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辟新航路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开辟新航路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开辟新航路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开辟新航路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第5课开辟新航路

A.核心素养:

1.掌握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必要性、可能性)、背景。

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史实。

3.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B.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必要性、可能性)、背景。

C.难点教学: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必要性、可能性)、背景。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D.教学方法:启发、探究、练习。

E.课堂合作探究

问题情境1:传统的欧洲与亚洲之间的航路我们称之为旧航路,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旧航路指的是什么?

(1)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细亚转往欧洲。

(2)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转往欧洲。

(3)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

过渡:古代欧洲人尽管对亚洲所知不多,但是起桥梁作用的阿拉伯人经常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的香料转运至欧洲,欧洲上层社会需要这些奢侈品,这样就出现了三条传统的商路,后来欧洲人又开辟了新航路,那么什么是新航路?

问题情境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2导入框内容,思考:什么是新航路?

师生互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过渡:欧洲人为什么舍近求远要开辟新的航路?

(板书)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问题情境3:指导阅读第一目“东方的诱惑”与多媒体展示的材料,思考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师生互动:从教材与材料分析可以看出,必要性有:

(板书)1.必要性: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

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

商业危机:东西商道受阻。

宗教需要:传播天主教。

总结: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商道受阻直接导致开辟新航路,传播

天主教成为开辟新航路的动力。此时开辟新航路成为必然之举,那么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使远航成功?

师生互动:阅读P23[历史纵横],展示图片。

问题情境4:开辟新航路的可能性有哪些?

指向标星盘多桅帆船

(板书)2.可能性:

客观条件

强大的物质基础

地理知识的提高

航海技术的进步

造船技术的进步

?

?

?

?

?

?

?

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主观条件

问题情境5:葡萄牙、西班牙王室为什么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师生互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加强在欧洲的地位;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濒临海洋,地理位置优越。

过渡: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其实此时开辟新航路还有其思想根源,那就是当时人文主义所倡导的冒险精神,使得人们热衷于探险,出现了一大批航海家。在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这些航海家开始了探索世界的远航航行。

师生互动:阅读教材P23~24第二目“新航路的开辟”,完成表格。

(板书)二、新航路开辟经过

多媒体展示图片:

归纳总结:记忆技巧:西班牙向西走,越过大西洋(两个人,两个“伦”);葡萄牙向南行,越过好望角。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时间国家人物航线

1487年葡萄牙迪亚士沿非洲西岸向南航行→非洲南岸大

西洋→印度洋(风暴角: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达·伽马印度

1492年8月西班牙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巴哈马群岛→大西洋

→美洲大陆

1519~1522年西班牙麦哲伦欧洲→南美洲→美洲南端海峡→太

平洋→印度洋→非洲→欧洲

问题情境6:欧洲航海家开辟了哪几条新航路?

自主学习:三条新航路:①欧洲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②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③从欧洲出发经由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欧洲的环球航行的新航路。

过渡:谈到远洋航行,大家一定记得我国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郑和七下西洋的盛况。

回答之后,多媒体展示图片:

602年前的1405年,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中国人郑和率领27000余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经东南亚、印度洋到红海和非洲,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巩固了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友谊的种子,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增加了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问题情境7:对比中西远航,完成表格,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航海时间15世纪早期15世纪末,16世纪初

国家中国西方国家

船队性质皇朝特遣船队私人航海探险队

经费来源国库支付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也受王室赞助

航海目的宣扬国威寻找黄金,打破奥斯曼土耳其的束缚

船队成员官吏、士兵、水手、工匠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扮演角色外交使者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历史影响宣扬了国威,促进了与亚非国家

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的友好往来,但对国家造成重大

损耗

自主学习:学生分别就表格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分析造成不同的原因。

师生互动: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中国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过渡: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具体有哪些影响?

问题情境8:阅读教材P25内容,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板书)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学说

2.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3.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结束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问题情境9:教材所涉及的影响基本都是从正面进行肯定,事物往往有其两面性,那么

新航路的开辟有没有消极方面的影响?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

F.【板书设计】

G.高考链接:

1.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这18位勇士隶属于()

A.达·伽马船队B.哥伦布船队

C.麦哲伦船队D.迪亚士船队

2.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中提道:“我们的国王及其先王每年派出船只,找寻那些基督徒,据他们所知,这些基督徒是住在这里的东方国家里的,至于说到黄金白银,他并不需要。”据此推断达·伽马远航印度的真实意图是()

A.掠夺黄金白银B.传播基督教

C.印证地圆学说D.找寻基督徒

3.16世纪被称为“发现世界”的世纪。哥伦布因发现“新大陆”成为发现世界的先驱。这里“新大陆”指的是()

A.美洲B.亚洲

C.非洲D.大洋洲

4.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如蜀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花黄色,子如草麻子而扁。”“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畅通B.新航路的开辟

C.朝贡贸易的形成D.中国对外政策的开明

H.作业:完成本课测评。

I.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图文稿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 学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 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来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我曾经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30个本质问题,并写了《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我觉得,教师如果把这些核心问题都弄明白了,课就容易讲了。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先乘”就是先讲完一个,“后加减”则是接着再讲一个又一个故事。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其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因为集中精力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基础,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 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 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 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 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 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 (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这是一个挑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实践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感悟、发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选取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选择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居民搬迁、环境治理等话题,又可以是学生身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校园穿校服、校园建设及学生关心的其他学校管理制度等。 (四)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程要周密考虑。对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应对、机智灵活,从而增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政治学科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学科活动一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三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四要体现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五)注重课内外活动的一体化、系列化,使课内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今天,课程专家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课堂上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行在“做中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社会活动将首次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课时上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亮点。 (六)形式可以更多样更丰富。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表演小品、观看微电影、分析微课、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河职院附小黄静霞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 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遇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例: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下面是为你整理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养”。“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是最关键、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合作探究等关键能力,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必备品格。 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变革的背景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关注教学效果。新课改以来,课堂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指导,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等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生态大为改善。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教学设计的变革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2、教学设计意图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注重情感的渗透,注重板块教学和活动-

生成,合理使用现代技术,注重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流程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 1、情境感知、引入新课 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实际问题场景。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情境可以是故事、新闻、视频等。好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情境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感。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展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的发展趋势数据表,并介绍何为老龄化系数。接着展示本地区各县市老龄化系数表,重点突出公开课所在地的数据(重度老年人口类型),并提出问题:上述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发表看法以激发共鸣,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相互补充。教师点评,再次设疑:我们该怎样应对?教师出示课堂教学目标,进入下一环节。 通过该环节,课堂气氛显著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问题解决的同时伴随着新的设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该环节中,教师是情境的营造者,学生是情境的体验者,激发疑问和再次设疑是亮点,甚至教师可在学生讨论和回答的基础之上再次生成新问题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解决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合欢树》是作者史铁生抒写母爱的散文,每个学生在解读时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课标在选修课程“诗歌散文”中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对本课来说,“以小见大”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变革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变革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它可以实现学生真实参与课堂。 二、教学背景分析 《合欢树》这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合欢树》是写母爱的文章,文章前六段写作者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与母亲的事情,根本没写合欢树,直到作者获奖后回想母亲时才开始写合欢树。作者一直不愿意去母亲住过的小院,直到邻居偶然提到“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这才开始写合欢树。这里隐含着一个心理学现象: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卫机制中的转移。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当年母亲去世时,作者悲痛至极,从此以后不愿再去触碰到这段感情,因为无法面对,再次面对时必须要找一个感情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应该是双方共有的,这样,作者选择了合欢树,把对母亲最深切的思念、转移到合欢树上。而且由此得出了人类普通的情感体验“悲伤也成享受”。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难度极大。 2.学生情况 (1)学生之前也学过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文章,如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背影》,但学生对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文章中怎么呈现,“小”与“大”之间如何建立起联系,怎么在自己的写作中用到“以小见大”的手法,全都不清楚。也正因为不清楚,所以在理解这篇文章时,不能走人作者的话语体系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母爱。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班会教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活动方案 初二班 一、活动主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活动时间:2017年12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注重时代性、强化民族性。 (二)学生六大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详尽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人文情怀: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崇、维护人的威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美满等。 审美情趣: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崇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康健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详尽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理性思维: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崇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格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撤,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批判质疑: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用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3.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详尽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乐学善学: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深刻的学习兴趣;能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例外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信息意识:能自觉、有用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4.康健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详尽包括爱护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贞乐天;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5.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详尽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社会责任: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好,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 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青岛版教材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例如二年级下册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利用了“野营”这一情景串,从野餐到野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再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将农村与城市的小朋友以“手拉手”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城市学生来到农村后的所见所闻及生活体验、城乡学生分别时的美好回忆。在这些生活素材中学生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能进行较大数的大小比较及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建立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其余每个单元亦是如此。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因此,我们只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 例如在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中,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和户外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长度单位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想了解一些动物每天的食量、睡眠时间和寿命……,在活动中让学生先分组制定调查计划,然后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的结果,最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在小学阶段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学生在接受小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会不断地形成一定的品格和能力,而这种品格和能力是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基于此,主要分析在核心素养的概念之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内涵;策略分析 在小学阶段,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将核心素养的概念深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小学阶段属于起始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重点理解教材,钻研教材 在小学阶段,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应该以教材为载体,应以此为依托。除此之外,众所周知教材在编写的整个过程当中,编写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深入分析和研究,这样促使小学数学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且具有典型性和科学性的特点。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高对教材的重视程度,精细地研读数学教材,只有精细地研读数学教材,才能够真正地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也能够确保教材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功能。在研读教材的过程当中必须深入并且细致,打破不良现状,针对教材当中的不同题型以及不同的图画和注释,都要提高重视程度,在研读的过程当中,能够将不同知识部分取得有机的联系,从而找到核心素养,并且进一步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分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在编写这部分内容的整个过程当中,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编写者是非常用心的,教材当中的一些内容十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解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故事进行导入。一位老爷爷想要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到十二分之四,二儿子分到三分之一,三儿子分到九分之三,三个儿子吵了起来,这时候阿凡提路过,和他们说了几句话,大家就不吵了,你们谁知道阿凡提说了什么吗?通过小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结合学情创设合理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整个过程当中,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教学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更容易发挥自身作用。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注重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从而将数学教学放置到更加形象具体的情境当中。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在合理的情境当中能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并且也会学会运用知识,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当中,应该使用教学艺术将情境创设得更加生活化、具体化,这样才能够真正符合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将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也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不断地探索知识,培养自身核心素养。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想要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理性的认知,就应该进行比较直观地展示,让学生建立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习统计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形成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六一儿童节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来源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来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来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先乘”就是先讲完一个故事,“后加减”则是接着再讲一个又一个故事。教师要通过这些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抽象的思维方法。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思维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其中,我们更强调让学生学会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因为集中精力是养成思考习惯的基础,而思考是理解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关注思维品质、考查思维过程传统的评价是基于知识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而未来的评价除了考查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2015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数学领域的监测标准中就提出:不要求计算速度,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达成。这些标准就体现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关注。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报告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分析 ———以《DNA 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 ◆ 于佳洋 ( 大庆实验中学) 高中生 物 学科 素养应该 包 括对生命的理解和尊 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技术的认知与高中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一、生物学科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 其实就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集合。在这个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就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此外,学生们还需要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向。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种:生命观念( 素养一) 、理性思维( 素养二) 、科学研究( 素养三) 以及社会责任( 素养四)。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以及正确的理性思维,此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能力和在生物二、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内容的核心在于生物学科的资源利用、学生自主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过程。本文将以课堂学习过程为重点进行粗浅论述。 对于生物 课堂 活动来说,常见的形式有: 的性教学,将核心内容贯彻到教学过程中。下表为 以 “DNA 分子的结构”为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课堂互动环节, 并且对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核心素养指 向点进行分析和展示。 ( 下转第 157 页)

遥 一五一十讲述了全部经过。看到他们能够主动承认错误,我很欣慰,尽力缓解紧张氛围,我告诉他们,我很理解他们对航模科技活动的喜爱,我也理解他们喜欢那个遥控器的心情,但是他们不能因喜欢某个物品就随便拿走窃为己有,偷盗学校的公共财物是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因为他们 是高 中生了,应该懂得道德是非和法制人难免会犯错,贵在有错能改,我肯定他们能够主动认错的行为,也 同 意给他们改过机会,只是暂时内部不上报学校处分,希 就 一起失窃违纪事件完满处理好,给予学生改过的机会,学生领会到我的教育爱心,学生含泪感激离开。当天家长将遥控器送回学校,感谢我对学生的 宽 大处理和巧妙教育,表示还要严肃教育小孩,要求小孩永远铭记我的这次班主任也很赞同我的处理方法。反思:通过这起 突发 的本质,教育是关爱不是惩罚,我没有采用常规公事公办上报学校处分的那种处理方法,采用的是启发式和自省式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成长出发,既找到了失又教育了学生,自我感觉处理得当,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以后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铭记教书育人的本份,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会育人,爱与罚,很多时候就是一念间,只有牢记我们教书育人的本职,爱教育,爱学生,就会成为我们自觉的习惯行为。 中国校外教育 教 学 随 笔

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技能,从而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改革,以新课标的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课题的研究、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多途径、市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数篇;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获得。也是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认识和理解、能力,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一线教学工作15余年;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但纵观目前课堂教学、图书资料及实验设备,一度成为全国数学教师的热门话题之一。如参加省市业务部门组织的课题知识培训。使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一句空话,合作交流应成为今后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观念,包括知识。它的形成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制定了以课题研究带动全区教育发展。因此,这是一项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了解数学的价值,又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及组织课题研究的能力,加大现代教育理念转化成具体教学行为的力度,是一个长期的,我们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能力,学会运用数学的意识,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然会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在数学能力上都能有一个跨越性的提高、产生数学情感等、市学科带头人,密切关注国内外的教育科研动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在我们身边更多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堂教学失去了活力。课题负责人,为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也是一个不断反省,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反复的。在国家、经费保障等)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共有9人。自从2004年开始担任数学教研员职务以来、以国标本教材为依托,教学功底扎实,充分发挥基层教学实验田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这种评价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形式的教科研培训,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价值观等,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题研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 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感受学习目标描述 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 迈的气概。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 角度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 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本课是毛泽东 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 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 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学习内容分析 精神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 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 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 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 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 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提示:说明本课堂可以落实哪个或 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 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 每个人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 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 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 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 文,深化情感。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2、有教学重点 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3、通过学文,理解律诗的有 关知识。4、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教学难点 全诗的思想感情。 学生学情分析 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对于当代的孩子,比较遥远,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 就在课前布置孩子们每人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读过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从 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新文体,所以,这就必 须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区分清楚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特征,有 助于今后阅读面的拓展。 1.生长点。 2.知识基础——在诗词学习中,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背诵并积累了一些耳熟能详 的古诗词。方法积累——学生基本掌握了看注释、想画面、查资料、抓字品读、归诗 类等学习方法。情感积淀——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长征、中国革命历史的文章, 在情感上有所积淀。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 ——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为例* 以历史价值观培育为核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运用符合学生情感和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的核心立意,激发学生对相应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感悟和共鸣,让历史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一课为例,试探讨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历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确立“课魂”,突出重点,解决历史价值观达成的关键问题 李惠军老师说过:“富有价值的历史感必然是深沉的,深沉的历史感是一种深刻的感知和厚重的理念。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灵魂。灵魂是历史课堂智慧的精髓,只有在这个灵魂的驱使下,历史才有深度力量,才有神韵风采。”[]《文艺复兴》一课的“课魂”毫无疑问是“人文精神”(Humanism)。学生通过对文艺复兴历史的学习,能否对人文精神的内涵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直接关系到本课历史价值观的达成度。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必须突出人文精神这一重点。 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明确一个认识:“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主义”。两者有很大的共性,但也有根本的区别。“人文主义”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对神学束缚的反抗,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人文精神”则具有更大的广度和外延,历史上早于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古希腊时期),又伴随历史的发展,成为了超越民族、超过国界,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共识。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设计时,不仅仅局限于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而要将更具广度的“人文精神”置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价值观层面更为准确地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凸显人文精神的历史感。笔者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壁画《创造亚当(局部:神与亚当的手指)》为重要线索,贯穿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分别在导入新课、过渡串联和结尾点题三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对《创造亚当》进行三次解读: ●第一次解读:用该图片引出对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创世纪》的分析,以教堂的屏风为界,屏风外(世俗人员)抬头所看到的,主题都是描绘“人的苦难”(《逐出伊甸园》、《大洪水》等),而屏风内(神职人员)抬头所看到的,主题都是描绘“神的奇迹”(如《创造亚当》)。这里学生能够感受到神与人之间的身份、能力的差距。接着定位于《创造亚当》人神手指交汇处,提问学生:亚当与神的手指接触到了吗?根据刚才对《创世纪》的分析,你对人与神的地位有怎样的看法?通过情景的铺垫,学生能够认识到,手指之间的距离看似无比接近,但仿佛永远无法触及(咫尺之间,人神两隔)。

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历史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1.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仔细研读历史课程标准,把握好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二看它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三看它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即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针对“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这二项核心素养,在设计“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这课的教学目标时,就不能简单笼统地设定为“通过了解秦汉大一统的史实,形成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应该将其设计为:“能够运用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明确秦汉疆域的四至;在梳理和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开疆拓土、独尊儒术等重

要史事的基础上,认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不仅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的指向性很具体、明确,而且操作性与检测性都很强,学生通过学习便可达到。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教师可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先就抛给学生这样一个悬念:“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 年爆发以来,势如破竹,1856 年在取得东征胜利以后,便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然而,就因为一件事情改变了太平天国的命运,使其迅速走向灭亡,正所谓是“兴也速,衰也快”,这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呢?”在这个悬念的激发下,学生很快就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忍不住开始翻书查资料,并急于想要找到答案。这样,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使学生发展了思维,获得了新知,提升了核心素养。教师也可用假设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9-12-16T15:46:41.1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作者:孙静 [导读] 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日常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孙静(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日常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入手,并围绕此展开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讨论,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298-01 引言: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核心素养逐渐引起相关教师的重视,同时也明确了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必备能力。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以学科素养的培养为基础,在开展教学时,将核心素养理念贯彻始终。 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意义 英语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英语核心素养是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的必备能力,对于日后学生步入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是新时代下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开展的必然要求[1]。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英语教学有了新要求,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故此在实际教学阶段内,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每一环节中,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应注重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设定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下,教师应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入手,确保学生在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知识储备能力,积累更多的词汇及语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集体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在班级内展开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于英语阅读文章思想的思考。进而将文章中体现的情感与价值观逐渐转变为学生的个人认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构建英语阅读教学框架。同时,在进行语言学习时,最重要的就是注重词汇量的理解和理解力的提升,以此为前提,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复述,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促使核心素养从量变向质变转变。 另外,教师应分解教学环节,从读前、快速阅读与精读几个角度入手。其中,针对阅读前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开展阅读,并在此过程中,运用知识储备能力与语言能力将文本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利用此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快速阅读环节,可使学生进行快速的文章浏览,在学习角色对话类的文章时,结合趣味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综合方式更好的呈现文章主题,同时教师可在阅读前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确保其能够实行独立思考。而针对精读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英语教材中通常会出现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插图,这时可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主题与插图的联系,充分考虑到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逐步学会使用英语进行概括与总结。 创新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養学生的英语阅读核心素养首要的就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本课重点,围绕生活目标展开教学,促使学生更好的应用be going to 句型。并采用常见的英语教学模式——PWP,详细来说即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以及Post-reading。而且还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与目标相关的音频、图片等,引导他们使用目标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year?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resolution的相关视频,而后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对应讨论,围绕“Did you make any resolutions last year?”做出详细阐述,最终引出本课主题“Resolutions”[2]。 与此同时,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合理设计阅读问题,围绕阅读主题,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渐形成教学环节中的问题链。在此阶段内,教师应对学生实行阅读策略的训练,尽可能的使用迁移、略读等方式,并结合思维导图一同使用,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阅读“All these shows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they try to look for the best singers,the most talented dancers,the most exciting magicians,the funniest actors and so on.All kind of people join these shows.”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设置问题“All kind of people代指的是什么?”,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最终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为其设置类似任务,使学生利用此种迁移方法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另外,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进而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结论: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开展英语学习的关键手段,因此在实行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最终落脚点, 参考文献: 王得娟.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探究[J].学周刊,2019(16):126 尹荣,高旭阳.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研究——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为例[J].英语教师,2017,17(10):68-7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