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狂草经典 张芝(旭)《冠军帖》版本数种

狂草经典 张芝(旭)《冠军帖》版本数种

狂草经典 张芝(旭)《冠军帖》版本数种
狂草经典 张芝(旭)《冠军帖》版本数种

狂草经典张芝(旭)《冠军帖》版本数种

狂草经典——张芝(旭)《冠军帖》版本数种

张芝(另一说张旭)《冠军帖》《冠军帖》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苏东坡在书论中写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这段文中点了4个书法家: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东汉的张芝和西晋的索靖。

张芝以勤学闻名,取法汉时的杜度和崔瑗。据传家中衣帛,皆先书写而后染,临池学书,水为之黑。由于张芝幼时就显示出过于常人的颖慧,及长,朝廷征其为官,辞之不仕,被认为有高洁的操守。

从《冠军帖》来看张芝的创作态势,是远远地走在了汉代书法家的前列,甚至让人感到怀疑,人在汉代的张芝,居然能够以如此鲜活灵动的线条来表达。因为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书坛上除了中规中矩的隶书外,章草依旧一副古拙厚实的面貌。虽然说摆脱隶意的草法已在汉代简牍中出现了,但

是无论如何,都与《冠军帖》这种轻盈灵动的线条相去甚远。三国时的韦诞认为张芝是“草圣”,后世沿用,可见张芝在草书方面的声名、地位绝高,就像是书坛上的健跑者,远远地将他人甩在身后,超乎寻常地跃过时代,独自领跑——我们找不到和《冠军帖》相同的笔法、笔意,以致惊叹不已。

现在能够看到的《冠军帖》已是刻本,6行,32字,刊于宋《淳化阁帖》。

打开《冠军帖》,就有纵横气势扑到眼前,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南朝的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称张芝“善草书,精劲绝伦”。断和连的交替是张芝笔法的一个要点,合适则连起,不合适则断开,随意所至。如第四行为三个字群:“踪”、“可恨吾”、“病来”。连则乘势而不激流过涧,断则果断利落,捉控于瞬间。圆转也是张芝笔法的另一特点,圆转助长了气势的贯注,如波澜开合,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出入变化,不可端倪。明人方以智认为“奇者不为法缚”,通常认为奇必越法背法,但在张芝笔下,奇而守法,线条的运用纯乎草法,不是那种蛮力使气的纠缠不清。

在汉代书法里,如张芝这般勾连紧密的“一笔书”,打破了章草横势运笔、字态横向、字单一而不相连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形成了上下贯通、逶迤连绵的纵向气势。

在《冠军帖》中,张芝用笔如飞,却精到不杂力含其中。

尽管是刻石,线条仍然坚韧圆动,就是细如发丝之笔,也爽朗直率。清代朱和羹说得好:“细处用力最难,如度曲遇低调低字,要婉转清澈,仍须有棱角,不可含糊过去,如画人物,衣折之游丝纹,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张芝也是在细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书家具有的深厚功力。

《冠军帖》还能给人一种美感,就是飘逸空灵的气度。线条飘逸而不飘忽,没有火辣辣的气味,而是纯正、脱俗,把草书写雅致了,也写得灵动了。圆转的笔调多,运用不好则大圈圈套小圈圈,雷同且俗气。而在这里,弧度多变,弧形多样,交错包含,不断给人以新鲜感。张芝用笔不是往粗壮雄厚处发展,也非丰腴泽丽,而是笔锋轻入纸,跃起而行,不雕不琢。南朝梁武帝认为“张芝书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此评有些虚幻,但是不难感受,意即张芝书有脱俗之美,不是那种实在的世俗气,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令人远想。(朱以撒)——————————————————————————————————————————————————————————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杨氏海源阁宋拓本)

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故宫博物院藏李宗翰宋拓本第二卷)张旭(芝)《冠军帖》(大观帖海源阁藏宋拓本第二、四残卷合册)张旭(芝)《冠军帖》(宋拓大观帖选页故宫藏

本)张旭(芝)《冠军帖》(绛帖山西新绛县图书馆藏十二卷本)张旭(芝)《冠军帖》(明肃府本《淳化阁帖》)张旭(芝)《冠军帖》(淳化阁帖明肃府本卷二)张旭(芝)《冠军帖》(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卷二)张旭(芝)《冠军帖》(淳化阁帖游相本第二卷)张旭(芝)《冠军帖》(清拓肃府本《淳化阁帖》卷二)

将《冠军帖》分成《知汝帖》和《终年帖》,两种释法:(一)

释文1: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释文2: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所游悉,谁同……(缺漏)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若论听故也。

(二)

1、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

2、终年缠此。当复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以去。

复得一会不。讲忘不忘。可恨汝还。当思更就理。一昨逰悉谁同。故数往虎丘。不此甚萧索。祖希时面。因行药欲数处看过。还复共集散耳。不见奴粗悉书云。见左军弥数语听故也。(以上见宋姜夔撰绛帖平卷二)————————————————————————————————————————————————————狂草经典——张芝(旭)《冠军帖》

历尽一千八百余年人间和自然的种种劫难,张芝的遗

墨自宋代之后湮没殆尽,今仅见于刻本《淳化阁帖》第二卷中标为张芝书的四帖,其中第一帖即为大草《冠军帖》,是

其突出的代表作品。鉴于此帖对研究张芝的重要性,因此版本问题尚需多说几句。

《淳化阁帖》在宋室南渡后祖本已不传。此后转相传刻,遂遍天下,不可悉计,杂厕丛生,各种复本传至今者已无一原拓,皆失庐山真面。就笔者所见游相本、肃府本、潘氏本三种《淳比阁帖》中的《冠军帖》,均摹刻甚差,殊少神韵,与笔者青年时所见并双钩一过的《冠军帖》大相径庭。笔者的双钩摹本版式较大,行款长,底本摹刻至精,奕奕动人,可谓妙意尽传,下真迹一等。惜早已严重损毁。此后,笔者所钩之底本一直未见刊出,常引为憾事。一九八五年,上海书画出版性出版的《行草》中册收入《冠军帖》,与笔者双

均本无异,即为当年所钩底本(此帖被署名〈唐张旭冠军帖〉)。

从版式和摹刻之精妙上看,此帖疑从宋拓榷场本《大观帖》出选刊(《大观帖》行款较长,摹刻远胜现存《淳化阁帖》诸刻)。因而笔者将《行草》中册中的《冠军帖》作为本文的持论依据。

此帖于二十年前勾摹至今,很少临读,然每每检阅,总不胜慨叹,心情难以平静,感到在这有限的形式里展示给人的实在是一个千态万状的意象世界,任凭欣赏者神驰八极,移情万里,令人神往、舒畅、振奋、遐想,一种无穷的魅力,夺人魂魄,发人深思。细细观之,又是一片“法”的海洋,在那里蕴含着“美”的无尽宝藏,无限“动”的生意,“动”的哲理,真可渭:“有妙必臻”、“无法不具”、“无势不备”,这一切又都是那样的浑融浩渺、和谐自然。

张芝特重于师法造化,这方面在张怀瓘的几篇论著中几乎都有涉及,如在《六体书论》中说张芝“探于万象,取其元精,至于形似最为近也。字势生动,宛若天然,实得适化之姿,神变无极。”。在《文字论》中说他“得物象之妙,均造化之理。”又在《书断?中》说“若青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岩谷,任于造化。”等等。我们从《冠军帖》里感觉和冥观到的可以邀游其间的万千气象的意境,是书家“体于自然,效法天地,兴象万端,奔赴笔下”的创造。在这里‘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得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它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天人合一”的根本原则。

从创作上的感情因素来看,《冠军帖》汪放恣肆、飞动

流走,似乎属于感性创作的范畴。然而,当我们深入地观察和加以审美体验时,张芝的狂放毫无所谓“野逸”、“狂怪”之气,更没有妄生圭角的那种“狂狷”、“狂獗”之气,而是在狂放中从心所欲,不逾规矩,即使行笔到惊心骇目之处(《如《冠军帖》中“过还复共集散耳”、“且方有诸分”、“竟不竟可恨汝还”、“奴粗悉”、“弥若论听”等处)大有“蛟龙骇兽奔腾拿攫之势”(张怀瓘《书断?中》),出神入化而法度不失。它给人的感觉是“英气”的勃发,是超然旷达、一派逸越之气的流行。这种风度和精神状态,正如张怀瓘《书断?中》形象的描绘那“若达士游于沉默之乡,莺凤翔乎太荒之野。”《冠军帖》用笔数体俱入,刚柔互济,方圆曲直交相为用,穷灵尽妙。盘旋飞动中点画狼藉,密合无间,穷极造化,仪态万方;结构字字意别,平中求险,险不失正,奇正相辅,意势相发;字与字、行与行连绵纵横,灵变无常,皆生映带,妙合天成,其势如鸿飞兽骇,云龙游天,洒落变幻,不可端倪。构成整个形式美的诸因素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结合。激越的情感驱动着迅疾的挥运,在挥运中情志又受到自觉或不自觉的极度敏感、微妙的理智的控制。既奔放豪荡、风驰云涌,又谨严缜密委曲含蓄。感性与理性自然完美地交融合一,从而展现了一个神变无极、生生不已的意象世界。它激起欣赏者无尽的联想和遐思,给人们的视觉和审美心理以极度的舒畅、自由和满足。《冠军

帖》暗示的这种意境,就是明代项穆所说的“穷变化、集大成”的“中和”之美的极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理想。

世人多认为,以“喷涌式”创作为特色、情绪表现为激越的大草,不属于“中和”之美的原则。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与意境》中说:“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喷涌式’或‘虚静式’创作方式都要求书家的心境处在一种高度自由的状态,这两种创作方式都可以进行理智控制下的高速挥写。《冠军帖》的创作,是静穆观照下飞跃生命的展现,它没有超越‘中和’的审美规范,当然,更不是反‘中和’的。明朝项穆说:‘中也者,无过不及是也;和也者,无乖无戾是也。’作为大草的《冠军帖》在形、神、法、意的艺术表现上看,都没有偏执、过份、乖戾之处,笔者以为张芝的《冠军帖》是在大草领域里,最能体现‘中和’之美的典范之作。”

《冠军帖》的美学价值和意义,还突出地表现在书法艺术创造的“骨”与“筋”的观念上。传为卫夫人所作《笔阵图》中“多力丰筋者圣”的著名论断,是继承汉末到东晋书法艺术关于“骨”、“筋”理论的进一步发挥和总结。《冠军帖》深刻地体现了这“多力丰筋”的审美内涵。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张(芝)劲骨丰肌,德冠群贤之首。”张(芝)的“劲骨丰肌”,就是卫夫人所说的“多力丰筋”。因为“骨”和“力”是互为表现的,“劲骨”即“多力”;“肌”是指“多骨微肉”(即“筋”),故“丰肌”亦即“丰筋”。张怀瓘对张芝草书的这一论断,也是对前人评论张

芝的总结和发挥。《冠军帖》用笔骨力劲健,筋肉丰满,阳刚阴柔相辅相成,因而达到所谓“圣”的境界。这种境界含蕴着无限深广的艺术内容,它给人的美感是极其复杂和难以名状的。就其形式美和意象美的主要方面来说是一种气势飞扬纵横、奔放雄肆的美。这属于“多力”的美学范畴(即“阳刚”之美);然而它又给人一种清逸流宕、萧散丰满、沉着屈郁的美,这属于“丰筋”的美学范畴(即“阴柔”之美)。这“多力”体现出的“骨”与一般所指汉人的凝重、莽苍、刚健质直的“骨”,后来唐人的豪坟壮丽、峻拔雄强的“骨”均有所不同。它是“阳刚”和“阴柔”高度完美的结合,是既突出了骨力,又充溢着血融肉润的美。它更主要的是一种高逸旷达、潇洒蕴藉的风流气骨。它既是内在精神的体现,又涵盖了外在形式的美。这实质上己是中国古代书法美学史上的“中和”之美的高峰——“魏晋风骨”——的内涵了。

张芝是东汉未年人,先于曹魏仅二十年左右,张芝谢世时,作为曹操重臣的楷书大师钟繇已届不惑之年了,所以,从书法美学发展史上看,张芝正处于“汉魏风骨”向“魏晋风骨”的转化期。古典书法美学滥觞于汉代。西汉以降,崇尚一种有力、有势的偏于“阳刚”的美。到了东汉,特别是汉灵帝在文学艺术上的变革之后,过流到崇尚一神俊逸、超迈、浓郁、飞扬的气势美,即所谓“魏晋风骨”。这种审美理想必然影响当时盛极一时的草书艺术。生活在东汉、曹魏临界期的张芝,

显然是承袭了两汉以来的艺术风骨的精华,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扬,而趋向于“魏晋风骨”了。由此,笔者以为张芝是开“魏晋风骨”一代新风的继往开来的大师。他为以“二王”为代表的“中和”之美的高峰——“魏晋风骨”的形成和

确立,起着先导和启迪的重大作用。张芝以他的伟大艺术实践,奠定了自己至高无上的“草圣”地位。《冠军帖》不愧为他的千古不朽的杰作,它对汉以后的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美学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张芝不仅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书法家,而且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造型艺术史、美学史上的精英。只可惜地的书论著作《笔心论》五篇失传了。

近代法国大雕塑家罗丹有一段相当出名的话:“一个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付予了一切被创造物,如果他们在这线里面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那是不会产生出任何丑陋的东西来的。”罗丹在自己的雕塑里发觉了贯注宇宙一切的这一条线,而比罗丹早一千七百年的张芝,在中国书法艺术里就看到了这构成万千艺术形象的“线”,他的大草“一笔书”,作了最完美、最典型的创造。

张芝卒于汉献帝初平年间,两汉时期被经典化的儒家学说,必然浸染张芝的思想和艺术观念,儒家的艺术创作原则和审美理想“中和”之美,是古典美学的最高境界。《冠军帖》“穷变化、集大成”的“中和”之美,是古典美学的最高境界。《冠军帖》“穷变化、集大成”的“中和”之美,渗透了儒家精神的“中

和”观。而在他晚年变法(即创造“一笔书”)时期,正值汉灵帝

变革的时期,人们摆脱了传统经学的束缚,文学艺术发生重大变革,书法艺术走上了自觉。范文澜先生说:“文学与艺术在变革派的影响下,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也就是说质胜于文的旧作风开始变为文质相称的新作风”(《中国通史简编》)。从质胜于文到文质相称是一种飞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史’泛指浮华之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只有文质对立的双方恰到好处地结合,才能达到美的最高境界。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与当时的整个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步的。亦文亦质的《冠军帖》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的伟大杰作。当人们摆脱经学的约束,转化对主体生命自身关注的时候,张芝其人旷达超逸的超现实功利的品格,又必然决定了他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的道家倾向。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张芝用“逸越”二字,并认为这种“逸越”之气是没有人能逾越的。梁武帝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和袁昂在《古今书评》里评张芝使用了同一语言:“张芝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此三公的评价都是准确的,《冠军帖》一望便觉其气俊逸,充满着潇洒无羁、飘然欲仙的神韵,这又正是道家的审美理想。张芝特别注重师法造化,所谓“探于万象,取其元精”、“得物象之形,均造化之理”等等,这与道家的崇尚自然,主张心灵关照的哲学观念,又实在是非常契合了。上述这些方面都说明了张芝是属于道家的。然而“集大成”的儒家

“中和”艺术观涵盖了这种“飘逸”的道家观念,正如作为道教徒

的王羲之,在他“中和”之美的典型作品里,透出他潇洒出尘

的天性一样,《冠军帖》虽是大草,亦不出“中和”的审美范畴(前已论述)。所以《冠军帖》既是儒家的,也是道家的,即

是儒、道互溶互补的。

儒、道两家的传统美学体系和艺术观都是重“道”重“气”的。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学艺术一样,也都重“道”、重“气”。“气”是“道”的体现,有些中国古典哲学家明确

提出“道”即“气”。“气”是中国书法艺术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本源,因为天地万物(包括人及其精神)都是相互依存、相互生发、

联成一气的,都是禀“气”而生的。中国书法还重“势”,其实,“势”也几乎等同于“气”,故尔.书法艺术往往“气”、“势”并用,持别讲求作品的“血脉气势”。“气势”,又与“气韵”互通,互为生成,它既表现并赋予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的“形质”,又充

实于“形质”之内的“神采”,“形质”与“神采”合二为一,从而产生意境,这种意境体现出书法家整个身心与宇宙元气的结合,展现书法家的情志、才性、意趣和气概。所谓“气盛而化

神”(《乐记?乐象》)。如果书法作品乏“气”,就没有动人之情。张芝《冠军帖》的创作,是一纵奇纵的清逸之气,驱使行笔放纵变幻,倾刻成章,显然,这是在对“气”(亦即对“气势”

和“气韵”)的追求和把握上的极大发挥。从而使作品内涵的

意境得到充分的展现,达到了儒家的“天地与我同流”、道家

的“万物与我为一”、得“天地之大美”的最高精神境界,亦即最高的美学境界,这也就是宇宙本体无限自由意识的“道”。《冠军帖》之所以具有强烈的美感力量,就是因为它注刻地体现了“道”的内涵。当我们面对它时,犹如游心于生生不已、神气

万端的宇宙万物之间,得到至美至乐的艺术享受。

“一笔书”就其实质而言,可谓“一气书”,它并非外在形式上的一笔连到底之谓,其真正涵义是,自始至终,笔势相揖顾盼‘连绵相属,其气一以贯之,在这个意义上看,这种创作方式,适用于一切书体。于此,我们可以说,张芝创造的“一笔书”,其意义更在于它最大限度地展示和强化了书法这门艺术创作的根本要害——“气脉通贯”。在书法作品里,只有气脉通贯,才有可能浑然天成,真气弥满,从而充分展现书法家的创造力和书法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张芝生活的年代,是远在汉朝晚期书法艺术走向自觉的发篁期,他创造的“一笔书”如此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宇宙元气的流行,

流出了自然万象的美,流出了他心灵的美,而且又是最能展现书法艺术特性的书体——大草,这对后世起了多么大的昭示作用啊!“一笔书”揭示了书法艺术重“气”的根本原理和艺术艺术创造的根本原则,从这一点上说,张芝是作为艺术的中国书法最早的先觉者和开创者,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最伟大的先驱。天道长存,张伯英的贡献是不朽的,他的嚆矢之功世不可没。

“一笔书”开创的自由抒写性灵的最高样式——大草一艺。在中国书法的天地里,从此开始了“大写意”的新纪元,在一

个半世纪之后的“二王”那里觅得了知音(王羲之中年后师法

张芝;大令幼学于父,次习于张伯英,他的“一笔书”更直接得于张芝传薪),到了大唐帝国“颠张狂素”的手中,得到了浪漫主义的发挥和张扬。这四位蜚声万里、荣耀百代的大师.都是伟大张芝的异代私淑,他们各有各的天地,然而,其书风共通的一面,都为张芝这座巍峨大山的流风之所被,而从属于他的世界。张芝的神皋奥府、《冠军帖》的高风绝迹以及它的

美学价值和典范意义,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所推崇。张芝精神亟待发扬。他的辉煌是永恒的。

(佚名)

关于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文章1

关于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文章1 (2013-12-22 08:57:28) 转载▼ 分类:糊口之本 标签: 杂谈 分享 寻求工作于生活的平衡(很好的文章) 来源:刘玲的日志 15种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获得平衡 “工作是一个橡胶球,你把它丢在地上,它还会弹回来。但是另外四个——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是玻璃球,如果你把其中任何一个丢在地上,他们将不可避免的磨损、打上印痕、甚至支离破碎。他们永远都不会一样。你必须懂得那些,并且致力于你生活中的平衡。” -----Brain Dyson 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 在今天这个疯狂发展的世界,找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点,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就意味着你会错过提升个人生活质量。更进一步说,如果你面对着个人生活中的诸多挑战,照顾年事已高的父母,为婚姻问题所困,或者金融危机,那你将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无论你关注于工作的时间是过多还是过少,当你感觉到你的工作和私人生活不和谐了,就会带来压力。这里有15个小贴士,可以帮助你达到平衡点——或

者至少可以让你不必担心。花一点时间去阅读,并且反思,然后使你的生活达到平衡。 1.不要过多预订。对于人们来说,在一个工作日塞进尽可能多的工作是不正常的。关键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是按照预先的安排。这意味着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不能履行的约会、不会回复的电话以及其他不会发生的事情上。不要尝试计划做太多的事情,假定你今天打算做的事情只有50%能够完成,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仅仅会把有价值的时间浪费在寻找事情为什么没有发生的原因上。 2.分清主次。高效利用时间的秘密是,清楚的知道那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暂缓的。但是关键是把最锋利的刀刃用在发现事物的本质上。学会提问,可以帮助你确定事情的紧急程度,在谈判之前,要有足够长的考虑时间,不要落入“即时回答”的陷阱。把所有事情都置于最高的优先级别只能耗尽你的精力。 3.定制计划。反思你一周之内做的每一件事情,包括工作相关的和工作无关的活动。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最满意的。删除你不喜欢的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要内疚。如果你没有做出某些决定的权利,和你上级或者监护人商谈。 4.利用选择权弹性的工作环境也许能够减轻你的压力,同时可以释放你的一些时间。远程协作、分享工作、可伸缩的工作时间或者或者一个压缩的工作周,都是潜在的选择。

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和各种纳米材料在涂料领域的应用;阐述了纳米材料在应用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纳米技术在涂料领域的发展前景。 论文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材料涂料 1纳米简介 所谓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主要区别是:纳米技术研究的是以控制单个原子、分子来实现设备特定的功能,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工作的;而微电子技术则主要通过控制电子群体来实现其功能,是利用电子的粒子性来工作的。人们研究和开发纳米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对整个微观世界的有效控制。 纳米技术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现代科技的广阔领域。1993年,国际纳米科技指导委员会将纳米技术划分为纳米电子学、纳米物理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加工学和纳米计量学等6个分支学科。其中,纳米物理学和纳米化学是纳米技术的理论基础,而纳米电子学是纳米技术最重要的内容。 纳米是一个微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根头发丝有7万到8万纳米。纳米技术这个词汇出现在1974年。纳米科学、纳米技术是在0。10 到100纳米尺度的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及特性。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上竞争的热点和难点。碳纳米管自从1991年被发现以来,就一直被誉为未来的材料。碳纳米管在强度上大约比钢强100倍,其传热性能优于所有已知的其它材料。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常温下导电时,几乎不产生电阻。纳米陶瓷材料在1600摄氏度高温下能像橡皮泥那样柔软,在室温下也能自由弯曲。从1998年世界上第一只纳米晶体管制成,到1999年100纳米芯片问世,使20世纪最后10年世界上出现的“纳米热”进一步升温。 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占有一度之地,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已成功制备出包括金属、合金、氧经化物、氢化物、碳化物、离子晶体和半导体等多种纳米材料,合成出多种同轴纳米电缆,掌握了制备纯净碳纳米管技术,能大批量制备长度为2至3毫米的超长纳米管。合成的最细的碳纳米管的直径只有0.33纳米,这不但打破了我国科学家自已不久前创造的直径只为0.5纳米的世界纪录,而且突破了日本科学家1992年所提出的0.4纳米的理论极限值 纳米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十分巨大。纳米技术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工业。纳米复合、塑胶、橡胶和纤维的改性,纳米功能涂层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将给传统产生和产品注入新的高科技含量。专家指出,纺织、建材、化工、石油、汽车、军事装备、通讯设备等领域,将免不了一场因纳米而引发的“材料革命”现在我国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注册的公司有近100个,建立了10多条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生产线。纳米布料、服装已批量生产,象电脑工作装、无静电服、防紫外线服等纳米服装都已问世。加入纳米技术的新型油漆,不仅耐洗刷性提高了十几倍,而且无毒无害无异味。一张纳米光盘上能存几百部,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最美是青春 ——记14届篮球运动会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团队精神和集体凝聚力,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三岔初中举行了第14届学生篮球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为期两天,安排在3月17、18日。 此次比赛共有14个班级参赛,采用各年级抽签分组循环赛制的方式。遇到所有学生都喜欢的经典赛事,每个学生都兴奋不已,整个球场俨然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自发地成为本班的拉拉队员,个个激情满怀,积极地做着准备。比赛伊始,场上球员们迅速投入其中,熟练地抢球、传球,并精准地投球。随着队员左晃、右晃、过人、起跳、钩手,三大步上篮,“球进了”!抢篮板,双方争夺异常激烈。虽然头顶火红的大太阳,球员们个个都汗流浃背,但始终没有丝毫的松懈,他们都认真、潇洒地打好每一个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得到球的机会;场下的拉拉队也纷纷为自己班的篮球队加油呐喊,助威声次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篮球赛已圆满结束,但球场上奔跑的身影,认真的态度和拼搏的

精神、不服输的意志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是一场晋级赛,但输赢已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团队的合作和凝聚力,还有他们面临考验,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一切,将给我们的学习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更多的希望。本届篮球比赛,队员们真正地做到团结协助、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其间也有学生受伤流血,但他们不怕疼,反而享受战胜困难带来的甜蜜,不过也给了我们忠告,在全力以赴、顽强拼搏的同时要懂得自我保护。 这次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体生活,更激发了他们积极投身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热情和信心,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比赛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凭借篮球的独特魅力,我们也看到了当代中学生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风采。

艺术与生活论文

艺术与生活论文 生活空间艺术与城市视觉文化品牌的塑造 摘要:在当代城市面貌甘趋“同质化”的时代,一座城市如何能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中脱颖而出,彰显自己独特的魅力,提升自身的竟争力已成为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因素之一。而通过公共艺术的实施,来塑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意蕴的视觉文化品牌,已成为当代城市增强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和策略。 关键词:公共艺术视觉文化城市品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塑造城市品牌已成为各国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座城市是否拥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与独特的城市品牌,己成为评判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象征与标志。因此,改善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文化品牌,从城市的视觉形态和文化形态上展现城市的个性与魅力,以区别于其他竞争者,成为当代城市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取得胜券的关键因素。 城市的视觉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建设、规划的一项系统工程,越来越引起城市建设者的关注。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在介入都市过程中为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争取在新世纪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发挥着中要的作用。 公共艺术概念的认知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或文化现象是当代大众美学以及日常生活美学的延伸和社会民主化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藩篱将艺术的概念扩大化,正如刘茵茵提出的公共艺术即是“那些在传统的画廊或美术馆系以外发生的当代艺术类型。”公共艺术的范畴已然超越了传统的以满足人的审美体验或精神需求为主的雕塑、壁画等视觉艺术形式而扩展到了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和装置艺术等具有艺术性的视觉形态或艺术行为领域。 公共艺术概念的广泛性和兼容性特征决定了其价值属性的多元化与多义性。公共艺术融入都市并不仅仅只是充当城市的“化妆品”,置于特定场域之中的公共艺术品在“妆点”和“美化”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化景物为情思,即升华为城市的“符号”或“标识”,承担起传承地域文脉、体现场所精神、追述城市记忆、形成地域认同、凝练城市特色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文化共同体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之功能。即公共艺术的美学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与实用性,这四个方面是构成完整的公共艺术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四者相合才能称之谓真正的公共艺术。正如《周礼·考工记》所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也。”公共艺术亦是如此,偏执于任何一方面都会导致对公共艺术精神的曲解。 品牌塑造介入城市建设 城市品牌的观念是近几年刚兴起的一种城市经营理念。品牌一词最早缘于企业产品的营销策略,是企业为在产品“同质化”时代的竞争

浅谈工作与生活平衡

工商管理学院考查课论文浅谈工作与生活平衡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年级: 2010级 作者: 学号: 成绩:

浅谈工作与生活平衡 摘要: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一直是每个人的渴望。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现实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工作与生活平衡。那么,生活与工作平衡是什么,为什么要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实现生活与工作平衡。在此,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浅薄之见。 关键词:工作生活平衡现实原因影响因素实现途径 一、工作生活平衡的定义 工作生活平衡,又称工作家庭平衡计划,是指组织帮助员工认识和正确看待家庭同工作间的关系,调和职业和家庭的矛盾,缓解由于工作家庭关系失衡而给员工造成压力的计划。一般来说,单身成人的主要问题是寻找配偶和是否婚后组建家庭。婚后初期,是否生育和实现家庭财务为主要考虑。子女出生后,抚养和教育子女成为首要任务。子女成人时,父母又要为之提供衣食和财务上的照顾。这些压力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和精神状态,最终影响员工对工作的参与程度。为此,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每一个企业的渴望。 二、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现实原因 那么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实现可能性,是我们探讨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过,对于为何人们渴望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具体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人是具有惰性的。每个人都愿意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生活对个人是具有价值的。如果我们因为工作而放弃生活,像一个持续不断地去工作的机器,那么这种平衡就毫无价值可言。而且假设人是理性人,每个人都能对工作和生活就个人利益做出自己的评价,辨别其效用的大小。 二、效用具有可传递性。即个人因减少工作时间而失去的效用能够通过生活中的效用得到补偿。而且,个人对工作和生活的效用评价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不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硬笔优秀草书书法》的内容,具体内容:在硬笔书法中,草书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出来。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欣赏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草书的起源及特点... 在硬笔书法中,草书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出来。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你有用! 欣赏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草书的起源及特点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正体字的开端。 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

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爱好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1

xx总校关于小学生课外活动的调查 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教育公平,不断丰富和充实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补齐短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调查形式:实地走访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调查分析 1、根据实地走访,了解到有姚寨总校的小学生课余生活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①做家庭作业、读课外书、看电视、玩手机上网(qq、微信、游戏)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 姚寨总校处于农村地区,在农村乡镇,做作业,看电视,上网、做家务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流。 农村小学生他们渴望参加一些课外班,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但由于农村乡镇缺乏各类机构举办的课外班,所以他们几乎都没有机会参加。 ②小学生渴求丰富多彩、压力小的课余生活 小学生对自己课余生活的看法和态度怎样呢?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8%的小学生觉得自己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感到满意;57%的小学生却觉得一般;5%的小学生觉得枯燥,不满意。究其原因,走访了部分学生、家长,调查发现,之所以农村乡镇小学生占一半多的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只是较满意,是因为农村孩子缺少课外书读,没有自己爱好的兴趣活动班可上,可供学生活动的社区环境也较差,还要做较多的家务活等。 “希小学生希望拥有怎样的课余生活呢?农村孩子普遍希望课余生活丰富一些: 望参加课外活动”“希望能参加体育活动。”“看电视,读课外书,做家务活”“有足够的时间写作业,玩耍。” 2、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①目前,在课间生活中,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以做游戏为主,而男生的比例大于女生;而排在第二位的读书。由此可见,女生在学习主动性上好于男孩子,并且相对于男生,女孩子更喜欢安静的做事。

论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论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她会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之处。那么什么是艺术呢?我觉得没人可以给她一个定义,因为这世上的一切都是艺术,无论你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存在的、不存在的都可以是艺术的表现体。 既然艺术这么的重要,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学习艺术的呢?美学和艺术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又是怎么样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呢?艺术对我们这个社会又有多大的贡献呢?有人说“生活就是艺术”又是怎样的艺术呢?艺术和大自然又有怎样的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些问题来讨论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和学习艺术的? 人类是大自然的艺术的结晶。人类的开始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她们的结合是多么的美妙、神奇,从而孕育出可爱的小生命,然而我们本身就是完美的一件艺术品、是大自然完美的杰作。所以我们最开始接触艺术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出生的那一刻,也可以说就是在我们形成的那一瞬。 艺术是多么奇妙的东西啊!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从娘胎的肚子里爬出来了。那哇哇坠地的哭声,不仅仅是向世界宣告你神奇般来临,也是演绎神奇艺术的开始。我们接触的艺术就是

从声音开始的。随后我们知道了颜色、语言、朋友、花草、冰雪、星河、分子、文章等等,这些所有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都是艺术的表现体。 然而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有不一样的艺术修养,所以对艺术的感知都不一样。<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写出的一部很好的艺术品,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就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艺术品又不同的领悟和感受;同样地第一千零一个读者就可能与前一千个读者有相同的理解,虽然生活经历不同,但是还是可能对同一事物有相同的想法的。这就是艺术的诡异之处。 2.美学和艺术有什么联系呢? 美学和艺术在生活中很难分开,觉得二者在我们的表述中是同一类事物。实际上,美学是分支于哲学的发展,参照了心理学的内容,在艺术的伴随下成长起来。所以美学不是艺术、艺术也不是美学。但由于艺术与美的关系最密切,所以美学的主要研究目的应是为艺术服务。 美是人的本质的能动表现和感应与自然和社会的艺术性和谐,美学是从审美感受中来认定事物艺术性发挥的效益性,思想意境的合理性,心理共鸣的可感性。一切都是联系到演绎者和欣赏者的和谐关系问题。如果美学脱离了艺术,就如花儿离开了树枝,不仅脱离了主体,缺少了滋润的源泉,也不能长久的绽放。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怎么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创新的人不看不同的事物,他们不同地看待相同的事物。因为这种独特的视角,他们往往将传统智慧颠倒过来。 另一方面,很多人通过发表吸引眼球和追随者的古怪言论来让自己出名。他们使用语义学、统计学以及狭隘而自私自利的研究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一些专家建议,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在当今每个人都应该是全天候的世界里不再起作用。一些人通过将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狭隘地定义为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来证明他们的观点。 就个人而言,我从来都不赞成这一古老的概念。我忽然想到你可以边走路边嚼口香糖。我知道我可以。 我的所有朋友几乎都工作。过去的三十多年,我一直将业务和娱乐混在一起。我努力工作,成为一名成功的高级主管,沿途充满快乐和美好时光。我总是设法把工作做好,但我也了解我自己。当我需要休息的时候,我就去休息。

有时你需要 ___断开并释放压力。其他时候,你可以将之混合起来。这是个平衡问题。这也和了解你自己,你的需求,你爱的人的需求都有关。 你如何决定你的生活完全和你照镜子并作出选择有关。 作为一名企业的主管,我努力工作,奋力进取。当我出差的时候,在会议开始之前,我早晨穿上运动鞋和运动短裤去跑步。这让我感觉好极了,而且有助于倒时差。晚上,我和客户以及我公司的本地同事一起出去吃饭,唱卡拉OK,诸如此类。 回到办公室,我每周至少和同事或我的员工出去聚会一次,时常带上我们的家人。当我整天奔忙于各种会议的时候,我仍然设法回家吃晚饭。然后,我手端一杯酒坐在沙发里,做一两个小时的 `PPT,而我的妻子在看电视。 这些天,我做咨询并写作。我在家工作。昨天我带着我的狗出去跑步,然后坐在外面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位从奥斯汀将想法发短信给我的老朋友兼同事的心血结晶。

浅谈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引言 当集成电路代替电子管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初期,1959年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查理·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召开的美国物理年会上预言:“如果人们能够在原子/分子的尺度上来加工材料,制造装置,将会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发现,人们将会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这在当时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如今,这个预言和梦想终于实现了。费曼所预言的材料就是现在的纳米。 今天,不少科学家又在预言,纳米科技将在新世纪里得到惊人的发展,纳米科技将给人类的科学技术和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科学家认为,纳米时代的到来不会很久,它在未来的应用将远远超过计算机,并成为未来信息时代的核心。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1991年就指出:“纳米左右和纳米以下的结构将是下一阶段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从而将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他预测:“未来一千年人类有可能对DNA基因重新设计。而生化纳米材料则是设计DNA基因所必须具备的医药材料基础。” 近年来,科学家勾画了一幅若干年后的蓝图:纳米电子学将使量子元件代替微电子备件,巨型计算机可装入口袋;通过纳米化,易碎的陶瓷可以变成韧性的;世界还将出现1μm以下的机器甚至机器人;纳米技术还能给药物的传输提供新的方式和途径,对基因进行定点等。 海内外科技界广泛认为,纳米材料和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望在10年内实现。现阶段纳米材料和技术正向新材料、微电子、计算机、医学、航天航空、环境、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业等诸多领域渗透,并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1998年8月20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文章指出,21世纪有三个领域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从外星球获得能源。并指出这是人类跨入21世纪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诺贝尔奖获得者罗雷尔也曾说过:“70年代重视微米的国家如今都成为发达国家,现在重视纳米技术的国家很可能成为21世纪先进国家。” 1974年,Taniguchi最早使用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一词描述精细机械加工。197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德雷克斯勒也提倡纳米科技的研究。但当时多数主流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1982年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以空前的分辨率揭示了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到80年代末,STM已不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劳动中成长 ——记社会实践活动 甘州区甘浚镇工联小学李军景胡玉红糟俊桢崔佳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亲近社会、学习知识、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家乡的玉米种植产业,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农业,感受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的重要性,感悟劳动光荣和陶冶美好情操,接 受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 质,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生的实 践体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甘浚镇工联小学一年一度的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剥玉米开始了。 9月24日班主任老师带领同们兴高采烈的赶赴一农户家去剥玉米,一路上同学们有唱有说,感觉是去赶集,看不出是去劳动。不觉得20多分钟过去了,到达目的地了,班主任老师给同学们分组、分任务,在田地里同学们兴致很是高涨,都是提前完成任务。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这时 候的同学们的兴致没那么高涨了,一个个没 精打采的样子,任课老师通过鼓励班里的积 极分子激励大家完成了早上的任务,午间休 息时间组织了歌咏比赛、说相声、下棋等丰 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的实践活动充满了欢声笑语。下午烈日炙烤着大地,但同学们依旧干劲十足,没有半点松懈,任然

在欢歌笑语中完成了下午分给的任务。 时光如白驹过隙悄然而过,不知不觉几天的实践活动已接近了尾声,在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有很多同学谈了他们的感受:“有的说劳动真累;有的说自己终于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有的说父母真辛苦,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几天的实践活动没有一个同学请假,都坚持了下来,更为重要的是涌现出了一部分积极分子,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锻炼,孩子们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体验实践的机会。

浅谈当代艺术

浅谈当代艺术 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关于当代艺术的问题一定是一个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身在一个艺术思维空前解放、并且人人都自称是艺术家的时代里,当代艺术比任何一个时代更接近大众,博物馆、画廊、双年展、大街上……艺术随处可见,但它同样也比任何时代更容易受到非议和疑惑。那么、我想就这篇文章粗略地谈谈当代艺术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关于“什么是艺术”“如何成为一名当代艺术家?”而我的初哀非常简单,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更加自主地判断艺术、认识艺术、认识我们所处的当代环境,并且享受艺术、追求自由的艺术。这是无比重要的一件事。 标签:杜尚、新颖性、原创性、记忆、当代环境、自由 对于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当代艺术己然成了现在的主流。所以对于当代艺术的思考和理解,似乎是一件不可回避的事情。而当我们谈及当代艺术的时候,无疑要正面的回答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艺术?”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艺术这个名称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包含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希腊时期的人们并没有我们所理解的“美术”(绘画和雕塑)的概念。罗马人也非常势力地欣赏高尚的(自由主义的)艺术,比如修辞或音乐。而在18世纪,fine art的定义出现了,由此将绘画、雕塑、建筑等囊括在了艺术的范畴。而时至今日、“艺术”的定义仍然在不断的被拓宽和刷新。这也是当代艺术家们正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我们正在不断的刷新着我们这个时代对艺术的新的理解。正如藝术史学家贡布里希说过:“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所以,艺术并不是一个非常确定的什么东西。而艺术家就是制作这些东西的男男女女。 艺术史学家汉斯·贝尔廷认为,我们所理解的艺术概念始于1400年左右。该艺术理念被延续并被改善着,我们认为这理所当然——哦,是的,这就是艺术,那就是艺术——直到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现代主义。人们开始质疑什么是艺术、我们做的又是什么。经过这样漫长的过渡,在这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中,人们、艺术家们开始询问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直到20世纪10年代杜尚出现了,他标新立异地主张: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而杜尚提出了这个想法后,人们理智上接受了它,但让人真正把它作为一个观点来看待却要花很长时间。20世纪上半叶,所有的学说——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整体而言,似乎都专注于外传统有形媒体中进行形式和内容的创新。立体主义者可能激发了表面空间的概念,但他们主要用油画来表现。50年后,抽象表现主义者依旧用画笔在画布上对艺术史进行勾勒。作为艺术家的艺术家当然进行了疯狂试验,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杜尚的想法才因波普艺术家而真正成形,那时,确实任何东西都被宣称为艺术品。 而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这一想法,也正是如今的21世纪的核心想法。我们的思考、感觉和生活方式意味着,如今的艺术无所不包,艺术的类型也在不断的被刷新。因为就像名声会随着时间变化一样,艺术的定义也是如此。那么“如

浅谈纳米材料与生活

浅谈纳米材料与生活 摘要:人类迈着欢快的步伐轻松地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世纪是计算机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卓越的发展。现在人类进入了又一世纪,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的世纪里,科学家通过运用的发达的计算机技术,为我们奏起了“纳米技术”发展的号角。“纳米技术”主要是围绕开发纳米材料为核心而发展的技术,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也不断有着新的开发。“纳米材料”的有效发掘及其利用必定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又一翻天覆地变化,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卫生事业带来极大便利。本文主要是通过给大家说明纳米材料的本质这一基点,向大家普及纳米材料的特性,以使更多的人能对纳米材料有整体的认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向大家说明纳米材料是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到目前为止,它的发展的确已经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我相信在纳米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未来,纳米材料一定有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纳米、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应用 现如今,科学界普遍认为,纳米技术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一台主要发动机,他将成为超过网络技术和基因技术的“决定性技术”,并将成为最有前途的材料,它所见具有的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节省资源、合理利用能源并且能够净化生存环境,它的发展研究会对化工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纳米材料的特性: 纳米材料是英文“napometer”的译音,是一个物理学上的长度单位。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用我们能看见的最小微粒院子来表示的话,相当于45个远在啊排列起来的长度。自然界只有生物具有纳米尺度,遗传基因DNA螺旋结构的半径约1纳米左右,一个典型的病毒大约100纳米长,相当于万分之一的头发丝的粗细。纳米科技就是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作为尺度单位的纳米,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后,

草书古诗四首

《草书古诗四首》,辽宁省博物馆藏,墨迹本,五色笺,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传为张旭狂草之作,极为珍贵。其内容,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疑为伪托)。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今人郭子绪云:“《古诗四帖》,可以说是张旭全部生命的结晶,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释文: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飖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原诗为枣)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原诗为策),大火练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哥(原诗为歌)吹分。虚(原诗为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 谢灵运王子晋赞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譁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繙(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 张旭《古诗四帖》与草书艺术文/李振石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卷横长195.2厘米,纵高29.5厘米,以五色彩笺纸草书古诗四首,人称《古诗四帖》。前两首书写的是梁·庚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和四五少年赞》,卷后有董其昌等人题跋。《古诗四帖》是历代文人墨客临池学书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张旭唯一流传于世的墨迹。原藏清宫府内,后由溥仪带出到吉林被我军俘获,交当时东北人民政府,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张旭,字伯高,唐中期苏州人,曾官至常熟尉、右率府金吾长史,故又称张长史,《新唐书》有传。书法早年笔摹心追习书于舅父陆彦远,而陆彦远又是传承“二王”书法精到之人,可见是王派体系的书风。从他的楷书《郎官石柱记》看,确实下笔渊源有自。由于张旭性情豪放,喜饮酒,曾和李白等人被杜甫戏称为“酒中八仙”。所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正是他形象的真实写照。张旭的狂草与李白诗歌、斐旻舞剑,时称“三绝”。张旭在唐代已经是出了名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包括颜真卿在内的很多中唐时期的著名书家受他的影响极深。如颜真卿在教诲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怀素时曾说:“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楷法精详,特为真正。”意在希望怀素习书,务必在楷书上打下坚实基础,以使超凡的草书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唐代是一个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艺术向多元化、多层次化发展创新的封建帝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在文化艺术方面是古今中外的空前大交流、大融合。她“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吸引吸收,无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产生了“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也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当时的文学、绘画、雕塑、音乐等文艺样式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作为唐代的草书,在继承“二王”的基础上融合贯通,“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写出了“唐代之音”的雄浑、放纵之态。书法这门艺术,在当时既是最普及的,也是那个时代最鼎盛的艺术,由于大胆革新创造草书艺术,因而出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作为代表人物就是张旭。 该帖全卷书古诗四首188个字:“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颻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核桃,齐侯问棘花。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北阙临丹水,南宫生绛云。龙泥印玉简,大火炼真文。上元风雨散,中天歌吹分。虚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衡山采药人,路迷粮亦绝,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一老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非世教,其人必贤哲。”落笔一气呵成,用笔肥厚,字势横壮,人称“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势、推如泉流”。 《古诗四帖》通篇气势磅礴,布局大开大合,落笔千钧,狂而不怪,书法气势奔放纵逸。如,六行八句:“汉帝看核桃,齐侯问棘花”,笔画连绵不断,运笔遒劲,圆头逆入,功力浑厚。又如,九行,“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字里行间内蕴无穷,古趣盎然,充满张力磁性。行笔出神入化,给人仪态万千之感,笔断意连,令人遐想无限。再如,十三行,“龙泥印玉简,大火炼真文”,笔法字体方中有圆,书写中提按、使转、虚实相间。纵观通篇结字隽永,章法严谨、行间布局疏密呼应、错落有致、刚柔相济、浑然一体。无论从通篇还是从局部单字来看,都会被流动、曲折,藏锋使转直入,动人心魄的阳刚线条所打动。如果没有高超的艺术修养,没有成竹在胸的功底是书写不出来如此巧夺天工的完美巨作。正因如此,张旭草书被历代推崇,有口皆碑,誉为“草圣”。明人本道生云:张旭草书“行笔如空中掷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文档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文档A survey report on Pupils' extracurricular life 编订:JinTai College

关于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 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 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 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 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相关背景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一代的 中坚力量,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成为了小学生能否担起重任的关键因素。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学校重视,家长更重视。因为它不光涉及到学生成绩好坏,而且还关系到他们的全面成长。如果小学生的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那么课余生活就是这个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现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不合理。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中,有许多青少年由于没有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而是沉迷于看电视、打电脑游戏等等。如何安排、利用好课余时间,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小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2、调查目的为了能让校园的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学生 的课余生活和他们的一些想法,以便今后能正确、合理地引导

同学们开展课余生活,并为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小组的成员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次调查。我们此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要寻求有益小学生成长的课余生活,使小学生过得既充实又丰富。 第二部分实践概况简介 时间: XX年6月——8月 调查形式:实地走访为主,问卷调查为辅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 1、根据实地走访,了解到有关xxx小学生课余生活情况,主要是城乡差别,具体分析如下: ①做家庭作业、读课外书、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 的主流 城乡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流有所不同。在城区,读课外书,做作业,看电视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而在农村乡镇,做作业,看电视,做家务成为小学生课余生活主流。 城乡课外班有别。参与调查的城区小学生中有一半以上 的人参加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英语等课外班活动。对农村

浅谈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浅谈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普通人们对于艺术与设计有着模糊不清的概念,就连一些专门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不见得能很好的把握,也总是模棱两可,捉摸不定。 通过学院举办的《当代艺术与设计座谈会》,邀请的嘉宾是今日美术馆的馆长——张子康先生(张子康,今日美术馆馆长。1989年7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9年9月在《河北图书商报》任美术编辑。1992年5月在河北教育出版社文化编辑室工作。1998年9月——1999年7月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室助教研修班,现为今日美术馆馆长。今日美术馆是以“民营非企业”,2002年由今日集团董事长张宝全先生创建并首任馆长,2004年底由张子康先生接任。张子康先生还兼任《东方艺术》杂志主编。今日美术馆系中国加入WTO后第一个按照国际美术馆规范建设和运营的纯民间美术馆。今日美术馆无梁无柱全开放自由展览空间及恒温恒湿、自动展板、自动灯光、多媒体声光展示系统等,系中国美术馆最高硬件标准,同时也跻身于国际一流美术馆行列。今日美术馆现有和正在筹建的下属企业有:今日美术馆出版社(香港)、今日美术馆杂志、今日美术馆网站、中国当代美术家数字资料库、中国当代书法家数字资料库、今日美术馆拍卖公司、今日美术馆画廊以及今日美术馆画院、今日美术馆研究院、今日美术馆艺术产业联盟等综合艺术产业实体。今日美术馆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流派及领军人物的同时,更注重对艺

术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形成和国际知名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艺术产业机构相适应的艺术运营模式,为当代艺术家及其艺术品提供一个面向世界的全开放式平台。今日美术馆开馆的《彩墨江山展》、《流行书风展》,其鲜明的学术性以及在美术史、书法史上的重大意义不仅受到国内外媒体及艺术机构的关注,也给中国美术界、书法界带来强烈震撼,促进了中国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今日美术馆展览面积1800余平方米,展线长约1000余延米,其全开放自由空间和活动展板、活动灯光不仅能适应所有二维平面作品展览,同时更能适应雕塑、装置等三维空间作品展览。)听了他的讲解以及他和设计系的老师的讨论,我对于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有点心得体会: 对于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的理解事实上它们是即有区别又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联系的。在人类发展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艺术和设计在各自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是辩证的,当代艺术的发展对于设计会有影响,反过来设计的发展也影响着艺术。 一、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区别 1、当代艺术与设计的概念 纯艺术和设计有很大的区别,一个是以形态思维为中心的,一个是以逻辑思维引导形态思维的,如果和在一起,在各种具体问题上的冲突将是没完没了的。包豪斯在魏玛时期曾经有过这方面的问题。格罗佩斯在1919年建立学院时,根据魏玛共和国政府要求,把早就在

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职场

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职场 所谓“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主要是指职业人士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支配,或者说是关于优先次序和价值观的问题。有学者还提出了和、并行的(:时商)的观点。大家对卓别林30年代的一出电影《摩登时代》一定不陌生,他扮演的工人,整天和冷酷无情的机器竞赛,分秒必争,工作呆板重复、枯燥无味。电影里有血有肉的人和冰冷刻板的机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就是典型的泰勒思想的科学管理理论,今天看来,这当然并不“科学”。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日益加剧,职业人士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重新日渐凸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问题,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国,随着改革的深入、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也十分关注这一问题。据调查显示: (1)65%的中国人抱怨自己工作生活失衡。此外,韩国是最“失衡”的国家,高达92%,而情况最好的是荷兰人,有57%的荷兰人认为自己工作和生活是平衡的。 (2)26-35岁的人是中国压力最大的群体,他们占据了中国工作和生活失衡人群的33%以上。而在这群人中又以男性最为突出,高达67%的26-35岁男性反映自己难以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同时,18-25岁的年轻女性的工作和生活平

衡问题也令人堪忧,她们当中有70%左右认为工作与生活的失衡。 (3)35%的中国人被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困扰,认为“照顾他人”是难以平衡生活与工作的重要原因。这表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让人们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4)中国的女性将“工作和生活平衡”评为工作满意度第1的重要方面,而男性则将之排到第4位,但是他们普遍对自己的现状表示不满。 其实,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一个交易:所得和所失进行的交易。因为平衡意味着选择和取舍,并承担相应的后果。那么,究竟是令人羡慕的工作重要?还是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生 活重要?上述调查表明,很多人为了保持“平衡”而筋疲力尽,却仍旧不得要领。怎样才能在心里放一个跷跷板,保持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富翁呢? 这些问题决不仅仅是员工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更为重要。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投入和产出”。 跷跷板的平衡艺术:工作向左生活向右 (一)招聘员工时,必须注意要与岗位所需的业务能力、志向兴趣相匹配 人力资源经理如果招聘到一位不合适的员工,即使该员工使

浅谈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浅谈纳米技术及其应用 1 概述 1.1 引言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它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人类将必然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方面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1.2 纳米技术的发展 最早提出纳米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教授[1]。1959年他在一次题为《在底部还有很大空间》的演讲中提出:物理学的规律不排除用单个原子制造物品的可能。也就是说,人类能够用最小的机器制造更小的机器。直至达到分子或原子状态,最后可以直接按意愿操纵原子并制造产品。这正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构想。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纳米技术的构想。美国康奈尔大学Granqvist和Buhrman[2]利用气相凝集的手段制备出纳米颗粒,提出了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成为纳米材料的创始者。之后,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雷克斯勒[3]积极提倡纳米科技的研究并成立了纳米科技研究小组。 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1年发明了可以直接观察和操纵微观粒子的重要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为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84年德国学者格莱特[4]把粒径6nm的金属粉末压成纳米块,经研究其内部结构,指出了它界面奇异结构和特异功能。1987年,美国实验室用同样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O 多晶体。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