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提高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四班张彩美

《新课标》提出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

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这样看来,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学段对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方法掌握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给学生一个结实的阶梯。下面谈谈我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第一步。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对于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教材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把数学知识融于学生喜爱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欲望。

女口:在教学“小小商店”时,事先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玩具、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并且给它们制作出价格标签。在课堂上让一个学生扮演售票员,一个学生扮演顾客,让其他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对话,说一说他们在议论些什么,再让学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基本上学生会提一步简单的数学问题。在备课时我已设想他们能提到的基本问题,课堂上我再给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由于学生都能容易地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一步问题,对于我提的问题,学生知道不能一步完成,需要先解决“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这样,学生能在自己提的问题上发现一步问题和两步问题的区别。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创设一个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就能激发学生

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将原来所学的有关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这个过程是一个运用数学

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因此,数学问题的解决是教学中的重点,应体现出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和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上册)教学“ 9 加几”时,教材出现的是运动会上同学们数饮料的情境图,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盒饮料?”引导学生列出“9+4”这个算式,

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或与同学讨论,运用自己的经验主动探究算法,并组织学生交流、总结算法。学生有的是摆小棒数数,有的是用“凑十法” ,还有的从10+4=14 想到9+4=13 。这些多样的算法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优化算法,特别是在巩固练习时,学生能逐步体会并喜欢上“凑十法” 。

这样的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亲历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

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深化应用,拓展数学问题。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人人学有用数学” ,在教学中我常常联系现实生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已学的知识和数学问题加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统计这节课,我让学生统计我们班每个小组喜欢吃草莓、苹果、梨、西瓜、桃子各有多少人?还让学生统计这堂课每个组获得星星的颗数,这样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

题。

再如:在学完“分类”之后,我给学生安排了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的活动。我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把组内的同学分一分。学生活动的热情非常高,各组同学围在一起,仔细观察,找出了很多标准进行分类。如衣服的颜色、袖子的长短、鞋子的类型、脸型的大小、性别、高矮等,有的小组甚至找出了十多种标准进行分类。通过让学

生经历分类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总结评价,提高解题能力。

问题解决以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评价,看看过程是否合理、简便,结果是否正确。在总结评价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有无其他方法,还有哪些新的方法。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如:在“数学乐园”这节活动课中,我安排了一幅抛圈的图片,知道小精灵聪聪抛得了9 分,

问他的3 个圈可能套住了什么,学生一开始只想到每个圈抛得不同的分数,有“4、3、2”和“ 5、3、1”两种答案。师生评议后,一个学生说:“我还有不同的想法,4+4+1=9 。”我组织学生讨论:“两个圈会都抛得同一个分吗?”学生得出答案是肯定的。于是,又有了“3、3、3”和“ 5、2、2”这两

种答案。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达到目的了,这时,一个“小调皮” 高高地举起了小手:“5+4=9 ,有一个圈没抛中。”多与众不同的想法呀!我没有立刻表扬他,而让学生讨论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在得到一致的答案后,我带头与学生一起给予“小调皮”热烈的掌声。

在问题解决后进行总结评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因此,总结评价应成为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它对提高学生的

解题能力和评价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几个步骤来进行对“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方法,自己经

历过程,自己感悟结果,自己体会应用,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愿意学数学,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意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