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

一.摘要:

“温室中的绿色生态臭氧病虫害防治”数学模型是通过臭氧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温室效应造福人类,减少其对人类的负面影响。由于臭氧对植物生长具有保护与破坏双重影响,利用数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和处理。问题一:根据所掌握的人口模型,将生长作物与虫害的关系类似于人口模型的指数函数,对题目给定的表1和表2通过数据拟合,在自然条件下,建立病虫害与生长作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因为在数据拟合前,假设病虫害密度与水稻产量成线性关系,然而,我们知道,当病虫害密度趋于无穷大时,水稻产量不可能为负值,所以该假设不成立。从人口模型中,受到启发,也许病虫害密度与水稻产量的关系可能为指数函数,当拟合完毕后,惊奇地发现,数据非常接近,而且比较符合实际。接下来,关于模型求解问题,顺理成章。问题二,在杀虫剂作用下,要建立生长作物、病虫害和杀虫剂之间作用的数学模型,必须在问题一的条件下作出合理假设,同时运用数学软件得出该模型,最后结合已知数据可算出每亩地的水稻利润。对于农药锐劲特使用方案,必须考虑到锐劲特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结合表3,农药锐劲特在水稻中的残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可确定使用频率,又由于锐劲特的浓度密切关系水稻等作物的生长情况,利用农业原理找出最适合的浓度。问题三,在温室中引入O3型杀虫剂,和问题二相似,不同的是,问题三加入了O3的作用时间,当O3的作用时间大于某一值时才会起作用,而又必须小于某一值时,才不会对作物造成伤害,建O3对温室植物与病虫害作用的数学模型,也需用到数学建模相关知识。问题四,和实际联系最大,因为只有在了解O3的温室动态分布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O3。而该题的关键是,建立稳定性模型,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研究系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以及系统在相关因素增加或减少后的动态变化,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给出臭氧的动态分布图。问题五,作出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中杀虫剂使用策略、在温室中臭氧应用于病虫害防治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绿色生态生长作物杀虫剂臭氧

二.问题的提出

自然状态下,农田里总有不同的害虫,为此采用各种杀虫剂来进行杀虫,可是,杀虫时,发现其中存在一个成本与效率的问题,所以,必须找出之间的一种关系,从而根据稻田里的害虫量的多少,找出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案。而由于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同样在种蔬菜时,采用

O进行杀毒,这样就对环境的破坏

3

O的浓度与供给时间有很大的关系,若两者处理不当,则极有可能比较小,但

3

出现烧苗等现象,所以未来避免这种现象,必须找出一个合理的方案,可以严格O的供给量与时间,使害虫杀掉,并且蔬菜正常生长。在以上各问题解的控制

3

O时,整个矩形温决之后,设想,在一间矩形温室里,如何安置管道,使通入

3

O,使之健康成长。

室里的蔬菜都可以充分利用到

3

三.问题的分析

由题意可知,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种模型,解决杀虫剂的量的多少,使用时间,频率,从而使成本与产量达到所需要的目的。问题一中,首先建立病虫害与生长作物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中,顺理成章的就会想到类似的人口模型,因此,利用所学过的类似的人口模型建立题中的生长作物与病虫害的模型,然后根据题中说给的数据,分别求解出中华稻蝗和稻纵卷叶螟对生长作物的综合作用。而问题二,数据拟合的方法进行求解,以问题一的中华稻蝗对生长作物的危害为条件,求解出锐劲特的最佳使用量。问题三,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求解出生长O的浓度和使用时间的综合效应。从而求解出对农作物生长的最

作物的产量与

3

O浓度和时间,进而求解出使用的频率。问题四中,采用气体的扩散规律和佳

3

速度,将其假设为一个箱式模型,从而不知管道,是一个房间里的各个地方都能

O杀毒。最后,根据网上提供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充分利用到

3

出杀虫剂的可行性方案。

四.建模过程

1)问题一

模型假设:

1.在实验中, 除施肥量, 其它影响因子如环境条件、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等, 均

处于同等水平

2.在实际问题中, 产量受作物种类、植株密度、气候条件以及害虫对杀虫剂的

抵抗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仅仅考虑杀虫剂的种类和量的多少对生长作物的影响。

3.忽略植物各阶段的生长特点对杀虫剂的各种需求量。

4.农药是没有过期的,有效的。

5.忽略病虫的繁殖周期以及各阶段的生长情况,将它以为是不变的生长速率。

2.定义符号说明:

x——单位面积害虫的数量y——生长作物的减产率

3.模型建立:

虫害与生长作物的模型,大致类似人口模型,因此,可以用人口模型的一些知识进行求解,对于虫害与生长作物的关系,依然将其类比于指数函数。

中华稻蝗的密度大小,由于中华稻蝗成取食水稻叶片,造成缺刻,并可咬断稻穗、影响产量,所以主要影响的是穗花被害率,最终影响将产率,所以害虫的密度,直接反映出减产率的大小,故虫害的密度与减产率有必然的关系。

通过密度与减产率的图形可知

x=[0 3 10 20 30 40];

y=[0 2.4 12.9 16.3 20.1 26.8];

plot(x,y)

grid on

xlabel('中华稻蝗密度');

ylabel('减产率');

title('中华稻蝗密度与减产率的关系图')

经过多次采用不同方法拟合之后,发现其大致类似于指数函数,其验证了之前的假设。

4.模型求解:

穗花被害率

密度(头/m2)

结实率(%)千粒重(g)减产率(%)(%)

0 —94.4 21.37 —

3 0.273 93.2 20.60 2.4

10 2.260 92.1 20.60 12.9

20 2.550 91.5 20.50 16.3

30 2.920 89.9 20.60 20.1

40 3.950 87.9 20.13 26.8

按以下程序拟合,减产率y的大小事按照自然状态下的产量减去有虫害的

影响的减产。则考虑一亩地里有

x=2000/3*[ 3 10 20 30 40]'; b=ones(5,1);

y=[780.8 696.8 669.6 639.2 585.6 ]'; z=log(y)-b*log(780.8); r= x\z

可得: r = -1.0828e-005 则 rx e x y 0= (8.7800=x ) 故 x

e y 5

10

0828.18.780-?-?=

即中华稻蝗对水稻产量的函数为 x

e y 5

10

0828.18.780-?-=

由于稻纵卷叶螟为害特点是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形成白色条斑,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而稻纵卷叶螟的作用原理是致水稻千粒重降低,秕粒增加,造成减产,故稻纵卷叶螟的密度,直接而影响卷叶率,以及空壳率,从而影响产量的损失率。

密度(头/m 2) 产量损失率(%) 卷叶率(%) 空壳率(%) 3.75 0.73 0.76 14.22 7.50 1.11 1.11 14.43 11.25 2.2 2.22 15.34 15.00 3.37 3.54 15.95 18.75 5.05 4.72 16.87 30.00 6.78 6.73 17.10 37.50 7.16 7.63 17.21 56.25 9.39 14.82 20.59 75.00 14.11 14.93 23.19 112.50

20.09

20.40

25.16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虫害的密度与产量之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这两组数据的图像

x=2000/3*[3.75 7.50 11.25 15.0 18.75 30 37.50 56.25 75 112.5];

y=[794.16 791.12 782.4 770.96 759.6 745.76 742.72 724.88 687.12 639.28 ]; plot(x,y) grid on

xlabel('稻纵卷叶螟密度'); ylabel('减产率');

title('稻纵卷叶螟虫害与其减产率的关系图')

可推测出其大致也是符合指数函数,故用指数函数的拟合可得 x=2000/3*[3.75 7.50 11.25 15.0 18.75 30 37.50 56.25 75 112.5]'; b=ones(10,1);

y=[794.16 791.12 782.4 770.96 759.6 745.76 742.72 724.88 687.12 639.28 ]'; z=log(y)-b*log(794.16); r= x\z

经拟合可得r = -2.8301e-006

所以,水稻的产量与稻纵卷叶螟之间的关系有

x

e y 6

10

8301.216.794-?-?=

2)问题二

1.基本假设:

1.在一亩地里,害虫密度不同的地方,相应使用不同量的锐劲特,可以使害虫的量减少到一个固定的值,则产量也会是一个定值,故其条件类似于问题一的模型。

2.在实验中, 除施肥量, 其它影响因子如环境条件、种植密度、土壤肥力等,

均处于同等水平

3.在实际问题中, 产量受作物种类、植株密度、气候条件以及害虫对杀虫剂的抵抗等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忽略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仅仅考虑杀虫剂的种类和量的多少对生长作物的影响。

4.忽略植物各阶段的生长特点对杀虫剂的各种需求量。

5.忽略病虫的繁殖周期以及各阶段的生长情况,将它以为是不变的生长速率。

6.锐劲特符合农药的使用理论:农药浓度大小对作物生长作用取决于其浓度大小,在一定围,随着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增大,当大于某一浓度,开始起抑制作用。

7.该过程中虚拟的害虫为问题一中的中华稻蝗。

2.定义符号说明:

a ——使用锐劲特前害虫的密度

b ——使用锐劲特之后害虫的密度 y ——生长作物的产量 w ——锐劲特在植物的残留量 w1——所给下表中残留量的数据 t ——施肥后的时间 z ——每亩地水稻的利润 q ——每次喷药的量 p ——总的锐劲特的需求量 T ——农药使用的次数

3.模型建立:

表3 农药锐劲特在水稻中的残留量数据

时间/d

1 3 6 10 15 25 植株中残留量1

/mg kg -?

8.26

6.89

4.92

1.84

0.197

0.066

上表给出了锐劲特在植物体残留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利用以下程序:

t=[1 3 6 10 15 25];

W1=[8.28 6.89 4.92 1.84 0.197 0.066]; plot(t,w1) grid on tlabel('时间t'); w1label('农药残留量');

title('农药残留量和时间的关系')

可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