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价值管理)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价值管理)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价值管理)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价值管理)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一、名词解释

成本价格、利润、利润率、年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商业利润、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借贷资本、利息、利息率、银行资本、银行利润、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参与制、商业信用、期票、汇票、银行信用、银行券、国家信用、金融市场、股票、债券、股息、股票价格、创业利润、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资本主义地租、租金、级差地租、虚假社会价值、绝对地租、土地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

⒈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①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②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③平均利润的一部分;④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⒉平均利润是:()

①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②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③企业主收入的总和;④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⒊商业利润是:()

①平均利润的一部分;②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③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④超额利润的一部分。

⒋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①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②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

③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④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⒌银行利润率是()

①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②平均利润率;

③平均利润率与利息率之差;④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

⒍股票价格是()

①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②等于股票票面额;

③股息收入的资本化;④股权收入。

⒎经营优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

①只须缴纳级差地租;②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

③拥有土地所有权;④不须拥有土地经营权垄断。

⒏垄断条件下银行的新作用使银行变成了:()

①信用中介;②万能的垄断者;③支付中介;④普通的中介人。

⒐按距离实际资产的远近程度,虚拟化程度的上升顺序为()

①组合证券,金融衍生物,传统的股票等,政府债券;

②金融衍生物,政府债券,组合证券,传统的股票等;

③政府债券,传统的股票等,金融衍生物,组合证券;

④传统的股票等,政府债券,组合证券,金融衍生物。

⒑虚拟经济可:()

①脱离实体经济;②不以实体经济为基础;

③产生泡沫经济;④不需宏观调控。

三、多项选择题

⒈利润和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

①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②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③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④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⑤后者体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⒉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联系与区别:()()()()()

①前者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后者表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前者小于后者

②前者是后者的转化形式,后者是前者的本质

③前者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后者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④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趋势,一般剩余价值率具有提高趋势

⑤二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

⒊阻碍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①②(3)(4)(5)

①剥削程度的提高;②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③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④国际投资的增长;⑤对外贸易的发展。

⒋利息是()②()(4)()

①平均利润;②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③资本商品的价值;

④平均利润的一部分;⑤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⒌现代资本主义银行体系是:①②(3)(4)()

①以中央银行为中心;②商业银行为主体;③辅以各种专业银行;

④政策性银行;⑤以非银行金融业为补充的体系

⒍最基本的信用工具是①()()(4)()

①股票;②商业票据;③存托凭证;④债券;⑤投资基金

⒎二战后,银行资本集中和垄断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①②(3)(4)(5)

①银行资本规模不断扩大;②集中程度不断提高;

③大银行间的兼并和购并越演越烈;④金融机构多样化和银行业务范围扩大;

⑤银行信用活动遍及各个领域。

⒏资本主义信用的主要形式包括:①②()(4)()

①商业信用;②银行信用;③商品信用;④国家信用;⑤投资基金

⒐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包括:①②(3)(4)(5)

①利润;②平均利润;③利息和地租;④银行利润;⑤垄断利润等。

⒑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本质是:(①)()()(4)(5)

①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②租金;③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④体现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⑤农业资本家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额利润。

四、简答题

㈠何谓成本价格?它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实际意义?

㈡简述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内在联系。

㈢为什么说生产价格不违背价值规律?

㈣试说明平均利润下降与利润量增加并行不悖的原因与条件。

㈥垄断利润的来源有哪些?

㈦为什么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㈧说明目前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㈨资本主义信用有哪些新发展?

㈩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表现和变化的趋势。

(十一)说明建筑地段地租及其特点。

(十二)说明土地价格具有上涨趋势的原因。

五、论述题

㈠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是什么?商业资本家是如何获得商业利润的?

㈡试述金融资本的形成和战后的新发展。说明金融寡头如何实现自己的全面统治。

㈢试说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关系。

㈣试析级差地租及其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㈤试析绝对地租及其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

六、计算题

⒈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剩余价值总额?(3)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平均利润?(6)生产价格?

⒉甲、乙、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生产部门,预付资本总额分别为600亿元、400亿元、2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5:1、3:1、1:1,剩余价值率均为100%,剩余价值均为100亿元。有商品资本400亿元加入,用于买卖商品的为300亿元,有机构成比为2:1,m'=100%,70亿元为纯流通费用。假定不变资本均一年全部转移。计算:(1)产业部门',产业资本生产价格总额;(2)全社会统一';(3)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h);(4)商品销售价格总额。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时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是资本家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润:是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观念上的产物,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润率:指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年利润率:指年剩余价值量与年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年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率:指一年的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平均利润:指各生产部门按社会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

生产价格:指等量资本能够提供等量利润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商业资本: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投在流通领域中专门经营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资本形式。

商业利润:指通过商业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而获得的平均利润。

生产性流通费用:指与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有关的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指与商品价值的运动有关的费用,是纯粹为商品价值的实现而引起的费用。借贷资本:指借贷资本家或银行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作为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而付给借贷资本家是一部分平均利润,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利息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贷出的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量。

银行资本:指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获取利润而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银行的货币资本。

银行利润: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银行的各项运营费用之后的余额。

金融资本:是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更高级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其集团。

参与制:是指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控制额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以赊销商品的形式彼此互相提供的信用,是以赊销商品延期付款形式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期票:指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款项的凭证。它是债务凭证。

汇票:指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要求债务人向第三人或持票人支付款项的命令书。它是债权凭证。

银行信用:是银行资本家以贷放货币形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实质上是银行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银行券:是银行发出的、持票人可随时兑现的、用来代替私人票据的银行票据。

国家信用:以政府和国库收入作保证的、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社会筹资的一种信用形式。金融市场:是指货币资金的供给者与需求者相互结合,通过买卖信用工具,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

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向股东发行的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它是资本所有权的证书,是一种长期信用工具。

债券:为筹资而按一定程序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借款凭证。

股息:指股票持有者凭股票所获得的收入,是按股票票面额分得的一部分企业主收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股票价格: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其理论价格是股息与存款利息率的比率。

创业利润:指资本家在创办股份公司发行股票时所出售股票的价格总额大于其实际资本总额的差额。

虚拟资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使其所有者定期获得一定收入的一切资本。

虚拟经济:指市场经济中那些没有价值却有价格的、其价格本质上是某种收入资本化的资产。它是从虚拟资本引申出来的。

实体经济:指从事实际生产和经营的活动,它包括产品的研制、开发、销售服务以及交通、旅游等为直接消费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

泡沫经济:指以虚拟资产为对象进行经营的、以谋取利润或报酬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资本主义地租:指在农业及其他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经营权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它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租金:指租地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全部货币额。

级差地租:指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而等级不同的土地上提供的产量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虚假社会价值:由于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劣等地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就高于优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因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就大于各级土地产品个别生产价格的总和,其差额就是虚假社会价值

绝对地租:由土地所有权垄断决定的租用任何等级土地都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

土地价格:资本化的地租,或地租的资本化。

二、单项选择题

⒈④⒉①⒊③⒋②⒌④⒍③⒎②⒏②⒐④⒑③

三、多项选择题

⒈①②③④⑤⒉①②③④⑤⒊①②③④⑤⒋②④⒌①②③④

⒍①④⒎①②③④⑤⒏①②④⒐①②③④⑤⒑①④⑤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㈠答:⑴它是资本家生产商品时所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是资本家所费资本补偿价

值的转化形式。以K表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构成就由c+v+m转化为K+m。⑵成本价格对资本家的经营活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它的补偿是实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保证;它是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资本家经营盈亏的分界线;它的高低是资本家竞争成败的关键。㈡答:⑴平均利润率是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前提。⑵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平均利润率形成同一过程的二重结果。⑶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都以平均利润率形成为前提,生产价格又以平均利润为前提。⑷三者是一种逻辑递进的因果关系,不能颠倒。

㈢答:生产价格规律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的具体作用形式。因为:⑴虽然大多数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不一致,但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⑵尽管大多数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与其价值不相等,但整个社会的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一致的;⑶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

㈣答:⑴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可以并行不悖,是资本积累发展的二重结果。因为资本积累的发展不仅会引起利润率的下降,而且会引起资本量、从而可变资本量的增加,因而利润量也会增加。⑵二者同时并存的条件是积累时总资本增加的比例必须大于利润率下降比例的倒数。⑶因此,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一个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的二重性规律。

㈤答: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内部矛盾就是利润率下降和利润量增加的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一系列矛盾的加深。⑴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⑵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之间的矛盾;⑶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之间的矛盾;⑷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资本主义各国资产阶级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展开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㈥答: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而稳定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的来源主要有:⑴对国内雇佣劳动者剥削的大大加强;⑵对国外特别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或发展中国家雇佣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剥削;⑶通过高价销售和低价购买占有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并对城乡小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剥削;⑷垄断资产阶级国家对国民收入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⑸通过不等价交换剥削和剥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发展中国家。

㈦答:⑴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作为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

⑵借贷资本使平均利润在量上分割为两部分:企业主收入和利息。这是由同一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决定的。同一资本的双重存在而只能由职能资本家生产一次平均利润,它必须在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之间瓜分,因而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㈧答:⑴资本主义银行体系及银行业的发展:①银行是充当货币借贷中介和货币支付中介的企业,它的突出特点是中介作用。现代资本主义银行体系已发展为一个以中央银行为中心,商业银行为主体,辅以各种专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体系。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银行业不仅数量、种类、分支机构日益发展,而且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货币金融市场中枢,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社会范围的公共簿记和生产资料的公共分配形式。③目前,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规模集中化;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证券化;工具电子化。⑵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①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银行业以外那些经营各种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②在当代西方国家得到了日益多样化发展。⑶当前,银行业和非银行金融业之间的业务相互渗透,二者的界限日益模糊。

㈨答:主要表现在:⑴金融创新与证券化;⑵金融衍生物的发展及市场扩展;⑶公共投资机构日益占统治地位;⑷投资基金的发展。

㈩答: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事实表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土地价格不加入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形成,而其在统计资料中却占很大比重,扣除这个因素,还不能说目前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接近甚至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并没有消

失,而是原有来源的绝对地租具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其来源也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来源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即使将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赶上甚至超过工业,绝对地租也不会消失,只是其来源会发生变化。

(十一)答:它是建筑资本家为取得建筑用地使用权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其特点:⑴地理位置差异对级差地租具有决定性影响。⑵包含明显的垄断地租因素。⑶城市土地经营的巨资性和土地投机对建筑地租有很大影响。

(十二)答:从长期发展看,它具有不断上涨的趋势。原因主要有:⑴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加引起的占用农业土地,必然导致土地供不应求,土地价格上涨。⑵土地需求的增长导致的土地所有权垄断的加强和绝对地租的增长,推动了土地价格的上涨。⑶土地投机活动对土地价格的上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⑷从长期看,平均利息率的下降趋势必然会引起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㈠答:⑴商业利润的来源。①商业资本家的纯粹商品买卖活动是非生产活动,不能成为商业利润的来源。②表面上看,商业利润来自于商品的购销差价。但这只是商业资本获取利润的途径,并不是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③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⑵商业利润的本质。它是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而获得的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它既反映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又反映他们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竞争关系。

⑶商业利润是通过商业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化而获得平均利润的。①商业资本的运动构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它和产业资本共同构成职能资本。②商业利润的量必须等于平均利润。这是由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之间的资本竞争决定的。③商业资本作为职能资本参加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从而形成职能资本的平均利润率。④商业资本家按职能资本平均利润率计算,从而获得低于平均利润的商业利润。

㈡答:⑴金融资本是由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更高级垄断资本。金融资本形成有三条途径:①银行垄断资本渗入工业企业;②工业垄断资本渗入银行业;③双方互派代表,互兼要职,实现人事结合。

⑵二战后,金融资本集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⑴①工业资本对银行资本的依赖性更为增强,金融资本集团的规模和实力大大超过战前;⑵②金融财团内部的家庭色彩日益淡化;

③金融财团间的相互渗透日益加剧。

⑶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其集团。①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②金融寡头还采用种种办法在政治上操纵和控制国家机器,对政治领域进行统治。③二战后,银行资本集中和垄断的新发展强化了金融资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统治。

㈢答:⑴当虚拟资产膨胀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一倍以上时,就可以称作虚拟化经济。

⑵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产物。①前者以后者为基础,没有后者,前者就没有存在的根据。②后者不发展,前者如何膨胀也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③前者适应后者,就会对后者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前者脱离后者而过度膨胀,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对后者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④虚拟化经济已成为整个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经济的正常运行也要依赖于它的正常运行。

⑶稳定虚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虚拟经济的稳定是当代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它既不能过度繁荣,也不能过度萧条。因此,必须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调控。

㈣答:⑴它是指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而等级不同的土地上提供的产量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它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⑵土地的等级差别是级差地租形成的

条件或自然基础,它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⑶土地所有权只是这部分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原因。⑷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㈤答:⑴绝对地租就是由土地所有权垄断决定的租用任何等级土地都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⑵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⑶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⑷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六计算题

⒈解:(1)K甲=c+v =100×80%×(1/10)+(100×9/(9+1)-100×80%)+100/(9+1)

=8+10+10=28(亿元)

K乙=c+v =100×60%×(1/10)+(100×4/(4+1)-100×60%)+100/(4+1)

=6+20+20=46(亿元)

K丙=c+v =100×40%×(1/10)+(100×7/(7+3)-100×40%)+100/(7+3)×3

=4+30+30=64(亿元)

(2)m甲=v甲·m'=10×100%=10(亿元)

m乙=v乙·m'=20×100%=20(亿元)

m丙=v丙·m'=30×100%=30(亿元)

(3)P'甲= m甲/C甲=10/100=10%

P'乙= m乙/C乙=10/100=10%

P'丙= m丙/C丙=10/100=10%

(4)'==60/300=20%

(5)P'=100×20%=20(亿元)

(6)生产价格甲= K甲+ =28+20=48(亿元)

生产价格乙= K乙+ =46+20=66(亿元)

生产价格丙= K丙+ =64+20=84(亿元)

答:(略)

⒉解(1)P'产= =300/1200=25%

(2)生产性流通费用带来的剩余价值m1=v·m'=30×1/(2+1) ×100% =10×100%=10(亿元)

全社会统一'= = =15%

增加商品价值=30+10=40(亿元)

(3)产业利润=C产×'统=1200×15%=180(亿元)

商业利润h=C商×'统=400×15%=60(亿元)

产业部门商品生产价格=1200+300=1500(亿元)

(4)商品销售价格总额= K+ +h+纯流通费用

=(1200+30)+180+60+70

=1540(亿元)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答案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2 、(4) 3 、(2) 4 、(4) 5 、(2) 6 、(2) 7 、(3) 8 、(3) 9 、(1) 10、(4) 11、(2) 12、(3) 13、(3) 14、(2) 15、(2) 16、(3) 17、(3) 18、(2) 二、多项选择选题 1 、(1345) 2 、(13) 3 、(123) 4 、(345) 5 、(345) 6 、(245)

7 、(12345) 三、辨析题 1,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2,借贷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银行资本指银行资本家在经营银行活动中使用的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借贷资本不仅包括银行资本,还有其他为取得利息而贷放的货币资本 四、简答题 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利润是怎样来的?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是在流通领域独立发挥作用,专门从事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是通过价格差额实现的。商业利润不过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中瓜分来的那一部分M 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 五、论述题 1,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何在?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竞争的前提:利润率有差别。在剩余价值率相同和不变资本都很节省的条件下,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同量资本的利润率则不同,等量资本不能

资本与剩余价值习题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不同形态 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的作用 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 D.以上均不对 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A.劳动的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的报酬 D.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 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4.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A.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B.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5.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c.购买商品的货币 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A.能够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D.以上均不对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的多少决定的 B.由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c.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 10.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1.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12.资本总公式是( ) A.G—W—G B.G—W—G′ C.W—G—W D.W—G—W′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物化劳动 19.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第六章 营运资金管理 财务分析习题

第九章营运资金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A公司全年需用 C产品2400吨,每次订货成本为400元,每吨产品年储备成本 为12元,则每年最佳订货次数()。 A.14 B.5 C.3 D.6 2.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原因主要是()。 A.满足交易性、预防性、收益性需要 B.满足交易性、投机性、收益性需要 C.满足交易性、预防性、投机性需要 D.满足交易性、投资性、收益性需要 3.应收账款的成本包括()。 A.资本成本 B.短缺成本 C.管理成本 D.主营业务成本 4.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的需要而置存货币资金主要是处于()动机的需要。 A.交易B.预防 C.投机 D.安全5.在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分析模式下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时,都须考虑的成本是 ( )。 A.现金的机会成本 B.短缺成本 C.管理成本 D.转换成本 6.下列()属于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A.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 B.收账费用 C.坏账损失 D.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7.下列选项中,()同货币资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关系。 A.转换成本B.机会成本

C.货币资金的短缺成本 D.管理费用 8.在存货分析模式下,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是使()之和保持最低的现金持 有量。 A.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 B.短缺成本与转换成本 C.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固定性转换成本 D.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变动性转换成本 9.下列各项中,信用条件构成要素不包括的是( )。 A.信用期限B.现金折扣 C.折扣期限D.商业折扣 10.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式所依据的假设不包括()。 A.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B.存货价格稳定 C.仓储条件不受限制 D.允许缺货 11.下列有关货币资金的成本中,属于固定成本性质的是 ()。 A.货币资金管理成本 B.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 C.转换成本中的委托买卖佣金 D.货币资金短缺成本12.某企业每月现金需要量为250000元,现金与有价证券的每次转换金额和转换成本 分别为50000元和40元,其每月现金的转换成本为()。 A.200元B.1250元 C.40元 D.5000元 13.企业持有短期有价证券,主要是为了维持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 )。 A.企业良好的信用地位 B.企业资产的收益性 C.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资金需要 D.非正常情况下的货币资金需要14.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 )。 A.与货币资金余额成反比 B.等于有价证券的利息 C.与持有时间成反比D.是决策的无关成本15.假定某企业每月现金需要量为160000元,现金和有价证券的转换成本为30元, 有价证券的月利率为0.6%,则该企业最佳现金余额为()。 A.80000元B.40000元 C.20000元 D.160000元

关于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年级学号专业姓名一、名词解释 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 D.贷放 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 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7.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A.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B.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C.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D.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1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B.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D.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习题及答案)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一、单选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B A.在流通中进行不等价交换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劳动起家勤俭节约 2.个别资本家之所以要不断改进技术,因为:A A.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率用公式来表示为:B A.m′=v/m B.m′=m/v C.m′=m/c D.m′=m/(c+v) 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是:A A.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B.在流通中产生 C.不在流通中产生 D.在商品交换中产生 二、多选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BC A.劳动力所有者是小生产者 B.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C.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 D.劳动力所有者是一无所有的奴隶 2.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AC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一般剩余价值生产 3.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是:AC A.计件工资 B.名义工资 C.计时工资 D.实际工资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是:AB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B.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商品生产过程 5.马克思根据资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分为:AC A.不变资本 B.商业资本 C.可变资本 D.生产资本 6.在等价交换原则基础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是:AB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提高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 C.降低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D.把工人工资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 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D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力买卖过程中所需的费用 D.劳动者掌握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8.作为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是:ABC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C.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9.资本主义工资:ABCD A.掩盖了劳动力商品买卖的实质 B.掩盖了劳动与劳动力的区别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圣才出品】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1.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 ①生产成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商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表示即W=c+v+m。这三部分价值中,c是原有价值的转移,代表过去的劳动;v和m是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代表现在的劳动。这三部分的总和就是生产商品时实际耗费的劳动量。但是,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仅仅是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因此,这两部分就构成了商品的成本价格或称为生产费用。如果用K表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就由c+v+m转化为K+m。 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利润就用P代表,W=K+m的公式就变成W=K+P。 ③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用货币表现的市场价值被称为市场价格。市场价值形成后,生产技术和经营条件好的企业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都竞相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降低商品个别价值。当企业普遍采用了新技术、改善了经营管理时,整个生产部门的平均有机构成就会提高,利润率就会下降。由于各个生产部门都会通过内部的竞争形成自己的商品社会价值和不同的利润率,这就势必引起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与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展开争夺利润的竞争,这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得各个部

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各个部门依据平均利润率和所投入的资本量来获得平均利润。 (2)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的重大意义就是揭示了平均利润的实质。一方面,它揭露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被重新分配了,工人阶级不仅受本企业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剥削;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无产阶级要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要从资本主义制度下彻底解放出来,就不仅要同直接剥削他们的资本家进行斗争,而且要与整个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有何变化? 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即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1)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2)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3)生产价格随商品价值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

政治经济学-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平均利润率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 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 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 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 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商业雇员的工资 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B.运输费用 C.簿记费用 D.纯粹流通费用 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第3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篇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资本总公式 答:资本总公式是指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资本流通公式G—W —G 。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一旦进入流通领域,似乎自身就会发生增殖,然而,这同商品、价值、货币的性质以及流通规律是相矛盾的。因为,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只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自身不是价值实体,更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商品的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其流通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所以只有价值形态的变化,不可能发生价值增殖;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商品流通中只发挥媒介作用,只是表现和实现商品的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增殖;商品流通规律要求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的形态变化与价值量的变化没有任何关系。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劳动力 答: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蕴藏在人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的过程。离开劳动力,生产资料本身是不可能创造任何东西的。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3.劳动过程 答:劳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但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家,工人是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为使工人的劳动合于自己的目的,就要对工人的劳动进行监督,迫使工人紧张地劳动,并节省生产资料的耗费。(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因而劳动成果也就归资本家所有。 4.价值形成过程 答:价值形成过程是指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1)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同时会发生机器设备的磨损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并未消失,而是转移到新生产出的产品中去了,构成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自身原有的价值量,只是使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由一种使用价值(生产资料)转换为另一种使用价值(新产品)。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是由工人的具体劳动实现的。(2)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根据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支出了一定量的抽象劳动。这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凝结到产品中形成新价值,这就是工人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事实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绝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必须成为价值增殖过程。 5.价值增殖过程 答:价值增殖过程是指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试题与答案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 一、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 2、利润率 3、平均利润 4、商业资本 5、利息 6、级差地租 二、选择题: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 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 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 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生产价格 C商品的垄断价格D商品的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 平均利润率 B 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C 生产价格 D 垄断价格 4、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 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 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 C 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 商业雇员的工资 5、商业资本家获取商业利润的方式是:() A 出卖商品后由产业资本家给予补贴 B 商业资本家把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 C 产业资本家按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加价出售 D 商业资本家按商品的垄断价格出卖商品 6、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A 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 B 是货币资本 C 是高利贷资本 D 是职能资本 7、商业资本的活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影响:() A 减少了社会资本用于流通领域的数量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B 缩短了商品流通时间 C 直接缩短了各部门产业资本周转时间 D 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 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C 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D决定了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具体的形式参考答案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具体的形式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DBDB 6—10、BCCDB 11—15、CBBBC 16—20、BBCDB 21—27、CACCCCA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BCD 3、ABC 4、CDE 5、BCD 6、ABCE 7、ABCD 8、CDE 三、辨析题 1、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有区别: (1)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此观点不正确。 (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2)土地肥沃程度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 3、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此观点不正确。 (1)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2)商业资本具有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是职能资本,因而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此观点不正确。 (1)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不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2)租种一切土地都必须交纳地租。拥有土地所有权就要求使用者交纳地租。 (3)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6、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此观点不正确。 (1)当平均利润出现以前,商品的价格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总是围绕 价值波动的。 (2)当以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出现,进而平均利润出现以 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不再是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四、计算题 1、(1)银行利润是20500元。 (2)银行利润率是17.8%。

第六章 营运资金管理练习题答案讲课教案

第六章营运资金管理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 营运资金管理练习题 1、某公司为保障日常现金收支的需要,任何时候银行结算户存款和库存现金余额均不能低于2500元,公司有价证券的年利率为10.8%,每次固定转换成本平均为30元,根据历史资料测算出现金余额波动的标准差为600元。 要求:(1)计算公司的最优现金返回线 (2)计算公司现金控制的上限 【答案】(1)有价证券日利率=10.8%÷360=0.03% 最优现金返回线(R)=343i b ÷??δδ +L =3%)03.04(600600303  ?÷???+2500 =3000+2500=5500(元) (2)现金控制上限(H )=3R -2L=3×5500-2×2500=11500(元) 2、某公司预计的年度销售额为2400万元,目前的信用期为:N/30,坏账损失率为2%,收账费24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5%,资本成本为10%。为扩大销售,增强公司竞争力,准备了两个信用期间的备选方案:A 方案为N/60,销售额能增加到2640万元,坏账损失率为3%,收账费为40万元;B 方案为N/90,销售额能增加到2800万元,坏账损失率5%,收账费为56万元。采用新政策后,变动成本率和资本成本均不变。 要求:通过计算选择最有利的方案。 【答案】目前政策的机会成本=(2400/360)×30×65%×10%=13(万元) A 方案的机会成本=(2640/360)×60×65%×10%=28.60(万元) B 方案的机会成本=(2800/360) ×90×65%×10%=45.50(万元) 目前政策的坏账损失=2400×2%=48(万元)

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

概括: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容: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都是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实现的;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标志.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价值 马克思在定义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时说:“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平均代表6个物化劳动小时,那末,工人要生产这个价值,就必须平均每天劳动6小时。如果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立地为自己劳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平均一天同样要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从而获得维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但是,工人在不为资本家劳动、“独立地为自己劳动”的情况下,“其他条件”怎么会“相同”呢? 本文将讨论马克思《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中一个严重的逻辑错误,并且证明使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概念来证明资本利润来自对劳动者的剥削是没有说服力的。 课题的意义 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仍然占据着经济理论的中心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引进市场经济后,出现了经济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例如,在市场经济中是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而根据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劳动价值决定商品价格;发展经济需要大量引进利用外资,但是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利润来自剥削。尽管如此,很多中国经济学界的重要人士,仍然顽固地坚持原有观点(1,2)。经过多年的政治宣传和理论教育,“资本家靠剥削发财”已经在中国劳动阶层的思想意识中根深蒂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是工人理论家激烈批判私有化改革理论的基本依据(3)。中国高等院校的经济学教科书仍然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主线,仅仅略微增加了一些有关市场经济的容。虽然有人发出了“改写政治经济学”的呼吁(4,5),但是至今未见行动迹象。对于在大学中讲授西方经济理论,有人提出仅仅“述而不批”或者“批而不透”是不行的,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的评析”(6)。中国基本经济理论的滞后状态,可能成为阻碍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障碍,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时,甚至可能成为走回头路的推动力之一。 中国的经济学家现在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严重脱离实际,既不能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又不能指导制定经济政策;另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独特地位,无法把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放在一个客观的位置上,批判其中违背客观实际的部分,利用其科学成分。 由于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中国很多经济学家正试图通过修正劳动价值论,走出这一两难境地。例如,有人提出不仅活劳动(人的劳动),而且物化劳动(机器等)也能够创造价值,试图在不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为资本利润的来源找到一种正当解释(7)。虽然他们小心地遵循着马克思的思想方法,但是仍然受到了激烈的反驳(8,9)。 笔者认为,尽管面对经济现实,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捉襟见肘,但是仍然占据着中国经济理论的主导位置,除了政治因素,还有三个重要原因: (一)劳动价值论无法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价格取决于其劳动价值。但是,马克思又说,同样时间不同种类的劳动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同的,而且商品价格可以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在仅有的两个可以实际测量的参数——商品价格和劳动时间——之间,存在两个不确定的环节,即: 劳动时间和劳动价值之间的关系 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之间的关系

(价值管理)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年级学号专业姓名 一、名词解释 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名义工资、实际工资、相对工资 二、单项选择题 1.从资本流通公式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源是在()。 A.G—W阶段的的货币上 B.G—W阶段的商品购买行为上 C.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价值上 D.G—W阶段所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2.资本是()。 A.货币 B.生产资料 C.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货币的积累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财产所有权 D.贷放 4.资本主义所有制本质上是()。 A.一种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一种社会所有制 C.一种资本家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一种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劳动的私有制。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 A.劳动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 B.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6.超额剩余价值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7.不变资本是指()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A.能转移自身价值 B.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C.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0.工资形式掩盖资本主义剥削是因为看不到()。 A.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C.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D.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的区别11.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A.c是新创造的价值,v+m是转移的价值 B.c+v是转移的价值,m是新创造的价值 C.c+v是新创造的价值,m是转移的价值 D.c是转移的价值,v+m是新创造的价值 12.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计时工资和名义工资 B.计件工资和相对工资 C.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D.名义工资和相对工资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共同点是()。 A.它们都是价值运动形式 B.它们都是为了社会需要 C.它们都是买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D.它们都是以货币为媒介 E.它们都发生价值增殖

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复习资料-第六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6章剩余价值的分配[视频讲解] 6.1考点难点精讲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1.成本价格的定义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因此,c+v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K表示。此时,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W=K+m。 2.成本价格的意义 (1)成本价格产生以后,原来的公式W=c+v+m,现在可以表示为W=K+m。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成本价格的一个附加额,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被掩盖。 (2)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标志。 (3)成本价格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竞争的规律。成本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因此在商品价值与成本价格之间有一个价值差额,这个差额的大小,取决于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状况、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等一系列因素。 3.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4.利润率 利润率是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其公式为m/C(其中m代表剩余价值,C代表预付总资本)。 5.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①两者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与工人对新创价值占有的比率,而利润率是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②二者在量上也不相同,由于全部预付总资本在量上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 ③剩余价值率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6.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分别是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原料价格的变动。 (1)剩余价值率。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否则相反。 (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

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G G G'?+=G ?{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使物然。” ——《鶡冠子》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名词解释】 1.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 —G —W') 2. 资本流通的总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 —W —G') 3. *金融行业的总公式:货币—货币(G —G') 4. 剩余价值:在资本流通总公式G —W —G'中,其中 是在预付的 货币额G 以外加上的增值的货币额。这个增值的货币额就叫做剩余价值。一般用m 表示。 5.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不是物,而是体现着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最初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6.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运动形式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概念明晰】 1. 【多项选择】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与资本流通的总公式的区别: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 —G —W') 资本流通的总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 —W —G') ①起点和终点不同; ②媒介物不同; 形式不同 ③买卖顺序不同; ④交换的目的不同 2. 【单项选择】资本总公式矛盾——资本运动形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①内容: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不会发生价值增值。 ②解决: (1)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或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2)而货币不投入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出剩余价值。 → 先决条件:剩余价值的产生虽然不在流通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3)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只代表某个价值量,不可能自身发生价值增殖。 (4)购买商品的价值不会自动增殖。 → 根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 3. 【简答题】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①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力的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2)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商品以外一无所有,没有生产资料也没有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 → 条件:“自由”到“一无所有”。 ②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 (1)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 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财务成本管理(2016) 第06章 资本预算 课后作业,DOC

欢迎共阅 财务成本管理(2016)第六章资本预算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各类投资项目中,通常需要添置新的固定资产,并增加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入的是()。? A.新产品开发或现有产品的规模扩张? B.设备或厂房的更新? C.研究与开发? D.勘探 2. 下列指标中,属于反映投资效益的指标是()。? A.净现值? B.现值指数? C.内含报酬率? D.静态回收期 3.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内含报酬率是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折现率? B.现值指数大于0,方案可行? C.内含报酬率是使方案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D.内含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方案可行 5. 若现值指数小于1,表明该投资项目()。? A.各年利润小于0,不可行? B.它的投资报酬率小于0,不可行? C.它的投资报酬率没有达到预定的折现率,不可行? D.它的投资报酬率一定小于0 6. 7. 下列各项中,不会对投资项目内含报酬率指标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A.原始投资? B.现金流量? C.项目期限? D.资本成本 8. 在下列方法中,能直接用于寿命不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比较决策的方法是()。? A.净现值法? B.会计报酬率法? C.等额年金法? D.内含报酬率法 9.

甲公司可以投资的资本总量为10000万元,资本成本10%,现有三个独立的投资项目:A项目的投资额是10000万元,B项目的投资额是6000万元,C项目的投资额是4000万元。A项目的净现值是2000万元,现值指数1.25;B项目的净现值1200万元,现值指数1.3;C项目的净现值1100万元,现值指数1.2。则甲公司应当选择()。? A.A项目? B.B项目? C.B、C项目? D.A、B、C项目 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投资项目现金流出量内容的是()。? A.固定资产投资? B.折旧? C.增加的营运资本? D.新增付现成本 11. 某公司拟新建一车间用以生产受市场欢迎的A产品,据预测A产品投产后每年可创造150万元的现金流量;但公司原生产的B产品会因此受到影响,使其年现金流量由原来的300万元降低到200万元。则与新建车间相关的现金流量为(???)万元。? A.30? B.50? C.100? D.150 12. 某项目经营期为5年,预计投产第一年经营性流动资产需用额为30万元,经营性流动负债为20万元,投产第二年经营性流动资产需用额为50万元,经营性流动负债为35万元,预计以后每年的经营性流动资产需用额均为50万元,经营性流动负债均为35万元,则该项目终结点一次回收的经营营运资本为()万元。? A.35? B.15? C.85? D.50 13. 某投资方案的年营业收入为120000元,年总营业成本为80000元,其中年折旧额15000元,所得税税率为25%,该方案的年营业现金流量为()元。? A.55000? B.30000? C.40000? D.45000 14. 15. 从企业经营角度考虑,下列计算公式不正确的是()。? A.营业现金流量=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折旧与摊销? B.营业现金流量=税后收入-税后付现经营成本+折旧与摊销×所得税税率? C.营业现金流量=(收入-付现经营成本-折旧与摊销)×(1-所得税税率)+折旧与摊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