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蛋鸡的饲养管理论文

蛋鸡的饲养管理论文

蛋鸡的饲养管理论文
蛋鸡的饲养管理论文

蛋鸡的饲养管理论文

浅谈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1 防寒保暖

蛋鸡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6~18℃,16~24℃时,蛋鸡产蛋率较高。当鸡舍温度低于5℃时,产蛋率下降,低于0℃时产蛋量显著减少,低于-10℃时停产,同时还会增加饲

料的消耗量,所以适宜的鸡舍温度是提高母鸡冬天产蛋率的关键。因此,入冬前应堵塞迎

风口面的窗户,装好玻璃或塑料薄膜;随时检查四壁及屋顶,在修补除换气孔窗以外的所

有孔洞及裂缝的同时,适当提高饲养密度或加厚垫料,采用这种方法可使鸡舍温度提高5℃以上。垫料要干燥,经常翻动,与鸡粪混合,促进微生物活动,使其发酵,达到厚垫草的

目的。另外,坚持每天听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的突然袭击。

2 补充光照

光照能促进性腺的分泌,从而促进产蛋,蛋鸡每天需16h的光照,但是冬季昼短夜长,自然光照短于12h,不能满足蛋鸡对光照的需要,因此,需人工补光。一般1m2鸡舍地面

有2.7~3.0W白炽灯光源就能保证光照强度,灯离地1.8~2.0m,灯与灯之间3m左右,灯与灯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一般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10Lx,舍内各处光照均匀,保持灯泡

清洁,否则影响光照强度。另外,凌晨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此时的低温对处于睡

眠状态的鸡所造成的冷刺激最严重,因此早晨4时开灯喂料,使鸡在温度低的时候开始采

食和运动,增加机体产热量,以提高其抵御寒冷的能力,缓解冷刺激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一般情况下,晚上8时即可关灯。补充光照时间一旦确定,就要准时开、关灯,持之以恒,切不可时断时续,忽早忽晚。

3 通风换气

养鸡场多采用高密度饲养,冬季许多养殖户为了给鸡舍保温,都将鸡舍门窗紧闭,有

的养鸡户甚至整个冬天也不打开1次,致使鸡舍内有害气体氨、硫化氢、二氧化碳增多。

氨和硫化氢浓度过高时,会刺激呼吸道黏膜,诱发鸡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产蛋量下降,进而降低经济效益。因此,要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以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一般可利用中午比较暖和时打开门窗进行换气,并注意不要让冷空气直接吹向鸡体,更要

防止贼风。另外,为有效清除或降低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可撒过磷酸钙,每周0.05 kg/m2或30mL/m3,进行过氧乙酸喷雾,每周1次。舍内的粪便、污物要每天清扫,也可降低氨和硫化氢浓度。

4 控制鸡舍湿度

舍内的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最高不得超过75%。要经常检修饮水系统,避免水管、饮水器或水槽漏水淋湿鸡体、饲料,造成舍内湿度和鸡体散热加大。要保证排水畅通,及时排除舍内污水。

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浅析

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生长发育、成鸡的生产能力、种用价值和经济效益。0—6周龄的鸡称为雏鸡,其生理特点与成鸡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要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来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是养鸡业中一项细致而重要的工作。

1.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坚持看鸡施温

初生雏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还不完善,体温又比成鸡低1~3℃,刚出生时全身被绒毛,缺乏抗寒保温能力,既怕热又怕冷,随着日龄的增长,绒毛逐渐换成羽毛,保温能力逐渐

增强,同时体温调节机能也逐渐完善。根据雏鸡这一生理特点,在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环

境温度。一般第1周35~32℃,第2周32~30℃,第3周30~28℃,第4周28~26℃,

以后逐渐降低到室温。在具体执行时还要根据雏鸡对温度的反应情况和环境气候状况进行

看鸡施温。温度的控制正是育雏期间最关键的环节,即使有自动控温装置,饲养人员也要

经常入舍观察鸡群状态,注意温度是否适宜。特别是后半夜自然气温最低的时刻,也是值

班人员最容易打瞌睡的时间,稍有疏忽,炉火熄灭,温度下降,雏鸡自然扎堆,就可能造

成受凉感冒、踩伤甚至窒息死亡。特别是头几天的雏鸡,一旦受凉就可能出现拉稀糊肛。

2.提供适宜的环境湿度,防止雏鸡脱水

雏鸡适宜在相对湿度60%—65%的环境条件下生活。育雏舍的湿度过大易抑制机体水分代谢,诱发球虫病和霉菌性疾病;湿度过低会引起雏鸡脱水导致绒毛发脆脱落,雏鸡体瘦

趾干,消化不良,室内灰尘增多,诱发呼吸道疾病。湿度适宜时,雏鸡则活泼好动,分布

均匀,睡姿伸展自然。种蛋在21天高温孵化过程中蛋内水分消耗大,雏鸡出壳后又经过

分捡、防疫、运输,才送达育雏舍,这段时间较长,雏鸡很容易脱水,因此应及时供给饮水,最好是温开水,水中添加补液盐和少量电解多维,以防应激和脱水。

3.雏鸡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应适当通风换气

与哺乳动物相比,雏鸡代谢旺盛,心跳快,单位体重耗氧量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家

畜高1倍以上,需要不断供给新鲜空气,因此在管理上要加强通风换气。让室内进行阶

段性的通风换气,有利于保温。中午气温高时,可适当的增加通风量,以便降低舍内氨气

和水份,提供充足的氧气,要防止贼风。

4.雏鸡消化吸收机能较弱,应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坚持少喂勤添

雏鸡胃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肌胃研磨饲料的能力弱,消化道内又缺乏一些消化酶,其消化能力必然较差,根据这一特点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少喂勤添,提供纤维含量低、易

消化的饲料。在育雏阶段采取自由采食的制度,也就是食盘里经常保持有一定量的饲料,

让雏鸡随意啄食。目的是让雏鸡吃得多,长得快,为今后的正常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雏

鸡采食量很少,消化能力又强,如果限制采食时间,强者抢吃,霸占地盘,弱者总吃不上食,这势必影响全群鸡的整齐度。在鸡群规模大,食盘数量又有限的情况下,不采用自由

采食方法,鸡群肯定发育不均匀。所以,提供足够的食位和水位,让雏鸡都能同时有机会

吃食和饮水,是最理想的。饲料中的蛋白质应以动物性蛋白为主,并及时扩群,使每只鸡

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饮食设施,以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5.断喙

现代集约养鸡生产,规模大,密度高,饲养环境脆弱,如配料不当或管理不善,常易

导致啄癖的发生,严重影响生产。断喙是解决啄癖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在生产实践中,鸡

断喙技术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常因断喙不当造成死亡率高、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生产性

能降低等。因此,进行科学断喙,执行断喙评价制度,改善和提高断喙质量显得十分必要。对养鸡场来说一定要断喙,这样可以有两个好处:防止啄肛与防止浪费饲料。断喙时应注意:

- 鸡群受到应激时不要断喙,如刚接种过疫苗或在发生疾病的鸡群, 一定要等到鸡群

恢复正常时才能进行;因为断喙本身对鸡群就是一个不小的应激;

- 断喙前1~2天,在饮水中添加多维和葡萄糖,可以抵抗其出现的其它应激;

- 断喙前后两天不喂磺胺类药物﹙会延长流血﹚,并在水中加维生素K﹙每公斤水中

加入2毫克﹚。断喙后饲槽中多加饲料,以减轻啄食痛苦;

- 断喙的时间:第一次:6~10日龄,上喙断1/2,下喙断1/3;第二次:80日龄左右

再修整一次。如果大群断喙整齐度好,不啄肛,不浪费饲料,则可以不断第二次;

- 断喙时需要有经验的饲养员专人断喙,以防参差不齐。断喙时注意力应集中,动作

敏捷,切的长度适宜,断喙器刀片的温度要控制好,温度过低,断喙后会流血;

- 不在气温高和免疫接种时断喙夏季可选择早上和晚上,以免增重其应激。

6.雏鸡免疫机能尚未健全,应采用全封闭育雏法,加强疫病防控

雏鸡免疫机能不健全,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感染疾病,因此应采取各种

防病抗病措施,确保其健康生长。

- 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入舍前对鸡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洗、消毒,育雏期间定

期带鸡消毒,减少发病机率;

- 采用全封闭育雏法:饲养员吃住在饲养区,严禁其他人员和其它鸡舍的物品进入,

杜绝疫病传入;

- 做好饮食供给工作:供给新鲜、无污染的饮水和饲料,防止病从口入;

- 加强疫病综合防治: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预防疾病发生;根据母源抗体水

平和当地疫情,及时做好防疫接种工作,增强抗病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