战争、常规战争进行的。50年代之前,美军占有核优势,故偏重准备打世界核大战;70年代前后,美苏战略核力量现出大体均势,美国被迫而逐渐侧重准备打常规战争,特别是局部战争;近年来更注重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但不管各个时期战略方针的重点放在哪里,准备打赢一切类型与规模的战争,乃是美军的根本立足点。军事战略虽经过多次调整,但以争霸世界为目标、以欧洲为重点、同时重视亚太、稳定中东、兼顾非洲和拉美的全球性战略从没变。 四、战略的变化是继承中求发展,变中求利 深入研究美国战略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其中既有许多基本不变的观点,又有不少随机应变的内容。概括地说,这些变与不变的观点是战略理论制定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外政策的调整,或者领导人更迭的时候,其军事战略便会随之出现变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也是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重要依据。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新式武器的出现也直接影响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大规模报复战略”就是利用它当时垄断了核武器的有利地位提出的。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还与主要对手军事战略的调整有关。此外,从美国民族性格的特点上看,喜欢在变中求利,但往往缺乏耐心,碰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要改变战略和战术。 参考文献: [1]刘怡昕、解文欣外国军事战备研究.海潮出版社,2013 [2]李江胜美国对华军事战略,时事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罗金凡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二师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美国大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 摘要:由于地缘政治、能源供应、宗教纠葛、民族矛盾、发展模式、历史恩怨等因素,大中东政治生态脆弱而复杂,外在因素一向严重影响大中东局势发展。由于美国等大国的介入,整个大中东地区局势出现结构性动荡,地区反美力量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出现激烈碰撞,导致中东局势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 关键词:中东局势能源地理位置宗教纠纷经济美国中东战略中国一.中东局势 1.大中东能源储备和产量充足,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冲。 该地区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素有“世界油库”之称,全球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万亿桶,其中62.1%蕴藏在大中东核心地区;该地区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2/3;石油开发条件优越,油层厚,油田大且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该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周围环绕着黑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和波斯湾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轨道。如放大至阿富汗、南亚、和巴基斯坦,则整个大中东地区涉及西亚、北亚、中亚、南亚,辐射欧洲、前苏联地区、东南亚和整个非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价值。 2.大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民族恩怨和领土争端错综复杂、异常敏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存有矛盾,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犹太教与伊斯兰教间的矛盾优甚。伊斯兰教内部宗教派别也矛盾重重,如伊斯兰教什叶派与逊尼派间的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重要因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温和派别之间的矛盾常常导致政局动荡。该地区生活着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普什图人等民族,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曾制造了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塞浦路斯岛上希腊与土耳其两族间以及库尔德族与其他民族间的矛

美国新中东战略及其内在困境

美国新中东战略及其内在困境 作者:潘忠岐文章来源:《国际论坛》2006年第4期更新时间:2006-11-26 [摘要] 基于“9 ·11”事件后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化,美国小布什政府提出了要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新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该战略在目标设定、威胁认知、手段与目标的一致方面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困境。 虽然在强调民主改造的意义上新中东战略具有一定新意,但从其内在困境来看,它却与美国以往的中东战略几乎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让人对其前景产生乐观预期。 [关键词] 美国;新中东战略;民主化 “9 ·11”事件后不久,美国《中东研究季刊》主编克雷默就出版了一本引起广泛争议的新书《沙滩上的象牙塔: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1〕就像有人把冷战结束的出乎意外归因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失败一样, 克雷默把“9 ·11”事件发生的出乎意外归因于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他谴责美国中东学者对中东伊斯兰运动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缺乏必要的警觉。 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对“9 ·11”事件的措手不及既是美国中东研究的失败, 更是美国中东政策和中东战略的失败。而美国中东政策和中东战略之所以失败,自然与中东地区本身的复杂性有关, 但更在于美国政策与战略脱离中东地区的客观现实,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与困境。面对“9 ·11”事件后的国际变化,美国政府不仅调整了其全球战略, 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新概念, 而且还在这个大战略的指导下, 出台了旨在对中东地区进行全面民主改造的地区战略。然而,小布什政府的新中东战略却依然无法摆脱其内在的矛盾与困境。 一、“进取的自由战略” 继2002 年9 月发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全面提出先发制人战略之后, 美国政府又专门针对中东地区提出了中东战略。这个战略借用小布什总统自己的话说,就是“进取的自由战略”(a forward strategy of freedom) 。小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前后曾多次提出要彻底改造中东, 使之成为一个自由、民主、与恐怖主义绝缘的地区。2002 年12 月,美国国务院启动了一个旨在支持中东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教育改革的“中东伙伴倡议”。2003 年11 月, 小布什总统在美国民主基金会的讲话中更是明确提出,“伊斯兰教与民主规则是相容的”,美国要用一种“进取的自由战略”帮助中东各国实现民主化。〔2〕2004 年2 月,小布什政府进一步提出“大中东倡议”,随后又在2004 年6 月西方八国峰会上提出“大中东和北非倡议”,旨在向中东地区输出民主,通过民主改造彻底消除中东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成功连任的小布什总统在2005 年年初的就职演说和国情咨文中再次强调, 要通过积极推行各种“倡议”和战略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在2006 年3 月最新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 小布什政府多次提及中东(这与2002 年的报告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 ,认为“大中东”地区“太多的国家”、“太长的时间”受害于“自由赤字”(freedom deficit ) 。该报告以中东为例,说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终结独裁专制、推进“有效的民主制度”。 一般而言,国家安全战略必须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国家生死攸关的安全利益何在? 对这些安全利益的威胁与挑战是什么? 如何才能最佳运用国家各种战略资源消除威胁、维护国家安全? 正像任何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战略都必然要涵盖这三个要素一样, 美国小布什政府在2002 年和2006 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战略和期间提出的具体的中东战略,即“进取的自由战略”,也包括战略目标的设定、战略威胁的判断与战略手段的选择。 美国中东战略的具体目标就是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国家利益。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3〕一是反恐。美国认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美国大中东战略以及中东局势综述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基辛格博士提出:“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国与前苏联曾一度的进行以石油为主的军备竞赛,以目前世界上各国的发展来看,在人类还未发现新能源之前,石油将会一直是各国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而作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中东地区天然优厚的石油资源目前已成为了各国想要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所必须争夺的地区,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当然也不例外,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强国的崛起,使得美国应用强制手段控制或占领中东地区已经不可能了,所以美国不得不开始应用一些委婉地手段掌控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不仅拥有优厚的石油资源,还有着巧妙地地理位置,在美苏冷战期间,中东地区是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缓冲带,其地理位置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前苏联都是十分重要的,若美国掌控了中东地区,不仅可以限制中东地区对前苏联石油的出口,还可以在中东地区驻扎军事力量从而震慑且遏制苏联以及周围的中国等新兴国家,所以美国提出大中东战略的战略意义就当时而言是起着巩固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作用。 在美国经历过9·11事件之后,世界恐怖主义抬头,同时也将美国的注意力再一次的吸引到了中东地区,美国的中东战略应时而出,美国在中东战略中强调四个方面:“第一,在中东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同时也遏制与美国敌对的国家,防止地区战略失衡;第二,防止大规模杀伤力武器扩散,防止出现地区霸权,维持海湾市场的稳定同时消除对美国的威胁;第三,保证中东地区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和其他中东盟友的安全;第四,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保持石油的自由流通,同时对它具有绝对的领导权,以制约竞争对手。“美国的大中东战略是为了用石油来保证自己的霸权地位。 可是,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以及两伊战争的爆发说明了中东地区并不是一片和平,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分布地图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分布地图 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军事基地的数量大大减少。目前美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多万人;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 美军目前控制的海上咽喉包括: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印尼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红海南端曼德海峡、北端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与大西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古巴以北的佛罗里达海峡、从非洲南端到北美的航道、格陵兰——冰岛——英国航道。 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可分为3个区域:即欧洲、中东和北非区;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南北美洲区。美国长期部署在全球基地的军队超过23万,其中主要集中在德国(7.5万)、日本(4.5万)和韩国(3.75万)。另外还有部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14.5万人。

一、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 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历来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驻军人数较多、军事设施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基地数量占美军海外基地总数的53%,并呈两线配置:中欧基地群、南欧基地群以及中东、西亚、北非基地群构成第一线的前沿基地;英国、冰岛和伊比利亚半岛的西欧基地群构成第二线的中间基地。一共驻有约11.7万美军。在驻欧美军的总数中有75603人驻在德国。驻在德国基地的第一步兵师正在伊拉克服役。美国还在德国驻有第一装甲师,并设有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美国空军在欧洲的总部和重要的后勤中心。美国的作战飞机从德国的施庞达勒姆空军基地起飞。 美国在意大利驻有1.33万部队。美海军第六舰队总部设在那不勒斯附近。阿维亚诺空军基地是美国空军的作战基地,第173空降旅驻在维琴察。大约有1.2万美军驻在英国,其中大部分是空军人员。美国第三航空队的总部设在英国的米尔登霍尔。在西班牙驻有约2000名美军。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海岸的罗塔建有一个海军站。驻在土耳其基地的美军约有1800人,大多数是驻在因吉尔利克空军基地的空军人员。另有1500名美军驻在冰岛,那里建有F—15战机的基地。 1、中欧基地群:该区为欧洲心脏地带,冷战期间是对抗苏联的前沿。冷战结束后,中欧地区美军的主要任务是对地区冲突做出快速反应,同时也有防范俄罗斯的战略意图。该区美军事基地分布于德国、比利时与荷兰三国。 陆军基地:德国斯图加特(欧洲美军总部驻地)、海德堡(美国驻欧洲陆军司令部)、维尔茨堡(美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地)、巴特克罗伊茨纳赫(美陆军第1装甲师驻地)。 空军基地:德国拉姆施泰因(美国驻欧洲空军司令部驻地)、施潘达勒姆、森巴赫、莱茵—美茵等;荷兰苏斯特堡;比利时希埃夫雷斯。 2、南欧基地群:该区把黑海出口,可控制东地中海,为欧洲南翼屏障。美军基地分布于意大利和希腊。陆军基地:意大利的维琴察(美陆军南欧特遣部队司令部驻地)、里窝那(陆军后勤供应港)。 海军基地:意大利那不勒斯(美驻欧洲海军司令部驻地)、加埃塔(美第6舰队司令部驻地)、马达莱纳(核潜艇支援基地)、锡戈内拉(反潜作战及后勤支援基地);希腊的苏扎湾。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大纲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 2.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3.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灵活反应战略” 4.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时期的“现实威慑战略” 5.里根政府时期的“新灵活反应战略” 三、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4.营救伊朗人质事件 5.空袭利比亚 6.入侵巴拿马 7.海湾战争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国家安全战略,指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科学和艺术 C02:国防战略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 C03:军事战略,指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原理和观点 K01:冷战时期,美国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约八年调整一次军事战略,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

力量均势,最终以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K02: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包括: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0年营救在伊朗的人质、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至1990年入侵巴拿马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 正文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战略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谋求不战而胜。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这样一种科学和艺术称为国家安全战略;其次是国防战略,谋求先胜而后战,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军事战略是第三层次,谋求战胜对手,通过军事力量来达到某一目标。美国官方给军事战略所下的定义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运用并受制于国防战略所能提供的资源。上述三个层次不能错乱颠倒,以军事战略凌驾于其他战略之上必然导致穷兵黩武而失败(如德国、日本),以国防战略作为最高层次也会造成军备竞赛而把国家拖垮(如前苏联)。使用军事力量的得失,不仅要以胜负来衡量,主要是看其是否增进了而不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即战后的状况要比战前更为有利。错误的军事战略和武力的错误运用,即便暂时获得了军事胜利,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游离于欧亚大陆这一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之外,美国最大的安全忧虑,是欧亚大陆被反美的军事集团所控制。冷战时期,因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基本控制了欧亚大陆核心地带,使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均以对抗苏联为其核心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大约八年调整一次。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大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历程 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 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 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 “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军事战略上,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实行“灵活反应战略”和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两个半战争”。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年)的“尼克松主义” 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最初是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关岛就美国的亚洲政策发表谈话时提出的。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

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几点思考

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6-11-02T16:03:27.5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2期作者:罗金凡[导读] 摘要:为适应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近几年来,美国积极调整军事战略,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第三次“抵销”战略寻求军队建设非对称优势、调整军种发展思路建设“多能”型军队等。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江苏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第二师 摘要:为适应发展变化的国际形势,近几年来,美国积极调整军事战略,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第三次“抵销”战略寻求军队建设非对称优势、调整军种发展思路建设“多能”型军队等。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国;军事战略;思考 纵观美国军事战略发展演变,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军事战略目标变化的轨迹:争取独立-巩固政权-大陆扩张-与苏争霸-独霸世界。在美国短短的200多年历史上,所奉行的军事战备大都具有侵略扩张的性质,尽管美国军事战略屡经修改,但其争霸世界的战略意图却代代相传,始终如一。当然变中也有不变的东西,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中,都有其继承性的根源。因此,深入地探究其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和趋势,是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战略意图始终如一,坚持进攻性军事战略 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企图就是要维护美国的利益,而“美国的利益是全球性的”,“美国要在当今世界发挥领导作用”,要“防止与美国为敌的新兴霸权主义国家的出现,防止重要地区落入与美国为敌的国家控制之下”。任何国家只要发展了、壮大了,只要让美国感到危及到它的地位,美国就认为这是一种不稳定局面,就是对其利益的侵犯。美军不仅要“为保护美国利益而战”,而且要“为国际社会的意志和良知而战”。所有这些都表明了美国新军事战略的霸权主义本质。不论如何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进攻”性质仍然没有变化,始终是一种“攻势”战略。 二、讲求实力政策,建设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讲求实力,重视军队建设是美国军事战略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美国政府推行实力外交和政治外交的基础。因此,美国历届政府的国防政策,都要保持巨额军费以维护美国的实力地位和推行全球战略。美国认为,政治与经济力量无论如何强大,也无法在国际冲突中立即使用,而必须依赖一支机动能力强的军事力量。从美军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其建军思想尽管受各个时期军事战略变化的影响较大,但总的方向一直十分明确,就是以强大的国民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不断研制新式武器装备,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建设一支技术先进、装备优良、搭配合理的武装力量,以夺取并保持军事上的优势地位。 三、战争以预测为基础,制定相适应的战备方针 纵观战后美国各时期的军事战略,都要围绕未来战争的可能样式、爆发的地点、持续的时间、作战的对象等基本问题作出回答,即美军所谓的作战设想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战争预测的基础上,找出对策,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备方针及军事部署。战后美军对未来战争样式的分析,基本上围绕核战争、常规战争进行的。50年代之前,美军占有核优势,故偏重准备打世界核大战;70年代前后,美苏战略核力量现出大体均势,美国被迫而逐渐侧重准备打常规战争,特别是局部战争;近年来更注重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但不管各个时期战略方针的重点放在哪里,准备打赢一切类型与规模的战争,乃是美军的根本立足点。军事战略虽经过多次调整,但以争霸世界为目标、以欧洲为重点、同时重视亚太、稳定中东、兼顾非洲和拉美的全球性战略从没变。 四、战略的变化是继承中求发展,变中求利 深入研究美国战略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其中既有许多基本不变的观点,又有不少随机应变的内容。概括地说,这些变与不变的观点是战略理论制定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外政策的调整,或者领导人更迭的时候,其军事战略便会随之出现变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特别是大国之间的战略关系,也是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重要依据。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新式武器的出现也直接影响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大规模报复战略”就是利用它当时垄断了核武器的有利地位提出的。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还与主要对手军事战略的调整有关。此外,从美国民族性格的特点上看,喜欢在变中求利,但往往缺乏耐心,碰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要改变战略和战术。 参考文献: [1].刘怡昕、解文欣外国军事战备研究.海潮出版社,2013 [2].李江胜美国对华军事战略,时事出版社,2013

冷战时期美苏对外政策-推荐下载

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确立全球范围内的霸权地位,在不同时期,美国政府根据需要采取了不 同的对外政策。从对外政策的内容和特点看,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时期(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1)“遏制战略”(1945—1952年)。这是杜鲁门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战略的要点是,孤立打击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制造冷战气氛,控制西欧向第三世界扩张,争夺世界霸权,建立全球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 环型军事基地网。(2)“解放战略”(1953—1960年)。这是艾森豪威尔1953年上台后推行的军事战略。“遏制战略”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实施“解放战略”,主张把社会 主义因素“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治战”、“心理战”、“宣传战”和平演变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武装德国,加强北约,扩充军备对抗苏联, 对“中间地带”推行扩张政策。(3)“和平战略”(1961—1968年)。这是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又称“灵活反应战略”。这一战略从称霸世界指导思想出发,以不同方式应付不同威胁,以和平为幌子,推备打各种战争,镇压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抵制中国与苏联的影响。 2.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时期(20世纪70年代) (1)“现实威慑”战略(1969—1974年)。这是尼克松政府推行的军事战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利用中苏矛盾,借助盟军力量,重 点加强欧洲主战场美军的实力,重振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2)“世界秩序战略”(1977—1980年)。这是卡特1977年出任总统提出的新战略。战略主要内容是:加强美、欧、日的合作,形成战略上的一致对苏,以“人权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树立美国的 民主、人道的国际形象,借助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力量抗衡苏联。3.美国全球战略的发展(20世纪80、如年代)。里根上任之初,美国内外交困。在国内,经济发展疲软;在国际上,苏联的挑战,西欧、日本独立倾向的加强以及发展中国家反霸斗争的高涨,都对 美国的战略地位构成威胁,也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1)“新遏制战略”(1981—1987年)。这是里根政府推行重新确立美国地位的新战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大规模扩 军备战,“重建美国军事力量”,对苏采取针锋相对的强硬政策,加紧与苏联在发展中国家 的争夺,在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基础上,加强同西方盟国的政治协商和一致抗苏的战略合作。 (2)“超越遏制战略”(1989—1991年)。这是布什上台后制定的具备和平演变特点的军事战略。它标志着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战略的要点是,要求苏联放弃 对外扩张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减少核力量和常规军事力量,同时加强同苏的联系,对苏提 供援助,支持苏联的“政治多元化”、“自由市场经济改革”,迫使苏从东欧、阿富汗撤军。 一、美国的对外政策 二战结束时,美国明确地把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确定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这 一目标的确立主要基于如下因素:在二战中迅速膨胀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奠定了美国 对外干预的基础;流行于美国政界与舆论界的“恐赤症”有力地加强了美国的对外干涉欲;战后,把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而导致的对国际市场及资源的现实需求刺激了美国对外经 济扩张的意识。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始终不变,但在不同的时期外 交策略有所不同。 (一)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国际影响,也打 破了美国的称霸之梦。从杜鲁门总统开始,美国政府把反苏、遏苏与追求扩张、称霸结合 起来,导致了美苏之间的长期冷战,直至苏联解体。冷战时期,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 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布什等人先后就任总统,他们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 和美国的战略需要分别实行了既有连贯性又有针对性的对外战略,使美国的对外战略经历

对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总体评价

对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总体评价 大纲 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 1.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 2.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 3.采用了新的作战指导思想 4.重视低强度冲突 二、美国军事战略对中国安全的挑战 1.美国是中国最大的非交界“邻国” 2.我国周边美国军事力量的变化 3.对中国传统军事战略的挑战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包括:第一,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第二,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第三,采用了新的作战指导思想;第四,重视低强度冲突 K02: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对中国既有影响,也有一定挑战,因此,在发扬传统军事思想的同时,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与客观相符 正文 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 1.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 美国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由冷战时期的以遏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大国为宗旨,发展为冷战结束后重视对欧亚大陆广大边缘地带的控制,并从边缘地带向欧亚大陆纵深扩展,在全球范围扩张美国势力。 苏联解体之后,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国家纷纷退出世界舞台,一些新的独立国家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美国的全球势力渐渐变强。 2.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

根据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以及《国防报告》等官方文件的有关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使用武力方面有以下准则: (1)以推行国家安全战略为基本目的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需求融为一体,美军为实现国家安全战略所规定的目标而执行广泛的军事任务。 (2)根据国家的利益决定使用武力的规模 美国国家利益分为:涉及美国生存的“生死攸关的利益”、会间接影响美国安全和强盛及其所处国际环境的“重要利益”、以及“人道主义利益”三种类型。 当“生死攸关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例如当事态危及国家的安危、重要盟国的存亡、重要资源的来源、公民的安全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时,不管付出何种代价,美国都将向海外派兵,必要时采取单方面行动,并从一开始便投入决定性的兵力。在对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不构成直接威胁的情况下,须根据涉及美国利益的程度,慎重地决定是否使用武力以及使用武力的规模。 (3)使用武力的结果必须是得大于失 即综合考虑投入美军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力、物力消耗,以及在其他方面可能给美国带来的损失,只有在得大于失的情况下才使用武力。 (4)具有明确的目标 在越南战争时,美国出兵越南只是出于“道义”上的理由,抑或是非常空泛的理由,战争目标非常极端,要求敌方无条件投降。美国如今的战争是有限战争,具有明确、有限、可以实现、与国家政治目标一致的军事目标,并阐明军队的具体任务。 (5)武力必须是最后手段 对付各种危机,必须首先通过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解决,在这些手段都不能奏效时,才使用军事手段。为确保使用军事手段的合理性和有利性,注重动用军事力量时先采取非战争军事行动,以武力实施禁运、设置禁飞区、禁航区和隔离区,争取达到不战而屈人的目的。 (6)投入的军事力量必须是联合部队

美国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美国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外公布了新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美国战略体系分为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三个层次。美军认为,军事战略是运用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实现国家各项目标的艺术和科学。军事战略报告是指导美军建设和战略力量部署的指针性文件,通常情况下该报告两年修订并发布一次,这次发布距上次的时间却达七年之久,可见美国对新战略报告的出台非常慎重。与上次相比,新的军事战略报告明确了美军未来的使命和任务,在战略环境、战略重点、战略合作、战争设想、军队建设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新变化。 一、美国的战略视野:关注公地 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报告在对未来的战略环境和所受到的威胁等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报告指出,美国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其战略视野应当更加开阔,打击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但视野将不再局限于反恐怖主义领域,而应面对世界出现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一些新出现的领域。新军事战略报告多次强调太空、海洋、网络空间等“全球公地”问题,指出,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所有国家的安全和繁荣都依赖于海洋、太空和网络。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是“确保全球公共区域……海上、空中及太空共有区域……以及全球关联区域内的进入和自由调动”。同时,报告明确表示,为了应对任何国家破坏和使用全球公共区域的权利或威胁美国盟国安全的行为,美国将显示决心并投入人力物力。这充分说明,“全球公地”正成为美国维持其既有优势、谋求未来霸权的新领域。美国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公地”,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大国崛起、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增加、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激烈争夺。依据美国的观点,将来亚太地区会出现两大力量中心,美军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行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挑战,美国在这些公地内的战略利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提出,今后军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一是要确保美军在全球公地自由地进入和调动,这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美军的永久性使命;二是要继续保持核威慑和常规力量的绝对优势,要具有击败侵略的战略能力,大力发展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威慑手段,以适应在这些领域出现的挑战和威胁。 二、美国的战略重点:指向亚太 在军事战略中,战略矛头的指向非常关键。美国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的战略重点是欧洲,上世纪90年代初,以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之后,美国对战略关注的重点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定位。经过多年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要更加关注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及走向,主动适时地把战略重心转移到新的地区。 新的军事战略报告明确指出,美军既要保持全球属性,同时又要关注重点地区。从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出,亚太地区将成为美国今后的重中之重。美国战略重点的转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快速发展,美国认为在这一地区将会出现挑战自己的国家。按美国的推断,再过25至30年,一些国家的综合国力将会超过美国。这必将对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构成威胁和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美国不得不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亚太地区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一些国家发展核武器,可能引发核扩散,这必将使亚太地区的形势越发不安全和复杂。三是周边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在加快军队现代化的进程,报告明确指出,一些国家正在发展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以制约美国进行国际行动的自由。报告特别强调,美国对一些国家的军力扩张的范围及战略意图不够清楚,

军事战略

笔者对美国现任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1938年6月28日出生)颇感兴趣。要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高龄的国防部长,今年已经74岁了。此人年逾古稀仍然出任国防部长,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笔者查阅此人简历之后,感到震惊。原来此人竟然是一个优秀的财政专家。帕内塔,父母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毕业于加州圣克拉拉大学。1960年代帕内塔曾经在美国陆军服役,官至中尉。原属共和党,1971年转入民主党。1977年至1993年任国会议员,而且在财政拨款方面,颇有经验,一度是国会众议院财政委员会的主席,而且在克林顿任总统期间,担任过白宫的财政办公室主任。看过此人的简历,结合那份《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笔者似乎感觉到了一些东西。美国的军事战略即将开启深刻的变革。 笔者有一点儿佩服奥巴马了。在人事问题上,奥巴马确实很有水平。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终于徐徐拉开了大幕。而操刀新军事战略的人,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财政专家。由此,我们也大体可以理解,美国新军事战略的本质特征了。美国人开始面对残酷的现实了。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将开始美军的一场历史性的革命。 笔者将这场新军事革命用两个词来概括:使命和效率。 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的出现,意味着四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美军的使命将发生转变(可参阅《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美军的使命是确保本土安全,而不再是提供全球安全保障。就是说,美国人决定,美军不再继续做世界警察了。其相对应的潜台词,则是狼烟四起。 第二、美军的结构将发生转变(可参阅美国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军将以网络中心战模式代替军事占领和军事部署,美军将极大地压缩常规军事力量的规模,美军将极大的加强系统作战能力。美军在压缩军费的同时,综合军力将反而获得提高。 第三、美军的战略布局将发生转变。美军将改变平面型的军事力量部署。美军将放弃大部分军事占领地区;美军将收缩大部分海外军事基地。简单地说,美军将简化在陆上、海上、空中的军事力量,而强化在太空、网络、电磁等领域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强化立体化的综合打击能力。 第四、美军的行动方式将发生转变。美军将逐渐放弃直接介入的军事行动方式,美军将主要使用间接介入的非常规打击模式。利比亚模式,是一种尝试。未来,对伊朗的打击,极有可能也会采取类似模式。 由于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将会随之发生剧烈变化。 一直以来,笔者对冷战结束后的美国陈旧军事战略感到费解。美国近二十年来的军事战略是美国建国以来最愚蠢的军事战略。其最糟糕之处在于,美军没有因应冷战结束的变化,迅速调整美军自身的使命,以及与使命相匹配的资源配置。近二十年来,美军严重消耗了美国的综合国力,美国为过去二十年错误的军事战略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奥巴马总统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军事战略改革。奥巴马将这个沉重的使命交给了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 美国新军事战略,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军开始实施战略收缩。事实上,国家的财政战略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第一军事战略。美国人是清醒的,美国不能迅速压缩军费的无限膨胀,美国财政即将走向破产的边缘,美国将重蹈大英帝国灭亡的覆辙。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先生曾经说过,大英帝国正是被丘吉尔先生的无敌舰队摧毁的。美国人不想被自己过于夸张的军费支出拖垮,他们就必须改革了。需要提醒的是,中国人正在进行盲目的军费扩张,我们是否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呢?中国同样存在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我们军费的合理水平到底应该是多少?第二、我们军费的最高效能应该如何发挥?换句话说。我国也需要思考新军事战略了! 美军将放弃对所有非美国国家核心利益目标的军事保护。简言之,美军将只保护其本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相关联的重要目标。这就意味着,美国将放弃对主要军事对手的全面军事围堵,转而实施对美国核心利益的重点军事保护。请注意,这与我国军事专家的判断大相径庭。笔者无法理解,我国军事专家是如何定义美国军事围堵的?如果判断完全错误,他们愿意承担历史责任吗?美军的使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美军的现实压力将极大地减轻了。美军的任务也由面控制,转变为线控制。放弃了面控制,则美军将不再依赖强大的陆军实施军事占领,美国陆军将会大规模缩减。随着,空海一体化作战理念的提出,以空海军为

美国军事战略的8次调整

美国军事战略的8次调整(2008-12-12 02:23:48) 二战后,美国以超级大国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急剧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为此,美国历届政府不断修订其军事战略,迄今为止,已经历了8次大的调整。 遏制战略 二战结束到1952年,杜鲁门政府推行“遏制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包围、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夺取中间地带,把镇压各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准备新的世界大战结合起来。这一战略的作战设想主要是把核垄断作为讹诈的手段,奉行陆海空三军均衡发展的方针,准备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全面战争。 大规模报复战略 1953~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依靠美国的核优势玩弄战争边缘政策,企图以核战争威胁苏联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这一战略的设想是要么不打,要么就打全面核大战。为此,美国改变过去三军均衡发展的方针,突出发展空军,特别是战略空军和核武器。 灵活反应战略 1961~1968年,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推行灵活反应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以不同的方式应付不同的威胁,准备打各种战争,特别是“有限战争”或“特种战争”,妄图以此来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与苏联争夺势力范围。这一战略把战争样式分为核大战、有限战争和特种战争3种,主张建立一支“多样化”的军事力量,以便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以适合于情况的武器和部队作出反应”。1965年,约翰逊政府又进而采纳军事理论家康恩提出的“逐步升级”战略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把战争从危机到全面核大战之间划为7个阶段、44个阶梯和6道门槛。其实质在于逐步提高战争等级,不断增加压力,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胜利的目的。这一理论被视为灵活反应战略的具体化。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美军的战备指标是要求具有打“两个半战争”的能力,即在欧洲和亚洲各打一场大仗的同时,在其他地区再打一场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小仗。 现实威慑战略 1969~1980年,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奉行的是现实威慑战略。该战略的实质是在美国日趋衰落的情况下,承认美苏之间的均势并与苏联展开争夺。其主要内容是在战略做一些必要的收缩,调整军事部署,重点加强欧洲地区的力量,力图扭转被动局面。该战略把战争样式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战争、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规模的局部战争。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美军具体的战备指标降为“一个半”,即重点准备在欧洲与苏军及华约军队打一场大仗,同时准备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在中东地区打一场小仗。在力量使用上,主张以核力量为盾,以常规部队为剑,主要由盟军打头阵,必要时出动美海、空军支援。 新灵活反应战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