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第15课 中世纪文化

第15课中世纪文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初兴于9世纪,全盛于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集大成者,代表作是《神学大全》。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是西欧中世纪文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法国的《罗兰之歌》是骑士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市民文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西欧各国在中世纪创办大学。

理解经院哲学兴起的目的及其客观影响。

理解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和对欧洲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历史文献,感受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会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时代特征的视角,较全面解释与评价历史事件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罗兰之歌》等历史文献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认识爱国主义是人类千百年中积聚的对自己的祖国最高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重点

重点:经院哲学的本质、文学和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难点:对经院哲学的评价以及中世纪大学与教会的关系

三、知识结构

1、经院哲学

(1)、概念: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2)、时间:初兴于9世纪,13世纪趋于全盛。

(3)、主张:

A、理性服从信仰,哲学为神学服务

B、重视形式逻辑

C、真理在圣经中已经揭示无遗

D、他们的任务只是阐述圣经中的真理

(4)、代表:阿奎那是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

(5)、影响:

A、使基督教信条系统化,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B、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C、对于现代人来说,经院哲学所留下来的最大启示就是:人需要理性,也需要信仰,理性和信仰不能相互冲突。

2、中世纪的文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是中世纪文学的两大组成部分。(1)、骑士文学

A、内容:指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文学作品,大多反映骑士的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

B、体裁:

(a)、抒情诗:源于法国南部,以爱情为主题——挑战教会的禁欲主义。(b)、叙事诗:中心在法国北部,颂扬古代英雄人物的伟业和传奇经历

C、代表:法国《罗兰之歌》是代表之一,它是叙事诗。

D、影响:对近代欧洲诗歌和小说具有较大影响。

(2)、市民文学

A、背景:中世纪城市复兴之后,最早出现在11世纪左右的意大利。

B、内容:

(a)、主要叙述市民家庭和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

(b)、有着较为强烈的反对封建割据和反对教会的色彩。

C、形式:有寓言、故事、笑话、诗歌和戏剧等多种形式。

D、代表: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引人注目的代表作之一。

E、影响:晚期市民文学开近代资产阶级文学之先河。

3、大学的兴起

(1)、词源:拉丁语原意为“总和”、“联合”,即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联合社团。

(2)背景:

A、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B、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生产生活需要

C、教会出于研究和传播神学的需要。

(3)、时间:最早11世纪末

(4)、特点:

A、中世纪大学比较重视神学教育;

B、教师也多享有神职人员待遇

C、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术较自由

(5)、影响:

A、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

B、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C、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都是直接从中世纪大学继承发展而来。

D、被教会和国家利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回顾1

2、1

3、14课相关内容,导出中世纪欧洲文化。

2、呈现一段中世纪文学作品中的美文,让学生欣赏,导入新课。

(一)经院哲学

[1、何谓哲学?“哲学”这个词最早出自希腊文“philosophia”(英文philosophy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即“爱智慧”。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在古代汉语中,“哲”,“智”也;“哲学”,即智慧之学。古代中国称这门学问为“道”、“道学”、“玄学”、“理学”等。1896前后康有为(一说黄遵宪)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其研究范围是整个世界。

2、经院哲学的得名可以阅读小字理解。教师总结:经院哲学关心的是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中世纪哲学家就进而关心一个中心问题:人应该按理性生活,还是靠信仰生活?信仰和理性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就是经院哲学的核心问题.所以,经院哲学是论证、推理基督教神学教义的哲学,是为神学服务的哲学,它把理性和信仰结合了起来。它是中世纪教会学校和修道院所教授的哲学。哲学是讲理性的,神学则讲信仰.搞神学的来讲理性,讲哲学,必将使哲学为神学服务,所以有些书从批判的角度说,中世纪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3、经验哲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主要观点是是什么?突出的代表人物是谁?对后世有何影响。阅读教材,理解和归纳。

教师指出:在中世纪神学占统治地位,所以没有纯粹的哲学体系。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的哲学与神学想结合的产物,具有官方色彩。经院哲学的特征是:以《圣经》作为研究的对象和真理的标准,轻视对世俗生活和自然的研究,片面地运用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沉溺于空洞无聊的文字论辩。因而经院哲学又被称为“烦琐哲学”。]

1、概念: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2、时间:初兴于9世纪,13世纪趋于全盛。

3、主张:

(1)、理性服从信仰,哲学为神学服务

(2)、重视形式逻辑

(问题,什么是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告诉人们如何正确地使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才会使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贯性和论证性,从而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是按照形式逻辑研究方法写成。他先提出问题,如“上帝存在吗?”然后,引述有关这个问题的各种著述,列举出相互对立的观点,最后将这些观点调和起来,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大多数经院哲学家就是利用这种逻辑步骤探讨神学和哲学问题。)

(3)、真理在圣经中已经揭示无遗

(4)、他们的任务只是阐述圣经中的真理

4、代表:阿奎那是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

(问题:阿奎那的生平主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概括:阿奎那经院哲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重视理性,重视逻辑推理,而不相信感官和经验,认为感官不能达到最高真理一一圣经。)

5、影响:

(1)、经院哲学不太利于自然科学的成长,它使基督教信条系统化,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2)、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哲学思想的传承产生了一定影响。它奠定了随后欧洲思想赖以建立的基础,使欧洲人养成极其严格而精细的作风,甚至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它要求训练有素的思维,它使世界不损于推理,不怕去推理.正因为如此,西欧近代初期才能出现象笛卡尔、洛克、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等理性哲学大师。

(3)、对于现代人来说,经院哲学所留下来的最大启示就是:人需要理性,也需要信仰,理性和信仰不能相互冲突。

(二)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是中世纪文学的两大组成部分。

(问题: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是什么?

文学不等于历史,因为文学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文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学中有历史的影子。

问题:你知道骑士的来历吗?

起初,骑士是由骑兵发展而来,而其先决条件就是只有骑兵取代步兵,骑士阶层才能兴起。但是骑士并不等于绝对意义上的骑兵,在经济领域中,骑士是封建体制组成部分,效忠于领主,并通过宣誓等仪式来加强这种纽带关系。在社会阶层方面,贵族可以是作战的骑士,但骑士并不一定是贵族。骑士主要职责是作战,是“贵族的随从”,是处于贵族、农民之间的中间阶层。)

1、骑士文学

(1)、内容:指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文学作品,大多反映骑士的道德标准和理想追求。

(2)、体裁:

A、抒情诗:源于法国南部,以爱情为主题——挑战教会的禁欲主义。

B、叙事诗:中心在法国北部,颂扬古代英雄人物的伟业和传奇经历

(问题:骑士文学为什么以歌颂英雄和爱情为主题?

骑士阶层开始在社会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反映骑士生活的文学也开始增多。这类文学主要歌颂上层贵族所尊重的观念:首先是歌颂骑士的爱情观,以便于歌唱的诗歌形式开始出现;而受到中世纪后期讨伐异教徒的影响,游吟诗人纷纷流落到意大利,成为了文艺复兴的先驱者。其次是描绘骑士对主人的效忠、勇敢之事,类似于早期的英雄史诗,如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虽然受到了教义主义的影响,但这类作品总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这种传说大多没有根据是虚构的,只是刻意去代表一种观念而已。)

(3)、代表:法国《罗兰之歌》是代表之一,它是叙事诗。

(问题:朗读文献选读,结合教材小字思考《罗兰之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为什么这一作品会长期流传,成为骑士文学的经典作品?

《罗兰之歌》赞颂了罗兰忠君爱国的情操,并对为一己私利背叛国家的行径予以谴责。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是其本质部分——爱国主义是人类千百年历史中凝聚起来的最美好的情感,应该充分肯定。所以,《罗兰之歌》会长期流传,成为骑士文学的经典作品。

《罗兰之歌》在文学上的成就,教师可在适当充实相关内容后,帮助学生了解。)

(4)、影响:对近代欧洲诗歌和小说具有较大影响。

2、市民文学

(问题:市民文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教师指出:随着中世纪城市复兴,反映城市生活的文学形式也开始兴起,这类作品题材广,形式活泼,主要是描绘小市民的具体生活,现实性、娱乐性很强。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用拟人化形式,将动物代表人来描写,其主角列那狐被定位为城市市民形象,也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于市民的一种看法:聪明、狡猾(不善良)、喜欢欺负弱小者。由此可看出当时市民地位以及社会对其的看法,更可以了解资产阶级前身的产生情况。)

(1)、背景:中世纪城市复兴之后,最早出现在11世纪左右的意大利。(2)、内容:

(A)、主要叙述市民家庭和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

(B)、有着较为强烈的反对封建割据和反对教会的色彩。

(3)、形式:有寓言、故事、笑话、诗歌和戏剧等多种形式。

(4)、代表: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引人注目的代表作之一。(5)、影响:晚期市民文学开近代资产阶级文学之先河。

(三)大学的兴起

(问题:大学是我们每个同学为之奋斗的目标。你知道“大学”一词含义是什么吗?

现代大学从哪里来呢?

字意:拉丁语,原意为“总和”、“联合”,即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联合社团。中文:《大学》:“明德、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或大学问的地方。什么是大学问呢?“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大学是所有知识和智力发展的王国,应吸纳人类所有艺术、科学、历史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并使其适得其所。做大学问的地方,应该以“培养人”为最高理念的。哈罗德·铂金:“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过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大学。”

现代大学从哪里来呢?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大学理念也从此得以萌发,并对后世大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是中世纪欧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词源:拉丁语原意为“总和”、“联合”,即学生和教师组成的

联合社团。

2、时间:最早11世纪末

(那么,中世纪的大学产生的背景和特点是什么呢?。阅读教材,归纳知识。

城市的普遍兴起和发展,国际间贸易和交往的日益频繁,加上十字军东征使拜占廷文化迅速传遍整个欧洲,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这些社会条件的变化,使原有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再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中世纪的大学。

视教学情况,选择介绍几所欧洲著名的大学,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和理解。

3、背景:

(1)、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2)、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生产生活需要

(3)、教会出于研究和传播神学的需要。

4、特点:

(1)、中世纪大学比较重视神学教育;

(2)、教师也多享有神职人员待遇

(3)、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学术较自由

5、影响:

(问题:你怎样看待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

(1)、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对发展科学和知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2)、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在谈到中世纪大学时,恩格斯有句名言:“因为有了大学,所以一般教育,即使还很坏,却普及多了。”

(3)、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源于中世纪大学,如教学组织、课程、考试、学位等都是直接从中世纪继承发展而来。

(4)、大学也被教会和国家用作维持现状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六、小结:(讨论问题)

总之,整个中世纪西欧文化,无论是经院哲学、文学还是中世纪大学,甚至包括文艺复兴初期在内,都是以渗透着基督教思想和市民意识.可以说,西欧中世纪文化的主体,就是基督教文化和市民文化,也是近代西方文化的基础。

练习与测评P66

1.中世纪经院哲学有什么特点?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为神学服务。这是历史的局限,应该扬弃。经院哲学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形式逻辑。对西欧思想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哲学思想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应该给予肯定。

2.西欧中世纪大学是在什么条件下诞生的?它对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具有什么作用?

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大学由此而兴起。教会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办。

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探究与争鸣:中世纪西欧文化对近现代世界有什么影响?

七、作业

1、练习与测评P66

2、预习:第二分册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浙江文综·18)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考点】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 【解析】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情,材料讲的是20世纪初,同时材料也未涉及科学看待读经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反对用古典来做古文,强调直接老实说出,这样同时代的人读起来就不必查阅和记录古典,一目了然,另外,材料讲的20世纪初的事情,综合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相关内容,故B项正确;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材料主要观点是反对用古典做古文,提倡直接老实说出,即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这与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老实说出,一目了然”,提倡的是白话文,故D项错误。【答案】B 2.(2016·天津文综·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考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解释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准确深入,主要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研究不深,故A 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洲,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及中国采用马克思主义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

完整版欧洲文化入门参考资料

欧洲文化入门参考资料 这是一本中国大学生了解欧洲文化的英语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或者牵涉到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果对这些所知无多,读书未必全懂,对谈也难顺利。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欧洲文化入门》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European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2、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程 3、课程学时:32学时 4、学分:2 5、先修课程:《高级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 6、适用专业:英语 7、大纲执笔:英语专业教研室 8、大纲审批:外语系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5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旨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有关欧洲文化的基本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并为以后开专业课提供大量重要的背景文化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英语,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教学大纲对象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全部用英语授课。 了解欧洲文化对英语发展的影响和欧洲文化发展的脉络; 了解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 了解欧洲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将欧洲文化与同时期的中国文化进行比较; 学生应准备一些工具书、参考书、选本、译本。 四、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希腊、罗马文化 基督教及其《圣经》 中世纪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十七世纪 启蒙运动 浪漫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达尔文学说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及其它 五、考试考核办法:笔试 六、教材及参考书:

《西方文化史》- 挫折时期讲义课件:第六章 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第六章中世纪与基督教文化 随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西方社会进入了中世纪。一般认为到15世纪时中世纪结束,长度大约为1000年。 长期以来,中世纪在许多人眼中是“黑暗”的代名词,故中世纪又被称为欧洲的“黑暗时代”。 中世纪——承上启下、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1、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对于以西欧为主体的西方社会而言,中世纪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发展阶段,是欧洲大陆历史的真正起始。 3、被称为“欧罗巴”的独特文化特征的形成 被今人称为“西方文明”的文明终显其雏形,希腊——罗马传统、犹太—基督教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经过近千年中世纪的

整合终于形成了一种为西方人所集体认同的文明样式——西方文明。 3、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 中世纪还取得了古典时期所未曾有过的成就:大学、银行、议会制度、哥特式艺术和市民文学无不诞生于中世纪。 4、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为重要的是中世纪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历史:千年的进程 欧洲的动荡 从公元3世纪起,欧洲就发生了民族大迁徙,即历史学家所说的“蛮族的入侵”。 中世纪的欧洲在日耳曼等民族征服了罗马之后的最初两三百年中一直处于动荡和迁徙状态。

公元800年是中世纪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代,法兰克王查理大帝从教皇手中接过了皇冠,这一极具象征性的动作表明基督教在西欧社会占据的统治地位,以及西方第一次在罗马帝国垮台之后统一在同一个政权的权威之下。 然而,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各霸一方,分庭抗礼,形成了后来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的疆域,欧洲再次分裂。 在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及其继承者时期,教皇向一切世俗统治者挑战,基督教教会的权力通过教会法达到了极限。 社会结构 中世纪最初几百年西欧(当时的东欧尚在未开化之中)的社会结构除了国王和主教外,主要由两个阶层组成:贵族(又称封建领主)和农奴。庄园制似可视为欧洲封建制度——领主制——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欧洲文化入门(中世纪)

作业 1.第1题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Great Famine is NOT true? A.It was the worst famine in European history. B.It lasted for seven hard years. C.In cities alone, there was shortage of food supplies. D.By the time it ended, the Great Famine had wiped out 10 percent to 15 percent of the entire European population.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Joan of Arc is NOT true? A.She was born in a well-to-do peasant family. B.She grew up with a strong religious belief. C.Charles refused her to accompany the army. D.She was burned at stake.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For some Muslims, Qur’an should not be translated because_____. A.it is impious to translate the very words of Allah. B.it is too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e rhymed prose of Qur’an. C.the original meaning of Qur’an would be distorted. D.the beauty of Arabic language would be violate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Which one is not the factor that led to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Carolingian Empire after Charlemagne’s death? A.the regional and ethnic diversity B.the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successors to the throne

中世纪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 化的影响 摘要:9世纪以后,大量的古希腊和阿拉伯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阿拉伯文化进入基督教世界并对基督教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在阿拉伯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中,阿拉伯文化保存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阿拉伯哲学对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还促进了中世纪大学的理性精神的形成。阿拉伯著作传入基督世界还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教材,同时带来的还有阿拉伯文化中自由解释《圣经》的思想意识。这样,阿拉伯文化凭借翻译运动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基督教文化;影响 在西欧的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力是毋庸置疑的,整个西欧的文化无不透露着基督教的气息。但就在这一时期,

外来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其中,阿拉伯文化就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运动这一途径实现的,主要的翻译中心是两个:西班牙和西西里。西班牙是基督教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汇合点,而西西里在9世纪之前一直由阿拉伯人统治,后在1091年被基督教诺曼人征服后才进入基督教世界的范围。1在古典著作从希腊文和阿拉伯文被翻译为拉丁文之后,基督教文化在很多方面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从以下方面浅析阿拉伯文化对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 一 12世纪,在西班牙的托莱多大规模的古典著作被系统地由阿拉伯文译成了拉丁文,这样古希腊时期的大量经典诸如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得以被中世纪的西欧熟知,从而将古希腊的哲学带入了基督教文化。 1伊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上卷,333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授课教师:王小光班别:高二(5)班【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情景表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 【学习内容】 一、《新青年》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自主学习1】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比1919年增加180%。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三: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1)经济根源: (2)政治根源: (3)思想根源:

欧洲文化入门总复习题

欧洲文化入门复习题(2、3章) 一:选择(51’) 1:Hebrew---Israelite---Jew Jew---Jewish---Judaism Judaism---Christianity 2:Pentateuch(摩西五经):Genesis(创世纪)、Exodus(出埃及记)、Leviticus(利未记)、Numbers(民数计)、Deuteronomy(申命记) 3:The fall of man: Adam and Eve、the Garden of Eden 4: Noah’s Ark 5:Moses(a famous Hebrew leader) 、Exodus、40 years、the mountainous Sinai、Ten Commandments 6:While in Babylon in the 6th century B.C., the Hebrews, now known as Jews, formed synagogues(大会堂) to practise their religion. 7:如今有多少犹太人?15 million 8:Jesus 出生地:那瑟勒死亡地:耶路撒冷郊外髑髅地·各各地 Baptism: 30 years、John baptist 9:Diocletian destroyed、Constantine and the Edict of Milan in 133、Theodosius official 10: the new testament(新约):the birth、teaching、death(The Crucifixion耶稣被钉十字架)、resurrection of Jesus 11:现代英语两大宝库:the English Bible and Shakespeare 12:228 years 13:the Code of Chivalry:to protect the week, to fight for church, to be loyal to his lord, to respect women of noble birth. 14:half civilized Germanic tribes: Visigoths, the Franks, the Angle and Saxons, the Vandals 15:Feudalism(封建主义) the Manor(庄园) serfs(农奴) Charles Martel in 732. 16:After 1054,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nd Eastern Orthodox church 17:three groups in feudalism: clergy(牧师最高) lords peasants(农民最低) 18:the crusades(十字军) 8 times 200 years By 1291, the moslems had taken over the last Christain stronghold. 19:Emperor of the Romans(神圣罗马皇帝): Charlemagne(查理曼大帝) 20:Alfred the Great(Anglo-Saxdon) contributed to medieval European culture 21:real scientific progress began in the 12th and 13th centuries. Roger bacon(a monk) is an advocate of scientific research.Opus maius, and encyclopedia(自然哲学总则) 22:National Epics: Beowulf(Anglo-saxon/英国) Song of Roland(French/法国) 荷马史诗代表作Iliad(伊利亚特)和Odysse(奥德赛) Geoffrey Chaucer(杰弗里乔叟) and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 23:Romanesque(罗马建筑) Gothic(哥特式建筑):stained glass windows are the Holy Scriptures 24:哲学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顺序不能打乱 二:简答(6道) 1:Two Major Elements in European Culture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西方文化史与经典著作导读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研究 一、基督教概况 基督教指以信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主要流派。截止2014年,全球总人口72亿746万,广义基督徒23亿7561.9万,注册22亿6582.4万,参加礼拜者15亿7123.5万;增长率1.32%,继续保持第一大宗教地位,但不及伊斯兰教1.81%增长率。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代西方文化,现代西方社会的典章制度、节庆习俗、礼仪规范、思想信念,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根源。 二、宗教与文化 1、宗教与人的原始思维的关系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通常所谓宗教,就是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对之产生敬畏与崇拜。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标志是人开始制造生产工具,这是物质标志。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生命形式,还在于他有高级思维。任何一种动物为了自身的生存,都有经过几万年积累所形成的本能,但是人并不能满足于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而是还有精神活动。 2、宗教思想与理性的关系。 要探究宗教的起源,就必须探究人的意识的发生;在探讨人的意识的发生过程中就会发现,人类产生意识以后,在试图对周围世界加

以说明的理性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后来被称为“宗教”的观念,诸如“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等。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原始理性思维活动。古代人类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概括为后来称之为“宗教”的解释体系,它又反过来影响古代人类的全部社会实践活动,因此,便形成了宗教与文化的必然联系。 3、基督教下的信仰与理解 西方神学史上,有一个中心问题始终存在:信仰重要还是理解重要?第一种是主张信仰为先,先有信仰,才有理解。 第二种是主张理解更为重要,只有理解才能信仰。其实就是要求对神学要有理性认识,在理性的基础上来信仰神。 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关系 1、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日耳曼人为建立自己的政权,需要有领地制度,需要有法律,还需要有法庭,有一批识字的文书来解释法律等等,这样,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便与新的法兰克统治者结合了起来。基督教会在罗马帝国时期发展起来的典章制度、教会法规、主教审理诉讼纠纷等,都逐渐为法兰克统治者所继承,使基督教会与法兰克公国的关系日益紧密。 2、基督教与西方法律 基督教在法律方面继承了犹太教的经典。把罗马法复活而制订出国家法,以及随着廟品经济发展而逐新完善的民法,都出自这批法学家之手。由于罗马教廷培训了一批法学家来充当教廷官员,国王也开始培养自己的法学人オ来充当政府官员,这对欧洲政府机构的组成形式产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完美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基本观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性质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启蒙运动,是反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潮流,弘扬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事迹的介绍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影响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一、历史背景 【探究学习】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二: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 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归纳总结: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发展阶段影响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理论不完整、没有实践)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实践)“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下列要点。

欧洲文化入门

《欧洲文化概论》是由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学英语专业教材。书中介绍了欧洲各个历史时期和人物的典故、语录、成语、人名、地名等,并按时间顺序具体简洁地描述了欧洲从古至今的历史。本书通过对欧洲不同时期的思想、科技、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时代和人物进行英语教学,使学习英语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欧洲历史文化,从而使英语学习更加顺利,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 1相关概要编辑 《欧洲文化入门》是一本中国大学英语系的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圣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或者牵涉到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果对这些所知无多,读书未必全懂,对谈也难顺利。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1] 2课程目的编辑 为学习英语的学生而设,因此用英语讲授,提到的地名,人名,书名,事件的名称等等也按英语惯例拼写,例如用Aristotle而不是Aristote (法)或Aristoteles(德)。 3课程内容编辑 欧洲文化的重要方面都讲到,但由于材料太多,又必须突出中心,为

此本书采用历史叙述法,将全部内容 分为10个大题按照时间顺序来讲,如下: 1 希腊,罗马文化; 2 基督教及其《圣经》; 3 中世纪; 4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5 17世纪; 6 启蒙运动; 7 浪漫主义; 8 马克思主义与达尔文学说; 9 现实主义; 10现代主义及其他。 在每题之内也已介绍最重要的基本事实为主,讲述力求具体扼要。以下是总目录(主干),其实每个目录下都包含还有很多内容(枝节),在本书中都有详细介绍Contents: Introductio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49665475.html,es of the Subject 2.Two Major Elements in European Culture DIVISION ONE GREEK CULTURE AND ROMAN CULTURE I. Greek Culture Questions for Revision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汇总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 杨园中学金武英 《基督教会和中世纪文化》是中学历史九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阐述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会。通过史料阅读、分析让学生理解基督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一切反动势力的代表。本节课是世界史的内容,涉及到宗教文化,宗教史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难以把握的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自主阅读、分析和理解的前提下,寻求同伴互助,在小组讨论中获得新知。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设疑导入——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课开始时,出示两组图片 一组:圣. 索非亚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另一组:圣. 彼得堡大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 要求学生对两组教堂进行比较,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学生思考片刻,开始发表不同的看法。 一位同学说:“圣. 索非亚大教堂和圣. 彼得堡大教堂是一样的,巴黎圣母院和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一样的。”因为这位同学是从教堂的建筑外表来判断的。又有一位同学说:“四座教堂的屋顶上都有十字架,镶嵌的玻璃都是彩色的。”此时,对于更深层的比较就难了。这是,教师问了:在这些图片中,在你身边你有看到过类似的教堂吗?教室里一片哗然,议论开了,“看到过,去松江佘山看到过,尖顶的那种。”“类似圣. 索非亚大教堂看到过吗?”教师问,学生摇头了。教师接着问:“为什么这些教堂的顶部都有十字架?”学生一片茫然。 教师微笑着说:“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这些教堂都属于基督教。建筑风格的不同是由于基督教发生了分裂。流行于西欧的称天主教, 受罗马教皇管辖, 流行于

东欧的称东正教, 不受罗马教皇管辖, 基督教又是怎样分裂的呢? ……. ” 通过身边的建筑引入基督教的分裂,拉近宗教问题与学生的距离。问题层层深入,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扣住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学生已经了解了基督教的分裂,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利用媒体,出示三段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举例、讨论和归纳。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提示相结合,使之的分析趋于精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优势互补。 教师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段话总结三段史料,加深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 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会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知识迁移,巩固内化 了解了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人们的一切,以致最终以宗教名义发动了侵略战争,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后,如何分析十字军东征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师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十字军的来历?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更接近十字军发动“圣战”的目的?为什么教会能在200多年时间里发动多次战争?东征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阅读材料,比较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能够把中世纪基督教会地位与发动的战争联系起来,不是就事论事来分析问题,教师及时点拨使学生能很好利用比较法得出结论,并且对历史史实能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案完美版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整体设计 本节概述 本课着重阐释了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在其影响、推动下,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史实。 本课分三目,第一目“《新青年》的诞生”,突出了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蔡元培和北大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特定的历史背景。第二目“新文化运动”全面叙述了先进知识分子从理论、道德和文学三个层面对封建思想进行的猛烈批判,分析了这一运动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说明了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中日益传播,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关键力量。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本节课有较多的专业名词,在教学时应把握好重点,把教师讲授、学生探讨相结合,实行互动式教学;选取典型图文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做到化难为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特定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同时,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将本课内容与上一课相联系,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所作的不懈努力,形成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中心,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电教手段,展示原始图片和文字史料,针对史料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2)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爱国知识分子行为的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

欧洲文化入门读后感

《欧洲文化入门》读后感 国庆这段时间我阅读了王佐良先生的《欧洲文化入门》,这是一本文化类的好书,我读后自觉受益良多。 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呢?我觉得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在阅读不少英文杂志和小说甚至看英文电影都感觉有不少困难,究其原因除了词汇原因外还有很多原因是因为缺乏对欧洲文化知识的了解。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人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于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圣经,或者牵扯到各个时期的思想,科技,政治,社会等重要事件和人物。对这些知识的一知半解或者全然不知给英语学习带来来了不少困难。而如果我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了解,对于英语学习和研究无异于是很大的助力。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知道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中的传令官嗓门洪亮的Stentor,那么在背诵单词stentorian(声音洪亮的)时候,它的意思便不难记住了,在研究英语构词法时可以发现有不少出自典故的词汇。在翻译的时候,如果我们知道“white elephant”的典故,在英语中是指大而无用的东西,那么就不会把商标“白象”译为“white elephant”了。如果要研究文学,跨文化交际,那么文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所以我把《欧洲文化入门》作为读的第一本书。 在阅读过后,我觉得这本书有若干优点:首先,该书较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史,文笔流畅,文体清新、明快,很适合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再次,本书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欧洲文化的一切-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和历史到现代主义,可以说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整本书采用了历史叙述法,全部内容按时间顺序分为十章: 1.希腊,罗马文化

2.基督教及《圣经》 3.中世纪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5.17世纪 6.启蒙运动 7.浪漫主义 8.马克思主义与达尔文学说 9.现实主义 10.现代主义及其他 我在这段时间快速浏览了本书的框架,重点阅读了前四章。 读过希腊和罗马文化,可以说古希腊文明的发展是相当灿烂的,哲学思想方面,古希腊出现了多位非常出色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建筑上古希腊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产如雅典卫城、太阳神殿至今仍然影响着西方的建筑风格。文学方面,古希腊的神话、荷马史诗还有伊索寓言等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奠定了整个西方文学的基础同时也为后世研究西方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可以说古希腊文学是整个西方文学的精神源泉。数学方面,古希腊出现了多位优秀的数学家,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基督和圣经让我了解了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基督教的教义核心,旧约的摩西五经,十诫,列王记,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基督教与罗马帝国政府的关系的发展,基督教教士对维系和发展西方文明的贡献,圣经对西方的影响或贡献。通过对这章的阅读大致了解了基督教发展的历史阶段,每一阶段的社会状况,它为什么会从被迫害变成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统治阶级又是如何一步步将它从摈弃,迫害变为合法,变为国教的的。

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能力: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联系讲解,史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的能力,培养“论丛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感悟,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其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北大钟声》,20世纪初的北大可以看见这样的画面,这些先生们都是校长蔡元培请来的,你认识谁? 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北大不仅包容了拖着长辫的旧学代表,更包容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教师。正是后者,在百年前掀起了一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书写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场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 1、看20世纪初的中国: 20世纪初之中国经济我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形势,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和思想呈现新旧斗争、多元并存的时代特征。师生合作,读图说历史,概括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政治与思想状况。 镜头一:20世纪初之中国政治(中华民国建立与袁世凯专制)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使皇帝倒了,辫子剪了。那民主共和真的实现了吗? 镜头二:20世纪初之中国思想(民主共和观念与袁世凯尊孔) 当上总统的袁世凯并不满足,他想当皇帝,皇帝得有护身符,即孔教。于是,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思想是为政治制度服务的,袁世凯为何尊孔复古? 与袁世凯的尊孔逆流向呼应,旧有的鬼神迷信浊流沉渣泛起。学生阅读教材。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章节题库(中世纪时代)【圣才出品】

第3章中世纪时代 一、选择题 1. Socrates was _____. A. the teacher of Aristotle B. the student of Plato C. the teacher of Plato D. the student of Aristotle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 2. One of the contributions the Romans made to European culture was _____. A. the Roman empire B. the slave system C. the production of the great epic writer D. the Roman law 【答案】D 【解析】罗马人对欧洲文化所做的贡献之一是罗马法律。 3. The Book of Daniel describes _____. A. the struggle of the Jews against the Syrian rule

B. the prisoners in Babylon C. the story of Noah’s Ark D. the rule of King Solomon 【答案】A 【解析】《丹尼尔之书》描述了犹太人为反抗叙利亚人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 4. The Old Testament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_____. A. Hebrew B. Aramaic dialect C. Greek D. Latin 【答案】A 【解析】旧约原著于希伯来地区。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included in the Code of Chivalry? A. Loyalty to his lord. B. Fighting for the church. C.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 D. Respect for women of noble birth. 【答案】C 【解析】骑士精神包括:忠于领主,为教会而战,尊重身份高贵的女士。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学生)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考点要求】 (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考点落实】 一、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背景: (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和强烈要求民主。(3)政治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4)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5)直接原因:。 2.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第二年底迁到北京。) 3.口号:民主、科学 4.阵地:《新青年》;基地:北京大学。 5.代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6.主要内容 ◆前期: (1)提倡,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和陈独秀发表《》,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7.代表人物的主要贡献: (1)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发表《》倡导新文学。(2)蔡元培:1917年担任北大校长,实行“”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阵地。 (3)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已》把相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4)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成为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5)胡适:提倡文学革命,发表《》,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8.历史影响: (1)积极性:①动摇了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②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③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普及。④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⑤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的;②前期脱离群众,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1) 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2) 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表现 (1)五四运动前: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五四运动爆发后:①李大钊的《》,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③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④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⑤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传播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核心倡导作用;(2)马克思主义传播与运动相结合;(3)以著书立说、创办报刊为传播手段。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主流思潮?这说明了什么? 1.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其他思想的纷纷破产;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

如何看待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如何看待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 摘要: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流行着“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从启蒙运动以来更与宗教和科学、信仰和理性之间对立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于是,中世纪逐渐成为了愚昧、野蛮和黑暗的代名词,成了古代和现代两个高峰之间的低谷地带。随之中世界的基督教文化业便成为完全全排斥科学与理性的盲目的信仰主义,一直遭到唾弃和否定。而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还其原本面目。 关键词:中世纪黑暗时代基督教文化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人性 正文:一.何谓中世纪 从西文词源上来看,“中世纪”的意思是“中间的时代”;从时间内容上来看,中世纪是“古代和近代之间的一个时代”通常人们吧它的开端确定在民族大迁徙,约375~568年,又或者是罗马世界帝国的崩溃476年。而15世纪到16世纪的转折被看做是它的终结。从世界观和宗教的角度看,中世纪是随着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结束的。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是“中世纪”一词最早是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所使用。其中“中”这个词,被意味着是处在古典文化和比昂多所处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清晰可见。 二.黑暗时代的定位 “黑暗时代”是早期基督教徒首创,意指耶稣降生之前的人类时代。但在千余年后,这个词却被人文主义用来形容表述基督教去的统治地位的中世纪。据说,最先使用该词的便是加意大利有着“人文主义之父”誉称的彼特拉克。彼特拉克吧人类历史划分为两部分: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的时代为古代,此后直到他自己的时代为“近代”。只有古代,特别是罗马时代才是光明的时代,而“近代”则是野蛮落后,不值一提。此后,人文主义思想家们面对东方的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特别是面对面对重新发现的光辉灿烂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对公元6世纪以来中世纪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满,把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经院教文化,特别是它的粗陋的语言风格和讲话的逻辑形式斥为“野蛮的”,尤其是天主教会奉行文化专制禁锢思想扼杀异端的做法,更是他们吧中世纪视为一片黑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过分太高古人,贬斥中世纪的思想倾向。而后的启蒙主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