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南家族研究的新视野:兼评《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

江南家族研究的新视野:兼评《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

江南家族研究的新视野:兼评《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
江南家族研究的新视野:兼评《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

第29卷第3期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9No.3 2012年5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May2012

江南家族研究的新视野*

———兼评《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

解军,汪颖奇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新近推出的《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以“文化世族”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区域比较和跨学科沟通,从国家与地方之间多维互动的角度出发,系统剖析了苏州文化世族的内涵特色、家族运行和社会功能等,发掘了维持家族长期发展的家庭精神,同时在长时段的视野下研究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体现了江南家族史研究的新视野。

关键词:江南;文化世族;社会变迁;社会史视野

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95(2012)03-0059-06

家族研究一直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但与徽州等家族组织发育、延续比较典型的区域相比,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家族观念相对淡漠,家族研究也略显滞后。这里虽然早在1947年就出版了潘光旦的《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但直到1997年才有了吴仁安的《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此后江南的家族研究日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既有通论性的宏观研究,也有个案的深入分析,大有方兴未艾之势。最近徐茂明教授等著《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以下简称《文化世族》)以“文化世族”为核心概念,从国家与地方之间多维互动的角度出发,系统剖析了苏州文化世族的内涵特色、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之过程,对于江南家族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社会史视域下的家族史研究

随着20世纪80年社会史在我国的兴起,更多的学者从社会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社会史包含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但比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得多,它包括全面的时间、全面的空间、全面的人。全面的时间分为地理时间(长时段)、社会时间(中时段)、个体时间(短时段);全面的空间相对于传统史学研究范围而言,强调区域性研究对于整体社会研究的意义;研究全面的人,并不排拒上层精英。[1]总之,社会史研究除了呼唤长时段眼光下考察典型区域社会,又强调避免“碎片化”。

既往研究在时间选择上强调断代,这就导致了研究者视域的狭隘,其研究成果甚至出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历史问题都是前后相继的,采用明确的断代方法往往会割裂有机组成的整体,因此社会史打破了以往严格的断代,将历史现象进行通史性考察。《文化世族》将长时段与中时段、短时段有机结合起来,对明清以来江南区域士绅进行了研究。作者同样选取了“明清以来”这一长时段眼光考察苏州文化世族。这种长时段的选择,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文化世族”之所以成其为“世族”,必定通过了世代罔替的努力才能站稳脚跟、取得成就,这一切理所当然发生在长时段之中。第二,作者注意到了明清时期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位置。明代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社会开始缓慢松动,此后随着晚清社会的急遽变化而加速变动。此外,作者还将时段下移到现当代,探讨了莫厘王氏的教育经历及教育转向。这样前后相继

*收稿日期:2012-01-10

作者简介:解军,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汪颖奇,女,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的长时段,增强了本书的纵深感。

近来学者们同样越来越关注区域社会史。“中国,幅员这样辽阔,民族如此众多,环境极其复杂,地方生活显现出迥然相异的景象和特色,因此,区域社会无疑应该成为我们重视的研究单位。”[2]3“区域社会是整体中国的一部分,解剖某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区域社会,本身就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整体中国的认识。”[1]近年来江南家族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既有整个“江南”的宏观概述,也有单个家族的微观研究,《文化世族》的研究对象以苏州府为范围,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属于中观的层面。众所周知,苏州位于江南的中心,明清以来的苏州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此后又较早“得风气之先”,是研究明清以来社会变迁的典型区域。这样的时空选择就使得本书的研究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1929年经济危机波及学术界,学者们将目光由政治转向经济,年鉴学派应运而生。随着计量史学、心态史学的兴起,社会史曾出现研究的“碎片化”,以致产生史学危机。个中原因,当是我们忽略了年鉴学派曾倡导的“整体史观”,这里的“整体性并不是要写出完整的……而只是当人们面对一个问题时,一种有系统地超越局限的愿望”。[3]106《文化世族》的研究对象以士绅为主。士绅阶层处于上层精英和下层民众之间,既是科举功名之士,又多是居乡在野的普通百姓,他们通过自己所拥有的“文化权力”参与社会各个方面的互动。因此可以说士绅这一阶层是研究传统中国社会的钥匙之一。士绅生活于一定家族之中,在家族的名义下得以不断发展。因此,对于士绅的研究,一定要把它置于家族研究之中,作一全面的分析。《文化世族》既有“长洲彭氏的科举道路”,论述家族的传统取向,也有家族的“社会网络”,论述这种交游对家族和地方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既有“文化世族与地方社会”,探讨文化家族与地方社会互动,又有“国家与地方关系”,探讨在国家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中,文化世族的角色定位;既有苏州文化“世族家风与苏州世风”,研究文化世族与本地区的联系,又有“家族迁徙与区域文化互动”,选取大阜潘氏为互动因子进行区域比较研究,详述了其在苏徽两地的互动。当然本书也有“近代社会变迁与苏州文化世族的教育转向”,研究近代化背景下的家族现代转向。如此多面向、全景式对苏州文化世族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为我们了解苏州社会提供了很好的读本。

二、宗族观念与文化世族

发端于孙吴时期的苏州宗族制度和组织到南朝之后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开始分化,并且宗族处于国家政权严厉控制之下,无论士人还是庶民,宗族建设的意识都变得较为淡薄。宋代宗族观念开始有所重建。文献记载,北宋范仲淹在家乡苏州置办了最早的范氏义庄,从此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外,南宋的《朱子家礼》对以后中国社会的宗族组织与宗族观念影响深远。明代政府鉴于宗族组织在自治和参与地方建设等领域有利于巩固政权、稳定社会、教化民众的功能,对宗族控制逐渐松动。但是,从苏州来看,虽然国家在宗族制度上有所放松,一些士绅家族的组织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名门世家,但庶民百姓的家族并未普遍建立,他们甚至连祭祀祖先的权限尚不清楚(第35—36页)。原因在于明清时期“苏州的家庭构成是以小家庭为主体,而大宗族—小家庭与共祖家庭则居于次要地位”。[4]家庭的小型化也淡化了宗族的血缘观念,以敦亲睦族为宗旨的宗族观念在民间依然比较淡薄(第36页)。当然,庶民不重视宗族建设原因还在于经济水平的低下,须知组织一个谱系清晰、管理严密、生活保障的宗族组织是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的。

相较于寒门因为小家庭的结构、经济水平有限而忽视宗族建设,士大夫们则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家一族的盛衰问题,而是关乎一个社会和谐与王朝巩固的大事(第41页)。家族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苏州的士大夫们为重建家族而努力。祠堂作为传统家族的象征,可以激发族人对于祖先的敬重、长辈的孝敬,产生同宗共祖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如常熟庞氏家族营建宗祠,为“入庙思敬,上承祖考、下励子孙”,将宗祠取名“思敬”。[5]通过这样的家族行为,期望影响家族成员,并通过他们影响本区域,进而促进地方稳定。有祠必有田,宗祠与义庄互为表里,二者不可缺一。义庄是以义田为主体,以赡养贫困族人为宗旨的宗族共同体。再如庞氏家族同样重视义田建设,《庞君晴岚孝廉增置义田记》碑刻载:“事莫难于创,亦莫重于继。《传》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书》曰:‘惟孝友于兄弟,故父兄之志,

必待子弟而成’。今观于庞君晴岚而益信矣。君之先德上舍君,心慕范氏义庄,始有创举之志,常以勖其长公理问君,理问君既承命,经营四十年。”[6]108无疑,苏州士大夫们将宗族建设作为“长久”之计,在此基础上苏州的家族组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进而出现了世代绵延的文化世族。

江南地区家族的文化特征明显,这几乎是所有学者的共识。江庆柏曾经指出,苏南望族“是一种以内在文化质量为稳固核心的家族”。[7]12严迪昌著文分析“文化世族”的形成原因,认为“江南文化世族的形成有其内外两个因素,内部因素是科举体制的刺激和力求不辱家声、不坠门风的心性,外部因素是经济发达、教育兴隆、文化水平起点较高及相对稳定的区域社会生活环境”。[8]283但对于“文化世族”的内涵与概念并未作出明确界定。

正如《文化世族》作者指出的,“文化世族”是一个可能会引起质疑的概念,这是因为宋以后终止了世卿世禄和门阀政治,政治上的“世族”不复存在。但是,本书的“世族”并不是政治意义上的“世族”。所谓文化世族,是指“那些世代绵延,并在相关的文化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的家族”(第48页)。这些文化世族不仅在经济、文化领域取得了夺目的成果,更借助于科举而获得文化权力。无论是官宦型、学术型还是儒商型文化世族,他们都是明清苏州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深刻影响着苏州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世家也许同时是簪缨世家”[8]304这一点易于理解,但是对于商贾之家能否作为文化世家是存在疑问的。《文化世族》认为,“主要看该家族的家风与文化传统,凡是注重儒学修养、重视文化教育与建设,关注民生,急公好义,恪守以义取利的商贾之家,皆可视为文化世族”(第297页)。因此本书作者认为,“对于文化世族的确认,主要还应立足于家族的文化特性,也就是说从家风与家学角度来甄别,那些家风清白、家学渊源、尚文重教、关心乡里、积德行善,而且世系绵延久远的家族都可以列为文化世族”(第48页)。作者为“文化世族”正名,实际上也就是为“文化世族”的研究范围确定了比较明确的范围。

三、文化世族的生活与运行

文化世族在其存在与发展的过程中,家风得以形成,又因为其在区域社会中的地位而影响到地域社会风气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此外,文化世族通过其婚姻、文化、仕宦等交游方式,不断维系和扩大家族网络,这种人为的网络选择为家族的长期延续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年鉴学派提倡的心态史对“以社会和经济为首要性的理论假设提出质疑”。[9]26这种对于传统的颠覆,扩大了研究视野,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它“既不是高高在上的思想观念,也不是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了社会中人们表象和判断的集体精神状态”。[10]在《文化世族》中,作者分析了苏州大阜潘氏在家族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科举与经商迭相为用的二元价值观、学宗宋儒与讲究实用的家学传统、行善与积福密切相连的因果报应观”(第19页),分析了苏州文氏“市隐”的政治态度与“和而介”的处事哲学,认为“文氏家风不仅引领着明代苏州地区的风雅与市隐,其文风、书风、画风等也流布国内外”(第231页)。此外,作者在对莫厘王氏的“求实”思想与“经世致用”实践的研究时,同样将家族的心态与具体的地方、国家事务联系起来。“一个个世家大族通过各种社会网络而连接成一个庞大的世家群,其家风相互影响,并借助于其社会网络而渗透到社会中去,对地方社会之风气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之效果”(第211页)。这种不刻意强调苏州地区社会环境的优越、经济建设的成就对于家族的影响而是从家族心态出发来分析其对地域社会之影响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范式。

过往家族史研究囿于女性资料的缺乏而较少涉及,但是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对于家族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我们知道,文化世族中的女性对于家族家风的传承、文化的发展、商业的作用都是不可忽略的。如唐力行教授指出,徽州“商人妇促进了徽商的兴盛”;[11]再如常熟庞钟璐,在其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时,便得到了其母赵太夫人的支持与协助:时“守乡民团御者,或仓卒未具食,太夫人手自炊爨给之”,[12]等等。有学者主张将婚姻家庭中的婚姻动机、择偶标准、婚姻成立与解除等纳入社会构成进行研究,[13]需要注意的是,婚姻确实是家庭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社会中的家族婚姻却主要是从家族的社会运行这一角度加以考量的。“婚姻作为一种文化生成机制,其中有文化的持守与传承,更有文化的积累与创新。在宗

族、科举、耕读传家理想、安土重迁观念等交织的语境中,可以推想姻亲网络中文化资源的流转,地方文人社会的衍生,地方性学术和文学流派的滋长。”[14]传统社会,家族女性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联姻了。通过联姻,商业得以维持、科举名望得以延续。《文化世族》注意到了女性的作用,通过对长洲彭氏的研究,认为“联姻一方面在人口素质和智力水平上为彭氏科举世家的形成与保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它也成为彭氏加强巩固其科举世家地位的有效手段和社会资源”(第154页)。又如作者对文俶的分析,认为“其影响力丰富了以男性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文氏交游网络”(第133页)。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人们的生活也主要通过人际关系来具体实现,因而形成特有的思维惯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家族总是在第一时间与熟人打交道,这种惯性本身就带有了很强的预设,即交游的有用性。《文化世族》除了分析彭氏精心经营的姻亲网络,还分析了其文化交游、仕宦交游网络。作者认为,通过各种社会网络,家族之间不仅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同时也聚集并共享着各种社会资本,这对于每一个单独的家族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对于苏州社会而言,由众多文化世族组成的社会网络同样也奠定了苏州文化发展的基石与方向(第116页)。作者分析了长洲彭氏在对文化的追求与积累过程中与清代诸多文化名人相互往来,认为这些交往既有源于志趣相投的诗文唱和,亦有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学术辩论;交往的形式既有众人参与的文会、结社,亦有私下的诗文唱和、书信往来(第154页)。这种与文化名人的交往说明,彭氏在将科举当作读书的目标和保证家族兴旺的手段的同时,同样注重文化的积累和传承,而这世代积累下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恰恰成为彭氏在科举上取得累累硕果的沃土。同样,作者认为,彭氏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形成了以门生、同年、座主、同僚等为基础的仕宦网络。这个网络为彭氏保持科举世家、苏州望族之首的地位提供了有效的社会资源(第163页)。

四、文化世族与社会互动

文化世族生活于国家体制之下,存在于一定的区域社会中,他们与国家、区域社会的互动同样引人关注。

首先,文化世族必然与区域社会发生一定的联系。有学者指出,“地方性的科举家族是构成清朝统治的基础,在地方政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5]296《文化世族》关注到了家族与地方社会之间的互动。作者分析了长洲彭氏和吴县潘氏,认为他们不仅在朝廷世代担任要职,而且在地方社会的慈善事业与文化领域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在承平年代,还是处于社会急剧变动时期,彭氏和潘氏都真正发挥了“世家大族,邦之桢干,理之仪型”的表率角色,对于清代苏州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延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184页)。这种互动,使文化世族自身在坚守家族本位以及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稳定的同时,也在某种情况下推动着区域社会的变迁。以文化世族倡导并践行的赈灾救济、捐资办学、慈善教化等活动为例,这些公益活动超出其本身功用性,具有倡行“人心向善”的强烈伦理道德性。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沟通家族与乡里的关系,提高文化世族的地方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地方施政的各个领域,有效缓和了地域社会矛盾,成为地方社会稳定发展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分析文化世族参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士人“以天下为己任”匡时济世的精神来加以考量。追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充满了关注社会与文化生命的自觉精神与入世情怀。钱穆先生认为,这种精神是读书人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16]558当然,这种精神也不可过分放大。

社会史倡导眼光向下并不是不要关注国家,相反却是反对“只见地方,不见国家”,这也是防止社会史“碎片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于下层社会的研究,关怀在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变迁,这才是社会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与“整体史”相契合。“自从‘国家与社会’的问题被纳入社会史学者的分析范围之后,即使研究边陲的历史学者或人类学者也都特别注意国家的或者官府的力量投射,政治事件和国家制度以完全不同的身分重新进入‘新史学’的眼帘。”[17]5文化世族在与区域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同样注意到与国家的互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传统社会秩序,当太平军进攻苏常一带时,苏州文化世族大多能通过其繁复的仕途网络、卓越的社会声望、强大的经济实力等社会资源,在晚清江南政局天翻地覆的剧烈变动时期,为挽救清廷败局

和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出色地充当了国家秩序的守望者(第197页)。如“常熟乡兵奋起血战数十阵,死亡相继约有数万”。[18]1-2再如《文化世族》分析了潘氏家族在太平天国时期参与办理团练、设会防局、赴皖乞师等三件大事,肯定了潘氏家族扮演的关键性作用。

苏州文化世族与国家互动还体现在减赋问题上。明初,朱元璋一方面因张士诚而报复苏州人,另一方面为了防止苏州的迅速发展而损伤国家利益,对苏州课以重税。此后直至清代依旧对苏州征收重赋。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后,地方士绅在维护国家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力量的膨胀,他们乘势向国家提出减赋,经过博弈取得成功。这其中潘氏的作用不容忽略。晚清江南减赋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时势变化的大背景外,就在于从朝廷大臣到地方督抚、士绅,为了减赋这一共同的目标,彼此呼应,配合默契,促成此事,而潘氏家族恰好利用其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将朝野的力量拧成一股合力(第175页)。需要注意的是,潘氏在减赋问题上同样运用了家族的各种网络,社会资本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社会网络;潘氏与晚清最具实力的地方督抚之间的密切交往,大大提升了潘氏家族的社会声望与实际影响力,积聚了强大的社会资本,从而为江南减赋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第179页)。文化世族参与到与国家互动的过程中,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不得不放手发动地方士绅,委以团练、赈济、教化等诸多重任,江南士绅亦因其切身利益关系而自觉地承担起社会文化秩序重建和维护的角色”。[19]96

五、方法:区域比较和跨学科沟通

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对于整体中国的认知,要达到这一目标有必要进行区域比较研究。唐力行教授认为,“必须关注区域互动”,这是因为“任何区域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会与其他区域发生人员、经济、文化等的交往与互动”。[20]9区域比较是区域史研究新动向,但是它必须建立在对比较因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书作者曾参与多部地方志的撰稿、点校,也参与了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6—19世纪苏州与徽州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差异的比较研究》,因而说对于区域比较研究既有学术基础又有学术经历。苏州地处沿海平原,徽州地处内地山区,同属一个“大江南”,在转型期两地互动互补,交往密切,但它们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价值和行为取向不同。因此可以说,苏州、徽州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典型区域,为此作者选取明清时期的苏州与徽州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潘氏家风出现了儒贾迭相为用由“业贾”为主转向“业儒”为主、家风由“高风峻节”向“谨慎谦退”转变。作者认为,这种转变既有潘氏家族对苏州社会文化认同的自觉选择,也有潘氏家族在苏州社会文化环境中不自觉的潜移默化(第105页)。由此,苏徽两地的社会环境的差异可见一斑。此外,作者还通过对徽苏两地潘氏家族的人员往来与文化互动的研究,认为明清时期徽州与苏州乃至其他地区的家族迁徙及其文化互动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徽州家族的迁徙主要是经商的形式向外迁出;二是徽州与外地之间的家族迁徙和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单向性的外流,相互间的互动主要通过徽州人自己来实现;三是在两地文化互动中,徽州传统的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没有根本动摇(第115页)。

本书同样运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社会史新维度的揭示绝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它意味着社会史研究范式的整体更新,由此导致的研究方法上的跨学科对话势所不免。”[2]9当然,跨学科并不是要求在所有文章中尽量多地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而是研究者根据需要选取能够有利于历史学研究的方法。《文化世族》选取了心理学对家族心态进行分析。选取了计量史学的方法,通过对长洲彭氏功名及联姻情况的统计分析,认为彭氏在联姻上遵奉门当户对的原则,统计数据清晰地构造出一张以功名与门望为基础的望族间纵横交叉的婚姻网络(第150—152页)。选取了教育学的方法对文化世族教育转向进行了分析,认为以废除科举为分水岭,苏州文化世族的教育内容,开始由四书五经诗歌辞章转为声光化电等格致实学(第251页)。近代苏州文化世族的教育转向,首先是这些家族以“实用”为价值取向的结果。无论是科举时代对时文的钻研,还是后科举时代对理工农商等专业的选择,文化世族一脉相承的发展方针是利于家族谋生或发展的实用主义;钻研时文可以猎取功名,功名则意味着仕途与利益,而由文向理向工的转向也是为了在新形势下顺利地谋取好的职业(第290页)。此外,本书还充分运用了与历史学最为接近的社会学、人

类学的方法,如对宗族观念的分析就是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如文化世族参与社会互动就是社会学的方法。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运用跨学科方法的同时不能忽略历史学的方法。《文化世族》还充分发挥历史学的优势,大量解读方志、谱牒、文集、信函等公私文献,使得本书具有了作为一本历史学著作的厚重。

《文化世族》以苏州文化世族为切入点,绍介、总结了文化世族的文化成就,深刻挖掘了维持家族长期发展的家族精神,同时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深入研究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作者写作意图就在于对那些家风清白、尚文重教、关注乡里、积善行德的文化世族的呼唤。

《文化世族》在研究的视角与方法上都取得了可喜的创新,但所选择的文化世族的数量仍需进一步扩大,目前作者研究的家族主要集中于苏州府城和吴江县,而相对偏远之常熟、昆山尚付阙如。作者在后记中也曾提到,常熟有“翁庞杨季、言归屈蒋”八大姓、昆山有徐氏等世家大族,期待早日看到作者对于苏州府其他属县文化世族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唐力行.从区域史研究走向区域比较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1).

[2]小田.江南场景:社会史的跨学科对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英]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M].刘永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唐力行.从碑刻资料看明清以来苏州社会的变迁———兼与徽州地区比较[J].历史研究,2000(1).

[5]庞钟璐.海虞庞氏家谱·卷22·本支宗祠记[Z].刻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

[6]张家港市档案局,等.张家港碑刻选集[Z].

[7]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8]严迪昌.严迪昌自选论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5.

[9][美]林·亨特.新文化史[M].姜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周兵.罗杰·夏蒂埃的新文化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8(1).

[11]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海虞庞氏家谱·卷21·庞母赵太夫人墓志铭[M].常熟市图书馆藏.

[13]乔志强,行龙.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J].山西大学学报,1998(3).

[14]徐雁平.绵绵瓜瓞:清代文化世家联姻的意义(代前言)[M]//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15]张杰.清代科举家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6]钱穆.国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7]赵世瑜.叙说:作为方法论的区域社会史研究———兼及12世纪以来的华北社会史研究[M]//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

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18](清)徐日襄.庚申江阴东南常熟西北乡日记(小序)[Z].民国钞本.

[19]徐茂明.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0]唐力行,等.苏州与徽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责任编辑:小田)

A New Perspective in Studying Clans in Jiangnan

———A Review on Cultured Landed Clans and Social Change in Suzhou after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XIE Jun&WANG Ying-q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Abstract:The core concept of“cultured landed clans”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newly released Cultured Landed Clans and So-cial Change in Suzhou after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un-try and the locality,regional comparis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the book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ve fea-tures,operations,social functions and the like of Suzhou cultured landed clans,explores the clan spirit which maintains the mo-mentum for its long-term development.Meanwhile,the book also studies China's social changes in transitional periods,demonstra-ting a new perspective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 educated landed clans in Jiangnan or Southeast China on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

Key words:Jiangnan;the cultured landed clans;social change;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history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详解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学生张瑞华 指导教师高级讲师 专业经济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02 学号 W11040210214 学习中心北京农林科学院 工作单位北京顺义 2010年 8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1.前言 (3) 1. 1 本文研究背景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2.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5) 2.1“家”的观念 (5) 2.2“面子”问题 (5) 3.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建议 (6) 3.1尊重员工的“家” (6) 3.2引导“小家”成“大家” (6) 3.3既要“明”,更要“暗” (6) 3.4努力“安人” (6) 3.5领导者重视以身作则 (7) 4.结论与建议 (7) 4.1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7) 4.2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 (8) 4.3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 (9) 后记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提要: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软实力经营管理精神力量企业发展 1.前言 什么是企业文化?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刘叔铭教授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定义。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企业里事情如何做好。六是企业文化还可以看做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七是企业文化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理念和行为方式。 知名企业贵州开磷集团的《企业文化手册》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磷矿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一个企业,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无声的、无形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这种氛围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说明企业文化在当今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自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已经改变了无数企业的命运,像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都是靠企业文化发展壮大。虽然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管理等“看得见”的硬实力,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 1.1 本文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的产生既是对旧的管理”理性模式”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旧的管理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迷信组织、制度和机器,忽视了非理性、非组织的东西,特别是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在重视制度、组织等硬件的同时,特别重视人的因素、人的感情因素、文化因素。目前,中国企业在确

有关申报浙江地区社会科学重要研究基地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

关于申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 2019年公开招标课题的通知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课题,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标选题 1.《江南文化史研究丛书》子课题。 2.《江南文化世家研究丛书》子课题。 3.《江南社会生活史研究丛书》子课题。 4.《“流动的江南”研究丛书》子课题。 5.其他单项自选课题。 以上1-3三大“丛书”已招标课题请参看《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招标课题设计方案》,第4大“丛书”系列请围绕江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江南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融和互动、江南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江南的流民文化和移民文化、江南文化与海洋文明、江南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比较研究等主题设计选题。 二、课题性质及资助额度 本次招标课题根据评选结果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和基地自设预研课题两类,基地自设预研课题明年可以再申报省社科规划课题。资助额度如下:重点规划课题研究经费10万元(其中含专家评审通过的专著出版经费5万元,最终成果形式为系列论文的不给出版经费);自设预研课题研究经费1万元。 三、课题申报

课题负责人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省部级项目未结题的,不得申报本次招标课题。课题完成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研究时间自立项日起算。 四、课题评审 本次评审由基地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上报省社科联;基地在未获立项的课题中择优选取若干项确立为基地自设预研课题。 五、课题管理 凡招标立项的课题,均与基地签订《课题实施合同》,运行管理、经费支持及结题成果要求参看《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管理条例》,其中省社科规划课题还需遵守《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六、结题要求 1.课题成果的研究内容必须紧扣申报主题和研究范围。公开发表的论文,须首要标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课题成果(编号xxx)”字样;出版的著作,须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成果”作为同一级别课题的唯一标注。未达到以上标注要求的,结项时不予认可。 2.立项为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成果形式为专著的,应同时发表课题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的一级期刊论文1篇以上;成果形式为论文的,应发表课题负责人作为第一作者的权威论文1篇及一级期刊论文不少于1篇(期刊级别参照浙江大学《国内学术期刊名录?2016年修订版》)。自设课题如果不能继续申报立项为省课题的,可以以2篇以上C刊论文结题。发表在SCI、SSCI、A&HCI等收录期刊且符合2016

江南城市文化宣传片文案

湖熟文化宣传片·脚本 灵感·逻辑·产品 一、文案要求 下面是客户整理的要求: 1. 这个片子想传达哪些信息?(公司区位、公司历史、业务模式、领导介绍、团队风貌、领导讲话、客户体验、产品展示、硬件展示、公司业绩、合作伙伴、企业愿景等) 答:片子主要通过时间线索来介绍“湖熟文化”的昨日今生。 2. 公司的介绍和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和图片及视频) 答:给PPT、文献、内部资料。 3. 片子的受众是谁?(举例:政府领导-客户-合作商家-普通人等) 答:政府部门、专业研究院和公众 4. 片子的应用场景?(举例:会议前暖场展台门店电视播出网络) 答:1: 各公众平台投放;对应社群投放;2. 网站实用。 5. 宣传片的风格调性描述。(举例:大气文艺高端清新科技感传统新锐时尚等,如有喜欢风格或模板最好提供。)

答:高端、典雅、古朴 6. 片子的时长 答:5分钟左右 7. 片子希望展现的重点是什么? 答: (1)湖熟文化的脉络; (2)湖熟地区的现状; (3)湖熟地区的未来愿景。 8. 有没有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手册等? 答:网站等 9. 片子类型企业宣传片/产品宣传片/项目宣传片/科普片/专题片/记录片/汇报片/广告片等 答:项目宣传片。 二、文案正文 正文 片名:秦淮原乡文化湖熟

【引文】 荡漾水乡,连结湖熟百里;丰饶之地,孕育“湖熟熟,天下足”的美名;小小村落,悠悠古镇,沉淀着历史的气韵;一代代秦淮俊才,顺延着湖熟文化的血脉流淌,尽得风流。承载着5000年历史的湖熟文化,踩踏着岁月的节拍屹立至今。 【历史遗韵】 在亚洲文明对话发表主旨演讲中,习总书记说:“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湖熟的亘古文明与悠久历史,是人类宝贵的遗产。 湖熟,是一个地理坐标,地处江宁、句容、溧水三地交界处,自古就有“金陵东门户”之称,位置优越。曾经一度成为军事重地、商贸中心,成为繁华的“小南京”。 湖熟,是一个文化符号,1951年,钱立三先生在湖熟古文化遗址,发现石器、陶器和青铜器。后经考证,将其命名为“湖熟文化”,与“河姆渡文化”同处一个时空,滋养了长江流域的无数华夏血脉。 湖熟,是一个历史象征,西汉武帝封国,元朝设县,明朝成为上元县四大镇之一。 杨柳古渡、古清真寺、姚东老街……千年文明的典雅邂逅现代社会的“列车”,从此,尘封的厚土中,将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人文记忆】

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3

2008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家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学生姓名:郑科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04工管3班 学号:0401419 指导教师:杨敏 完成日期:2007-12-20 二0 0 八年六月

摘要 随着科技和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将来的竞争将体现在品牌和企业文化上的差距。未来国家的财富将由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我国家族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有大部分形成了以家族式管理为特色的血缘文化或者是由企业家个人说了算的独裁式企业文化。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这种文化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将会制约家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家族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并将其上升到战略和决策上,以人为本,在人事方面冲破血缘和家族观念,将承担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纳入到企业文化中,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家族企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Abstract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enterprises in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gap is getting smaller and smaller, future competition will be manifested in the brand and the corporate culture gap.Future national wealth corporate culture will be decided by corporate culture. The importance of corporate culture reflects the increasingly obvious. My family business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a majority formed a family-run management features ancestral culture or individual entrepreneurs decided by the dictatorship of corporate culture.Along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enterpris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is culture has fully exposed, the family business will be constrained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Family firm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nd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the strategy and decision-making, people-oriented, in personnel matters through the blood and the concept of famil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national spirit into the corporate culture in order to adapt to future developments. Key Words:Family Business;corporate culture;Building Corporate Culture

江南文化

中国江南文化 摘要 白居易《忆江南》诗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就像一个摇篮,她孕育了独特的江南文化,滋养了温婉如玉的江南,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江南文学,她的美让人如痴如醉,让文人墨客们流连忘返,留给我们那许多的诗情画意。 关键词:江南文化文学 1.江南历史文化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江南主要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南京可以说得上是江南的典型代表,那夫子庙里供奉着的,那秦淮河的碧波里流淌着的,那画舫里的歌姬弹唱着的,都是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江南”,显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所指。它既是一个静态的地理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它既是一种地理意义上的现实区域,也是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一种文化符号,其丰厚的内蕴涉及到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诸多人文领域,包含了多重的语义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的文学资源,“能不忆江南”的喟叹和感慨一直伴随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精神之旅。“江南”在历代发展中的自然地理范围不断变迁。从先秦到西汉时期,“江南”尚不是一个专有的地理名词,所指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包括现今的湖南、江西及湖北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从东开始,“江南”已经较多地指称吴越地区,接近于后来狭义的江南地区。魏晋六朝时期,由于孙权割据东南建立吴国,同时永嘉晋室南迁,南朝偏安江左,“江南”概念在代表了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同时,开始更多指向了南方诸朝廷,尤其是以建康为中心的吴越地区。唐代“江南”的概念开始有了较为确定的内涵,指称逐渐稳定。到了元朝,“江南”不再作为行政地区的正式名称,但“江南”一词越来越多地用来指称原来的“吴”地区。清顺治二年(1645),将明朝的南直隶改为江南省,辖区包括今江苏、上海、安徽三省市。此后虽然经历了多番区域范围的合并和分离,但以长江下游的南部地区为中心的“江南”的地理概念还是得到普遍认同的。 我们所说的“江南文化”,正是在辨析和界定了“江南”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范围和经济范围之后,再衍生出来的一种地域文化的概念。所以,“江南文化”指的就是以江苏、浙江为主体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所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一种地域文化。这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不仅依赖于这一片广大地区在山川、物产、气候、风俗、语言等自然地理条件上的相近、在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上的相当,更重要的是,在长时期的历史沿革中,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较为趋同的文化气象和氛围。需要指出的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渐变的过程,同时具有了时代性和群体性的意义。 2.江南民俗文化

家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家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 家族企业文化是指在家族企业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的管理模式为特征的企业文化。而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支劲旅,家族企业文化具有其独有的特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家族企业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新型家族企业文化.进行“以人为本”的新型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影响家族企业发展乃至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家族企业文化的视角,分析了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家族企业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正文: 0 引言 本文旨在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家族企业文化的几种常见问题,寻找突破企业文化瓶颈的途径,给我国家族企业以借鉴。 1家族企业文化的特征 1.1 我国的家族企业基于独持的中国文化根基 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家文化”,这种文化从理论上讲特别适合家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家族企业是在“家族”的基础上产生的“企业”,它的核心仍然是一个“企业”。企业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企业,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作为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国家,文化几乎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海外华人创办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是家族企业形式。我国的家族企业植根于以血缘、亲缘、地缘为纽带的亲情主义,其文化具有浓厚的“家天下”的思想。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差序格局”,即传统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以血缘为序列、以父子为经、以兄弟为纬的立体关系网,家族企业在组织形态上正是传承了中国的这种传统方式。 1.2家族企业主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对企业文化起主导作用 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家族企业主具有的良好的经营境界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风险、投资、决策三权高度集中在家族企业主手中的情况下,一个家族企业主能否自觉地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用美好品德和才华去凝聚人心,打造一个无坚不摧的团队精神,能否善于学习借鉴和超越别人的经验,从企业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永不停止自我超越,这直接关系到企业

有关企业文化论文的开题报告

有关企业文化论文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 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此题目。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选题的意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意义更是深远重大。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分析思路: 第一部分:分析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中总结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通过这些研究分析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论文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乏一定的数据。 五、预期结论: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理论知识深化,专业技能延伸,并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实施建议。 六、参考文献: [1]王兰洁.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D].大理学院,20XX. [2]金爱兰.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 究,20XX,(Z1):46-48. [3]袁航.H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20XX. [4]张冠男.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XX. [5]孙保全.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04):127-128. [6]章登庆.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20XX.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的薪酬管理都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是在其创立初期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论文题材)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系别: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财务管理 班级:ZT0953-1 学生姓名:朱晓倩 学号: 指导教师:陈家润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文章最后以安彩企业文化建设作实证分析,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building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 Today the arrival of knowledge economy, enterprises are to develop and remain invincible in the competition, we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orporate culture, corporate cultu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theory of corporate culture describes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enterprise culture and building ways, the article finally safe color for empiric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culture, that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Keywords: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way

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精心整理 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 ? ? 家族企业成功之后容易滋生自满心理,不自觉地排斥新文化、新观点、新 理念的进入,这势必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家族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进 1 唯亲、集权、专断的特征。 加强家族企业文化与现代企 企业才有可能自我完成企业制度变迁。 2、强化家族企业文化与人本文化的融合。人本文化实质上是从人的本性,如需求、发展、平衡出发,以关心和满足人性为基础,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的企业文化。家族企业文化容易形成相对封闭、家族有优越感、偏听偏信、任人唯亲心理态势,严重伤害非家族企业成员。构建平等、和谐的人文氛围,

要放弃重资产轻人力的管理理念,要放弃专制的企业文化,要做到对内以全体员工为本,对外以顾客、用户为本,要提倡平等、公平、公正意识,要与非家族成员真诚沟通,同甘共苦,和谐共处。这样员工才会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才会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与长远目标,才会发自内心地去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强化家族企业文化与社会型的企业文化的融合。家族企业要放弃利润第一的企业文化, 的目标, 使取得了利润最大化,也只能是一时的,最终会使企业长期利益不能达到最大化。 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分开。 益的一部分, 三是把家族所有与企业经营分开。在形 4、家族企业要放弃“单打独斗创闯天下”1)企业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利、优势互 础上可以加强合作形成企业联盟,即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从而实现双赢。(2)在激烈的竞争中,家族企业单靠自己一家公司独霸市场是做不到的。一个行业有成千上万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熬头,必须放弃相互诋毁、相互攻击、相互欺骗,一心想打垮同行的观念,树立一荣共荣、一损共损,实现双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及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好,西部和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如文化贡献率、实证模型等),研究范围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方面。 (3)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企业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4)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凸显与张扬个性,并进行科学的CI、VI、MI、CIS设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 (5)残酷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放与利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能量的发挥,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2)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 专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某省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姓名:徐广学号:2017030016 函授站:无锡市北塘职校 班级:18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陈建生职称:高级讲师 二0一九年五月

某省烟草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烟草行业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烟草企业纷纷着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某省烟草自开始探索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希望通过企业文化来凝聚人心、汇聚人力,促使企业转“危”为“机”。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制约企业文化发展的若干问题。 本文以企业文化相关理论为指导,从企业文化认知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进行调查,找出当前某省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物质层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深度剖析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从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四个层面提出健全完善某省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改进方案,并且从组织、制度、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该研究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起到了部分借鉴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建设,烟草

Research on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obacco Company in a Province [Abstract] Enterprise culture is the soft power of an enterprise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cing the severe challeng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in the tobacco industry, tobacco companies have started to develop corporate culture. Tobacco in a province has been exploring its own corporate culture construction since it started. It hopes to gather people's hearts and manpower through the corporate culture, and urge enterprises to turn " danger" into " opportunity".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all cadres and workers,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has achieved phased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theories of enterprise cultu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from the cognitive, spiritual, institutional, behavioral and material aspects of enterprise culture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spiritual, institutional, behavioral and material aspects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tobacco enterprise culture in a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plans to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obacco enterprise culture in a province from the aspects of spirit, system, behavior and material, and provides corresponding safeguard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 system, manpower and resources. This resear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has played a part in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 [Keywords] corporate culture,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bacco

江南文化简介

江南,一个让人心旌摇曳的历史文化盆景。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文明悠远,是中国最具特质与魅力的独特之地。古往今来,多少才子佳人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与情怀。 《江南》用大文化的视野,将抒情、叙述、思辩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视点解读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包含魅力的意象,诠释吴越文化的灵魂以及江南的园林、山水、风俗、饮食、民居、市井、工艺、戏曲等,展现生态、形态、情态浑然天成的东方农耕文明、乡土建筑文化、社会发展文脉等山河画卷,使我们在有限的地域中领略无限的空间意韵和中华文明生气勃勃的创造力。 《江南》,触摸中国文化根系的一幅生动且雅致的人文镜像,具有很纯粹的文化品质和极高的审美价值。 卷I 梦里水乡-1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同里·乌镇 水乡的古镇在江南生长,在古镇上走一走,以这样的方式体会江南,我们细致而明确地感受到江南的精神和风采。在朴实无华中超凡脱俗,在超凡脱俗中反朴归真,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江南最灿烂的风花雪月,这是江南最根本的从前以来。 卷I 梦里水乡-2水源木本 水源木本——徽州文化,徽派建筑三绝——民居·祠堂·牌坊。 在徽州的老街上走走,会感觉到静与寂这两种声音;黑色墙面,白色马头墙,青石板路和那插着鸡毛掸子的青花翩翩的高脚瓷瓶,黑是黑得彻底,白则白得坦然,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恍若隔世的复旧感,更主要的是加深了我们对徽州传统生活的理性认识。 卷I 梦里水乡-3莲叶田田 莲叶田田——西湖故事 杭州人说,西湖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南宋《梦梁录》记:“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观殆无虚日。”春夏秋冬幽赏西湖,景色各异,西湖之美,贵在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湖山与人文的结合。 卷I 梦里水乡-4人景壶天 人景壶天——苏州小巷·苏州园林·苏州城 苏州城里,随便走进哪家,旧宅大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苏州小巷里找文物不难,难的是要找出不是文物的东西来;在十多平方公里的古城区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23处,古寺,古井,古园,古宅,古树,真不知道哪一样东西不算古的,苏州老城本身就是文物。 卷I 梦里水乡-5烟雨青山 烟雨青山——黄山·九华山·黄梅戏·湖笔·宣纸·徽墨·歙砚·西递村 黄梅戏与老戏台,散发着生活气息和泥土芬芳,世俗的欢乐,自然而然地替代了庄严的敬畏;黄山是仙,仙风道骨,九华山是佛,莲花佛国,黄山的云、松、石,九华山的金地藏,笔墨纸砚,与这仙风道骨,也是同一种精神境界。

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先进的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制胜的法宝。作为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如何确保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落地和对接,如何找出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协调一致的原则下,开展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集团下属公司企业文化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航天科技集团成员企业——向阳公司为背景,对该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揭示了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个性企业文化创建,通过“推进母子公司文化的融合、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等问题的论述,提出了向阳公司特色企业文化的构建方法和解决方案。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向阳公司的概况,第二部分简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目标等,第三部分分析了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第四部分对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第五部分针对向阳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并详细阐述了向阳公司企业文化构建的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最后对文章做了总结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向阳公司及其他航天成员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也希望对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跃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目录 前言 (1) 1 企业概况 (2) 2 企业文化建设概述 (3) 2.1 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 (3) 2.2 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3) 2.3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3) 2.3.1 物质层文化 (4) 2.3.2 行为层文化 (4) 2.3.3 制度层文化 (4) 2.3.4 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5) 2.4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5) 2.4.1 确定MI(理念识别) (5) 2.4.2 确立VI(视觉识别) (6) 2.4.3 确立BI(行为识别) (6) 2.4.4 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 (6) 2.4.5 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 (6) 2.4.6 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 (7) 2.4.7 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 (7) 3 向阳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8) 3.1 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展情况 (8) 3.1.1 完善组织建设,为企业文化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8) 3.1.2统筹规划,加强宣传和培训,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氛围 (8) 3.1.3以视觉识别系统为突破口,把企业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8) 3.1.4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8) 3.1.5导入企业文化视觉、理念、行为识别的三大体系 (8) 3.2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9) 3.2.1 发挥政治核心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9) 3.2.2 健全组织机构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10)

江南城市与文化传统心得体会

江南城市与文化传统 ——心得体会 在上半个学期里,我有幸通过网络授课学习了江南城市文化与传统,虽然只是利用自己零碎的时间来看视频,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在星期六看,但因为网络问题,并没有全部一分都不落的看完,但也收获颇丰,看完视频后,利用空余时间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在自身对江南城市的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此,我将所阅读的内容及课上苏学知识结合,就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文化展开一些论述: 明清时期的江南城市,在同时期全国城市中居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其时的江南城市,从层级来说,从都城、省城到府城、县城以至市镇,可谓级级皆具;从城市功能或性质来分,既有作为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型城市的南京,最为典型的工商城市苏州和杭州,交通中转型城市镇江,又有新兴的通商都市上海,还有一大批因商品经济而兴起和发展的市镇,可谓种类齐全。江南城市以其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全、联系密而构成明清时期全国特有的庞大城市群体。 一、城市布局 以苏州府的市镇为典型分析,各县各乡市镇数量多少不一。规模大小不等,并不存在如人所说的以县治府治为中心的层层辐射的分布格局,也没有形成如人所说的等距离有规则的分布网络。县治大多不是经济中心,位置又往往偏居一隅,市镇也就不可能以所庄县城为中心。苏州市镇只在它们所在的地区发挥经济辐射的作用,与或近或远的县治府治关系不大,因此并不呈现出村乡市、镇县府间进行商品交流的地理层次,苏州市镇如此,他府他县市镇大率如此。江南市镇的分布,既要受到水陆交通线的限制,又要受到各地经济结构的影响,不但各府各县之间极不均匀,多寡悬殊,即或一府一县之间也情形各异,很难一概而论,不能用某府某县或某地市镇的分布特征来简单概括整个江南地区市镇的分布状况。要说江南市镇有什么分布特征,那就是它基于各地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经济结构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特色。至于其具体形状,市镇往往位于河网平原的某一区域中心或枢纽点上,镇环四流,河流横贯镇市,商店、民居多傍水而立,因水成衢,因水成市。而其基本格局为,小市镇是一线型,一河二街,店肆集中于上塘或下塘的某一中心地段,余则疏落为民居,而从明代中叶开始,许多新兴市镇的气派与旧市镇迥然不同,形成丁字型与十字型的大中型市镇。 二、城市文化 对于反映明清江南市井文化的图绘作品,学界一向注目。徐扬的市井风俗画《盛世滋生图》(后世又称《姑苏繁华图》),解释了画中的230余家市招。江南另有两幅图卷,反映明后期南京繁华的市井风貌。一幅谓之《南都繁华图卷》。据其统计,仅在南市街至北市街这一段,画面上出现的幌子招牌就有109种,人物一千多个。《南都繁华图卷》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种种景象,充满着特定时代与地点的特色,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时期丰富具体的形象史料。另一幅谓之《上元灯彩图》。学者论述:从画面的人物衣冠与绘画风格来判断,当为明人所作毫无疑问,但是从反映的人物的生活内容以及市场景况来判断,应相当于明万历至天启时期,所画地点应是秦淮河往北过三山街的内桥一带。《上元灯彩图》的作者为民间画师,作品的服务对象也是民间人士,所以更加接近生活原型。该图不但描绘了南京古董一条街,同时也描绘了众多的地摊商贩,从地摊上陈设的商品看,也以古董为主,是一次灯市与古董相结合的专门化集市贸易大会。图像文本提供了文献所不能

(整理)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家族企业迅速发展,部 创建时间: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晚上6:51 | 分类:未分类| 字数:1801 | 发送到我的Qzone | 另存为... | 打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家族企业迅速发展,部分优秀的家族企业在对家族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改造中形成并创新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如方太、德隆等。然而由于受企业产生的历史、发展机制、领导方式、企业体制以及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影响,形成并能保持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家族企业中可谓凤毛麟角,许多家族企业文化的建设都存在着问题与不足,制约并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我国家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大多数家族企业文化缺失或文化表层化 由于家族企业所有制性质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家族企业的价值观多为利润导向和市场导向型的,企业经营者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赚钱和攫取利益上,不重视或错误理解企业文化,使企业缺少真正意义的企业文化。在我国的一些中小型家族企业中,有的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有的虽然有,但过于肤浅,流于形式。许多家族企业的价值追求、经营理念、道德意识是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自发地、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简单零碎,不成体系。这些企业的文化建设还没走上正式的轨道,根本没有发挥出企业文化所应具有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人才价值的重要作用,更谈不上通过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形同虚设,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表层化,也可以说是文化缺失。 企业文化建设表层化与企业文化缺失还表现在许多家族企业视企业文化为口号,把企业文化空泛化、形式化、口号化,至于能否真实全面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能否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以及是否有鲜明的企业特色,根本不清楚。有的家族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等文体活动,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也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与布局的和谐统一,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得体大方,设备摆放的协调优美等。客观地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也展示了企业的形象,但实际上,这些根本无法体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更无法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与辐射作用,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距甚远。 (二)许多家族企业用亲情代替规则,关系代替制度 家族企业文化大多根植于家族亲缘文化与地缘文化,家族企业所有者认为,血浓于水,亲戚是自己人,放心、靠得住,他们参与管理责任心强,效率高,因而看重血缘关系与亲缘关系,于是家族中的亲戚把持了公司的核心职位。这种通过以“家族利益为纽带,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强大凝聚力”而实现的家族亲缘文化,克服了企业创业初期面临的种种困境,保证了企业平稳而快速地发展。但由于经常以亲情代替规则,以关系代替制度,使企业的规则与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和落实。随着家族企业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企业过渡为目前的公司制企业,家族企业的家族亲缘文化使得企业在充分授权方面裹足不前或盲目授权,难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也就难以满足企业员工的社会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另外,家族成员对利益占有的期望很高,在利益分配方面难以做到公平与公正,满意感会逐渐降低,纠纷与矛盾增加。 (三)独裁的管理方式使企业文化炭化 我国不少家族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老板意志,这种情况是与企业缔造者与经营者的创业经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