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31 大棚草莓技术规程

7.31 大棚草莓技术规程

无公害食品大棚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姜堰市姜堰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草莓的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姜堰市姜堰镇秋润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的大棚无公害食品草莓生产。

2 产地环境

2.1 产地环境质量

无公害草莓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104的规定。

2.2 土壤条件

土层较深厚,质地为沙壤土,结构疏松,中性或中性偏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 g/kg以上,排灌方便。

3 施肥原则及允许使用的肥料

3.1 施肥原则

按NY/T 496—2002规定执行。使用的肥料应是已经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限制使用含氯复合肥。

3.2 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3.2.1 有机肥料

包括堆肥、沤肥、厩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炭肥、饼肥、腐殖酸类肥、人畜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肥料等。

3.2.2 微生物肥料

包括微生物制剂和微生物处理肥料等。

3.2.3 化肥

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硫肥、钙肥、镁肥及复合(混)肥等。

3.2.4 叶面肥

包括大量元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腐殖酸类肥料。

4 栽培方式

草莓栽培分为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大类。我国草莓设施栽培的主要类型有: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塑料大棚促成栽培、日光温室半促成栽培、塑料大棚半促成栽培及塑料拱棚早熟栽培。

5 品种选择

选择休眠浅的品种,并要求优质、抗性强、丰产性好。

6 育苗

6.1 母株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

6.2 母株定植

6.2.1 定植时间

春季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定植母株。

6.2.2 苗床准备

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000kg,耕匀耙细后做成宽1.5 m~2.0 m 的平畦或高畦。

6.2.3 定植方式

将母株单行定植在畦中间,株距50 cm~80 cm。植株栽植的合理深度是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6.3 苗期管理

定植后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为促使早抽生、多抽生匍匐茎,在母株成活后可喷施一次赤霉素(GA3),浓度为50 mg/L。匍匐茎发生后,将匍匐茎在母株四周均匀摆布,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土压蔓,促进子苗生根。整个生长期要及时人工除草,见到花序立即去除。

6.4 假植育苗

6.4.1 假植育苗方式

草莓假植育苗有营养钵假植和苗床假植两种方式,在促进花芽提早分化方面,营养钵假植育苗优于苗床假植育苗。

建议采用假植育苗方式。

6.4.2 营养钵假植育苗

6.4.2.1 营养钵假植

在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选取二叶一心以上的匍匐茎子苗,栽入直径10 cm或12 cm的塑料营养钵中。育苗土为无病虫害的肥沃表土,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物料,以保持土质疏松。适宜的有机物料主要有草炭、腐叶、腐熟秸秆等。另外育苗土中加入优质腐熟农家肥20 kg/m3。将栽好苗的营养钵排列在苗床上,株距15 cm。

6.4.2.2 假植苗管理

栽植后浇透水,第一周必须遮荫,定时喷水以保持湿润。栽植10天后叶面喷施一次0.2%尿素,每隔10天喷施一次磷钾肥。及时摘除

抽生的匍匐茎和枯叶、病叶,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后期,苗床上的营养钵苗要通过转钵断根。

6.4.3 苗床假植育苗

6.4.3.1 苗床假植

苗床宽1.2 m,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 kg,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物料。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选择具有三片展开叶的匍匐茎苗进行栽植,株行距15 cm×15 cm。

6.4.3.2 假植苗管理

适当遮荫。栽后立即浇透水,并在三天内每天喷两次水,以后见干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栽植10天后叶面喷施一次0.2%尿素,每隔10天喷施一次磷钾肥。及时摘除抽生的匍匐茎和枯叶、病叶,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8月下旬至9月初进行断根处理。

6.5 壮苗标准

具有四片以上展开叶,根茎粗度1.2 cm以上,根系发达,苗重20 g以上,顶花芽分化完成,无病虫害。

7 生产苗定植

7.1 土壤消毒

采用太阳热消毒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将基肥中的农家肥施入土壤,深翻,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地膜或旧棚膜。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建议棚室土壤消毒在覆盖地膜或旧棚膜的同时扣棚膜,密封棚室。土壤太阳热消毒在7、8月份进行,时间至少为40天。

7.2 定植时期

假植苗在顶花芽分化后定植,通常是在8月下旬至9月20日定植。

7.3 栽植方式

采用双行的栽植方式,一般垄高30 cm~40 cm,上宽50 cm~60 cm,下宽70 cm~80 cm,垄沟宽20 cm。株距15 cm~18 cm,小行距25 cm~35 cm。大棚内每667 m2定植7 000株~9 000株。

8 栽培管理

8.1 管理技术

8.1.1 保温

8.1.1.1 棚膜覆盖

南方塑料大棚覆盖棚膜是在平均气温降到17℃的时候,温度低时在大棚内塔小拱棚保温。

8.1.1.2 地膜覆盖

顶花芽显蕾时覆盖黑色地膜。盖膜后,立即破膜提苗。

8.1.2 棚室内温湿度调节

8.1.2.1 温度调节

显蕾前:白天26℃~28℃,夜间15℃~18℃。

显蕾期:白天25℃~28℃,夜间8℃~12℃。

花期:白天22℃~25℃,夜间8℃~10℃。

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20℃~25℃,夜间5℃~10℃。

8.1.2.2 湿度调节

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开花期,白天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8.1.3 水肥管理

8.1.3.1 灌溉

采用膜下灌溉方式,最好采用膜下滴灌。定植时浇透水,一周内要勤浇水,覆盖地膜后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

8.1.3.2 施肥

基肥:每667m2施农家肥5 000 kg及氮磷钾复合肥50 kg,氮磷钾的比例以15∶15∶10为宜。

追肥:每一次追肥,顶花序显蕾时;第二次追肥,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三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前期;第四次追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以后每隔15 d~20 d追肥一次。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肥料中氮磷钾配合,液肥浓度以0.2%~0.4%为宜。

8.1.4 赤霉素(GA3)处理

对于休眠深草莓品种,为了防止植株休眠,在保温一周后往苗心处喷GA3,浓度为5mg/L~10 mg/L,每株喷约5 mL。

8.1.5 植株管理

摘叶和除匍匐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应及时摘除匍匐茎和黄叶、枯叶、病叶。

掰芽:在顶花序抽出后,选留1个~2个方位好而壮的腋芽保留,其余掰掉。

掰花茎:结果后的花序要及时去掉。

疏花疏果:花序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要及早疏除,每个花序保留7个~12个果实。

8.1.6 放养蜜蜂

花前一周在棚室中放入1箱~2箱蜜蜂,蜜蜂数量以一株草莓一只蜜蜂为宜。

8.1.7 二氧化碳气体施肥

二氧化碳气体施肥在冬季晴天的午前进行,施放时间2 h~3 h,浓度700 mg/L~1000mg/L。

8.1.8 电灯补光

为了延长日照时数,维持草莓植株的生长势,建议采用电灯补光。每667 m2安装100 W白炽灯泡40个~50个,12月上旬至1月下旬期间,每天在日落后补光3 h~4 h。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9.1.1 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芽枯病、炭疽病、根腐病和芽线虫。

9.1.2 主要虫害包括螨类、蚜虫、白粉虱。

9.2 防治原则

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9.3 农业防治

9.3.1 选用抗病虫品种

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9.3.2 栽培管理及生态措施

发现病株、叶、果,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收获后深耕40 cm,借助自然条件,如低温、太阳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土传病菌;深耕后利用太阳热进行土壤消毒;合理轮作。

9.3 物理防治

9.3.1 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

在100 cm×20 cm的纸板上涂黄漆,上涂一层机油,每667 m2挂30块~40块,挂在行间。当板上粘满白粉虱和蚜虫时,再涂一层机油。

9.3.2 阻隔防蚜

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止蚜虫进入的防虫网。

9.3.3 驱避蚜虫

在棚室放风口处挂银灰色地膜条驱避蚜虫。

9.4 生物防治

扣棚后当白粉虱成虫在0.2头/株以下时,每5天释放丽蚜小蜂成虫3头/株,共释放三次丽蚜小蜂,可有效控制白粉虱为害。

9.5 生态防治

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35℃,闷棚2 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次~3次,可防治灰霉病。

9.6 药剂防治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见附录A。所有使用的农药均应在农业部注册登记。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参照GB 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执行。保护地优先采用烟熏法、粉尘法,在干燥晴朗天气可喷雾防治,如果是在采果期,应先采果后喷药,同时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

10 果实采收

10.1 果实采收标准

果实表面着色达到70%以上。

10.2 采收前准备

果实采收前要做好采收、包装准备。采收用的容器要浅,底部要平,内壁光滑,内垫海绵或其他软的衬垫物。

10.3 采收时间

根据草莓果实的成熟期决定采收时间。采收在清晨露水已干至中午或傍晚转凉后进行。

10.4 采收操作技术

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将果实按大小分级摆放于容器内,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危害。果实分级按NY/T444—2001中5.1所述的草莓感官品质标准执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