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人由于烫伤,手臂某处发红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减少

B.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增多

C.毛细血管破裂,淋巴液外渗,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

D.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答案】D

【解析】某人由于烫伤导致该处毛细血管破裂,则部分血液会外流进入组织液,由于部分血浆蛋白进入了组织液,导致该部位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故选D。

2.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可以不用显微镜观察

B.用适量盐酸处理叶绿体有利于各种色素的提取

C.活细胞被台盼蓝染成蓝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蔗糖是非还原糖,故加入斐林试剂后蔗糖溶液颜色无变化

3.甲图是某类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模型。酶的抑制剂可以与酶结合并降低其活性,乙、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不同

类型抑制剂的作用原理。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底物与酶活性部位互补时,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有专一性

B.抑制剂①与底物空间结构相似,竞争酶的活性部位

C.抑制剂②会通过改变酶的结构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D.两种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均可通过提高底物浓度来缓解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底物与酶活性部位互补,体现了酶的专一性,A项正确;抑制剂①与底物空间结构相似,二者共同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导致酶活性降低,B项正确;抑制剂②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导致酶结构改变,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C项正确;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可以减弱抑制剂①的作用,但不能减弱抑制剂②的作用,D项错误。

4.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该溶液,一段时间内小鼠体内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下降

B.有氧呼吸增强,进入血浆的CO2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

C.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增多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减少,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

【答案】C

【解析】给正常小鼠输入一定量的5%葡萄糖溶液,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因此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增大,A 错误;有氧呼吸不变,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基本不变,由于有缓冲物质的存在,pH不会明显下降,B 错误;输入5%葡萄糖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葡萄糖被吸收后,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C 正确;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正常小鼠的尿液中应该不含葡萄糖,D 错误。

5.研究表明,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后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与两对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难以区分。雌果蝇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雄果蝇不发生。基因M/m和N/n控制不同的相对性状,下列能证明果蝇的基因M和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的杂交组合是

A.MmNn(♀)×MMnn B.MmNn(♀)×mmnn

C.MmNn(♂)×mmnn D.MmNn(♂)×MmNn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知:若基因M和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则MmNn(♀)产生的4种配子和比例与这两对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难以区分,而MMnn或mmnn只产生1种配子,所以MmNn(♀)×MMnn或MmNn(♀)×mmnn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与按照自由组合定律推知的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难以区分,因此这两组杂交组合不能证明果蝇的基因M和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A、

B错误;因雄果蝇不发生交叉互换,所以MmNn(♂)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mmnn只产生1种配子,因此MmNn(♂)×mmnn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1∶1,但该结果不能说明M和N在同一染色体上相距非常远,C错误;综上分析,MmNn(♂)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MmNn(♀)产生4种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8种,若按照自由组合定律推知,MmNn(♂)×MmNn(♀)杂交,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因此MmNn(♂)×MmNn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与按照自由组合定律推知的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能够证明果蝇的基因M和N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且相距非常远,D正确。6.为研究某植物对盐的耐受性,进行了不同盐浓度对其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根相对电导率影响的实验,

结果见下表。相关分析错误

..的是

(相对电导率表示处理细胞与正常细胞渗出液体中的电解质含量之比,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 A.低盐环境下,细胞中有机物积累量高于高盐组

B.高盐环境可能破坏了生物膜结构导致电解质外渗

C.高盐环境通过影响细胞吸水进而影响光合速率

D.随着盐浓度的提高,细胞呼吸速率会持续增大

【答案】D

【解析】据表可知,盐浓度为100 mmol·L-1时,最大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即细胞中有机物积累量最高,说明低盐环境下,细胞中有机物积累量高于高盐组,A项正确;高盐环境下,根相对电导率增加,说明高盐环境可能破坏了生物膜结构导致电解质外渗,B项正确;高盐环境下根细胞吸水困难,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减慢,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C项正确;盐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死亡,导致呼吸作用停止,D项错误。

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钢铁防腐时,钢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油脂进行皂化反应后,加入食盐分离出高级脂肪酸盐

C.纤维素供给人体能量时,先在体內水解成葡萄糖再被氧化

D.氨气作工业制冷剂时,先汽化再液化

【答案】B

【解析】A.进行钢铁防腐时,钢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构成电解池的阴极,钢铁受到保护,这种保护方法叫做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故A错误;B.在油脂进行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食盐,高级脂肪酸盐的溶解度降低发生盐析,经过搅拌、静置、过滤后分离出高级脂肪酸盐,故B正确;C.人体内无纤维素酶,所以纤维素不能在人体内水解成葡萄糖,故C错误;D.氨气作工业制冷剂的原理是先将氨气液化,液氨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降低,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类型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钢铁防腐是原电池原理,利用电解原理进行金属防腐的方法叫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8g重甲基(-CD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N A

B.22.4L(标准状况)CH2Cl2中含C-H键数为2N A

C.10g34%H2O2溶液与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0.1mol由乙烯与乙醇组成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托的氧气分子数为0.3N A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选项A为易错点,注意重甲基与甲基中含有的电子数相同,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下图表示有机物M转化为X、Y、Z、W的四个不同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X官能团相同的X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B.反应②一定属于加成反应

C.W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

D.Z的分子式为C3H2O

【答案】C

【解析】乙酸和丙烯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丙烯酯(X),与官能团相同的X的同分异构体有:HCOO-CH2-CH2-CH=CH2,这样有机物有8种,CH3-COO-CH=CH-CH3,这样有机物有3种(包括本身),CH3-CH2COO-CH=CH2(1种),CH2=CHCOO- CH2CH3(1种),CH2=CH-CH-COOCH3,这样有机物有3种,所以,与X官能团相同的X的同分异构体还有15种,A错误;氯化氢与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以和醇羟基发生取代反应,B错误;溴与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溴代醇,官能团为溴原子和羟基,C正确;醇发生催化氧化变为丙烯醛,分子式为C3H4O,D错误;正确选项C。

10.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A、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所以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一定会变为红色,此实验无法证明样品已部分或全部变质,A不正确;B、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的浓AgNO3溶液,AgCl沉淀多于AgBr沉淀,说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于溴离子浓度,所以K SP(AgCl)>K SP(AgBr),B正确;C、用pH试纸分别测NaClO溶液与NaHCO3溶液的pH,NaHCO3的pH更大,此实验没有可比性,因为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相同,所以无法得出正确结论,C不正确; D、向5ml 20%的蔗糖溶液中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再加入1ml新制Cu(OH)2,振荡后再加热至沸腾,因为没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所以一定不会出现红色沉淀,无法证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D不正确。本题选B。

11.一种处理高浓度乙醛废水的方法——隔膜电解法,其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一定浓度含乙醛的Na2SO4溶液,电解后乙醛在两个电极分別转化为乙醇和乙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为阴极,b电极为阳极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

C.设电解时溶液体积不变,则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增大

D.电解过程中,M 池溶液的pH 变大,N 池溶液的pH 变小

【答案】B

【解析】A.根据溶液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b电极为阴极,a电极为阳极,故A错误;B.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故B正确;C.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设电解时溶液体积不变,则阴极区Na2SO4的物质的量不变,故C错误;D.电解过程中,M 池中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溶液的pH 减小,故D错误;故选B。

12.X、Y、Z、M、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X的质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Y、Z、M同周期且相邻,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Y的2倍,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产生酸雨的气体甲,X、Y、Z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B.W、Z形成的化合物熔沸点高,硬度大

C.X、Z形成的某种化合物与甲反应可生成强酸

D.X、M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具有较强还原性

【答案】D

【解析】X、Y、Z、M、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短周期元素,X的质子总数与电子层数相同,则X为H元素,Y、Z、M同周期且相邻,W原子核外电子数是Y的2倍,Z与其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常见产生酸雨的气体甲,则Z为O元素,可推知Y为N元素、M为F元素、W为Si元素,故甲为SO2,X、Y、Z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为HNO3、NH4NO3等。A.X、Y、Z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可以是HNO3、NH4NO3等,NH4NO3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B.W、Z形成的化合物是SiO2,SiO2是原子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故B正确;C.X、Z形成的H2O2可以和SO2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属于强酸,故C正确;D.X、M 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是HF,HF不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位置、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题意正确判断元素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推断出的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即可解答,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解题时要注意X、Y、Z三种元素形成化合物乙既可能是HNO3、也可能是NH4NO3等,所以乙既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13.已知亚硒酸(H2SeO3)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某浓度的亚硒酸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H2SeO3、HSeO3-、SeO32-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常温下,亚硒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2=10-4.2

B.pH=l.2的溶液中:c(Na+)+c(H+)=c(OH-)+c(H2SeO3)

C.将相同物质的量NaHSeO3和Na2SeO3 固体完全溶于水可配得pH为4.2的混合液

D.向pH=1.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4.2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增大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到水平拉力1F 、2F 的作用而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0t 和40t 两物体速度分别达到20v 和0v 时,分别撤去1F 和2F ,以后物体继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两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设1F 和2F 对A 、B 的冲量分别为1I 和2I , 1F 和2F 对A 、B 做的功分别为1W 和2W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2I I ∶ =12∶5, 12W W ∶=6∶5

B .12I I ∶ =6∶5, 12W W ∶

=3∶5 C .12I I ∶ =3∶5, 12W W ∶=6∶5 D .12I I ∶ =3∶5, 12W W ∶

=12∶5 【答案】 C

【解析】从图象可知,两物块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都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匀减速运动中有f=ma ,则摩擦力大小都为

匀加速运动中有F-f=ma ,则F 1

F 2

F 1和F 2的大小之比为12:5.则冲量之比为:I 1:I 2

6:5;由图看出,撤去拉力后

两图象平行,说明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则知加速度a=μg,说明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两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设为f,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W1-fs1=0,W2-fs2=0,得:W1=fs1,W2=fs2,由上可知,整个运动过程中F1和F2做功之比为6:5;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通过图象得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出两个力的大小之比,以及知道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同时能正确利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进行分析求解.

15.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地面上相距为L处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正电小球A和B,它们的质量都为m。现

由静止释放B球,同时A球以大小为v0的速度沿两小球连线方向向B

球运动,运动过程中,两球最小距离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距离最小时与开始时B球的加速度之比为3:1 B

C.A、B

D.B球速度的最大值为

v

【答案】 C

【解析】设小球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开始时B

B

球的加速度为

A错误;距离最小时两球的速度相同,设为

1

v,在水平方向

上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故

01

2

mv mv

=,

B错误C正确;因为B受到

的电场力恒向右,B一直向右运动,电场力一直对B做正功,所以B球的速度大于

v,D错误.

1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2m,以2m/s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现将一小物块以3m/s的水平初速度从A点冲上传送带。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g取10m/s2,则小物块运动至传送带右端B点所用的时间是

A .0.5s

B .0.9s

C .1.2s

D .1.5s

17.如图所示,我国的“嫦娥二号”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后,经多次变轨,从轨道Ⅰ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

100km ,周期为118min 的近圆工作轨道Ⅲ,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要进入月球轨道,在地球上的发射速度一定要大于第三宇宙速度

B .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 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 点的速度

C .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 点的加速度

D .卫星在轨道Ⅰ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

【答案】 D

【解析】第三宇宙速度是卫星脱离太阳的引力的速度,而卫星要进入月球轨道,在地球上的发射速度一定要小于

第二宇宙速度,A 错误;卫星从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在P 点需减速。动能减小,速度减小,B 错误;卫星在轨道Ⅱ上的P 点和在轨道Ⅰ上经过P 时所受万有引力相等,所以加速度也相等,C 错误;轨道Ⅲ的半径比轨道Ⅰ的半长轴小,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3

2r k T

,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的短,D 正确. 18.在真空中的光滑水平绝缘面上有一带电小滑块.开始时滑块静止.若在滑块所在空间加一水平匀强电场1E ,持续一段时间后立刻换成与1E 相反方向的匀强电场2E .当电场2E 与电场1E 持续时间相同时,滑块恰好回

到初始位置,且具有动能k E .在上述过程中, 1E 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1W ,冲量大小为1I ; 2E 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2W ,冲量大小为2I .则( )

A .12I I =

B .124I I =

C .120.250.75k k W E W E ==

D .120.200.80k k W

E W E ==,

【答案】 C 【解析】设第一过程末速度为1v ,第二过程末速度大小为2v ,根据上面的分析知两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根

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得212v v =.根据动能定理有: ,

,所以10.25k W E =, 10.75k W E =;又因为位移大小相等,所以两个过程中电场力的大小之比为1:3.根据冲量定义得: 11I F t =, 22I F t =;所以可得: 213I I =,故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 .

点睛:此题关键是根据题中的条件:两个过程经过相同的时间,发生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匀变速直

线运动规律求出两个过程末速度大小关系,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讨论。

19.如图所示,在半径为0.1m 的圆形区域内有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0.5T 。圆形区域右侧有一足

够大竖直感光板MN 。带正电粒子从圆形区域最高点P 以速率v 0=1.0×105

m/s 平行于纸面进入磁场,已知粒子比荷为2×106C/kg,粒子重力不计, π取3.14。若粒子对准圆心射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粒子不一定沿半径方向射出磁场

B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1.57×10-6

s

C .若粒子速率变为2v 0,则穿出磁场后垂直打在感光板MN 上

D .若粒子以速度v 0从P 点以任意的某一方向射入磁场,则离开磁场后一定垂直打在感光板MN 上

【答案】 B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求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画出运动轨迹,结合几何

关系分析即可.

带正电粒子从圆弧顶点P 以速率0v 平行于纸面且对准圆心射入磁场,根据对称性,一定沿半径方向射出,A 错误;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

0v qv B m r

=,解得

5061.0100.12100.5mv r m qB ?===??,轨迹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2

π,运动时间为6612 3.14 1.57104222100.5

m m t s s qB qB ππ-=?===????,B 正确;若粒子速率变为2v 0,则轨道半径变为2R ,运动轨迹如图:故不是垂直打到感光板MN 上,C 错误;

当带电粒子以0v 射入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道半径为R .设粒子射入方向与PO 方向夹角为θ,带电粒

子从区域边界S 射出,带电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因33PO O S PO SO R ====,所以四边形3POSO 为菱形,由图可知333PO O S v SO ⊥,,因此,带电粒子射出磁场时的方向为水平方向,与入射的方向无关,即离开磁场后一定垂直打在感光板MN 上,D 正确.

2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 2,

弹簧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平行斜面向上的恒力F 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当物块B 刚要离开挡板C 时,物块A 运动的距离为d ,速度为v 。则此时

A .拉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Fv sin θ

B .物块B 满足m 2g sin θ

C .物块A

D

【答案】 BC 【解析】拉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P Fv =,选项A 错误;物块B 离开挡板瞬间,必须有弹簧弹力大于物块沿斜面

向下的分力,即m 2g sin θ小于弹簧的弹力kd ,选项B 正确;对物块A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1sin m a F kd m g θ=--,a

C 正确;由功能关系,拉力做的功转化为物块A 增加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即:

D 错误。综上本题选BC 。

点睛:含有弹簧的问题,往往要研究弹簧的状态,分析物块的位移与弹簧压缩量和伸长量的关系是常用思路;注

意搞清能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21.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斜面的倾角为θ,在斜面上放置一个矩形线框abed, ab 边的边长为L1, be 边的长为L2,

线框的质量为m ,总电阻为R ,线框通过细线与重物相连(细线与斜面平行),重物的质量为M,斜面上ef 线(ef 平行于gh 且平行于底边)的上方有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fh 远大于L2),磁感应强度为B 。如果线框从静止开始运动,且进入磁场的最初一段时间是做匀速运动,假设斜面足够长,运动过程中ab 边始终与ef 平行。则()

A .线框abed 进入磁场前运动的加速度为B

C

D .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1sin Q Mg mg L θ=-

【答案】 BC

【解析】线框abcd 进入磁场前,对线框和M 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gsin θ=(M +m )a

,解得:

故A 错误;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对M :T =Mg ;对线框: T mgsin F θ+=,感应电动势为: 1E BL v =,感应电流

:安培力

为:联立解得:

B 正确;线框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C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M 的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m 的重力势能和线框中的内能,所以有22MgL mgL Q =+,解得: ()2Q Mg mgsin L θ-=,故

D 错误。所以BC 正确,AD 错误。

高考理综化学选择题第七题汇编 - 打印

高考理综化学第7题汇总 第一部分: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是合成塑料、橡胶、农药和制盐酸、有机溶剂的重要原料 B.“辽宁舰”上用于舰载机降落拦阻索的特种钢缆,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白酒中混有少量塑化剂,少量饮用对人体无害,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 D.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行 ...的是 A.为加快漂白精的漂白速率,使用时可滴加几滴醋酸 B.为防止海鲜腐烂,可将海鲜产品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 C.为减少“白色污染”,应严格执行“禁塑令” D.为使水果保鲜,可在水果箱内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浸泡过的硅藻土 3.下列用品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食用油脂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 B. 海水淡化能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C.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D. 用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后驾车,利用了乙醇的氧化性 5.下列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B.氨基酸和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均会变性 C.α-氨基丙酸与α-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 D.氨基酸溶于水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 6.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7.(山东卷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在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福州八中2010—2011高三毕业班第五次质量检查 理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12 S-32 Cu-64 Fe-56 Ba-137 第Ⅰ卷(必考) 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④酶都是蛋白质⑤有的酶是蛋白质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⑨病毒也能合成酶A.③⑤⑧ B.②⑤⑧⑨ C.①③⑤⑥ D.③④⑥⑦ 2.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密切接触可导致细胞膜解体 B.受精过程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关系密切 C.神经冲动的传导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免疫功能 3. 用3H标记小白鼠(体细胞含20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和皮肤生发层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在前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后者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为 A.前者20和10,后者40和20 B.前者40和20,后者80和40 C.前者40和40,后者80和40 D.前者40和20,后者80和80 4.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中正确的是A.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B.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干净的细沙代替二氧化硅 C.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鸡血红细胞代替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2020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3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分裂没有染色体形成,而真核细胞分裂都有 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都有 C.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结构 D.基因突变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可遗传变异来源 【答案】D 【解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其中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的形成,A 错误;真核细胞不一定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B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细胞膜、DNA等,C错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2.将长势相似的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分别置于两个同样大小密闭的透明玻璃罩A、B中,甲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遮光(黑暗)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玻璃罩中的CO2含量将持续降低 B.B玻璃罩中植株的干重将持续降低 C.甲、乙两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形成ATP的场所均不同 D.甲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不会等于乙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 3.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

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B.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C.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D.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EBHF 【答案】B 【解析】埃博拉病毒(EBV)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其增值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A错误;过程 ①产生的mRNA是过程③的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肯定与嘧啶配对,所以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 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B正确;一种tRNA只能运输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tRNA运输,所以过程②翻译过程中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一定相同,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EBV和宿主细胞结合后,需要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中,才能进行增殖”可知,直接将单独的EBV的-RNA注入细胞不能引起EBHF,D错误。 4.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定是杂合子 B.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定是纯合子 C.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3:1,则M—定是杂合子 D.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1:1,则M—定是杂合子 【答案】B 【解析】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灰毛雌鼠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定是杂合子,A正确;因子代的数量非常少,即使子代全为灰毛鼠,也不能确定M—定是纯合子,B错误;子代中出现了黑毛雌鼠,说明M必然含有控制黑毛性状的基因,因此,无论子代中灰毛雄鼠与黑毛雌鼠的比例是3:1,还是1:1,则M—定是杂合子,C、D正确。 5.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凝血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调节机制与此最为相似的是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八题汇总

理综选择题第八题——有机实验操作1.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用茚三酮溶液可以鉴别甘氨酸与醋酸 B.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与铜离子时,蓝色斑点在棕色斑点的下方,说明铜离子在固定相中分配得更多 C.过滤、结晶、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方法 D.如果不慎将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再用水冲洗 2.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可用新制的Cu(OH)2 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纸层析法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一旦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放在水中保存以防挥发;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为不挥发的硫化汞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5.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用AgNO3溶液便可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B.重结晶时,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 D.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时,水洗后的酸式滴定管未经标准液润洗,则测定结果偏低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全套)

2018届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1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2 A.2 B.2 C.1 D. 2 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绕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18.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880年,恩格尔曼以水绵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场所 B.1910年,摩尔根以白眼雄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C.1958年,斯图尔德以胡萝卜韧皮部为实验材料,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物质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B 【解析】恩格尔曼以水绵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并且得出了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A 正确。摩尔根以白眼雄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而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B错误。斯图尔德以胡萝卜韧皮部为实验材料,最终发育成了完整的个体,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科学家用不同荧光物质标记人和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最终蛋白质在细胞膜上分布均匀,所以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2.线粒体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致使ATP 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组异质性病变,这些病变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DNA 突变,证实突变是人类各种疾病的重要病因 B.受精卵线粒体来自卵细胞,故线粒体病是与孟德尔遗传不同的母系遗传方式 C.线粒体是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 D.无论是细胞的成活和细胞凋亡均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答案】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线粒体的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的能力。根据题意,线粒体病是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缺,致使ATP 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组异质性病变,这些病变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说明线粒体DNA突变,是人类部分疾病的重要病因,还有很多疾病的病因与细胞核中DNA变化有关,A错误;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因此受精卵线粒体来自卵细胞,故线粒体病是与孟德尔遗传不同的母系遗传方式,B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C正确;无论是细胞的成活和细胞凋亡均与能量供应有关,因此与线粒体功能有关,D正确。 3.2017年7月,“太空灵芝”落地福州仙芝楼,填补了我国医用真菌空间育种的空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太空环境作用下,灵芝菌株只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太空环境作用下,“太空灵芝”成为一种新的物种 C.太空环境定向诱导后,可筛选出人们需要的性状 D.在菌株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真空、微重力和大量宇宙射线的强辐射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灵芝菌株基因突变,但也可以使灵芝菌株发生染色体变异,A错误;太空育种主要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产生新物种,B错误;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在菌株培育和选择过程中,由于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逐渐积累,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正确。4.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备战高考物理 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备战高考物理 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 详细答案 一、临界状态的假设解决物理试题 1.如图所示,M 、N 为两块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电压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的各种数值。静止的带电粒子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不计重力),从点P 经电场加速后,从小孔Q 进入N 板右侧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CD 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绝缘板,它与N 板的夹角θ=45°,孔Q 到板的下端C 的距离为L ,当M 、N 两板间电压取最大值时,粒子恰垂直打在CD 板上,求: (1)两板间电压的最大值U m ; (2)CD 板上可能被粒子打中区域的长度s ;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 m 。 【答案】(1)两板间电压的最大值m U 为22 2qB L m ; (2)CD 板上可能被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x 为(22)L ;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m t 为m qB π。 【解析】 【分析】 (1)粒子恰好垂直打在CD 板上,根据粒子的运动的轨迹,可以求得粒子运动的半径,由半径公式可以求得电压的大小; (2)当粒子的运动的轨迹恰好与CD 板相切时,这是粒子能达到的最下边的边缘,在由几何关系可以求得被粒子打中的区域的长度. (3)打在QE 间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均为半周期,根据周期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1)M 、N 两板间电压取最大值时,粒子恰垂直打在CD 板上,所以圆心在C 点,CH=QC=L ,故半径R 1=L ,又因 2 11 v qvB m R = 2m 11 2 qU mv = 所以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核糖体 B.颤藻中核糖体的形成离不开核仁 C.浆细胞中参与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肽链 2.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反映癌细胞接近于正常细胞的程度,癌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就越接近相应的正常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也相对较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其与正常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越大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导致癌细胞出现 C.低分化癌细胞分裂速度较快 D.医学上可通过改变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来治疗癌症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其中的Na+和Cl-可以进入组织液 B.肾衰竭导致尿毒症,可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器官的参与 C.肌肉细胞和某些腺体细胞表面可能有识别和结合神经递质的受体 D.缺碘可导致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 4.木糖(C5H10O5)是一种不能被细胞吸收的单糖,现将某植物的根细胞放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的木糖溶液中进行实验。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木糖不能被根毛细胞吸收与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B.若木糖溶液的渗透压等与细胞液,则没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C.若木塘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若细胞在木糖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则该细胞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a的蔗糖溶液中可能发生渗透吸水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内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B.细菌在未接触抗生素前是不会产生抗药性突变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6.将大肠杆菌的DNA 两条链都用15N 标记,然后将该大肠杆菌移入14N 培养基上,连续培 养4代,此时,15N 标记的DNA 分子占大肠杆菌DNA 分子总量的 A . 1/2 B . 1/4 C . 1/8 D . 1/16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SO 2和NO 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B .大气中的SO 2和CO 2溶于水形成酸雨 C .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 .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NO 和11.2LO 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 A B.25℃1L 的水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1×10-14 N A C.100mL 112mol ·L -1浓盐酸与足量的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6N A D.化合物AB 2的结构如图a (网状),0.1mol AB 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9.下列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不考虑立体异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B A B B B B A B B B A B B B A B A B A A A A B 图a

理科综合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 1 页 理综选择专项2 2019.05.16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i 28 S 32 Cl 35.5 K 39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3. 4. 6. 有关生态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错误的是 A.适当放牧有利于提高草原的物种丰富度 B.种植芦苇有利于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C.调查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可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研究森林中某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 7.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成语对应化学知识解读错误的是 选项 成语 化学知识解读 A 火树银花 利用了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B 水滴石穿 溶解在水中的碳酸,可以与岩石中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 C 甘之如饴 “饴”指麦芽糖,麦芽糖是一种二糖,属于还原性糖 D 沙里淘金 利用沙子和黄金的密度差异,用水反复淘洗将沙冲洗掉,最终得到密度较大的金 8.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46 g NO 2和N 2O 4的混合物中含原子总数为4N A B .1 mol 淀粉在稀硫酸中完全水解生成的最终产物含羟基数目为5N A C .1 L 0.1 mol ·L 1 Al 2 Fe(SO 4)4 溶液中含金属阳离子总数为0.3N A D .12 g M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 和Mg 3N 2,转移电子数为N A 9.食品防腐剂R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C HO O O CH 2CH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和另一种有机物 B .1个R 分子最多有20个原子共平面 C .苯环上含2个能与钠反应的官能团和1个乙基的R 的同分异构体有10种 D .1 mol R 与3 mol H 2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分子式为C 9H 18O 3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综选择题第七题常识类知识点总结 一、现代仪器 1.核磁共振仪:有机物中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类; 2.红外光谱仪:主要测定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 3.紫外光谱仪:有机物中的共轭结构(主要指苯环); 4.质谱仪: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测定结构也有一定的帮助; 5.原子吸收(发射)光谱仪:测定物质的的金属元素,也可测定非金属元素; 6.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成分以含量,重点是测反应速率; 7.色谱分析仪: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比的不同,对物质进行分离,主要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纸层析就是其中的一种; 8.李比希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C、H、O、N、Cl的有无及含量,CO2、H2O、N2、HCl; 9.铜丝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是否含卤素,火焰为绿色说明含有卤素; 10.钠熔法:测定有机物是否含有X、N、S,NaX、Na2S、NaCN; 11.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12.扫面隧道显微镜:观察、操纵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 二、化学史 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2.汤姆生:在阴极射线实验基础上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3.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核+电子”模型; 4.波尔:在量子力学基础上提出轨道模型; 5舍勒:发现氯气; 6.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7.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三、材料及成分 1.火棉:纤维素与硝酸完全酯化的产物; 2.胶棉:纤维素与硝酸不完全酯化的产物; 3.人造丝、人造毛、人造棉、黏胶纤维、铜氨纤维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4.醋酸纤维:纤维素与醋酸酐酯化后的产物; 5.光导纤维:成分为SiO2,全反射原理; 6.Al2O3:人造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7. SiO2:硅石、玻璃、石英、玛瑙、光纤的主要成分; 8.硅酸盐:水泥、陶器、瓷器、琉璃的主要成分; 9.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硼陶瓷、光纤等;具有耐高温、强度大的特性,还具有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生物功能; 10.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11.新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尿不湿、隐形眼镜、人造关节、心脏补片、液晶材料等; 12.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四、能源问题 1.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2.煤:主要成分是碳 煤的干馏、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实验表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时出现的一对染色体的异常结果(其它染色体不考虑),字母所示白色部分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若是减数分裂交换,则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若是减数分裂交换,则该细胞一定产生4种基因型的成熟生殖细胞 C. 若是有丝分裂交换,则该细胞产生4种基因型的子代体细胞 D. 经龙胆紫溶液染色,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图示动态变化 2.取生长旺盛的天竺葵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片若干并抽取叶片细胞内空气, 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记录圆叶片均分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0 3 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结果绘制的曲线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YZ段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 B. Y点比X点细胞内的光合速率低 C. Z点后曲线上行,可能是叶片细胞失水所致 D. Y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3.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 B.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釆用的实验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

C.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自下而上依次虽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 D. 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设置预实验 4.如图表示神经递质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及可卡因作用机理的示意图。多巴胺的释放,会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转运载体而使多巴胺不能从突触前膜释放 B. 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 C. 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被突触间隙中的酶分解而失去作用 D. 吸食可卡因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小鼠发生基因突变,就说明该小鼠发生了进化 B. 人类猫叫综合征与21三体综合征的机理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西瓜是无子西瓜 6.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査可采用样方法,调査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 D点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演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乔木 C. BC段该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 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全国卷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全国卷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 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拟核DNA能复制并指导蛋白质合成 B.动物细胞的膜蛋白都能够协助跨膜运输 C.人体细胞核内的大分子物质均能通过核孔 D.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均是在叶绿体内合成 【答案】A 【解析】细菌拟核DNA贮存有遗传信息,能复制并指导蛋白质合成,A正确;动物细胞的膜蛋白,具有运输载体作用的膜蛋白能够协助跨膜运输,B错误;人体细胞核内的大分子物质不一定都能通过核孔,例如核DNA不能通过核孔,C错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包括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淀粉的合成与叶绿体有关,D错误。 2.为了研究缺失叶黄素的植株(甲)和正常的植株(乙)光合作用速率的差异,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并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温度和C02浓度等条件均适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植株甲因缺少叶黄素而使得叶片呈现黄色,且呼吸速率降低 B.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作用所需C02只来源于呼吸作用 C.光照强度为lklx时,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 D.光照强度为3klx时,甲、乙两植株固定C02速率的差为4mg/(100cm2·h) 【答案】D 【解析】据表格数据分析,甲的呼吸速率比乙低,但叶黄素是黄色,缺少叶黄素会使叶片呈现其他色素的颜色,一般为绿色,A错误;据表格数据,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光合作用所需CO2来自呼吸作用和外界环境吸收,B错误;据表格数据,植株乙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为3Klx,所以在光照强度为lklx时,植株乙的呼吸速率大于其光合速率,C错误;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株甲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固定CO2量=呼吸作用释放CO2量+光合作用净吸收CO2量=6+12=18 mg/(100cm2·h);光照强度为3klx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1)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1)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质组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可参与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结构,执行多种功能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 C.所有高等植物细胞都有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通常线粒体和核糖体数量较多 【答案】C 【解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如肌肉蛋白,A正确;生物他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B正确; 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高等植物有些细胞如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C错误;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所需能量和酶较多,因此细胞中线粒体和核糖体数量较多,D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是生物实验都必须遵循的实验原则 B.用H2O2和过氧化氢酶进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效果好 C.洋葱和大蒜的根尖都可作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 D.健那绿和吡罗红用生理盐水现配的染色剂可用于细胞DNA和RNA的染色 3.研究发现果蝇的Indy基因与体内的能量利用和储存有关。该基因变异后,可限制果蝇细胞水平的能量吸收,即使对果蝇进行节食处理,果蝇的寿命也会明显延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Indy基因变异后,果蝇细胞不再衰老,细胞寿命延长 B.只要对果蝇的基因进行诱变,就可限制果蝇细胞水平的能量吸收 C.果蝇Indy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通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

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3)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3)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均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率 C.没有高尔基体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简单 D.蓝藻有丝分裂所需能量来自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答案】B 【解析】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不都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如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则不在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会增大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酶的附着位点,所以可以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率,B 正确;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形成并不是在高尔基体上形成,所以蛋白质空间结构简单与否与高尔基体的有无无关,C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有丝分裂方式,D错误。 2.下列关于物质或生物“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ATP与ADP可以相互转化 B.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3与C5可以相互转化 C.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可以相互转化 D.在肺炎双球菌的培养过程中,S型细菌与R型细菌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解析】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正确;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O2与C5结合生成两个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

被[H]还原为糖类和C5,可见,C3与C5可以相互转化,B正确;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末期染色体解开螺旋变为染色质,C正确;在肺炎双球菌的培养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 可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3.玉米植株(2N=20)的紫色(H)和绿色(h)是一对相对性状。用射线处理若干纯合紫株萌发的种子,待其成熟后与绿株杂交,发现某一紫株(记为M)的后代中,紫株与绿株比例为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紫株细胞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M紫株产生配子时,可能发生了H、h的分离 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9个四分体 D.通过显微镜观察后代紫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可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与绿株杂交的紫株(M)应为杂合子(Hh)或者为HO(O代表原来含H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或者H基因所在染色体丢失)所致都可能与杂交结果符合。由此分析:M紫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若M紫株为杂合子(Hh),则其减数分裂时会发生H、h的分离,B正确;若M紫株为染色体丢失,则其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的玉米细胞,可能只形成9个四分体,C正确;后代紫株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都是正常的,所以无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来判断是否发生染色体变异,D 错误。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B.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D.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答案】D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6)+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H+的跨膜运输有的与质子泵(H+的载体蛋白)有关。质子泵分为三种,一种为生成ATP的F—型质子泵,两种为消耗ATP的P—型质子泵和V—型质子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型质子泵为H+逆浓度梯度运输B.P—型质子泵为H+顺浓度梯度运输 C.类囊体薄膜上的质子泵为V-型D.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为F-型 2.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 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答案】C 【解析】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确是因为酵母菌具有兼性厌氧且易于培养的特点,但它不是自养型生物,A错误;在该实验中所设置的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是为了相互对比,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都要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C正确;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的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生成,D错误。 3.当细菌入侵人体内发生感染时,细胞①就会吞噬入侵的细菌,在细胞①内形成抗原—a复合体,并转移至细胞膜上,再呈递给细胞②,具体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缺少图中的细胞②,会使人体丧失所有细胞免疫功能 C.图中b表示溶酶体,其能产生抗体且与细菌结合 D.图中a内含有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粗面内质网 【答案】B 【解析】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项错误; 细胞②为T细胞,细胞免疫依靠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缺少T细胞会使人体丧失所有细胞免疫功能,B 项正确;a为细胞表面蛋白,和抗体的合成场所均位于核糖体上,C项、D项错误。 【点睛】“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外来入侵种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很大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入侵种往往与本地物种竞争,使后者生存受威胁 B.外来入侵种可使生物多样性增加,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外来入侵种适应当地环境且缺乏天敌,其数量往往增加 D.外来入侵种可与本地物种杂交,从而使本地物种的基因组成改变 【答案】B 【解析】由于外来入侵种竞争力强,本地种往往被其取代,成为优势物种,这种变化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生境,导致其他的本地种消失,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打破当地生态平衡,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外来入侵种和本地种之间可以通过杂交,产生一种新的、有入侵性的杂合体

【高考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后,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不同 B.细胞吸收离子物质所需的能量可来自线粒体和叶绿体 C.葡萄糖在叶绿体中合成,其分解产物能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 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都能转录生成mRNA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后,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也不同,A项正确;细胞吸收离子物质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项错误;葡萄糖在叶绿体中合成,其分解产物丙酮酸能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C 项正确;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都能转录生成mRNA,D项正确。 2.关于细跑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D.同一个体的神经元和肌细跑所含的核DNA不相同 3.下列可以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的是哪一项 A.增加细胞外K+浓度B.增加细胞内K+浓度 C.增加细胞内Na+浓度D.降低细胞外Na+浓度 【答案】A 【解析】增加细胞外K+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外正电位增加,进而使得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加,A错误;增加细胞内K+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阳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B正确;增加细胞

内Na+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阳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C正确;降低细胞外Na+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阳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D正确。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B.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 C.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D.脱落酸主要是由茎尖、成熟的叶片合成的,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答案】D 【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跨膜运输有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能量消耗,A正确;植物激素的合成需要的酶要受基因的控制,但最终合成的激素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中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B正确;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所以对根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C正确;脱落酸主要是由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合成,D错误。 5.病毒的核酸有的为双链,有的为单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颗粒内不含任何酶,因而不能独立生活 B.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C.利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 D.DNA病毒的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 【答案】D 【解析】专性活细胞寄生的病毒颗粒内只携带少数几种酶,没有产酶系统,无细胞结构,因而不能独立生活,A错误;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B错误;利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可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C错误;DNA病毒的核酸(DNA),若为双链,则嘌呤碱基(A+G)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T+C)数,若为单链,则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C选项的判断:误认为病毒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也能生活,究其原因是不知道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胞作为培养基,而不能利用配制的普通培养基。 6.某红绿色盲的女性患者与一抗维生素佝偻病男子婚配,生出一个既患色盲又患抗维生素佝偻病的女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全国历年高考试题真题集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新课标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17 100 氮气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