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延安 观后感

延安 观后感

延安 观后感
延安 观后感

延安观后感

感悟延安精神的珍贵

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是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和现代经典。7月上中旬到延安参加培训学习。穿越时空,倍感延安精神的珍贵。

学习,在艰苦环境中养成自觉。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环境十分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13年。然而在这里,学习形成一种风气。当时,党抓住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延安的难得机遇,以最大努力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与此同时,在在职干部中开展了学习运

动,大力克服“本领恐慌”。党还把自己的干部当作“民族的珍宝,全党的荣誉”而倍加爱护,从抗战前线抽调了一批“好的有造就前途的”高中级干部到延安学习,在简朴的土窑洞里,煤油灯下,写出来大量的革命理论著作。参观毛泽东旧居,人们就会发现,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文章16篇;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文章40篇;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在枣园的窑洞里写文章28篇;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在王家坪的窑洞里写文章8篇。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张闻天、王稼祥等在这里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文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可贵的学习精神。

创新,在革命实践中完善理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就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提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最重要的思想原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与战略问题》、《发刊词》等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文章。第七次全国党代会上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成为了党的生命线,用实事求是破除教条主义指导整风运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而又异常复杂的以弱胜强的一系列战略策略问题。党中央在延安13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用宽阔的眼光观察世

界,对中国国情进行透彻分析,正确的解决了怎样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实践证明,理论创新非常重要,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以研究和解决中国时代性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写在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才能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步调,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胜利前进。

为民,应永远遵循的根本宗旨。1944年9月5日,红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于9月8日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讲话:“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为人民服务》的发表,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遵循这个根本宗旨,我们党的领导人做到了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当时陕甘宁边区存在机构庞大与经济极具困难的矛盾,群众提了意见,并且说了一些闲话,党中央就提出了要处理好“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矛盾,于是,及时出台了“减征公粮”、“精兵简政”等政策措施减轻人民负担,动员自己动手,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解决物质匮乏的困难。在反思老百姓的闲言闲语中,毛泽东尖锐地指出,密切党群关系“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毛泽东认为延安不是九天之上,也不是九天之下,群众有意见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正常的,要虚心听取。要习惯听闲话,准备多听闲话,“把各种闲话都引到自己的责任上来”,要“像拣破铜烂铁一样将不同意见收集起来,经过熔化,准备修正我们思想上,工作上的毛病和错误,以减少我们工作中的盲目性。”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和形

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延安,出思想出精神的圣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精神宝库。

专题讲座心得-延安精神

工商1141班蒙家祝110700404104 今天我们学校请来一位资深教授给我们讲授关于延安精神的各种历史渊源及影响,教授以他丰富的学识以及独到的见解,带我们回顾了延安的各种风风雨雨;同时教授还给我们拉奏了一段二胡,让我们深刻认清我们的民族文化,以及激动人心、气势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通过这些刺激引导着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行为准则。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时代精神,是当年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原生态精神的总结与升

华,可以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的发育与成长,更离不开陕北这块革命的肥田沃土,正是当年小米饭“雪中送炭”,正是延河水涓涓不断的滋养,正是陕北延安人民的忘我牺牲,才使从井冈山燃起的中国革命“星星之火”蔓延成“大火燎原”,才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才使红色中国巍然屹立于东方而震惊世界。

“延安精神”是一种进步精神,是一种向上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是一种胜利精神。它激昂地号召着钢铁红军战士从抗日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重新奋起,它火一样地激励着中国共产党有志之士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光明道路,它磁石般地吸引着全国大批优秀青年从四面八方奔向延安加入革命的洪流,它坚强地引领着陕北百姓和全国人民义无反

顾地跟随中国共产党展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最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通过教授的讲授,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让我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追思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感悟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

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依然挡不住大批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冲破反动派的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的热情。同时也引起了我对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深入思考。我深切感悟,延安精神确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今天的时代虽然已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但延安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通过

教授的学识讲授,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的重要性。虽说平时自己也在学习,但现在看来学的不系统,不连续,缺乏整体规划和明确目标。今后,我会进一步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多读书,读好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日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工作中,不能仅局限于按部就班的

完成,要结合本职工作,积极、主动的思考,善于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昨天,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明天,延安精神将继续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新时代的今天,“延安精神”必然

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传承,不仅共产党人需要这种坚持和弘扬,民主党派也要学习和发展伟大的”延安精神”,这是广大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伟大、民主、自由、富强中国的根本需要。任何时候,都需要民主协商,统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任何时候,都需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任何时候,都需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如此也唯其如此,中国才能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才能建立起万民同乐的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延安精神的心得体会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它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导下,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高度统一的体现。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主要之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民主和团结的精神、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等。

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我以前的想法观点,处世态度发生了些许改变,下面我将以我的改变为基础,来叙述一下我学习延安精神的心得体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延安时期,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有了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上前线就能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在后方就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而在现代有了此种精神,就会有一大批人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我们的宏伟目标就能实现。以前在做大家一起完成的工作时,常常应付的干一些,不够专心认真,因为没有动力。自己忽视了自己的另一重身份,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做事情,为祖国的发展、为祖国的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想以后,就会有种使命感,这种使

命感让我动力十足。

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去发现和掌握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并以此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实事求是,不是就事论事,轻视理论,而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指导我的实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实验初期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按照别人的实验步骤进行试验,时常不能得到文中描述的实验结果,只有以事实求是为准绳,才可能从失败中总结原因,从而进步提高。理论及先人的成果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方案,才能得到好的实验结果。 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一切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延安时期提出和实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实行群众路线,就能使党实施正确的领导,避免脱

离群众,脱离实际,克服主观主义,防止冒险主义和尾巴主义,即使有了某些偏差或错误,也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虽然我不是领导,但群众路线的观点同样给我以启发,做事情要脚踏实地。

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党成立后的二十多年内,由于领导上的教条主义,从书本出发,一切照搬外国的经验,使中国革命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延安时期,清算了教条主义思想,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间题,走上了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的道路。从此,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方针政策乃至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等,都有一系列本本上不曾有过的新创造。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关于统一战线,关于党的建设,关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等,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东西,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文化积淀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

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我国传统文化中虽然不乏有利于创新的思想,但它所宣扬的“不为人先”、“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谤之”及“法不责众”的观念,使人们形成了“怕出头”、“怕变革”的保守退避心理,认为只有和大家意见保持一致才有安全感,从而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敢提出新颖的观点想法。从延安精神中我们可知,保守是要挨打的,我们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开拓创新。

民主和团结的精神。在延安时期,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我们党高举团结的旗帜、民主的旗帜,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向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另方面,我们党内的民主和团结也搞得好,党内民主生活正常,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亲密无间,和谐一

致,为全党的团结树立了榜样。现如今,团结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

发挥着巨大作用。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我们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这个集体就会很团结。一个团结的集体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因为集体拥有个人无法比拟的无穷智慧。友爱产生动力,和谐铸就辉煌,团结就是力量!

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是我们党战胜困难、克敌致胜、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延安时期特别是1941年前后,敌人对我党实行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企图把边区军民饿死困死,我们当时几乎到了没有油盐,没有纸张,没有衣被的穷困境地。中央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军民大生产运动,很快就度过了困难。今天,我们

进行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对此,邓小平同志说:“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新的形势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育艰苦奋斗精神,提升艰苦创业能力。我们应该牢固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认清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肩负任务的艰巨性,既看到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更看到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警惕和防止骄傲自满情绪、

不思进取情绪、贪图享受情绪,自觉以艰苦奋斗为荣,工作顺利时不头脑发热,遇到困难时不灰心丧气,取得成就时不为其所累,脚踏实地做工作。

延安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好好传承延安精神,让我们的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心得体会

我在来延安之前我查了很多资料,

最后总结得到大众对于延安精神的观点有四条,一.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二.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最先了解到的延安精神。 来延安参观一天后,晚上听了延安大学的一名教授给我们讲解了她对于延安精神的理解,使得我对于延安的了解更加深刻,首先,延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祭祖圣地,其次就延安的地理位置来说,他是秦地之锁匙,塞北之咽喉,至今都是我国的一个要地!然后了解到延安的特殊在与它那段特殊的历史,最后陈嘉庚同志说了一句经典的话----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我在延安的几天里,我对延安精神也有我自己的感受,我理解的延安精神就是我们党积累自身厚度的一个过程和我们党的内涵的外在体现,我们的党又弱变强,最后要执政,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内涵。而在延安时期,我们党

在正面战场无法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的党就在敌后不断的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了,在延安培养了嘘嘘多多优秀的党员和革命干部,以至于当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党能将影响力扩展到全国各地,所以延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点都不为过!

这几天看,延安并不繁华,从马路的宽窄我们就可以开出来,所以,对于一个贫困,落后的城市来说,国民党和外国人士都不看好身在延安的共产党,甚至轻视它的存在,不过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我们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隐性的保护,十三年的时间中,我们的党确实将厚度给真正积累起来了,所以我理解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把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员们和周围的群众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上的那种内涵叫做了延安精神了吧!

昨天那位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关于亚南通精神在青少年教育中是否具有现实性的问题?”我觉得是有必要,也许

大多同学会觉得学习延安精神就像学习马哲和毛概什么的一样的枯燥,给人的感觉像是没太大现实性的作用,那么我认为他们并没有接触到延安精神或者马克思或者毛概的真正的精神,越是发现它,越是接近它,你就会越发的感觉它的美!

最后我想改编俞敏洪的一段话总结我的心得体会和回答老师的那个问题,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样的,既然接触到了延安精神,就一定要有延安精神,像我们的党一样不断的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的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可以成就自己的生命!

所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在大学期间把自己的

厚度积累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为国家出一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7月14日

学习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田军明

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来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受过县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教师前往延安进行学习考察,四天时间的学习,很短暂,但这是我学习收获最多的四天。在延安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我们瞻仰了革命圣地,感受到了延安精神。老一辈领袖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等等让我们难以忘怀;白求恩、张思德等人更让我们有了学习的榜样。透过这幅英雄画廊,我们感悟到了革命前辈眼观天下、救国为民的伟大胸怀,感悟到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善于斗争的智慧韬略,感悟到了历史巨人、文化巨匠的高尚追求和人格魅力。通过参观学习确实受益匪浅,曾长了见识,加深了认识,激发了思考。我感到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参观延安革命圣地观后感

延安精神放光芒 延安精神,对今天的人们说来,似乎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故事。那故事写在延安黄土高原的折皱里,写在历史的交响乐中,写在了千百万贫苦老百姓的心坎上。黄金有价,延安精神无价。因为它是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用一个个壮举、一回回老百姓普遍认同的行动和事实谱写的壮歌!这曲壮歌,惊天地,泣鬼神;这曲壮歌,得人心,壮行色;这曲壮歌,惊世界,奏凯旋!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她,唱出了一次次"风景这边独好"!她,使蒋介石、国民党黯然失色;她,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信步走出阴霾,走出黑暗,走出日寇、美帝国主义的荼毒、围剿和封锁。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有太多曲折、太多艰辛、太多磨难、太多坎坷……然而,有了延安精神,我们就走得稳健,活得踏实,苦中有乐,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所向披靡,永远高唱"大风歌"。 有了延安精神,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有了延安精神,不仅可以创造奇迹,亦能够铸就新的辉煌!因为我们身后有亿万人民的支持、滋养,我们思想和精神的茶饭里有泥土的芬芳。遥想当年,延安的土窑洞、煤油灯;小米饭、南瓜汤;土棉布、来福枪……那么艰苦的条件,那么

简陋的行装,人民的军队面对那么强大的敌人,入枪林,冒弹雨,抛头颅,洒热血,突破国民党八百万精锐部队的围追堵截,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什么高原古城--延安,被西方人士称为东方的"耶路撒冷"(麦加),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北京、上海、广洲、武汉等等大城市的知识精英、青年学子,甘冒生命危险奔赴延安,用他(她)们的话说:"打断骨头还有筋,扒了皮肉还有心……爬也要爬到延安城!"为什么白求恩、柯棣华、斯诺、斯沫特来……等等外国友人,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诸多党的领袖人物的英雄气魄和人格魅力所诚服呢?我想这本不 是什么高深的数学命题,更不是歌德巴赫猜想,并不难解析。用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的话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那前提不言自明,因为共产党得人心!因为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没有脱离人民群众的"洋气",更多表现的是颇具亲合力、亲民爱民为民的泥土气息。他们身上臃肿的土布棉衣、带布丁的服装、坦诚的笑容、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拉家常,席地而坐;在窑洞里、炕头上,走访普通百姓,吁寒问暖,倾听他们的心声,当机立断,解民忧,办实事。那不是做秀,不是扎势,不是形式主义的虚玄,而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真实流露和生动写照。这本色辉映着延安精神,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丰富着延安精神的内容。诚然,不论你如何宣传,别样标榜,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人

4篇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4篇红色教育片《永远的长征》观后感 大江流日月,岁月代古今。至今那长征途中的壮丽诗篇,那雪山草地的传奇故事,在我的心中掀起层层热浪漫漫长征路,悲壮与艰辛,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在重兵围追堵截中,靠双脚走完二万五千里,这是亘古未有的英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英雄篇!从红军的种种事迹中。我懂了许多。 第一,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挫折。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要鼓起勇气面对它。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学会克服,想尽一切方法来解决,不要让它们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退缩了。那么想一想红军叔叔们那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就会知道我们所经历的这一点点困难和挫折根本就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和他们所经历的磨难相比较,我们的这些小小挫折更加是不值得一提了。所以作为我们中国人就要有那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意义的活下去;只有这样,才不会让那些牺牲了的红军叔叔们为我们争取来的这学习、生活的机会白白浪费;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脸面活下去;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为我们的国家出一份力,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二,我们要学会帮助他人。现在的社会有部分人是自私自利的。在生活中,他们做的一切事情只是为了自己。比

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很少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当看到一个弱者受到欺负时,大多数人都是绕道行驶,生怕自己也会受到牵连。但是再想一想我们的红军叔叔们,例如他们在踏沼泽时,有一个同伴如果掉下去了,其余红军战士们会竭尽全力去救那个人,他们全然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在救人的过程中自己身陷沼泽,而只是一味地区帮助那个人。再比如说,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受伤了,他们绝不会扔下他不管,而是几个人搀扶着他,甚至背他前进。要知道,多带一个受伤的人会使整个部队受到影响,但是他们还是帮助了那个受伤的人。他们的这种精神把我们每个人都变得那么的渺小。他们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说,我们应该要向他们学习。 第三,我们要学习他们…… 长征的伟大壮举,带给我们不竭的源泉,长征的辉煌胜利,注入我们无尽的动力,长征的无数牺牲,换来我们幸福美满的生活。我希望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能够继承红军传统,勇往直前,弘扬长征精神,无往不胜。 永远的长征观后感3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广泛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激发地区群众凝心聚力推进“活力、美丽、幸福新燕山”建设,燕山文卫计生委、燕山文化活动中心精心策划组织了本场文艺

延安 延安观后感

——《延安延安》观后感 2014年11月,作为一名后备干部,我有幸参加了X X区委组织的首期后备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培训学习期间,在高坪区委的安排下,和同班学员们一道观看了文献纪录片《延安延安》,让我得以再次抚触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聆听时代的最强音,接受延安精神的召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该片通过口述回忆、剪辑历史影像资料等形式,真实地反映了1935年至1948年,从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到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机关离开延安1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同陕北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水乳交融的历程,生动地再现了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民主执政的理念和勤政为民的实践,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信念和政治风范。影片如同一位在自家门口工作的资深导游,带领我们拨开层层迷雾,推开历史的一道道门、一扇扇窗,以一个个真实的事例对为人民服务理念作了最朴实、最自然、最生动地解读。 观影后,我的内心深受震撼。延安,这座北国边寒之城,一座“不性感、不繁华,看起来灰头土脸”,甚至可以说十分贫瘠的西北小城,因为与中国革命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为什么无数革命

青年会冲破反动派层层封锁奔向延安,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汇入中国革命滚滚洪流?为什么那儿的人们会那么精力旺盛、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为什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群众在这片并不富饶甚至贫瘠的土地上演绎着人类成长史上一段段动人的传奇?《延安延安》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答案,那就是其中所表现出的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她也必将在历史的天空永远璀璨夺目、激人奋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观影活动,加深了我对延安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涵的理解。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哲理没有变,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没有变,党的政治本色没有变。“延安精神”与现代生活方式完全不排斥,其蕴含的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精神动力、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都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名后备干部,更要立足本职岗位,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一是要牢固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曾指出:“政治方向就是指示全国人民要走的路”。具体地说,就是要反对享乐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延安时代观后感

题目:弘扬延安精神,做延安精神传人 ——《延安时代》观后感 学 院 指导老师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装 订 线

弘扬延安精神,做延安精神传人 ——《延安时代》观后感 看完纪录片《延安时代》,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和敬佩,为陕北人民的厚道朴实所感动,对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坚韧不屈的精神心生敬佩。此时此刻,耳边依旧萦绕着陕北人民的腰鼓声、吆喝声,脑海里依旧闪过万千民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奋力向前的场景。 延安,一座普通陕北小镇,一个窑洞的聚集所,一个宝塔山下,延河之滨的贫瘠之地。延安,一个哺育革命的摇篮,一片见证革命的圣地,一节宣传革命的课堂。贫穷落后没有阻挡它的革命步伐,野岭荒山没有掩遮它的历史光环。它已经成为世人景仰的革命纪念地,无形的力量使人们向往,这其中体现的气概和风范早已孕育出一种伟大的精神流淌在民族的血脉之中,这种精神恰恰是延安魅力之所在。 它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也就是在这里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出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对中国历史发展今晨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在当代,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我们党在幼年时期理论水平不够高,党内存在着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为坚持抗战和取得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经过整风,使党内开始盛行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流毒在思想上得到清算,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经过整风,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也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形成了我党特有的三

服务观后感范文

服务观后感范文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主席这篇《为人民服务》,我究竟读了多少次,实在是记不清了《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为人民服务》这篇伟大著作,是毛主席在延安追悼张思德同志时的讲演。张思德,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主席就为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烧炭的红军战士开追悼会,并发表著名的讲演,称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从此,《为人民服务》响彻大江南北,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主席的这篇著作,小时候能背的滚瓜烂熟,但真正让我从思想上、心灵上重新接受洗礼的是这一次重读《为人民服务》。 (博士教育网整理) 重温毛主席《为人民服务》一文,备受教育,深受启发。这篇著作文字不多,却充分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为谁革命、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读来格外激动、倍感亲切,现归纳学习后的几点心得:第一,坦白宣布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性和人民性。“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的。”文章开篇就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及其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历史使命。过去一切党派一切军队都是

依附在剥削阶级身上、并为其服务的,他们没有如此坦荡的胸怀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和御用文人们会用“仁者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人”的骗人把戏掩饰他们的剥削本质,以此欺骗农民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弟为他们的利益卖命;资产阶级政党会从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宗教两个侧面,给剥削找到“合理的理由”。而毛主席用无产阶级革命家坦白直言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使命,即:为着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 第二,无产阶级的生死观和革命理想、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为着解放人民,成千上万的先烈牺牲在对敌斗争的沙场上、牢狱中,这和一切宗教给予困苦中的人民永远不能兑现的空洞许诺多么不同。解放!意味着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砸碎套在身上的剥削枷锁,意味着面朝黄土受苦受难几千年的人民,将因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的奋斗,而站直身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做国家的主人。这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正如马克思所昭示:“过去的运动都是为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人生命的意义”这个古老问题,历来在不同阶级、不同世界观的人那里有不同的回答,而“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生死观。 第三,揭示了为什么人服务、为什么阶级服务的立场原

延安观后感

延安观后感 感悟延安精神的珍贵 延安,是一块饱经沧桑又充满神奇色彩的红色土地;是长征的落脚点;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圣地和人才圣地;是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和现代经典。7月上中旬到延安参加培训学习。穿越时空,倍感延安精神的珍贵。 学习,在艰苦环境中养成自觉。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环境十分恶劣,生活非常艰苦的13年。然而在这里,学习形成一种风气。当时,党抓住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云集延安的难得机遇,以最大努力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培养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与此同时,在在职干部中开展了学习运

动,大力克服“本领恐慌”。党还把自己的干部当作“民族的珍宝,全党的荣誉”而倍加爱护,从抗战前线抽调了一批“好的有造就前途的”高中级干部到延安学习,在简朴的土窑洞里,煤油灯下,写出来大量的革命理论着作。参观毛泽东旧居,人们就会发现,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在凤凰山麓的窑洞里写文章16篇;1938年11月至1943年10月在杨家岭的窑洞里写文章40篇;1943年10月至1945年12月在枣园的窑洞里写文章28篇;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在王家坪的窑洞里写文章8篇。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张闻天、王稼祥等在这里写出了不少不朽的文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可贵的学习精神。 创新,在革命实践中完善理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延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去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去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尔林兔中学:毛俊平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多年来,我只是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宏伟的身影。总想有一天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近日,我校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到革命圣地延安接收传统的再教育,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参观了杨家岭,枣庄,宝塔山等地方,天下来,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心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心和中心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心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心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心领导的故

居和中心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线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艰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战大学吸引了全国无数的人,虽然那里的条件很艰苦,露天食堂,集体宿舍等,是党的方针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怀着崇高的理想,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大家一块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倒了蒋家王朝。新的时期,我们更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改革开放了,一些西方传过来的不好的思想开始泛滥,什么享受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等。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广大伟大的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好好学习,踏实工作,为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延安时代》读后感2108100204(最新整理)

《延安时代》观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统一观看了红色纪录片《延安时代》。本系列视频主要由《时代之声》、《思想之源》、《奋斗之路》、《力量之源》、《圣地之歌》五部分组成,主要由当时的一些革 命前辈回忆或者后人口述而成的一步革命颂歌,讲述了延安精神怎样在延安这个红色革命 根据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提到延安作风, 有些同志往往只把它理解为艰苦奋斗, 只想到一个“苦” 字。这样理解是很不全面的。党中央到延安最初的那几年, 是苦一些的, 但后来就丰衣足食了, 生活得很好。光讲“ 苦” , 是不正确的。看完这一系列的视频, 我体会到,时下的社会氛围需要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延安时代》内容回顾 第一集《时代之声》是整个系列的“片头曲”。抗日战争的伤口还在作痛,而中国上 下却是一幕幕的饥饿与死亡,绝望与无助,痛苦与磨难……就在这万分艰难的时刻,毛泽 东睿智的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以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条件虽然艰苦,但人民群众的 决心就是党和国家的不竭动力。而将根据地建立在延安,也是毛泽东长远打算的第一步。 有志之士为什么都选择去延安;白求恩,柯棣华为什么去延安!时代的声音在召唤,人民 的祈愿在召唤,延安的精神在召唤,真理在召唤,伟大的中华名族在召唤! 第二集《思想之魂》主要讲的是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初期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也 讲述了毛泽东同志的不凡之处。他在井冈山说: "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建,更 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他让贺子珍给他缝了个文具袋,说用文房四宝打天下,他就是以这 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懈斗志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 贵州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 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毛 泽东夜以继日地工作,1937 年他在延安李家窑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他提出的人 民群众观,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民主思想和矛盾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中国革命时代的思想之魂在哪里, 看看延安的革命先辈, 看看毛泽东思想的论著,我们将会 得到答案!思想之灵魂就此孕育而出,一代伟人的成长书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妙序曲。 第三集《奋斗之路》本集主演讲述了党的领导人和延安人们一起纺纱, 种菜,开垦 荒田,南泥湾也由一片荒凉之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一切都如奇迹般撼动人心。要知道在 这之前, 延安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红军过着怎样的生活:刘伯承元帅只穿一件薄的棉衣 过冬,红军和延安人民与饥饿和寒冷作斗争,缺衣少食的艰苦对于我们这些80,90后的人 来说恐怕是难以想象的了。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更应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更 应明白奋斗的重要性,时代变了,任务也变了,但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安娜.路易.斯特朗曾在参观延安后说,在没有衣服穿没有事物 吃的条件下却生活着具有世界眼光的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努力呢? 第四集《力量之源》内战的枪声打响了,这一集是中国共产党的翻身战,一个漂亮的 反击,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统领地位。中华人名的力量一位国民党人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国民党的举动打碎了人民和平的愿望,抗日结束内战又随之而来,人民又 一次陷入内战的水深火热之中。毛泽东的名言:“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它道出 了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道出了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就如毛泽东说的那样:一 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当红军攻打总统府时,随着一声炮响,庞大的建筑在瞬间坍塌,就连 蒋介石也对此感到十分震惊!这就是命运,以一种不可知的方式送人们到自己的运行轨道,谁能与之抗衡谁掌握了人民的力量,谁就掌握了胜利!在中国,是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红军掌握了人民,掌握了革命胜利的方向! 第五集《圣地之歌》这一集是整个《延安时代》的最终把握,将延安精神的内涵最

2019年观看决胜时刻感悟800字_决胜时刻观后感精选5篇

2019年观看决胜时刻感悟800字_决胜时刻观后感精选5篇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前的今天,中国的历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共谈判最终破裂,解放军挥师南下横渡长江,全国各地相继迎来解放,新中国成立已是箭在弦上。影片《决胜时刻》,就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原型,采用丰满细腻的笔触和颇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再现70年前,改变中国命运的神圣时刻。关于2019年电影《决胜时刻》的观后感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决胜时刻》观后感悟以及影评【1】 你看过彩色的开国大典吗?这段新中国历最让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将首次在电影《决胜时刻》中得以重新修复。9月20日起,观众走进影院便能在大银幕上感受高清彩色4K开国大典这一珍贵的历史影像。 开国大典对于新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向全世界宣告了一个崭新中国的成立,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每每回望时都不会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在许多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片中都会用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可是我们也发现,开国大典的画面是黑白的,观众从未在大银幕上看到过这一时刻的彩色影像。 开国大典原来是有彩色影像的,遗憾的是一场火毁掉了这些珍贵资料,只有一些黑白影像得以留存下来。《决胜时刻》作为一部向新

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的史诗情怀电影,此次特意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彩色画面,高清4K画面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身临其境,重回1949年那激动人心的瞬间。提前观影活动上,有幸看到影片的观众均被高清修复的彩色画面所震撼。有观众激动地表示,70年后的今天再看这一历史性时刻,依然震撼,依然感动到热泪盈眶! 从专程修复开国大典彩色画面一事即可看出,《决胜时刻》剧组对于影片细节的超高要求。黄景瑜谈到幕后团队时就曾表示,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专业又用心的团队,对每一个镜头都非常细致地把控,我们经常从早晨到下午,反复拍摄一个镜头。也是因为决胜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细细打磨。 该片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作为老前辈,工作起来却比年轻人还卖力,获封超能导演称号。黄景瑜赞叹道,虽然黄导年纪比我大那么多,但是精力却比我旺盛非常多。王丽坤也提到,那段时间工作强度很大,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但是黄建新永远都站在第一线,每天都充满了活力。唐国强也表示,我们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回来之后黄建新还要改剧本,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顶得住。黄建新导演的这份严谨、真诚感染着所有主创,也写进了影片的每个镜头、每个细节。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年时间,是中国历最为关键的一个时间点,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等一系列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里,这段时间也是特务暗杀最为猖獗的一段时间,但这段历史,却在以前的影视作品里少有集中表现。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由黄建新监制导演,宁海强共同导演的电影《决胜时刻》将会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阳光明媚的五月,晴空万里,苍山县财政局组织我们前往红色之旅瞻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旧址。一路上大家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都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参加这次特殊的活动。 经过几天的参观学习使我受益非浅,感出最深,体会如下几点: 一、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时期,又是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革命必胜如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险阻,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随后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延安,在中国来说,实属弹丸之地,却经受了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军事包围如经济封锁。当时的中共中央就凭着必胜的信心,号召全体军民,团结一致,开展生产自救,垦荒种地,纺纱织布,一边生产,一边练兵,既保卫了革命根据地的安全,又“把一个处处是荒山野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正是那个年代,全国各地许多爱国青年和有志之士,对国民党失去了信心,而向往着延安,千方百计地、千辛万苦地,冒着生命的危险奔赴延安,其目的是寻找对祖国的信心和希望。当时人们把那种挑着地追求,称之为“朝圣”,延安早就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

二、此次红色旅游,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昔日建党初期,我们党走过的艰难旅程及无数先烈为此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倍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深感来之不易。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继续保持党的青春活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只有处处为广大群众、为广大劳苦人民服务,才能不被人民所唾弃。苏联共产党的解体、印度同人党和墨西哥人民党退出执政党的地位,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值得借鉴。 三、最后我们来到宝塔区后家构村观感学习,重点是“学习延安精神,学会做人”他们民风淳朴,村民个个朴实无华。在后家构村,我们参观了苹果园,这片果园由原先区区几亩十地发展成现在的448亩。由原来每户年收入几千元发展到每户年收入20万元,他们村干部带头生产,靠着上上下下,万众一心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走出了困境,走向了富强。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懂得今天的来之不易,为了明天,沿着先烈们开创的道路,克服各种困难,接受新的挑战,为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作出新的贡献。

开国大典电影观后感900字

开国大典电影观后感900字 本文为开国大典电影观后感900字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暑假里,我看了《开国大典》这部电影。该片获得 1991年广电部1989、1990优秀影片奖;1990年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剪辑奖,1990年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你如果知道秦始皇、康熙、乾隆,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毛泽东。毛泽东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革命,他先后失去了七位亲人,包括妻子、儿子以及侄子。 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摆放着一套桌椅,还有一张单人床,及其简陋。你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的办公室兼卧室。在这里,毛主席拟定作战计划;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无数战役;在这里,中央领导人为中国人民迎来了光明,驱走了黑暗。 八路军在毛泽东主席的带领下赶走了日本鬼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一想起里边渡长江的景象,我就觉得八路军真勇敢,虽然长江波涛汹涌,但八路军还是渡过了长江。八路军之所以能渡过长江,那是因为他们有勇气。不怕长江的波涛汹涌,不怕长江急流,不怕小船在水中强劲地摇动,也不怕日本鬼子的冲锋枪和大炮。我要像八路军一样的坚强,

一样的勇敢,一样的不怕危险,遇到挫折,勇敢面对,不要丧失信心。有时候,我考试没考好,就丧失了信心,以为自己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遇到挫折,勇往直前,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八路军没有那般勇气,没有渡过长江的话,那中国就会永远在日本鬼子的掌控下。可八路军没有这样,他们勇敢地渡过了波涛汹涌的长江,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我也要学习八路军那种风雨无阻,无畏不惧的精神。 影片的最后,终于迎来了迎来了全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开国大典。伴随着礼乐阵阵,礼炮声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他在义勇军进行曲声中亲自揿下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顿时,天安门广场上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曾经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久违的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1949年的十月一日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在那天从首都北京发出的一声呐喊,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大江南北,乃至整个世界,哪一刻世界为之震撼,华夏儿女为之欢呼。 这标志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和压迫的历史终于结束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回想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历经磨难和外来压迫的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振兴中华而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_影评

《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_影评《建国大业》观后感3000字_影评 已经有多久没有看电影了,走进电影院是,抬头看天,天阴沉沉的,仿佛时空已被凝固,脑中莫名闪过了这个念头,空闲的时间,百无聊赖,一步献礼大片,恰好填补了这份空白。明星的加盟似乎早已掩盖了剧情,众人的目光已经慢慢离开了那段被时间盖上的历史,星光熠熠,成为了吊人眼球的工具。作为选修历史的文科生的我,早已将1945年至开国的那段历史铭记于心,公式版的重点时间,深深地刻在脑海,让我对剧情提早支取了兴趣,历史本来就是几页纸,又如何能够翻新,再多妙笔亦难生花,因为有些事情早就镌刻成了永恒。因为无聊,所以走进了电影院;因为抱着对强大阵容的好奇,所以去看了这部电影;寻星成了一次奇遇,却开启了另一道门,又走入了这段历史,别有风韵…… 曾经无数次的对着历史书上重庆谈判后的那张合影皱眉,毛公虽然精神十足,但是总是感受不到他出其不意到达重庆的智慧与勇气,蒋公虽然清癯,但看不到他棋逢对手时仍有的气定神闲,看不穿他身为黄埔校长应该拥有的魅力。历史总是如此简单明了,明明是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却也寥寥几笔,囊括所有的曾经,民国的旅程中没有司马迁,所以没有人用笔uq描写那场重庆谈判是如何的暗流涌动,去如何牵动国人的心。但是韩三平不甘心,

他誓要那段被笔尖简化的历史,于是闪光灯下,蒋公笑容可亲却难逃一份冷清,深入骨髓,似乎在昭示着他面具背后原理民众的本质;于是闪光灯下,面对记者尖锐的提问,毛公笑的大气,以退为进,大手一挥,用技巧性的回答,展示了自己为民,为国的报负,讲紧张的气氛化作众人会心一笑。心中不由暗叹,不愧是心中国的开国者,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灯光一瞬,将一切变成定格,却难掩那份若有若无的试探,一丝丝阴谋的味道,也在表明这份和平不会久远。历史的尘埃被渐渐抹去,我们看到了宴会场上,觥筹交错,却掩饰不住野心的痕迹,国民党海军司令愤怒了,大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成了宴会大厅中最华丽的一笔,绚烂了整个大厅。化为最美丽的风景,温暖了每个歌王团结的中国人的心。所以周恩来振臂高呼,反对一党专制,要民主政治;所以闻一多大声训斥:“搞一党专政的人事不会有好下场的”。但是蒋介石无法放弃,他不愿舍弃一党独裁的迷思。于是闻一多死于了乱枪之下,于是蒋介石抱着“边打边哄”的心思,一边发动内战,一边炮制出所谓“首届国民大会”的独角戏,用铁血的手腕撕毁了《双十协议》。心寒了,人散了,国当元老冯玉祥拎着白色的灯笼只身闯进蒋介石的办公室,但看他曾经的兄弟避走不及,躲进偏房,终于把心中的抑郁化作一声长叹:“黑暗啊,不打灯笼我找不着道了”,被迫离开祖国,怎奈爱国出自之心天地可鉴,却被尘世中的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延安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延安因为与中国现代史的诸多大事结缘而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具魅力和最为神奇的地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每一寸土地,每一处遗址,都勾起人们无限的追忆。2019年5月27日,利用工作间隙,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久已向往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接受了革命传统,特别是延安精神的教育。 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平坦开阔,绿茵覆盖,周围繁花似锦。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使人身临其境,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走向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 在参观革命纪念馆的过程中,两万五千里长征和小河会议议址备受关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

延安时代观后感

延安时代观后感 ——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看完了延安时代,影片留给我的震撼却久久不能散去,那一段光辉的历史正是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历史,其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在历史的天空永远的璀璨夺目。 我们从第二集思想之魂开始,从湖南湘潭韶山冲启程,从毛主席的出生地开始探寻延安精神的起源。当年那个本想要成为一名教师的那个农民的孩子虽未达成心愿,但他最终成为了全中国的领袖,带领中国走上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在橘子洲毛泽东面对万里长空吟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万丈豪情使得一位伟人胸怀天下的形象就此凸现。在井冈山的黄洋界,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建更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拥有的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气魄,更有在困境中不悲观失望,反而能用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些教条主义嘲笑毛泽东是“山沟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而恰恰是教条主义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导致了红军走上了长征之路。为了挽救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最终,并且在1937年他在延安李家窑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奠定了哲学基础。他提出的人民群众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民主思想和矛盾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考验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确立,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中国的革命也终于由于毛泽东思想的的成熟而变得无往而不胜。 思想之魂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道路确立的过程,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当我们迎来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时,中国的革命就能在它的指导下克服一切阻力前行,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之路。经过漫漫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扎根之时困难重重,那一片荒芜的南泥湾,紧缺的物资,更有严峻的外部环境,面对这一切的困难,中国共产党带领延安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那里所有的人都得参与劳动,所有的战士、领导都和当地的人们一道参与劳动,真正体现了军民一家。在这艰苦的环境里所有的人都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刘伯承元帅只穿一件薄的棉衣过冬,素日里那样和善温和的周总理对扔了半截铅笔的战士发了脾气,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艰苦奋斗,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有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这里发生的一件件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震撼,这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延安精神的伟大之处。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共产党人尚且坚持信仰,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在我们物质生活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要继承延安精神,扛起先辈们留下来的伟大旗帜,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经过漫长而又艰苦的奋斗之路,中国共产党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站稳了脚跟,在抗日战争尚未结束无数共产党人还在浴血抗战之时,蒋介石通过《中国之命运》一书宣称要在两年内

保卫延安读后感篇

保卫延安读后感4篇 《保卫延安》歌颂了广大军民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现了壮烈的延安保卫战,使我感受到人民战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威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保卫延安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保卫延安读后感1 《保卫延安》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1947年初,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重点进攻我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敌众我寡,形势严峻,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战中消灭胡匪。大敌当前,彭德怀主动请缨,挑起重任。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这篇长篇小说真挚动人的描写了这次保卫延安战争中的几次著名战役。作品所描写的人民战争的场面规模宏大,头绪纷繁,从高级将领的重大决策到基层连队的战斗生活,大大小小战斗的组织和进行,以及根据地人民和游击队的斗争,都是真实、正面的描写。 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作者笔下的英雄任务。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保卫着党中央,每一次战争都会有许多战士壮烈牺牲。 从书中,我认识了卫毅,他坚强,不畏强敌,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认识了陈兴允旅长,他是一个能干、坚决、勇敢的指挥员;认识了孙金厚,他是部队中炊事员、饲

养员以及其他勤务人员中的感动人的无名英雄之一;认识了李振德,他是革命根据地不屈不挠,压不倒、折不弯、顶得住的一个人民英雄形象。此外,我还认识了马全有、李江国等一群生龙活虎的战士以及其他的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他们的坚强不屈,更看到了他们那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心……所有英雄的形象都展现在我的眼前,组成了一幅让人激动、崇敬、感叹的画面。 《保卫延安》也是一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一部史诗,他描写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 保卫延安读后感2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一本《保卫延安》,我得知这是一本中国军事文学著作,不禁欣喜若狂。 《保卫延安》是描写解放战争时期的长篇小说。作品生动的塑造了我心目的英雄------彭德怀将军,他是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也是毛主席始终共患难同甘苦的亲密战友之一,是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最忠实,同时又能创造性的运动实际指挥的高级将领之一。还有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这样有勇有谋的军官,有周大勇、王老虎这样的叱咤风云的基层指挥员,有普通的战士、炊事员,还有李振德这样的根据地的革命老英雄等等,这些人各自都有自己的性格。可以使作品有血有肉,富于感情。

《延安时代》观后感

《延安时代》观后感 延安,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万代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 在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野艰苦奋斗了13个春秋,他们以坚定不移的崇高信念和勇于开拓的创业实践,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武装斗争的统帅部,并在拯救民族危亡和争取人民解放的血与火的斗争中创造了辉煌业绩,培育和铸造造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奋进之魂——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结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坚强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要“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倡导:“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江泽民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胡锦涛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 延安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形成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集其大成,同时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之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新中国成立之后,它又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不断深化。 延安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电视剧《长征》观后感4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电视剧《长征》观后感4篇 电视剧《长征》观后感4篇 1 一场信仰与真理的跋涉 杨丹 人的精神力量若强大起来,可以到什么境界?从1931年开始的那段征程应最能诠释。从瑞金到延安,从东南到西北,为救国救民倾尽所有,最终,真理战胜了谬误,血泪凝聚成了丰碑,镌刻了那一代共产党人不朽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长征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外是蒋介石的"围剿",内是博古、李德"左"的错误。初期的战役无疑是悲壮的,

"血战湘江"一役红军从八万锐减到三万,剧中一个叫"阿玉"的姑娘,打游击战,被捕后高唱一曲《十送红军》,沉塘牺牲。红军,不仅要抗击各地围追堵截的军阀、国民党的中央军,还要、也更为重要的,是纠正党内的错误,否则,工农红军,全军覆没。故说长征,是一场坚守信仰、追求真理的跋涉。 剧中党内一切以"苏联军事顾问"为王的指导方针让我讶异,军事顾问并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导方针出现严重错误,导致中国的工农红军一败再败,甚至可以说到了四面楚歌的绝境,但,指导方针将博古、李德的教条主义奉若神明,丝毫不考虑党内的实际情况,这时的红军是艰难的,是压抑的,也是岌岌可危的。但,幸好,毛泽东等领导人,一再坚持打游击战、西进川滇黔等作战方针,创造了四度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终于,让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高奏起了凯歌。 回望长征,不禁感叹那对信仰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信仰,是多么崇高的名词啊,它由不得任何人侵犯与亵渎,在任何情况,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仍是天边那颗最亮的星,始终在心中亮着,即使,触碰不到它,即使,实现它在好远好远的未来。崇敬红军当时的信仰,敢问若心中没有坚定的追求,岂会拼上一切,倾尽所有,只为那个"缥缈"、"虚无"的将来?乱世,让当时的人迫切改变一

《回望延安》观后感三篇

《回望延安》观后感三篇 1国企党员观后感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回望延安,那是一个奋发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 红日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多少鬼魅雾患!先辈们一路血战,冲破了敌人的封锁,诞生了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精神;他们扎根黄土地,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再次战胜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成长,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党—中国执政党的精神!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当今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党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和中国共产党一样。 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时代精神,看着宝塔山下的延安城焕发着新的光彩,黄土换绿装,旧貌换新颜,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一个政党由弱小走向成熟,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富强的伟大时代。在新一代党的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发展稳步向前,通向未来的梦想蓝图已经描绘,需要我们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拼搏、用踏石留痕的毅力去创造,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久久为功,将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发

扬下去,方能做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回望延安,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壮志正浓,砥砺前行,乘风破浪,终会有时。 2党政机关干部 观看《回望延安》,细细品味我党崛起、民族复兴、国势强盛的精神内涵,真切地感受到延安精神的深刻与厚重。从1935年落脚延安到1948年撤离延安,党中共中央在延安生活、战斗了整整十三年。这十三年,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大发展的十三年;这十三年,是工农红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十三年;这十三年,是中国革命由饱受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十三年。 回望延安的崇山峻岭、窑洞宝塔,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处处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中华民族古老苍雄的胸腹,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延绵至天,依然放射着耀眼的时代光芒。当我们以其精神价值观照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大业,特别是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大丰”宏伟蓝图时,延安精神便极具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建设幸福大丰的征程中寄予其新的精神注解。 艰苦奋斗,创业立业。回顾艰难困苦的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