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水循环

教案—水循环

教案—水循环
教案—水循环

教案—水循环

湘教版普高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理念

水循环是地理知识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探讨交流和合作成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依据学科探究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教学,通过提问题,引探究,共讨论,出成果,做展示,给点评,做总结的过程,重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努力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课堂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把传授知识同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运用感性材料归纳整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通过案例实现和专业的结合、和社会的融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Ⅰ中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2.课时安排:1课时

3.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以水运动为主要知识体系,以立体空间的水循环和洋流运动为知识要点。作为第一课时的内容——水循环,虽然与本章其它节的内容联系不大,但非常契合本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主题,既可以提升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联系、发展的辩证思维。但水循环作为地理知识的基础点,对课本后面章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知识点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把握。针对中职建筑专业学生施教,可以结合专业学习,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

依据:本课的中心内容就是水循环,只有对其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打下坚实的地理知识和能力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能够区分水循环的类型,是宏观理解水循环的需要,而认识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则有助于

7、课堂总结:以教师总结、合作成果评分、小组内部总结等三种方式进行。

8、作业布:结合时事,让学生了解“五水共治”,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联系迁移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了解丰富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感性材料得出理性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联系实际,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以致用,培养创造的个性,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尽可能多的开发。体现了课堂教学方式发散思维及自主学习的理念。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水循环对建筑行业相关工作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相关资料和课件的阅读,结合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通过对水循环和建筑工作的相互影响,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形象生动的情境设置,

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小组合作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

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照片、视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直观感。●案例分析法:以建筑专业案例,培养分析运用的能力,提高地理知识和专业

能力结合和实践水平。

●图示归纳法: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图示,把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

学生一目了然其中的关系,便于理解。

2.学法指导:

●动手指导:对于本课知识点水循环的过程图,需要学生通过动手画出来,教

师要在过程中指导知识结构和版面设计等,促进合作成果的优化。

●交流指导:本课出现的一些材料、视频需要学生分析讨论,期间随时做好师

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指导,及时启发引导,控制交流讨论的方向。

●归纳指导:在学生发言后,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零散的,尚未系统化

的结论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同时对于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用图示将其进行归纳整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统筹整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大矿泉水一瓶

(2)把班级分为6组,安排各组角色。

(3)每组准备好一张大白纸,蓝、黑、红记号笔各一支,铅笔,橡皮

(4)评分记录表(附件1)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本知识,思考水循环对建筑专业的影响。

(2)体会自然界水循环过程,拍摄水循环相关的照片或短视频。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课堂类型

新授课多媒体授课

步骤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1 导

入新课3

【视频播放】展示课间同学们拥挤接水

的视频

【提问】同学们这是在干嘛?为什么要

这么拥挤?

【引导启发】其实我们地球上的水资源

也是有限的,我们这堂课就来了解水资

源及其运动——水循环。

【板书】水循环

【回答】(争着接水,

热水有限)

用学生

亲历的

事情把

学生的

注意力

引入课

【图片展示】地球图

【提问】尽管地球表面71%都是水,但

设疑引

导学生

2

1

)4

钟我们能利用的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为此,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地球上的水可以分为

哪几类?

【多媒体课件】【讲解】水的分类:1

按物理状态分:固态水、液态水、气态

水。2按水的性质分:淡水、咸水。3按

运动状态分:动态水、静态水。4按分布

空间分: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我

们今天的课程重点就按水的空间分布进

行探讨。

【板书】海洋水

水大气水

陆地水

【设问】这些水体各占总水量的多少?

【多媒体课件】【讲解】

1、地球上水的组成——扇形结构图(附

件2)

2、水资源利用比例表(附件3)

【展示道具】拿出水瓶,指出“如果地

球的水是一瓶,能利用的水资源就是一

滴”

【提问】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多样化的

回答)

【知识点摘记】

【看课件图片】感受

各类水体所占比重

【直观感受】

【讨论回答】(节约

用水,保护水资源)

思维分

呈现知

识点,

便于学

生清晰

了解

用数据

图和文

字表结

合,既

直观又

有明确

用实物

让学生

感受刺

3小组活动一(知识点2【转承】水资源有限,但我们却能看到

流水不停、湖水不减,这是为什么?

【视频播放】水循环简介

【布置任务】通过视频介绍及对书本知

识的了解,小组合作完成水循环示意简

图,要求:1、内容完整、画面清晰漂亮,

图画在大纸的上半部分;2、完成后请小

组代表结合示意图进行介绍

【巡查指导】参与指导学生小组的讨论

【选组展示】选取两组代表进行展示和

内容介绍

【点评记分】对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并

记录评分

【多媒体展示】演示水循环动画示意图

(附件4)

【小结】结合板书梳理水循环的分类及

过程,总结水循环的概念

【思考回答】水循环

【观看视频】

【合作活动】分析讨

论,合作完成水循环

示意简图,选举小组

代表结合图加以介绍

【展示成果】1、展示

各组的合作成果。2、

被选的两组同学派代

表上台讲解成果。

【修改与整理】结合

动画演示和教师的讲

解,改进小组合作的

成果。并通过板书,

分析整理水循环的分

视频引

导知识

梳理,

通过动

手操作

建立知

识体系

及时点

评,促

进提升

)10

钟【板书】海洋水海上水

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大气水

陆地水内陆

水循环

【小巩固——古诗辨析】“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得对吗?

类。

【标注书本、齐读课

文】

【个别回答】结合知

识点分析回答

巩固中

培养辩

证思维

4小组活动

二(知识点3)8

【转承】是什么能量推动了这么大的水

循环?

【解释】说明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转变

推动水循环,因此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在

于蒸发、降水和径流。

【提问】无时无处不在的大能量水循环

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影响?

【布置任务】结合视频播放及图片展示,

分析水循环的意义,小组讨论后将结果

记录在大纸的下半部分左侧,并派代表

发表观点。

【视频播放】【板书】水循环的意义

【图片展示】流水地貌、三角洲等图片

(附件5)

【巡查指导】参与指导学生小组的讨论

【选组展示】选取两组代表进行展示和

内容介绍

【点评记分】对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并

记录评分

【课件展示】【小结】水循环的意义

(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

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4)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讨论回答】回答是

太阳辐射和重力

【记录】图上标注重

要环节

【观看视频、欣赏图

片】结合书本体会思

考整理知识点

【小组讨论】水循环

的意义

【记录成果】将讨论

的结果整理在大白纸

下半部分左侧区域

【代表阐述】小组代

表上台介绍本组讨论

的结果

【修改与整理】结合

教师的点评讲解及课

件展示,改进小组合

作的成果

提点知

识要点

以感性

知识培

养学生

分析归

纳概括

的能力

及时点

评,促

进提升

5

4

5

钟【转承】既然水循环对地球的影响这么

巨大,那么人类如何通过改变水循环来

改造环境呢?

【思考提示】1、水循环的时间和空间分

布是不均衡的。2、可以针对水循环的各

个环节加以分析。

【分析讲解】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

梳理知识点

【课件展示】【归纳】【板书】人类活

动对水循环的调节:

1、时间调节——修建水库;

2、空间调节——跨流域调水、挖取地下

3、个别调节——人工降雨、改造地表(绿

化植被)

【小巩固】人类活动影响水循环环节连

线活动

南水北调

地表径流

造三峡水库

地下径流

过度抽取地下水

蒸发、蒸腾

大量砍伐森林

下渗

【分析思考】

【结合知识思考】

【个别回答】

【整理记录】书记员

记录在大白纸下方中

间区域

【思考回答】

在提

问、提

示中引

导学生

思维

对知识

点进行

清晰的

分类

及时巩

6

组6【转承】既然我们了解了水循环,就要

结合我们的专业进行知识的应用,下面

我们就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讨论建筑施

工应考虑水循环知识的哪些方面。

【课件展示】图片呈现——河边建房(附

件6)

【布置任务】在河边建房应注意哪些关

【观看图片案例】

【小组讨论】小组同

学针对案例结合知识

课堂拓

展,结

合专业

进行案

例分

析,以

活动三(知识应用与巩固)分

于水循环方面的问题?要求结合专业针

对知识点集思广益,总结梳理并记录在

大白纸下半部分右侧区域,小组代表发

表见解

【点评记分】对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并

记录评分

【课件展示】介绍答案要点,鼓励同学

课后再去多思考,完善内容。

答案要点:

1、河堤要高于河流历

史最高水位

2、地基开挖注意防渗

3、打桩时防止对地下

水的破坏

4、保护地表,减少泥

沙入河

点进行讨论,

【记录成果】将讨论

的结果整理在大白纸

下半部分右侧区域

【代表阐述】小组代

表上台介绍本组讨论

的结果

【修改与整理】结合

教师的点评讲解及课

件展示,改进小组合

作的成果

【思考】记录问题课

后再思考

头脑风

暴形

式,培

养学生

的知识

应用能

力和专

业发展

提示要

点,留

给学生

课后思

7 课

堂总结3

1+

1+

1)

一分钟【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通过呈现知识框架,总结本科内容

水循环

1.水体分类

2.水循环概念

3.水循环的主要

环节

蒸发、植物蒸

腾和蒸发、水汽输送、

【梳理知识、回顾】

【记录知识要点】

【成果展示】各组派

代表展示大白纸上的

合作成果

一分钟【小组总结】

小组长结合自己小组

分类总

结,通

过不同

形式的

总结进

行知识

的整理

和成果

的自我

总结,

培养学

生的自

我分析

评价反

降水、地表径流、

下渗、地下径流等

4.水循环的地理

意义

5.对水循环的调

一分钟【成果展示及打分】要求各组将

大白纸上台展示,并对每组的成果进行

打分

的成果进行总结省能力

8

业布置1

【课件展示】【作业布置】

1、小组完善本组的成果,粘贴在教室指

定区域,课后交流参观

2、每位同学在作业本上记录今天的合作

成果

3、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了解有关“五水

共治”的信息,运用本课学习的水循环

知识,分析思考,对“五水共治”提出

合理化建议,写出书面报告。

【记录作业、课后完

成】完成课堂回顾,

开展知识查找和实践

调查,进行分析研究

后形成报告

常规作

业和开

放性作

业相结

合,增

强学生

对社会

的了解

和关心

九、板书设计

水循环

1.水体分类

2.水循环概念

海洋水海上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大气水

陆地水内陆水循环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

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对水循环的调节

十、教学设计反思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以活动和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也对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首先在时间把控上,由于学生的差异,对任务完成的时间上会有拖延,需要老师把控好课堂节奏。其次,能否形成很好的小组合作,形成较高的合作质量,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取决于老师对任务分配、学生指导等课堂工作。另外,对小组合作成果的评价,既要鼓励亮点、注重质量,也要兼顾公平、培养兴趣。

本教学设计通过任务引领,结合丰富而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的小组合作活动开展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激发了兴趣、提高了专注度,同时能培养学生探讨、合作等品质,相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十一、附件

1、附件1:评分记录表

内容

组别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过程评分

成果评分

2、附件2:地球上水的组成——扇形结构图

水量水体类型占全球水量全球水量海洋水+陆地水

100%

+大气水

(淡水+咸水)

人类目前可利

淡水 2.53%

用的水资源

人类目前比较河流水、淡水湖十万分之七

容易利用的

淡水资源

泊水、

浅层地下水

人类目前真正

有效利用的

淡水资源

每年只有

9000km3

4、附件4:水循环动画示意图

5、附件5:流水地貌、三角洲等图片

6、附件6:图片呈现——河边建房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案【三维目标】 1. 及地理意义。 2. 3. 1.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1. 2. 【教学难点】 1. 2.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 推进新课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阅读教材P 59 头的含义。 1. 2.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 生2 生3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 生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 师 生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 (播放视频:“千沟 师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 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 60 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水循环、洋流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

教案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微软中国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地球上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得出水循环的定义,从常见的天气、地理现象,分析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动画引入自然界水的存在方式,让学生对水圈中的水体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2)通过“水圈的构成”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4)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看、画、想、辨”等步骤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5)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2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2课时洋流 你玩过漂流瓶的游戏吗?在茫茫的大海上,塞上口的瓶子真的能漂流吗?通过学习这节课你就明白了。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各大洋中的主要洋流,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洋流 1.概 念:① 。 2.类型:按性质分为②、③两类。 3.分布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圈 北半球:④时针。 南半球:⑤时针。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洋流圈(只存在于北半球):⑥时针。 4.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夏季⑦时针,冬季⑧时针。 5.南纬40°海区形成⑨。 二、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暖流⑩,寒流。 2.对海洋生物 (1)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如、、。 (2)上升流处形成渔场,如。 3.对海洋环境 (1)加快了。 (2)扩大了。 4.对航海 (1)顺洋流,速度。 (2)逆洋流,速度慢。 【答案】①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②暖流③寒流 ④顺⑤逆⑥逆⑦顺⑧逆⑨西风漂流⑩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净化速度 污染范围快

1.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提示】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2.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吗?从洋流方面解释一下原因。 【提示】不一定。沿海地区若受到寒流的影响,往往会降水较少,形成荒漠,如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西海岸、非洲西北部沿海等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洋流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 C.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D.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 2.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则该洋流( )。 A.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B.流经地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C.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 D.是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因素之一 【解析】第1题,若该洋流为寒流,其流向由北向南,根据寒流一般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球,该洋流可能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大洋西岸)或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大洋东岸)。第2题,若该洋流流向纬度高的地区(由北向南),则其为暖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大陆东岸)。因此,它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促进了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答案】 1.A 2.D 读北半球某海域洋流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洋流E的流向和性质分别是( )。 A.向北,暖流 B.向北,寒流 C.向南,暖流 D.向南,寒流 4.有大渔场分布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高中地理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1)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维目标定向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依据资料和所掌握的知识,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知识摘要 1.水圈的组成,水圈中水体的组成及作用。 2.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不同类型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 3.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规律,洋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 洋流的运动 4.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5.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 B.冰川 C.河水 D.湖泊淡水 7.下列关于洋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大西洋暖流是密度流 B.赤道逆流是风海流 C.秘鲁海流是密度流 D.加那利寒流是补偿流 8.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23o26′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9.下列渔场中,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 A.舟山渔场 B.秘鲁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 10.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 A.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B.亚洲东部沿岸海区 C.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D.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循环,B地 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河,判断依 据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城市, 原因是_________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_。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教案:水循环和洋流

2.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难点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考点梳理 考点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地球水体的组成 2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 上内循环 ⑵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地下径流。

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 ②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③塑造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 ④对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⑤促使了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直击小高考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10)”,完成21~22题。 21.与图中箭头①所 示相符的是 A.人工降雨B.修 建水库 C.我国的夏季风D.我 国的冬季风 22.我国南水北调工 程影响的水循环主要 环节是 A.②B.③ C.④D.⑤ 图5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P陡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堆积 C.岩浆活动 D.断层活动 10.对河湖水资源更新影响 最大的水循环是 A.②一①一② B.⑨一⑤一⑥一⑨ C.②一③一⑤一⑥ D.④一⑤一⑦一⑧

图6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 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 13题。 12.甲、乙、丙、丁所代表 的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13.水循环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 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水循环 1.概念 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 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3.能量来源 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形成了循环运动。 4.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环节影响方式 蒸发A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 降水B人工增雨 地表径流G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二、洋流模式图 1.概念: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又叫海流。2.分布规律 (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所示。 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所示。 中心:位于60°N附近。 组成:大洋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2)通过能量交换改变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思考 1.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答案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2.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 答案不一定。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事实上,一些热带地区寒流的水温高于寒带地区的暖流。 探究点一水循环的环节与影响 探究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答案(1)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4)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反思归纳水循环的类型与意义 图示

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水循环的重要环节,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播放水循环动画,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法、讨论法、分析综合法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请学生跟着我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一起来找出错误的原因。 新课讲授 板书 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自学探究:阅读课本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水循环联系了哪些圈层?2.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有哪些? 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讲解: 请学生阅读后讨论?? 师:请同学们帮忙老师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师:对了,水循环就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水循环的定义。 生: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

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板书 一、水循环的定义 师:我们继续看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二个问题: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师:对了,水循环就是分别在这些领域发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那么同学们知道是哪三种吗? 生: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板书 二、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师:对了,看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地预习了,现在老师将给大家演示这三种循环分别是怎么进行的。 综合分析:通过三组动画分别演示各种水循环的演变过程。 第一组:海陆间大循环 师:海陆间大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运动,这运动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二组:陆地内循环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湘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2. 3. 1.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1. 2.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 推进新课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1. 2.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 生2 生3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 生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 师 生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 (播放视频: 师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 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水循环和洋流时水循环学案湘教必修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题目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 2.运用说学知识,阐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 疑问 学习 建议 【相关知识点回顾】 1.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2.热力环流 3.大气运动 【知识转接】 1.运用地图册中国地图,寻找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海河、淮河、嫩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位置。 2.运用地图册世界地图,寻找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莱茵河、多瑙河、尼罗河、刚果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巴拉圭河等河流的位置。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水循环 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______和物理 ________的变化。 2.驱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在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________、海洋和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类型: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4.主要环节: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 ________________。 6.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它们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1)并不是所有水体之间都存在水源互补关系,有些只存在着单向补给,如冰川水对河流及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单向补给关系。(2)陆地水体的类型按不同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①按空间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浅层地下水);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②按循环周期:静态水(循环周期长、更新慢,包括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循环周期短、更新快,包括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 ③按埋藏条件:潜水和承压水。 7.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3.1.2《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教案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为了达到课标的要求,教材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计,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接着,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运用水循环的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上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这一小节内容已有学习,了解并掌握了水圈的构成以及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2、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了解水循环的类型,理解并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水循环的类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分析信息,并运用有关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地理,做学习上和生活中的有心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创设法 六、课时安排 15分钟 七、教学过程

八、作业布置 1、补充完善课堂上的水循环图,边绘制边解释说明。 2、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九、板书设计 3.1.2 水循环的过程 一、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 二、类型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三、圈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十、教学反思(略)

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水有三态变化,在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于人类来讲水的作用重大。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仅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第一部分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水体类型;第二部分讲陆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运动、相互转化关系;第三部分说明了陆地水的更新,即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律;第四部分从水循环运运的角度讲述水循环运动的能量转化;最后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讲三点:1、维持全球水体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更新;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转化;3、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洋流是本节重点,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着重讲中低纬海区洋流表层洋流。第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概括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些内容湘教版教材没有,需要老师补充。 关于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教材重点讲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可结合反气旋知识讲述其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表示水循环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 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学会用简结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水循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 习惯。

高中地理 1.4 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必修1(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奔腾不息的长江”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鼓励发言,教师最后用课件展示结论)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422.41学案

2010——2011年度高一学年上学期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制定人:商静雪审核组长:郭加英审核主任:张贵芹时间:12.2 编号:12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二) 1.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加深理解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 绘图、读图能力;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1.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的成因; 2.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所谓的学生,是学生活中的知识;学生存的能力;学生命的意义……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希望同学们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将我们平时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希望同学们享受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的乐趣,希望同学们畅游的过程中顺风顺水! 二.洋流(P61) 1.概念:指大洋海水常年地沿着一定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又称为。 2. 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3.围绕副热带高压的洋流称为。该环流的中心大约在的地区。在赤道附近受和东南信风的共同作用,形成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洋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来。西风带内持续向东运动的洋流成为西风漂流,它盘踞在和的宽阔地带。 4.洋流按性质分为流和流;按成因又可以分为流、流和流。(温馨提示:可参考地图或练习册)

一.课内探究——组内交流 1.绘制一幅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用红色箭头表示暖流,用蓝色箭头表示寒流,并总结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温馨提示:可参阅手中的资料及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 2.洋流的影响(温馨提示:多联系实际生活) 二.课外探究 1.你怎样来判定洋流性质; 2.摩尔曼斯克在北极圈以内,纬度接近70°N,却是终年不冻港,试分析其原因;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水循环 和洋流教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能量转化以及地理意义。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3.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水循环的过程简图,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能量转化及其意义。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地球上的水”,让学生思考、理解本课卷首导语。以情景问题的方式导入。 师地球因为有了水和水的运动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盎然。那么,地球上的水是如何运动的呢 推进新课 课件显示: 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循环。请大家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P59图239“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投影: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生1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生2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生3太阳能、重力能。 师(总结)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请大家再阅读图239,观察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生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师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请大家思考: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言) 生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师人类利用水力发电是利用了水循环中的哪一个能量转换 生海拔较高的地区,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 练习: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图,并标注各环节的能量转化形式。 师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实质上就是物质和能量的转换。那么,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对地表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 (播放视频:“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师是什么力量使黄土高原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生这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0阅读材料“黄河输沙造陆——水循环改变地形”,印证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塑造) 师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两极和高山地区的冰川地貌,滨海地区的海岸地貌,河流冲积、堆积地貌,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师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请大家看影像结合以上分析作总结。 课件显示:

高一地理学案 2.4 水循环和洋流

2.4 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习](课本P59-63,图册P21-23) 一、水循环 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______和物理 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________、海洋和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4. 水循环地理意义 ①使_________得以大规模运动,塑造了多种__________;②使得________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③使得水资源成为___________资源 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 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____________。 二、洋流 1.概念:洋流又叫________,是指大洋________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________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________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北半球呈_________方向流动,南半球呈__________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为中心,呈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____________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_______、______作用;寒流起到_______、_______作用。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规模较大的海域常形成世界级大渔场。 (3)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了污染海域净化的速度;但扩大了污染的________。 (4)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逆洋流航行速度则。 [课中学习] 探究点一水循环 【探究材料】材料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材料二“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材料三“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圆道》)。 1.黄河之水真的“天上来”且“奔流到海不复回”吗?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