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

第三章 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

第三章  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
第三章  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

第三章外延、内涵与意识形态

符号的本质在于意义,意义是符号的真谛。符号学发展到今天尽管已经门类混杂,方法各异,但任何符号理论都少不了对符号意义的研究。正如沙夫所言:“没有意义就没有符号”

①。任何符号,由于某些原有而不为人所理解的时候,都不过是一个诸如墨迹或者声音之类的物质对象而已。艺术设计符号研究的就是研究使用、认知及社会语境下人为事物的象征品质,关注意义如何嵌入社会生活的网络。Design的词源学意义de+sign即为制造“印记”来区分事物,给出意义,指定物与物、物与人、物与环境、物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设计在本质上与意义联结,深深植根于集体无意识下的神话原型,植根于文化的象征体系。

3.1 功能:艺术设计符号的外延意义

3.1.1 符号系统与意义序列

1946年罗兰·巴特发表了题为《物的语义学》的演讲,首次将物作为“能指”看待,它的“所指”除了功能性的“本义”外,还有它的“引申意义”。罗兰·巴特将其称为不同序列的表意:第一序列是由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层意指系统(真实符码)构成第二层意指系统(术语系统)的所指,称之为外延系统,所表达的是外延意义(denotation)或“物”的本义(图3-4);第二序列是有能指和所指结合在一起的第二层意指系统(真实符码)构成第三层意指系统(修辞系统)的能指,称之为内涵系统,所表达的是内涵意义(connotation)(图3-5)。符号的意义(signification)则是外延的有机统一。比如一台白色电话机的外延意义就是通信工具,但其外延还传达了女性或豪华的内涵意义,巴特称之为“意义剩余”。物品的意义剩余存在于两个维度上:一是象征的坐标,属于物隐喻的深度,比如汽车象征速度、力量、自由、运动的家等神话学意涵;另一方面则是分类的坐标,乃是社会赋予的等级系统,比如奔驰、帕萨特、捷达等意义差异。在这种符号学视角下,物如同语言,成为一种人类表意的符号体系。给物赋予“意义成为”成为设计的主旨之一。

图3-3 符号系统的外延序列

图3-5 符号系统的内涵序列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间的差别师傅好意义的来源,在场的事物只有与在场的事物的比较中才能识别出来。索绪尔的观点是一个“所指”的意义是两个“能指”差别的产物。而德里达认为我们可以把一个“所指”的意义看作是它与无数的“能指”不断区分的结果,这一区分过程永无止境。因此,德里达推论为符号意义的无线差异性,即每一个符号无法获得一个固定的位置,都是有无限延伸的符号的差异所构成的,这样的符号便不具备某种中心的地位。

3.1.3艺术设计符号意义的外延

外延(denotation)是指符号具有哪些特定的、显在的或者常识性的意义(图3-6)。就语言符号而言,外延是那种辞典上努力规定的意义,外延意义是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如电视在外延上代表“可提供声音、影响的电子产品,包括屏幕及喇叭”。外延意义探讨的是与符号和指称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关。它在文脉中是直接表现的“显在”的关系,即由设计作品表面形象直接说明作品的内容本身。

图3-6 符号意义的外延

第2章中对符号能治的分析就是在真实符码这个层面展开的。形态与空间、材质与色彩、结构与技术、文字及图像、光影等符号能指要素的物理属性,它们是人们接触设计作品的首要层面,也是人们对设计作品最基本的感性认识,是设计作品更高层次意义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得以表现的物质载体。通过对真实符码的认知,通过这些形象化的感官导向,物、环境与人之间的最初交流和沟通也随之而来,功能作为外延意义也随之表现出来。如建筑室内环境由砖瓦木石等材料砌筑的空间构成,环境艺术设计符号既可传达出空间、界面、材料和光线等真实符码的物理属性,也可传达出地面、顶棚、立面、门窗、家具和陈设等真实符码的环境结构,进而传达出客厅、卧室、厨房、书房、阳台和卫生间等环境功能的外延意义。图3-7中选取乐谱、乐器、指挥等不同的图像、图形、文字、运用真实符码的组合传达出音乐会海报的主题。

鲍德里亚曾谈及物品的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艾柯则阐明了物品的“缺席的结构”,并将其划分成为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当然,对他而言,这种次序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也不意味着一个功能比另一个功能重要;恰恰相反,第二功能(内涵意指)是建立在第一功能(明示意指,例如客观的意义)的基础之上的。在艾柯看来,整个世界都是有符号构成的,一种文化的条件可以从其符号中被解读出来。①工业产品设计中常以功能的描述使被指涉的事物具体化,因而产品在表达使用的目的和功能成为由形态、色彩、属性、特征、结构间的有机关系,并有机地作用于人们的视觉、触觉等器官,给人以感官上的导向并引发用户的相应行为。用户则结合自身经验从产品符号中作出判断:这是什么产品?如何使用?性能如何?可靠性如何?……从而理解产品功能和掌握使用方法,参见表3-1。

①[德]Bürdek B E.Design:History,theory and practice of product design.Birkhuser Verlag AG,2005.239

表3-1 工业产品设计中符号的外延意义

广告中也通过图形、图像、文字等不同的符号形式传达出不同功能的外延意义,进而指向阶层、地位、个性、情感、文化等不同的内涵意义,形成不同的“诉求点”。以房地产广告为例(图3-8),其常见的符号外延意义包括:自然环境包括山、水、空气、绿化等建筑设计包括密度、朝向、日照系数、层高、户型、档次、面积、精装修、智能化、风格、景观等;设计师如六角鬼丈、GMP、刘太格、John Dentor等;价格如价格竞猜、让利、付款方式、经济适用房等;位置如耳环、三环、地铁旁、CBD、公园、区位等;交通如公交、地铁、

私家车、班车等;社区服务如附送租约、拒绝商住、适宜退休老人、健身设施、托儿托管、会所等;住房如现房、期房、次新房等;开发商如合生创展、珠江地产、万科集团、华润置地等;物业管理如基础设施、卫生、安全等。参见表3-2。

图3-8 房地产广告

表3-2 北京房地产广告中的自然景观

包装设计中,符号用来代表产品或表征产品的基本形象,其造型、结构、文字、图形、色彩、材质都要反映出商品的性质。如酒类的瓶、罐形具有保质封存的优点;水彩笔的透明塑料袋是为了色彩辨认的方便;金银首饰的高档装饰盒能够增加商品的价值。同理,牙膏应有别于鞋油;橘子汁应看到酸甜的味道;手提袋看起来像袋子的样子;胶水塑料瓶要有方便

使用的功能;儿童积木必须具有引导搭配的图像。这些表现出来的功能、味道、价值,就是符号赋予产品包装的外延意义

表3-3 食品包装设计中的符号外延意义

表3-4 各种行业中包装瓶的设计符号外延意义

3.2 价值:艺术设计符号的内涵意义

3.2.1 内涵意义的产生

图3-3中建构出的符号系统的层次和意义序列:第一层真实符码系统是实际存在的现实;第二层次术语系统是直接描述及直接意指,传达出外延意义;第三层次修辞系统则是对设计作品中隐含意义的阐述和表现,即内涵意义。

在英语中,发音为rouz 的音韵符号具有“蔷薇科植物的玫瑰”的概念。因此,发音为rouz 这一能指与“玫瑰”这一所指通过意指作用而共同形成了rouz 这一“物的符号”。在这里,蔷薇科植物的玫瑰(所指)这一词义就是符号rouz 的明示义,也即符号的外延意义。但玫瑰具有“爱”的意义时,rose 符号便是从“物的符号”转变成为“文化的符号”。①

这时,这个由能指和所指相结合的符号整体的“玫瑰”往往又能成为高一层次的符号形式(能指),于是就出现高一层次的新的能指“玫瑰”与另一个新的所指“爱”的结合关系。这一新的所指“爱”就成了原符号能指rose 的暗示义,也即符号的内涵意义,见图3-9。

图3-9 符号的外延与内涵双重性

①[日]池上嘉彦.符号学入门.张小云,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借住罗兰巴特的分析模型,将设计作品的形式F(from)作为能指,设计作品的意义M (meaning)作为所指,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R(relation)则作为意志行为。即把第一系统形式和意义构成的设计符号(外延层面)整体地当做第二系统设计符号(内涵层面)的形式。这说明外延式根本和初级的意义,第二系统设计符号中形式与意义之间的不同联系产生出不同的内涵。反过来看,第二系统由第一系统的FRM产生;第二系统的产生具有两个切入点:第二系统的F或M,参见图3-10。

以FILA篮球鞋广告为例(表3-5)。其广告语“体育与生活,轻舞飞扬,当时彩蝶翩翩“,符号系统的第一层次——真实符码,所值就是广告对象“篮球运动鞋”这一词组(中文语境);第二层次——属于系统,以语言描述真是对象,该广告卖点为强调篮球鞋穿起来舒适自如;第三层次——修辞系统则强化对象产品的差异性,之所以是FILA而非NIKE或REEBOK,就在于是生态的、轻盈的、运动自如的。那么生态、轻盈和运动自如又如何表现呢?广告选取翩翩飞舞的蝴蝶为典型形象,以彩蝶的美丽色彩和灵动曲线暗示其生态和轻盈。①

图3-10 设计符号的形式与意义

表3-5 FILA篮球鞋广告的意义分析

以某汽车为例(表3-6),斑点狗的图像(能指)指明它作为交通工具的识别标志(所指),进而构成了灰狗汽车的符号形式(能指),通过狗对人类的忠实、诚恳与顺从表示企业对乘客的忠实和对服务的品质的重视(所指)。

表3-6 灰狗汽车的意义分析

对一个客观存在的符号实体来说,符号意义具有双重性,是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的统一。

符号意义的外延由客观构想的所指构成,符号外延的能指和所指的结合受编码规则支配,所以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关系是稳定的。符号内涵则是以符号外延的形式(即外延的能指)与(内容(即外延的能指)的结合为能指,内涵意义以外延意义为前提。符号内涵意义表示与符号外延的形式、功能相关的主观价值,不受符号规则的支配;它基于对能指与所指整体间的一种类比、主观的认知与判断,所以符号内涵的能指与所指的结合极不稳定,因人而异。如果内涵意义被长期、广泛、反复使用,有可能逐渐的被规则化,成为准编码,而使自身出现外延化的可能。参见图3-11。

图3-11 符号意义的外延与内涵的关系

透过符号的组成方式,一件事物区分为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将隐藏在符号背后的意义解构成多重结构的元素,透过符号形式显于表层的意义(外延意义),说明此符号所指称的是什么;揭示隐于深层的意义(内涵意义),说明此符号和另外符号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此符号所指称的性质或特征是哪些,即符号的意义。①由此探讨事物表面现象与内在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建构出完整的符号脉络。

①这里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参见6.2节

3.2.2 艺术设计符号意义的内涵

内涵(connotation)意义是符号与指称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通常指符号中包含的个人的情感联想、意识形态或社会文化背景等在文脉中不能直接体现的潜在关系,与用户的年龄、性别、民族、阶层、教育背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内涵意义外延意义为前提,产生于特定的场合和环境中,依据用户的主观因素而随时变动。因此,符号的内涵意义要比它的外延意义更多维、更开放、更深刻。但是,指向并没有形成设计作品与其属性之间固定不变的对应关系,不同的观者面对同一产品的理解可能产生不同的方向或程度的内涵意义,因而用户对内涵意义的认知较其外延意义而言,更复杂、更抽象、更困难,如图3-12。

图3-12 符号意义的内涵

以绘画作品为例,画面中的一棵树、一片草、一座桥看起来都是自然可视的物象组合,表现出物象的外在变化和有机联系,也可以视物象为符号来破译自我精神的信息。清代画家

王原祁以山川草木自然景物入画,利用山脉的结构组成有序的节奏,数点的分布具有音符般强弱舒缓;一草一木皆昭示自然之理,反映出画家对自然的理解。如图3-13中的设色纸本,图画山谷中的一片恬静景色。山路回环处,坡上有一小茅亭,溪水蜿蜒流至桥下。过桥有山村数出,竹树萧疏,环境幽美。远处云雾弥漫,峰峦隐现。自称仿高克恭云山。实用自家手法。风格沉雄拙朴,是其得意之笔。清代画家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中论述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山苍树秀、水活石润都可视为绘画符号意义的外延;心灵节奏与自然深处的生命节奏相契合的灵奇境界,则可是为符号意义的内涵,正如南田所言:“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塞尚在画风景时(图3-14),虽然有山、有树、有桥,但其绘画宗皆不在于如实表现客观存在,而体现出一种几何的结构秩序美精神世界。他对贝尔纳说:“要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来处理自然”;塞尚把一切可视物象幻化为几何形体,在自然的混乱中,进行富有逻辑的整理,是指井然有序。

艺术设计符号的艺术特征,就在于通过运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赋予设计作品丰富的内涵意义。

一般来说,建筑及其室内是具有一定视觉形象和可供使用的内部空间的围合实体。无论是原始人的穴居还是现代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作为生命的保护体,首先都是人类珍惜自己生命意念的体现,是对生命的肯定。建筑及其室内的最基本功能是其保护性,它能使居住于其中的人类免于外界侵害。由于建筑为人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提供有效的保护,人类才得以生息繁衍。由此可见,建筑及其室内作为人与自然交流的一种实体方式,实际上体现的诗人对自身的关怀,表达着人类的生存精神,建筑及其室内,首先是人类理解生命自身的符号。人类祖先为了遮风避雨,选择了天然洞穴作为栖息之所,此时的洞穴对他们而言就不仅仅是居住,储藏物品等场所,还包含更深层的含义,即“安全、温暖和归属“的象征,2体验的驱使下,他们开始有目的的建造活动。从人类对栖身之所的认识到有目的的建造,都充分表明建筑及其室内从产生之日起具有表达思想、情感和含义的作用。毋庸置疑,建筑及其室内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建筑及室内。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产物,不仅要满足人类生存实践的物质要求,更要满足人类的精神要求,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人类的精神需求。

建筑语言的形式存在着由深层向表层结构转化的过程,这一深层结构正是建筑之功能要求,而造型形式则是建筑语言的表层结构。勃罗德蓬特(Broadbent)将建筑深层结构概括为四点:

(1)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

(2)建筑是既存环境气候质调节器;

(3)建筑可作为文化的象征,它从属于一定时代、地域;

(4)建筑是各种资源的消费者,它建立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基础上。

图3-13 仿高克恭云山图图3-14 圣维克多山

(作者:王原祁)

建筑形式作为表层结构,成为功能表现者。在建筑的文化传播过程中,设计者是信息发送者,大众是信息接受者,造型作为建筑符号正式通过空间这一渠道传播信息的。要使建筑的符号体系为公众理解买就需要发送和接受两方面具有一定相同的符号储备。正如人们总用建筑或类似客体来衡量另一座建筑,这种联想的意义获得方式成为隐喻。对一座现代建筑越不熟悉,人们越要把它于一座熟悉的建筑作隐喻式比较,由此获得对建筑符号的阐释。

沿着笔直中轴线穿越浩浩泱泱的故宫建筑群(图3-15),环顾一座座宫殿似的室内(图3-15),我们赞叹它的宏伟、壮丽的同时,还能感觉到封建统治者“家天下”的不可一世;置身于哥特式教堂内高耸的穹顶和透过彩色玫瑰窗映入教堂室内的阳光下,我们能体会到基督教的神秘;北京人民大会堂内围绕着一颗红五角星“繁星闪烁”的天花(图3-16),以及巨大的室内空间和布局,诠释出人民大会堂的政治含义。建筑与室内环境总是以有形的世界

诉说着它们背后无穷的含义。

图3-16 故宫乾清宫图3-16 人民大会堂

工业产品设计中,基于用户记忆和个人经验的物品联想,常常很容易引起用户的情

感共鸣。回忆一下,什么样的人、事、物、景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它以何种形式出现

在你的回忆、回忆以及梦境中?声音、触觉、气息、味觉、图像,哪种形式会因为过去的记

忆,是我们产生强烈的情感。这些回忆可能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视觉形象,更容易促使用户

思考与分析,激发用户对周围事物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回忆无法重视,只能在大难中触发,

回忆使得前面的物品有了生命的色彩,因而变得非比寻常(图3-17)。

图3-17 长耳朵的书

正如唐纳德·诺曼所言:“认知解释和理解你周围的世界,而情感可以使你对世界做出迅速的判断”。“情感”作为心理学概念,是“使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属性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经验”。①情感反映了用户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状况,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用户情感通常包括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等内容。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描述人类情感的词语予以归纳,如表3-7。约翰·沃克则将情感愉悦分为愿望的愉悦、购买的愉悦、物品本身的愉悦、使用的愉悦、尊重他人的愉悦等不同类型。产品设计中符号的人性的、安全的、可爱的、可信的等方面切入,已有着故事情节的造型、良好的使用方式、可亲的人-机界面、富有美感的形式要素等引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尊严、平静、安全、自由、诱惑力等有意义的心理活动。如卡通人形作调味瓶(图3-18),用卡通人形作调味瓶,眼睛的洞作为调料的出口,可以增添情趣。产品符号的情感意义一般是“非功利性”的,以稳重、轻巧、柔和、自然、圆润、简洁、新奇的产品形象唤醒人们某种积极的联想,从而实现人类与心灵和精神的沟通和交流。

图3-18 卡通人形做调味瓶

表3-7 描述人类情感的词汇

我们都是今日社会的一分子,也是文明和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同意这一事实、提出质疑还是加以驳斥,我们都无法从其存在或影响中逃脱。正如乔治·奈尔森(George Nelson)所言:“器物是文化遗留在它专属时空中的痕迹。”产品不仅是一件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更标志了社会和科技进步的成就、设计者对它的态度以及用户对它的理解,成为其文化源头、历史沉淀、地域标志等历史文化脉络的“镜像”。以彩陶为例,符号的使用已不再是表现自然物象本身(符号的外延意义),而是超越了表象有限的理性框架,完成了一种无限的具有复杂观念、想象意义的语言形式。彩陶上的纹饰已经成为一定共同体的标志,作为饰氏族图腾或崇拜标记而存在(符号的内涵意义)。彩陶文化所给我们的启示绝不仅是简陋的工具、器物的造型纹饰,而是包含了其背后的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对自然、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态度,是那整个时代、历史的缩影,是当前文明的见证。透过陶罐,我们可以看见原始先民们艰难地从河中取水,然后再加上篝火。借着火光,部落中的男人们在维修者捕猎的器具,女人们分隔着动物的肉体。在那个生存高于一切的年代,水与食物是生活的中心,简单的一件陶器凝结的是原始的温饱渴求。纺车(图3-19)描述了农业社会的家庭图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依依呀呀的纺线,编织着一家老小的温暖,均衡的旋律保障者具有威吓的神秘力量,不在于纹样所表现的怪异动物形象本身的威力(符号的外延意义),而在于其指向的某种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符号的内涵意义)。

图3-19 纺车

通过文化层次的符号意义感悟,用户往往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背景,从对设计作品的体验到对设计背景的自我阐释,召唤出特定的文化感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或者信仰、仪式、风俗等深层内涵意义,表现出一种自然、历史、文化的记忆脉络(图3-20)。如安上车轮的闹钟(图3-21),用车轮前进暗指时间飞逝;又如镶上烛台的吊灯(图3-22),这里涵盖着的不仅仅是世间的流逝,同时也是情感的便宜与历史的传承。

图3-20 时尚物语

图3-21 车轮闹钟图3-22 烛台吊灯

情感与文化作为艺术设计符号的意义的内涵,都是用户主体价值的体现。价值,作为“在人的时间-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体关系,是客观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主体本性、目的性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另一方面,价值又是客观的,具有“主体的客观性”。因此,这种特定主客体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主体客观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符号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和历史文化与用户个体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与知识背景有关,个人价值的表达应该基于人们共同的视觉经验产生的普遍价值。如果片面追求“个性化”,将个性体验凌驾于人类的普遍性情感之上,则会造成人们的抵触和消极联想。

用户对产品所传递的信息是否符合自己生理、心理需求而产生情感和价值判断,因而情感和价值带有本质性、恒常性又有变异性的主观体验和态度。但是,这种情感的价值虽由设计符号的信息特征所激发,但它不同于认知,不是对事物特性的直接反映,也不是直接来自需求,而是以对象为激活因素,以自己的物质、精神需要为中介对需要满足与否的主观体验和态度,反映了用户需求与满足需求的实践活动之间的效应关系。人类的情感经验存在于符

号世界之中,设计符号是人类情感和价值的外在存在形式。通过设计符号使产品与人的情感方面联结,拜托了沉闷和枯燥的样式,在调动用户与产品的情感方面,做出很大的尝试,让人们对产品有了全新的体验。最大程度的挖掘美感,将柔和活跃的色彩引入设计,给用户舒适、美观、欢悦的感受,向用户传达能够激发某种情感的信息,并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难忘的体验。

3.3意识形态:艺术设计符号意义的第三序列

3.3.1符号意义的第三序列

罗兰巴特继续思索意义生成的指示活动——神话(myth):“神话是一个奇特的系统,它从一个比她早存在的符号学链上被构建:它是一个第二秩序的符号学系统。那是在第一个系统中的一个符号(也就是一个概念和一个意向相连接的整体),在第二个系统中变成一个能指。”他所谓的“神话”并非古典神话学,“而是指一个社会构造出来以维持和证实自身的存在的各种意向和信仰的复杂系统:即它的‘意义’系统的结构。

巴特所谓的“神话“是指被理解为意识和习惯的意识形态,它主要在隐含的层次上发挥作用,常常不被意识到。罗兰·巴特认为,神话的功能是使文化自然化,也即支配性的文化和历史价值观念、态度和信仰并非自然而然、不言自明、永恒、标准或常识性的,并非对事物存在的客观和真实的反映,而是捍卫者资产阶级(bourgeoisie)的规范,并有力的支持着一个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利益和价值标准,力图将事实上部分的和特殊的东西变成普遍的和全面的,将文化的变成自然的。神话的产生就是由文化和历史的状态转入自然的状态,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状态的转折点。其本质是从符号学的角度对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做的文化批判。

Fiske和Hartley延续了巴特的符号观念概念,发挥展出符号的第三层意义:意识形态(ideology)。广义上来讲,神话就是特定时期一个社会群体中占主导地位意识形态。由此,符号意义可扩充为3个层级:从符号最原始的指示对象开始,它所发展出来的第一层意义就是符号的外延意义,其中包含了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这层意义是首要的、具象的并且相对独立的;第二层意义则延伸成为巴特所提出的内涵意义,也包含了文化中的神话,它反映了表现价值并依附于符号之上;而Fiske和Hartley认为符号最深层次的意义应该来自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在这第三层的意义中,符号反映了主要的文化量变概念,支撑着一个特定的世界观。因而,人为操控的定义已远远超过符号当初所代表的原始意义。如布尔乔亚、波西米亚、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客观主义、虚无主义、结构主义等。另外,符号的意义层次越高,则代表该符号的意义越受文化的约束,参见图3-23。

图3-23 符号过程和意指作用

一苹果公司的标志设计为例(表3-8)。“我们的标志是极为神秘的:它是快乐和知识的象征,还有部分的缺口和彩虹的颜色,但不仅仅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期望还有更合适的标志

了:快乐,知识,希望和无政府主义。很清楚,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指涉了伊甸园中的知识之书的故事,以及于东海岸的IBM(庞大的企业帝国)和‘大苹果’纽约联系起来。迷幻色彩的彩虹意指西海岸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时代(Hippie Era),与之相联系的是理想主义和‘我行我素’(doing your own thing)。”由此可以明确区分出该标志的各种意义极其差别。

表3-8 苹果标志意义的3个序列

同样,可以运用符号学的意义分析方法解读艺术作品。以毕加索立体派绘画的《亚维侬少女》(The Demoiselles d Acignon,1907)(表3-9)、夏卡尔超现实绘画《生日》(Birthday,1915)(见表3-10)、杜尚静态立体作品《自行车轮》(1913)(表3-11)、柯尔达的《二十四片白色活动雕刻》(1930)(见表3-12),前两者表现出性与爱的内容,后两者为动作与时间的刻画。绘画是一种透过线条、色彩等符号在二度平面上创造一定的自然、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机动艺术则在三度空间中加上时间,以动态呈现相同理念。虽然毕加索、杜尚等人的艺术形式、创作手法不同,但他们的艺术观念却是一致的:把心灵、脑海里“看不见”的状态,让人们“看得见”。

表3-9 《亚维侬少女》的意义分析

表3-10 《生日》的意义分析

表3-11 《自行车轮》的意义分析

表3-12 《二十四片白色活动雕刻》意义分析

符号的意义分析,为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内涵的解读,提供理论分析的方法和范例,值得艺术创作者与设计师以相同的思考模式来解读他人的作品,并可以采用逆向思考的模式,去建构作品的内涵意义,运用符号设计出理想的作品。

3.3.2 艺术设计中的风格与主义

艺术设计中,意识形态的意义通常与设计风格与流派紧密联系,如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高技术风格、波普风格等。在第2章中分析了各种风格在形态、色彩、材质等能指方面的特征,其相应的所指即为意识形态。下面以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作比较,分析艺术设计符号的意义展现(表3-13)。

表3-13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

现代主义设计在符号形式上具有如下特征:①与传统装饰纹样的决裂,不再使用传统的繁复的装饰性符号。②表达功能和结构的符号清晰可见,善用功能性符号。③形态以对称、正规、完整、几何的形式呈现,多用几何形符号。④中性色彩计划。从意义角度看,现代主义设计试图通过符号来体现机器美学,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和入门的审美要求——好的功能就是美的形式。如在现代主义产品设计中,广泛运用图像性符号和指示性符号传达产品的基本信息:这是什么?怎么用?有什么功能?可见,现代主义设计关注符号的外延意义,以体现使用功能为主要目标(表3-14)。

表3-14 现代主义设计意义的3个序列

产生在工业革命后,倡导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并将工业化体系引入到设计当中,创造了能够以工业化大生产的新设计,主张“形式服从功能”,反对袭用传统的样式,主张充分

发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他们试图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代,所以采用净化了的几何形式来体现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无论是建筑还是产品,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形态简洁明了,其形式依附于功能结构。

国际主义风格是现代主义风格的延续和发展,可以说它是现代主义的第二个阶段。但是它与现代主义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国际主义将早期的功能合理、经济实用变成教条和流于一种风格和形式。在建筑设计中,国际主义风格非常明显的体现在:“方盒子”、平顶屋、白粉墙、横向长窗是外形的表达语言,玻璃、混凝土和钢筋是它们的要素。国际主义风格在米斯“少就是多:的方针下,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处理设计问题,单一的符号语言使得建筑和产品变的方式处理设计问题,单一的符号语言使得建筑和产品变得冷漠、缺乏人情味。国际主义在改变城市地线的同时,忽略了各个城市的文化环境,只有工业化大生产的烙印。当国际主义发展到20世纪60—70年代的高潮时,它的精神内涵已经不能符合战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时人们的审美需求——发展个性、讲求精神文化。现代主义的美学思想和符号所传达出的简洁、功能和民主主义色彩到国际主义是、时已经变成一种甚至是牺牲功能来求得单一、几何的形式,这似乎是将现代主义的符号语言形式化,是为符号而符号,正由于符号传达的语义信息不能再被人们容纳和接受,这促使人们开始了新的设计实践,探求新的符号语言,搭建与大众交流的桥梁,又发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发展。

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分水岭,当然不是“一刀切”的,在勒·柯布西埃设计的郎香大教堂(图2-23)中,我们可以闻到现代主义在向表达文化内涵、具有象征意义方向发展的味道。在物质发达的后现代工业社会,只具有使用功能的设计不能满足人们在精神和心理这些高层次上的需求。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提到:“我喜欢建筑杂而不要‘纯’,要折衷而不要干净,要去这不要直率……宁要丰富而不要简单,不成熟但有创新,宁要不一致和不肯定也不要直截了当,我主张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显统一,我认为用以简明不如意义丰富。”在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进行批判时,设计师开始追求人本主义、历史主义,注重装饰、文脉、隐喻和象征,甚至是混杂的风格和手法。后现代主义在符号语言上体现为:①传统符号的沿用、转用或者是截取使用,使其具有文化内涵。②在建筑设计中,考虑该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语言,是的建筑风格与城市环境能保持融合。③善用象征性符号和采用仿生设计,将文化内涵隐喻在设计内,使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满足审美需求。④善用夸张、裂变、褶皱、曲折等抽象手法来表现设计风格。充分利用一切符号语言,传达调侃、破裂、不对称感,凸显个性;尽最大可能的体现和表达出文化内涵和个性。试图在精神世界与大众达成共通。后现代主义对符号的利用更多的体现在象征性符号上,是对符号的积极运用,目标是寻求新时代下的符号语言来传达新的审美观念。与此同时,由于过于强调个性、内涵意义、愉悦和调侃,出现了一些流于形式、缺少文化底蕴的个性符号语言,这使得符号传达的信息不能被大家理解。

意大利的爱柯将建筑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分为明示意义(即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并认为前者的设计目标是追求审美功能。通过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分析,可知设计符号再有理性走向感性、有物质走向精神的过程中,应注意以几点:

(1)设计符号的时代性。现代主义设计对如何运用符号体现物品的外延意义进行了探索,后现代主义设计则对如何运用符号赋予物品以内涵意义进行了实践,

它们都是对特定的社会背景做出的反应和回答。

(2)设计符号的继承性。符号是设计者和用户交流的无声语言,因此必须考虑用户把握与认知了的旧有符号;设计符号不能消极的落后于时代,也不能过于

偏激地超越时代,这两种情况都会出现设计者与用户之间的认知“鸿沟”。内

涵意义的变现建立在外延意义准确传达的基础之后上,后现代主义设计离不

开现代主义设计。

(3)设计符号的突破性。正如汤姆·沃尔夫在《从包豪斯到现在》中所说:“后现代主义正好填充了现代主义的缺陷,占据了现代主义抛弃的广阔地盘。”后现

代主义不是对现代主义的彻底否定或推倒重来,而是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

赋予设计以丰富的情感,拓展了设计的文化内涵,这也正是现代主义所缺乏

表3-15 各式各样的壶

军用水壶运动水壶

3.4约定:艺术设计符号意义的来源

符号的魅力就在于:它揭示意义,是社会对象化的意义载体,由此产生相关联的各个不同的意义系统。任何符号都与意义形式共鸣,意义构成了客体或思想与符号之间的联系。而意义并不是存在于符号之中凝结不变的,它是活生生的,是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精神媒介和思想程序。符号意义的外延意义和内涵,都源于符号所处的社会环境或文化背景,即社会的文化观念、心理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

我们的一切创造活动,都必须借助于一套复杂的有关形式与意义对应关系的社会约定,它实际上是我们储存在头脑中的有关世界的知识、经验体系。没有这一套约定,我们就会陷入恐慌、混乱、无所适从的境地,就像一个原始人突然闯入纽约或巴黎之后所面临的窘境。

3.4.1人的约定

1.人的生理特征的约定

人的生理特征是基本稳定的。人的尺寸,包括身长、肢长、活动幅度、生理节奏、运动速度、力量等大体相同,有规律可循。当产品按照人的生理特征设计时,人们对其会产生本能的适应和理解。陡峭的道路会令人望而却步,而符合人体特征的阶梯、坡道却会对人产生吸引力(图3-24)。路旁座椅的形式可以千姿百态,但只要符合人体的基本倚坐尺寸,就会不断有人停下来稍事休息。围墙高度由低到高可以给人带来由开场到封闭的不同感受。利用环境尺寸与人体尺寸、生理与人体尺寸、生理机能的超长对比可以表达特定的意义:起伏、狭窄的道路,暗含有“危险的意味”,可以迫使人们放慢运动速度;沟壑、围墙、栏杆等屏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

逻辑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即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如"人"概念的外延,反映有人的本质属性的人体构成的对象类。相对于"人"的对象类,"男人","女人"为子类,"鲁迅","姚明"等为分子.分析概念外延的最低层次是分子、个体,不能任意护展至分子、个体组成部分.如"四川大学"属于"学校"的外延,但"四川大学"的一部分"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却不属于"学校"外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如果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doc

研究教育概念内涵和外延 教育的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有两个重要特征,即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要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什么。而教育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要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的对象,即什么是教育。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概念的内涵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教育概念的外延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关系,才能把握教育本质,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一)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什么?有关教育本质的讨论自1978年以来已经持续了30多年。但是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于上层建筑,有人则认为是生产力,或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还有人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太复杂,干脆把教育的本质定义为一种特殊范畴等等。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虽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的认识,但是却把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局限在对教育功能的探讨中。看到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上层建筑。看到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等。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方式与逻辑学上对本质的界定(本质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特征)是相违背的。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是生产力,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等等。并不能把教育与其它上层建筑或生产力相区别,可见这些并非教育的本质,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特殊范畴,这只是对教育本质无法认识的一种诡辩而已。试问此范畴区别于彼范畴的不正是其特殊性吗? 教育是什么?这一命题揭示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重点在于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既然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那么,对教育本质探讨的角度就应该是从这个规定性出发,把教育从纷繁复杂的宇宙万象中层层剥离出来,才能找到独属教育的本质特征宇宙万象虽然纷繁复杂。但如果从动静的角度来划分,无论人们怎样定义教育,都一致认同教育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教育是一种活动如果按照有无生命的角度又可以把活动划分为生命体的和非生命体活动。那么,非生命体的活动是讨论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育吗?例如大气运动、风霜雨雪的变化等非生命

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内涵与外延(精)

企业文化的定义: 1. 企业经营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经营、卓越经营。企业文化通过对经营方向、经营管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原则性指导,来保证企业的员工、资源都能符合公司的要求而达到最优的经营结果。 2. 内涵就是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是公司对内部人事物和外部社会环境的观点,包含企业愿景,如通用公司提出的愿景既有现实性又有挑战性的“数一数二”价值观。 3. 外延就是企业文化中的方法论,为贯彻企业价值观而采用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工具。 4. 为更好的说明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我们试分析一下海尔的企业文化予以说明。如海尔的人才观: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这是海尔对人才的价值观,是尊重员工的基础,他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并要求在工作中用业绩来体现,具体的方法如“三工转换”,员工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种类,以便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最大价值。又如“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这是对反应速度的价值观,到更具体的方法如铃响三声必须接电话等具体的要求上面,“铃响三声”就是具体的方法论。又如海尔的三阶段发展理论,其实是对企业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是对发展历程的回顾,其实是一种方法。通用为实现“数一数二”的价值观的方法就是整改、出售、兼并。价值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 价值观是对方法论的指导,方法论是对价值观的补充,二者具有紧密相连的关系。 1 海尔客户在订货会前提出分层式冷柜产品在我们国家消费者提出的需求比较多,但是海尔从来没有设计过。令人赞叹的是海尔通过十几个小时不间断的设计、出样,赶在订货会的时候推出了该产品的样机,获得了经销商的惊叹,获得了该产品的大量订单。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进行时间规定的,因为这和公司的人员意识、技术水平、设计能力、生产能力都有很大的关联,最后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证明海尔人对速度的理解已经深入骨髓,而且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所有的部门对速度的理解都深入骨髓,这不是个人魅力所致,而是内在企业文化产生强大推动力的外在表现,从而完成了常人不可完成的任务。这种突发的要求在日常的制度中并没有办法进行规定,而是基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紧盯市场创美誉”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价值观导致的。 2 但是在很多时候没有“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具体化要求,就没有了对“迅速”、“马上”的判断,1小时是迅速,1天是迅速,10天也可以说是迅速,没有具体的标准就容易使价值观处于飘渺的空间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复习进程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 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 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 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

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 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 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 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 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 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 4.用R表示实数集: 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 5.用C表示复数集: 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这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外延指所反应对象的具体范围、具体事物。内涵指概念所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例如“国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内涵越小,外延就越大。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有例外。由于形象是普遍的特殊显现,在其内涵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它是要求这个“特殊”的积极参与的构成过程,因而其外延就无法用概念确切的概括出来。越特殊的形象其外延越难以穷尽,其原因就在于它越能容纳诸多的读者的构成,唯其如此,越是独特的就越是普遍的,即内涵越大其外延就越大。之所以每个读者都能在典型形象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内涵的众多组成部分,即特殊是其根本的保证,否则普遍的抽象就与特殊的读者无关,没有特殊的,即读者的积极参与,概念也就是确定的,其意义也就因而是可以穷尽的了。

第二章 概念部分练习题

第二章概念 内容提要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对对象本身的反映。内涵是概念的质的方面,它涉及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有哪些”。概念内涵和外延与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对象本身并不等同,二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概念内涵和外延是人脑对对象本质“属性及对象本身认识的结果,属于主观的东西,而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对象本身则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它们被反映到人的思维中来,才会成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某一具体概念的理解就是对于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逻辑学要求我们掌握概念的外延关系,因此对概念外延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国家”的外延应该是指古今中外一切具有“国家性质”这样的实体性的对象,从时间上看指国家产生以来直至现在;从空间上讲指“整个世界”,我们在理解“国家”外延时常犯的错误是把它的外延缩小,理解为“现代国家”。再如:“犯罪行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触犯刑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而非指一般的违法行为,如果我们把一般的赌博行为也理解为“犯罪行为”,就是把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二、概念的种类 (一)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概念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概念外延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可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把概念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可把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在理解概念种类的划分时,难点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划分标准的掌握。 (二)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1.集合体和个体的关系,与类和分子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所谓“集合体”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和使用的,集合体由许多个体有机构成的,但是,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构成该集合体的任一个体并不具有。集合概念的外延不包括构成集合体的个体。 所谓“类”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由具有相同属性的分子所构成的,其特点是:“类”是对于分子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因此,“类”所具有的属性,其分子必然具有。“类”的外延必然包括分子的外延。 例如:“法律词汇”是个集合概念,因为“法律词汇”是由许多法律语词构成的一个集合体,构成“法律词汇”的用语是它的个体;“法律词汇”中的任一个法律用语都不具有“法律词汇”的特点,如我们不能说“诉讼”、“法庭调查”、“法律咨询……是法律词汇,而只能说它们是法律用语。 再如:“警察”是个非集合概念,这一概念是对从事“维护社会治安”这类人员的一种概括,凡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都称之为“警察”,都具有警察的性质。因此,“警察”是一个类概念,构成这个类的分子就是“警察”中的具体对象,如警察这个类中的张××、王××等。 2.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同一语词既可表达集合概念,也可表达非集合概念如: ①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②警察是能吃若耐劳的。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的现象,它一开始就和语言中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现在不依附于语言的赤裸裸的概念在各类科学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概念又不等同于语言,语言在不同的组合中所表达的概念就大相径庭。 例如,"白",可以表示"雪"的颜色,在"明白"和"真相大白"中就表示"清楚";在"白吃"、"白看"中就表示"无代价的";在"白区"、"白军"中就表示"反动的";在"写白字"和"念白字"中就表示"错误的";在"一穷二白"中表示"没有文化"等。 语言是有歧义的,一个词汇的多种含义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我们用语言表达概念也有可能是不精确的。这种不精确是严格的抽象思维要尽力克服的。为克服不精确性,抽象思维创造了几个功不可没的概念: 第一个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要明确概念就要明确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要明确这个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哪些特有属性和它指的是哪些事物。没有外延的概念就是虚假概念,如"鬼"、"神"、"上帝"等等。 第二个概念是"定义"。概念要明确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怎样才能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呢?定义是明确概念的内涵的方法。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模模糊糊和似是而非的,严格的抽象思维要求你首先要审查这些概念有没有准确的定义,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或者概念的运用前后不一致,你是和他谈不清任何问题的。数不清的思维错误其实在这个阶段就已经产生了。 任何定义都是由"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这样三部分组成(参见《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做定义一般有四个简单规则: 一是"是"的前后两部分的外延必须完全一样。 例如定义哺乳动物,说哺乳动物是有肺的脊椎动物,两部分的外延就不一样,后面还包括了小鸟等非哺乳动物。 二是不能循环定义。 如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科学,就不对。"是"的后面部分包括了前面的部分,你本来是想用后面来明确前面,如果后面包含了前面,定义仍是不明确的。你必须用一些众所周知的不需要再定义的概念去说明你要定义的概念。有些定义你一眼就能看出它犯的这种错误,如上面的生物学的例子;有些定义则要绕一圈你才能看出它是在犯同样的错误,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猛一看这个定义好象也没什么毛病,但仔细一琢磨就有疑问,什么是有理性的动物呢?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把后一句话带到前一句中就成了:人是有人的......活动的动物,"是"的后面的部分还是间接地包含了"是"的前面的部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句话不错,但它不能作为人的定义。

素质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素质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摘要]本文根据“素质”的原有含义、人的个体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阐述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图示了人的素质和智力金字塔的构成要素。详细说明了如何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同时提出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一项庞大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的情况下,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全面要求而提出的战略性教育体制,是促进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完美结合的科学教育理念。我国的素质教育刚刚起步,需要不断的探索、完善和发展。“素质教育”一词尽管使用很多,但就其构成要素、内涵与外延仍需要明确。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词海》中“素质”一词的含义是:(1)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2)指事物本来的性质;(3)素养,即日日修养,经常修习涵养。因为人的“先天的特点”和“本来的性质”是固有的,不需要后天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应该是“素养”的同义词,所以,“素质教育”也可以称为“素养教育”。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大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因此,教育的目标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人的生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含义应为:培养新生一代,使之具有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思想修养等,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全过程。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规定概念以及探讨全部概念运动的首要环节。将概念分为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是形式逻辑长期研究的结果,在形式逻辑史的各个阶段,都有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探讨和规定。 概念的内涵是指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所谓“本质”也就是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以及区别于其他任何事物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唯一的。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是反映思维对象的范围。也就是指该概念适用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在概念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以概念为例: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人们可以感知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感觉和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属性,即事物的表面现象。例如,人们可以感知许多不同的鸟,反映它们的大小、外形、羽毛颜色等特点。通过思维对这些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就能够进一步把握各种不同的鸟所共有的属性,即鸟的本质特征: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就是鸟的概念。概念从整体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比感觉知觉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概念是以词来表示的,但概念并不等同于词。概念构成词的意义,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而同一个概念可由不同的词来表示。 概念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鸟的概念的外延是所有各种各样的鸟。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鸟的概念内涵包含鸟有羽毛和鸟是动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外延确定以后,内涵也会随之得到确定,反之亦然。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相反的关系。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增多,其内涵就会减少;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多,其外延就会减少。鸟这一概念的外延少于动物这一概念的外延,因为动物的外延包含了鸟和所有其他的动物,但鸟的内涵却多于动物的内涵。因为鸟除具有一切动物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殊的属性,如有羽毛等。因此,可以用增加或减少概念内涵的办法对概念进行限制或概括。真正地掌握一个概念既需要正确地把握它的外延,也需要正确地把握它的内涵,否则就会发生不合理地扩大概念或不合理地缩小概念这类错误。如果将“会飞”的属性加进鸟这一概念的内涵,就会将不会飞的鸭鹅排除出鸟的外延。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关系对掌握概念,特别是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可以区分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集合概念等。 单独概念是关于某一特定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只有一个事物,如“黄河”、“鲁迅”、“北京大学”等;而它的内涵仍然带有概括的性质,它是人们有关某一特定事物的各种知识经验的概括。 普遍概念是关于一类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全部同类的个体,如“房屋”、“汽车”等。 集合概念的外延是一些事物组成的集合体,如“花束”、“词汇”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并不一定为它的组成部分所具有。 从概念的内涵来看,概念可区分为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教学论文 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门峡市一高王长见 内容摘要: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要么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要么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试图对如何帮助高中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概念内涵外延 历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一些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有困难,主要还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弄不明白,把握不准,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时间概念把握不准。历史概念,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概念,时间概念有大概念和小概念,大概念指大的、宏观的历史背景,小概念指某一具体的历史时间。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无法脱离时间而单独存在,所有的历史都交汇在时间长河里,然而,提起历史时间概念,一些学生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尽显混淆颠倒之能事,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2.学生没有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决定了历史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判断该历史概念与其它概念有无交叉及交叉深浅的重要标准。例如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中就提到了中国古代早期三个重要政治制度概念: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世袭制的内涵是指权力在本家族中世世代代沿袭传承;分封制的内涵是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封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的内涵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外延看,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权力如何在家族中世袭,这就需要宗法制保障;分封如何有序进行,也需要宗法制来实现,但许多学生辨别不清。这就有必要对如何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进行论述。 一、历史概念的涵义及特征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总体而言,历史概念主要有以下特征。 1.明确的时空定位。历史概念所界定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等都是确定的。在人们现在认识能力达到的历史长河里都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故垒仍在”,研究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为的就是给历史更准确定位。如“改革开放”,虽然开始于1978年,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体会到生于1978年的快乐,30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因改革开放而获得了坐标意义。 2.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经历了产生、发展(或转变)、结束(完成或消亡)的纵向发展过程。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等的横向联系。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纵向发展,历时性经历了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期最终形成三个时期。一直到今天,这个市场还在发展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据横向联系我们在探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就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时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变革(改革与革命)、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含义、定义和涵义的区别 概念、定义、含义和涵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啊?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很不在意,但是貌似他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含义是指:(词句等)所包含的具体意义。含义和涵义的意思具体相同,无异议。概念的含义比定义广一、概念----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同类事物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形成用词或词组表达的概念。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因而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确切表述。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属+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如“人”在“动物”这一属概念下,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是“能制造生产工具”,从而得出“人是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 三、含义----(字、词、话语等)里边所包含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词语解释中所含有的门派学说里生硬甚至错误的归纳性术语个人是予以否定的)由此可见,“概念”与“定义”的区别是: 1、“概念”抽象普遍,“定义”具体确切。 2、“定义可包含概念”或“定义是概念的细化和引申/延伸。 5

整数集为什么用Z 自然数集为什么用N 实数集为什么用R 复数集为什么用 C 有理数集为什么用Q 谢谢了~~ 1.用Q表示有理数集: 由于两个数相比的结果(商)叫做有理数,商英文是quotient,所以就用Q了 2.用Z表示整数集: 这个涉及到一个德国女数学家对环理论的贡献,她叫诺特。1920年,她已引入“左模”,“右模”的概念。1921年写出的<<整环的理想理论>>是交换代数发展的里程碑。其中,诺特在引入整数环概念的时候(整数集本身也是一个数环)。她是德国人,德语中的整数叫做Zahlen,于是当时她将整数环记作Z,从那时候起整数集就用Z表示了。 3.用N表示自然数集: 自然数:Natural number 所以就用N了 4.用R表示实数集:实数:Real number 所以就用R了 5.用C表示复数集:复数:Complex number 所以就用C了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先讲一个小故事。 西班牙文学名著《唐·吉诃德》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桑丘总督在任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件:有个小气鬼拿了一块布去请一个裁缝做一顶帽子。他问布够不够用?裁缝量了布之后说:布够了。但是,这个小气鬼疑心裁缝要赚他的布。于是,他就问这块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裁缝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回答说“够做”。小气鬼还不罢休,又问够不够做三顶帽子?……他添上一顶又一顶,直到五顶,裁缝总是说能够做。这样,他们谈妥了:这块布做五顶帽子。 等到约定取帽子的那一天,小气鬼到了裁缝店。他看到裁缝拿出做好的五顶帽子,小得只能套在手指上。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于是就到桑丘总督那里告裁缝的状。 在法庭上,原告小气鬼坚持要裁缝赔他的布,而被告裁缝却坚持要小气鬼付工钱。桑丘总督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作了这样的判决:裁缝不准要工钱,小气鬼也不准要布;做好的帽子充公。 我们要问:裁缝与小气鬼的争吵,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呢? 争吵的直接原因是,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帽子虽然作了五顶,却一顶也派不上用场。但是,小气鬼为什么会上当呢?原来是小气鬼只问他的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五顶帽子,因此,裁缝就抓住小气鬼这个不明确的、含糊的概念,故意来整一整小气鬼。 当然,严格说来,裁缝的思想方法也是不对的。应该承认,在一般人心目中,“帽子”这个概念基本上是明确的。谁做帽子都是为了头上戴的。因此,裁缝把小到只能套在手指上的东西也说成是“帽子”,这不能不说他是有意地混淆了概念。 既然双方都存在着逻辑问题,因此桑丘总督的判决还是比较公正的。 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你所使用的概念表达得明确?这里就用得着有关内涵和外延的知识。

(精心整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悲惨世界》的作者、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真是滑稽可笑。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笑话?这就涉及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问题。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这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性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雨果与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作了不同的理解: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宪兵完全没有理解雨果所使用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闹出了大笑话。因此,要掌握一个概念,必须要把握这个概念的确切涵义和所指的对象范围。 一、概念的内涵 内涵是概念的重要特征,弄清概念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弄清概念的内涵,就会闹出笑话来。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姓国的人非常富有,宋国有个姓向的人非常贫穷。姓向的人便不辞劳苦来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我之所以富有,是善于偷盗。我开始偷盗的时候,一年便可自给,两年便很富足,三年便家财大盛。后来,我就用余财来救济乡里百姓。”姓向的听了十分高兴.他大腿一拍说:“原来就是这样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姓向的辞谢国氏,急急忙忙赶回宋国。姓向的回到宋国,就开始偷盗。他白天睡觉,一到晚上,便翻墙撬门,凡是眼看见的、手摸着的东西,都偷回家中。渐渐地,他家的东西多了起来,向氏十分得意。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因盗窃被抓,官府把他偷来的东西连同他以前的财产全部没收,向氏变成了一贫如洗。姓向的以为姓国的欺骗自己,就一路要饭来到齐国,找到国氏,指责国氏欺骗了他。国氏问他:“你是怎样偷盗的?”向氏诉说了偷盗的经过。国氏听了,连连摇头说:“你误解了我所说的偷盗的含义呀!我说的偷盗并不表示让你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呀!”向氏一听、瞪大了眼睛,说:“不是偷别人的东西,那又是偷什么呀?”国氏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个人真笨!我告诉你吧,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大地有各种各样的财源。我偷的是天时地利呀!我用雨来浇灌我的禾苗,滋润我的庄稼,用大地的物产来建筑土墙和房舍。在陆地上我偷禽鸟野兽,在水中我偷鱼虾龟鳖,我的一切都是偷来的。你想想,庄稼、土木、飞鸟、走兽、鱼虾等等,都是属于天地的,偷天地的东西就不会有

德育是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泛的概念

德育及德育实效性的含义 ——德育课程开发与有效实施研究课题组学习材料一 德育是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泛的概念。对于德育范畴的具体理解与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十分不同的结论。本文所说的德育主要是指学校道德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等,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和任务,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德育管理。学校道德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界及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有关部门曾先后发布了~系列通知、纲要和实施办法。尤其自1989年以后,中共中央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并要求人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

要性。”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g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陛、长期性和紧迫性,把公民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促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国家和政府对道德教育问题是相当重视的。多年来,教育工作者在德育方面作了许多工作,总的说来是有成效的。单从我们国家长期是稳定的,从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国家是进步和发展的,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例如:学生的理想水平层次不高,道德观念比较落后,法制意识不强,言行不一致等等,反映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道德教育中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入的思考。我们国家对德育不可谓不重视,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政府像我们国家那样在学生品德培养中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时间、精力。从人力、物力上讲,我们有专门的德育机构--思想政治工作司、德育处、德育教研室、政教处、教导处;我们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知识分享

外延与内涵的辨析

逻辑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关系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逻辑学的学术范围内,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 涵”与“外延”即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例如“国 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他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政治实体,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统治、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由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组成的暴力统治机器,等等。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例如,“国家“的外 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国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对象具有概念内涵的所有对象构成的类,就构成该概念的外延。如"人" 概念的外延,反映有人的本质属性的人体构成的对象类。相对于"人"的对象类,"男人","女人"为子类,"鲁迅","姚明"等为分子?分析概念外延的最低层次是分子、个体,不能任意护展至分子、个体组成部分?如"四川大学"属于"学校" 的外延,但"四川大学"的一部分"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却不属于"学校"外延。 内涵是对一切外延特征的概括,外延是内涵表述的具体化。如等腰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有且只有两条边长度相同的三角形,其外延则是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正三角形。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外延越小。比如,人这个概念,内涵是"有理性的动物",外延就是所有的人类。但是概念如果是"男人",那么内涵就比"有理性的动物"多了一点,就是"雄性的有理性的动物",而其外

延就不是全部的人类了,就要排除其中的女人。如果概念是"老男人", 那么内涵又要再加入年龄的因素,进一步扩大,而其外延就要在排除了女人和年轻的男人之后,才能符合要求。换句话说,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多,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少;你对一个事物的规定越少,符合规定的事物就越多。如果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住概念的内涵,就会出现不适当的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错误。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会发生变化。 以概念为例简述内涵与外延间的反比关系: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觉和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人们可以感知一个具体的事物,但感觉和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属性,即事物的表面现象。例如,人们可以感知许多不同的鸟,反映它们的大小、外形、羽毛颜色等特点。通过思维对这些感性经验进行加工,就能够进一步把握各种不同的鸟所共有的属性,即鸟的本质特征: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就是鸟的概念。概念从整体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比感觉知觉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概念是以词来表示的,但概念并不等同于词。概念构成词的意义,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同一个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而同一个概念可由不同的词来表示。 概念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鸟的概念的外延是所有各种各样的鸟。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鸟的概念内涵包含鸟有羽毛和鸟是动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外延确定以后,内涵也会随之得到确定,反之亦然。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相反的关系。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增多,其内涵就会减少;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多,其外延就会减少。鸟这一概念的外延少于动物这一概念的外延,因为动物的外延包含了鸟和所有其他的动物,但鸟的内涵却多于动物的内涵。因为鸟除具有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说课讲解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悲惨世界》的作者、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问道:“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真是滑稽可笑。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笑话?这就涉及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问题。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这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性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雨果与宪兵对“以笔杆子谋生”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作了不同的理解: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宪兵完全没有理解雨果所使用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以闹出了大笑话。因此,要掌握一个概念,必须要把握这个概念的确切涵义和所指的对象范围。 一、概念的内涵 内涵是概念的重要特征,弄清概念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弄清概念的内涵,就会闹出笑话来。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有个姓国的人非常富有,宋国有个姓向的人非常贫穷。姓向的人便不辞劳苦来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姓国的告诉他:“我之所以富有,是善于偷盗。我开始偷盗的时候,一年便可自给,两年便很富足,三年便家财大盛。后来,我就用余财来救济乡里百姓。”姓向的听了十分高兴.他大腿一拍说:“原来就是这样简单,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姓向的辞谢国氏,急急忙忙赶回宋国。姓向的回到宋国,就开始偷盗。他白天睡觉,一到晚上,便翻墙撬门,凡是眼看见的、手摸着的东西,都偷回家中。渐渐地,他家的东西多了起来,向氏十分得意。可是没过多久,他却因盗窃被抓,官府把他偷来的东西连同他以前的财产全部没收,向氏变成了一贫如洗。姓向的以为姓国的欺骗自己,就一路要饭来到齐国,找到国氏,指责国氏欺骗了他。国氏问他:“你是怎样偷盗的?”向氏诉说了偷盗的经过。国氏听了,连连摇头说:“你误解了我所说的偷盗的含义呀!我说的偷盗并不表示让你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呀!”向氏一听、瞪大了眼睛,说:“不是偷别人的东西,那又是偷什么呀?”国氏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个人真笨!我告诉你吧,天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大地有各种各样的财源。我偷的是天时地利呀!我用雨来浇灌我的禾苗,滋润我的庄稼,用大地的物产来建筑土墙和房舍。在陆地上我偷禽鸟野兽,在水中我偷鱼虾龟鳖,我的一切都是偷来的。你想想,庄稼、土木、飞鸟、走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先讲一个小故事。 西班牙文学名著《唐·吉诃德》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桑丘总督在任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件:有个小气鬼拿了一块布去请一个裁缝做一顶帽子。他问布够不够用?裁缝量了布之后说:布够了。但是,这个小气鬼疑心裁缝要赚他的布。于是,他就问这块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裁缝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回答说“够做”。小气鬼还不罢休,又问够不够做三顶帽子?……他添上一顶又一顶,直到五顶,裁缝总是说能够做。这样,他们谈妥了:这块布做五顶帽子。 等到约定取帽子的那一天,小气鬼到了裁缝店。他看到裁缝拿出做好的五顶帽子,小得只能套在手指上。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于是就到桑丘总督那里告裁缝的状。 在法庭上,原告小气鬼坚持要裁缝赔他的布,而被告裁缝却坚持要小气鬼付工钱。桑丘总督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作了这样的判决:裁缝不准要工钱,小气鬼也不准要布;做好的帽子充公。 我们要问:裁缝与小气鬼的争吵,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呢? 争吵的直接原因是,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帽子虽然作了五顶,却一顶也派不上用场。但是,小气鬼为什么会上当呢?原来是小气鬼只问他的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五顶帽子,因此,裁缝就抓住小气鬼这个不明确的、含糊的概念,故意来整一整小气鬼。 当然,严格说来,裁缝的思想方法也是不对的。应该承认,在一般人心目中,“帽子”这个概念基本上是明确的。谁做帽子都是为了头上戴的。因此,裁缝把小到只能套在手指上的东西也说成是“帽子”,这不能不说他是有意地混淆了概念。 既然双方都存在着逻辑问题,因此桑丘总督的判决还是比较公正的。 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你所使用的概念表达得明确?这里就用得着有关内涵和外延的知识。

指出下列划横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一章概念 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划横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于表现的手段和方式不同,艺术通常可以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艺术的内涵: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的外延: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3.宗教是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虚妄的、颠倒的反映。从它的表现方式来说,就是对神灵、魔鬼、偶像等“超人间力量”的崇拜。历来的剥削阶级总是根据他们的需要,有意识地扶植宗教,把它变成统治人们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有些国家和民族还有另外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犹太人的犹太教等。 宗教的内涵:现实世界在人们主观意识里虚妄的、颠倒的反映。从它的表现方式来说,就是对神灵、魔鬼、偶像等“超人间力量”的崇拜。历来的剥削阶级总是根据他们的需要,有意识地扶植宗教,把它变成统治人们和维护剥削制度的精神力量。 宗教的外延: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有些国家和民族还有另外的宗教,如中国的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印度的印度教、犹太人的犹太教等。 4.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民族学等。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的内涵: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社会科学的外延: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民族学等。 二、指出下列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2.《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 答:单独概念 4.飞行员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 答:普遍概念 5.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答:单独概念 三、指出下列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1.人贵有自知之明。 答:人是在非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3.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极强的组织纪律性。 答:工人阶级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5.我们的干部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答:干部是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 四、指出下列各组概念间的关系,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1. (A)数学家;(B)天文学家;(C)科学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