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堂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堂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堂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堂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堂数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有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实践中的信息,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下面我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做法。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要注重知识生成过程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

浅谈学前班数学教学

浅谈学前班数学教学 中原小学张娥 学前班教育是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许多好的学习习惯都要在这养成。数学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学前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一些特殊的原因,学前班的数学教学开展的并不尽人意,教师如何才能通过亲切生动的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刺激儿童的多种感观,有效地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下面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1.教师对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转变观念 教育的本身并没有错,但应该选用更正确、更适合儿童的方式进行数学教育:①树立正确的儿童数学教育理念,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保证一个星期里有两个数学活动。并按数学学科知识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安排数学教育内容,让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②教师应给家长必要的指导,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发展特点,能客观看待、评价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就不会再以儿童能否完成复杂的加减来衡量老师、评价教育效果;学校也不会由于顾及家长的想法,让儿童在自由、轻松的环境学习和成长将成为现实。 2.数学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操作式教学”,让其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验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果。在活动中可把美术作

为辅导手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如:在画“日历”、“时钟”中感知时间所具有的特性,促进认识。特别是在空间教学中,美术更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在泥工活动中感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转换;在涂色、粘贴中感知形体分割和学习分类等。在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也应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一图多式、多式一图、一式多改”的教学方法。在数学中还应注意几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从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规律,并要求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从而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并形成一定的体系。 3.数学教学中设置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儿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其在玩中轻松学习。如:教学《跳绳》时,当主题图讲完后,请4个儿童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儿童讨论4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师: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这样很快掌握8的组成,从而融会贯通掌握10以内的数的组成。评析:师教得轻松,儿童学得愉快! 4.数学教学中注重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是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如:教学“自编加法应用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并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明白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结合生活情境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10℃,零下10℃,零下30℃.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和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1)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2)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1)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 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 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 思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创设情境—模拟—感悟 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模似购物活动,使学生能综合应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根据这一理念,教学设计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发挥合作交流,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创设情境 今天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生日,咱们去超市逛逛,选一份精美的礼品送给她做生日礼物好吗出示例8的挂图,观察: 1、观察 (1)柜台都有哪些商品呢 (2)它们的价格是多少呢 (3)看过这些玩是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 (1)足球15元,花皮球16元,飞机40元,机器45元,小熊20元,乒乓球拍8元。 (2)机器人最贵,花皮球最便宜。 (3)足球比花皮球贵,花皮球比足球便宜。 (4)机器人比飞机多5元钱…… 3、现在教师这儿有50元钱,买一架玩具飞机做生日礼物。 (1)应找回多少钱 (2)怎样列式与计算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算法,后汇报: 生(1):应找回10元,因为50元—40元=10元 生(2):应找回10元,因为40元+10元=50元 生(3):应找回10元,因为50元=10元+40元 4、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帮助老师解决了困难!老师想再把这多余的10元钱买些礼品,送给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试试看,能买些什么物品,请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分角色扮演购物,实际操作。

生1:还可以一个8元钱的乒乓球拍。生2:因为10-8=2,所以找你2元钱。 生3:可以买个6元钱的花皮球。生4:因为10比6多4,所以应找你4元钱, 生5:我可以买个足球。生6:你不够钱买还差5元钱。 反思: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教学有用,而走出课堂,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那么,如何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人民币简单计算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去商场购物的机会也很少,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情境的创设,如:为学生选送生日礼物——玩具飞机,剩下的钱还可以买些什么物品。在购物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帮助解决,这样就把数学与儿童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并利用学具进入具体角色扮演购物,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确确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浅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05T15:52:10.4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8期作者:马晴文 [导读] 微课必将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值得大家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微课制作及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 马晴文(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引入,能够方便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消除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因此,微课必将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值得大家推广使用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微课制作及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微课数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8-195-01 一、微课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许多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微课以某一概念、定理、案例为中心展开教学,模拟现实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到感兴趣的问题探索中,微课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学知识点零碎,表现形式直观,声音、图形、文字相结合,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利用视频的暂停、重播,有利于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防止学困生出现学习困难。微课虽小,但知识内涵丰富,教学意义巨大,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稳步推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通过微知识、微学习,形成大道理、大智慧。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例如,“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牛奶盒中牛奶量的多少”,引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将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用微课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数学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微课展示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数学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索。例如,数学公式的由来及数学家的科学研究故事,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思考数学问题,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重点、难点是学生建构知识结构的障碍,为了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将重难点问题设计成微课程的形式展示出来,微课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到八分钟时间,播放音频或视频,针对性地讲解一个知识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教学,教师借助几何画板,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的动态转化过程,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具体,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利用微课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微课的引入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丰富教学内容,课堂授课更加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高中数学微课制作 微课教学方式新奇,在融入式的课程环境中,消除了学生的距离感,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能动性,从感性到理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联想,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高中数学微课的制作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展开调查研究,进行预设,选定微课制作内容,微课资料的选取,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图片、音乐、影视资料,创设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微课教学设计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语言要简明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想象力,趣味性要强,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微课的教学内容少,聚集问题,突出主题,突出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加强某个教学环节,内容精简,资源容量大,微课制作要考虑动画的整体效果,根据主题内容体现图片和文字以及动画效果、图片和文字的处理,避免过于花哨,要突出知识点。 2.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选择、设计数学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微课程情境的创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入课题。例如,“空间四边形”有关问题的教学,教师只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一些学生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教师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制作微课课件,展示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让学生真切感受空间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观察过程中,理解了“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在体验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为“异面直线”的教学埋下伏笔,通过创设情境,微课产生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微课建构数学活动 微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利用微课构建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选择丰富的教育资源,供学生学习使用,发挥了教师导学作用,教师灵活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更快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微课程简短精悍,教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教学,分散重点,突破难点,学生易于接受,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搭建合适的台阶,体现教学的艺术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精彩环节展开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知识,还要拓展知识领域,教师在课上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微课教学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性质、等比数列、解斜三角形、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的解法等知识点,都是数学中的难题,教师把这些专题制作成微课程,让学生仔细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通过开展微型探究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参与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挖掘探究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建构,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

(完整版)最新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一册 第6章实数 6.1.1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的开方意义、平方根的意义、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使学生理解数的开方、平方根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方根. 【难点】 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 生:3. 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数的平方也等于9呢? 生:-3. 师:所以,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或-3.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填表.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用字母叙述为: 如果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例如:3和-3是9的平方根,简记为±3是9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师:请同学们看图. 展示课件: 师:平方与开方有何联系? 生: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师: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运算关系,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请同学们做题. 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 0.0004;(3)(-25)2;(4)11. 解:(1)因为(±8)2=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8,=±8;(2)因为(±0.02)2=0.0004, 所以0.0004的平方根是±0.02,±0.02;(3)因为(±25)2=(-25)2,所以(-25)2的 平方根是±25,即±=±25;(4)11. 师:正数、负数、0的平方根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在我们所认识的数中,任何一个数的平方都不会是负数.∴负数没有平方根.∵02=0,∴0的平方根是0. 归纳: (1)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负数没有平方根; (3)0的平方根是0. 师: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读作“正、负根号a”. 如:±读作正、负根号9. 师:只有当a≥0时有意义,a<0时无意义.为什么? 生:负数没有平方根. 师:请大家做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3)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一生上黑板.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纠正. 师生共同完成: (1)∵122=144,∴ (2)∵0.92=0.81,∴- (3)∵(±9)2=81,∴±±9.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同伴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6.1.2算术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会求一个数的算术一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掌握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多边形内角和》案例与反思 鄂州市第一中学周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 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 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o的和是540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o。结果得540o。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o,结果得540o。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o加上360o,结果得540o。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4篇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4篇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4篇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同学们开展丰富的活动来拓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小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小同学们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同学们设计多种活动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前班数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分类、数的分解、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4内的加减,(20以内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由于对同学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建议重点讲解暂时不将新课)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如认识钟表)、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以及简单的测量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小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 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联系,并能准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来园学习时间及入园前的基础存在差异,孟凡越和常心怡两位小同学的数学基础与张零予相比要强些,所以老师准备对张零予同学在教学进度上稍微放慢一点,以便其能跟上前两位小同学,总之老师因材施教带领同学们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来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四、教学措施 学前班数学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准备让数学知识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条件帮助他们合理的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学前班数学教学反思4篇 一学期又过去了,在本学期中学前班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而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我们在教育方面的要点。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不少。这一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纲要解析,并将纲要精神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通过纲要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立、自理,使孩子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常规工作: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函数》

《函数》教学设计 第1课时《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2.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如图是某地一天内的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那么在生活中是否还有其他类似的数量关系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变量与常量 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分针旋转一周内,旋转的角度n(度)与旋转所需要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式n=6t; (2)一辆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向前匀速直线行驶时,汽车行驶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式s=40t. 解析:根据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即可答题. 解:(1)常量:6,变量:n,t; (2)常量:40,变量:s,t. 方法总结:确定在该过程中哪些量是变化的,而哪些量又是不变的,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之为常量. 探究点二:函数的相关概念 【类型一】识别函数 下列关系式中,哪些y是x的函数,哪些不是? (1)y=x;(2)y=x2+z;(3)y2=x;(4)y=±x. 解析:要判断一个关系式是不是函数,首先看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只有两个变量,其次看每一个x的值是否对应唯一确定的y值. 解:(1)此关系式只有两个变量,且每一个x值对应唯一的一个y值,故y是x的函数; (2)此关系式中有三个变量,因此y不是x的函数; (3)此关系式中虽然只有两个变量,但对于每一个确定的x值(x>0)对应的都有2个y 值,如当x=4时,y=±2,故y不是x的函数; (4)对于每个确定的x值(x>0)对应的都有2个y值,如当x=9时,y=±3,故y不是

微课数学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第一节《倒数的认识》 一、教学背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页内容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沟通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材中通过几组乘积为“ 1”分数乘法的算式,积累学生对倒数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关于倒数的知识,但是对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非常不系统、不牢固,他们不会用语言叙述倒数的意义,在写法上也会出错,并且认为倒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将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混为一谈。 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局限于一个数,或者是把两个数倒过来。而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倒数知识。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探索“倒数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学习运 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发现它们的规律;借助直观渗透数学知识之

间普遍联系的思想,感悟“ T的重要作用。 3、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体会数学的特点,感受数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数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地说某个数是倒数。 三、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好!首先请大家欣赏两幅图片,通过这两张图片你都能获取哪些信息呢? 不难发现这两张图片都来自美丽的江南水乡,都有美丽的倒影在我们中国有许多有趣的汉字,下面就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些汉字,你能发现什么? 吞—吴杏—呆由—甲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数一数》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 课题: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训练 7+5+2+1= 5+6+3= 3+2+6+4= 二、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

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三、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熊猫图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棒,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2)小结:好,真能干,我们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二):“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 (板书:加数相同) (2)齐读:5+5+5=15 3+3+3+3+3=15(学生感到有些难读,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 出示相同加数连加还可以这样读:3个5连加等于15(板书)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篇一:幼儿大班数学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8的组成》教学反思 辽宁省公营子中心幼儿园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 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 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 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 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 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 的方法。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 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 活实际。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 为 篇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 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 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 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 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 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定县城关镇第四小学潘光明 【摘要】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其蕴涵的价值很大,适宜在各学科中推广,当然也包括小学数学,而且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具备了实施、应用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微课在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的作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合理使用微课提供了借鉴。但微课虽好,仍然需要教师合理调控。本文从微课的制作、学生微课使用的指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应性设计等方面对教师应如何调控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 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和微课大赛活动的开展,微课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一、微课开辟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天地? 百度百科对“微课”的解释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农村,随着数码产品和宽带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1. 教育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为微课应用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县域内所有学校全部建有校园网,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数码产品的大众化和网络资费的降低,绝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在家利用宽带上网的条件。加之各种在线录屏软件界面亲切、操作简易,使教师自己录制微课成为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微课的录制、传播和使用。? 2.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让微课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数学以其思维的抽象性、理论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而区别于任意一门学科。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其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运用微课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时,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微课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 以课堂为中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发挥微课的不同作用,让课内、课外学习联系更加紧密,使教学时间与空间得到拓展,数学教学的面貌将焕然一新。? 1.课前使用——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惑者 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学习新知识,他们肯定会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有很多疑问,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此时的微课,主要是答疑解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 1. 习旧引新 ⑴ 在 ⊙O 上 , 任到三个点 A 、 B 、 C, 然后顺次连接 ,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 这个 图形与 ⊙O 有什么关系 ? ⑵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 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 类比 )? 2. 概念学习 ⑴ 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 ⑵ 如图 1, 说明四边形 ABCD 与 ⊙O 的关系。 3. 探讨性质 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 , 矩形 , 菱形 , 正方形 , 等 腰梯形的性质 ,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⑵ 打开《几 何画板》 , 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 ( 教师适当指导 ) ⑶ 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 ( 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 , 内角 , 对角线 , 周长 , 面积 ),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⑸ 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 移动三个顶点呢 ? ⑹ 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 ?( 让学生回答 ) 4. 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 ⑴ 证明猜想 已 知 : 如 图 1, 四 边 形 ABCD 内 接 于 ⊙O 。 求 证 :∠BAD+∠BCD=180°,∠ABC+∠ADC=180° 。 ⑵ 完善性质 ① 若将线段 BC 延长到 E( 如图 2), 那么 ,∠DCE 与 ∠BAD 又有什么关系呢 ? ②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 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 于它的内对角。 ⑶ 练习 ① 已知 : 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 已知 ∠A=50°,∠D-∠B=40°, 求 ∠B,∠C,∠D 的 度数。 ② 已知 : 如图 3, 以等腰 △ ABC 的底边 BC 为直径的 ⊙O 分别交两腰 AB,AC 于点 E,D, 连结 DE,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23.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过程: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2 2.x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y)也随之确定, y是x 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的关系式,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对于2,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其范围是0 <x <10。 对于3,教师可提出问题,(1)当AB=xm时,BC长等于多少m?(2)面积y等于多少?并指出y=x(20-2x)(0 <x <10)就是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二、提出问题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为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在这个问题中,可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并回答: 1.商品的利润与售价、进价以及销售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 2.如果不降低售价,该商品每件利润是多少元?一天总的利润是多少元? [10-8=2(元),(10-8)×100=200(元)] 3.若每件商品降价x元,则每件商品的利润是多少元?一天可销售约多少件商品? [(10-8-x);(100+100x)] 4.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如果不能任意取,请求出它的范围,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简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 教法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 巩固练习趣味数学: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 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 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 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1.5小时追 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 系:快车 路程=慢 车先行 路程+慢 车后行 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1.5x=48×3/4 +48×1.5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线出发 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秒行10米,若 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引导观察 提问 提出问题 讲解分析 个别指导 反馈纠正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计算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 1. 习旧引新 ⑴ 在⊙O 上 , 任到三个点 A 、 B 、 C, 然后顺次连接 ,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 这个图形与⊙O 有什么关系 ? ⑵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 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 类比 )? 2. 概念学习 ⑴ 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 ⑵ 如图 1, 说明四边形 ABCD 与⊙O 的关系。 3. 探讨性质 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 , 矩形 , 菱形 , 正方形 , 等腰梯形的性质 ,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⑵ 打开《几何画板》 , 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 和⊙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 教师适当指导 ) ⑶ 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 ( 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 , 内角 , 对角线 , 周长 , 面积 ),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察得 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⑸ 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 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 移动 三个顶点呢 ? ⑹ 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 ?( 让 学生回答 ) 4. 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 ⑴ 证明猜想 已知 : 如图 1, 四边形 ABCD 内接于⊙O 。求 证:∠BAD+∠BCD=180°,∠ABC+∠ADC=180° 。 ⑵ 完善性质 ① 若将线段 BC 延长到 E( 如图 2), 那么,∠DCE 与 ∠BAD 又有什么关系呢 ? ②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 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⑶ 练习 ① 已知 : 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 已知∠A=50°,∠D- ∠B=40°, 求∠B,∠C,∠D 的度数。 ② 已知 : 如图 3, 以等腰△ABC 的底边 BC 为直径的⊙O 分别交两腰 AB,AC 于点 E,D, 连结 DE, 求证:DE∥BC 。 ( 演示作业本 ) 5. 例题讲解

学前班数学课程活动教学反思

学前班数学课程活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的设计教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一下反思: 从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一边组织课堂纪律,一边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数学。通过这段时间的我找到了一些关于学前班孩子学习数学的特点。 学前班的孩子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教学应图、形、音结合记。 学前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图,没有句子,更没有故事情节,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每堂课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符合,而且这些符号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应该插图结合起来,将抽象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在这一点上,自认为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好插图,在教学设计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采用在黑板上画小鸡,先画四只,再添一只,画中的小鸡和前段时间学美工课中画小鸡一样。这样孩子注意力正好集中了。孩子在心中想:咦;前段时间我们学习画小鸡,我也会画,数学老师也会画。这样孩子注意力和老师转动起来,课堂效果就很好。 二、游戏参与教学。 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活动。活动单一的训听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我们让幼儿不仅用口唱,用耳听,而且采用了综合动作;语言;游戏;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找、做。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辅助手段引起幼儿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是幼儿最感官,最敏感,使用游戏活动同时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在这节课中我灵机运用老师听课机会,让孩子拍手五下游戏迎接听课老师,这样即可以欢迎老师,又可以进入新课。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这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我没有发挥孩子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是很丰富,学生的思维也敏捷,我们甚至可以说:学生有时也是我们的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种方法。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阵地,我们要创设开放型情境,鼓励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孩子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我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需要我改进: 第一课堂纪律。一个安静的环境才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无比导致学习的困难。上课是我没有注意及时的控制课堂的纪律,比较的混乱,从这点看出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教案设计。前面说了,老师上好每一堂课都必须精心的设计教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我而言他们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我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教学比较生硬。但是后面注意力不够集中了,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多加点小游戏,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读的兴趣。 本文由找教案(https://www.wendangku.net/doc/809360059.html,)收集整理,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 [ 本日:9 本周:18 本月:109 总数:2764 ] [返回上一页] [打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