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危机根源的相关资料

金融危机根源的相关资料

金融危机的根源与根治

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金融危机的产生有更深刻、更复杂的原因,那就是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秩序存在漏洞或缺陷。从本文所做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金融大危机的根源,实际上在于国际中心货币的全球储备与货币投放和头寸的国家管控之间存在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不断升级以至最后集中爆发:

一是1971年美国宣告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1盎司黄金固定兑换35美元)后,传统的金本位制货币体系宣告终结,转而成为纯粹的信用货币投放体系,货币投放总量则主要由主权国家自己控制。尽管美国也宣称将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控制通货膨胀指数,但却往往只关注美国自己的通货膨胀,而忽视全球的通货膨胀。这就为美元其后大量投放,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严重通货膨胀奠定了最重要的货币体系基础。

二是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大量为全球所拥有,但真正的美元头寸却主要保留在美国,由此产生的超额垄断利润,成为诱惑美国不断加大美元的信用投放,扩大对外负债的内在动力。

三是在纯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下,通货膨胀和货币资产(虚拟经济)泡沫,应该通过危机爆发从而使得大量不良资产核销、利润核减、企业和金融机构倒闭等加以消除,从而使严重偏离价值的价格得以回归,使过度逐利而严重削弱的社会理性得以恢复。但是,随着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在出现金融危机时,民选政府往往因为考虑选民情绪和政局稳定,在泡沫尚未完全消除之前,就会采取措施救市和刺激经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扩大财政和货币投放,并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保护,结果使已经产生的泡沫无法完全消除,自由市场机制实际上遭受严重削弱。这种情况不断积累,最终必然要在政府或国力无法控制时彻底爆发,形成巨大的冲击。这又为全球化金融危机的最终爆发奠定了重要的政治体制基础。

四是苏联解体后,国际政治两大阵营抗衡的格局发生巨变,美国成为世界单一超级霸主,大大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则越来越受到美国的影响。这使得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失去国际组织和金融秩序必要的约束,为美元的大量投放进一步打开了方便之门。

五是美元过度信用投放,必然造成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刺激全球经济过热过虚地增长,刺激虚拟经济过度繁荣,偏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泡沫和危机由此产生并不断聚集,最终必将爆发。

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金融危机,必须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相应的国际金融秩序,其中重点就是设立一个全球流通,但又不能受制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世界货币”,并建立负责世界货币发行、管理的世界中央银行,以及世界货币清算体系或组织。这可以借鉴欧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经验,鼓励各国货币资产持有者转换成世界货币,并按照各国持有世界货币的份额配置世界中央银行的投票权。从而解决现在国际中心货币全球流通和储备与货币投放由主权国家调控的矛盾,避免单一国家或区域组织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过度投放货币,使世界货币的垄断利润为全球共有(可以按照份额分享)。

当然,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相应的国际金融秩序是非常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面临很多挑战,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考虑到当前全球金融大危机的爆发,是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深层次问题长期积累集中爆发的结果,百年一遇的大危机一旦发生,世界经济金融的调整必然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从2008年开始,至少在5年左右时间内,世界经济金融的震动、低迷都是在所难免的。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发挥作用之前,如果世界经济金融很快复苏并加快发展,则完全可能发生新的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来自:中国银行(3.01,0.00,0.00%)

全球金融危机根源:美元两难(上)https://www.wendangku.net/doc/8c9240506.html, 2009年03月28日00:20 经济观察报

王永利

412

2009-03-30

王永利

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通常区域性金融危机是与货币资金的过度聚散密切相关,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爆发并产生巨大破坏力,必然与国际货币的过度投放、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有关。这又最终根源于国际储备货币,主要是美元的全球持有与其投放属地管控之间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加剧以至最终爆发。

一、全球美元头寸最终都会体现在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

由于通常货币发行是一个国家主权的重要范畴,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行别国货币(否则只能是假币),因此全球流通和储备的美元资金,归根结底都是从美国投放和分流出来的,其实际头寸最终都会保留在美国,体现在美国金融机构(包括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

例如,美国的一家公司(C1)投资一笔美元到中国的一家企业(C2),资金必然通过美国公司在美国的开户银行(B1)汇划到中国企业在中国的开户银行(B2),如果B2银行在B1银行开立了美元账户,则B1银行可直接减少C1的存款,增加B2的存款,即由对国内公司的负债转化为对境外银行的负债;而B2银行则将相应增加其在B1的存款,并增加C2的存款,即增加了对境外银行的债权和对国内企业的负债。如果B2没有在B1开立账户,则双方需要找一个都有账户关系的另外一家美国银行再进行清算。无论如何,这笔投资业务表面上看钱是由美国到了中国,中国企业拥有了这笔投资款项的所有权,但实际上美元头寸仍留在美国的金融机构,那里的存款记录才是“真正账户”,而中国的企业和银行所记录的美元存款归根结底仍属于“影子账户”。即使中国企业用美元进口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产品,其资金清算最终也要通过美国,只是体现为美国金融机构对进口国银行负债的减少而对出口国银行负债的增加。

由上述例子同样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投资,还是贸易、非贸易的往来,不管是直接与美国发生往来,还是与其他国家发生往来,凡是以美元进行清算的,真实的美元头寸最终都会归并到美国的金融机构。也就是说,美元用于全球支付清算并被广泛持有或储备,只是一种转账记录,实际上只是表象,其他国家的美元储备或美元资产只是“影子账户”,代表着所有权和调拨权,而美元的真实资金则保留在美国,是很难调离美国的,美国的美元账户才是“真实账户”。明确这一点对我们准确看待很多金融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二、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为美国带来非常特殊的超额垄断利润

二战前后美国的迅猛富强,以及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署,奠定了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主

要支付和储备货币)的地位,使得美元在全球的支付清算总量不断扩大,美元的国际储备不断增加。但正如前面所述,美元资金头寸最终仍保留在美国金融机构中,外国所持有的美元基本上都只能被动地存放美国,增加美国的外债。这一机理和美元的国际地位为美国带来了非常特殊的超额垄断利润。

而在新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普通加工制造业,利用落后国家廉价的资源、劳动力和环境保护,降低产品成本赚取远高于本国生产的超额利润,然后大量进口各类商品,造成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由于以美元计价的对外投资和贸易逆差,其美元头寸最终只能存放在美国的金融机构或者购买美国的债券,美元的境外所有者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主动权。因此,美国金融机构或发债人可以大大压低存款或发债的成本,获得进一步非常特殊的超额垄断利润。只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之间出于竞争的需要,才会适当提高存款或发债利率,或者通过金融创新大量发展收益较高的衍生产品吸引更多的客户,吸收更多的存款。在此基础上,美国又可以进一步扩大贷款,支持企业扩大进口或海外投资。这不仅推动全球产业转移和结构的分化,使一部分国家加工业产值在GDP中的份额不断降低,越来越成为“金融帝国主义”国家,而另外一些国家则越来越依赖出口,产值不断扩大,但外汇财富(外汇储备)却越来越多地集中到金融帝国主义国家。而且这还推动美元全球支付和储备总量不断扩大,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

正因为存在这种特殊的机理和特殊的利益,美国并不为其对外投资和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社会突出的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国家承担越来越大的对外负债而担忧,相反,还由此而以自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自居,常常以减少投资和控制进口来压制别的国家。由于这种状况长期存在,甚至已经让全世界的人们都习以为常了,人们似乎很少对美国不断增加的巨额外债感到担忧,这对其他国家则是难以想象的。

为保护其本国利益,美国必然想方设法抑制其他国家货币的国际流通和储备增长,竭力控制外国金融机构在美国的发展,同时又竭力要求别国开放金融市场,允许美国金融机构到其国家开展本币业务。

三、美元全球持有与美元投放管控美国独有矛盾激化,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美元全球持有,但头寸实际上留在美国,美元投放总量主要由美国独家掌控的运行模式,一方面推动其普通加工业大量转移境外,美国经济越来越依赖进口,越来越依赖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并为追求超额垄断利润而不断扩大债务,扩大货币投放。同时,长时间的超额垄断利润又推动其社会高收入、高福利和高消费乃至超前消费的发展。这就使得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畸形轨道,整个国家债务越来越大,虚拟经济越来越发达,金融从业人员收入越来越高,实体经济越来越薄弱。另一方面,由于美元大量投放,刺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造成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脱离现实轨道,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在金融市场中投机炒作追逐利润,泡沫化程度不断加重。同时,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又使越来越多的新兴经济体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到一定阶段就会使得美国的社会资金加快外流,国内需求受到抑制,经济发展就会面临严重困难。也就是说,美国在大量投放货币追逐其超额利润的同时,也在为自己铺平了陷入危机的道路。

上述两方面因素共同发展,一旦突破平衡点,就必然造成美国经济金融的剧烈波动,乃至引发全球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不幸的是,这一幕现在已经在全球上演。

上个世纪冷战结束后,在新的一轮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主要工业国的经济和世界贸易发展明显加快,使得美国在二战前后形成的国际超级大国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削弱,特别是日本更是异军突起,在东南亚国家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展速度大大高于美国,一度给美国和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带来压力,并

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日本资本和债务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造成日本经济金融泡沫迅速聚集,最终在美国信息科技加快发展,网络产业优势和对国际资本吸引力逐步显现之后,日本经济金融泡沫最终破裂,日元大幅度贬值,巨额国际资本迅速外流,日本金融几乎瘫痪,经济陷入长期衰退难以自拔。

大量国际资本从日本撤出后,受利益驱动转而投向新兴的东南亚国家、苏联东欧等地区,也有很多流入美国,进一步加快了IT和网络产业的发展。IT和网络产业的发展,使得美国在普通加工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的稳定。

由于相同的原因,曾经吸引大量国家资本的东南亚和俄罗斯先后在1997年和1998年爆发金融危机或债务危机,大量国际资本急速撤离,其中很多转而投向美国,其中主要是投入当时非常热门的IT和网络产业,也有一部分投入了房地产业。这使得原本已经过热的IT和网络产业泡沫化程度更加严重,住房价格则从1997年底开始上升。

2000年上半年,美国网络泡沫宣告破裂,给美国经济的稳定带来很大冲击,1998年宣告正式流通的欧元也给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构成威胁,2001年“9·11”恐怖活动更是给美国社会以极大震动,在这前后,美国又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财政支出快速增加。为刺激经济、稳定社会,美国从2001年初就开始连续31次降低基准利率,从6.5%迅速降低到2003年6月的1%,同时加大货币投放,并全力扶持房地产业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住房价格(以CPI调整后)自1997年底开始持续攀升。

住房价格的长期持续上升,大大降低了住房贷款的风险,国家政策引导和相对较高的收益推动金融机构不断降低住房贷款条件,次级住房贷款及次优类住房贷款快速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违约率长期保持很低水平,也使相关产品的信用评级不断提高,金融监管不断放松,吸引了大量美国与国际资金投入到住房贷款及其相关产品上,并反过来又推动住房需求和价格的不断上升。

但是,由于美元以信用方式的过度投放,在推动全球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又使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逐步显现。这使得美国连续几年实施的低利率政策最终难以为继。从2004年6月开始,美国被迫连续17次提高基准利率,到2006年6月提高到5.25%。利率水平的提高,使得住房贷款的偿还负担快速加重,住房贷款的不良率首先从次级贷款开始快速提高,加之全球经济发展加快,新兴经济体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美国住房新的需求进一步受到抑制。在利率和需求的双重作用下,美国住房价格从2006年第三季度陡然下滑,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初开始显现,2007年7、8月间次贷支持债券爆发危机,次贷危机由此全面展开。

次贷危机爆发,使得参与次贷及其相关产品多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迅速恶化,风险快速增加,引发存款人,特别是金融机构存款人的高度警惕,整个存款开始加快向风险较小的金融机构或产品转移,这实际上就是发生了金融机构存款的挤提,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杠杆性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困境难以自拔,有的被迫宣告破产或被收购兼并。到2008年7-8月份,尽管美国经过一年时间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救市,但积弊已久的金融局势反而进一步恶化,几乎所有的大型金融机构都陷入困境,9月15日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公司同时被美国银行接管后,更是引起全球恐慌,全球存款人纷纷从受到次贷危机影响大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中转移存款,这些金融机构则被迫从全球收缩自己的资产以应对危机,加之美国一年来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其实体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进而影响到全球经济发展,美国金融危机迅速向全球蔓延,似海啸一般引发了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大危机。

需要指出的是,其他世界支付和储备的主要货币,如欧元、英镑、日元等,同样类似于美元,只是由于其用于国际支付和储备的份额低而使其对全球的影响不如美元那么突出。

(作者为中国银行(3.01,0.01,0.33%)副行长,本报将于下期刊登文章第二部分)

来源:经济观察网

据新华社华盛顿27日电美国国会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27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可以避免,金融机构管理和公共监管的失败是危机的根源。

报告指出,金融监管的失败,摧毁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金融监管者在很多方面有足够的权力采取行动,但他们选择不使用。例如作为货币政策中枢的美联储没能遏制有毒抵押贷款的泛滥,而这本可以通过设定审慎的抵押贷款标准得到解决。

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是90年代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为了防止经济出现衰退,美联储通过维持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市场流动性过剩,金融机构通过按揭方式将大量的资金提供给偿还能力较弱,或是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人购买住房。同时,将这部分按揭贷款,通过复杂的打包方式证券化,并将这些债券出售给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这整个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

当大量借款人无力按时偿还贷款时,次贷危机就爆发了,造成美国众多金融机构大量资产损失,从而引发金融机构破产,造成此次金融危机。

一年来坏消息不断,近几周来更是越演越烈:雷曼兄弟破产,摩根大通寻求并购,AIG被政府接管,华盛顿互助银行倒闭……美国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拯救计划,通过收购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增加流动性的方式来拯救美国的金融体系。

金融垄断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8c9240506.html, 2009年01月14日23:30 中国产经新闻

何义涛

日前,有媒体刊登对即将卸任的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的专访。保尔森表示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导致了目前的金融危机。这种“高论”一时使全世界哗然,众多专家媒体也对此品评不已。

无独有偶,此前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也曾把美国房地产泡沫归咎于外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高额储蓄。

对于此观点,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杨小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给予否定:“客观而言,无论如何,全世界都不能否认,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从美国次贷开始。”

近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在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一篇专访中称,中国等发展迅速而储蓄又太多的国家与大量消费的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是问题的根源。中国和石油出口国大量储蓄给其他国家获取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而这又导致利率降低,促使投资者去购买风险较高的资产,从而为全球信贷泡沫的最终破裂埋下了种子。

保尔森的言外之意是,危机爆发的根源并不局限于金融体系内部,将来要避免此类危机重演不仅需要更好的金融管理和风险控制,还需要全球性的宏观经济合作。

眼下这场危机同全球经济失衡之间的确存在着关联。但是,造成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自90年代走出经济衰退以来,美国一直以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长期保持低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国内长期的低利率政策正是导致美国信贷消费过度扩张的直接因素。

杨小平认为,就结构和行为而言,次贷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与金融垄断息息相关。由于次贷满足了借款人“居者有其屋”的需求并以此推动房产业的强劲发展,当局适用“合理规则”,放松了监管,最终导致次贷危机总爆发”。

应该承认,造成这场危机的原因里包括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不平衡,但因果关系必须搞清楚。是美元在监管层纵容下的过度投放,致使全球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才最终使得美元低利率政策难以为继。

杨小平指出,只有深刻洞悉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逆转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同时,密切关注美国金融监管的变革,才能更加透彻地了解此次金融危机的本质与金融垄断的密切联系。

事实上,与保尔森的说法恰恰相反,没有中国的发展,就不会有美国这些年来的收益。根据联合国《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统计,中国2008年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度(当年各国GDP增量与世界GDP增量之比)从2007年的18%上升到22%。

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主任欧伟特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强调,就像中国输入美国的货物那样,中国给美国带来的利益,大于从美国流向中国的。正是中国的廉价商品,抑制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延长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伯南克2006年在北京发表演说时就承认:“中国发展和对全球经济的开放使美国在很多方面获益良多。”

危机的导火索:

2007年的次贷危机

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破裂和由此产生的2007年的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是引发美国当前金融危机的导火索。那么美国的金融体系是如何制造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房地产泡沫呢?

曾先后担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住房及城市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的Woodward分

析了次级按揭贷款大量产生的原因。她首先回顾了过去三十年里在美国发生的金融监管的变化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并指出其中的三大变化使银行发放大量次级按揭贷款在制度层面上成为一种可能。

第一,1980年美国各州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所设定最高上限,这使商业银行可以合法地通过高利率来平衡向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提供贷款的高风险。第二,从1990年起,美国的一些商业机构开始用一个类似于股票价格指数的信用指数 CreditScores来量化贷款人信用记录上的各种信息,这一信用指数体系逐渐流行,在1996年后大行其道,成为美国金融业评估贷款风险的行业标准。信用指数使定量比较不同贷款人的信用记录成为可能,同时它带来的副作用是:有了信用指数为参考 银行开始敢于发放头款 DownPayment比例较小甚至是无需头款的按揭贷款 Mortgage,这在没有信用指数的年代被认为是有风险的行为。第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2004年取消了对投资银行的资本要求,其后果是投资银行的资本对资产比例从2004年前的1∶12猛增至2004年后的1∶33。失去了有效监管的美国投资银行也在大量制造次级按揭贷款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Woodward进一步指出,在所有这些制度变化的基础上,最近二十多年来的美国宏观经济环境是次级按揭贷款大量产生的催化剂。截至2003年,美国政府已经成功地维持了长达二十年以上的低通货膨胀率。随之而来是按揭贷款利率连年下跌:三十年期固定按揭贷款利率达到了一个历史新低点5.25%。在此贷款利率已无下调空间的情况下,为了拓展按揭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开始大幅增加向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贷款人发放的房屋按揭贷款。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从1999年的5%到15%猛增到2003年以后的25%到35%。大量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从而拉动了整个房地产价格,泡沫就这样产生了。

当前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

与会的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房价大幅度下跌 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破裂引发的整个建筑业的萎缩正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第三季度首次出现负增长的罪魁祸首。经济数据显示,直到2008第三季度美国企业的设备投资支出仍保持强劲势头。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Rogoff把当前发生在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与历史上发生在世界各国 包括美国的金融危机作了定量的对比,他认为美国当先的金融危机完全是沿着以往金融危机的轨迹发展。对以往金融危机数据的研究显示:房地产价格下跌一般持续5年,下跌幅度可达36%;股票市场价格下跌可持续三年半,下跌幅度可达56%;失业率上升可持续5年之久,达到9%-10%,更为显著的特征体现在政府债务的增加,增幅可达86%。

现兼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的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Blanchard认为当前金融危机的最显著特征是主观上的不确定。他认为这种主观上的不确定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投资者在资产组合(Portfolio)的选择上呈现了强烈的风险规避倾向,放弃高风险的金融资产,转而持有相对安全的金融资产,主要是美国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 T-Bill。与此同时,大量的资本开始回流美国,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企业大量地把投放在新兴市场国家的资金抽回。第二是在消费和储蓄方面,消费者和企业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推迟了大量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此稿系作者亲自参加美国经济联合会年会,汇总了美知名经济学家观点后成文的。陆洲先生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现任教于纽约城市大学经济系。)

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当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加剧到2008年9、10月份时,它导致了美国华尔街全部投资银行破产或倒闭、

并引起美国一万多家中小银行破产倒闭;在这种状况下,美国各个还没有破产倒闭的金融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安全,它们彼此之间不再融资借款并且不再发放贷款,而且破产倒闭的银行导致了储户不能取到存款,从而引发了全美信用危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衰退、粮食和石油等初级产品的美元价格暴涨、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和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美国企业的利润相对下降,从而使美国股市大幅跳水,这样,一场漫延在美国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了。

实际上,次贷危机只是发生在金融产业中众多危机中的一种金融产品危机,就如同粮食危机只是发生在农业产业中的一种产品危机一样,然而金融危机则是发生在整个金融产业范围内的危机;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次贷危机发展成为金融危机的呢?其实很简单,这就是长期贬值的美元货币政策既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又是把次贷危机发展成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因为:

⒈多年的美元货币贬值政策使经济中有更多的美元货币可用于投资;投资的增加既增加了对生产资料要素的购买来增加了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收入、又增加了对劳动力的购买来使就业增加并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生产资料所有者收入的增加更加激励生产资料所有者加大投入来赚取更多的额外收益——即利润,从而使生产要素市场处于欣欣向荣的景象;劳动者收入的增加更加激励劳动者存款、投资和消费,当家庭把钱存入银行时、这为银行增加贷款获取更多利息提供了资金来源、也为投资者向银行借款扩大投资提供了资金来源、从而把投资领域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当家庭把钱用来购买投资基金或股票时、它既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资金来源、又把股市从一个高点推上另一个高点、从而使股市在显示具有大众化趋势的同时又显示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家庭把钱用来扩大消费时、它使整个消费品市场呈现出旺盛不衰的景象、这既为投资者增加的产出找到了销路、又为投资者扩大产出提供了需求支撑,当家庭根据现在的稳定收入来源来决定提前消费(如按揭贷款购房消费)时、这更是放大了一个经济的消费水平;可见,货币贬值政策确实能够使经济呈现出产销两旺和市场欣欣向荣的景象,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长期中基本推行的是这种美元货币贬值政策、这也确实使美国经济到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时都仍然还处在略有增长的水平;但是,美元贬值政策在促进增加投入、增加就业、增加收入、产销两旺的同时,它也把家庭和企业联结为一个有机的债务链条整体、并使这个债务链条越做越大、从而使家庭和企业都成为这个金融债务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当这个经济中出现某一突发的或必然的因素导致这一链条断裂时、就会使这个经济出现金融危机的可能;

⒉多年的美元贬值政策使美国整体经济中的物价呈现出前期价格低于后期价格的趋势,这激励投资者通过前期的低价格投入来获取后期的高价格货币收入、从而使GDP增长的更多经济成果向投资经营者腰包集中——这使美国在二战后出现了许多新的亿万富翁;由于市场后期价格高于前期价格,因此,从事物品与劳务生产的所有生产资料企业、生活资料企业和劳务产品(即第三产业)企业的收益和利润上升,从而使股票市场呈现出逐日逐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投资经营者每年获得的大量货币收益并不是全部用于购买经济中的物品与劳务来进行私人消费,而是在通过投资转化为劳工收入并转化为增长劳工消费的过程中来赚取更多的财富收益的,因此,当经济中有足够的剩余劳动力供每年增加的私人剩余财富转化为投资时、那么整个经济就可以在投资、就业与消费共同增长中继续运行;然而,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以致没有了供少数人每年增加的巨额财富转化为投资时、那么经济中就会有与这些财富价值相当的商品相对过剩和与这些相对过剩商品相当的货币价值过剩(即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由于拥有过剩商品的企业以及拥有这些过剩商品价值的私人在市场经济里是少数人(比如美国20%的富人占有美国整个经济50%的财富、而5%的最高收入者就拥有整个经济25%的财富)、他们并不消费这些相对过剩商品、因此、他们为了实现这部分过剩商品的价值就会降价促销并通过缩减或停止生产来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就会从繁荣走向衰退、当经济通过缩减或停止生产来部分或全部地消化了这些过剩商务通后、又特别是在企业缩减或停止生产中解雇了大量劳动力、这又为在经济衰退中积聚起一定价值的富人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从而为经济从衰退中走向复苏和新一轮繁荣创造了条件、这就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周期性经济衰退危机;但是,美国的经济掌舵人是十分聪明的、他们通过美元贬值的政府政策来为扩大投资与消费创造条件,当富人们不能通过投资来转化其拥有的大量货币财富时、他们通过向银行存款并由银行向那些需要钱的穷人或低收入家庭贷款来转化为这些需要钱的人们进行消费、或者直接成立私人银行将款贷放给穷人和其他低

收入家庭进行消费——其中一个典型模式是按揭贷款购房购车消费,由于美元贬值政策使后期物价高于前期物价、因此、穷人和其他低收入家庭愿意借款来提前消费——因为现在用较少的钱就可以得到未来需要花更多的钱才能得到的消费、而且自己在未来可以用增长的收入来偿还现在的借款,这样,富人们不仅通过这种鼓励穷人和其他低收入者提前消费的方式为其过剩价值找到了出路并膨胀了整个经济的消费需求、而且随着消费需求的扩张又为他们继续扩大投资创造了条件、从而使美国经济在债务总量日益膨胀中继续增长——这种膨胀了的增长既表现在房地产领域、还表现在汽车等其他各个领域,从而使美国所有的家庭、企业都处在同一个债务链条上继续膨胀,而且拥有大量货币剩余价值的私人及其企业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他们通过所谓创新来开发各种金融衍生品来发放或转移债务、从而把本来就已扩张了的债务链条更是扩张到了空前的高度,可是这种把经济与债务捆绑在一起的膨胀并不是无限度的、就如同1933年前市场经济国家需要通过每隔7-10年发生商品过剩的周期性经济衰退来消化过剩价值一样、这种在债务链条上膨胀的经济必然会因债务链条的某一环节断裂来引爆经济危机以消化以前积聚起来的经济泡沫和过剩价值——美国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对此的最好证明;

⒊那么,是什么因素引爆了美国这次的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就会发生的经济衰退的呢?这主要取决于以下方面:一是多年的美元贬值政策催使整个经济的物价水平趋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而牟取暴利的投资基金不仅进入粮食和石油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市场进行炒作、而且还进入房地产等具有巨大需求潜力的市场进行炒作,结果使粮食、石油、住房等的物价大大高于整体物价上涨的平均水平,比如2006年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房价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位、而2007年以来的粮食和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屡创新高;二是贬值的货币政策使劳工在有比较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货币工资增长、但货币工资的实际购买力增长平均水平却低于实际GDP的增长水平,因为实际GDP增长的更多成果必须为资本投资者所得、否则他们就不会增加投资来开展创新、增加就业和增长经济;三是较高的物价上涨和劳工较低的收入增长、使得劳工家庭用于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增加而用于购买住房和汽车等消费性固定资产的支出减少、特别是2007年以来粮食和石油等物价的普遍较高上涨、结果使美国2007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需求大大下降、从而导致房价大跌和汽车产销下降,与此同时,较大的生活费用开支增加导致按揭贷款者偿还贷款的能力下降、特别是房屋价格的下跌导致按揭贷款者现在即使卖掉住房也不能偿还按揭贷款时、按揭贷款者现在宁愿不要住房也不愿继续偿还按揭贷款,由于这样的情况在2007年的美国经济里正式出现了、因此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就随之而爆发了;四是当一个经济的物价上涨到一定高度、以致一部分家庭现在的收入不足以保证其现在的基本开销时、他们就会动用过去的存款来支付、这就必然增加银行等金融企业的存款兑付,由于银行等金融企业常常是在保证留足国家法定准备金后就会把储户存款全部用于直接投资或贷款给他人来赚钱,因此,当贷款者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而储户又要取走存款时、银行等金融企业就会面临不能及时兑付取款的压力,如果这时一个经济中的许多金融企业都面临贷款难收回而存款难兑付的压力时、金融企业之间期望通过彼此之间短期拆借来缓解兑付压力就会落空、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经济就会爆发金融危机,正是2008年9、10月份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和美国其他1万多家中小金融企业先后因次贷危机等导致贷款不能按期收回和存款难兑付而破产倒闭、结果导致了美国至今还在继续漫延的金融危机。

总之,周期性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病症,尽管凯恩斯提出的通过货币贬值来扩大需求的政策能够使经济衰退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矛盾并不会因此消失,当这些固有的价值矛盾积聚到一定能量时就一定会在经济中通过危机的方式来消化,这一点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