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通州区2018年初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与流经线路图,阅读后,完成(1)—(3)题。(共5分)

几.

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横贯南

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

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

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

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说,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

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

的新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

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 和 。(填序号)

(2分)

①寥寥无几. ②窗明几.净 ③曾几.何时 ④异曲.同工 ⑤是非曲.直 ⑥曲.

径通幽 (2)结合“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判断文段画曲线句中运用有误的一个词语是 。(1分)

(3)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 图 例 隋唐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改造部分

【甲】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

【乙】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2.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提示】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

上联:

下联: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

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 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

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 (1)对“(公元1292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丿”

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 “北”的第四笔是“乚”

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丿”

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 “北”的第四笔是“乚” 京杭大运河漕运码头 通州燃灯塔

2018年广州一模作文题评析

广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评析 □胡家俊 一、审题 广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通过文字材料,引出写作要求。 材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南粤中学宣传栏上出现了一组标语,标语是由汉字和表情包构成的。其包含的含意是:这组标语很新颖;同学们很有创意;年轻人喜欢新颖、活泼的宣传方式。 第二个内容,陈述这些标语中的甲骨文表情包的来历。这些甲骨文表情包是由美术学院设计系陈教授和他的团队推出的,表明这些表情包不是恶搞的产品,是经过严肃的程序设计出来的。是结合新技术产生的,是重新对中国古老象形文字的解读而设计的。可以理解为对传统文化的发展。 第三个内容,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表明甲骨文受到世界文化保护方面的重视。甲骨文成为大众与媒体的关注热点。表明甲骨文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某报“时尚”专栏,向社会征稿,展开专题讨论。最后这句话信息比较丰富。报纸向社会征稿展开专题讨论,表明这篇文章的读者对象是开放式的,面向是广大的社会受众。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该报纸是通过“时尚”专栏来展开讨论的。专栏的名称,暗示了专栏讨论的倾向性。 写作要求包括任务指令和一般写作指令另个方面: 首先看写作任务指令:“请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这个是写作任务的核心。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就上述材料的内容,给报社“时尚”专栏投稿。这个限定了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的范围。“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感触”更多的是感情的抒发,是

感性思维的呈现“思考”则是理性思维的呈现。 再看一般写作指令:“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这些都是常规的高考作文的要求。这样的写作指令,考生是已经非常熟悉的了。 对材料三个内容,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南粤中学出现的由教授团队设计的甲骨文表情包标语,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向报社“时尚”专栏投稿,展开专题讨论。能够这样整体地理解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内容,立意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要防止高分段的考生不能整体理解材料的内容与含意。 那么这道题该如何立意呢? 可以从正面来立意,例如: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结合,展现时尚风采;传统文化需要跟时代结合,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生活结合,才能够有新的发展;传统的东西也可以很“时尚”;传统文化创新工作很有必要;用新颖时尚的宣传方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有裨益…… 可以从反面来立意,例如: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这个角度立意可写的空间不大,因为材料基本排除了恶搞甲骨文的可能。 二、评价 评价一道高考模拟作文题的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作文题命题是否规范,合乎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2)材料的理解是否有多元理解,可以让考生从多个角度立意切入写作。(3)写作任务是否可以调动起考生写作的积极性,考生有话可写。(4)是否能够体现区分度,拉开不同层次考生的距离。(5)作文题目是否有一定的陌生感。 从这几个评价角度来看,总体来说这道作文题是一道不错的模拟作文题。 (1)作文题命题规范,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是备考的重点,也符合作文命题的趋势。 (2)对材料的多元理解,整体上来说,更偏向正面的立意,“多元”理解上做得还不够。但是因为材料由三个部分来组成,加大了材料阅读理解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多元理解不足的问题。 (3)材料有考生比较喜欢的表情包出现,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考生的注意,考生的写作热情容易激发。这些话题内容,考生是熟悉的,是有话可说的。 (4)这道题能够体现出区分度。普通的学生,能够写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关系,基本上都是可以符合题意的。但是要拿高分,就一定要注重材料的整体性理解。这是一个难点。材料三个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有联系。从严格要求来说,需要有整体性的理解,才是切合题意的。另外,“时尚”专栏这个“坑”挖得有点隐秘,估计不少考生会忽略这个点,也是造成分数区分的一个地方。 (5)作文的形式是考生熟悉的,材料内容有一定新意,给考生一定的陌生感,但是提

高三语文通州期末试题及答案2018

通州高三语文模拟试卷题目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材料一 在中国为数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元旦饮屠苏酒,是我国承袭流传已久的年节习俗。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始见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据载,药方为东汉华佗所创,制作方法是将大黄、川椒、白术、桂心、桔梗、乌头、菝葜①等七味药材细切后装入绢囊,除夕中午将绢囊悬挂于井底,元旦早晨取出,再放入酒中煎煮。而后,全家人由少至长面向东方饮之,份量不拘,多少随意,如此连续三日。 唐宋以后,各种医书或月令风俗典籍,如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对于“屠苏酒”的配方、制作、饮用方法以及功效上,都有与《肘后备急方》类似的记载。 而“屠苏”二字的由来却无定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两种说法,一是以此药可屠割苏虺鬼而得名;一是为草庵名,因推广此药方的人居于此草庵中,不知其名,故以“屠苏”名此药方。关于第二种说法,还有一种传说,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传说“屠苏”为孙思邈之庵名,取“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之意,孙思邈以屠苏庵之药令人作酒,故以其庵名之。 无论“屠苏”之名由来为何,对于“屠苏酒”,古人认为“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若能岁岁饮可代代无病”,因此,元旦举家团聚欢饮屠苏,冀望一家老小在新的一年里无灾病,几经流传,遂为古人重要的迎岁风俗。 对于屠苏酒由少至长的特殊饮用顺序,在南朝梁宗懍《荆楚岁时记》中解释说:“小者得岁,酒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因此喝屠苏酒迎新岁,除了为幼者贺岁,更有为长者延寿之意,“屠苏”逐渐成为岁朝年节以及长寿延年的象征。 屠苏酒因,又,以及,千百年实践的口碑,使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久而久之,元旦佳节饮屠苏酒便形成了民风民俗。 注:①菝葜(bá qiā):植物,根状茎可入药。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文意贯通的一项是(3分) A. 华佗为其配方受医药名家推崇无数典籍传载 B. 华佗为其配方被医药名家推崇无数经典记录 C. 配方出自华佗被医药名家推崇无数典籍传载 D. 配方出自华佗受医药名家推崇无数经典记录 2.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中的“元旦”又称作“元日”、“岁首”,是指传统春节的“初一”。 B. “屠苏酒”中的“屠”字与“杀鸡屠狗”中的“屠”字意义相同。 C. “得岁”中的“岁”是指“岁星”。“得岁”意思是为得到岁星的福祐。 D. 屠苏酒不仅有防疫疾病,使身体强健的功效,饮用顺序也符合中国礼教。 材料二 “屠苏”象征年节与长寿,在历代迎新送旧的元日诗中成为独特的诗词意象。 唐方千《元日》诗有:“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唯笑鬓毛斑”,不仅是元日写照,更籍屠苏表达感怀年岁之意,唐顾況《岁日作》云:“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家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把手屠苏让少年”,是迎新添岁之际,有年老的愁绪。宋苏轼亦云:“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word含答案-广州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一模语文试题

201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

2018年度通州一模试题及规范标准答案

通州区2018年初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1.下面是中国大运河的介绍与流经线路图,阅读后,完成(1)—(3)题。(共5分)

几. 乎流经半个中国的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的象征,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大运河横贯南北,连接8省35座城市和大量乡村,拥有京津、燕赵、中原、齐鲁、淮扬、吴越等不同地域文化形态,以及园林文化、戏曲. 文化、工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类别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 说,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要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并创造优秀的新运河文化,使中国大运河成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大长廊。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文中加点字“几”与“曲”读音相同的两项分别是 和 。(填序号)(2分) ①寥寥无几. ②窗明几.净 ③曾几.何时 ④异曲.同工 ⑤是非曲.直 ⑥曲. 径通幽 (2)结合“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判断文段画曲线句中运用有误的一个词语是 。(1分) (3)下面比喻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甲】大运河就像一条金色丝线,将一颗颗璀璨的中华文化明珠串联起来! 【乙】大运河就像一位矍铄老者,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2.请依据图片内容和所给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中国大运河流经路线图 图 例 隋唐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改造部分

通州燃灯塔 【提示】 京杭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享誉世界的劳动人民的杰作,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 燃灯塔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它是通州的标志,古时候从南方来的漕运船只,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塔尖,就知道通州已在眼前了。 上联: 下联:燃灯塔Array 3.下面是同学们参观通惠河玉河遗址时摘录的文字,阅读后,完成(1)—(2)题。(共4分) 通惠河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漕运河道。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开通后,行船漕运可以到达积水潭。在元朝中后期,这里商船聚集,每年最多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这条河道在明朝和清朝得到维护,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叶。通惠河的源头在昌平县城东南,那里有一座龙山。龙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现存两处古迹,均已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对游人开放。(1)对“(公元1292年)”所在位置和加点字笔顺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北”的第四笔是“丿” B.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开工“北”的第四笔是“乚” C.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北”的第四笔是“丿” D.至元二十九年开工(公元1292年)“北”的第四笔是“乚” (2)请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单句组合成一句话,放入到文段中的横线处。(2分) ①通惠河是北京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②通惠河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 答:

2018年最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它们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扩大了,主角处在各种矛盾与困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不用隐喻,不跳跃,不用读者猜谜,将所有的场景、对话,所有的故事过程,如实道来,一点点地展示给读者,把读者带到快乐阅读的体验之中。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网络小说对接了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正能量价值观。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网络小说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网络小说讲述的多是奋斗者的故事,也都是有尊严者的故事,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这些套路是通俗小说模式的有效运用,是符合读者阅读心理的。这是网络小说面临的困境之处。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读阅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2017年12月《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与纸媒文学相对的文学样式,它也属 于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学。 B.网络小说承载了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但又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价值理念。

2018年广州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详细版

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木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太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并具备质疑的眼光。 B.研究者阅读经典性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C.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D.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出发点,论述了不同阅读阶段的特点。 B.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通州区2018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18年4月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故乡名字。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 曾听某省的民政厅干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兵到了台湾一直没能回到大陆,身体 不好不能回到家乡,就让孩子回来寻根,找他生活过的地方。孩子归来,根据地名按图索骥 ....,却难以找到,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最后,找到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原来的地名。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民政厅同志,并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地名,我们回家的路。说得多好!地名,在海内外华人眼里,在所有寻找乡愁的人们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路。即便不在这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在一起。 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陕西汉中的勉县,是武侯墓和武侯祠所在地,因汉水称作沔水,历史上曾叫沔县。上世纪50年代初,因考虑到“沔”字不好写,便改为“勉”。汉水流至湖北,一个县叫沔阳,和沔县的“沔”是一个字。前些年改名叫仙桃市。远远近近的人,都熟悉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可如今,一个“仙桃”,令“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 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衡阳,会想到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试想,如果将“襄樊”“荆沙”“黄山”在诗句中予以替换,今人与后人的感受,又该如何?幸好衡阳、洛阳等地名依然安在,不然,多少经典诗词,将从此失去地名带来的历史内涵和美感。 慎重更换地名,其实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在更换地名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参考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 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风筝在古代书籍中叫风鸢,用木料为主制作的叫木鸢,以帛或纸做成的叫帛鸢或纸鸢。曹雪芹在《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观夫史籍所载风鸢之由来久矣,其可徵【注】者实寡非所详也,惟墨子作木鸢三年而飞之说无或疑焉,盖将用之负人载物超险阻而飞达越川泽而空递,所以辅舆马之不能,匡舟楫之不逮者也,揆其初衷殆欲利人,非以助暴,夫子非攻,故其法卒无所传。”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到前人考证风筝的制作年代上推到春秋时期墨子以前,甚或还要远得多,只是没有文献可以考据,无法加以论断。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墨子和公输子创作木鸢和木鹊都是为了用以负人载物,从空中飞往要去的目的地,想把风鸢发展成为飞行工具,限于古代不具备应有的条件,所以都没有成功。 以后的年代,兵家利用风鸢作测量或传递信息的事例不胜枚举,散见于多个历史时期的记载中,这些纸鸢都要求灵活变动可以操纵,从而向“运动类型”风筝这一支流发展。清代军事组织“八旗”间仍保留着其特殊扎糊技法,只是不允许在市肆坊间售卖。这种军事专用风筝可以单线操纵,用以传递信息,越过敌人阵地,把书信传递给自家友军,并把回信再带回来。这种具有特殊放飞功能的风筝由两个风筝配成一套,一静一动,静的是要能“钻高”,加上“吊环”,把另一风筝的主线穿入被固定的吊环内,使这“吊环”升到敌人弓箭射不到的高度。然后,把另一只灵活善动的风筝也放起来,加以操纵,使它上、下、左、右、斜飞、横飞、下扎、上翻。用于军事的风筝要求放飞者技巧极其熟练,还要善于辨识风力的变化,放飞风筝的两个人各自放飞自己的风筝,但又要相互配合默契,才能使风筝成为军中送信取物的工具。在南宋时,人们喜欢在杭州西湖堤上放飞此类风筝互相缠绕搅斗,以决胜负为趣。 南宋为避开金人的侵吞,偏安建康,把北宋的风筝工艺带到江南。那里的气候湿润,少烈风多和风。因此,江南的风筝多为仿生型风筝。形神兼备,动态逼真,多以鹞子的轻巧灵活的动态作为模仿“标的”。南方至今仍把风筝叫“纸鹞”或“鹞子”,例如蜈蚣风筝叫“蜈蚣鹞子”,双斗燕儿风筝叫“双燕鹞子”。南通地区,风力强大,那里的工艺高手以“板子”扎法为主,能抗大风。人们把各种不同大小的哨子拴到“板鹞”的迎风面料上,使它受风就发出音响。多少组高低音不同的哨子,使得放到天上的风筝发出不同的音响效果。 (取材于孔祥泽《风筝漫谈》)【注】徵:证明。

2018届广州一模语文试题+答案(word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 2018.3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更多学习资料尽在:MyLuckyBooK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北京市东城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 语文2018.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2017年10月29日,“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中国的未来能否回到科学的制高点?对此,施一公说:“中国在过去两三百年期间科学技术没有领先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国家命运。”潘建伟表示,量子研究在“二十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许晨阳称,是时代造就他今天的成功,“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今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当代世界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未来社会,科学将作为"社会中轴"起决定性作用。科学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和完善人类理性方面将持续发挥作用。 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强国,必须进行文化的推陈出新。这不仅要求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觉意识,还要求进行爱因斯坦说的“真理的再发现”,即“真理必须一次又一次地为强有力的人物重新加以雕刻,使之适应雕刻家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的需要”。 (取材于“中国日报网”相关报道)1.填入材料一第2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3分) A.相辅相成 B.不离不弃 C.息息相关 D.并行不悖 2.根据材料一,我们“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3分) A.中国在未来重回科技制高点 B.由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型 C.自觉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长处 D.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2018广州一模语文优秀范文

优秀范文1 古文化遇上新时尚 一边是古老神秘的甲骨文,一边是时尚新潮的表情包,甲骨文表情包甫一推出便引轰动。这是古文化遇上新时尚后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这也带给我们文化延续与传承的思考。 甲骨文表情包,本质上是一老一新的奇妙文化组合。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原始社会里记载山川日月、触摸世间万物的表达方式,代表着一种古老而遥远、深邃而神秘的文化。而表情包则是近年随社交媒体发展才兴起一种表达方式,它代表的是一种时尚的、流行的文化。当甲骨文与表情包组合在一起,我们不仅看到了俏皮的图案,还看到了形象的文字;不仅感受到了表情包的新潮和生活气息,还感受到了甲骨文的灵动与活力。这是一次值得称赞的古今融合,也是古文化与新时尚的一次顺利“会面”,还是一次对古老与时尚的重新解读。 甲骨文表情包之所以引起轰动、收获大量“点赞”,不仅在于内容上的融合,更是因为其背后在传播方式上的“时尚化”创新。正如泰戈尔所言,“古老的种子,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甲骨文等千百年前的文化、文物便是那种子,只要我们在时尚传播的土壤里悉心耕种,便可收获古文化的新生机,因此,不少“种子”纷纷穿上时尚外衣,在新时代生根发芽:古诗借助时尚流行歌,《经典咏流传》让《苔》《明日歌》重回人们视野,文物经由网购助力,故宫里的字画不再寂寞。古文化经过时尚的传播渠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也焕发了新光华。在新时代重现芳华。 在古文化园遇上新时代而恢复容光之时,我们更应深入思考:怎样让以“慢”为特色的古文化与以“快”为标签的新时尚更好地包容和合,从而激发持久的文化活力?不让《在舌尖上的中国》里的挂面、章丘铁锅仅成为短时间的现象级追捧;不让文物保护只停留在瞬时激增的志愿者报名数目;不让悠久的文化只是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片断记忆。我们要以更坚守的态度,更坚定的毅力呵护着古文化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让新时尚陪在古文化的身边慢下来,走远去。 当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烟烂如画、优雅如资的古文化与新时尚相遇,我们看见了中华文明更悠久深远的未来。 评语:本文属论述类一等文。文章开头先概括了材料的核心内容一“甲骨文”与“表情包”的相遇,进而抽象出“古文化”与“时尚”的概念,再回应作文的要求和任务,表达了“对文化延续与传承的思考”。起笔看似平淡,但简洁有力,统摄全篇。 文章第二段承按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分析了“甲骨文表情包”这“一老一新的奇妙文化组合”,并探讨了“甲骨文表情包”成为时尚的深层原因。条分缕析,层次绵密,极富说服力。 文章第三段在第二段“内容上的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甲骨文表情包”创新的传播方式。然后将笔力集中在“新时代中重现芳华”的传统文化是如何借助时尚的传播渠道焕发新生的。视野阔,格局大,有理据,有情怀。 文章的第四段笔锋一转,提出了对当下古文化重现生机的冷静思考:要以“坚守的态度,坚定的毅力”让“新时尚陪在古文化身边慢下来、走远去”。娓娓道来,理性客观。 文章结尾以优美的语言畅想了中华文明的美好未来,回应开头,结构严整。 文章情绪饱满,内容丰富,思维深刻,展示了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独到思考。文章语言节奏明快,整散结合,表现了考生娴熟的语言能力和深厚的写作功底。 文章结尾“绚”字写错,扣1分。 发展等级打在深刻。 评分:19+20+20-59-1=58

北京市通州区2017--2018年高三二模试题(含详细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2017--2018年高三二模及答案 2018年5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现分布于我国贺兰山以东地区的几大沙地,历史上生长着茂密的草被和森林,自古就是我国的牧业基地。只是近千年来,尤其近百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科尔沁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现在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沙地。 据史料记载,榆林东北的古城滩为西汉时代遗址,并以水草丰美、土宜畜牧著称。靖边县北部红柳河北岸的白城子,在公元5世纪“临广泽而带清流”,而到9世纪时,已出现“飞沙为堆,高及城堞”的景象,10世纪时由于政治军事之故毁城,其已深在沙漠。鄂尔多斯的南缘还有不少汉及唐宋时期的遗址,如汉代的奢延、高望,唐代的宥州(城川)、大石砭等,现今均淹没在流沙之中。又如陕北和宁夏黄河以东的长城沿线,在明代成化、嘉靖年间(公元1474~1541年),“凡草茂之地筑之于内”,其后由于屯垦和战争等原因,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加剧。18世纪中叶开放农垦之后,大规模移民开垦,使植被又遭大规模破坏,尤其19世纪末,天主教会进一步圈地招民屯垦,加速了荒漠化土地的蔓延。城川、白泥井堂、宁条梁等地均是当时开垦的主要地区。目前不少城堡,如常乐堡、保宁堡等都已被流沙掩埋,明长城自神木至靖边已有84%的城墙处于流沙之中。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早在6~7世纪辽王朝建立之前,契丹的部落曾游牧于今日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科尔沁草原西部地区,“追逐水草,经营牧业”。据辽史记载,在辽王朝之前,这一区域除发达的畜牧业之外,农业也开始有所发展,当时是“地沃宜种植,水草便畜牧”。10世纪辽王朝在科尔沁草原西北部地区建立了上京临潢府,建都城于今日乌尔吉木伦河与沙力河汇合口附近巴林左旗东南面的波罗城,并在潢水(西拉木伦河)两岸建立了不少州县,如乌州、龙化州、永州、松山州、饶州、丰州和祖州,农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0世纪中叶,该地区和辽河地区已发展成为“偏户数十万,耕垦千余里”的农区。沙区考古发现的辽代铁器农具及辽金时代文化遗址(如老哈河与教来河之间的龙化、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之间的长宁及科左后旗大青沟一带)等,均可反映当时的农垦规模,草原开垦面积的扩大及樵采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到10世纪的金代,有些地区出现了“土脊樵绝,当令所徙之民,姑逐水草以居”的情景,土地荒漠化已有发生。13世纪之后,随着元、明王朝的建立,政治中心南移,农垦规模缩小,天然植被又得到恢复,到17世纪清初,荒漠化的土地又成为“长林丰草……讹寝戍宜……凡马骆牛羊之孽息者,岁千万计……”的优良牧场。18世纪中叶之后,由于清政府推行放价招民垦种政策,草原开垦造成植被破坏,再次形成了斑点状流沙与固定半固定沙丘交错分布的景观。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汉代之前,曾经是风景宜人的大草原,汉代曾在此设置三军县、临戍县及三封县。《汉书?匈奴传》记载当时“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充分说明该区今天虽为茫茫无际的大沙漠,但在历史上却是农业发达、繁荣富庶之地。 (取材于胡三《翻开历史看荒漠》) 1. 材料一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淹没B.加剧C.蔓延D.掩埋

广州市第三中学2018年初三一模综合测试 语文

附件:试卷格式 秘密★启用前 2018年初三一模综合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点考场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佝偻./伛偻.押解./浑身解.数 B.请帖./画帖.默契./锲.而不舍 C.五行./行.头模.具/一模.一样 D.埋.怨/埋.藏翘.腿/翘.首以待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料峭翻来覆去屏嶂人迹罕至 B.迟钝杯水车薪题跋巧妙绝仑 C.旁骛因地制宜嬉闹眼花缭乱 D.蓦然筋疲力尽推祟怒不可遏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的越秀区少年宫落成使用,为我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添砖加瓦。 ②吸毒,摧残了吸毒者自己的身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破坏也是的。 ③广州地铁13号线的开通给增城市民日常出行带来的便利作用是的。 ④这次行动,最终,仅一个小小的误差,导致全盘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A. 美不胜收耸人听闻千真万确不负众望 B. 美轮美奂耸人听闻千真万确不负众望 C. 美轮美奂骇人听闻不容置疑不孚众望 D. 美不胜收骇人听闻不容置疑不孚众望 4.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项是( ) (3分) A.虽然网上购书方便、快捷,但实体书店是一种文化设施,是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场所。 B.《广州日报》日均发行量185万份,是华南地区零售量第一、发行量第一、订阅量第一的报纸。 C.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旨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目的。 D.通过举办“中华农耕文化展”,传承我国悠久的农业文明,推动农村文化和经济建设。 5.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2018年度广州113中学初三语文一模

2018年广州113中学初三语文一模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3分) A、殷红(yīn)濒临(bīn)长吁短叹(xū)锐不可当(dàng) B、罪孽(liè)悄然(qiāo)抑扬顿挫(yì)即物起兴(xīng) C、翘首(qiáo)鞭挞(dà)期期艾艾(yì)杳无音讯(yǎo) D、执拗(niù)哂笑(shěn)众目睽睽(kuí)广袤无垠(m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轩昂躁热因地制宜骸人听闻 B、侏儒畸形粗制滥造张皇失措 C、窒息谆朴相形见绌再劫难逃 D、潘篱落弟人情练达啸聚山林 3、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3分) A、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尽管这次他做错了事,但是他仍然对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批评不以为然。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4、下列对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建德眼中,认为在漫长的20世纪,杨绛与钱钟书一起在维护着汉语的尊严。(删去“认为”) B、中越作为传统友好邻居,完全有智慧,有能力通过谈判协商解决有关争议,共同造福于两国或两国人民。(将“或”修改为“和”) C、近日,四川工商学院因为学生逃课,被班级辅导员罚抄3500遍“我错了”,这种教育方法在网上引起热议。(将“我错了”调至“3500遍”之前) D、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有很强的食品安全意识,78.4%的中国学生“不吃过了消费期限的食物”,高于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学生。(在“高于”前加上“安全意识”)

2018年广州中考语文一模试题(试题绝密)

2018年广州中考语文一模试题(试题*绝密)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将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4分) 一、(6小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嘹亮眼花缭乱潦草星火燎原 B.怠慢心旷神怡陶冶百战不殆 C.沉醉鞠躬尽瘁粉碎猝然长逝 D.撒娇清澈见底撤销南辕北辙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陷阱钉书机锦绣河山搬师回朝 B.脉搏一刹那再接再厉世外桃源 C.震憾缔造者前赴后继通霄达旦 D.反应渡假村怡然自得弱不经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截止3月31日,报名参加全市初中作文大赛的学生大约有500 人。 B.新领导一到任,就解决了我家的住房问题,一家人感动得以泪 洗面。 C.游客在桃花的海洋中拍照、嬉戏,品味着醉人的花香,享受着

暖暖的阳光。 D.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各科成绩,至于思想品德方面,就不 以为然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天是小红十五岁的生日,可是同学和老师没有一个人记得, 她心里十分难过。 B.王老师的心理健康讲座,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在极度的振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周边居民意见很大,纷纷打电话到环保部门投诉。 D.虽然这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但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春天,别处的草青了,树绿了,;夏天,烈日当空,。此情此景,促使人产生了对色彩的强烈渴望,渴望郁郁葱葱的树、斑斓多姿的花。 ①那里,远远望去,红花绿叶比比皆是 ②这里,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单调的砖瓦色 ③砖铺的地面像火炉那样发着热,叫人焦躁难忍 ④院里的一块绿色兰绒,转眼间,变成了缤纷五彩的锦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请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持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个别字词。(4分)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作的一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答: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⑴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年最是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D.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E.无何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北京市通州区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备课讲稿

北京市通州区2018 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通州区2018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18年4月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故乡名字。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 曾听某省的民政厅干部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兵到了台湾一直没能回到大陆,身 体不好不能回到家乡,就让孩子回来寻根,找他生活过的地方。孩子归来,根据地名按图 .. 索骥 ..,却难以找到,原来这个地名早已消失。最后,找到民政厅,翻阅档案,才找到原来的地名。这位老先生写信来感谢民政厅同志,并说:“你们经济发展得很好,建设也很好,但是地名不要改。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 地名,我们回家的路。说得多好!地名,在海内外华人眼里,在所有寻找乡愁的人们心中,就是一条回家的路。即便不在这里出生,那也是祖辈的根,后代依旧将心底的那份乡愁,与那个遥远的地名联在一起。 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陕西汉中的勉县,是武侯墓和武侯祠所在地,因汉水称作沔水,历史上曾叫沔县。上世纪50年代初,因考虑到“沔”字不好写,便改为“勉”。汉水流至湖北,一个县叫沔阳,和沔县的“沔”是一个字。前些年改名叫仙桃市。远远近近的人,都熟悉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可如今,一个“仙桃”,令“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 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衡阳,会想到范仲淹的“衡阳雁去无留意”;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