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湖北何细华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学习这个概念时,很多同学经常有疑惑,为了深入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下面就对其作一些分析与归纳:

1、对立统一各自的含义及其表现

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对立”也可以理解为差异、差别,如:每个人身上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与缺点是相互排斥、相互区别的,不是一个东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是指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不能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统一”也可理解为矛盾双方的联系、相同点、共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离开其中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如没有高就无所谓矮,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错误就无所谓正确,没有公有制就无所谓非公制……高与矮、胖与瘦、正确与错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就是矛盾双方,它们互为前提而共同存在,甚至共处于一个事物之中。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如:一个指头的错误如果任之不管,可能演变为九个指头的错误,也即支流可以变成主流;再如乐极生悲,“吃一堑、长一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扭亏为盈,由弱到强,都是强调这种转化。

2、对立统一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有绝对性与相对性之分。①从总体上讲,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这也即是绝对性的体现。②具体来说,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即是无条件的;统一是相对的,即是有条件的。“对立”也可理解为有区别、有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矛盾具有特殊性,所有对立是绝对的;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也即统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对立统一的对象

对立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指事物内部,也指事物之间。前者如:科学有利也有弊,经济形势有喜有忧、学校内部教与学之间的矛盾等,后者如:中美之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等。后者的这种对立统一主要是指双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

分歧又能联结在一起。

4、对立统一的方法论要求

正是因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其方法论要求是看问题要全面,要坚持两分法。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双方之间的对立,又要分析双方之间的统一。

矛盾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矛盾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矛盾规律也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充分了解和掌握对立统一规律,有利于我们成长与成功。 简单来说,矛盾双方最终的结果只有三种: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例如:战争 矛盾的双方同归于尽例如:阶级对立 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学术讨论 从矛盾双方的最终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矛盾的几个性质:同一性、斗争性还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成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又统一又斗争,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外因(事物之间的矛盾)作为同时存在的内部和外部的联系,都对事物发展发生作用。矛盾还具有特殊性。例如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矛盾性质:在物理中,有排斥与吸引;在化学中,有化合与分解;在生物中,有同化和异化。 通过上面所述的矛盾的特点与性质,我们可以知道矛盾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从解决矛盾、产生矛盾、在解决矛盾……如此往复中得到发展。因此,我们要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从而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让自身得到发展。陈安之老师告诉我们在个人的成功过程中,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信念、知识很重要,但最最重要的是行动。说明这些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复杂事物往往有多个矛盾,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比如我们国家实行一国两制,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占主导地位,代表了国家的发展方向。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努力找出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重点论,着重解决好主要矛盾。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必须时时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矛盾发展的具体状况,分析研究,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把握好主、次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联系与转化,做好转化工作,促进事物的发展。 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利用矛盾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呢?下面举几个例子。 拿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来说,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皮鞋明胶等各种问题食品层出不穷,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极大的的担忧。仔细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原因: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但当前我国对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甚完善,各具体方面没有详细规定,没有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出台法规,因此给了不法人员可乘之机;因为矛盾具体普遍性,但我国商品生产厂家没有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看到质量和信誉的重要性,是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食品加工企业没有认识到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必要性,片面追求眼前经济效益,没有做到统筹兼顾,使得产品产生安全问题。 再说城市的发展问题。城市的发展,主体是广大市民,动力不在上,而在于市民及其各种观点、利益的民主交流与互动,而政府只是一个执行机构。政府要信任群众,不要把自己打扮成全知、全能、道德完善的监护人,什么“搞”、“建设”、“ 工程”等词,无一不在表明一个人格化的“英雄式”政府的存在,其实许多精英是隐藏或流落在民间的。群众才是城市发展的内因,如果什么事都靠外力推动,靠行政权力来推动,那么行政成本特别是其中的“腐败”成本是巨大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所以我们需要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关注社会本身的自我平衡,一切法制、政治、行政管理等,都应当是完善社会机制,促进社会自我平衡为根本宗

矛盾观七大原理方法论总结

矛盾观七大原理方法论总结

1、某市政府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推动“僵尸企业”问题的解决。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及时引入破产程序,对兼并重组后可以重生的企业促其兼并重组,对无意愿无能力继续生产的企业依法收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从而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市场期待已久的苹果iPad平板电脑已于2010年4月3日开始在美国上市销售,美国主要媒体对iPad几乎都给出了正面的评价,认为iPad功能强大,可供人们看电视、听音乐、上网,而重量只有680多克。不过,也有人批评说,iPad没有键盘和USB接口,也无法播放Flash动画,这让它的魅力大打折扣。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具有普遍性C.新事物总是弱小的,有待进步、完善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到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泰、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4、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燃放烟花爆竹在增添喜庆气氛的时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在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限放禁放逐渐占了上风。这一变化体现的哲理是() 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1北京)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 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9所示的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的性质。 (三)、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一论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从属于主要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其他矛盾。主、次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实际工作中,应首先抓住和解决好主要矛盾,同时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的解决。 1、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条件。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1. 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为全世界所瞩目。但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让人忧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悬殊,并且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3.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目前我国正在走向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而人口总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来满足就业和社会保证的需要, 4.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的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也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解决。二者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次要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国有企业内部矛盾;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积累和消费的矛盾;沿海\沿边和内地的矛盾等等. 因此次要矛盾也是有很多种的,我们必须加以重视,才能更好的为解决我国的主要矛盾服务.否则,次要矛盾得不到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 二、如何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子秩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能只唱经济发展独角戏,目前存在两种较大的声音:一种声音认为我们仍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我国的工作重心应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无疑,这两种声音都有其自身理由,都需要正确对待。可能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兼顾上述两种声音,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改善民生。可以说,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在这些子系统或者子秩序之间发展一种良性互动,发展、维系和利用不同子系统,正是出于社会需要发展和维系一种经济与社会子秩序之间良性的相互依赖性,我们必须改变只唱经济发展独角戏的做法。如何实践建设与民生并重的新国策我国目前处在如何把握发展与民生关系的十字街头。这里,德国的教训必须铭记在心:德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搞得过头,民众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在德国,可以说问题不在不知道解决方法,而是在于知道了但无法去落实。社会福利制度容易形成“棘轮效应”,只进不退,一旦铺张过度,社会福利网减肥消瘦的余地很小。在一个良好运行的社会,需要强调个人责任优先,政府提供辅助性的支持作用。社会保障属于一揽子方案,包括个人和家庭为自己提供和保障,互助性或者商业保险,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险和国家救济,公民社会提供的社会救助,等等。我国今后的做法不是不应铺开社会安全网,而是要大力铺开,涵盖全体人口、各个人口层次,尤其是穷困人口群体和农村人口群体。与此对应,社会保障水平应该首先是对最广泛层次的较低必要保障水平。这种保障有利于维护人的尊严,既考虑到社会团结的需要,又能够调动和利用受保障群体个人的自身和家庭供养能力。当然,人的尊严首先需要通过市场来获得:在一个竞争秩序下,个人提供其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类生产要素投入,获得其回报,也就是一次分配收入,这种自食其力的行为是维护人的尊严的。此外,社会保障不同于国家保障。综上所述,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看中美关系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看中美关系 101022014074 黄雪娇金融一班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攀升,中美关系逐渐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中美关系的好坏也直接或间接的牵动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转变。因此,处理好中美关系不仅是中美双方两国的职责也是世界上各国要关注的问题。 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一直是从缓和到紧张,再到缓和的周期性局面,但是双方之间的矛盾主要是走向缓和。从唯物辩证法来看: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其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着决定作用。同样,中美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做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总趋势是向着和平发展的方向。因此,对中美关系应该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坚持用两点论来看问题。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整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很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虽然双方的关系在冷战时期曾出现多次起伏、危机,但始终没有破裂,到现代中美关系反而加深了。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的。稳定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使得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不断上升。中美关系的友善对中国经济求得稳定,高度的发展空间是很有利的。 然而,中美双方也有很多差别和斗争,中美双方在经济利益、政治体制和人权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中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关系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一直以来,美国看待中国的想法,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矛盾双方在矛盾统一体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中美双方的矛盾方面中,也存在着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在当前合作是主要方面,对抗是次要方面。因此中国必须加强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减少对抗。 我们应正确看待中美关系中的合作与摩擦,合作是必要的,它能创造共赢;摩擦也是必要的,它能让中美双方在此过程中加深相互间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得旧的中美关系在摩擦中发展为新的中美关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导入新课】大家有没有听过人格分裂这个词,类似于《仙剑奇侠传》中的龙葵,通常是一种人格,在受到刺激之后就会显现另一种人格来保护那个弱小的自己,比如一般情况下是一个积极、友好的形象;而在受到刺激之后就变成另外一个攻击的、逆社会的形象。其实每个人都有另一个自己,只有在受到强烈刺激之后才会分化出另一种人格,有种很诡异的说法如果你对着镜子长时间的看自己会觉得这个人你不认识。多重人格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从一个极端变化到另一个极端,同一个人由于和现实的冲突,由一种性格变化到另一种性格,两种性格对立但是又共同存在于一个人身上,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这就是矛盾的含义。 【讲授新课】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一)矛盾的含义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过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那么我们分别来看,什么是对立?有两种情况。 1、“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1)相反 首先,对立的一种情况是相反。比如:大小、高低、轻重、胖瘦、强弱、攻守、长短、高兴难过、上下、左右、好坏、利弊、动静、正反正误正歪正邪、(这里不是说正的对立面有五个,是因为中国汉语博大精深,正有五种意思,每种意思有不同的对立面)。 (2)不同 第二种情况就是不同。比如教育与经济、(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经济和教育都要投入资金,在经济上投入的多了、教育就会相对少一点,现在的择校费,这就说明了在教育上的投入还不够,经济发展好了可以增加教育的投资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的良好开展可以为经济集聚人才资源)不同的意见各有各的道理百家争鸣(我们一边感叹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却帮助途中遇到麻烦的人)春夏秋冬、各种颜色构成的对比、有句话说“同行是冤家”,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利益,一定条件下,市场容量是既定的和有限的,一方利益增加,会引起另一方利益的减少,竞争、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12月3日下午腾讯qq和360互联网安全公司就产生了冲突,据说360屡屡制造“QQ侵犯用户隐私”的谣言,对QQ的安全功能进行恶意污蔑,比如360故意设置障碍导致QQ旋风出现问题,这也是继QQ秀、QQ音乐遭360屏蔽后,腾讯旗下又一产品在360影响下出现使用问题。腾讯就表示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那天空间打开后是这样的页面(用ppt)。 区分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 A刚刚提到竞争、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以及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是不是我们哲学上的矛盾的斗争性呢?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概括和抽象,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反映。因此,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对立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B看下面的句子(格言中的) 1、婚礼很不幸地被推迟了十五天,在这段时间里新娘和上尉私奔并生下了八个孩子。 2、亨利的双手在背后扣在一起,他一边在花园里散步,一边阅读朋友写的小说。 3、他的那只手像蛇的手一样冰冷。

浅谈矛盾与规律

浅谈矛盾与规律 曹慧 01112319 矛盾和规律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讲的矛盾,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学习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范畴表明,矛盾及其各个方面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所以,我们观察事物,首先就要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而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就成为了真理。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的发展即是矛盾的发展。矛盾的发展即是一个解决的旧有的矛盾,然后又产生新的矛盾,新陈代谢,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而这也正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它们的联系在于:事物的发展规律本身就蕴含了矛盾的发展,而矛盾的发展又揭示了事物发展规律的发展轨迹、发展路线、发展方向。就是说,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要首先由揭示事物发展的矛盾入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形成一个对立统一。 但矛盾和规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矛盾属于一个方法论与认识论的范畴,是二者合一的概念,认识要由矛盾开始,分析也要从矛盾入手。而规律则属于一个方法论上的范畴,我们认识规律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从而找到解决事物发展的途径。 矛盾与规律的关系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我们要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避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绝对化和片面性。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逆向思维,从而把握事物发展的正确规律。

逻辑参考资料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中,逻辑推理部分往往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部分,解题花费时间较多,从而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 通过对逻辑推理题的研究发现,其实对于直言命题来说,存在着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通过了解这些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比如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之间、“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间以及“所有同学考试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之间都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下面我们就以这道题为例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1】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10000美元的钻石,经调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为: 甲:不是我作的案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 丁:乙是有意诬陷我; 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请问罪犯是谁?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法: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选A,即甲是罪犯。 对于矛盾关系的总体解题思路是,首先要发现矛盾,然后避开矛盾,最后从矛盾之外寻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发现矛盾,即丙与丁是矛盾关系;然后避开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则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从矛盾外寻找答案,则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可知丙和丁这对矛盾关系以外的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则可得到答案。许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即发现丙和丁是矛盾关系以后,就开始假设丙是真话而丁是假话,如果符合题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则要重新假设,即假设丙是假话而丁是真话,这样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势必会浪费时间,而国家公务员考试讲究的就是做题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

高考政治复习专题12辩证法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易混易错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易混易错点 主标题: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副标题:明确高考考查重点,辨别易混易错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对立统一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熟记易混易错点。 1.矛盾的两个方面与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统一”和“对立”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每一对矛盾都有构成该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学生要正确理解和认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实际上就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没有统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哲学上的矛盾和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也是不相同的。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的一种具体形式。 不能把矛盾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与其它各种事物都有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即只对立不统一,就不构成现实的矛盾。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客观的、现实的,需要一定的条件。 5.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6.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 例如: 1. (2014全国新课标Ⅱ23)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中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约等于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教案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意义,理解矛盾的概念,并能通过多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 能力方面 主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故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觉悟方面 通过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教学重、难点 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以讲读为主,辅以讨论、谈话等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1. 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即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请同学们就你对矛盾的理解,举些例子。 [生]冷与热、湿与干、上与下、长与短、难与易、穷与富、善与恶、对与错、战争与和平、痛苦与欢乐,等等,只要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事物和过程就是矛盾。 [师]这些矛盾的表现。但“截然相反”仅仅是两个面的对立,而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那样理解矛盾不太准确。以学校工作为例,教与学就是一个矛盾,教与学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是对立的表现,同时教与学又统一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另外像政治与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等,也都是矛盾的表现。 (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板书) 如自然界中的同化和异化、氧气和还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吸引与排斥、化合与分解、遗传与变异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又如人类社会中剥削与被剥削、先进与落后、民主与法制、自由纪律以及人民内部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等;另外思维领域中的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先进思想与传统观念、唯物主义与唯新主义等,也都是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

矛盾规律 中美关系

摘要:我国与美国的关系一直扑朔迷离,虽然现在处于缓和,有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军事,外交上得竞争和冲突。可以说是合作与竞争并存,运用哲学上的矛盾规律的原理来说就是,其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互相依存,双方不断对抗,此消彼长的关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不平衡性等特点。 马克思矛盾原理,是辩证法思想的核心。是否承认矛盾的存在以及矛盾在联系和发展中的根本因素,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矛盾的含义即对立统一。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性,又叫做同一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不能分离;共存于一个统一体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对立性,又叫做抗争性、对抗性。是指矛盾双方不断对抗,此消彼长的关系。 矛盾具有普遍性、多样性、不平衡性等性质。 1、普遍性,即任何事物内部以及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任何时间阶段都存在矛盾,概括而言,就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多样性,主要是指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别和联系。内部矛盾就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就是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能加速或者延缓事物发展进程。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但是有些特殊场合或阶段,外因也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接近决定性的作用。 3、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与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主次矛盾,是指复杂事物发展过程当中,起决定以及支配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又叫做主流和支流。是指矛盾内部,起支配作用,决定事物性质的一个方面叫做主要方面。 矛盾的共性和特性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共性即矛盾普遍性。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的矛盾有特殊性,不同矛盾之间有特殊性,矛盾的两个方面有特殊性,同一个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特殊性。共性寓于特性之中,由特性表达出来。二者不可分割。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直面矛盾,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即坚持两分法。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求坚持重点论,即坚持抓主流抓主要矛盾,但同时也要统筹次要矛盾和支流。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重点论和两分法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结合。 矛盾的原理还解释和构成了否定之否定原理。有兴趣可以去探究一下,因为它关系到事物发展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 换一句话说。中美双方其实就是一对矛盾,其对立统一的关系决定了现在的关系。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

对立统一原理及典型题

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1.矛盾 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 ①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联系: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对立,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题1】 都说人生的苦难是财富,但全国道德模范、笑对人生的坚强母亲田秀英说,经历苦难并不是财富,人生只有战胜了苦难,苦难才能成为财富。从哲学角度看,田妈妈强调的是() A.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例题2】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转化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同一性贯穿矛盾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例题3】(2014·重庆卷,14)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答案: 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在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和逻辑矛盾 1)辨证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二个方面即对立又统一的联系,这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 2)逻辑矛盾是指因违反思维的基本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主观的,也是可以并且应该避免的。 2.矛盾的两个属性(即同一又斗争) 1)矛盾双方相互统一的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转化,它有两种情形: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都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在和发展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同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其对立面转化。 2)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的属性,即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相互否定; 3)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辨证关系: A、区别: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B、联系:同一是矛盾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3.事物发展的动力 1)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是事物内部的矛盾,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造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3)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坚持对外开放。 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 2)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观点,坚持用矛盾分析方法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要坚持“二点论”,凡事“一分为二” 5.矛盾特殊性原理 1)矛盾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矛盾也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2)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被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 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 1)矛盾发展不平衡是指: A、在矛盾体系中,必有一对矛盾居于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这是主要矛盾,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哲学中矛盾之间相互关系是什么?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第二,“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第三,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第四,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离开对立看统一,或离开统一看对立都是错误的.不能把哲学上讲的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10.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第二,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状态,即时时有矛盾.第三,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错误倾向]否认矛盾客观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用一点论或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也是错误的. 11.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的原理 [原理内容]第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即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第二,矛盾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根据.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依据.三是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如何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 湖北何细华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学习这个概念时,很多同学经常有疑惑,为了深入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下面就对其作一些分析与归纳: 1、对立统一各自的含义及其表现 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对立”也可以理解为差异、差别,如:每个人身上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与缺点是相互排斥、相互区别的,不是一个东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哲学上所讲的“斗争”,是指一切具体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抽象和概括,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共性的反映,不能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统一”也可理解为矛盾双方的联系、相同点、共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也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离开其中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如没有高就无所谓矮,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错误就无所谓正确,没有公有制就无所谓非公制……高与矮、胖与瘦、正确与错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就是矛盾双方,它们互为前提而共同存在,甚至共处于一个事物之中。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如:一个指头的错误如果任之不管,可能演变为九个指头的错误,也即支流可以变成主流;再如乐极生悲,“吃一堑、长一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扭亏为盈,由弱到强,都是强调这种转化。 2、对立统一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有绝对性与相对性之分。①从总体上讲,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这也即是绝对性的体现。②具体来说,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即是无条件的;统一是相对的,即是有条件的。“对立”也可理解为有区别、有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矛盾具有特殊性,所有对立是绝对的;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也即统一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对立统一的对象 对立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指事物内部,也指事物之间。前者如:科学有利也有弊,经济形势有喜有忧、学校内部教与学之间的矛盾等,后者如:中美之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等。后者的这种对立统一主要是指双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

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应用举例】 例1:“过去的五年是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工作中也有缺点和不足……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1)以上分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 答:(1)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对于我党过去五年的工作,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承认存在的问题。矛盾双方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党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是主要的,是主流;问题和不足是次要的,是我们党工作的支流。 (2)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会发生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

逻辑判断中几种常用的矛盾关系

逻辑判断中几种常用的矛盾关系 真假推理题目是逻辑判断中的高频考题,而真假推理题目的特点在于题干中给出的诸多条件是真假不确定的,我们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唯一一假或唯一一真的范围,然后再根据其余条件的真假来解题。确定唯一一真或唯一一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找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一种是找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本文为考生们梳理了在行测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几种矛盾关系,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快速准确的解决真假推理题目。 矛盾关系是指主题一致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是必有一真一假,这里的主题一致指的是两个命题的主语和谓语必须相同。比方说“小张穿了白色的上衣”和“小王没穿白色的上衣”这两个命题就不是矛盾命题,因为两个命题的主语不同。“小明是党员”和“小明爱国”也不是矛盾命题,因为两个命题的谓语不同。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老师今天穿了白色的上衣”和“老师今天没穿白色的上衣”,两个命题是主题相同,且必有一真一假。在行测考试中常用的矛盾关系有四种: 1.A与非A; 2.所有S都是P和有的S不是P; 3.所有S都不是P和有的S是P; 4.A→B和A且B。 【例1】学校抗洪抢险献爱心捐助小组突然收到一大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过多方查找,可以断定是赵、钱、孙、李中的一个人捐的。经询问, 赵说:“不是我捐的”; 钱说:“是李捐的”; 孙说:“是钱捐的”; 李说:“我肯定没有捐。” 最后经过详细调查证实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根据以上已知条件,请判断下列哪项为真() A.赵说的是真话,是孙捐的 B.李说的是真话,是赵捐的 C.钱说的是真话,是李捐的 D.李说的是假话,是李捐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A的矛盾命题为非A。通过题干可知,钱说“是李捐的”,李说“我肯定没有捐”,两个命题可以翻译为:李捐和不是李捐,互为矛盾命题,那么另两个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