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联网技术初探

物联网技术初探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连整合,代表了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目前,物联网相关技术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物联网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温家宝总理的“感知中国”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变革的重大机遇,通过探索物联网核心理论问题,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物联网技术,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近年来才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直至今日,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精准定义,原因有二:其一,目前还没有建立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还不能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其二,由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传感网等都有密切关系,不同网络领域的研究者对物联网思考的起点各异,短期内还不能达成共识。尽管如此,一场网络技术的重大变革即将到来。探索热点背后的理论与技术问题是学术界肩负的责任,因而我们有必要认清物联网技术的本质和特点,以便开展对物联网相关问题的研究。

本期专题邀请了研究物联网相关领域的几位专家撰文,从物联网与CPS(Cyber-Physical System)的关系、物联网系统及设备、多媒体信息感知、数据管理以及应用等不同视角阐述对物联网的认识。

物联网和C P S是目前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上海交通大学孔令和、伍民友撰写的《信息产业新革命之争:物联网还是CPS?》讨论了物联网和CPS两项新兴技术发展趋势之争。文章从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应用实例和学术研究等多个角度,对物联网与CPS这两大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剖析,对信息产业的下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了解读。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崔莉、刘强和李栋撰写的《物联网系统及核心设备》对物联网的概念、主要技术体系、大型应用系统设计、各类智能终端和感知节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物联网系统的架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对物理环境有效感知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信息感知是物联网透彻感知物理世界的关键。北京邮电大学马华东撰写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对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概念、应用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它的特点,介绍了目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进一步研究面临的问题。

东北大学于戈、李芳芳撰写的《物联网中的数据管理》分析了物联网中数据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态性、海量性、语义丰富性、实时

马华东

北京邮电大学

物联网技术初探关键词:物联网

性和可靠性等;讨论了物联网在数据质量、数据集成、数据查询、事件检测、数据存储、访问控制和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新的问题,对研究和开发物联网中新的数据管理技术提供了参考。

应用一直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因,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一直难以突破大规模应用的瓶颈。香港科技大学刘云浩撰写的《绿野千传:突破自组织传感网大规模应用壁垒》讲述了他们的团队为了探寻大规模自组织网的挑战根源和解决方案发起的“绿野千传”项目情况,通过在天目山脉实现上千个节点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的实用系统,对无线传感网突破大规模应用壁垒面临的“传感失谐、诊判失据、模型失用”三大挑战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海交通大学的吕炳潮、伍民友撰写的《实时信息系统——物联网的基础》对未来物

联网时代一个全新的实时信息系统进行描绘:人们将利用生活中的各类交互设备来处理海量的实时信息,以便及时地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实时信息的获取使得人类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接受和理解更为丰富的信息。作者分析实时信息服务的典型实例,讨论了信息时效期望问题,介绍了实时信息系统组成及相关技术,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初探物联网,各位专家从各自的视角发表了精彩的见解,观点也许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期望读者能够从中窥斑知豹,对了解物联网有所帮助。■

马华东

CCF理事、本刊编委。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多媒体系统与网络、传感器网络。mhd@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8678128.html,

CCF获中国科协学会发展与改革创新项目资助

近日,CCF 获得中国科协2010年度学会发展与改革创新项目组织体制与机构建设类项目资助。为了促进学会的创新发展,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学会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学会自身能力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培育发展能力,中国科协在2010年继续设立学会创新发展推广工程项目。

CCF 此次获资助项目包括二部分:探索和研究理事会新架构,提出理事会架构新模式;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具体内容为:在1年的时间里,分析目前理事会存在的问题、根据学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中国国情,参考国际同类组织的做法,提出理事会新架构,包括未来理事会组织层次、规模、任期、职责、选举方式等,以达到提升理事会活力、会员更广泛地参与学会治理、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专职员工人事管理制度、员工岗位职责、能力监控与评价标准以及员工能力发展培训制度,并实施对员工的培训与考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