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树立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树立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

一、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二、教学基本要求:

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想、信念、信仰、理想信念概念分辨

(二)切合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困惑,能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

四、教学时数:3学时

五、教学内容及具体安排: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信仰、理想信念的概念和特征

曾经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人是为理想而生活的,没有理想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欢乐;失去理想的青年,像是失去了舵的航船,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中漂泊、游荡,永远达不到光辉的彼岸。由此可见,理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一)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那么,什么是理想呢?

理想是人生的航标,前进的动力。它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和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构建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未来价值目标。它是对现实的一种理性超越,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突出体现。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

在理解理想的概念时,要把握好理想与欲望、理想与空想的区别,不能把欲望当理想,也不能把空想当理想。

理想与欲望辨析:欲望是动物的本能,人,具有动物的一切属性,但是,人,又不是一般的动物。读书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又成为大家争论的话题。这是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说它不可思议在于,一位教师教育他的学生:“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有人认为这个老师说了真话,值得肯定,而且说的是最真实最现实的理想,就更值得肯定。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娶一个“漂亮

老婆”的愿望,孔雀如此,猴子如此,但是我们不能说它们有什么理想。这种原始的愿望之所以不能称其为理想,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它是原始的,是没有脱离动物属性的。我们不能称它为理想,我们只把它看作是欲望。理解了这一点,回头再来看看那位教师在教室里对未来的国家栋梁们讲的话,虽然不可否认他讲的是真话,讲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有时存在的真实的想法,但是他的这些真话本身,不是理想而是欲望。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离欲望越近。我们谈理想,并不因此而否定欲望的积极方面。从某种程度说,欲望的存在,如人类希望吃得更好穿得更好行得更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正因为人类从诞生以来,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才创造出了许多实现这些欲望的方法、工具。因为对美味的“贪婪”,才逐步有了许多关于食物的烹饪技术;因为对劳动的“偷懒”,才有了用牛耕地,发展到后来用机器;因为对行走得快一些轻松一些的欲望,才有了自行车,和后来的汽车。当然,将这些发明仅归于欲望的结果是不全面的,但说完全是没有欲望的结果也同样是不真实的。但是我们更知道,欲望太多会使人变得贪婪。贪婪表现为权力欲时,为了出人头地就可能不惜凭借关系向上爬,甚至打击诬陷他人以突出自己;表现为财富欲时,就会利用各种手段索得财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表现为色欲时,轻则搞性骚扰调戏异性,重则霸占、强奸,或插足他人家庭肆意破坏别人的幸福;表现为名欲时,那更是五花八门,什么大师、学者,先自吹自擂一通而实际上肚子里没有什么货色。这时,人伦道德、忠诚、奉献在贪婪中崩溃了,理想被撕得粉碎,脚下所存在的只是瓦砾。赖昌星有句“名言”:“只怕干部没爱好”,他的这个“爱好”说白了指的是欲望。那些用得着的官员,根据他们表现出来的欲望,赖昌星极力予以满足,结果被他拉下了水。显然,不能说这些人的“爱好”是理想。

商品经济时代,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如果心中只有欲望,在动摇中就会走向沉沦,甚至走向极端,做出对社会对人类有害的事来。如果有远大的理想,并不断用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就可能从中获得足够的自信,从所遇到的困难中迅速解脱出来。这是理想与欲望的最大区别。

理想与空想辨析:空想尽管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比如,结合大家专业预测未来的职业和奉献的领域。而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2.理想的内容

人们从孩童起,就开始懂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提问: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游戏:拍卖会)

你现在的理想是什么?

我想读硕士、博士,将来生活条件好。

我想当美食家,尝遍天下美食,不枉走过一生。

我想环游地球,增长见识。

我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想找个好妻子(好丈夫),平平安安幸福的生活。

我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能够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达到挽救生命、造福苍生的目的。

成为政府要员。

成为有钱人,拥有私家车、别墅和享之不尽的物质需要。

"活得快乐就行","与世无争,平淡一生"。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在此,我预祝大家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成真。这些想法都可以成为理想,同时,它们又有很大的区别,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理想的分类问题。

理性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划分。按照性质,可以划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按照时序,可以划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按照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理想、集体理想和社会理想;按照内容,可以划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等。

社会政治理想: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

道德理想:人们对做人的标准和道德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工作的向往和追求。

生活理想:人们对未来的吃、穿、住、用、行、爱情、婚姻、家庭的具体目标的追求。

刚才有的同学谈了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的理想大部分属于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范畴。

我所要强调的是,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这四种理想中,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行的、并列的,而是有所区别的,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中,社会政治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它贯穿于其它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年人要有理想”,主要指的是科学的、崇高的社会政治理想。科学、崇高的社会政治理想总是同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社会政治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7岁的马克思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写道:“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也许可以成为一名著名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和完美的人。”那些为了我们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历史证明,他们是伟大的人;那些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证明,他们是幸福的人。正是马克思作出了为人类谋利的选择,把他引向了一条壮丽的人生征途,造就了一个千古不朽的人。

当然,社会政治理想也不能脱离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孤立存在。一个道德上人格低下、投机钻营,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一事无成,生活上追求腐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很难说他能具有崇高的社会政治理想。

3、理想的特征

人生理想不同于幻想、空想,理想具有现实可能性、时代性、阶级性、主观性、实践性和超前性等特征。

(1)现实可能性。

理想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理想来自现实又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它同幻想是有区别的。幻想: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向往常常以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性的、积极的幻想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重大的意义。科学的幻想常常是发明创造的先行者。今天还只是人们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人的创造产品之中。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幻想与理想的区别就在于:幻想虽然反映了人们的一定需要和愿望,但离开现实较远,不表现为确定的努力追求的目标,而理想总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之上,具有明确的、努力追求的目标。

(2)时代性。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既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个历史范畴。任何理想都同该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紧密相联。理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人理想各不相同。

我国人民生活理想的变化

70年代:“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80年代:“三机一箱”(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冰箱)

90年代:电话、空调、组合音响等

现在:五子登科:票子房子妻子儿子车子

(3)理想具有阶级性。

理想在阶级社会里,又受到一定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每个人都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用一定的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社会,提出奋斗目标。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理想。在奴隶社会,奴隶主的理想是把奴隶当成“会说话的工具”,永不改变。而奴隶则想获得人生自由。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有“达官贵人、光宗耀祖”的理想,而广大农民的理想则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大同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玻璃商则希望家家户户的门窗一夜之间被冰雹打碎,而穷人则希望有房住、有饭吃。

(4)主观性。

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反映,因此,理想必然体现出人的主体性,主体的需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影响理想的实现。同时,由于社会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决定了个人理想的多样性,比如有的想当演员、有的想从政、有的想经商、还有的想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过比较舒适、富裕的生活等等。

(5)实践性。

一定的理想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的。理想一旦形成就会作为认识的初步结果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理想不能在单纯的观念中实现,而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6)理想具有超前性。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所描绘的内容还不是现有的东西,不是已经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追求的未来的东西。人们不只局限于对现实的反映,而且能依据现状对未来作出预测。人的理想在对当前现实进行观念性改造

过程中,往往对未来的现实在观念上也给予想象性的描绘,这就使理想对现实的反映具有超前性特点。

(二)、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1.信念的形成

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超社会产物,是个体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意识心理的形成而产生的,它是由人们在特定条件下的需要所决定的,可以说,一种信念就是一种需要的反映。当人的意识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思想进行鉴定和选择之后,确认某种理论或思想是可信的,并在行动上加以维护和贯彻,这时候,信念也就确立起来了。

2.信念的涵义

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它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理论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3.信念的特征:稳定性;执着性;多样性;亲和性。

信念具有稳定性(人们的某种信念一经确立就不易改变)、执著性(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并持坚决相信的态度)、多样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念,一个人的信念也有多方面,如经济、政治、社会、情感、事业等)、亲和性(志同道合就是信念的亲和性的表现)等特征。

(三)、理想信念的概念与特征

理想信念是把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但它决不是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的简单叠加,而是把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它同理想、信念一样,同属于精神生活范畴,是指人们把一种对象视为最高价值,高度地信服和敬仰,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矢志不渝、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它体现了理想和信念的辨证统一,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和集中体现。

特征:1、与理想、信念相比,强调了理想和信念中两个基本方面的统一

2、与信仰相比,更加适合中国语境

(四)、信仰的概念

信仰一词往往特指宗教或宗教信仰,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信仰一词与宗教的来源有关,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和文献中,理想、信念这两个概念出现的频率极高,虽然也能够找到信仰一词,但都是在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意义上而不是在宗教信仰的意义上使用的。

(五)、理想、信念与理想信念的关系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非典”时期,一个老板放弃了200万的生意,在医院做义工。但却有人说:为了出名;积善等等。当代的社会,是一个理想与信念缺失的年代。

读完大学后,背负着行囊到天涯海角去流浪;工作一年后,给自己放大假调整心态;宁愿放弃高薪“啃老”,也不愿意选择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已经出现了这样一批年轻人:追求个性,崇尚独立,却不再把“经济

自给自足”看作独立的前提条件。在他们的生活中,经济这根线仍牵在父母手中,但梦想的风筝早就飞得很远。我们身边的"傍老族"、"啃老族"并不鲜见。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指出,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的青年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主要矛盾。

工作一年为了梦想毅然辞职

去年从上海大学毕业后,李远平进了一家外资航空公司做起地勤人员。进入以收入高著称的外资航空公司,这份工作令一些同龄人羡慕不已。不过,在他看来,这份工作并不称心。

“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做着同样的事情,接电话、打电话,我觉得太无聊了。而且我也不看好在这里的发展,毕竟要在外企里做到高层太不容易了。我本来学的是新闻,同学们大都进了媒体。看到自己的同学们在各大报章上发表文章,署着自己名字的文章被大家传阅,多么有成就感!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这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在航空公司做了近一年后,李远平觉得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辞职了。辞职后,打算趁辞职之后这段时间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李远平觉得也没有必要就马上开始工作:“毕竟工作这一年还是很辛苦的。我是一个习惯晚睡晚起的人,单是每天早上早起上班就让我觉得非常吃力了。我打算调整到自己想重新工作的时候再重返战场。”

这段调整期内,李远平似乎重新回到了大学时代。“每天睡到中午起床,吃过早午饭去附近的学校和一帮小朋友打篮球。我跟他们说我是大一的学生他们都会相信呢!然后回家,晚上看看电视,上上网,要么就写点东西。”

这样悠闲的日子里,唯一困扰李远平的问题就是钱。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李远平根本就没有攒钱。“当时挣多少花多少,有时挣的还不够花呢,怎么可能攒钱?”好在他吃住在家里,辞职后所需的花费也不多,“基本上父母每个星期给我200元左右的生活费。”

说到花父母的钱,李远平说道:“父母总归有意见,这么大了还要花父母的钱。其实我自己也觉得不好受,接过钱的时候会很难过。想想和自己一样大的同学们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而且开始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了,我还在家里不知道该做什么……”

期间,他还参加了另外一家外资航空公司的面试,并凭借出众的外形和熟练的英语得到了当“空哥”的机会。“挣钱多,可以世界各地跑,我当时真的有点动心。但是想想看,一个人只为钱活着有什么意思,重要的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终,他拒掉了这份工作的“offer”。

李远平也知道,自己要寻找的不单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承载自己梦想的机会。通过家人的介绍,辞职之后的第三个月,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在媒体实习的机会。李远平对自己实习的情况很自信,他觉得自己应该能够通过两个月的实习考察,得到这份他梦寐以求的媒体工作,他也希望能尽早摆脱“啃老”的现状。可是,他还是觉得有些迷惑:即便进了媒体行业,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之后,经济问题是否能迎刃而解呢?

正方:理想第一反方:首先,啃老可耻!

网友(拒绝荣华的冰):为理想 为信仰

今天我看到这篇文章,真的非常的震惊!我不清楚为

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这么一群敢于为自己理想而放弃优

越生活的人表示出这么鄙视的态度。难道我们这一代的年

轻人真是失去信仰的一代吗? [全文][辩论]

社会给了机会 为什么不用它实现理想

我支持他,首先他有能力。但是感觉现实和理想有差

距,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一个调整的阶段,考虑自己下一

步究竟要干什么。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每个人都能够干

自己想干的事情,有机会也有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现在,社会的确给了我们年轻人这样一个机会。[全

文][辩论] 网友(劳动):谈理想人人都有 先劳动其余才会有发展 人生存的条件是通过劳动而获取。谈理想人人都有,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有时代的理想追求。有劳动才能发展,才能有理想,连生存条件都没有,谈理想势必太空了,不会是借口吧!薪酬多少是另一回事,体制机制也是另一回事,你先劳动起来,其余事会改革会发展的,其中包括你的理想努力。[辩论] 网友:理想不能丢,钱也是要赚的 年轻人需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理想不能丢,钱也是要赚的。有些人为实现理想不需要太多的钱,就直奔理想而去。有些理想实现需要很多的钱,就需要先'曲线救国',委屈自己先把钱赚够了再去实现理想。[辩论]

反方:

1、 很多青年标榜自由,但不明白这一切的前提是自立。只谈自由不谈自立是市井混混的废话!

2、如果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还要啃老,这帮人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已为自己忙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果自己有理想,那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你完全可以先积累到一定的预防金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3、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有好多想法太浮躁,太不切实际,他们不知道去踏踏实实的干一份工作,只要有能力,不管什么工作都可以干好!其实我感觉他不干这份工作的真正原因只是觉得这份工作要早起,太苦!有多少工作不需要早起上班的?还有,有多少工作不是做重复劳动的?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干!而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有前途的,谈到有没有前途的,只是干这份工作的人!

第三方观点:

1、从大学毕业已经两年了,对于工作、生活,也许米卢说得对,态度决定一切。总之,先找一份工作,再不好的工作也是工作,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再想办法,找机会,积累社会经验,会有我出人头地的时刻,换句政治语言,求稳定,谋发展。

2、 80年代左右出生的这一批人里面,从小被父母照顾得很好。但大学毕业以后,他们开始了真正的迷茫期,按照父母安排的路继续下去还是选择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出现了分歧。因此导致很多人毕业了还在家里不工作,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单以这种现象来谴责什么人,或者说鄙视这种行为。

3、大多父母亲对孩子报有希望,所以父母亲一直在做最后、最大的投资。然而,要赛车首先车要在跑道上,大学毕业来到社会就是要努力跑到跑道上。

1、理想信念的作用

人类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人生理想信念反映的是人们对未来需要的认识,是人们对更高层需要的满足的渴望和追求。所以,人生理想信念的确定就确立了人生实践活动的目的。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内在需求,是一个人的奋斗方向,实质上也是一个用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并决定了你的人生质量。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无盖的玻璃杯里放上一只青蛙,每次青蛙都能很轻易地跳出玻璃杯外。给这个玻璃杯加上一个透明的玻璃盖后,青蛙每次向上跳,都会碰到玻璃盖。这样反复试了多次以后,把玻璃盖拿掉,青蛙再向外跳的时候,高度总是在低于玻璃盖以下的地方,这样,青蛙就再也跳不出玻璃杯了。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冯艾26岁复旦大学社会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2000年8月大学毕业后,主动到宁夏西吉县支教一年

2003年9月至今,作为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到云南宁蒗县执教

2003年年底,荣获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

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志愿者

2004年,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2月)

她是一位在读研究生

却在四年内两次到西部贫困山区执教

从繁华来到荒凉,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从校园走向社会,她要为孩子们送去快乐和希望

冯艾,生在北京,学在上海,在很多人眼中,这样一个“都市女孩”去遥远的西部支教很不可思议.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孩,拥有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学生干部等很多荣誉, 并已被保送上了社会系的研究生的冯艾, 2000年,在向校方申请了保留学籍后, 选择了去宁夏西吉县, 一个被联合国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当地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没有走出过大山,有的甚至没有去过县城。在一所中学作一年的支教志愿者.2003年,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战河彝族中学支教的经历,虽说两年的志愿者生涯使她比同学推迟了毕业,但冯艾说:“在基层锻炼的一年,实际上是‘双赢’,我们为当地作了贡献,自身也得到很多,我们不是到那里去受苦受难,只是去做我们想做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正是在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充实!”

(摘自冯艾的随笔)白崖乡支教的前一天,她也曾疑惑过。“你能适应那里的生活吗?”“你能为山里的人做些什么?会教书吗?”“真以为你能改变他们吗?”……

从2000年8月29日开始,我将用心地去扮演教师这个全新的角色,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我想知道,支教的意义除了让孩子们学会念书写字,它还有哪些更深远的意义。

有一次,我去一个叫窑儿湾的村子家访,零下十几度的天气,下着大雪。走在山顶上,穿着皮棉鞋仍觉得冻脚,而孩子们只穿着单层布鞋;呼啸的寒风吹得我喘不过气,孩子执意用她身上惟一可以御寒的围巾把我的头裹得严严实实,她自己只穿了件单衣……一进家门,家长忙让我上炕,就在我脱鞋的时候,她看着我这双在县城买的39块钱的皮鞋,对闺女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就能像冯老师一样穿上皮鞋了!”听着这句话,我的心就像针扎一般。一双39块钱的皮鞋对于一个城里孩子算得了什么?可它却是山里人一辈子的心愿……面对这些在严酷现实中顽强生长的幼苗,我心里一阵疼爱夹杂着难过,那一瞬间有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去年,一位学生在考上师范大学后给我的信中写道:“我把您和母亲的照片摆在床头,每晚看着它,都会给我无穷的动力和勇气,我将来准备像您一样,回到大山,播种希望!”

在上海的时候和同学谈起当志愿者,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去西部教书除了对自己有所锻炼外,对当地没什么意义。之前我也曾有过怀疑。但是当我在白崖看到孩子们的眼睛时,才意识到支教其实就是播下了一个希望。固然,传统的价值标准、文化模式深深地渗透了白崖,不易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也许我的学生最终仍旧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我知道他们曾经梦想考上大学,他们渴望走出大山,摆脱贫穷。若干年后,他们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想到过去老师的教导,想到学生时代的梦想,如果不再像父辈那样重男轻女、忽视教育,不再逼着孩子早早地种地结婚生孩子,而是对他说:“你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实现我年轻时的梦想。”我想这就足够了。

当200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全国展开时,看到校园里同学们踊跃报名的场景,我又抑制不住地想要加入,总觉得内心有一种声音对我说:“冯艾,你一定要去!”就这样,我来到祖国西南边陲海拔3000多米的战河乡,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支教服务。来到战河中学,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操场上搭了三大间简易木板房,墙上的裂缝比男人的拳头还宽,连一扇窗户都没有!这就是250多名学生的宿舍啊……孩子们的被褥破破烂烂,有的学生甚至拿麻袋当褥子。与生活条件的艰苦相比,更让我揪心的是教学条件的落后。学校没有图书室,学生除了教材连本字典都没有,更不用谈课外书了。初一的学生会写错自己的名字;有的孩子问我,“因特网”是用来打鱼的还是捉鸟的?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差得让我痛心,但他们和城里的孩子同样天真、善良、可爱,充满好奇心……我暗下决心,一定尽心尽力教给学生们更多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做了十多年的学生,只有当我们手执教鞭走上讲台,才体会到当教师难,当贫困山区的教师更难。学校分配我教初二语文和初一历史,每周差不多30节课,没有周末,一个月连续工作28天。备课、讲课、改作业,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了。由于这里是彝族聚居区,90%以上的学生属北部方言区的彝族,每日交流全部用彝语,甚至在小学五年级以前上课也用彝语,虽然已上初中,很多学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不用提说普通话了。教学大纲中一节课的内容,我至少要上三节课。

在上海、在云南,不时有人问我,上海的发展机会那么多,你已经去过西部了,为什么还要去?每当面临这个问题,有时候我回答,有时候我不回答,但我心里想说的是,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

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每当我想到孩子们的生命轨迹会因为我的付出而有所改变时,我就感到无穷无尽的快乐……

大学生志愿者,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主义的体现者。志愿志愿,先有志然后有愿。因为有崇高的志向,很多志愿者放弃了在大城市里令人羡慕的工作机会,或推迟了读研究生的时间,报名到西部艰苦的乡村志愿服务。与当今社会存在的"人往高处走"的功利心相比,他们作出这一选择,不是因为他们傻,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比别人差,而是因为他们胸中有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和情怀。(央视《面对面》)

记者: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

冯艾:其实不一定是,不理解也有,就觉得你,就包括很多社会上的人都不理解,因为你们名牌大学毕业,一个月出去工作以后,可以拿几千块钱的薪水,你们干吗自己要去吃这个苦,没必要觉得,他们会跟我们拿这个上山下山的知青对比,说那个时候是强制性的,你必须去,你们现在干吗去了,会这么说。

记者:现在又有另外一种说法,用另外一种方式,考研加分。

冯艾:确实是,考研加分这种有,但是要想一想,这些志愿者,他们花了一年,或者两年的工夫,到当地吃很多的苦,对他们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这些考验是一关又一关的,他们能吃得起这个苦,我觉得他们如果把两年的时候,用了准备考研的那几门课。那都是绰绰有余的。

记者:如果说,没有这些政策的话,报名的还会那么踊跃吗?

冯艾:还会有很多,很多志愿者都在说,我希望学校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去西部一年,我不要直升研究生,我也不要任何加分,我也不需要学校帮我解决这种,比如说找工作,档案可以打回原籍,甚至我不要那三百块钱,就让给我这么一个机会。

冯艾不止一次地说,志愿者最重要的是, 搭起一座爱心的桥梁,沟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隔阂,消除孩子们心中的愚昧和荒凉。"我们不是太阳,只是一只灯泡,一只灯泡能照亮一间屋就足够了。当我们一年一年把这个计划接力下去时,便可以影响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老师,就可能改变几代人的命运。"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但是就是这样一段精美绝伦的舞蹈,领舞却是一位聋哑人──邰丽华。她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舞者,她是中国惟一登上两大世界顶尖艺术殿堂美国卡耐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的舞蹈演员,..为什么邰丽华能够克服困难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呢?下面咱们来看一段资料。.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9036647.html,/c/2005-12-20/22008634511.shtml

她有一个理想信念──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希望用她的意志和智慧,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一个人,每天都会同困难打交道。有的人知难而进;有的人知难而退。什么原因?有了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会知难而进。相反,缺乏这个精神支柱,就会知难而退。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今日的大学生,祖国未来的栋梁。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

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还应该追求更高的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内容:

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1987年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强调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才能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途。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四个基本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任。“四信”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体系框架。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1) 党和政府的性质和宗旨表明它是值得充分信任的;

(2) 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领导作用表明它是值得充分信任的;

(3) 党和政府勇于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精神表明它是值得充分信任的。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苦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金国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美好前景。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理想的变迁》。说的是我们孩提时想当个科学家或解放军,(因为没上学前只知道这两种人是伟大的),上学后想当个老师,(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么!),后来——大概是六年级吧,开始追星了,影视明星,歌星,于是开始做明星梦了,总是幻想哪天可以“一展歌喉舞台上,鲜花掌声滚滚来”。这种明星梦一直持续到初中的结束。上高中后,我们虽无法抹去明星的魅力,但更崇尚实力,所以体育明星便走进我们的生活了。——体育明星无疑是明星与实力的最佳结合。当然,高中里也开始关注政治家,企业家,他们都具有明星和实力的两重魅力。再后来,我们雄心勃勃的进入大学,豪情万丈。兴高采烈的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前途似乎一片灿烂。只是事由不料,在大学里混了一年,便成了老油条,锐利的锋芒被百无聊赖的颓废生活消磨的如光滑的女士的皮肤。至此,我们仅存的理想变成:找份工作。

新浪网于2004年举行针对70年代生人关于理想的调查,共有3万多人参与调查。调查题目是:70年代出生的你,少年时的理想是长大了成为一名:

1科学家24.68%8149 2军人10.78%3560 3人民教师8.50%2805 4作家 5.48%1809 5医生 4.57%1507 6人民公仆 4.12%1360 7工程师 3.83%1266 8警察 3.66%1207 9老板 3.61%1192

10画家 2.68%885

现如今,你已经成为一名:

1公司职员13.52%3367 2工程师12.59%3135 3人民教师10.42%2595 4人民公仆 6.77%1687 5会计师 5.87%1461 6科研人员 5.69%1418 7职业经理人 5.30%1319 8老板 4.00%997 9工人 3.89%969 10其他 3.45%859你认为与小时候的理想相比,自己的理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1更加务实了53.90%15045

2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理想了22.57%6300

3更加茫然了16.35%4563

4没什么不同 3.79%1058

5更加崇高了 3.39%947

法国作家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没有理想,就没有人的生活。”理想是生命力的源泉,它能够给予人们强大的精神鼓舞。一个人的前进动力是和他的理想成正比的。理想是有意义人生的理由,它给人提供精神的慰藉和信念的力量。

1960年,美国开展了一项历时20年的对商学院学生毕业后状况的跟踪调查,这项调查试图了解理想和财富的关系。研究人员首先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进行了细致的问卷调查,并根据问卷结果把这些人分为两类,其中倾向于追求财富、为财富而读书的人有1245人,占83%,倾向于追求理想、为理想而读书的人有255人,仅占17%。20年后,研究人员对这些人进行了回访,其中有101人成为了百万富翁,而在这101人中,竟有100人是当年选择追求理想的人。讲这个故事主要是针对理想和成功这两者的关系而言的,“不是因为了不起,所以才有理想,而是因为有理想,才成为了不起的人”。

理想是崇高生活的标准,它给人以生活的规范,让人远离低级趣味的陷阱。人类脱离了蒙昧和无知,就在于人们心怀理想。理想支撑着人生的信仰,绚丽的人生选择高尚的理想,经典的人生扬起科学的信仰,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升华。

2、立志做大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为原则,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的事业相联系的,是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就值得我们去做,就是大事。

3、立志须躬行: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将理想变为现实是艰苦的,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要有百折不挠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准备。

1、充分认识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苏共在有20名万党员时取得了10月革命的胜利,在有200万名党员时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在有2000万名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这是为什么?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或“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但理想毕竟不是现实。人们在理想中追求的东西,在现实中还不存在或不完全存在。理想总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别,必然引起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如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超过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力量,对理想发生动摇,陷入苦闷和彷徨的境地。如有的青年学生在学校雄心勃勃,立志要当政治家、学者、企业家,可一踏入社会,遇到点挫折和矛盾便立刻心灰意冷、消极遁世。去年一财会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在一医院工作,该财务科考虑到他刚参加工作不久,让他先去基层即挂号窗口收费,但他想不通,从楼顶跳楼自杀。这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理想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时期,他们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困惑和苦闷中找不到出路。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放弃或降低理想是不可取的,这样做只能使人消极、平庸,不是一个有为青年的选择。只有坚持远大理想,通过变革现实,使现实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才是正确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正确办法。

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刚步入社会时,还是一个妙龄少女。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帝国酒店当白领丽人。然而,在受训期间,圣子竟然被安排去清洁厕所。她的手白皙细嫩,并且极讲卫生。一开始,野田圣子根本适应不了,当她手拿抹布伸向马桶时,本能地反应就是作呕。但酒店的上司对她要求极高,必须将马桶擦得光洁如新。可想而知,在最初的日子里,圣子的感觉是多么糟糕。很快地,圣子就开始讨厌这份工作,干起工作来马马虎虎的。是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还是知难而退、选择跳槽?正当野田圣子犹豫不决时,单位的一位同事——曾经的厕所工来到她的面前,这个同事没有用空洞的理论去讲述该怎么工作,人生之路该如何走,只是做了一下示范。只见这位同事一遍遍擦洗马桶,直到擦洗得光洁照人。擦完后,他用茶杯从马桶中舀满一杯水,端起来一饮而尽,动作非常自然,好似喝了一杯可口的饮料。临走时,同事送给野田圣子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还送给她一束鼓励的目光。同事没有一句话语,却使野田圣子的内心震颤

了。她从未想到在人们眼中最肮脏的马桶,竟能刷洗到如此洁净的地步。一个小厕所,竟显现出人生最高深的哲理:野田圣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痛下决心:“就算我冲洗一辈子的厕所,也要在这个岗位上做一个最优秀的人!” 训练结束那天,圣子在抹完厕所之后,毅然盛了满满一大杯厕水,并自豪的喝了下去。这次经历,也成了野田圣子日后做人处世精神力量的源泉。从此,野田圣子变成了一个充满激情、立志创造奇迹的人。后来,37岁的她就当上日本的邮政大臣。

可见,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理想向现实的转变,就要把握理想的科学性,在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使人生理想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正确认识社会,必须全面了解社会。既要了解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光明前途。

(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在我们确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后,首先,我们要在心目中形成理想的自我形象;其次,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合二为一。换言之,先在心目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与形象,然后,再来用这些认识与图像来指导你的行为。如果我们自己在脑海中刻画一个理想的自己(如我希望能成为怎样的人,我希望我能够达到什么目标,等等),而且刻画得越具体越实际越好,然后就朝那个方向去努力,那么,慢慢地,我们就会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那个人。这就是俗话所说的“20岁的长相是父母给的,40岁的长相是我们自己给的。”

一个小男孩立志成功的故事。小男孩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那晚他洋洋洒洒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平方英尺的巨宅。他花了好大心血把作文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第一面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不及格,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了作文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照顾它们。”他接着又说:“如果你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作文,我会给你打你想要的分数。”这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然后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再三考虑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字,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20多年以后,这位老师带领他的30个学生来到那个曾被他指责的男孩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之前,他对如今已是农场主的男孩说:“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泼过你冷水。这些年来,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目标。”

由此可见,一个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的人,并且坚定地向目标迈进,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马克思在逝世前一年(1882年),写给他的第二个女儿劳拉的一封信里讲了一个阿拉伯的寓言,他说:一个船夫准备好在激流的河水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想渡到对岸的哲学家,于是发生了下面的对话: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

船夫:不懂!

哲学家: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价值!

哲学家: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没有!

哲学家: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价值!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不会!不会!

船夫:那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全部。

这个寓言如此深刻而形象地表达了马克思的思想,他嘲笑空谈教义的人,他的哲学精神,就是实践精神。当代大学生有理想、有智慧,但如果不躬行实践,就会像不懂得游泳的哲学家一样,所以大学生要造就理想之自我,还需躬行实践。大学生应该知道,除非付诸行动,我们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尘埃,我的目标不可能达到,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

3

(4)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亲身经历撰写的传记小说。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于乌克兰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他只念过三年书,但十分好学,阅读过许多文学作品。他于1919年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1920年在战斗中负重伤,转业到后方。1921年秋天,他在博亚尔卡修筑铁路,恶劣的气候让他患上了伤寒病和风湿症。1924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虽然病重不能参加正常的工作,但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放弃理想。他在病床上读完了函授大学的课程。1927年,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基本上是靠作者口述,亲朋好友笔录下来的。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铭记许多像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样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辈们,认识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应当赶紧生活,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中断生命。” 这段话曾是几代人的座右铭,今天看来也还是能够引发我们深深的思索。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它的价值。进入21世纪,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追求更加深切。青春总是和理想与激情做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