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VBA导论-01

01-VBA导论-01

成本会计形考任务二_0001电大网络考试答案

该科目每次作业为多份试卷内随机抽取一份,我提供的是每次作业的第一份试卷“形考任务二_0001”,如果开始作业后没有抽到编号为 0001 的试卷,即退出重新抽卷,直到抽到标题为综合测试 0001 的试卷即可 形考任务二 _0001 试卷总分:100测试时间:60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每题 3 分,共30 分)) 1.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采用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适用条件 是()。 A.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 B.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C.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 D.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2.废品损失不包括()。 A.修复废品人员工资 B.修复废品领用的材料 C.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 D.坏账损失 3. 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加工费用时所采用的在产品完工率,是指()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 A.所在工序的工时定额 B.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的合计数 C.所在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 D.所在工序的工时定额之半 4.工业企业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中,计算手续简单的是()。 A.交互分配法 B.直接分配法

C.计划分配法 D.代数分配法 5.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是()。 A.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 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C.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D.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6. 下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中,分配结果最准确的是()。 A.计划成本分配法 B.直接分配法 C.交互分配法 D.代数分配法 7.采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的费用总额是()。 A.交互分配前的费用 B.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 C.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 D.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8. 关于制造费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都是间接生产费用 B.大部分是直接生产费用 C.大部分是间接生产费用 D.小部分是期间费用 9.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时是在()。 A.各受益单位间进行分配 B.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

成本会计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成本会计的各种职能中,()是基础。 A.成本预测 B.成本控制 C.成本核算 D.成本考核 2.由于成本与()结合密切,因而,成本的内容往往要服从于管理的需要。 A.生产 B.管理 C.核算 D.经济 3.与传统成本会计相比,现代成本会计的重点已转移到()。 A.事中控制 B.事后计算 C.事后分析 D.事前规划 4.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采用()计算成本。 A.制造成本计算法 B.标准成本计算法 C.变动成本计算法 D.实际成本计算法 5.实行()制度,满足了存货估价和计算损益的要求,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资料。 A.变动成本计算 B.估计成本计算 C.标准成本计算 D.实际成本计算 6. 为了保证所作的决策是最优的,在进行决策时应考虑()。 A.已耗成本 B.未耗成本 C.支出成本 D.机会成本 7.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A. 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 B. 没有发生费用就不会形成成本 C. 成本的发生期与补偿期并非完全一致 D. 成本在损益表上被列为当期收益的减项 8. 下列各项中,既是成本预测的结果,又是制定成本计划依据的是()。 A.成本核算 B.成本决策 C.成本控制 D.成本分析 9. 下列各项中,具有控制成本、衡量生产效率高低特点的成本会计制度是()。 A.实际成本制度 B.标准成本制度 C.估计成本制度 D.作业基础成本制度 10. 有助于管理人员确定不增加价值但耗费资源的作业活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实际成本制度 B.标准成本制度 C.估计成本制度 D.作业基础成本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包括()。 A.成本预测 B.成本决策

成本会计1—3章练习题概要

《成本会计》1—3章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 A )。 A.生产费用之和 B.生产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C.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D.料、工、费及经营管理费用总和 2.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D )。 A.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 B.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归集 C.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D.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 3.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企业( A )。 A.生产费用 B.生产成本 C.经营管理费用 D.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4.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D )。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营业费用 D.生产费用 5.下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A )。 A.废品损失 B.管理费用 C.营业费用 D.折旧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成本会计的职能包括( ABCDE )。 A.成本预测、决策 B.成本核算、分析 C.成本计划 D.成本控制 E.成本考核 2.一般来说,企业应根据本单位( ABDE )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A.生产规模的大小 B.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 C.成本计算方法 D.企业机构的设置 E.成本管理的要求 3.不形成产品价值,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ABE )。 A.废品损失 B.季节性停工损失 C.三包损失 D.非常损失 E.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4.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有( AB )。 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 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C.集中工作方式

D.分散工作方式 E.统一工作方式 5.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 CD )。 A.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 B.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C.集中工作方式 D.分散工作方式 E.统一工作方式 三、简答题 1.什么是产品成本?产品价值决定于哪些具体内容? 2.简述产品的理论成本与实际成本。 3.什么是成本会计的对象?工业企业及各行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 B )。 A.外购动力费用 B.制造费用 C.工资费用 D.折旧费用 2. 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C )。 A.燃料及动力 B.工资及福利费 C.工资费用 D.原材料 3.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 B )。 A.材料费用 B.原材料 C.折旧费 D.燃料费用 4.下列费用中,属于直接计入费用的是( C ). A.几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 B.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C.一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人工资 D. 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机器设备折旧费 5.为了保证按每个成本计算对象正确地归集应负担的费用, 必须将应由本期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正确地在( A )。 A.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B.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C.赢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D.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6.在成本核算中,必须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是贯彻了会计核算的( B )原则。 A.历史成本 B.权责发生制 C.配比 D.重要性

2134+成本会计试题(XXXX01)

2134+成本会计试题(XXXX01)

试卷代号:213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成本会计试题 2011年0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计人费用的有()。 A.几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B.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C.一种产品耗用的生产工人工资D.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机器设备折旧费 2.基本生产车间耗用的机物料,应借记的账户是()。 A.“基本生产成本”B.“辅助生产成本” C.“制造费用”D.“管理费用” 3.为了保证按每个成本计算对象正确地归集应负担的费用,必须将应油本期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正确地在()。 A.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B.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C.盈利产品与亏损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D.可比产品与不可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法的特点是将辅助生产费用()。 A.直接计人辅助生产提供的劳务成本 B.直接分配给所有受益的车间、部门 C.直接记人“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D.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5.某企业固定资产采用使用年限法计提折旧,某类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00,预计使用

15年,则年折旧率为()。 A.6.67% B.6.33% C.5.37% D.6% 6.期间费用应()。 A.直接计人产品成本B.直接计人制造费用 C.直接计人当期损益D.分配计人生产经营业务成本 7.下列方法中,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是()。 A.定额成本法B.计划成本分配法 C.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D.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8.制造费用采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时,“制造费用”账户月末()。 A.无余额B.只有借方余额 C.只有贷方余额D.可能有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9.某种产品的各项定额准确、稳定,其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其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应采用()。 A.定额比例法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D.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10.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分别为10小时和2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率为()。 A.50% B.66.67% C.100% D.16.67%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分析命题?( ) A.1982年8月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在已超过30000美元 5.以下问题中哪一个不属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联邦货物税的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 经济学家提出模型的主要理由是( ) A.一个模型为验证一种假设所必需 B一个模型可帮助弄清和组织对一个论点的思考过程 C.一个模型为决定一个指数所必需D.只有模型中才可使用实际变量 7.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市场经济 B.个体行为 C.总体经济活动 D.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8.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 A.计划经济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与通货膨胀 C.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 D.计算机产业的价格决定问题 9.实证经济学( )。 A.关注应该是什么 B.主要研究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 C. 不能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 D.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 10.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生产可能线向外移动( )。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11.人们在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要进行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产品效用的不同 B.人们的主观偏好不同 C.经济资源的稀缺性 D.经济资源用途的不同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2.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

成本会计(1)-(1)

成本会计(1)-(1)

. 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 ?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 ?各行业企业有关的期间费用 ?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 ?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有关的经营管理费用和各项专项成本 2. 不属于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有() ?辅助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固定资产 3. 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时是在()。 ?各受益单位间进行分配 ?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 ?辅助生产以外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各受益的基本车间之间进行分配 4.

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是()。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5. 实际工作中的产品成本是指()。 ?产品的生产成本 ?产品生产的变动成本 ?产品所耗费的全部成本 ?生产中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价值 6. 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中,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方法是()。 ?代数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 7. 生产车间耗用的机物料费用,应贷记“原材料”账户,借记()账户。

?基本生产成本 ?待摊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8. 生产费用要素中的税金,发生或支付时,应借记()账户。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9. 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不应包括()。 ?修复废品的材料费用 ?修复废品的工资费用 ?修复废品的动力费用 ?修复后废品的销售费用 10. 在结转废品的净损失时,应借记()账户。 ?基本生产成本

A第一章_微观经济学 导论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 经济学可定义为() A. 政府对市场的调节 B. 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 人们靠工资生活 2.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 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 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 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 用数学建立模型 3. “资源是稀缺性的”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D.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是要被消耗光的 4. 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需要时() A. 政府必须决定不满足谁的需要 B. 必须由市场体系起作用 C. 必须作出选择 D. 价格上升 5. 经济物品是指() A. 有用物品 B. 稀缺物品 C. 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6. 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 供给大于需求 B. 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及技术水平降低 D. 资源得到最合适的分配使用 7.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 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 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一物品生产的增加 C. 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 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8.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失业 B. 通货紧缩 C. 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 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下降 9.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 A. 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 B. 成本递增规律 C. 存在政府决策 D. 失业率高 10. 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点所回答的问题在下列几点中只有哪一点才不是() A. 如何生产 B. 生产什么 C. 为谁生产 D. 在哪里可以有效率地生产 11.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 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 为谁生产 D. 以上都包括 12. 主要依靠个人决策是下列哪种经济形态的决策方式() A. 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重点提示: 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

01第一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

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导论 复习题 1、何为人力资源?其特点是什么? 答: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特点:①生物性②能动性③动态性④智力性⑤再生性⑥社会性 2、何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其特点是什么? 答: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特点:①综合性②实践性③发展性④民族性⑤社会性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①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 ②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影响因素:⑴基本因素:①社会价值观②群体价值观③个人价值观 ⑵实际因素:①任用情况②信任情况③晋升制度④工资制度⑤奖励制度⑥处 罚制度⑦参与程度⑧福利状况 ⑶偶发因素 4、试说明管理的软化趋势。 答: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其特点是从人治、法治到文治,组织模式从直线式、职能式到学习型组织,人性假设从经验管理的经济人到文化管理的自动人、观念人,管理重点从行为到思想,管理性质从非理性、纯理性到非理性与理性相结合,总的趋势是管理的软化。 5、为什么说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答: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问世,标志着企业管理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新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⑴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代替了个人经验; ⑵“时间和动作研究”提供了精确地计算定额的方法; ⑶生产工具、操作工艺、作业环境、原材料的标准化,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⑷“工作挑选工人”的原则和系统地培训,为各个生产岗位提供了一流的工人; ⑸“计划(即管理)与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大大加强了企业的管理职能,使依法治厂成为可能。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使企业管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很快在欧美推广,科学管理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所以说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 6、为会么说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 答:科学管理使企业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实践中暴露出其本质的弱点—对职工的忽视,为纠正和补充科学管理的不足,80年代兴起了企业文化理论,它完整地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框架。解决了科学管理中存在的如下问题: ⑴温饱问题的解决与“经济人假设”的困境; ⑵脑力劳动比重的增加与“外部控制”方式的局限;

01第一章引论(答案)

第一章引论 单项选择题(请在()内填写答案) ()1. 1946 年2 月,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它的名字叫A: EDVAC B: EDSAC C: ENIAC D: UNIVAC-I ()2. 被誉为“IT 业第一定律”的是指 A: 摩尔定律B: 牛顿定律 C: 比尔·盖茨定律D: 冯·诺依曼定律 ()3. ________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A: 巨型机B: 大型机C: 中型机D: 工作站 ()4. 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是 A: 图灵奖B: 阿达奖C: 斯蒂比兹计算机先驱奖 D: 罗杰·尼达姆奖 ()5. 1946 年2 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由________研制成功。 A: 冯·诺依曼B: 莫契利和埃克特C: 维纳 D: 图灵 ()6.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________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微处理器B: 集成电路C: 存储器D: 晶体管 ()7.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简写是 A: CAI B: CAD C: CAM D: CFS ()8. 人工智能是让计算机能模仿人的一部分功能,下列不属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应用的有 A: 机器人B: 信用卡C: 人机对奕 D: 机械手 ()9. 下列对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B: 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 它是1946年发明的D: 它的主要功能是数值计算 ()10. 目前普遍使用的微型计算机,所采用的逻辑元件是 A: 电子管B: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 晶体管D: 小规模集成电路 ()11. 目前我们使用的PC机属于第________代计算机。 A: 1 B: 2 C: 3 D: 4 ()12. 现在计算机正朝两极方向发展,即 A: 专用化和通用化B: 微型化和巨型化 C: 模拟化和数字化 D: 个人机化和工作站化 ()13. 摩尔定律指出,微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________个月翻一番。 A: 6 B: 1 2 C:18 D: 24 ()14. 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于________问世 A: 1946 年B: 1949 年C: 1947 年D: 1944 年 ()15. PC 机属于 A: 单片机 B: 小型机C: 工作站D: 微型机 ()16. 下列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选项有 A: 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人工智能 B: 工程计算、数据结构、文字处理 C: 实时控制、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17. 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 A: 数值计算B: 数据处理C: 过程控制 D: 人工智能 ()18. 按信息的表示与处理方式,计算机可分为电子模拟计算机和

A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导论、选择题 1. 经济学可定义为() A. 政府对市场的调节 B. 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 人们靠工资生活 2.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A. 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 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 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 用数学建立模型 3. “资源是稀缺性的”是指() A. 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 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D.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是要被消耗光的 4. 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需要时() A. 政府必须决定不满足谁的需要 B. 必须由市场体系起作用 C. 必须作出选择 D. 价格上升 5. 经济物品是指() A. 有用物品 B. 稀缺物品 C. 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6. 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 供给大于需求 B. 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 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及技术水平降低 D. 资源得到最合适的分配使用 7.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 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 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一物品生产的增加 C. 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 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8.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失业 B. 通货紧缩 C. 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 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下降 9.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向外凸出)反映了() A. 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 B. 成本递增规律 C. 存在政府决策 D. 失业率高 10. 社会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点所回答的问题在下列几点中只有哪一点才不是() A. 如何生产 B. 生产什么 C. 为谁生产 D. 在哪里可以有效率地生产 11.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怎样生产 B.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 为谁生产 D. 以上都包括 12. 主要依靠个人决策是下列哪种经济形态的决策方式() A. 计划经济 B. 市场经济 C. 混合经济 D. 政府决策不重要的经济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成本会计形考平台任务1-6答案

说明:黑色部分为题目,绿色部分为答案 成本会计任务一 1. 某企业本月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材料2000千克。本月实际产量为:A产品200件,B 产品100件。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产品5千克,B产品8千克。本月耗用甲材料资料如下表: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本月生产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 (2)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甲材料费用(分配率保留两位小数); (3)根据分配结果编制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200×30+100×32)+(400×32+200×35)+(100×35)+(300×35+700×30)=64000(元) (2)分配材料费用: 材料定额耗用量:A产品:5×200=1000(千克) B产品:8×100=800(千克) 分配率=64000/(1000+800)=35.56 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35.56×1000=35560(元) B产品=64000-35560=28440(元) (3)编制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35560——B产品28440 贷:原材料64000 2. 某工业企业9月26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动力费用24000元。9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5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5000度;辅助生产车间耗电8900度,其中车

间照明用电1900度;企业管理部门耗电6000度。该月应付外购电力费共计24950元。 要求: (1)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A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24000小时。 (2)编制该月支付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3)编制该月分配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该企业基本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且辅助车间设“制造费用”明细帐;所编分录列示到成本项目)。 参考答案: (1)分配电费:分配率=24950/(35000+8900+6000)=0.5 基本车间:产品用电费=30000×0.5=15000(元) 照明用电费=5000×0.5=2500(元) 辅助车间:产品用电费=7000×0.5=3500(元) 照明用电费=1900×0.5=950(元) 企业管理部门用电费=6000×0.5=3000(元) 合计24950(元) 分配A、B产品动力费:分配率=15000/(36000+24000)=0.25 A产品负担:36000×0.25=9000(元) B产品负担:24000×0.25=6000(元) (2)借:应付帐款24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3)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燃料及动力)9000 ——B产品(燃料及动力)6000 辅助生产成本(燃料及动力)35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2500 ——辅助车间950 管理费用3000 贷:应付帐款24950 3. 某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工时定额为:A产品15分钟,B产 品18分钟,C产品12分钟;本月产量为:A产品14000件,B产品10000件,C产品13500件。本月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本生产车间工人计时工资23000元,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辅助车间(锅炉)工人工资2800元,管理人员工资12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2600;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820元。 要求: (1)按定额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在A、B、C三种产品间分配; (2)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辅助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分录列示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 参考答案: (1)产品定额工时:A产品=15/60×14000=3500(小时) B产品=18/60×10000=3000(小时) C产品=12/60×13500=2700(小时) 分配率=23000/(3500×3000×2700)=2.5 各产品分配工资费用:A产品=2.5×3500=8750(元)

微观经济学 导论习题

1.经济学主要研究: A 如何在股票市场上赚钱 B 自由市场上的价格 C 政府对私人部门的影响 D 把收入分配给个人 E面对稀缺性而做出的资源分配 2.下面哪一项是实证经济学的陈述? A 失业保险太低 B 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C医生挣到钱比蓝领工人多 D 失业保险太高 E 妇女应当与男子同工同酬 3.规范经济学 A 描述经济如何运行 B 从属于实证经济学 C包括做出评价 D 预测行动结果 4、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 A 通货膨胀和失业 B 高度集中的市场上的行为 C 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D企业、家庭和个人的行为 5、研究微观经济学的视角: A 包括对总体经济行为的分析 B 研究总体经济增长率 C 从是自上而下的角度分析经济 D 是从自下而上的角度分析经济

6、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 A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结论 B 是基于一些不现实的假设,因此对解释真实世界的行为意义不大。 C 对个体有效而对群体无效 D 在应用之前,人们必须知道和理解它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个? A、经济学家们有时对经济的适当模型意见不一 B 经济学家们有时对公平和效率的相对重要性意见不一 C经济学家有时对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意见不一 D 经济学家们有不同的价值观 8、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假设是基于预期人们: A使用经济学模型作出选择 B 为追求私利而作出选择和决定C 作出选择前会尽可能地收集信息 D 都有相同的偏好 9、对于企业而言,理性意味着追求: A利润最大化 B 收取最高价格 C 税收最大化 D 最大销售量 E 成本最小化

10、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 A 资源被平均分配以生产不同的商品 B 一国居民拥有的某种东西越多,他们获得更多这种东西的愿望就越低 C如果要多生产某种东西,就必须减少另外商品的生产 D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 11、大炮和黄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显示 A在生产一定量的黄油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大炮的最大产量 B在生产一定量的黄油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大炮的最小产量 C 该国需要多少资源来生产大炮和黄油 D 人口既定时,该国所需要的大炮和黄油的最小产量 12、个人购买最大量商品的机会集是一条直线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个人愿意对所买的不同商品支付同样的货币价格 B 个人同样重视他所购买的不同商品 C 个人在他所购买的商品中平均分配资源 D个人所购买的不同商品有固定的比价 E 个人所购买的不同商品的市场价格相同

最新成本会计形考-电大01-04答案

形考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要素费用中的税金,发生或支付时,应在()中列支。 B. 管理费用 2. 下列产品价值构成中不形成产品成本的是 D. 上述A、B价值之和 3. 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手续费等,应借记 B. “财务费用”科目 4.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 D. 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 5. 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 A. 直接材料 6. 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借记的账户是 C. “制造费用” 7.生产车间耗用的机物料,应借记的账户是。 C. 制造费用 8.产品销售人员的工资,应在()中列支。D销售费用 9.生产车间产品生产耗用的材料应借记的账户是A“基本生产成本” 10.生产车间设备的折旧费应借记的账户是C“制造费用” 11.企业预提短期借款利息时,应 B. 贷记“预提费用” C. 借记“财务费用” 12.下列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有A计划成本分配法B直接分配法C交互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 13.成本会计的主要会计账户有 A. 生产成本 B. 废品损失 C. 制造费用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有C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D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和归集过程 15.生产车间领用的材料费用,可以借记A基本生产成本C制造费用 16.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 A直接计入费用B间接计入费用 17.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界限B不同产品C生产费用与期间费 用D各个会计期间E完工产品与在产品 18.企业设备的折旧费应按用途分别计入 B. 管理费用 C. 制造费用 D. 销售费用 19.不形成产品价值,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A.废品损失 B.季节性停工损 E.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20.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 A. 财务费用 B. 管理费用 D. 销售费用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欲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2.稀缺性: 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3.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4.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5.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5.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6.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指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只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成因、效果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用以回答现实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而基本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对某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7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规范分析有三个特点:它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分析问题只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它得出的结论无法依据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8.均衡分析: 所谓均衡,指的是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方法叫做均衡分析法。 9.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完全抽象掉时间的因素和经济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成本会计形考平台任务1-6答案详解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成本会计形考平台任务1-6答案详解 说明:黑色部分为题目,绿色部分为答案成本会计任务一 1. 某企业 本月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材料2000千克。本月实际产量为:A产品200件,B产品100件。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产品5千克,B产品8千克。本月耗用甲材料资料如下表:日期项目数量(千克)单价(元)1日期初余额200 30 3日购入材料500 32 5日领用材 料300 — 10日购入材料600 35 11日领用材料600 — 12日领用材料100 —18日购入材料900 30 20日领用材料1000 —30日期末余额200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本月生产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2)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分配甲材料费用(分配率保留两位小数);(3)根据分配结果编制领用材料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1)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200×30+100×32)+ (400×32+200×35)+(100×35)+(300×35+700×30)=64000(元)(2) 分配材料费用: 材料定额耗用量:A产品:5×200=1000(千克) B产品:8×100=800(千克)分配率=64000/(1000+800)=35.56 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 =35.56×1000=35560(元) B产品=64000-35560=28440(元) (3)编制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35560——B产品28440 贷:原材料64000 2. 某工业企业9月26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动力费用24000元。9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5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5000度;辅助生 产车间耗电89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1900度;企业管理部门耗电6000度。 该月应付外购电力费共计24950元。

01宏观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重点提示: 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 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的英文是“ macro”,原意是“大”。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因此,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行为,它关注国民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水平及其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宏观经济学在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

电大成本会计形考任务1-6作业及答案

成本会计任务一 1. 某企业本月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材料2000千克。本月实际产量为:A产品200件,B 产品100件。其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为:A产品5千克,B产品8千克。本月耗用甲材料资料如下表: 参考答案: (1)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200×30+100×32)+(400×32+200×35)+(100×35)+(300×35+700×30)=64000(元) (2)分配材料费用: 材料定额耗用量:A产品:5×200=1000(千克) B产品:8×100=800(千克) 分配率=64000/(1000+800)=35.56 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35.56×1000=35560(元) B产品=64000-35560=28440(元) (3)编制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35560 ——B产品28440 贷:原材料64000 2. 某工业企业9月26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动力费用24000元。9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5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5000度;辅助生产车间耗电89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1900度;企业管理部门耗电6000度。该月应付外购电力费共计24950元。 要求:

(1)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A产品生产工时为36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24000小时。 (2)编制该月支付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3)编制该月分配外购电费的会计分录。 (该企业基本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且辅助车间设“制造费用”明细帐;所编分录列示到成本项目)。 参考答案: (1)分配电费:分配率=24950/(35000+8900+6000)=0.5 基本车间:产品用电费=30000×0.5=15000(元) 照明用电费=5000×0.5=2500(元) 辅助车间:产品用电费=7000×0.5=3500(元) 照明用电费=1900×0.5=950(元) 企业管理部门用电费=6000×0.5=3000(元) 合计24950(元) 分配A、B产品动力费:分配率=15000/(36000+24000)=0.25 A产品负担:36000×0.25=9000(元) B产品负担:24000×0.25=6000(元) (2)借:应付帐款24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3)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燃料及动力)9000 ——B产品(燃料及动力)6000 辅助生产成本(燃料及动力)3500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2500 ——辅助车间950 管理费用3000 贷:应付帐款24950 3. 某工业企业的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工时定额为:A产品15分钟,B产 品18分钟,C产品12分钟;本月产量为:A产品14000件,B产品10000件,C产品13500件。本月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本生产车间工人计时工资23000元,管理人员工资1500元;辅助车间(锅炉)工人工资2800元,管理人员工资12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2600;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820元。 要求: (1)按定额工时比例将基本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在A、B、C三种产品间分配; (2)编制工资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辅助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分录列示明细科目及成本项目 参考答案: (1)产品定额工时:A产品=15/60×14000=3500(小时) B产品=18/60×10000=3000(小时) C产品=12/60×13500=2700(小时) 分配率=23000/(3500×3000×2700)=2.5 各产品分配工资费用:A产品=2.5×3500=8750(元) B产品=2.5×3000=7500(元) C产品=2.5×2700=6750(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