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析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

解析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

解析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
解析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

解析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

摘要: 后现代主义:一、以民众日常生活、大众消费作为表现旨趣和归宿,使艺术明显趋于大众化。二、揶揄、嘲讽和游戏,成了后现代主义所反映的共同心理特征。三、绘画作品主体性缺失的中性化表现,即折中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重要。特征。“变”是后现代主义的绘画宣言。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绘画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海滩上一个小孩用沙垒起一座仙宫般的城堡,他站起身,偏头凝视片刻,一脚将它踹塌———”。这种游戏似的行为和心理就类似于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

“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在《现代流行观念词典》中认为“这个词没什么意义,却被人们尽可能地经常使用。”这至少说明了一点,即这个词非常流行,却难以对它下定义,因为它是那么地令人恼怒,使人难以捉摸,它涉及的范围极广,其内涵和外延都较难把握。但通过各种后现代主义的普遍特征能找到认识它本源的方式。后现代主义现象是对当今艺术的真实描述,它产生于西方70 年代初,由建筑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最先提出“后现代主义”的概念,之后便开始流行,逐渐扩展到社会学、美学、政治学、语言学等各方面。“后现代”是与“现代”现对应的词,后现代的“后”字表达了“反对”的意思,即与现代主义相对立;也有时间延续之意,即产生于现代主义之后。“其中心经历———理性的死亡,似乎宣告了一项历史工程———现代性的终结。”(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

传统古典西方哲学,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是一种决定论的哲学形态,而现代哲学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为基础,注重的是非理性,强调世界的多样性,与之相应,现代主义艺术避开艺术还原现实的理性方式,远离日常生活经验,强调艺术家的心理、感情、思维的作用,在破坏传统现实主义原则的同时,又创立出新的原则和理论,试图创造出一个新的中心。现代主义体现在绘画上的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纯粹性”,它追求绝对“形而上”的真理,在自在自为的自律中存在,有一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方式。在绘画创作中往往是对日常生活的高度抽象,使表现样式由外部客观向人的内在主观精神转变。

由此,我们可以捕捉到后现代主义所表现出来的对现代主义的否定特性,即对过去一切框架的反叛,在后现代主义的世界里,没有理性的古典主义,也没有非理性的现代主义主体,只有个体存在,它摒弃理论支点,也不寻找理论解释世界,而是表现出反本质、反规律、反同一性、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带有相当的“破坏性”———破坏了传统一切审美标准,消除美的“中心”,将艺术的意义扩大到“多元”的范围,并深入到商业视觉和大众流行文化中去了。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被消融,后现代主义成了最彻底的自由主义和绝对的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现象表面上看是对历史思想文化的全盘否定,但实质上正体现了他与历史的渊源关系,它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当代科学发展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契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理性主义的绝对性等信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再加上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世界范围的生态灾难、环境恶化、单一文化危机更加深了后现代艺术家对理性的怀疑。

在绘画方面,后现代主义主要表现在西方涌现了一批以德国的巴塞利兹、吕佩尔茨、彭克,意大利的库克、克莱门特,美国的施纳贝尔、萨利等为代表的后现

代主义画家。在中国也出现了许多,例如:徐冰、周啸虎、计余文、舒群、袁运生等一批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艺术家,他们在绘画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以民众日常生活、大众消费作为表现旨趣和归宿,使艺术明显趋于大众化。如在美国时报广场艺术展中,有一百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四层建筑物中,每一个空间和表面都被利用,把画作在电源开关上,涂在电话线上,扎根于便池中,悬挂在走廊的天花板上或潜伏在古怪的角落里,不知哪里开始,哪里结束。这种现象完全消融了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在创作素材上,已不再寻求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中时常可见的崇高题材,也不再选取可恰当表现美的永恒和中心的形象。波普艺术的特征在后现代主义中充分体现出来。正像它的代表作:理查·汉弥尔顿的一幅小型拼贴“到底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 如此有魅力?”画家使用大量通俗产品来装置一座现代公寓的室内场景,图中一个男子手握一个巨大的棒棒糖,上面印着“pop”字样。中国青年画家杨卫在《中国人民很行》这幅作品中:一张大钞票上面的字是“中国人民很行”,中图为一颗大白菜,下端为四个8 字。这幅作品也反映了画家对艺术作品与生活商品消费的思考。

二、揶揄、嘲讽和游戏,成了后现代主义所反映的共同心理特征。在一次后现代主义绘画回顾作品展的标题上写着:展中有撕裂的画、倾斜的画、颠倒的画、半面的画、未完成的画。展厅中央一个四肢着地的泡沫巨人在不停地呼气、吸气??消解古典的解构主义策略,是其重要表现方式。对结构、图形、材料、意义的结构是他们常用的方法。在后现代主义中,古典成了他们手中的玩偶,被随意的搬用,或者公然地甚至粗俗的改造古典、修正古典,已成为后现代时期艺术的普遍现象。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费汀在他的作品中把毕加索的头像移到另一男子裸体形象上。计余文在他的风俗画《维纳斯的诞生》中,维纳斯直接仿制了文艺复兴时期乔尔乔内的维纳斯诞生形象,但在她左边,则是中国民间传统人物形象,这些人穿着古代服装笑眯眯地、少见多怪似地欣赏着维纳斯的身体。德国的彭克却最常用草率的图象、粗糙的黑色轮廓和胶水与干燥颜料混合技法进行创作。中国画家袁运生在《影与象》中运用油彩、蜡、墨、麻布等多种材料进行点线涂抹和实物粘贴,使艺术语言超常地组合和跨越,并导致作品与原初创作契机的疏离而引发形象和意蕴的多义性,同时也增加了画面意外效果的偶然性。三、绘画作品主体性缺失的中性化表现,即折中主义。这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重要特征。解构之后又重构,只是不再是原有的元素。绘画也融入了其它各种文化的因素(如流行音乐,大众影视,视幻艺术等) ,不断地错综复杂地折衷混合。“文化的多元,似乎在某些特定的氛围或全球的文化氛围中蓬勃发展,艺术可以自由地在各种文化中游移,在这过程中,风格可能会产生变化或消失殆尽。古典和现代的重构,本体与异体的重构,高雅与庸俗的重构,甚至毫不相干的物与物之间的组合重构,折衷的最终结果是风格的丧失,也可以把后现代主义称作为没有风格的风格,更无所谓流派了。”(包铭新《后现代主义与服装》)“每个人,甚至于世界本身也许都可以被看作艺术品或作品的一部分。”(意大利画家曼佐尼) 。后现代艺术因此完全呈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它所要展现的是:世界有些什么东西? 这些东西如何组成,如何构建? 却并不追求结果的定式。

“怎么都行”是后现代主义画家搞创作的显见策略。“艺术,无规律,无规矩,无标准,无楷模,无样板,无大功告成,无登峰造极,无天下第一,无一劳永逸! ??艺术,只有一个字规律———变!”这是后现代主义的绘画宣言。正如后现代主义画家家周啸虎所理解的那样“艺术于今天所呈现的是一个不断变换谜底的谜语,

抑或根本没有谜底。其意义全在谜面所组成的迷宫中和参与者之间交流所展现着的各种关系中,物质语汇挪用,物化事件的滋生组成了语群关系,倚重的是这些语群之间的连接符,这个连接符可能再现为空无一物,但能被感知,这种空无状态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艺术的框架靠这一线优美且脆弱,透明又隐晦的连结符维系,滑向任一边艺术状态即不复存在一种走钢丝般的险着。(《当代艺术流派》) ”。

参考文献:

【1】李浴《西方美术史纲》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0 【2】陈志华《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三、四卷, 三联书店,1961 【4】〔法〕丹纳《艺木哲学》人民出版社, 1981

【5】李大夏译 C.詹克思《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6】马永建《后现代主义艺术二十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解读

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风格浅析 [摘要]“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其概念最早在建筑领域出现,而后扩展到文学艺术的其他领域。 [关键词]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现代设计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在欧美等国家流行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但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冷漠、单调、毫无个性的设计理念也致使许多青年建筑家与设计师们感到厌倦,急于寻找和发现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从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开始,各国设计师们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反现代主义设计的尝试,运用美国的通俗文化对现代主义设计进行改造,后现代主义设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对简单化、模式化,讲求文脉,追求人情味,崇尚室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大胆地运用装饰和色彩,提倡多样化和多元化。在造型设计的构图理论中吸取其它艺术或自然科学概念,如片断、反射、折射、裂变、变形等。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运用传统,以不熟悉的方式来组合熟悉的东西,用各种刻意制造矛盾,如断裂、错位、扭曲、矛盾共处等手法,把传统的构件组合在新的情景之中,让人产生复杂的联想。 一、后现代设计的出现及其发展

浅析后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向日葵》

浅析后现代主义绘画作品《向日葵》 摘要:本文以马克思现实主义为视角,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对印象派绘画梵高的《向日葵》分析,通过印象派艺术家自觉的艺术实践精神,最后探讨和分析体验时代的艺术精神与人的主体意识的全面生成的现实主义内涵。 关键词:激情真诚色彩探索 梵高,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梵高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色彩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从《向日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高纯度色彩所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明亮的铭黄作为背景,衬托着用中黄和橙黄描绘的向日葵,令画面有一种极致的灿烂效果。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卜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多次描绘《向日葵》。从未有人为向日葵投注这样激烈专注的热情!梵高画的向日葵好像在燃烧,浮雕般色彩如此强烈厚重,感情笔触如此饱满有力,真正是天真充沛生命旺盛的太阳旋转之花。 梵高嗜画向日葵,因向日葵是追光拜日的农民之花。画向日葵即画太阳,也是自画。太阳、向日葵及梵高融成一体。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浅析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摘要自后现代这一艺术思潮诞生的那天起,评论界对它评判就没有停止过,这其中褒贬不一:多样化、人性化、模糊化、非理性、叛逆性、颠覆性等等,许多评论的词汇表明了每个关注它的人的观点。正是由于它还在发展变化中,因此,学术界还很难做出最恰当的评论。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双重译码功能 后现代主义运动是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建筑中产生 的设计运动。“后现代主义”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复杂,从字面 上看,是指现代主义以后的各种风格,或者某种风格,因此,它 具有向现代主义挑战、或者否认现代主义的内涵。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 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 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 的需求和商业竞争,人们渴望出现变化。反叛主流设计运动 在此时兴起了,其激进的思想对设计的冲击是不可磨灭的,设 计开始朝向强调个性以及表现不同消费群体的生活意象、强 调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的方向转变。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 生。它认为产品设计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和功能,还要具有 丰富的个性和多样的形式,并注重人情化和象征意味。目的 就是建立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方式的 设计原则。 在今天看来,后现代主义设计作为一个模糊、非特定的概 念,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艺术风格流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设计 艺术风格和设计理念,而是包括观念、态度、知识、行为、思维 变化而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化思潮,整体是对现代主义的 反叛。后现代的设计风格纷繁复杂,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 征:非理性。后现代设计中大量地引用矛盾修饰法、讽刺和隐 喻的手法来进行设计,桌子不再是桌子,更是一种概念,一种 符号,甚至是一种政治态度。这种多样化风格现象的出现是 对现代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抹杀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纯洁性和 至上性,将设计带入到一种可以是“很多”的状态。这种现象 还不能一概而论地评述它的好坏,一方面因为它既有进步的 一面,又有它反动的特征;另一方面,这种潮流本身还只是处 于探索的阶段,所以还不能过早地为它盖棺定论。 二、历史上一些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观点 建筑设计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 说:“我所观察和定义的后现代,其解释如下:一种职业性根基 的、同时是大众的建筑艺术,它已新技术和老式样为基础。‘双 重译码’是‘名流——大众’和‘新——老’这两层含义的简 称”。这种“双重译码”的提法使许多评论家把后现代主义设 计看成是“大杂烩”。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文杜里针对杰 出的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的设 计原则,提出了“少令人生厌”的观点,鼓吹以杂乱、怪诞、暧昧 为美的建筑学思想,认为建筑师应该向市井文化学习。王受 之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将后现代设计归结为后现代主义、解 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然后又将后现代主义分为高科技风格、 过渡高科技风格、减少主义风格、建筑风格、微建筑风格和微 电子风格。 后现代设计的理论界众说纷纭,没有结果,没有定论,有 的只是零散的、片段式的论述。那么,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是 什么性质的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到底是现代主义的延续,还是一个新时代设计的开端?三、笔者眼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也是一样。后现代主义设计起源于对两个重大时代问题的思考:1、设计如何与传统展开对话;2、艺术及设计如何与消费文化共处。这两个问题是包豪斯时代的先锋设计师所不曾面对的,它们是二战结束以来率先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后又逐渐扩散至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问题,即所谓后现代问题。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无力解决后现代问题,却至少敢于提出并思考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正是后现代设计理念中所包含的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的成分。很多思潮都影响到后现代的设计风格:朋克、高科技、低技术、极少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各种历史主义变体。后现代设计并非设计师孤独的尝试,市场给了他们最有力的支持,同时设计师的名望也是利润的来源。当60、70年代波普、朋克文化、迷幻药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兴起时,设计师也应这群新人类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而大胆地进行各种后现代主义尝试,文化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设计突破功能主义的束缚而自由的发展。后现代设计也是追求功能的。一些在常人眼中匪夷所思的设计其实不正是这个匪夷所思的年代所需要的艺术形式吗?一些莫名其妙的产品其实也总会有它的市场,因为现代社会人的心理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任何一个时代,一切的多元化使得莫名其妙其实就是产品的功能。因为它同样会满足生产者自己或者一部分消费者的心理。后现代主义设计是随意的,不拘一格的,虽然它可以成为反现代主义设计,它的叛逆代表了时代的特色,可是它的挑战都处在设计的风格和形式上,而没有能够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思想核心。它缺乏明确的艺术形态宗旨而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自由放任的设计风格,其薄弱的思想性和形式主义的性格特征使它根本不可能取代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是后现代设计思潮与风格最为活跃的十年,但是却缺乏一种系统的设计理论,或者设计思想。这是在现代主义的长期禁锢下,一旦门户大开,必然会有太多的东西奔涌而出。我不能断定后现代的设计会最终形成一种统一的风格,因为,后现代对于个人的、民族的、特定文化的尊重应该不会让一种风格一统天下的。我们生活在新世纪之初,生机勃勃,一切都在发展和变化之中,激动人心又令人困惑不已,我们期待着即将发生的一切。参考文献:[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2]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查尔斯?詹克斯著.李大夏译.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意义

身体艺术、表演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以及超极现实主义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大大超越了二十世纪初现代艺术的范畴。如何看待当今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派美术? 自缭乱缤纷的西方现代派美术出现以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美术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派的,关键是它的内容:表现什么?反映什么? 另一方面,作为美术创作方法和流派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对艺术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历史主义的社会学的分析,笼统地肯定和否定,或者简单地把现代派美术和资产阶级的颓废艺术划等号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现代艺术史已经证明,现代派关于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关于色彩、视觉的研究,以及关于新材料的运用等等,对广告制作、家具造型、服装设计、建筑构思、封面装帧等实用美术的应用、发展和变革产生过影响,今后还会继续起一定作用。总之,现代派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是极为复杂和多种多样的。 西方现代艺术运动迭起、流派纷呈,从宣言到行动无不标新立异。这刺激了人们的想象,活跃了人们的思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美术思潮,讲授影响较大的流派和团体: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等等。它们的活动中尽在法国巴黎。二战以后,美国纽约逐渐取代巴黎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由于现代艺术得到各方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承认了现代艺术,使现代艺术蓬勃发展起来。现代派最初是以反抗现存制度,反对官方沙龙艺术起家的,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拒绝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古典艺术遗产,专以创作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艺术为目的,他们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时髦,否定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认为艺术形式可以不依赖内容而独立存在。他们脱离生活,忽视群众的审美要求,片面追求和探索美的形式,因而作品不能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的艺术观和世界观反映了某些上层资产阶级的精神空虚和悲观厌世情绪。 科学进步,技术的发展,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使广告的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其独特的媒体特性,广告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消费者的青睐。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美术作为商品走进市场,给艺术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眼睛延伸到宏观与微观世界。因此现代艺术家必然要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现代哲学直接影响现代美术创造,叔本华的唯我主义的本体论思想、唯意志论观点导致认识上的直觉主义,这使艺术家的天才和灵感升华为艺术创造的根本。尔后的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领域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又成为现代艺术创造之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哲学”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和传统价值观的彻底否定和背叛,从此艺术不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观世界的表现。现代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沿着必然规律运行的,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就注重实用、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当照相术发明,再现的写实主义绘画已被摄影部分取代,绘画必然另择其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内在精神为追求。绘画自产生起就以为别人服务为宗旨,原始社会为实用,后来为神、为人的生活、为政治斗争等服务。西方艺术家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因此艺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浅析后现代主义艺术 【摘要】后现代艺术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众多艺术家的参与和努力下壮大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一系列优秀的作品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审美和享受。“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一词,对于新一代设计师而言,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它的含意和概念却往往含糊不清。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艺术形象 在人类艺术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各种艺术思潮的变迁和转换,从浑厚气魄的古罗马艺术到追求完美、寻求比例谐和统一的希腊艺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美为基础的理想艺术,到追求宏伟和朝向理性辉煌炫耀的古典主义艺术,到十九世纪的充满幻想和激情、直觉的浪漫主义艺术,到追求光线氛围视觉上细微变化的印象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二十世纪的近现代,人类的艺术又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了,它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它的种类繁多而又复杂,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大地艺术、涂鸦艺术、拼贴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一、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环境背景 在历经二战的灾难之后,在全球经济化的进程中信息开始迅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后现代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多元化、开放性和对传统的观念的反叛。设计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首先兴起于建筑界,而后迅速波及到其他设计领域。这时候后现代主义已经从一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这个背景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和生活形态,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作为引导时代潮流和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同样不能避免,很多艺术家不愿再回到人们以往熟悉的艺术样式上去了,这时候甚至连单纯的形式都显得复杂多余。后现代主义艺术就在这个含混复杂而又多变的氛围里诞生了,它既具有传统的魅力又富于新鲜的生机,再创并展现了新时代艺术的辉煌。 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形象特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艺术结束后,用绘画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观念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们试图找回某些东西,比如形象、图像、叙事、诗意以及对传统的敬意,来平衡自己的艺术作品。“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实践上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征,但没有一个占主导趋势的流派或思想。同时遵循人在设计生活中主导作用,具有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人性化的特征。 在艺术媒介方面,后现代主义容纳了范围宽广的风格、主题和形式,从传统上

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 “变化是生活的法则,现实是永远否定历史的。”西方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包括各个时 期的艺术思想和流派往往也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运转着。从文艺复兴之后17世纪的巴 洛克到18世纪的洛可可以及古典风,继而到19世纪的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 象主义,再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难看出西方艺术在不断否定自我,同时也在发展自我。尤其从近代的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精神衍变,反映了人类对艺术的一种新的精神心 理结构,使我们产生了对艺术新的思考。 一、现代主义艺术的精神和特征 西方艺术早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就构建起了以客观、写实为特征的审美艺术精神。但是 这种精神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走到了尽头。西方资本主义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随 之而来是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及社会的剧烈变动,加之社会思潮的激烈动荡,必然深刻影响 人们的精神世界,当然也引起了艺术语言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传统形式的厌倦,以 及审美情趣和审美格调的变化,都在不断冲击着古典传统和写实主义。客观写实的艺术风格 终于在印象派这里终于演奏完了最后一个音符。印象主义画家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现 代艺术史就是从他开始写起的,然而这位老实巴交、不善言辞的法国人所发动的只是一场画 布内的革命,他要批判的对象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从后印象主义开始,具有主观和 写意的艺术精神得到大大的发展。现代主义就是在这种强调个体和艺术自主的时代应运而生的。 现代西方开放式的文化策略,诸如生活方式、宗教、哲学等在传统精神领域的破坏,都在艺 术领域得到了深刻的体现。现代主义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形式与风格。对以前的写实主义而言内容或题材至为重要,而到了现代内容或题材被忽略了,形式和 风格突显出来,艺术家的创作语言得到了解放。例如达达主义杜尚的创作艺术就极富有革命性,他是一个彻底的思想家。杜尚告诉世人,当艺术家不必画画,不必做雕塑,因为世界和 生活本身就是艺术,观念比作品更重要,艺术终究还存在一种过程和行为。第二、具象转向 抽象。古典主义的艺术基石就是模仿的审美原则,解剖与透视的科学方法更使得这种“模仿” 发挥的淋漓尽致。然而,在现代西方艺术中,这种空间关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成为了被批判 的对象。抽象被人们认为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艺术家们通过一步步将客观物象分解、 重构、简化和抽象化,创造出了一种独立于客观自然的抽象主义艺术。加之对旧有空间形式 的破坏,立体主义的毕加索就是典型的代表。第三、表现比再现更重要。古典艺术追求的是 一种客观的外在美,而现代艺术则截然不同,它是与个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的,更钟情于个 人的感受。例如凡高内心世界的痛苦体验,以及蒙克等表现主义艺术家对社会危机的回应, 都表现在其绘画作品中。第四、创造高于审美。“美的失落”是现代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问题,艺术家们在不断寻找着美的异点,他们在不断的否定这美也在创造着美。正是通过否认在那 里能找到美这样的问题,去寻找美的答案,也正是这种艺术无关审美的看法,使人们看到了 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与创新,艺术体系是不断革命的体系。艺术领域的不断创造也就意味这 对历史的不断否定,按照欧文•豪的观点要为现代主义下个定义,必须用否定性的术语,把它当作一个“包蕴一切的否定词”。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现代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设计史论文 班级:艺设09-2 姓名:李风雨 学号:090544205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多元化 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它包含了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是欧美发达国家以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掀起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的反映。 那么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设计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呢?这是相对现代主义设计而言的。现代主义设计自20世纪初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成熟,到20世纪50、60年代逐渐衰落的几十年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设计艺术的主流,并形成一种国际性设计艺术思潮。这一时期,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文化和环境的差异,表现出各自的设计个性,但整体上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如出一辙,大同小异。其中,在建筑设计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也就是外观的“火柴盒”式造型。于是,宣扬走多元化和多品味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打破和否定了现代主义设计单一和统一的造型样式。 二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发达国家逐步从战争的创伤中走了出来。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技术革命带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出现。在这种世界大环境下,后现代主义呼之欲出。 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这场运动的发生呢?我认为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和新的消费群的成长。二战后,许多殖民国家获得新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人权运动和自由主义更是推波助澜。人们的思潮开始多元化发展,再不像战前那样生活在保守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年轻人大多都是战后出生的,他们虽然没有受到战争的洗礼,但是也是在东西冷战的的岁月下成长的。他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再像父辈那样充满着理性和执着的思考,比如说面对越战和肯尼迪被刺,他们更显得彷徨和无助。新兴一代的思想观念经过了激烈的碰撞,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成为社会主要消费群体。然而,他们对产品的要求更加人性化,他们开始摒弃传统价值观念,表现出对新事物的迫切渴望。同样,这也决定着单一垄断设计艺术的形式开始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多元的、包容的、开放的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另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几年的重建和发展,它们也从战后的废墟中逐渐恢复元气,经济的好转促使了国家和民众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为新兴一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欲望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意味着经历了几百年的工业文明正处在一个分割和调整的过程中。

后现代主义绘画的意义

后现代主义绘画的意义 药学院药学一班郭玉奇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凡·高的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强烈地表现了自己的个性。有人说,他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 塞尚的《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是为他夫人画的肖像。在这一作品中塞尚完全不考虑西方传统肖像画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是用传统的以光影表现质感的方法来描绘的。而是采用色彩造型法达到他一生追求的色彩与形体的结合。色彩与形体的表现便成了塞尚一生所追求的“造型的本质”。他的这种重在艺术形式的追求的创作倾向,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故被人称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 梵高的《星月夜》是一幅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的作品。画家以奔放的类似火焰般的的笔触,描绘了夜空中奇特的月亮和星星。那一大片陷入蓝色和黄色的旋涡之中的天空,好像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人头晕目眩。这是凡高的躁动不安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中也包含着画家身受精神创伤后的某种非理性的成分。梵高的这种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情感因素。与印象主义绘画只是停留在描绘客观世界外表的光与色的美有着根本的区别 高更的《海边的两个塔希提妇女》是他远涉重洋初到塔希提岛以当地土著民族为对象创作的绘画。这一作品首先给予人们的印象是带有原始的异国情调和由强烈的色块组合所形成的装饰性。西方传统绘画所注重的画面的空间感被画面的平面性所取代。高更的这种单纯而强烈的色彩画法,包含着画家强烈的主观情感。这对后来野兽派和表现派绘画有重要的影响。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16599582.html, 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张丽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5期 摘要:“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中期以来最热门的文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吸收借鉴这一新理论,并适度对其进行“创造性重构”,以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需要,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应运而生。步入新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继续发生影响,催生了网络文学和同性恋文学的发展繁荣。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影响;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网络文学;同性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19-02 作为与“现代”相对立的概念,“后现代”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一位英国画家曾用“后现代绘画”来指称他认为比法国印象主义绘画更前卫的绘画作品。20世纪30、40年代,“后现代”概念常被使用于建筑学领域,以表示不同于传统的新型建筑风格。二战以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第一次用“后现代”指代一种现代时期的转型期。至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理论家哈桑、詹姆逊、利奥塔、哈贝马斯等人开始将“后现代”概念引入学术讨论的范围,文艺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一种迥异于传统的“后现代话语”。而伴随着利奥塔、哈贝马斯等人关于究竟该如何解说“后现代理论”而掀起的学术界争论,“后现代话语”、“后现代”概念迅速风靡全球,一时间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文艺理论家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对许多国家的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源起及在中国的传播 在以詹姆逊为代表的部分文艺理论家看来,一种文学风格的出现相对应的是特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分别代表了市场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文化风格与文化逻辑,以此类推,“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形态,其滋生的土壤是以科技信息为典型标志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社会”,亦即詹姆逊所言“多国化的资本主义”时期。以此观点为支撑,不少西方学者认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文学只能出现在有丰厚物质文明的西方国家,并对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秉持强烈的怀疑态度。然而,中国“后现代主义”研究的著名学者王宁先生指出,尽管无论是从物质经济基础还是从相关的文学文化传统来看,“后现代主义”似乎都不可能出现在东方和第三世界国家。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时空界限日益缩小,随着东西方经济交往的逐步加深,东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进而染上了“后现代主义”色彩。中国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

论后现代主义及梵高

论后现代主义及梵高 真正开始接触美术是在中学,当时看到课本上一幅幅图画感觉很平常,有一些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根本理解不了其中画家所倾注的感情。到了大学由于专业需要,系统的学习了一下西方美术史,终于对西方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观看了那一幅幅堪称经典的作品之后,让我对西方美术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下面谈一下我对‘西方现代美术—后现代主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梵高‘的一些见解。 后现代主义简介 “后印象主义”一词,是由英国美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发明的。据说,1910年在伦敦准备举办一个“现代”法国画展,但是临近开幕,画展的名称还没有确定下来。作为展览组织者的罗杰·弗莱事急无奈,便不耐烦地说:“权且把它称作后印象主义吧”。这一偶然而得的名称,毕竟还切合实际,因为参展者都是印象派之后的画家。以后,“后印象主义”便被用来泛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其中杰出者有塞尚、梵高、高更和劳特累克等。实际上,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社团或派别,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和宣言,而且画家们的艺术风格也是千差万别。之所以称之为“后印象主义”,主要是美术史论家为了从风格上将其与印象主义明确区别开来。 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在描绘大自然转瞬即逝的光色变幻效果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他所关注的,是在画中通过明晰的形,来组建严整有序的结构。凡高和高更则专注于精神性与情感的表现,其作品渗透着某种内在的表现力和引人深思的象征内涵。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等)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论文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论文 浅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全文如下: 摘要:在哲学体系上,后现代主义力图反传统的哲学体系建设,无视常规的逻辑事 物关系,标榜随意,无限制的自由发挥,把历史、艺术方方面面切得支离破碎,但有时又 力图拼合新的意义。在艺术创作上,后现代主义一反传统的经典创作原理,任意为之,艺 术似乎不再是纯粹的艺术,也不再高雅,似乎就是人们生边的生活,随处可见,经典艺术 迅速被解构,取而代之的是艺术的生活化和无艺术性。 卡尔--安德烈是当代美国艺术家,是极简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矩形砖阵八》,通常被称为“砖堆”,是由卡尔?安德烈创作的最著名的一系列的极简主义雕塑之一。 《矩形砖阵八》创作于1966年,1972年被伦敦泰特美术馆收藏。这个砖阵艺术品由一百 二十块防火砖组成,这些砖块被安排在两层,形成一个六十点矩阵。整体上这个砖阵的八 个部位系列的结构有相同的高度、质量和体积,在卡尔?安德烈看来它们都“等效”,尽 管形状有些不同。 由于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分析的蔑视,在对艺术品的分析中形成了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 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作品评判价值的标准的模糊性甚至否定,人 们也不再以传统的社会历史观点和人文态度去分析对待,思想的解放前所未有,各种反传 统反经典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取代了之前的人文主义传统观点。 归结来看,后现代主义艺术主要有七大特征: 1.在创作形式上追求仿像摹仿,内容重复,复制,拼贴。 传统艺术追求深刻的意义内涵,现代艺术标榜现代性和新颖的构思和质感,但后现代 主义艺术却给人一种简单拼凑的无力之感,追求仿像摹仿,内容重复,复制,拼贴。画面 的一切都走向表面,简单复制出一个新的画面,《矩形砖阵八》就是用一百二十块同样的 砖块累积起来的一个长方体,可以将其分割成一百二十个等量的复制体,没有雕琢,没有 粘和,没有文字图画,仅仅是整齐的堆砌在一起,可以说任何一个泥瓦匠都可以完成这种 艺术品的创作,甚至做得更好,可为什么《矩形砖阵八》就可以称其为艺术品,其它却不 是呢?原因在于《矩形砖阵八》是艺术形式上的复制与模仿,只为欣赏,不带有实用的功 力主义色彩。 2.在审美展示上给人呈现出平面感,无深度感,意义消失。 《矩形砖阵八》只是一堆还算放得整齐的砖块,最多就是一个长方体的几何造型,就 是一个简析的平面化图像,没有意义,没有深度,不像《蒙娜丽莎》人们可以从她神秘的 微笑中想象无穷的答案,它给我们的观赏不会带来深度的联想和思考,似乎它的存在就只 是为了存在,没有太大的意义。恰好,这就是后现代主义所要表达的:平面感,无深度感,意义消失。

谈西方后现代主义美术两个流派

谈西方后现代主义美术的两个流派 陕西省艺术学校、文艺学聘任教师侯星海 什么是西方后现代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产生了野兽主义美术、立体主义美术、未来主义美术、表现主义美术、达达主义美术和超现实主义美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后,出现了后现代主义美术。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呢?这得从头说起,由于战争的破坏,人与人的互相残杀和迫害,特别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人类悲剧的上演,以及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迫使整个西方世界不得不面对西方世界自身的所谓“现代性”进行深刻地反思和批判。对西方世界所追求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这种思维方式称做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主要出现于知识领域及准知识领域即建筑领域、绘画领域、雕塑领域和文学领域。 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文化分期。第一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国家的市场,也是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代,这时期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义。第二是列宁所论述的垄断资本或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形成了不列颠帝国、德国志帝国,这时期的艺术是现代主义。这一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三阶段是晚期资本主义或称作多国化或多元化的资本主义。集中体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这是一个崭新的、与前面各阶段根本不同的新时代。所谓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就是后现代主义新时代,是对后工业化、充分市场化和全球一体化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积累和消费方式的总概括。渗透到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中,不仅仅是无孔不入的市场机制,而且也有日新月异的大众媒体以及二十世纪中叶后日益普通的后乌托邦式日常生活和反英雄主义情结。后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了的、技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这样一个社会中个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产生了新的变化,历史的深度消失了,形象或者说类象替代了现实,在后现代主义中,由于广告、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无处不在,文化和工业生产及商品已经紧紧

浅析后现代美学特征

2008.09(上旬刊)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进入我国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在西方也已经半个多世纪。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1947年出版的《历史研究》中用后现代这一概念描述西方自1875年以来的第四个阶段,认为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文化多元化、西方文明开始衰弱,一种非西方文化的力量开始上升。随着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知识信息社会,社会文化形态、思想观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一个覆盖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的思潮,它属于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后现代主义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对传统叙事即元叙事的解构。法国哲学家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中把元叙事视为现代性的标志,把后现代定义为对元叙事的不信任。非传统叙事纪即元叙事,是一种自启蒙时期以来推崇的宏大叙事。元叙事是为权力、制度、统治方式辩护的形而上学话语形式,目的在于用一种普遍原则同和不同的领域,形成某种普遍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规范,它导致了总体性的产生。面对这种用强势话语来压制弱势话语的方式,后现代力图摆脱其控制寻找出使元叙事、中心性失效的方式。 一、非整体性 整体性和连续性是东西方思想史上一直追求的,中国哲学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维传统,追求和谐和整体。西方则遵循着从古希腊柏拉图范式的永恒和整一到黑格尔的普遍性、必然性、确定性。进入后现代,世界被定义为不是已完成的整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永远处于未完成中。 首先借大卫?林奇于2006年拍摄的《内陆帝国》分析后现代的非整体性和零散性特征。整个影片是波兰女孩的一个梦,是一个因为她悲惨的家庭生活而引发的一个激烈的内心心理冲突的过程。尼基?格蕾丝是波兰女孩在梦中的替身,而格蕾丝在自己梦中也有三个身份,电影明星,她所扮演的电影里的人物和家庭主妇,而这些女性的丈夫则自始至终是一个人。 整部影片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叙事手法松散、凌乱。对细节的注重大大超过对整体性的顾及,处处都是令人迷恋的诡异细节,导演不加解释的分布于影片各处,例如:在一所貌似露天工厂的房子外面遇到的嘴里含着一个灯泡的心魔、一个穿双排扣西装的兔子头男人和熨衣服的兔子头女人在他们的红房子里、日本女孩说的带猴子的金发女孩。影片是用DV全程拍摄,DV特有的模糊颗粒和对光照度的失真与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追求的超清晰影像格格不入,但和影片的暧昧诡异的气氛特别相配,带来一种非常特殊视觉效果。影片并没有遵循一定的规范,而是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整一型叙事的颠覆和解构,挖掘出属于后现代范畴的非线性叙事逻辑。 同样在昆丁的《低俗小说》中,也明显表现出了对元叙事的不信任。《低俗小说》中是写的两个英雄一天的游历,但这两个英雄与任何意义上我们头脑中的英雄形象都截然相反,他们虽然有伟大的冒险和目标但最终都失败,即符合利奥塔对后现代的界定—— —对元叙事的不信任。这种对元叙事不信任的后现代特征,在影片中集中体现在英雄的丧失,这种英雄的丧失带有某种尴尬的滑稽,同时又是我们时代的“后现代状况”—— —人类历史的进步主义者信仰和鼓吹的启蒙理性遭遇不信任,道德审判和价值判断无限期延迟。 影片将时间顺序和故事的叙述顺序的错位也是特点之一。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逻辑,影片采取错位的结构,象一个圆形从随意一点开始截取,并最终回到了起点。这种在时间轴上的任意截取与重置,使影片的结构显得复杂,毫无关系的现象造成的结果是将一件事的几种可能性都展现出来,说明了偶然性以及零碎对事情的决定性作用。 二、不稳定性 在索绪尔结构主义的语言学中,语言是依靠区别工作的,一个字并没有实在的意义附着在它本身,意义是经由字与字的语音和字形区分得以产生存在的。意义取决于差异,一个意义是对另一个意义的否定。因为意义是由差异系统建立的,所以任何意义都不存在权威和可解构性,是可以被破坏和改变的。 “酷儿”正式借助了这种解构,展开了对男性/女性二元对立论的拆解。西方思想中二元对立以及中心主义等逻辑,使得西方将性别和种族等社会类别相互交织建构成它者,运用它者来界定他们自身的身份。女性和一些边缘人物一般都是正统男权社会的附属和它者。酷儿正是通过被边缘化的男人和女人以及传统意义上不可逾越的性别特征来建构自己的身份。酷儿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颠覆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以及男权文化和异性恋霸权模式,它涉及到了早期同性恋解放运动、女性主义、嬉皮士、少数人种等文化,使所有排斥少数群体的思想显得狭隘,使人们获得彻底摆脱一切传统观念的力量。 在禅宗里,人要达到自有和安然,必须放弃理性,把自己完全投入无意识的领域。放弃理性,由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来支配我们,这些都与后现代不稳定性质所衍生出来的偶发性产生了一致。约翰?凯奇的《四分三十三秒》将大自然的声音填满他的音乐,观众从关注音乐到关注自身,不确定性显现于此状态中。真正意义上偶发艺术的创始人是他的学生卡普罗,他倡导将偶发性的创作活动扩大到行为和环境中去,在任意的环境和随机的行为中启发人们注重日常生活本身。他的《六部分十八个偶发事件》是第一个偶发艺术表演,参加者有画家、雕塑家,这个即兴表演伴有音乐、行为、文字和实物。演出者冷漠地念着片段的文本,在画布上作画,吹笛子等等…在表演当中,观众暗示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也成为了偶发事件的一部份。于是,解读这些不连贯的事件便成为了观众的工作,而演奏的过程则充满了偶发和不确定因素。 对传统叙事的不信任让我们保持怀疑,创造新的生活和艺术方式。多元化已经在我们这个时代根深蒂固,我们应该尊重各种不同的艺术和文化,也应该将后现代的美学特征运用到生活中,注重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身,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免于陷入狭隘,不断宽泛起来。 参考文献: [1]岛子著.后现代艺术系谱.重庆出版社,2007. [2]陈嘉明著.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浅析后现代美学特征 □刘盈盈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本文通过对后现代美学特征的归纳和分析,使我们能够从它凌乱的思维中理出一些头绪。对元叙事的不信任让我们保持怀疑、宽广以及不断超越,创造新的生活、艺术方式。 关键词后现代元叙事非整体性不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08)09-261-01 艺术传媒 261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领域的体现

浅谈后现代主义设计在建筑领域的体现 内容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它是一种具有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倾向,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计领域中。尤其是在建筑方面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风格装饰历史符号形式主义 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它表现了大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何乃至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积极利用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具有高度隐喻的设计风格,比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等,它们企图达到诗歌式的象征和隐喻性的一种努力,对于现代主义的抽象性来说是一种反动。但是,不具有历史主义的痕迹,更对强调特殊形式造成的象征意义。狭义的后现代主义比较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衷手法达到强烈表面装饰效果的装饰主义作品。 对于后现代主义,体现在建筑上主要有三个特征:1采用装饰;2具有隐喻性;3与现有环境融合。 罗伯特斯坦恩在他的著作《现代经典主义》把它分成:1冷嘲热讽的古典主义,采用大量古典的历史的建筑符号、装饰细节、设计基本计划来达到来达到丰富的效果。作品有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2潜伏的古典主义,采用传统风格为动机,设计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并且没有任何冷嘲热讽的动机,比如塔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设计的河湾乡村俱乐部。3原教旨古典主义,它主要强调建筑设计必须从研究古典风格的、工业化以前的城市规划入手,应该建筑设计与传统的城市规划重新结合为一体,比如意大利设计家阿道罗西设计的意大利那亚市卡洛费利斯剧院等。4是规范的古典主义,这是与后现代主义有区别的一个复古流派。建筑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昆兰泰利在英国埃塞克斯设计的住宅。5是现代传统主义,这种风

“后现代主义”释义

“后现代主义”释义 「内容提要」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的超越,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等领域,发生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其中托夫勒的“新世界”概念描绘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远景;利奥塔阐释了后现代思潮的来源和特征;德里达表述了反“逻辑中心主义”,哈贝马斯论证了后形而上学的反哲学倾向,布尔迪厄从社会游戏的角度,提倡建立一门反观性社会学,而里查德??罗蒂则着重论述了协同性实用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逻辑中心主义,后形而上学,反观性社会学 近10多年来遍及中国学术界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无论作为一种文化思潮还是意识形态,都是针对现代而言的,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和否定,是用诸多新范式对旧范式的取代。现代主义是18世纪以来工业化的产物,它以科学、理性、自由、民主、博爱、绝对、统一性、一体化,以及经验性和终极关怀为基本特征。而后现代主义则一反常态,提出近乎截然相反的见解,认为人类于最近几十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意识形态、伦理道德、世界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哲学观、科学观等领域,都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哥白尼式”裂变。那么究竟何谓后现代主义呢? 一、托夫勒的“新世界”概念 要界定“后现代主义”,需要先理解何谓“后现代”、“后现代观念”和“后现代性”。对此,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瑞士哲学家汉斯??昆和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看来,后现代就是指当代,指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正是在这样一个短暂时期,人类历史发生划时代裂变。所谓后现代观念、后现代模式、后现代思潮都是指与旧有传统相对立的当代意识、当代模式和当代思潮。概括这个新世界,基本上具有如下特点: 1.在这个新世界里,既不是原始的渔猎或畜牧业成为支撑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也不是落后的农业或标志现代文明的工业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而是服务性经济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以前,人类主要是出卖体力谋求生存。而从本世纪50年代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类不仅破天荒地挣脱了农业劳动的沉重枷锁,也摆脱了工业劳动的沉重负担,今天形形色色的服务性行业呱呱坠地,使得许多国家竟有80%以上的劳动者脱下蓝领衫,从事白领职业。因此,如果说是农业革命孕育了现代工业文明,那么今天正是工业文明孕育出一个更少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