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个体行为假设分为四种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二、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四、人格理论-----四种气质类型及特点:

1.多血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显露明显,反应灵活而且速度快。

行为特点:暴躁好动攻击兴奋善于社交冲动乐观积极

2.胆汁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部表现多;反应速度快,具有不稳定性。

行为特点:有领导能力无忧无虑灵活活泼逍遥自在敏感健谈开朗善于社交3.粘液质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多,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

行为特点:被动谨慎有思想温和能控制可信赖脾气好安静

4.抑郁质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低而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性。

行为特点:寂静不善社交保守悲观严肃刻板焦虑忧虑

五、人格理论----A型人格和B型人格及表现

1.A型人格

具有A型人格的人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竞争活动,长期具有时间紧迫感,总是不断驱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并对阻碍自己努力的其他人或事进行攻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这种特点被高度推崇,直接影响到个体物质利益的获得。

表现:(1)运动、走路和吃饭的节奏很快

(2)对很多事情的进展速度感到不耐烦

(3)总是试图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

(4)不能安排好休闲时间

(5)对数字着迷,以每件事情中自己获益多少来衡量成功与否

2.B型人格

具有B型人格的人很少因为要从事不断增多的工作或要无休止的提高工作效率而感到焦虑表现:(1)从来不曾有时间紧迫感以及其他类似的不适感

(2)认为没有必要表现或自己的成就和业绩,除非环境要求如此

(3)充分享受娱乐和休闲,而不是不惜一切代价表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4)充分放松而不感到内疚

六、人格理论----大五人格理论

1.五人格维度:

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

2.结论:(1)对于各种行业的人员而言,责任感这一维度都可以预测其工作绩效(2)外倾性可以预测管理和销售岗位的工作绩效

(3)经验开放性可以预测培训效果的好坏

(4)情绪稳定性与工作绩效无明显关系

七、影响个体成功的人格特征

1.控制点 2 . 自尊

3.马基雅维利主义:讲求实际,对人保持情感距离,相信结果能够替手段辩护(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4.自我监控 5 . 冒险性 6 . 自我效能

八、心理现象的构成

1.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

(2)情感过程: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

2.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兴趣爱好需求动机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九、归因

1.归因理论:我们队个体行为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解释个体特定行为的意义,在观察个体行为时,我们总是试图判断这种行为是由内因还是外因引起的。2.归因偏差:人们总是把个人的成功归为内部原因,把自己的额失败归为外部原因;即使有充足的证据,人们也总喜欢把他人的成功归为外部因素,而把他人的

失败归为内部因素。前者称为自我服务偏见,后者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十、罗克奇的价值观分类:个体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

十一、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急急的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者行为倾向中。态度主要由情感、行为和认知三种成分组成。

十二、期望理论公式:P(激励强度)=V(效价)*E(期望值)

十三、管理中常见的社会性错觉

1.选择性知觉:指观察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主动选择观察到的信息而造成的错觉

2.晕轮效应:指人们以事物的某一特征为依据,忽视或扭曲事物其他特征而造成的错觉。3.对比效应:指由于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而使知觉失真的现象。

4.投射:也成像我效应,是指人们假定别人与自己相似,从而根据自己的情感、兴趣、动机、个性去判断他人而造成的错觉。

5.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一种错觉。

6.近期效应:指人们根据他人当前的行为来判断他人而造成的错觉。

7.近期印象:指人们在第一次接触对方是对对方的综合感知。

十四、组织承诺

(1)感情承诺:指员工对组织的情感依赖以及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同。

(2)持续承诺:指员工感受到的留在组织中比离开组织更高的经济价值。

(3)规范承诺:指员工基于道德及伦理原因而产生的留在组织中的责任感。

十五、认知失调理论

1.认知失调:泛指态度之间的不一致,或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和谐;任何形式的不一致都会令人不快。

2.失调后的个体的努力倾向:减少这种不协调和不舒服,即个体寻求的是把失调降到最低程度。

3.失调后的个体的改进动力:失调不必推动个体做出改变;改变的动力受以下要素影响—(1)造成失调的要素的重要程度

(2)失调要素受控制的程度

(3)个体在失调状态下的受益程度

十六、区分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1.激励因素是指能促使员工产生满意的一类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工作中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的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工作职务的责任感以及个体晋升与发展的内在因素。

2.保健因素是指可能促使员工产生不满意的一类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公司政策等外在因素。

十七、社会惰性(社会懈怠、群体懈怠)

指人们在团体中工作比独自工作时付出更少努力的现象。使团队生产力下降,是团队的弱点。

十八、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积极作用:(1)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

(3)有利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4)协调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5)充实员工的闲暇生活

(6)弥补正式群体中的各种不足

2.消极影响:(1)干扰正式群体的活动

(2)制造员工之间的矛盾

(3)引起员工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4)破坏生产或工作,阻碍组织目标的实现

十九、提高员工士气的方法

1.整合群体的目标 2 . 使成员志趣相投

2.智能互补 3 . 合理的报酬

4. 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5 . 倡导民主的领导作风

二十、从众的意义

1.从众的积极意义

(1)整合群众的行为。

(2)改变个别成员的不良行为。

2.从众的消极影响

(1)扼杀了群体成员的创造性

(2)使决策失误

二十一、从众(顺从)

是指在群体中与大多数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时,会感到一种群体的的压力,当这种压力非常大时,会迫使个体违背自己的意愿,迁就大多数人的意见,从而顺从群体规范的一种行为。二十二、信息沟通过程

发送者——信息——编码——通道

接收者——解码——噪音——反馈

二十三、非正式沟通

1.非正式沟通是指以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部规章制度无关的信息沟通。

2.非正式沟通的作用:

不利方面:非正式沟通有干扰正式沟通的作用,也可能引起群体内相互猜疑、争吵与矛盾。因此,许多管理者想方设法要取消非正式沟通。

有利方面:(1)满足员工情感方面的需要

(2)了解员工真正的心理倾向与需求

(3)弥补正式沟通存在的不足

(4)减轻管理者的沟通压力

二十四、权力的分类

职务权力(正式权力):合法权利、奖励权力、强制权力

个人权力(非正式权力):专家权力、参照权力

二十五、高效领导者的特质

1,高支配欲:指成功领导者希望能够成为支配者,承担主要管理职责。

2,高活力:指管理者努力工作实现目标,毅力较强,能够承受各种压力。

3,高自信心:指个体在判断、决策、思考和显示能力方面充满自信。

4,内控制点:指介于控制命运方面的外控型信仰之间的倾向。

5,高稳定性:指个体可以在情绪方面控制自己的一种能力。

6,诚信:指个体具有一贯的诚实和道德的行为。

7,高智商和高情商:智商一般是指个体进行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的认知能力。

情商主要是指与其他人共事的能力。

8,高灵活性:指个体调整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

9,高敏感性:指个体对他人的敏感程度。

二十六、行为理论

行为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决定领导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是领导者的行为,而非特质。领导行为分类:任务导向型(生产导向)注重绩效

关系导向型(员工导向)注重关系

二十七、情境理论

1.主要内容:任务行为关系行为成熟度有效的领导无效的领导

2.四种领导类型:告知型推销型参与型授权型

二十八、权力与依赖

权利的本质是依赖

依赖的性质:重要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

二十九、机械模型

定义:机械模型是指具有广泛的部门化、高度的正规化、统一的命令链以及高度的集权化的一种组织模型。在这类组织中,信息沟通一般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员工几乎没有参与决策的能力。

特点:1、高度专业化2、高度部门化3、命令链清晰4、管理幅度窄

5、高度集权化

6、高度正规化

三十、组织文化的基本特点

1.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中的成员拥有的一套价值观体系

2.组织文化不仅仅写在纸上,或者在培训中被讲解,而是被组织成员共同认可。

3.组织文化是可以通过符号手段来沟通的。

三十一、组织文化的构成

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精神、企业理论

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双语)

《组织行为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课程代码:B27052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学时: 32 学分: 2 适用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一、课程介绍 1.分别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上帮助读者解释、预测和控制组织行为,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导论、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情绪与心境、人格与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群体行为的基本原理、工作团队、沟通、领导力、权力与政治、冲突与谈判、结构与组织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部分。 2.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它的先修课程为普通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与发展规律;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组织行为学案例,培养学生以现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为依据,培养学生在团队建设与管理、人际沟通、领导、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与发展、跨文化沟通、学习型组织建设等组织行为学的实务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阅读:本科程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泛读规定的参考教材。老师随堂抽查学生阅读情况。 2、听课: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课堂听讲全部课程,并做好笔记。听课和笔记情况随时检查,记入平时成绩。 3、辅导:要求学生主动学习,随时提出问题,老师随堂辅导。要求学生与老师建立电话、电子邮箱、QQ、微信联系,交流自学情况。另外,每学期期末集中大型辅导1次。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含考勤、回答问题、作业等)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tephen P. Robbins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 《组织行为学》,陈春花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 执笔人:蔡东宏审核人:批准人: 审定时间:2014 年 6 月 11 日

【2021年最新整理】最新版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考试答案解析(可编辑

并将正确的匹配结果写在括弧中。四选一10分) 1、A、气质F、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 B、能力G C、性格H、 理和行为倾向。 D、态度I 基本的心理特征之一。 E、价值观J 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第1空答案A. AF()第2空答案D. BI() 第3空答案B. CG()第4空答案C. DH() 第5空答案E. EJ() 2、A、奥德佛的ERG理论F、内容型激励理论 B、劳勒的期望模式G、过程型激励理论 C、亚当斯的公平理论H、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斯金纳的强化理论I、综合激励模式 E、豪斯-迪尔的公式 请选择正确的配对:第1空答案B. AF() 第2空答案B. BG()第3空答案B. CG( 第4空答案C. DH()第5空答案D.EI() 3、A、巴纳德的组织理论认为F 色组"所组成的集合体。 B、凯恩的组织理论认为G、 H、所有正式组织不论其级别和规模差别多大, I、不能用单一的模型来解决所有组织设计问 J、企业组织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有 在组织的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要求, 第1空答案C. AH() A. BF()第3空答案 B. CG() D. DI()第5空答案 E. EJ() F、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 H、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同时又包括 I、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气味

请选择正确的配对:第1空答案D. AI() 第2空答案A. BF()第3空答案B. CG( 第4空答案C. DH()第5空答案E. EJ() 二、判断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1 菲德勒在研究中发现:关心任务的领导者在"下,将是最有效的领导者。(对) 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错) 用。(错) (错) 察每个组织中的领导者是否具备这些特点, 领导人。对 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群体。(错) 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对) 黑胆汁占优势的属于胆汁质气质。(错) 形成的联结关系。(错) (错)(对) (对) ) (错) (对) (错) (错) (错) 错 (错) (对) (对) (对) (错)

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Y测试题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研讨会B.霍桑实验 C.1914年利莲.吉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 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3.美国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是以()作为组织分类标准的。 A.组织内部人员受惠程度 B. 人员的顺从程度 C. 社会作用和社会效益 D. 组织的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 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 D.多层次性 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 )。 A.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 )。 A.心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政治学 E.生物学 5.行为测量量表有( )。 A.名称量表 B.等级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E.等值量表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调查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7.美国社会学家艾桑尼根据人员的顺从程度标志对组织进行分类,共分为( )三种类型。 A.强制型组织 B.功利型组织 C.正规组织 D.模型维持组织 E. 公益组织 (三)判断题 1.组织是由人群构成的,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责权分配和层次结构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2.组织要有不同的权力层次的责任制度。这是由分工而要求的,权力和责任是达成组织目标的前提。 3.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组织的分类应按人员的顺从程度进行。 4. 实现管理的目标,就要实行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5.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科的新发展。 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调查法包括谈话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7.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全面表示。 8.坚持收集资料的客观性是任何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和重要的特点之一。 9.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医院的门诊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非正式组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2. B 3. 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 ABCE 3. ABD 4. ABCDE 5. ABCD 6. ABCDE 7. ABC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第二章个体行为 (一)单项选择 1.一个人表现出的一贯的、经常的并持久存在的心理特征是()。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2.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3.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忘我 4.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A.荣格 B.阿德勒 C.麦迪 D.弗洛依德 5.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6.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

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

组织行为学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的行为是指直接观察到得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2、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3、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4、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5、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6、人际关系是指把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7、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之间的心理关系,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 8、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和或集体。 9、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0、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 11、决策时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 12、(俞文钊提出的)公平差别阈是指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宜差别的比值。 二、单选和判断 1、组织的内涵的要点包含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2、行为的主体是个人,其属于个体行为;主体是班组,其属于群体行为;行为的主体是企业,其属于组织的行为。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4、组织行为学的性质包含边缘性、两重性和应用性。其中边缘性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相交切性。 5、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是行为B=f(人的主观特征·所处客观环境的特征)。 6、研究过程的基本步骤是观察和实验、分析和评价、预测和推测、检查和验证。 7、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研究案例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8、具体的调查方法有面谈法、电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 9、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 10、个体是构成群体和组织的细胞核基础。 11、社会知觉由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角色的知觉和对因果关系的知觉四方面构成。 12、把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归于内、外因中的稳定性因素还是不稳定因素,是影响行为的关键。 13、构成态度的因素有认知、情感和意向。 14、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成反比关系。 15、个性是决定每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和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6、个性的结构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17、能力按其适应性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 18、性格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两种性格类型。 19、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有首创性、有用性、适应性和主动性。

最新《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2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于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中国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

1、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①研究程序的公开性;②收集资料的客观性;③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④分析方法的系统性;⑤所得结论的再现性;⑥对未来的预见性。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答: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3、增强工作满意感的方法有哪些?答:可以通过以下办法来增强工作满意感:(1)使工作变得有趣;(2)给予公平的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3)从兴趣和机能的角度把人和工作匹配起来;(4)设计工作使得员工兴奋和满意。 4、什么是气质?简述气质差异的作用。答: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各种气质类型往往都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一面。许多行业,尤其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对人员的气质行为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人们能够从事较适合其气质特征的工作,则能扩大气质类型积极的一面,而缩小其消极的一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积极作用,从而保证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安排人们的工作。可以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考虑应用气质差异。此外,要选拔和培训某些特殊专业的人员,也必须运用气质差异,以提高培训效果。 5、简述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答: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其一,个性倾向性,即心理过程的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其二,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即心理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个性具有社会性、组合性、独特性、稳定性、倾向性、整体性等特征。任何一个个性理论对于一个组织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看它能否说明、预测和控制个人的行为和绩效。实践证明,个性对于人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都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应当正确地运用个性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成就、健康状况和管理水平。为了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必须人尽其才,必须学习伟人和改革者的个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改造自己的个性性格。 6、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答: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它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7、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8、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②管理者在管理中不应忽视保健因素,如果保健性的管理措施做得很差,就会导致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影响劳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过分地改善保健因素,因为这样做只能消除职工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不能直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③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改进职工的工作内容,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注意对人进行精神激励,给予表扬和认可,注意给人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用这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

天津电大《组织行为学》一体化复习题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 1. “熵”能测量环境的( B. 有序性)特性。 2. “途径—目标”理论是( B. 豪斯)提出的。 3. 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B .霍桑实验)。 4. 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A .尊重需要)。 5. 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环境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这类环境是( 6. 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 7. 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8. 弗鲁姆和耶顿提出的领导规范模式 (领导参与理论 ) 认为,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中分为决策质量原则和决策可接受原则,其 合适的原则、非结构性原则)是决策质量原则。 9. 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B 本我)。 10. 根据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 ?( A.人际关系)。 11. 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A .同质群体) 12. 构成领导者非职位权力的主要有( D.专长权和模范权)。 13. 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D.团队式)。 14. 管理系统理论是由(C.利克特)提出的。 15. 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16. 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A 气质)。 17. 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D 弗洛依德)。 18. 领导行为的主体是( A. 领导者)。 组织行为学 Z 测试卷 D. 复杂—动态环境)。 D.升华的行为反应)。 中( A.信息的原则、目标 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要求 《组织行为学》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自学应考者掌握组织行为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而设置的一门操作性很强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组织、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等内容。主要包括组织行为学概述、认知与情感、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个体的需要和激励、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心理、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信息沟通、冲突及其管理、领导行为、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组织改革等。本课程的命题也将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能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加以应用。 Ⅱ、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组织的结构 一、什么是组织 二、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管理者角色 二、管理与环境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二、组织行为学发展简史 二、考核要求

第一节组织的结构 1、识记:(1)什么是组织;(2)组织中的四大要素:财、物、信息和人;(3)现代组织设计的趋势;(4)组织结构的概念:所谓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作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5)组织结构图;(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2、领会:(1)传统的组织设计原则;(2)传统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3)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原则;(4)行为分析的组织设计的优缺点 第二节管理的基本特征 1、识记:(1)管理者的基本职能;(2)管理者角色的种类;(3)管理者的技能;(4)环境的概念;(5)环境的层次性;(6)环境的类型 2、领会: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组织中的人 1、识记:(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难点;(4)组织行为学理论发展的主要阶段 2、领会::(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原则;(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4)麦克雷戈的X-Y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中的变量 三、研究中的主要设计 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术语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术语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禾日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作业)并且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方式;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各种激励理论及其应用、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内容和过程;组织发展的内容及措施;信息沟通的常见方式和管理。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 教学时数:54 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对人性假设的认识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

一、组织的涵义 二、组织行为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分类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复习与思考题: 1、组织行为学的内涵? 2、组织行为学研究为什么会涉及道德问题? 3、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学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0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影响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需要层次理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8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关丁人的理论(1学时) 一、人性假设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电大组织行为学小抄 已排版

A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B 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不仅指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ERG理论——成长理论)。 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 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环境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这类环境是(复杂-动态环境)。 ●D 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 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1000~45000人)。[3~30人——小;30~1000人——中; 45 000人以上——巨型。] 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这种行为反应是(升华的行为反应) 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高生率高凝聚力) 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这种领导风格属于什么类型?(参与型) ●F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本我)。 ●G 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同质群体)可能达到最高的绩效 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团队式) 管理系统理论是由(利克特)提出的 ●H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 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J 将人视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是哪一种假设?(经济人) 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气质) 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异的人属于:(天才)。 ●L 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 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什么样的强化方式?(可变间隔的强化)领导的连续流理论是(坦南鲍母和施密特)提出的。 ●M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成就需要)。 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人员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 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某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却想成为长跑运动员。他这种挫 折感源于(个人本身能力有限)。 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可能高 也可能低) 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利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 是(妥协) ●N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 哪一项不是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主要变革措施(建立规章制度) ●P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社会功能) ●R 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 种行为(减少自己的投入)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都多的群体属于(团队群体)。 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无序群体)。 ●S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兹伯格) “熵”能测量环境的什么特性?(有序性) 斯托迪尔没有把领导按(社会特性) ●T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 特征,这种知觉属于:(晕轮效应) 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调查法) 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马斯洛) 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自然消退)。 提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 “途径——目标”理论是(豪斯)提出的 ●W 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 (异质群体)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精神核心是一种(价值观念) ●X 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人际关系) 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组织变革的基本内容(组织的环境、组织的任务及技术、 组织的结构、组织的人员) 行为型理论包括(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 特性主要是(分工、竞争和反应性) ●Y 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个性)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 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 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正式群体)。 一个造纸厂的商业环境最能反应组织环境的哪一特性?(稳定性) 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自由型组织 结构)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哪些?(调查反馈、群体建议、咨询活动) 研究领导行为的管理系统理论是(利克特) ●Z 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强制)。 在管理方格图中“乡村俱乐部似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1、9) 多项选择 ●A 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中 间型)。 按人际关系的结构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 伦理关系) 按人际关系形成的纽带分,人际关系的类型有(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 系)。 按群体沟通的组织系统分,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B 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理性型;政治型和审美型;社 会型;宗教型;经济型) 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合作精神;决策能力;敢于创新;尊 重他人) ●C 冲突的来源有(沟通因素;结构因素;个人行为因素)。 从沟通的渠道来看,可以将信息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D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改变行为;改变态 度;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F菲德瑜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职位权力;任务结构; 上下级的关系) 小抄版

电大组织行为学形考册答案范文

组织行为学形成性考核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案例分析(50分)《王安电脑公司》 1、思考题: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是人性观属于哪一种: 答案:根据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王安的是人性观属于自我实现人性的假设。 自我实现的概念,强调的是要求自主、挑战、个人成长以及充分发挥自己潜能与才智等较高的层次的需要。从这种假设中推演出的关于权威及心理契约的含义是很深刻的,权威不再存于某一特定的个人,甚至也不在哪一特定的职位上,而是寓于工作任务自身。让人们能自己彻底解决一项问题的挑战,正是自我实现的核心。管理自我实现的人应重在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件环境,此时的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和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予支援和帮助,激励的整个基础已经从外在性的转到内在性的了,也就是从组织必须干什么事来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转到组织只是为职工的积极性提供一个表现与发挥的机会而已,而这种积极性是本来就存在的,只不过要把它引向组织的目标。在管理制度上给予自我实现的人以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组织成员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在该案例中,王安在管理上目光远大,办事果断,懂得人才开发的重要性,充分重视人的作用,以最大努力发挥公司里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对人的使用,充满新生、理解和信赖;为了不使员工感到失望,避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王安亲自谈心,给予鼓励和安慰,维护员工的自尊;此外,王安很少解雇员工,以员工归属感。王安的种管理理念正是符合西文人性假设理论。王安实行的种“自我实现人性假设”管理模式,使得王安电脑公司以不断地发展着,并以此丰富自己的成功经验。 2、思考题:如果用M(积极性的高低)=E(期望值)·V(效价)来表示王安激励的过程,那么请你指出这个模型中什么是目标、变量和关系。 答案:在这个模型中,1、E是目标,即是期望值,是指个人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达到目标并能导致某种如果的概率,即个人据其经验对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将会导致某种预期成果之可能性的主观估计;2、V是变量,即是目标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是个体对这一成果或目标之有用性的主观估计。当个人对达到某种成果或目标漠不关心时,效价值为零;当个人宁可不要出现这种结果时,效价为负值,当个人希望达到预期结果时,效价为正值;当个人强烈期待出现预期结果时,效价值就很高。总之,只有在效价大于零时,个体才会有一定的动力。效价值越高,动力就越大。3、这个模型辩证地提出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反之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绩效时,就会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消极。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当然这个奖励也是综合的,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得到合理的奖励,就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些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各种需要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不同。因此对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办法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二、案例分析(50分)《研究所里来个老费》 1、思考题:请用个性理论分析老费、老鲍和季老的个性特征。 答案:用个性理论分析: (1)老费:从文中可看出属外倾型性格,老费是一个充满自信,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他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能,办事果断,工作主动、积极,有干劲,有口才,工作效率高,但他不善于与人合作,有一定程度的专断,不能尊重人,不能帮助别人提高工作能力。 (2)老鲍:从文中可看出属内倾型性格,老鲍作为课题组组长,他希望靠权力和强制命令让人服从,下级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只要奉命行事,习惯于先安排一切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下级就要服从等。是一个害怕别人比自己强、有能力的人。没有关心、宽容待人之心,不能知人善任,面对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费士廷,他不仅没有充分发挥他的专长,反而产生嫉妒,对他冷漠。作为领导者他也缺乏风度,无法事事出于公心,不谋私利、能上能下,不能与善于有个性的人一同共事 (3)季老:季老是一个只注重对生产人物和激化、指导、控制职工的工作活动,不关心人,很少注重下属士气的人,他应协调好老鲍和老费的关系,使他们了解组织的目标,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协同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2、思考题:季老对这样的部下应如何管理? 答案:季老对这样的部下应采取能力差异的管理方法。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运用上,可以考虑几个原则:一、能力阈限原则,在选择人员时,应该坚持被录用的人员能够达到基本的阈限原则,这就是能力阈限原则。二、能力合理安排原则。在工作岗位的安置上,除需要考虑能力阈限的原则外,也要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进行合理的安排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河北经贸大学课程水平认定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奠定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培养专业课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主要涉及对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职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思考。 二、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有机会探讨不同的观点,了解不同观点如何互相补充,从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三、学习内容 结合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八章。具体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对适当的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加强学生间的交流、研讨,注重案例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互联网使用效率,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评定成绩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知识测试题目占40分,综合能力测试题目占60分。60分为及格。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斯蒂芬·罗宾斯著,郑晓明译:组织行为学精要,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卢盛忠主编,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3、[美]马斯洛著:激励与个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应用性杂志) 5、J.R.Schermerhorn, Joh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venth Edition), Wiley&sons, Inc.2000 6、D.L.Nels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econ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1997 七、学习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阶段,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了解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学习内容:

组织行为学试题答案

2003-----2004第二学期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A) 一、填空 1、意向 2、马斯洛 3、姿态 4、价值观 5、坚持型 6、对生产的关心,对人的关心 7、情境 8、目标效价 9、管理 二、单项选择 1、B 2、D 3、B 4、C 5、C 6、D 7、D 8、D 9、C 10、C 11、B 12、C13、 C 14、B 15、A 三、多项选择 1、ABC 2、ACD 3、BCDE 4、ABCD 5、ACDE 6、ABCDE 7、ABE 8、ABCE 9ABCD 10、ABDE 四、名词解释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是约定俗成、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程序正式规定的. 3、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为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4、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 五、简答 1、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存在一个大家都一致赞成的共同的愿望 (2)人们能够抛弃原有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或执行工作的标准规程 (3)组织成员把组织的过程活动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的一部分 (4)人们能够打破横向和纵向的界限,公开地进行交流,而无须顾虑会受到批评和惩罚 (5)为了一起工作以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人们能牺牲个人和部门的利益而服从组织的整体目标 2、使用权利的政治策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建立联盟,建立联盟意味着花时间同其他管理者说话,说服他们支持你的观点. (2)扩充网络,其方法是同已有网络外的管理者建立联系;使不同意见者改变观点,再作选择. (3)控制决策前提,控制决策前提是指限制决策界限.一个手段是选择和控制提供给其他管理者的信息. (4)加强法定权和专长权.管理者在具有公认的法定权和专长权的领域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 (5)明确表述倾向,含蓄使用权力. 3、领导者培育优良组织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 (1)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组织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它是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组织的群体价值观。对于模范遵守制度的人进行奖励,是正强化。对违反人进行惩罚是负强化。 (2)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组织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发挥无形作用,对

2018年电大《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电大在线上的各章练习题与自测题 注意:考试时答题以答案内容为准,而不能照抄原题答案序号(即A.B.C.D).因为即使题目一样,但答案各项排列顺序并不与原题一样。)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B)人的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A.所有组织中B.一定组织中C.社会组织中D.管理组织中 2.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A.人际关系B.协作愿望C.共同目标D.信息沟通 3.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d) a. 成员受益程度 b. 成员人数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 社会功能 4.组织行为学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物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来解释组织中人的行为。反映了组织行为学的(B) A.多层次性B.多学科交叉性C.两重性D.实用性 5.测量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对人的行为先后数次测量的一致性是指(A) A.测量的信度B.测量的效度C.测量的难度D.测量的规律性 6.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B)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7.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社会现象各方面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是(B) A.心理学B.社会学C.组织行为学D.管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2.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ABCE)。 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 D 多层次性E实用性 3.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组织行为学各章复习提纲 知识点 重点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组织行为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②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③以权变态度和方法看待人以及组织行为的现阶段(1965-现在)。 二霍桑实验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关于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概念:1企业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2个体不仅受经济奖励的激励也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4强调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模式5强调参与管理,重视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6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也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7组织成员都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三组织行为学的形成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 四组织行为学在中国的发展:1980年中国心理学会工业心里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组织行为学的起步。 五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1.传统取向的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表现:①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②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③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④组织行为学研究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2.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二多年来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 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三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p9) 联系: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两者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