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可染国画欣赏

李可染国画欣赏

李可染国画欣赏
李可染国画欣赏

李可染国画欣赏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座右铭

在古代,如果用道德的理论来概括,我觉得中国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作者心灵和作品的“天人合一”状态,这一点在中国的国画里面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美学是运用道的“无”与“有”、“虚”与“实”的对立统一存在,并且与内在的和外显的德一能量,“中气以为和”地表达事物本身的神韵。中国美学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以美的方式再现美的事物,而是强调以艺术形象去表现道和德的内在与外显的和谐之美。李可染的画就可以很好的诠释这种无法言喻的美。

李可染: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自幼习画,先入上海美专师范科,杭州西湖国立艺专研究生班,师事法国名画家克罗多学习油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解放后,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比如李可染画的牛就是用简简单单的素笔,他就勾勒出了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尽管没有任何一笔是表现这个水的,但是鉴赏者却能非常自然地感受到两头牛是在趟水而行。这里面的“道”是什么?“德”又是什么呢?实际上就在那个“空”里面,就在那个没有画的“空白”里面,中国画是让你“悟德参道”。

像古代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卖古董画的古董生意商人,他的商品当中有一幅中国画。这张画的主题是:一个牧童牵着一头牛过桥,牧童面向牛头,身体后仰,双手伸直,用力的神韵跃然在那个画纸上;而那头牛却因为畏怯不敢移动身躯,也画得惟妙惟肖。这幅画他要价很高,有一天有一位买主看到了,要买这幅画,他抛下了定金以后就回去取款。等到这个买主走了以后,这个卖家看这个画也是越看越喜欢,但就是又觉得美中不足,原来他发现了牧童与牛之间,作画的作者忘记了画出一条绳子,牧童在那里只是空用其力,他觉得这是个不小的瑕疵。

他觉得幸亏买家匆匆下定金,没有看出来,要是看出来肯定不会出如此高的价买下这幅有瑕疵的画。于是,他自己就拿起笔来在牧童与牛之间添了一根绳子。不久,买家带着钱来取画,但是买家打开后看到他添过绳子的这幅画,就说他不要了,说这不是我选中的那张画。卖家

说:你选中的就是这张画呀!买家说:我选中的那张画上并没有这样一根绳子,这画不是的。我花高价买的就是虽然没有入画、但是却能感觉到的那一根绳子,无绳胜有绳(无声胜有声),才是那幅画的价值所在!这个时候卖家才傻了眼了,后悔自己画蛇添足。

要当好一个艺术家我们首先得自强内壮,具有道德的品格和道德的能量?实际上李可染先生在总结回顾自己的时候,他就总结了四个

字:“澄怀观道”,作为自己美学思想的总结和追求。我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些大师、大家,可以说都根据这个基本的纲领来内修,在培养自己内在的品格和能量,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发挥到一个极致。

艺术特色

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

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李可染的画面结构,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从1943年开始李可染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工作,后来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有一种变革,提倡新国画。于是1954年后他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李可染有扎实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书法特色

李可染擅画山水、人物、牛,曾师于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艺术大师,但他并未拘于摹仿,而是勇于创新,最后终于成为现代中国画坛上备受推崇的一位大家,他在现代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他也工书法,尤其近年来书法受到人们追捧。齐白石老人曾在赠李可染之画

《五蟹图》中评其曰:“昔司马相如文章横行天下,今可染弟书画可以横行矣。”他曾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有《谈山水画》。

沈鹏先生在《李可染书画全集·书法卷·序》中说:“书法既是李可染的余事,也是他的全部艺术活动的重要部分。说余事,因为书法只占用他从事绘画以外的较少时间,并且与绘画的数量比较占据次位。但是,从书画理法相同的意义来说,从笔法与结构的最抽象的原则来说,书法就不仅不是余事,而是可染艺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了。”李可染先生擅书法,又喜搜书帖,尤爱魏碑,他书法早年学王羲之、赵孟兆页、石涛诸帖,深得精髓,融会贯通,与早年绘画一样入古出新,脱化而出。其上世纪40年代的书法,独幅作品已极少见,从大多题画书法看,大都用笔灵活多变,气韵生动,意趣酣畅,体势跌宕,与晚年书法的沉重凝练不同。

上世纪60年代“文革”中作画甚少,常以习字为日课,临摹颜真卿《八关斋帖》、魏碑、汉隶诸帖,自创了一种采众家之长的一家之体——“酱当体”(李可染自戏名之)。以此字体来纠正自己书风中的“流滑”之病。“酱当体”的由来,据画家回忆说,是源于旧时酱园招牌上工匠所写的大字,多是笔画粗重平实,线条缺少韵味和变化,即近于“横平竖直”的一种极其刻板的书体。李可染先生曾说:“字体削瘦容易,丰厚难。就像人的肢体,要有骨力、有弹性、苍而润。瘦笔只见骨头,比较容易,若在丰厚之中见出筋力就好了。丰厚比瘦削好,传世多颜字是有道理的,颜字有庙堂之气。”以后,他的书风有了突变。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轻灵优美变为沉实厚重了。从传世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在70年代末期已达到高峰。代表作有《峰高无坦途》(1978年作)、《痴思长绳系日》(1979年作)等,明显具有一种成熟的自我风格。到了上世纪80年代渐趋凝重厚拙,点画圆浑与方断兼之,线条极富立体感。其风格以《师牛堂》(1985年作)、《为祖国河山立传》(1986年作)、《废画三千》(1986年作)、《东方既白》(1989年作)、《所要者魂》(1986年作)等为代表。

其中一幅《东方既白》书轴,堪为楷范。该作品为纸本,纵103.2厘米,宽34.2厘米。其款为:“1989年岁次己已秋九月上浣(按:上旬)。李可染于师牛堂。”按“1989年”为作者83岁时所书。款右下方钤有白文方印“白发学童”、朱文圆印“李”、白文方印“可染”。这幅作品是画家晚年典型书风之作,其中“东方既白”4个大字中的“既”字左正右斜,左平右险,“东”字左撇的墨韵干辣,右捺的墨味腴润,均颇为适度而具有美感。“东”字“曰”的右下的开而不收,“既”字的“艮”部的左上

部“开口”等,都十分微妙而别有意趣。这种笔法圆厚重实,既不显得沉

重呆板,又丰厚之中见筋力。其结体意方而用圆,字势开张大气。其点画圆劲,用墨酣饱,时有飞白,行笔如锥划沙,具有动感,有篆隶之意。通篇给人以沉稳坚定、宽博大度、严肃雄健之感。故笔者认为,应是李氏晚年代表作品之一,为我们研究画家之书法创作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史料。

1942年——开始水墨写生,作牛图,从而寄托爱国情怀。他在《自述》中说:"1941年后,文委会的工作告一段落,我有较多的时间恢复对中国画的研究。当时我住在重庆金刚坡下家民家里,住房紧邻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夜间吃草、喘气、啃蹄、蹭痒,我都听得清清楚楚。记得鲁迅曾把自己比做吃草挤奶的牛,郭沫若写过《水牛赞》。世界上不少有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把自己比作牛。我觉得牛不仅具有终生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它的形象也着实可爱,于是以我的邻居作模特,开始用水墨画起牛来了是年,徐悲鸿先生偶见李可染水彩风景画,赞赏之至,写信附亲笔水墨画《猫图》赠之,用以交换可染水彩风景画一幅,是为两画家订交之始。在重庆参加当代画家联展,其参展作品水墨写意画《牧童遥指杏花村》为徐悲鸿先生订购。同时期,古典写意人物《屈原》、《王羲之》、《杜甫》以及山水画《风雨归牧》等作品问世,获好评。也是李可染山水画形态古典期(1942-1953)的开始。

李可染先生的书画作品具有很高艺术性,声名日隆,常在市场中频创高值。由于他一生创作态度严肃认真,所作多是精品,故传世作品较少。据笔者所考梅墨生先生所编著之《中国名画家全集·李可染·附主要传世作品目录》中所著录其书画作品共计232幅,其中书法作品仅有13幅。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传世书法作品十分稀少珍贵,所以,深得众多收藏者珍爱。笔者认为,了解一些李可染先生的生平和书法艺术特色,有利于收藏爱好者对李可染作品之收藏与真伪辨别。

李可染先生对中国画发展开拓性的贡献有:

其一,绘画审美领域新开拓。

他笔下的山水画格调高雅,浑厚深沉、含蓄无尽,富有独特审美魅力,祖国壮丽山河永恒化的象征来自他对祖国山川的挚爱与对自然美的再发现,他投身自然,“契合心境”,把自己对历史、人生的回味体验融人表现笔墨中,创作穷微奥妙的山水艺术形象。他还从自然中不断发现“美的矿藏”。

一次夕阳下,他见山下一块块水田反射出耀眼霞光,似片片金镜,非常惊奇,决意用水墨去描绘,终于突破传统山水画不表现“光”的藩篱,超越前人山水画审美局限,发出新的审美灵光。

《牧牛》是李可染艺术成就重要部分,他自1942年开始画牛,数十年画了一幅幅牛图,他称牛为国兽,曾题牧牛图“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身劳瘁,事农而安不居功。性情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无不有用,形容无华,气字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可见他画牛是作为对自强奋迸的理想道德美的赞颂,故其“牛”画具有很丰富审美内蕴而受人们珍爱。

李可染笔下那飘逸洒脱的人物画,取材多是豆棚瓜架、江畔林野的高士,表露着随意散淡神态反映着他对自然天成审美习尚的追求,故更具有迷人审美魅力。

其二:李可染一生进行艰难的摸索、大胆独创,力求在自己山水画中开掘崭新的“意境”,赋予新的内涵与时代精神,他用“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励己,明确继承传统要有胆量,敢于突破与创造,还要有魂,魂者意境也。经他思考与理论总结得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所以他的山水画总是反复锤炼,精心加工,不断升华才形成情景交融,撼人心魄的诗美境界,以歌颂祖国、热爱祖国深情感染千万民众。

其三,“笔墨”是中国画精粹,是表现内容、开拓意境的手段,也是绘画传统重要组成部分。李可染始终如一以顽强执着态度,向中国画传统“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酝酿、咀嚼、反刍,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他的长期笔墨磨炼打下深厚笔墨功力,“他笔犹如自己的神经末梢,每行笔一分,都努力使感情专注笔端”,达到恣意挥洒、笔墨传情的炉火纯青水平。但他不断探索新的笔墨表现语言与对“积墨法”的研究、追求厚重深浓美感,仍有“脱鞍乘野马、赤手捉毒蛇’’的慎重。他对笔墨表现语言的开拓与纯化,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起着很大促进作用。

李可染先生品德高尚,刚正不阿,耿直处世,待人慈和宽厚,生活俭朴,热爱祖国和人民。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艺术,以“孺子牛” 的精神为发展民族的文化艺术事业默默耕耘了一生,他的山水画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与艺术个性促进民族传统绘画的根本变革与升华,成为中国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堪称中国画一代宗师、杰出的人民艺术教育家、当代文化界的卓越代表。

九年级语文下册-李可染简介

李可染简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绘画风格 主张 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准确地反映客观形象。形象描绘的准确性,以及体面、明暗、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李可染也提出过“采一炼十”的主张。意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特点 山水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 人物 李可染的人物画画面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牛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魏延滨,男,1942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副教授,现任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水墨肖像,水墨肖像画,水墨肖像画家。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孔子七十三世孙。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教研主任,学位委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少强(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晚号止翁。广东南海人,曾先后师事高奇峰、高剑父昆仲,兼修中西画学,20年代中期毕业于广州“博文美术学校”。1926年开始,历任佛山市立美术学校、南海县立师范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闾山画会会长。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张绍城1944年生,广西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

中。现为广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协副主席。1993年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周宝军作品 李永文1956.1—)天津人。擅长中国画。1975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李可染《谈学山水画》

李可染《谈学山水画》 李可染《谈学山水画》2015-03-05 15:12 479775943 许多热心于中国画、山水画的同志,要我谈谈学山水画的问题。我想从自己学画的经历出发做一点总结。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不一定正确,其中即或有可取之处,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别的同志。加上近来有病,来不及做一番深入浅出研究的功夫,现在先从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不成熟的看法。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要有正确的艺术道路、把路子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随随便便是搞不好的。我在广东温泉养病时,有个女孩子问我,她能不能学画,我说楼下有一棵树,你坐下来认认真真画四个小时,不要起来。关键不在几个小时不起来,而在考验她有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一生很有幸,有机会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林风眠、盖叫天等前辈艺术家在一起,我与他们很熟悉,他们都有很高的成就,我看他们在艺术苦功方面无一不是惊人的。"天道酬勤"是齐白石的一方图章, 这是他的座右铭。我是在他八十七岁到九十七岁这十年里向他学画的。他在八十几岁时,每天早上至少要画七、八张画。

九十多岁高龄,每天还要画四、五张画。去世前两天仍在作画。他的另一方图章"痴思长绳系日",是说不愿时光流逝,恨不得把太阳拴住。黄宾虹是在五五年去世的。生前,他每天不停作画。五四年他九十一岁了,有一次我在他家呆了六天,看到他在一个晚上就画了八张画稿。徐悲鸿同样也是很勤奋,常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两句话勉励青年。回想我在杭州时,有一次和盖叫天在茶馆里喝茶,当时他已七十多岁了,穿着长衫、盖着两腿。我发现他把一只脚放在八仙桌的横档里,原来是在练"伸筋拔骨"的苦功夫,他是什么时候都不忘练基本功。著名武生京剧老演员尚和玉对我说:我们在台上演戏,别人看来很轻松愉快,不知我们在台下流过多少血汗,实际上我像是半个出家人,许多休息、娱乐都牺牲了。当代画家黄胄作画很勤奋,听说他一年画了廿多刀宣纸;吴冠中画画,可以坐下去继续画十个小时不起来,只吃点干粮接着又画。这种艰苦精神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艺术家的地下工作,要天天练。他们露面的只是展览会上的作品、舞台上的表演、观众往往不知道,作者付出了多么巨大的艰辛劳动。鲁迅先生说得好,我坐在桌子前写作是工作,坐在藤椅上看书是休息,"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全集编校后记》,鲁迅全集廿卷、第663页)确实,千千万万人学艺术,真正有成就的不多。学文学艺术的废品率相当高,搞不好就成了空头的文学家、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阅读 14 山水画的意境》研讨课教案_23

14.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文章写作脉络,理清论述思路; 辨析文章论证方法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从感受意境,品味意境,到写作时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写作脉络,理清论述思路;辨析文章论证方法及作用。 难点:从感受意境,品味意境,到写作时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法学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课前准备: 前置性作业,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李可染的山水代表画作,引起学生兴趣,引出“什么是山水画的灵魂”的问题,导入新课《山水画的意境》。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预习检测

惆怅(chóu chànɡ)暮霭(ǎi)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影(lüè)夔门(kuí)真挚(zhì)渲染(xuàn)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完成自学检测1 一、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并试着完成思维导图。 1.作者认为山水画的灵魂是什么? 2.什么是意境? 3.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 4.怎样创造意境? 5.意境和意匠是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教师展示思维导图。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小组交流研讨问题: 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3.对比论证 步骤四深层探究交流展示 完成自学检测2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上台展示。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美术著名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墨梅图》是元代画家和诗人王冕的作品,在绘画方面,他以画“墨梅”,常以此借物抒情。本幅画是他的代表作。一支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拔的枝干有数尺之长;已开未开的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的左上角有画家自己的一首诗。这首诗和梅花一样,充满着生气。它不仅说明了画家创作这一作品的意图,而且吐露了他的胸怀和理想。在画法上笔力挺秀,圈梅花时创造了一种一笔两顿挫的方法。全画虽然只用淡墨,却能把梅花姿态表现的十分动人。 《早春图》是宋代画家郭熙的作品。该画是画家的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它描绘早春时节清晟的山景,薄雾笼罩山腰,树枝尚未放青,但已吐出新芽,山涧溪水已经解冻。泉水潺潺,形成一潭清浅春水,大自然处处萌发着生机,确是北方的早春季节。这种描绘自然景物中自然流露出的季节特点,与郭熙强调的画山水要表现不同季节特征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而这也只有通过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研究方能达到。 《牡丹焦石图》是明代画家徐胃的作品。徐胃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一个具有进步倾向的诗人、戏剧家、书画家。在诗文、戏曲、书画等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在绘画上,他敢于革新、创造,他的水墨写意花卉画,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用笔放纵但不失其真实,水墨淋漓,浓淡干湿恰到好处。它比一般水墨写意画得更加豪放、泼辣,故称其为“大写意”。这幅画就是他的这种画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徐胃的这种画风对明末清初以至近现代的中国花鸟画具有重要的影响。 《牧马图》是唐代画家韩擀擀的作品。画家年轻时曾做过酒店雇工,后受到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赏识,资助他学画。他善画人物,尤其精于画马。本幅画画的是一马倌骑白马与另一黑马并缓行,不画任何背景。黑白二马各部分比例匀称,透视解剖也很准确。用色虽是浅设色,但由于黑白对比色中加上少量朱红,并不使人感到单调。马倌的形象威武有力,两眼炯炯有神,这都说明画家具有很高的写实功力。 女史箴图 唐摹本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注重用线来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优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脸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运浮空流水行地它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分段绘画共9段,宣扬宫廷妇女道德规范,但作品刻画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面貌,线描优美流畅,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用笔技巧和美感的追求。 《写生珍禽图》黄筌 此图描绘了鹊鸽、麻雀、鸠、龟等飞禽、昆虫、龟介二十余种,各自独立存在,并无构图上的组织,是一幅写生作品。根据款识可知是黄筌交付儿子的习画范本。画中禽虫刻画精细逼真,重视形似与质感,钩勒填彩,栩栩如生,体现了黄筌一派“用笔新细,轻色晕染”的特点。五代虽是传统花鸟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但传下来的真品极少,所以此写生画具有珍贵的价值。 《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的是庐山的自然景色。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拔,反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采用立轴构图,以纵向布局为主。由下往上看,作品层次井然,一层高过一层。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皴、染三法并举,既突出了造型的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又显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韵致。在画面的营造上,作者将“高远”、“平远”二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 《关山行旅图》关仝 此图上画峰峦高耸,气势雄伟,山间云烟萦绕,隐现古刹,山下近处布置荒村野店,酒旗迎风,行旅往来停息,点缀以驴骡鸡犬,画出了朴野的山中情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皴写山石,有如“刮铁”般的坚实的质感,都显示出关仝山水画的风貌。 关仝,五代后梁画家。精工山水,从师荆浩,有出蓝之誉。尤喜作秋山林,形象洗炼而完整,予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荆关”。 《潇湘图》董源 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水墨山水,影响很大,后世将其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 《溪山行旅图》:画面上雄俊的大山,一泻千尺的瀑布,山路边深深的溪水和山路上的驴队行旅,极其生动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早春图》:细致的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刚刚复苏的细致变化,雾气浮腾,阳光和煦xù,转达出欣欣的喜悦感情。

部编版九上课文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⑤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⑥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⑦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⑧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⑨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⑩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11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汇总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 1、《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2、《宾客图》唐 3、《执扇宫女图》唐 4、《藦坷萨埵舍身饲虎图》敦煌壁画北魏 5、《东王公》敦煌壁画西魏 6、《西方净土变》敦煌壁画唐 7、《双飞天》敦煌壁画唐 8、《朝元图》永乐宫壁画元 9、《钟离权度吕洞宾》元 10、《洛神赋》顾恺之东晋 11、《女史箴图》顾恺之 12、《步辇图》阎立本唐 13、《捣练图》张萱唐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 15、《簪花仕女图》周昉唐16、《牧马图》韩干唐 17、《照夜白》韩干唐 18、《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19、《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20、《维摩诘》李公麟宋 21、《听琴图》赵佶宋 22、《采薇图》李唐宋 23、《秋庭婴戏图》苏汉臣宋24、《货郎图》李嵩宋 25《六祖劈竹》梁楷宋、 26、《秋风纨扇图》唐寅明 27、《孟蜀宫伎图》唐寅明 28、《屈子行吟图》陈洪绶明 29、《钟馗图》高其佩清 30、《游春图》展子虔隋 31、《匡庐图》荆浩五代 32、《秋山问道图》巨然五代 33、《雪景寒林图》范宽宋 34、《早春图》郭熙宋 35、《万壑松风图》李唐宋 36、《踏歌图》马远宋 37、《风雨归牧图》李迪宋 38、《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39、《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40、《浴马图》赵孟頫元 41、《渔庄秋霁图》倪瓒元 42、《渔父图》吴镇元 43、《青卞隐居图》王蒙元 44、《庐山高图》沈周明 45、《《华山图》王履明 46、秋江待渡图》仇英明 47、《平林散牧图》王翚清 48、《落木寒泉图轴〉王时敏清 49、《仿古山水》王翚清 50、《杏花春雨江南》王翚清 51、《夏山过雨图》龚贤清 52、《五牛图》韩滉唐 53、《山鹧棘雀图》黄居寀五代54、《禽兔图》崔白宋 55、《寒雀图》崔白 56、《芙蓉锦鸡图》赵佶宋 57、《墨竹图》文同宋 58、《墨梅图》王冕元 59、《墨葡萄》徐渭明

李可染国画赏析

系(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班别:美本08班 学号:201008202105 姓名:陈肇柏 李可染《清漓风光图》作品赏析 李可染(1907.3—1989.12),江苏徐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 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无疑地,李可染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代表作品有《万山红遍》、《漓江山水天下无》、《杏花春雨江南》、《山城朝雾》、《看山图》等。 现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李可染的其中一副作品《清漓风光图》。

一﹑构图 作品的平面构图中的纵深关系处理是采取独特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种三远法类似西画中的仰视(高远),俯视(深远),平视(平远),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处理方法,山水画中的以大观小的俯视法和散点透视法结合运用,可使层山叠岭、千里江河、深宅广院俱现于一幅画之内,不但庞大的画而得以铺陈布设,而且这样构图可以极为自由地充分表现内容和山水的气势。 作品的构图从外观形式上看,呈中堂、条幅。画面构图形式有:s形、三叠两段,平衡。这些丰富多彩的构图形式,为此作品增添了美的色彩,同一个美好的景观,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笔墨 笔墨造型的技巧核心又是线描造型。笔着重在勾划轮廓,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墨,主要指的黑墨,有时也略含色彩之意。作品的笔法老辣、粗犷、高雅、流畅、凝重等;从线中感觉到气质,既体现对象的气质,又蕴涵着画家个人的气质。作品的墨色有焦、浓、重、淡、清五种,有干有湿,有浓有淡。墨色的变化微妙多端,使画面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节奏感。 三﹑意境 李可染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华博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作品的表现时间与博空间形象方面是用运动的、变化的。以目识心记的方法来创造艺术形象。有主次,有虚实的完美意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画家竭力追求对自然的全面感受的物表达,充分描绘自己对自然的理想情趣,以达到“可望、可居、可游物博”的境地。“遗貌取神”,追求意境,是山水画的生命。 四﹑题款和印章 作品的诗、书、画、印相结合博,可以抒发情感,阐述和发挥画意,可以增强山水画的形式美感,它将诗文美妙的内容,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到画面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画因诗而生趣,诗因画而更加形象化,诗画互相衬托,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物果,并使章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博化。一幅以画为主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看画又吟诗,还可欣赏书法印章之美,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国画艺术 2017-06-12 学习临摹书画的绝佳资料 抢购点击高清古画、西方大师油画、经典书法U盘!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第一课时

14、山水画的意境(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 1.导言: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2.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本课生难字词。 二、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3.写作背景: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本文选自《李可染论文集》 略有改动。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之说,可溯及六朝宗炳的

“畅神”之说与山水诗的兴起,后达宋人“诗画一律”之论。于是,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与古典诗词便有了难分难解的关系。但新文化运动兴起,文言文及古体诗受到了白话文与新诗的冲击,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此风尤烈。而李可染,1920年在徐州拜画家钱食芝为师,据称习王石谷一派山水;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曾听过康有为的演讲;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学习西画。这种经历使李可染认识了中国新山水画中的“意境”。在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漫游山川,一路写生,其山水画面目一变而“新”,形成特有的山水画语言范式。他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而所谓“魂”者,便是他在本文中所言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 1.生难字词: 灵魂(hún )惆怅(chóu chànɡ) 气概(ɡài )真挚(zhì) 暮霭(ǎi )渲染(xuàn ) 赋予(yǔ)颐和园(yí) 惨淡(cǎn ) 四、精讲解疑: 词语释义: 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14、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

十四、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 1、易读错的字 惆怅(chóu chàng)遥(yáo)望崇(chóng)高真挚(zhì)缘(yuán)物寄情暮霭(ǎi )荆(jīng)浩茂(mào)盛赋予(fùyǔ)柏(bǎi)树渲(xuàn)染夔(kuí)门沁(qìn)园春颐(yí)和园辉煌(huáng)惨(cǎn)淡筼筜(yún dāng)湘潭(tán)篆(zhuàn)刻谷偃(yǎn)竹记 2、多音字 jiě(图解)bié(惜别)liàng(力量)zuò(作画)解jiè(押解)别量作 xiè(浑身解数)biè(别扭)liáng(测量)zuō(作坊)háng(太行山)bǎi (柏树)qiáng(刚强)héng (横行)行柏强qiǎng(强迫)横 xíng (行动)bó(柏林)jiàng(倔强)hèng (蛮横)shí(铁石)chù(一处)chā(差异)chāi (出差)石处差差 dàn (一石)chǔ(处女)chà(差劲)cī(参差)pǔ(朴素)pō(朴刀)dān(简单)chuáng(传达)朴朴单传 páo(朴槿惠)pò(黄朴树)shàn(单县)zhuàn (传记)luò(落空)kōng(空间)jiǎ(假话)xiān (鲜明)落là(落下)空假鲜 lào (落枕)kòng(空闲)jià(放假)xiǎn (朝鲜)3、形近字 境jìng (意境)浩hào (孟浩然)陵líng (广陵)惆chóu(惆怅) 棱léng(棱锥)稠chóu(稠密)镜jìng (镜子)皓hào (皓月)凌líng (欺凌)蜩tiáo (承蜩)烟yān (烟花)孤gū(孤帆)弧hú(弧形)崇chóng(崇高)咽yān (咽喉)(鬼鬼祟祟)胭yān (胭脂)呱gū(呱呱坠地)狐hú(狐狸)祟suì(鬼祟)概gài (气概)挚zhì(真挚)霭ǎi (暮霭)搏bó(搏斗)慨kǎi (感慨)掣chè(电掣)溥pǔ(溥仪)溉gài (灌溉)擎qíng(擎起)蔼ǎi (和蔼)博bó(渊博)煌huáng(辉煌)绘huì(描绘)惨cǎn (惨淡)淡dàn (淡薄) (脍炙人口)渗shèn(渗透)啖dàn(啖荔枝)惶huáng(惶恐)脍kuài(脍炙)掺chān(掺和)谈tán (谈话)4、解词 惆怅:伤感,失意。 暮霭:傍晚的云雾。 真挚:真诚恳切(多用于指感情)。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情趣:指性情志趣,情调趣味。有时也指情意。

11《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优质教案

11《艺术作品中的动 物》优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1《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够认识辨别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技能:学习描述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基本特点,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欣赏、图片对比、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中动物的造型特点与色彩特点。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体验,激发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感受。指导学生利用发现式、小组合作式等学习方式感悟到动物造型中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艺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对民间文化的接触,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多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动物呢 生:大象、老虎、狮子、猴子……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很多艺术家同样喜欢动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揭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二、讲授新课 1.赏析探究 (1)欣赏书中作品 你们知道下面的两幅画分别是哪两位画家画的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连连看,哪位画家擅长画哪样动物。 生:李可染——牛 张仃——鸡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李可染老先生画的牛。 师:你知道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吗他为什么要把牛称作老师呢请你从这个小故事中寻找答案。

李可染画牛作品欣赏

李可染画牛作品欣赏 李可染画牛作品欣赏 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2"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2"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2">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3"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3"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3">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4"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4"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4">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5"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5"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5">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6"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6"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6">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7"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7"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7">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8601282.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2015-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2016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6.1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一(5)题。(共9分) 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印、斋室印、职官印、藏书印一类的印章。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① (采取/撷取)格言警句刻在闲章上,以示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好的闲章,【甲】内容广泛,【乙】意趣盎然,除了让人玩味,【丙】可体现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 闲章有的【丁】。如徐悲鸿画白梅用“一尘不染”印,李苦禅画鹰用“搏击万里”印,李可染画牛用“师牛堂”印。有的【戊】。如齐白石出身木匠,半生②(漂泊/漂移)不定,晚年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他常在书画中钤盖“木居士”“鲁班门下”印,以示其独特的经历;张大千出身贫寒,他用“乞食人间尚未归”和“苦瓜滋味”两方闲章,表明自己的出身和处境。有的还【己】。如郑板桥有名的闲章“难得糊涂”,幽默隽永中带有几分苦涩,书写人生况味可谓入木三分;邓石如的闲章“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直抒胸臆,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闲章虽小,却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言情亦言志,造景亦绘心,故而闲章不“闲”了。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a) B.藏书(zang)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e) C.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an)刚正不阿(e) D.藏书(zang)处境(chu) 隽永(juan) 刚正不阿(a)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①②处,①处应填____,②处应填 。(2分)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即使也并且 B.虽然但是也 C.尽管还又 D.不但而且还 (4)根据语境,在文中【丁】【戊】【己】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表现书画家的生平、境遇 ②反映作者的主观认识、情趣志向 ③紧密配合作品内容,深化作品主题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5)仔细观察下面的闲章,请选择其中一枚,将其内容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答题纸 上的田字格内。(1分)

世界著名现代设计师作品赏析

世界著名现代设计师 作品赏析 姓名:**** 系别:计算机C1153

赏析作品:《万山红遍》 作者:李可染 作者简介: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1989年12月5日,在中国画坛辛勤耕耘了近70年的一代宗师李可染因心脏病猝发,在北京寓所里溘然长逝。 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活动年谱:

190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排行第二,原名永顺。童年酷爱戏曲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博得邻人围观。 1914年,入私塾。穷巷无良师,两年无所得,惟常在堂上写字画画,塾师宠爱,不加阻止。 1916年,喜用大笔练字,曾据记忆仿徐州书家苗聚五,写大幅"畅怀"二字,因传书名。两三年间,求写春联者不绝。同期喜画水墨钟馗。 1917年,10岁,始入小学。图画老师王琴舫见他聪慧好学,赞曰:"孺子可教,素质可染。"遂给他取学名可染。 1920年暑假,游徐州城垣,俯瞰快哉亭,见集益书画社室内数位老画师正在作画,急趋窗外伏观,一连数日,恋恋不舍。由此得登堂入室,拜徐州画家钱食芝为师,正式启蒙书画,习王石谷一派山水。 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学习图画、手工两年。此间,得见吴昌硕真迹。在学校一次纪念会上,听康有为演讲,言数年来周游全球,确认中国唐宋绘画为世界艺术高峰,激发可染立志献身绘画艺术。 1925年,毕业创作以其王石谷派细笔山水中堂名列第一。刘海粟校长为之题跋。是年回徐州,在第七师范附小和私立徐州艺专任教至1928年冬。 1929年,22岁,越级考上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研究生,得林风眠校长赏识。春季入学,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二位教授,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同年,杭州"一八艺社"成立,李可染加入"一八艺社",为最早成员。 1930年,杭州"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首次在杭州举行。同年,西湖国立艺术院改制,取消研究部,并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李可染在该校教授研究室任助理员,半工半读。 1931年5月,杭州"一八艺社"在上海举行习作展,鲁迅为展览写《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可染作品始受注意。 1930年至1932年期间,"一八艺社"成员先后被迫离校,李可染得林风眠先生暗中保护,给予路费资助,离开西湖,回到徐州。 1932年,创办"黑白画会"。据李可染1980年拟《传略提纲》手稿:"是年创作大幅钟馗,后入选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报纸刊载专文介绍,评价甚高。" 同年,再次应邀到私立徐州艺专任教,兼任徐州民众教育馆美术干事。与同事开辟抗战宣传室,创作展示《日本侵华史》,创作大量抗日爱国宣传画。创办石版《抗日画报》,积极从事爱国宣传活动。 1933年冬,26岁的李可染在徐州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 1937年,领导、组织徐州艺专学生创作抗战宣传画将近百幅,画在大幅竹节上,巡回展览。 1938年,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从事抗战爱国宣传画创作活动。 1939年,为表达国仇家恨,完成宣传画《是谁破坏了你的快乐的家园?》 1940年,住金刚坡下的赖家桥,与理论家蔡仪同室,相互切磋艺事,共同探讨新艺术理论。由抗战宣传活动转回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 1941年,郭沫若先生为李可染作题画诗二首,一为五律《题水牛图》,一为七律《题峡里行舟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