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河南省地理优质课一等奖《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李文玲淇县实验学校

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掌握地理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读图析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初步说明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2、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自学、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课标要求中,把地势特征分布落实在地图上,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很重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人地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加上八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的把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现象与书本知识相连接,因此我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三步提问法”和“列表比较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通常10秒钟时间准备完毕)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流程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3分钟)一、激趣导入:

1.播放“中国地形的概况录像”短片,

教师根据视频提问,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中

国的地形概况,激发学生兴趣。在放视频

文件过程中,引出课题《中国的地形》,板

书课题。

2. 教师引导学生用诗词、歌曲或故事

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说出对中国地形、地势

的大概印象。

二、出示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分钟内熟

记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本节课会随时检

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势特

征。2.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能在

地图上找出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

形区。3.分析中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

流、经济、交通等的影响。

看图片(视

频)。

学生思考

学生记忆学习

目标

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

我国地形有一个直观感

性的认识。

2.对中国的地形有所解。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爱国热情。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

学生有目的去学习,提高

课堂效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流程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三、自学探究(10分钟)

(1)展示中国地势模型。(2)依据提

纲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学课本30页,依据

自学提纲进行自主探究,自行解决本节课

重点知识。【自学提纲】A、在古诗词“一

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

归”中,你能发现哪些地理信息?B、我国

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C、自学课本30

页,完成以下问题: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

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

多少米?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小

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3)读图

析图完成活动。通过读图析图完成课本31

页中的活动题1:读图2-1、2-8、2-19,

在图2-21中勾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

线,并标注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及界线两侧

的主要地形区,最后教师出示歌诀帮助学

生记忆我国的地势特点,适当进行点拨。

学生按照自学

提纲进行学

习,自学提纲

按照学习目标

设计。分析诗

词所包含的地

理信息。

巧计地势学地

形,西高东低

阶梯成;一二

分界昆祁横,

二三大太巫雪

峰;一高二盆

三丘平;海洋

气流内陆行;

河流东西沟交

通,阶梯之间

蕴水能。

【设计意图】展示模型,

让学生由抽象变直观,对

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这

一特点一目了然。

【设计意图】设计从古诗

词中发现地理信息这一

题,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

的知识中发现地理信息;

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自

学提纲,可以让学生一步

一步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自学探究环

节的设计,能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

善于思考的习惯,解决本

节课重点。

流程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四、合作交流(15分钟)

(1)科学分组。

由于班上的学生人数较多,为了科学

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我采用了大组套小

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本册教材共有4

章,我把全班同学分为4个大组,每个大

组按照人数分3到4个小组,每小组6名

学生,分别以各个章节命名,分管各个章

节的地理知识。

(2)组内学习。

组内学习时,我先教会学生运用三步

提问法进行合作学习,解决自学环节中没

掌握好的问题。

【三步提问法】第一步:单号提问双

号,提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不能给予太多的

解释。第二步:调换角色,双号提问单号。

第三步:综合三个小组的问题和观点,六

人达成共识。

(3)小组合作。

接着小组合作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分

析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突破本节课难点。

问题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

海洋,这样的地势对河流流向会产生什么

影响?

问题2: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

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

值?

问题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

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4)展示动画。学生讨论后,我展示

动画,进行点拨。

(5)组外学习。组外学习时要求小组

成员各司其责,监督全班同学掌握本组分

管的内容。从课前提问到当堂检测,从课

后复习到学期末的总复习,都可以互相监

督,互相检查,形成地理知识人人管的氛

围。学期末结合小组的课堂积分和期末成

绩评出地理明星组,给予奖励。

学生分小组进

行讨论,用多

媒体展示讨论

结果,和同学

们一起分析。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

“关注学困生,人人参与

课堂,不让一个学生掉

队”的课改新理念,让学

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

掌握了知识,还学会自学

方法,学会提问技巧,学

会合作探究,学会有效学

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

基。

【设计意图】

合作交流环节的设

计教会学生合作技巧,提

高学生分析、表达能力,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

生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

惯,突破本节课难点。

流程三:分层检测总结提升五、分层检测(15分钟)

根据学习目标我设计了5道分层检测

题。

1、游戏检测:

把教室当做全国的地图,按照学生座

位的走向,让学生分别当第一、二阶梯的

分界线昆仑山(4名学生)、祁连山(3

名学生),横断山(2名学生)。第二、

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3名学生)、

太行山(2名学生),巫山(1名学生),

雪峰山(1名学生),在以后的地理课堂

上他们就代表这些山脉。

游戏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教师说山脉名称,山脉代表

站起来;

第二层:教师说阶梯分界线,分界线

的所有代表都迅速站起来;

第三层:教师提问界线两侧的地形区,

各地形区的代表迅速站起来。

训练熟练后,可以让同学们互相提问,

加强记忆。游戏检测能让学生当堂记住各

阶梯的分界线。

因为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山脉纵

横交织和地形复杂多样,他们分别代表了

18条山脉和14种地形,在游戏检测中让学

生当“阶梯分界线的山脉代表“和“界线

两侧的主要地形区代表”对于学生来说就

轻而易举了。

2、练习检测。

3、填图检测。

4、填表

检测。5、拓展检测。6、自评互评。批改

后可自评,也可组间顶针式互评,可点评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点评小组合作的

情况,还可点评同学们的进步或亮点等。

六、总结提升(2分钟)

在总结环节中,让学生从“掌握了哪

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明白了什么道

理”三方面来系统的梳理所学知识,掌握

科学的学习方式。在提升环节中,结合我

县地势现状,分析我县地势特征对气候、

河流、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思考地

理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学生记忆自己

所代表的山脉

名称和其他同

学代表的山脉

名称。

分层练习说

明:各小组的

学困生1、2

号同学只做

1、2题,中等

生3、4号同学

做1——4题,

学优生5、6

号同学全做。

五分钟时间做

完,接着随机

抽查每组的学

生,1号、2

号学生抽查的

几率比较大,

1、2号学生做

对了加5分,

3、4号学生做

对了加3分,

5、6号学生作

对加1分。也

可小组内自行

选出展示的学

生。

【设计意图】游戏检测能

让学生当堂记住各阶梯

的分界线。用游戏的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快乐

的游戏中当堂掌握各阶

梯的分界线的名称。

【设计意图】当堂知识当

堂检测,能有效提高课堂

效率,切实减轻学生学业

负担。运用不同的方式进

行检测,能从不同的角度

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

价,让课堂更饱满,更有

效。分层检测,不仅能把

更多的机会给学困生,还

能激发学优生帮助学困

生的兴趣,从而互帮互

助,人人提升。

【设计意图】总结环节的

设计,学生明白了学习不

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

勤动脑多思考,掌握方法

和技巧。提升环节的设

计,教会学生结合生活实

际发现身边的地理信息。

板书设计:本节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板书。思维导图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快速掌握知识,系统构建框架。

附件1:板书设计

附件2: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

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分界线:

附件3:课堂积分表(大组套小组中的小组积分表)

积分说明:

为了创设地理学习情境,科学有效的进行小组讨论,本班同学根据中国地理上册教材章节共分为4个大组:疆域人口组;自然环境组;自然资源组和主要产业组。分为12个小组:疆域区划组、人口民族组、地形组、气候组、河流组、资源概况组、土地资源组、水资源组、海洋资源组、农业组、工业组组、交通运输组。每组6名学生,负责本章节的内容。

“中国地理”课堂小组积分表

组名 课前复习 10分 自学探究 5分 讨论解疑 5分

当堂检测 10分 课堂提问 10分 倾听 10分 总分

50分

1.疆域区划组

2.人口民族组

3.地形组

4.气候组

5.河流组

6.自然资源组

7.土地资源组

8.水资源组

9.海洋资源组 10.秦岭淮河组 1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组 12.青藏地区西北地区组

本月地理学习口号:地理地理我爱你,自主学习要牢记!

附件4:八(7)班地形政区座次表

说明:以教室为中国版图,同学们或代表省级行政区划,或代表中国的山脉,或代表中国的各种地形,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地理名字,能快速的识记本册地理知识。

第1排郭冰熠

准噶尔

盆地

王晓凡

阿尔泰山

刘普康

阿尔泰山

张甜甜

21甘肃

王瑶

内蒙古

高原

张洪川

22内蒙

魏营闯

内蒙古

高原

王云志

内蒙古

高原

康伟梁

大兴安岭

黑龙江

东北平原

第2排冯睿彬

天山

王文星

天山

庞欣洁

天山

王晓晴闫国华辛计君

阴山

姚佳雪

阴山

张紫微

太行山

赵李澳

大兴安岭

02吉林

长白山

第3排王乾

20新疆

苏丽贤

塔里木

盆地

李佳颖

祁连山

贾秉原

祁连山

王兴

23宁夏

贺兰山

常志茹

24陕西

黄土高原

王泰铭

25山西

黄土高原

华敏

04河北

太行山

崔新龙

05北京

06天津

03辽宁

长白山

第4排

郭金浩

昆仑山刘微

昆仑山

冯晓鑫

30青海

昆仑山

杨杰

柴达木

盆地

王久元

祁连山

六盘山

李佳怡

秦岭

马龙鑫

秦岭

栗哲宇

26河南

太行山

付启航

07山东

华北平原

第5排万金威

青藏高原

夏世龙

青藏高原

宋欣芮

青藏高原

李雯

33四川

张金旭

四川盆地

李靓宇

巫山

王泉智

29湖北

王淼

27安徽

王波

08江苏

09上海

第6排黄跃龙

19西藏

宋庆峰

青藏高原

王志甜

青藏高原

李志敬

横断山

栗慧姗

云贵高

藏南江

巫山

孙旭

30湖南

王雨

28江西

长江中下

游平原

陈凯

10浙江

第7排柴家豪

喜马拉

雅山

李朋博

喜马拉

雅山

刘宇航

喜马拉

雅山

宋文玲

横断山

余子谦

31贵州

张祥

32重庆

赵盈超

雪峰山

王云龙

武夷山

刘振

11福建

第8排牛冰欣

18云南

常璐瑶

17广西

16海南

纪太普

14香港

15澳门

李吉祥

13广东

南岭

常路遥

12台湾

台湾山脉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和作图的能力、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四个新的方位词,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位置中角度的测量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数对确定自己的位置,那么在海上、空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位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2. 出示索马里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相关新闻视频。 谈话:听说过索马里海盗吗?他们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船只的犯罪者。在去年的11月,我国的一艘货轮就不幸被他们劫持,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具体看看事发地的位置。 3.学生根据图示描述事发地的位置: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东北方向。 4.引发冲突:看来,用我们原来的方位知识:光说一个东北方向,不能准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那要精确地描述这个位置,还需要说清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提炼建模。 1.小组交流:尝试寻找确定位置所需的条件,并尝试用这些条件再次描述事发地的位置。

2.明确确定位置的几要素。 〔1〕出示正确描述事发地位置的方法: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东30胺较?000千米处。 〔2〕借助手势理解〝北偏东〞方向:从正北慢慢偏向正西方向,这个区域就是北偏东。 〔3〕交流:北偏东30埃闶窃趺蠢斫獾模?北偏东30胺较颍瞧 肽母龇较虻?0埃?/P> 〔4〕追问:如果只说在北偏东30度方向,能确定事发地的位置吗?〔明确:说清了方向,只能确定事发地在这样一条射线上,要精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还需要距离。〕 〔5〕小结:要精确地描述事发地的位置,必须说清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3.认识〝北偏西〞、〝南偏西〞、〝南偏北〞。 〔1〕借助手势帮助理解〝北偏西〞、〝南偏西〞、〝南偏东〞三个方向。 〔2〕介绍为什么通常会说〝北偏东〞而不是〝东偏北〞,强调以南北为基准。 4.练一练。 〔1〕要求学生完整地说说俄罗斯护航舰队的具体位置。〔俄罗斯护航舰队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西55胺较?000千米处。〕 〔2〕进一步明确:北偏东30啊⒈逼?5岸际且哉狈较蛭嫉摹? /P> 5.小结: 〔1〕回顾刚才两个位置的确定,我们发现,要给一个物体精确定位,必须得说清哪几个要素? 〔2〕只说在〝北偏东〞或〝北偏西〞这个方向,只能确定物体在这样一个〝面〞上,角度确定的是这样一条〝线〞,只有再确定距离后,才能准确的确定物体所在的那个〝点〞。 这就是从〝面〞到〝线〞再到〝点〞的精确确定位置的方法。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与独特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用具:《澳大利亚》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展示课件1:(澳大利亚大标题,悉尼奥运会主题曲等)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国家──澳大利亚。谈到澳大利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们想到什么了。(找2~3位学生来讲述)教师:我们平常用的商品有澳大利亚产的吗? 学生:澳大利亚的羊毛衫等。 教师:澳大利亚的羊毛衫世界闻名;同学们谈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澳大利亚很感兴趣。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今天我们就从澳大利亚的羊入手,来进一步的了解澳大利亚,大家请看有关羊的资料片。 展示课件2:羊的视频 教师:看完资料,我们大家知道,澳大利亚的羊主要是什么羊呀?美利奴羊,它是绵羊的一种,这种羊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课件3:美利奴羊的生活习性图片和资料(教师边讲述边演示) 教师:大家仔细看了,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羊具有耐渴、喜饮流水,厌恶湿热的特点,同时适宜于在干燥气候条件和开阔的地区生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反馈:1、秦岭—淮河分界线(以此为界的南北方差异)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及依据 二、新课导入 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三、新课教学 多媒体出示图5. 9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提问]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范围?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南方地区大体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临东海和南 1

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2、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 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3、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 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4、(深入)教师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名称和大致范围 展示中国地形图,组织学生活动 (1)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根据图片观察其特点。(2)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河湖。 总结讲述:北方地区主要有三大地形区,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南方地区有四大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云贵高原。 北方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黄河;南方的河流有长江和珠江等,还有鄱阳湖、洞庭湖等许多湖泊。 2

《苏州园林》区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特等奖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肇庆市第一中学陈焜 (一)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2、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整体感知课文;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 (二)教学重点 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及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阅读说明文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欣赏苏州园林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二、揭示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标注并识记文中生字词,标好段序。 2. 任选角度,说说《苏州园林》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篇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把握大意 1、速读课文,划出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的关键的语句。(中心句、总说句、结论句,尤其是段首句) 2、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五、合作探究解读课文 阅读课文2-9自然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后,小组合作完成填表。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六、比较阅读,能力迁移 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速读新课程p41《北京园林》一文,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完成填空。 七、学习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阅读方法: 中国园林之美:…… 八、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这些”,苏州园林之美还有哪些呢? 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大家设计: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 九、作业布置 请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肇庆一处景点(七星岩或鼎湖山),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200字。

高中地理《澳大利亚》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学案——《澳大利亚》 班级:姓名: 考纲要求:不同尺度区域(澳大利亚) 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了解澳大利亚位置和范围; ② 掌握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③ 能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澳大利亚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①通过从纬度位置、地形、 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气 候的成因,学会分析特殊地 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②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 业发达的原因,学会分析某 区域农业的区位的方法。 明确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 整体性思维方式。 重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分析。难点: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的形成原因。 自主探究】时间8 分钟 一、填图绘图 (1)描绘出:120°E、150°E 经线 和 南回归线。 (2)填出:太平洋、印度洋、澳大利亚 大陆、墨累河。 二、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位于南半球中低纬 度,南回归线和穿过本区中部。 (2)海陆位置:东临甲,西临乙;南与南极大陆相望。 (3)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三、自然环境

1. 地形与河流:

(1) 地形特点①总体特点: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起伏和缓。 ②分布 (2) 河湖分布:C 为全国最大的河流,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 ;D 为全国地势最低处。 3. 气候与植被 (1) 分布特征:呈半环状分布 (2) 环境特征:气候面积广大,以草原、荒漠为主。 4. 特有动、考拉、鸸鹋、鸭嘴兽。

三、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和城市 (1) 主要分布:集中在地区。 (2) 人口增长特点:目前人口增长缓慢。 (3)主要城市:首都为堪培拉,悉尼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2. 发达的经济 (1) 发达的农牧 业 ①优势条件:地广人稀,草场和可耕地多;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农牧业。 ②地位: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羊毛输出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 发达的工矿业 ①优势条件:矿产资源丰富,铁矿主要集中在,海运便利。 ②地位:煤和铁矿石大量出口,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 经济转型:目前,超过工矿业和农牧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 产业。 【合作解疑】时间15 分钟 1、澳大利亚1 月气温的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分布特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向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较多。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南亚》一节就简单多了。但由于本节课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课件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地图、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5.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教学目标】 1.对照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了解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并能说明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教学重点】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学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陈立康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中国地势与地形讲课讲稿

第三篇中国地理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燕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 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3、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1 地势特征 2 地形特征的影响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

优秀地理教学设计 篇一:初中地理俄罗斯教案 [知识目标] 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认识俄罗斯是个地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2.认识俄罗斯地形、气候、资源的地理特征集分布特征; 3.了解俄罗斯经济、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点及分布; [能力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针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理解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2.通过大量图表的展示,培养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临海和主要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更多地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建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最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重难点] 俄罗斯气候成因及.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具准备] 挂图:《俄罗斯的位置、疆域、城市和交通》

投影片:《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分布图》《俄罗斯气候图》《俄罗斯农业分布图》《俄罗斯填充图》 景观图片:《红场和克里姆林宫》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比较分析法 经过学习“区域地理”这堂课了解到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2、运用归纳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3、运用综合分析法,认识某一区域的地理特征 4、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对于《俄罗斯》有以下构想: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大吗?(同学回答:俄罗斯)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也会多种多样。 [讲授新课] 再次设疑:你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板书] 第二节俄罗斯 一、辽阔的国土,多样的环境: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俄罗斯国土的分布及相关数字”引导学生理解俄罗斯国土辽阔。 师生共同总结:俄罗斯东西1万多千米,南北4000多千米,幅员辽阔,地跨欧亚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俄罗斯的地形”完成课本p42活动“俄罗斯的位置、邻国及地形”。 (1)俄罗斯临哪几个大洋? 回答:临三大洋。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西面临黑海与地中海、大西洋相通。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日本》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首先,从学习国家地理来说,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其次,从认知方面来说,日本这个国家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在战争电视剧中频繁出现,最近还与我国争夺钓鱼岛,陌生在于日本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呢?学生可能更有兴趣了解。这些都能反映出学习这一节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生活比较好奇,往往出现想要表现自己却又害怕表现自己的现象,一般来说,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较表面,比较肤浅,对问题的也不能够深入研究,在思想上不是很成熟。从学生知识的储备来看:通过上一学期地理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我们刚刚学习了《亚洲》,为本节课我国邻国《日本》的学习做好了铺垫,所以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相互合作较好掌握本节内容。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士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某国家自然环境的特点。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日本的经济特点。 4.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民族、宗教、语言及日本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教学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身心特点,利用“三星智力快车”等形式,把《日本》一节重要的知识点和有关的课外知识设计成有趣的地理问题,在模拟旅游中开展知识竞赛,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竞争意识。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既有挑战和刺激性,又有娱乐和趣味性的学习形式。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我们现在都是即将赴日的夏令营成员,旅行考察期间,我们一部分成员还将有机会参观日本著名的迪斯尼乐园,但门票数量有限,看哪个小组能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选修全套精选教案(优质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美国》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本章标题是西半球的国家,本章内容相对于前面所学的东半球的国家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区域。《美国》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主题是西半球的国家。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叫做北美,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通用语言都属于拉丁语,被称为拉丁美洲。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所以,教学易以“引起兴趣——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思考”为主。若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3.运用图表说出美国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能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并能够结合地图说出美国的位置特点。 2.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知道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国家,能根据地图和资料总结美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点。 3.运用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说出农业带的名称、位置,并能举例分析美国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4.根据地图和图文资料,知道美国三大工业区分布及其发展条件,能说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的特征,了解美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点。 2.美国主要农业区分布,工业的地区分布及主要工业城市,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导入,首先教师展示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美国

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教案 Asking the Way 祁承辉)(上海市虹口区贝贝英语学校 I.Teaching Content Asking the Way A: Excuse me, sir.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Bihai Hotel, please? B: Sure. You can go there by bus. A: Is it a long way from here? B: No, it'll take you fifteen minutes. A: Which bus can I take? B: You can take a No. 2 bus. A: Where is the bus stop? B: Just go straight. Look, the bus is coming. A: Thank you very much. B: You're welcome. II.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T: 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 Bright. B-R-I-G-H-T. Shall we sing an English song named Bingo, and try. to change the' word Bingo with my name Bright? Step 2. Presentation 吠??涯渠睥栠牥?眠敨??牡楲敶?瑡琠敨愠物潰瑲??敨牡?潳敭湯?慳摩尠对不起(注).I really want to know their meanings in English. Could you help me? 注②(早晨好,)①.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匠?对不起?獩尠硅畣敳洠履愠摮尠早晨好 is Good morning. T: Thanks a lot. And now 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city? I want to travel in this city, but I don't know where I should go. S1: Bai Lian Dong Park. S2: Fisher Girl. S3: Jiuzhou Town. T: Good. But I want to find a hotel now.Please do me a favour. Can you tell me the names of some hotels in this city? S1: 2000 Hotel. S2: Yindu Hotel. S3: Bihai Hotel. (The teacher takes notes while the students are speaking.) Step 3. New structures learning T: They all sound very nice. But how can I get there, by bus or by bike? S: By bus. T: And how long will it take me to get there? Maybe fifteen minutes is enough.

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九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 参赛学科题目 The violence of nature 参赛教师王福海 山西省朔州市五中 2015年11月30日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 (一)设计理论 1. To treat the information as a bridge and regard teaching with interest as a main line. 2. To create the situation as teaching means, aiming at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every aspect. (二)设计内容 1. To play the video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to lead in the text. 2. To display the pictures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conversations and act them out. 4. To use the interests to widen their knowledge. (三)教学应用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中国的疆域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 标题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活动一:我当测量家 【任务1】对照“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 红笔将它们标注在地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任务2】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据此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多少?(50度,5500千米) 【任务3】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用刻度尺量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图上距离,根据比 例尺,计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实地距离。(60度,5000千米) 【体验】通过计算和测量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点拨】教师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 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任务1】探险队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用彩笔描画陆上国 界线,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 (红队展示探险成果: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任务2】蓝队从朝鲜出发,用彩笔描画大陆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 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蓝队展示探险成果:濒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 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 第二大岛。) 【体验】通过探险和描图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海洋面积广阔,海上交通便利,

最新《老王》优质课比赛教案

《老王》教案 1 2 3 【学习目标】: 4 一、知识与能力: 5 朗读课文8-18自然段,品析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6 二、过程与方法: 7 1、通过关键词分析法,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品味语言的能力。8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9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 学习老王,做一个善良、知恩图报的人!感恩社会对我们的关怀和温暖!11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品析语言,深入了解老王的性格。 12 2、学习作者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 13 14 【教学难点】: 15 学习作者运用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丰满人物性格的写法。 16 【教学辅助】:电子白板、微视频 17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表演法。 18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9 20 一、导入新课: 21 出示老王的图片,问:他是谁?他是谁笔下的人物?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从哪里看出来22 的?运用四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平凡的人物,在杨绛的笔下成为不朽的23 经典。直切要害:引出今天的学习任务:研读课文8-18段,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方24 法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25 26 27 二、研读课文: 1、播放微视频,翻转课堂,预习检查,教师出示思考题: 28 29 (1)第5、6、8-16段,看看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30 (2)、从中你可以看出老王具有怎样的性格呢? 31 学生回答问题,上黑板板书,教师补充纠正: 32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的冰比前任的大一倍,价格相等。而且他从不因 33 为我们老实欺负我们。 34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 35 C、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 36 门感谢。 37 归纳: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好人---------善 38 39

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第九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教学设计 参赛学科题目 The violence of nature 参赛教师王福海 山西省朔州市五中 2015年11月30日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 (一)设计理论 1. To treat the information as a bridge and regard teaching with interest as a main line. 2. To create the situation as teaching means, aiming at using the language from every aspect. (二)设计内容 1. To play the video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to lead in the text. 2. To display the pictures to let the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3.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conversations and act them out. 4. To use the interests to widen their knowledge. (三)教学应用 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and the best bridge to help the students comprehend the teaching contents well. 2. It is also the best means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effectively and the most perfect platform to update the English learning methods. 二:三维目标 Knowledge aim:To get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and know the hurricane and the tornado. Ability aim:Use their own word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Emotional aim:To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三:教学重点 1. To grasp main ideas of this passage in a very short time. 2. To learn about the disasters and say or write a composition. 四:教学难点 1.To understand the whole passag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