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产业基本观点

文化产业基本观点

文化产业基本观点
文化产业基本观点

文化产业概念:

提出:最先提出在1947年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其《启蒙的辩证法》中第一次提及“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通过开发利用文化内容和知识产权,生产有形或无形的艺术产品和创意产品(或服务)的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文化的再创造和创意”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产业的工业化生产。纵观人类经济的发展,其发展形式可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化经济和知识文化经济时代。显然,发展文化产业是对21世纪主导经济的科学把握。在世界文化产业的著名品牌模式中,有美国的电影和传媒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已成为本国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

早在文化结束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就再《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指出:21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意识形态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叶朗认为,“文化产业是由市场化的行为主体实施的,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而提供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的集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大众文化研究所执行主席贾斯廷·奥康纳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指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为主的那些活动,这些商品的基本经济价值源于它们的文化价值。”

二、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20 世纪90 年代才开始对文化产业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2000 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随后,在十五、十六、十七大报告中,文化产业地位逐步攀升,成为了20 年来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

我国文化产业大事记: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2002年的十六大和2007年的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

2005年

中央发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

2006年

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2003年以来的改革试点进行了全面总结,发出了改革全面推开的信号。

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动漫产品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喜爱的文化产品。发展动漫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9月13日:颁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其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首先,明确了优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和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稳妥的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战略思路;其次,强调了公有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文化领域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体制性界限进一步明确;再次,大力提倡和扶持文化创新,突出内容创新的核心地位,以科技和文化融合提升国家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竞争力;最后,探索和制定切实有效的国家文化经济政策,这将是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制度保障。

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党清醒认识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这是指导“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三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发展任务以及战略方针。“十五”时期,中共文化产业的中心环节是“改革”,而“十一五”时期则将以“发展”作为基调。

2009年7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9月,文化部颁布《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

2009年9月27日我国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阐述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指出发展方向、重点、主要任务和保证措施,但该意见仅仅是部委的框架性规章性文件,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层次上,该指导意见不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更不是最高层次上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则难以得到有力保障,虽然其意义积极,但难以满足文化产业长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通过以国家战略动员整个国家体制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扶植,因此,作用恐怕有限。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指出中国文化竞争力仅居世界第24位,经济实力和文化产业形成巨大反差,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短腿”。

艺术教育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关系

艺术教育的概念理解: 1.明确的目标受众划分:学生,老师,业余爱好者,未来艺术家,家庭,社区… 2.艺术形式多种多样:音乐,音乐剧,美术,舞蹈…. 3.形式多种多样:工作坊,暑期培训班,演出,网络免费教育资源,艺术节,专场,社区 外延活动… 4.目的:激发艺术“创作”灵感,鼓励进行艺术创作, “亲身”进行艺术创 中国艺术教育的问题与发展: 随着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中国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的问题。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的改革兴起相比西方来说起步较晚。新式的艺术教育最早出现在1906年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许多公立或私立的艺术院校,新的艺术教育模式的出现,源于民国早期知识分子对传统的否定、反叛和思考。1949年建国以后,学自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延安革命传统、徐悲鸿学派的写实主义,合成一种新的艺术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是由国家支持并代表官方立场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是无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有一些调整,但大的体制和模式并无多大变化,也就是说,现代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是以一匹老马来拉动一辆百年后的新车。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从文化生活角度来看)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2、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越来越重要 3、文化产业是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殊领域,所以国家重视发展文化产业 --(总结下总体的、更具体的因素) 第一,文化产业本后的经济利益,如今世界发展,文化产业在gdp中的作用日 益突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一)文化产业的特点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服务性与营利性 文化产业是将人类的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的商品,文化产业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的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改善自身的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 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在于将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的传播性也就体现的越明显。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治国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的电影的内容的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的政策思想是保持一致的。同时,经过审

核也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的传播。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3.知识性与创造性 文化产业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定蕴含有文化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化内容被称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又是文化内容产生的关键,所谓的创造性既是指“创新、原创”。一个成功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但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他人的东西。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15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但是经过创作者的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当时的创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那场海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 4.文化产品可复制性 虽然没有谁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但是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发展,也在于它的可复制性。这里的复制并非是对前人创作的抄袭,而是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原创文化进行重新编码,然后制造出具有同样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不

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及策略

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及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对于艺术的追 求也日趋强烈,我国的文化产业迎来了更加艰巨的挑战。为了满足人们对物质和 精神生活的共同追求、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对文化艺术进行管理。因此,本文就文化艺术管理的概念、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 上寻求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有效运用策略,以期促进文化产业更好 地发展。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作用 引言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产业也日渐繁荣,其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走势良好,并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 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想要在短时期内看到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是不可能的, 这需要借助文化艺术管理的优势,以及长期的坚持才能够实现。 1文化艺术管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来说,文化产业随着经济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 间较短,其发展可持续性和系统性都不足,因而,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例如文化产业从业企业较少,且较为松散,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而且,产业较为小众盈利能力较差,缺乏经验引导极易走入发展瓶颈;大部分文化产业 生产销售的艺术品不能满足大众对艺术的追求等。文化艺术管理则能够规范文化 产业的管理,为文化产业确立发展方向,并为文化产业提供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系 统化的管理办法。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是提高文化艺术的作用,只有文化艺术管 理能够打破以往传统文化产业的束缚,通过对文化产业的规划使文化产业科学发展,进而提升竞争力,获得更加平稳、高效的发展路径[4]。一方面来说,文化艺 术管理丰富了管理工作重点内容,通过优化科研项目经费,健全了科研项目的管 理机构和基建办公环境,同时也为文化产业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建立 相关的研究基地和课题项目推动文化产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使文化产业的发展 由量变上升为质变;另一方面,文化艺术管理强化了文化产业的学术价值,深化 了文化产业的服务大局意识,加强了文化产业在产品上的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 使文化产业的时效性科研成果更深层次地彰显文化产业的价值,为推动文化产业 迈上新的发展台阶打下坚实基础。 2文化艺术管理的发展策略 2.1文化产业的国际化以及特色化 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实施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再造,国际化和特色化 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并行推进的两大趋势。一个是向中亚、东南亚以及非洲 等欠发达地区的文化艺术商贸往来,既对传统丝路文化用品的交易提升,比如传 统工艺品和当代文化影视内容的推广;二是对日韩、欧美等发达地区的文化产品 与服务反向输出,促进我国流行文化内容传播。当然,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文 化产业上也要增强其特色,力求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包 括传统的和区域的两个维度。不过,所谓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应是立足于追求更多 受众基础上的普遍价值再演绎,不应是特立独行的创意和难以捉摸的文化,这也 就要处理好多元个性和普遍统一的关系,“求同存异”在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进程 中显得更加重要。 2.2落实文化艺术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文化产业管理概述 第一节文化与文化产业 一.文化 1.文化活动:文化的提炼与凝结、文化作品的创作与存储、文化的传播、文化的消费、文化的促进等。 2.文化产业:文化活动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促成产业的出现,并按照产业的运作规则促进文化活动的发展,进而生产出优秀的精神文化消费品。 二.产业(机械取代人的一个过程) 三.文化产业 1.又名:创意产业、文化内容产业、版权产业、信息内容产业 2.国外学者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围绕以下几点:(1)以文化内容作为获取商业价值的手段;(2)以服务为目的;(3)内容具有创意。 3.国内文化产业定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四.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 1.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2.文化产业属于精神性生产 3.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文化含量”产业。 第二节文化产业管理 一.文化产业管理的概念 1.定义: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对文化产业活动这一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2.微观管理: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 宏观管理:文化产业主管部门从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管理文化产业活动。(包括文化产业活动的引导和管理、文化产业的行业管理) 注:从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目标来区分文化产业的微观、宏观管理。 二.文化产业管理的任务 1.促进文化活动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科学确定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目标; 3.改革完善文化产业宏观管理体制,组织好相关产业部门的分工与协作; 4.提高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 第三节文化产业管理的性质与特点 一.文化产业管理的性质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1、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思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创意产业。许多学者将文化产业界定为创意产业,并指出创新性、创意性是最主要动态特征。文化产业的本质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必须运用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去创造财富。 2、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兼容性与渗透性。任何产业形态都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如饮食文化、汽车文化、家居文化、企业文化等。随着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性加快,文化产业的生产领域与拓展空间显现前所未有的放射型状态,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成为开放性空间。3、文化产业通过创作文化和开采文化资源和生产文化产品、围绕文化为开展服务,它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进入20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席卷全球,经济与文化加快融合,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文化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竞争重要战略,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各自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面对这种形势,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2005年,中央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9个省市,35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艺院团等单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 2006年初,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正在全面推开,文化产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起步晚,我国文化产业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只有全面了解分析全球文化产业形势,找出差距,提出对策,才能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文化是一种人性化的需求,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会有文化的需求,就会有文化产生。原始人在劳动中“杭育杭育”的劳动号子,在实物上刻的铭文,都是一种文化。文化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活动的历史沉淀,记录人类的智慧、文明和进步。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传播、

文化产业类选题.

文化产业类选题 【题目】大众文化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题目】大力推进电网多种产业发展浅探【题目】从文化经济的时代视角看新闻传播三性【题目】浅谈市场化与文化机制创新【题目】理念创新对文化产业化的驱动作用【题目】关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思考【题目】对城区群众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题目】群众文化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题目】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凸现四大热点【题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浅析【题目】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题目】文化体制改革中文化单位转制有关问题 的探讨【题目】国有文化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题目】发挥政府作 用拓宽文化产业投资渠道【题目】关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 考【题目】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题目】论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题目】文化发展战略论坛聚焦和谐文化建设【题目】农村文化产业的功能定位及发展路径【题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题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题目】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题目】试论毕节试验区新农村文化建设【题目】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题目】不断创造新的文化需求【题目】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题目】如何提升宜昌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实力【题目】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重要环节【题目】加快发展金平县文化产业的思考【题目】城市内部的出版业空间布局研究【题目】挖掘衡水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跨越发展【题目】文化产业兴起与我国工业化转型【题目】中国文化对外贸易逆差现状分析【题目】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题目】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出现四大热 点【题目】产业集群中的人才成长机制研究【题目】文化产业应该加点“盐”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特点及其培育策略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特点及其培育策略 摘要:目前各地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呈现出数量多,运营模式多样、但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关联度不高,缺乏特色品牌等特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能够传承区域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区域经济良好发展。而如何完善政策支持,整合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高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将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集聚规模效应 近年来, 在金融全球化、信息数码化、产业集聚化、消费娱乐化的强大潮流冲击下, 出于全球化分工协作和市场交换的考虑, 从伦敦、柏林、新加坡到上海、香港、北京, 许多中心城市都在快速地发展一些新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它们显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就是一栋楼宇, 有“楼宇产业园”之称,如上海多媒体产业园;有的则是生态性的村庄,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设计之家,如北京的宋庄;有的是在旅游胜地, 集聚了一批演艺项目, 成为旅游演艺之园,如浙江横店影视城;也有的利用旧城的改造, 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工厂,如北京的798艺术园区,上海的1933和深圳的F518时尚创意园。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各地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迅猛,,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培养,文化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十二五”已经启幕,在推动文化产业新一轮增长的战略布局中,如何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园区的综合效益,是决策部门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认识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集聚的动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将有利于促进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合理推进,发挥特色文化优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定义 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社会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它既具有一般的行业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而本文所论述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外影响较大、与其它区域相比具有独特或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其特点是产业开发价值高、发展潜力大、难于复制、不可替代。 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是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使区域内的人们强化对特色文化的感性认识,扩大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包括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策划、游戏动漫等多种类型。集

文化产业概论题库_含答案

文化产业概论 第一章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一、阅读理解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在《人论》中说:“一切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一方面,只有通过符号的创造,人类才能创造文化。人类的一切思想,都是通过语言符号来建构和传达的,我们情感和对世界人生的感觉,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才能够充分地捕捉和表达。另一方面,任何符号,都是一定文化的体现,一切文化,都是符号,没有符号,就没有文化。 二、文化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精神要素:文化的精神内容,主要指哲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等思想意义层面的内容。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 表达要素: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表达特定精神意义的物质形态。 规范要素: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思维规范,如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艺术程式、风俗习惯,明文规定的如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等。各种规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三、文化创意产业 答: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手段、以文化内容创作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特征的产业。 四、内容产业 答:内容产业又叫数字内容产业,指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提供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服务的产业,其范围包括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 五、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答:1、产品的精神性 人类的精神构成了文化产品的基本内核,尽管文化产品也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但物质形式只是一定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精神的内容才是文化产品的本质。 2、消费的娱乐性 文化产品的精神性,使人们在文化消费的时候,能得到教育价值、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但对于一般大众文化消费而言,娱乐价值是文化产品价值的主要和基础的价值。人们的喜闻乐见,就成为文化产品的首要要求和价值判断的主要标准。 3、产业的依附性 产业的依附性,是指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对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政策、制度环境有更大的附属性和依赖性。(1)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水平;(2)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政策制度环境。 六、材料分析 如何看待学者明星化的社会现象?(《百家讲坛》和《公开课》) 答:1、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走向大众是有必要的 学者明星化并不一定是一种文化堕落的现象,因为学者所研究的学术是应该被公民大众所共同享有的,因此,应该鼓励学术走向大众,从而发挥学术更多的作用。 2、在鼓励学者、媒体、大众亟需“文化自省” (1)学者关键要做好真正的学问,给公众展现更科学化、立体化的思想与知识谱系,拒绝“学术失身”与“学术泡沫”;(2)大众对于媒介照单全收的心理也需要有所调整,需要提升媒介素养;(3)媒体最关键的是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坚守正确的文化导向,而不是一味地倒向市场与消费。 七、从文化产业的依附性谈如何适应国家政策制度环境 答:1、经营者要多研究国家的政策制度环境,尊重文化市场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 2、国家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条件。 八、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答:1、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从生产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

(广告传媒)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下)

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下) 对策研究:高新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一、从区域经济的视角:高新科技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一)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基础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是从理论的角度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在这一部分,本研究将关注我国具体的文化产业实践,并通过示意性的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产业政策、法规等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并由各省市自治区依据自身具体实际进行具体解读。文化产业也是如此,近年来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纷纷制订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适应性政策,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各省之间相比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和省际差别。同样,与新媒体技术密切相关的是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状况,这是各省实施文化产业高科技转化的技术基础。研究者在此采用各省市的数据,示意性地说明科技发展背景下我国各省选择自身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数据上,研究者选取《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5》中的“中国2004年各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分项情况统计”为代表,因为这是国家统计局2004年3月颁布《文化及其相关分类》统计指标后的统计数字,同时因为这一数据是来自权威的年鉴,可以采信;另一方面,我国自从2005年后就没有再发布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宏观数据,这也是唯一可以使用的一批数据。 在描述各省市、自治区的新媒体技术基础的数据选取上,研究者最终选择了《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06(电子卷)》中的“中国2005年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中的“工业增加值”数据。原因如下:一方面,信息产业是与新媒体技术最为接近的领域,甚至可以说在信息、传播、媒体汇流的时代这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另一方面,各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反映各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基础,这就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再有,选择“工业增加值”这一增量数据是为了与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对应,具有可对照性;最后,文化产业数据是2004年的,信息产业的数据则是2005年的,研究者在这里只是示意性地说明全国范围的产业发展态势,而从产业发展的延续性上看04、05年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所以这些数据是可以使用的。 下表3显示了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其中省份是按照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括号中是排名)。为了直观,研究者还在下面两个图3、4中显示了各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省文化产业在全国所处的位势及其新媒体技术基础在全国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将全国这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五种类型: (1)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广东、浙江、上海、山东为代表,它们在文化产业居于全国前列,在信息产业——也即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上也位于全国前列; (2)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差:这类省市以湖南、山西、云南、广西为代表,表现在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国位列中上,但是其科技基础只能列在中下甚至处于落后状态; (3)文化产业弱、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北京、天津最为典型,表现在其信息产业位列全国前列,但是文化产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4)文化产业弱、科技基础差:这类省市以青海、海南、贵州、宁夏、甘肃为典型,表现在文化产业和科技基础都比较薄弱; (5)二者都差强人意:这类省市如辽宁、安徽、河北,文化产业和科技基础都处于中游。 表3 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态势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注1:括号内该指标在全国的排名; 注2:缺少西藏和台湾的数据,故未列入。 (二)我国各地区基于科技基础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按照上文的分析[FS:PAGE],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各自独特的科技基础,因此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上也应该加以考虑: (1)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广东、浙江、上海、山东为代表,它们在文化产业居于全国前

传统艺术文化资源及其当前产业转化发展

传统艺术文化资源及其当前产业转化发展 在经济转型期,文化产业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各地纷纷打出文化牌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也是建设绿色经济的主要手段,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最直接的投资驱动。如何开发挖掘文化发展资源,人们自然想到了名人、想到了艺术。多年来,名人热与文化艺术热在全国持续发酵,效益可观。如“黄帝故里” 之一的陕西省黄陵县在“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年均递增27.2%,远超过当地其他产业(工业年增长7.7%,农业年增长9.3%)。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靠着“帝尧故里”,其旅游门票收入已由开发前的每年7 万元提高到现在的千万元。据悉,四川省江油市包括李白文化产业园的相关大项目有10 个,总投资7.3 亿元。湖北安陆也有近1个亿的投资项目。河北省正定和临城为争夺“赵云故里”,前者要斥资修建“赵云故居”,规划占地30 亩;后者计划中的“赵云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300 亩。为庆贺朱熹880 岁大寿,福建尤溪、建阳、武夷山和江西婺源四地合开了一份40 亿元的“寿礼”:其中包括投资4.16 亿元的尤溪朱熹故居景区二期工程,投资11.2 亿元的建阳朱熹墓道神碑、朱熹祠堂、朱熹广场、半亩方塘等。投资3 亿元的武夷山努力打造“理学圣地”游览区、“邹鲁渊源”游览区、朱子生活体验区、宋朝风情一条街。而江西婺源婺女村旅游休闲度假区、朱子龙尾砚文化园、文公湖度假村等项目的总投资也高达24.45 亿元。安徽涡

阳仅筹建一个老子骑青牛铜像就花了120 万 据调查: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名人故里以及相关开发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名人、通过地域文化,来营销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城市之间交通格局的改善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旅游休闲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在“全民休闲”与“拉动内需”概念支配下,靠文化营销城市成为一种必然,也因此产生许多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现象,尤其是名人故里之争。实际上,名人故里之争是对文化品牌的争夺,而争抢名人资源,建造以之冠名的文化景点是各地政府对“旅游”的最初级冲动,也是最容易操作的营销之道。 河南省也不例外,几年前即已提出“旅游立省”文化发展战 略。“旅游立省”即是把旅游业放在更加优先的位置来发展,从自然观光型旅游转变为文化休闲度假型旅游;从过去旅游景区开发模式,转变为以“中心旅游城市加旅游休闲小镇”开发模式;从以观景为核心的旅游服务,转变为以文化消费为核心的旅游服务,走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协调开发的“双遗产”路径,打造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文化产业链。 “文化强省”的建设途径是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规划建设城市文化服务功能集聚区,促进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它包括三个渠道:一是积极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如,业已申报成功的洛阳、安阳、登封文化遗产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一、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 当今世界,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影响力的一项重要表征是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和带动。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改变了原有的以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为主要增长方式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和内容改变了原有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结构,从而使知识经济以文化经济的全新转变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关键产业。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选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成长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探索符合民族和区域实际的特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策略和路径。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并提出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建设。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作为重要战略布局被纳入顶层设计。《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并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文化改革规划中。2012年3月出台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再次聚焦特色文化产业,明确将“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办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有序聚集,发展壮大一批特色明显、集聚度高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以专项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

文化产业概论

文化的特点: 文化的特点: 1、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就象是本能对于动物一样,都是行为的指南 。 2、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 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 。 3、文化是学习得来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天生具有的。 我们可以将文化定义为“社会秩序得以传播、再造、体验及探索的一个必要的表意系统” 。 我们可以将文化定义为“社会秩序得以传播、再造、体验及探索的一个必要的表意系统” 怎样理解“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怎样理解“文化是一把双刃剑” 文化是积累的结果,文化积累的时间越长,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就越强盛,作为交流的平台的 价值就越高。但是 ,其积累的时间按越长,其惰性也越大,需要改变的内容就越多,也越 难以改变。所以,发展文化的主要方式 就是逐渐改良文化之中的惰性内容, “有立有破” , 使其不断发展。 文化,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经济部门中的一个产业群。 文化事业就是要体现“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要求, 追求文化建设的社会 效益。对文化事业而言,经济效益只是附属的,只是为了保护文化事 业的筹集资金的渠道。 其联系在于, 文化 事业提供了基础的文化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 并以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作为支撑;其区别在于,文化产业 是经济问题,它主要是通过产 品、市场和国际竞争来促进发展的。两者在经营主体、运作方式、资金来源、组织形式上存 在本质的差别。 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文化产业的主要内容: 与社会意义的生产最直接相关的机构 (主要指营利性公司, 但是也包括国家组织和非营利组 织) 。 把文化的内容进行产业化的生产、交换和消费。 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指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 再生产、供应和传播。 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产品的精神性:文化产品的核心是精神性:人们看电视,报纸,小说,消费的并不是物质, 而是其承载的精神 内容——“内容产业” ;意识形态性——主观印记——道德观念、政治思 想、审美情趣等。如《世贸中心》《空军一号》《2012》《拆弹部队》 、 、 、 。 消费的娱乐性:人们消费文化产品的主要的和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娱乐:愉悦身心、宣泄情 绪、平衡心理、陶 冶情操。耳目刺激:吸血鬼片;打发时间: 《康熙来了》 ;寻求精神提升:看经典文学。 产业的依附性: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水平:支付能力、技术水平、 设计理念等等。 (阿凡达、 黑客帝国) 其次, 。 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政策制度环境。 (需 宽松自由的制度最大程度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1-

2020年暨南大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专业“文化产业基础”考试大纲

2020年暨南大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专业 “文化产业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政策以及中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重要的现象和经典案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全部内容,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查范围 本课程重点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文化产业概论》,以及相关的《世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学》《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管理学》等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化产业的概念与门类、文化产业的属性、特征与规律、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文化经营与管理、文化金融与文化科技、文化产业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文化产业的政策与制度等。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专业基础知识(40%) 专业理解能力(30%) 专业应用能力(30%) 四、试卷题型结构 (一)名词解释题(5题中选3,每小题8分,共24分,多选不计分) (二)简答题(3题中选2,每小题10分,共20分,多选不计分) (三)辨析题(3题中选2,每小题18分,共36分,多选不计分) (四)论述题(3题中选2,每小题35分,共70分,多选不计分)

Ⅳ.试题示例 一、名词解释(3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文化工业 2、文化产业链 3、文化政策 二、简答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文化产业资源评估的文化原则? 2、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三、辨析题(2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要求:请对下列观点的正误进行判断,并以具体理由进行辨析。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不同,前者是以市场为导向,服从于消费者多层次的文化需求,而后者则是服从于公益性、均等性和基本性的文化需求,由国家财政支撑,因此,两者之间界限不明,不能相通。 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切以市场为导向,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生产来满足。 四、论述题(2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 1、论述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的关系。 2、结合具体现象,谈谈你对我国动漫产业的现状的认识,以及动漫产业政策的作用与不足。 Ⅴ.参考书目 李思屈,李涛熊:《文化产业概论》(第3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熊澄宇:《世界文化产业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安吉拉·默克罗比:《创意生活:新文化产业》,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文化和创意产业文献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文化产业中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文化产业中艺术与市场的关系 ——吕克·贝松电影分析 文化产业是一个通过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和传播的投资行业。文化产业的特征:产品的精神性,消费的娱乐性,产品的依附性,决定了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艺术与市场到底是什么关系?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吕克·贝松电影为代表分析,阐述个人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在文化产业中,艺术与市场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艺术如果单单是纯艺术,它或许可以脱离市场,孤芳自赏,不理会外界的影响,但是,作为文化产业中的艺术,艺术必须依附于市场的存在。就拿电影来说吧,如果将电影看作是一门艺术,那也只是商业化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在其本质上与传统的艺术有着云泥之别,如果将其当作纯艺术,那么不仅会导致对电影本质探讨的遮蔽.势必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电影是现代商业社会的一种新兴产业,既然是产业,就必须运用产业化的思维方式、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市场运作及其文化策略去经营。电影作为艺术的成分是市场发展的基础,没有艺术市场就没有吸引力;市场又为艺术开拓空间,没有市场艺术不能广泛传播。 吕克·贝松是当代法国电影影坛最受瞩目也是受争议最大的导演。80年代中期,贝松拍摄了《地铁》,《碧海蓝天》等艺术电影之后,被法国评论界称为前途无限的年轻导演;90年代贝松在拍摄了《杀手莱昂》、《第五元素》之后,却受到了法国电影理论界的轻视。《第五元素》1997年在全球创下了2亿7千万美元的收益,名列当年世界电影的第三名,不管评论界如何评论这部电影,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法国导演眼中的未来世界,在电脑高科技与时空交错的叙事中,带给我们一丝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地铁》是一部拥有缤纷原色的电影(蓝,红)。解剖了现代文明底下的地铁。此片的出发点是边缘人克里斯多夫蓝伯对伊莎贝艾珍妮的迷恋。《碧海蓝天》描述了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著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电影。《杀手莱昂》是吕克·贝松的颠峰之作,也是吕克·贝松的第一部美国电影。从此吕克·贝松凭着自己对电影的独特见解,在大师云集的好莱坞杀出了一席之地。早在《碧海蓝天》中,吕克·贝松就显示出他对大制作和宏大场面的迷恋与追求。从《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开始,贝松日渐游离他过去所从属的那种电影形态,将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不仅在类型方式上玩尽花招,还在制作成本上不断升级,这也许就是贝松在本国遭到非议的主要原因。而此时的好莱坞也开始在世界各国招兵买马,其首选就是吴宇森和吕克·贝松。贝松法国式的浪漫风情以及吴宇森东方味的英雄情结倍受好莱坞的青睬与模仿。贝松最终用《第五元素》和《圣女贞德》证明了娱乐大片不是好莱坞的专利,法国人不仅能制造低成本、小制作的艺术电影,还能生产在全球盈利的商业巨片,一个法国人可以在美国的地盘上与他们相抗衡。 在好莱坞咄咄逼人的商业冲击波之下,法国电影势必要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但是作为一个西方充满浪漫主义的国家,他们不愿,将自己的艺术被商业污染,而吕克·贝松大胆尝试,追求自己的梦想,为法国电影开辟了一条新路。法国文化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参差多态的文化内涵使得法国电影成为世界影坛上另

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分析

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云南文化的特色分析 文化历史的久远性云南是远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自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开始就有了人类的活动,云南曾被社会学家称为“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江川李家山的青铜器、抚仙湖下的古城、古滇国文明、大理国遗址等,加之云南东部与贵州、广西相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隅紧依西藏,由于两千多年来的沧桑巨变,便得茶马古道所经过的古城池有的沦为废墟,有的掩埋在湖水之中成为历史之谜。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云南那多文化、多民族相互融合、共存、共同谋求发展的重要地区,遗留下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古迹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为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文化内容的包容性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显示出云南各民族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这说明云南民族具有接纳多元文化的潜能,这种多元化的文化特征也为云南民族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云南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口的迁徙、商业的频

繁流动使得云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云南是我国的茶马古道的主要枢纽地段,使得云南地区从古至今就是多民俗文化的集中地,在汲取了多民族的优秀文化后逐渐壮大了自己的文化,这就是云南民族文化特色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与渗透的关系。 古朴性、原始性和神秘性共存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风格,由于地理的隔离和封闭,云南远离祖国内地,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风格,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落后的生产工具、古朴的生活方式、单一的社会组织结构、陈旧的价值取向、互不相同的语言环境,各式各样的宗教信仰,奇特的地貌特征等都为云南民族文化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原始的、古朴的面纱,正是基于这一点,云南才成为各位学者与游客心中神秘的殿堂。 2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协调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随着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和发展,云南地区多民族地区文化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同时传统民族文化作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老一代传承人逝世,也呈现出中断消亡的危险。另外,少数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在我国,文化领域长期以来是作为非经济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事业’’而非产业。文化产业的提出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以区分,二者的功能日渐明确,2002年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官方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目前,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猛发展,不仅成为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而且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 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日渐重要,已经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美国不仅以高科技产业称雄于世界,也是世界头号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文化传媒产业不仅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和走向,而且在经济上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美国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促使各国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对文化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我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两个文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可分成三类:1.核心层:包括(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2.外围层:主要包括(1)网络文化服务;(2)文化休闲娱乐服务;(3)其他文化服务,如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3.相关文化服务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文化设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各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文化产业界定。但这些界定虽然简单明了,便于执行,人们却通常无法从这些这种界定从中理解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 学术界首先提出文化产业概念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阿多诺(Theodor Adorno)(1947),他们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首次从批判的立场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此后,有关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界定,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学术界之所以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定义,主要是因为只有在内涵上对文化产业加以正确说明,对文化产业本质特征上有所认识,才能揭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国内学术界不同学者的看法侧重点有所不同。谢名家认为,“文化产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形态。它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方式,使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精神文化服务市场化”1.这是从精神生产角度定义文化产业的。而我国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则从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技术的特点,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工业标准生产、

《文化产业基础理论》期末考试参考资料

填空: 文化须具备的特征为:精神性、符号化、程式化、美学化、集体性、多样化。 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用来代替“大众文化”这一概念。 上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展开的“文化研究”,矫正了法兰克福学派过于强烈的大众文化批判精神,基本形成了西方文化产业基础研究理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产业定义:结合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等方式、运用本质是无形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基本上受到著作权的保障,其形式可以是货品或服务 英国政府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 欧盟把信息·内容产业定义为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企业。 英国创意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设计四个行业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 基于符号意义,“文化产业”可定义为“符号的生产(创造)和传播的产业”。 文化产品的成本包括初始创意成本、母版成本、复制成本、宣发成本、销售成本。 勒内·里瓦德(René Rivard)对生态博物馆和传统博物馆进行比较研究后提出了简洁的公式:传统博物馆=建筑+收藏+专家+观众;生态博物馆=地域+传统+居民+记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区分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类型:传统与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文化空间”。 所谓公益性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中,以大众为活动主体,以满足社会基本的、共同的文化需要为目标,着眼于提高全体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文化形态。 澳大利亚经济学者戴维·思罗斯比认为文化资本是嵌入于一种资产中的文化价值存量,这种存量可能反过来引起商品和服务——即那些本身既有文化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商品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