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武术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武术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少林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少林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1研究目的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其内容是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长期积淀的丰厚文化资源,又能 促动经济的持续进步。“兴国之途,首在经济之道。”作为具有悠久 历史,囊括儒、道、释三教的少林文化,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文化 兴旅游,以旅游促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子。本研究旨在将少林文化促 动经济发展的经验实行分析,总结出以旅游为桥梁,实现文化和经济 良性互动的规律,同时,为促动中原文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合 理化的建议。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调研目的和内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论著,以此为本研究提 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2专家访谈法针对少林经济的发体现状以及其走向访问众多相关专 家和领导,以期提供某些建议与对策。 3结果与分析 3.1少林文化的博大内涵嵩山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重要发祥地,驰名 中外,嵩山少林文化的产生与嵩山少林寺密切相关,它包括民俗传统、宗教、哲学、文学、历史、考古、经济、科技、教育、人物、医药等 方面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具有时代性和阶段性, 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结构。〔1〕 3.1.1嵩山少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 也是特殊而具体的文化。中国是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多民族统一的 文明之国,但经济发展很不均衡,文化发展也很不平衡。也正是在这 种不平衡中,经济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特色。

长期积累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精髓,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凝聚着 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各具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相 互交流和融合,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伟大的中华文化。黄河流域是中华 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而位于黄河南岸的嵩山少林文化 ,以其丰富的内涵表现出独特的风韵,成为中国文化的缩影,拥有中 华优秀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中岳嵩山不到10公里的距离内,就能够看 到中国释、儒、道三大文化1000多年发展的轨迹,这里不但有中国佛 教禅宗祖庭的少林寺,而且有中国道教文化的主要圣地之一中岳庙, 更有中国宋代儒学的中心活动场所嵩阳书院。〔2〕从嵩山少林区域文 化的特殊性里,能够找出中国文化的统一性。 3.1.2嵩山少林文化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从少林寺孕育出的众多英雄 豪杰,能够归纳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现象,总结出“尚武报国、振兴 中华、助善惩恶、崇尚武德、精益求精、注重美学”的武术精神。同时,在少林寺的大组建筑群中,“少林山门景平分”,从佛教建筑的“对称”,能够联想到儒家的中庸,道教的和谐,以及政治家对矛盾 的协调、平衡,进而体味出生活的哲理。 3.1.3嵩山少林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从汉三阙以至当代碑刻中,能够看出中国诸年代的政治经济发展风格;从嵩山大法王寺的兴衰史,可见佛陀东来,文化融浸,巧为无形赋新形的历程;〔3〕从清朝初年 的中岳《庙会图》中,则能够找到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备忘录”;“少林秘方”作为中国医药学跌打救治的科学总结,从中能够看出中 华医药文明的持续发展。 3.2少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登封市的发展起源与嵩山少林文化,得益于旅游。其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紧紧围 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旅游名城这个奋斗目标,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兴 旅游,以旅游促开放、促建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其中历 经了以下三个阶段: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中国武术发展史

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及战略 一.武术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传统性 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几千年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已经失去生存土壤濒临灭亡的“过去时”,它与科学技术以“创新”为生命力,呈价值取向的反向几何级放大。中国武术的价值的珍贵正在于它是一种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它的珍贵还表现在它是古代人生活行为在今天活的展示,因此极为脆弱。如果有一天传统武术真的实现了“现代化”,它的价值也将荡然无存。 2.搏击性 搏击是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手段,获取猎物征服对手的胜利的愉悦,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主题。“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人类文明产生之后,用某种规则予以限制,或以某种形式予以嫁接,在规则之下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力,就是现代体育产生的根由。对抗双方震撼人心的宣泄,野性的回归,不仅存在于搏击性项目,例如足球比赛就是演绎了古代战阵的对抗。无论是对于运动员还是观众,体验对抗都是走进体育场最直接的目的,它是一种精神上、体能上原始对抗能力在现代社会不发生退化的锻炼,是一个民族必须培养的品质,是作为体育竞技最直接的价值取向。 武术比赛的本质应该是让选手、也让现场的观众同步体验胜利与失败和这个充满悬念的过程。恢复武术产生的土壤和环境,让武术“打”回原形,这也是让武术在与之相适应的产生它的环境里自我矫正、自我检验,“顺其自然”地优胜劣汰。最大的意义还在于让我们冷落已久的技击方法在实战中打上中国武术的烙印,完成迟到的“专利注册”。这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最高的价值取向。 3,独特性 中国武术对于人类的最大的贡献是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突破了搏击中力量决定胜负的传统观念,突破了主要由四肢作为攻击手段极限的搏击术,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它体现了一种武学中完美的艺术性,它从一个更高的境界上符合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传统武术以技击为立身之本,他们的魅力决不局限于赛场之上,传统的武德要求习武者在生活中谦谦如君子,上场如猛虎,相交无小人,尊师重道,对为师者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反过来也成为一种群体的道德约束。在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中更显其存在的价值。 二.中国武术传承推广的现状 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评判标准的武术比赛。 第一.专业运动队。为了把武术推入奥运正式比赛,在全运会以及国际正式比赛上推出自选套路竞赛项目。它割断了武术的技击和另外的价值取向: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割断了武术的群众基础,而追求服装艳丽、动作高难、音乐震撼,其价值取向在戏剧、舞蹈、体操已有完美的演绎,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重复和模仿。这条路线已经由唐代公孙大娘到中国戏剧完成过一个极高水准的循环。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 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

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 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王晨光: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两个重要命题的辨思 □曹国新: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叶文:依托学校专业学科优势,走特色办学之路 □吴建国:民族院校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谢朝武:旅游院校研究生培养定位的现状与改革 □谷冠鹏:旅游高等教育应有之义 □余昌国:饭店高等教育应受到更多关注 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两个重要命题的辨思 王晨光 命题1: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要满足旅游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个时期以来,国内旅游业界很多企业家通常以此作为诘难旅游高等教育的依据,使得这个命题发生了有趣的转义:由于现阶段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尚没能满足“这些”旅游企业用人的需要,因此就被指责为不成功或者干脆说就是失败的。更为遗憾的是,这种观点已经成为了一些官员,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现状的基本判断。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些诘难的理由是否真正成立。归结其要,国内业界对旅游高等教育的指责主要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行业就业率低;其二,行业流失率高;其三,本科生眼高手低,不好用。 我们知道,这些问题真的是由旅游高等教育一手造成的吗?中国旅游业在持续近30年的飞速成长过程中,不仅旅游高等教育,其他如旅游企业,甚至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等也都面对裂变式发展表现出了种种不适,陷入了“成长的烦恼”。仅就旅游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而言,影响发展的因素处处皆在。一个显见的事实是,近年来一些国内旅游企业管理水平滞后、薪酬标准缺乏吸引力、员工缺少培养和升迁机会,以及与跨国公司的差距逐步拉大等等,可知这些旅游企业自身也难辞其咎。再从社会环境和产业成长角度看,随着社会转型和各种新型产业的崛起,整个旅游产业都面临着就业吸引力下降、员工流失率高,以及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素质下滑的尴尬局面。这些矛盾映射到旅游教育上,很难不产生消极作用。可见,上述问题并不是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多种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尚处在探索阶段的旅游教育而言,受自身发展水平低和行业贡献能力不足的制约,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尚处于弱势地位,面对指责是正常现象。但是,承认不足不等于否定自我价值,而是要学会客观分析问题,学会坚持自身的发展规律。经验证明,同样投身于酒店业的旅游专业本科学生,在国际知名酒店受到的认同程度和自身适应能力往往要比在同类别国有酒店高很多,我们也很少见到那些国际企业对中国教育的片面指责。可见,在批评面前,正确的选择不是人云亦

武术文化与旅游的契合点分析

武术文化与旅游的契合点分析 武术和旅游虽分属两种社会现象或人类活动范畴,但两者又存在许多共同的或相似的特性。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消遣活动,主要是满足人们在身体、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而武术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也是基于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身心享受的需要之基础上的,因此两者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或相似的特性,其发展有相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对人类社会起着相似的作用,特别是其活动内容在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高层次需要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一)武术文化与旅游的文化契合 首先,武术文化与旅游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而出现的产物,其发展均有着共同的社会经济背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与经济的高度发展,个人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大幅上升,消费能力的增强以及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身心享受的需求也在增大,并以追求高档次、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满足这种需要,体育和旅游就给人们提供了可满足这一需求的选择。 其次,武术文化服务和旅游都是社会消费活动,是人们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式。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除需有着共同的经济基础外,人们在武术活动或旅游活动过程中,参与者总是要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经济联系和关系,即通过货币交换来获得和满足相应的需求。此外,作为人们的文化消费活动,武术文化市场与旅游业一样,对社

会经济增长起着拉动作用,因而旅游业和武术文化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第三,说武术文化服务和旅游都是文化活动,是因为两种活动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活动过程中,人们既增长了见识,又增强了体质;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又体会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既欣赏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又丰富了现代生活知识;既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又促进了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友谊。因此,就参与武术活动和旅游活动的个体来讲,一般都不把经济收益作为活动目的,而只是把经济作为参与体育和旅游活动的条件。就此可见,武术同旅游一样,对参与者而言主要不属于物质生活方式,而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第四,任何构成武术活动或旅游活动商品的对象物,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民族特质和文化氛围。参与者可以从中吸取这种特质,感受这种氛围并接受其熏陶,以达到愉悦身心和增长见识的目的。在旅游或武术活动过程中,既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传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保护的作用。文化也是一种资源,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甚至当地居民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就必须重视对其民族和当地文化的发掘与保护工作。 (二)武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经济契合 武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都有自己特定的产品,有各自的消费者群体,从而构成了自己特定的市场,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这并不排斥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从系统观点分析,国民经济是一个大系统,

试述武术的发展现状

试述武术的发展现状 摘要:在武术普及化、国际化的推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异化现象,另外武术市场的不规范也使得人们对武术产生了不应有的误解。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如何善待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它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庞大的课题。 关键词:武术发展现状 1前言 目前,在武术普及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异化现象,使一些学者和武林老前辈痛心于传统武术精华不断丧失,国内学者为此而展开了几次大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下,如何善待武术,并将它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拟从武术的功能和特性的角度试述当前武术的推广,为武术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2. 对武术的技术体系及其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的探讨 攻防技击武术、艺术表现武术、健身养生武术因为其性质和表现功能的不同,能分别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将逐渐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比较独立的体系,成为武术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 2.1攻防技击武术 攻防技击武术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武术的主体,它一直作为个体和集团的防卫手段而存在发展,在当今社会它虽然作为集团防卫的功能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个体防卫的手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有资料表明现在各种行凶、抢劫的犯罪中,持枪作案仍占小比例,更多的是持刀械或徒手。所以,攻防技击类武术仍是人们防身自卫的首选方式。另外,武术对抗的竞技赛场也是广大青壮年朋友发泄各种原始形式的攻击性的替代物,它将攻击性引向有益的渠道,并不是从肉体上消灭同类,而是通过公平竞争使对手心悦诚服地接受获胜者体力、智力及技术上的优势。攻防技击类武术的技术与训练理论已经比较完备,所以应充分继承中国武术传统的训练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借鉴创新。我们采用现代先进的训练方法,不是打破技击武术环环相扣的训练体系,而是缩短每一环节所用的时间,我们决不能急功近利,忽视技击套路对搏斗的基础作用。温力教授在武术传统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形成一文中论述了在古代历史上武术的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文中说:武术的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以及围绕它们而存在的功法构成了武术传统技术体系;而一系列由套路至单势散用,切合实用的训练过程构成了武术传统的训练体系。文中还对此做了详细论述:中国武术的传统训练往往以基本功为基础,先学套路,待熟练后老师逐步讲解每个技击方法的攻法、防法及各种变化,把套路拆为散势,此过程叫做拆手;然后两人按固定动作反复进行攻防练习,称为递手或喂手;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随意使用方法的对抗性练习,以近一步提高练习者的攻防实战练习的能力击术。 对技击武术的发展,可以两条路并行,一方面可对中国武术按拳种分门别类,使各拳种按其传统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在充分习练各拳种的基础上,将各拳种的技击精髓及外来技击术(拳击、跆拳道、摔跤等)的精华融为一体,使其既蕴涵中国武术的奥妙,又具有时代特色。对攻防技击武术的比赛,也可按两条路进行,一是进行各主要拳种的单项比赛,二是进行综合技击武术比赛。在比赛中,我们可效仿民国时期的国术国考,采用先预赛后决赛的方式,预

中国旅游产业潜力研究

中国旅游产业潜力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并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在追求快速发展的背后,产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将会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也愈加值得关注:究竟哪些因素会成为各区域以及我国旅游产业增长的后劲来源和潜在推动力?而哪些潜在的因素又会成为制约各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得以充分发挥的瓶颈和软肋?这些问题引起人们对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关注与探讨。旅游产业潜力的研究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和后续能力的一种综合测度;资料显示,既有的研究成果对旅游产业潜力的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定性理论框架和定量测度模型。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述评、概念界定、理论解析、实证评价、结论剖析和对策设计的步骤对旅游产业潜力展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旅游产业潜力的理论基础,产业潜力的构成要素关系到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实现与保障,产业运行取决于结构——行为——绩效(SCP)中各个要素环节的积累和互动,而产业的发展则取决于内部各个要素的增长,因此,结合产业经济学、竞争力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潜力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包括旅游产业潜力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等,并对研究回顾做了梳理和评价,据此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切入点。学术界对潜力的概念界定

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差距说”,着眼于未来的成长空间,强调潜力是将所掌握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时所能实现的理想水平与当前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二是“支持保障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能力,强调潜力即是现有的、能够保障未来发展的各项资源及其他要素的总和,是对现有各项要素所起到的支持和保障作用的综合评价,即“支持保障力”。基于对其理论基础的剖析和相关研究的综述,本文认为,旅游产业潜力是一种非现实的、潜在的能力,是由旅游产业内一系列隐性因素所构成的、通过一定条件的刺激能够在未来得以发挥并转化为现实竞争力的能力,而这一未来发展能力实际上在当前表现为支持并保障未来竞争力得以实现的一种能力和优势的积累。据此,本文进一步厘清了旅游产业潜力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关系。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对其理论基础的剖析和对既有研究成果的修正,本文将旅游产业潜力视为一个复合的系统,并将其划分为内在成长潜力(PotentialofInternalGrowth)、市场扩张潜力(PotentialofMarketExtension)和可持续发展潜力(Potentia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三个子系统构成,从而构建了旅游产业的IMS理论分析框架;据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三个子系统的来源,包括产业结构、产业聚集、创新能力、企业素质、市场供求状况、区位条件、制度、产业基础支撑和环境保障等方面,为下文构建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潜力的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定量评价的实证层面。基于旅游产业自身关联性强的特征,本文分析了旅游产业体系的动态性、开放性和边界的模糊性,结合上文构建的IMS理论框架分析阐明了旅游产业潜力研究所对应的产

中 国 旅 游 发 展 笔 谈—— 全域旅游(一)

旅游学刊第31卷2016年第9期Tourism Tribune V ol.31No.92016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全域旅游(一) 主持人:张辉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在旅游学界,学者们曾创造出无数个概念,但没有一个概念像“全域旅游”这样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响应。这既不是个别学者的研究成果所致,也不是行政力量的推动结果,而是因为这个概念的提出来自深厚的市场基础、现实基础和实践基础。随着今年年初首批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公布,“全域旅游”正在作为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抓手,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概念与理论的建立是要指导社会实践的,旅游概念与理论的建立需要用于指导旅游实践,推进我国旅游产业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为此,《旅游学刊》2016年第九期专门增设了关于“全域旅游”的笔谈讨论。讨论者的一个初步共识在于:全域旅游跳出了传统旅游和小旅游的拘囿,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是一种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 张辉,岳燕祥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09.007 当前在我国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有一个最热的概念便是“全域旅游”。无论是旅游实践者还是旅游研究者,都试图从理论层面去解释这个概念的理论涵义,或是诠释这个概念的普适价值。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来说,社会科学通常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来厘清一个理论或一种观点形成的时间逻辑关系,即谁先提出了这种观点,谁先提出了这个理论,以及观点与理论是什么等。这种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割裂了社会现象概念与实践的历史关系。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是思维与存在关系,是不可逆的,只要思维与存在相互吻合,便会形成发现,便可形成自然科学的理论;而社会科学是人们的思维与社会实践互动的结果,是可逆的,人们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总结性思维,形成命题与理论,还可通过这种思维与理论去实践社会、影响社会、改变社会。因此,要厘清全域旅游这种概念和理论的来龙去脉,必须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才能深刻把握该理论的科学价值。 一、全域旅游的提出背景 全域旅游之所以在我国热议,不在于学者对这个名词或者所谓的“理论”创造得好、研究得好,也 不在于这个词是国家旅游局大力推行,而在于“全域旅游”的提出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在于我国旅游发展的现实问题。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来说,全域旅游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提出来的,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中国旅游的常态发展所形成的态势差,使得大量的资本、技术进入旅游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从全域范围放大旅游业的容量,旅游是难容纳这些大资本和大技术的进入的。我国旅游发展是沿着一条从“小旅游”向“大旅游”发展的道路走过来的。在20世纪,我国旅游是“小旅游”,旅游市场主要是外国人,旅游产品主要是观光旅游,旅游中介组织主要是旅行社,旅游吸引物主要是景区。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市场变大了,旅游产品变多了,旅游形态和旅游业态更丰富了,标志着我国旅游进入了“大旅游”发展阶段。 旅游是一种空间消费,是一种通过空间变换而形成的经济,旅游经济问题既是一个产业问题,也是一个空间问题。旅游要从“小旅游”向“大旅游”发展,没有空间作为支持,是难以做大的。从空间来说,我国的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于各类景区,但这些空间,无论是风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宗教艺术区、森林保护区都不是旅游的空间,但旅游可以借这些“窝”下自己的“蛋”。这种“借鸡下蛋”或者“借窝下蛋”,在观光旅游时代还可以进行,但在我国旅游消费进入休闲时代和度假时代时,则难以适应旅游者的需求。旅游形态与空间形态相关,当旅游形

国际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策划方案

国际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策划方案 一、缘起 “武术进入奥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国家正在为武术进入年北京奥运作大力的推广、宣传; 广东省省委张德江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要把广东建成一个文化大省”; 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提出“要把佛山打造成广东的第三大城市”、“文化名城”; 佛山是中国的四大名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如粤剧文化、陶瓷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龙舟文化、秋色文化等等,但这些资源分散、零碎、规模少,加上缺乏整合、包装,难以产生轰动而瞩目的效应! 佛山打造“文化名城”,已有许多计划和方案,但似乎未能突出重点和特色武术文化,与其小打小闹,不如重拳出击,趁势把它做大、做强! 二、系列活动 。 李小龙模仿大赛等 《世纪英雄李小龙》首发式以广东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李小龙研究专家黄德超在2年出版的《永恒的巨星李小龙》一书为基础,再加上他近年新的研究成果,出版第一本以佛山市人民政府名义资助的李小龙专著,向世人宣布:佛山是李小龙的故乡。 电视剧《功夫之王》(暂名)开拍仪式中央电视台现正与广东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李小龙研究专家黄德超洽谈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的事宜,若佛山市政府支持这件盛事,则佛山将会长时间内成为中外传媒密切关注的热点,宣传效应更大。 召开关于李小龙及武术文化的研讨会邀请中外著名的武术家、研究专家、学者云集佛山,研讨武术文化、武术产业化、武术入奥等问题,力争把佛山打造成南中国武术文化中心,甚至世界武术文化中心。 龙狮比赛把原有的龙狮比赛划入武术文化节。 龙舟比赛顺德、南海、三水等区有深厚的基础。 八、参加对象 世界各地的武术、体育团体或个人。 九、主创人员 李力持香港《少林足球》、《食神》导演 黄德超(广东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 关文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广东李小龙研究会 十、支持单位 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亚洲武术联合会、 中国武术协会、 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 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 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 广东电视台、 《广州日报》、 《武林》杂志、 尊龙国际有限公司、 顺德新世纪广告有限公司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武术在中国国内发展现状

武术在中国国内发展现状

武术在中国国内发展现状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怎样使武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让武术跟上时代的脚步,是一个较大的课题。 中国武术的概念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但是如果真正的给武术下一个定义“武术是什么?”那么恐怕多是众说不一的。其原因是中国武术有着几千年的纵向发展的历史演变,在经过这几千年的实践发展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而且我国的武术是一个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么说武术的含义是随时间的变换而变化的。而且武术包含的多项价值在现代社会具体的表现平台上相互之间相容、兼容、排斥的矛盾,这也使得武术的含义并不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概念。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项目,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中国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四技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体现为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特点。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武术始终是围绕"武"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它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和技艺,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所在。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近来武术运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中国武术的发展越来越偏离"武"的传统价值和规律,从而走入一条越发狭窄的小胡同,这不能不给这个吸吮了数千年文化乳汁的民族体育项目健康发展带来妨碍。同时,也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我国武术文化产业论文

我国武术文化产业论文 一、河北省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整体形象模糊破碎 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一般都有较鲜明的产业主题内涵,且大多依托统一的、地标性的自然景观和宗教景观为载体,如河南少林、福建莆田、四川峨眉、湖北武当等。少林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依托少林寺确立了“少林禅武”的产业主题和品牌形象,并打造形成了完整的武术文化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河北省虽然有着丰富的武术文化资源,但大多零乱地分散于乡间,空间聚集度低,名盛而形散,既没有统一的自然依托载体,也没有集中的人工展示载体,产业整体形象模糊破碎,不能形成统一的清晰完整的产业主题与品牌形象。由于河北省产业整体形象未进行有效整合,未确立统一的品牌形象文化诉求,因此武术文化产业一直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和市场影响力,也未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2.文化品牌未转化为产业品牌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产业经营模式,资源优势、文化品牌不容易转化为产业优势和产业品牌是武术文化资源富集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只有河南登封少林文化成功地实现了这一转化。河北省也属于这一转化不成功的区域,武术文化品牌远未转化为武术产业品牌,转化相对较好的只有邯郸永年太极文化,沧州的这一转化刚开始起步,其他武术文化资源富集区几乎处于未开发阶段,其中武术文化大市保定的武术文化影响力与其产业发展落差尤为明显。摔跤是保定文化符

号,不仅在国内很有影响力,在国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目前摔跤在国内一直停留在体育竞赛项目的层面,保定未依托摔跤发展相关产业,未对摔跤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这一强势文化品牌未转化为产业品牌。 3.产业规模小、载体弱、业态少 河北省武术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较小。武术文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层次低、经营分散,介入武术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企业也不多见,在武术教育培训、赛事、旅游、演艺等领域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品牌。从武术教育培训看,即使是邯郸永年这样的省内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先行地区,也只有寥寥的几所武术学校,没有河南塔沟少林武术学校、山东莱州中华武校那样的国内名校。此外,河北省武术文化产业业态单一,一般停留在教育培训、图书音像出版、武术用品等基础性、初级性的产业业态,而武术赛事、演艺、动漫游戏等创意性较强的高级产业业态较少。邯郸永年太极文化产业虽然在影视、旅游等多业态发展方面有所成效,但在赛事、演艺、新兴娱乐等武术文化业态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4.产业经营意识薄弱,产业经营人才缺乏 由于重侠义、轻功利的天性,产业经营意识一直是武术界人士的短板,对武术文化资源市场化、产业化运营比较生疏。河北省武术文化资源不仅在空间上较分散,而且大多处于市场经济意识落后的乡村地区,远离城市经济和文化消费大市场,产业经营意识先天不足,也不容易与城市市场和产业资本相联接。在教育培训方面,武术馆社大

浅析山西武术文化与山西旅游

2012年第·2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7期 Fe b2012 [摘要]山西是武术之乡,具有丰厚的武术文化底蕴,拥有浓厚的武术气息。山西又是旅游大省,人文历史绵延两千年,为我们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研究山西武术文化,开 发人文旅游资源,将会更好地促进山西旅游的发展,同时更好地弘扬山西武术文化。 [关键词]文化;武术文化;旅游资源;晋商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2-0176-02 浅析山西武术文化与山西旅游 赵晓菲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山西太原030027) 一、选题依据 武术是一种纯粹的民间文化形态,保留着原始古朴 的风貌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中原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盛行尚武之风,又是古代行气术的重要发源地,为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中国武术准备了合适的土壤。现在,武术正走向世界,也更深入人间。它作为我国体育旅游的一个参与类项目,较大地开发了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了中国的旅游产品。论文进一步对山西武术文化资源进行分析,以促进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并以此来宣传山西武术文化、中华武术文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具有山西特色的晋商文化、旅游资源、民间传统体育以及山西的传统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调查法:查阅大量山西省文史、各地县志中的文化志,以及相关的科学论文。 专家访谈法:走访各地博物馆、文化部门的领导及部分学者、专家、武术名人。 逻辑分析法:把收集的资料系统分类汇总、梳理,以武术文化和山西旅游为主线,进行分类汇总,最后整理成文。 三、研究结果、讨论 (一)山西武术文化概述 “文化”从广义而言,是指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武术文化”是指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武术运动技术水平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潜在拥有状况。 1.山西武术文化的追溯 山西地处太行之西,关山险固,易守难攻,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战国起,千秋不易的太行山、“与天为党”的上党郡、披山带河的古平阳、晋陕之间的古港台口—— —龙门、雄踞雁北的北方重镇—— —大同、号称“天下之脊”的恒山、全晋咽喉—— —雁门关,发生过一系列的著名战役,这为战争技术性总结的武术提供了极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武术因而能够充分孕育、成型。 山西现在的都会—— —太原,东有恒山、太行之险,西有汾河、黄河之固,地处“中原北门”,被古人称为“河东之根本”。 2.晋阳国术 晋阳国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和三国时代。尤其是武林中享有盛誉的“形意拳”,山西就是它的发源地。山西省民间流传着拳械套路好几百种,光祁县境内流传的武术有戴氏心意拳、太极拳、形意拳、形意螳螂拳、通臂拳、长拳等,两百多种。 山西也由此被成为武术之乡。 (二)山西旅游中的武术文化 山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表里河山”的美誉;这里又是古迹遍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这里沟壑纵横,有众多的名山大川;这里民风淳朴,民俗艺术俯拾即是。而我们又可以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武术文化。 1.晋商文化与武术文化 晋商文化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文学界、学术界重点研究的一门显学。作家学者们研究晋商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从实证中和考据的方式来解读晋商;其次是从中西比较的形式来解读晋商;再次是从明间传说和野史笔记中解读晋商;最后从民风民俗中解读晋商。 山西历史上本是尚武之地,名将名家辈出。武术与拳师对于晋商的活动有着支持与保护的作用,而晋商对武术与拳师的鼓励和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武术活动的作用。 3.风景名胜古迹中的武术文化 (1)运城关帝庙。关公文化展陈列在运城市博物馆里。在群雄逐鹿的三国中,关公以诚信、忠义名传天下,至今被称为武圣人。很多商人因诚信信奉关公文化,供奉着关公象。 (2)佛教圣地五台山。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位列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创建于东汉永平年间,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其时称大孚灵鹫寺,是中国历史上文殊菩萨的道场,以佛寺建设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在中国佛教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五台山开始创办五台山武术学校是1993年,它在我省教育事业上填补了一项空白,规模较大,气势宏伟。1994年协助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电影《龙城正月》。1995年开始连续几年参加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开幕式活动,受到各级领导和海内外朋友的一致好评。1995年9 176 --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 本文叙述了中国旅游业从入境旅游到国内旅游直至现如今可以出境旅游,之间一次次的跨越,一次次的改革。最后说明只有发展好科技才能使旅游业继续兴旺发达。本论文主要从网络上和各大报纸上调查,从中了解到了我国旅游业一次次大的跨越,科技的提高对旅游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的提高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持续发展旅游业,必须不断完善和提高科学技术。 关键词:旅游业、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科技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一、简述旅游业 旅游是在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适度满足后的一种新的消费行为,一种带有浓厚文化内涵的群体活动。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旅行社、交通客运部门和以旅馆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居于这三个部门的企业因而也构成为三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即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者构成了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还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情。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人口众多,国土辽阔、风景秀美,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旅游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了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一般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我国却先发展了入境旅游,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发展了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 (一)入境旅游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国家旅游局设立在外交部下,当时完全是出于外交的需要,旅游接待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友好国家的团体和友好人士,为其提供民间交往的便利方式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入境旅游。 1978年,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在这个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产业高度提出要积极发展我国旅游业.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尤其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时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旅游业,他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中国旅游业从70年代末开始崛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