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难点知识讲解

重难点知识讲解

重难点知识讲解
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重难点知识讲解

1、同角的三角函数有三种关系:

平方关系:sin2α+cos2α=1;

商式关系:;

倒数关系:tanαcotα=1.

它们的主要应用有:

(1)已知某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中的一个,求其他两个;

(2)化简三角函数式;

(3)证明简单三角恒等式等.

同角三角函数变换,要突出弦、切互化,同时要注意各种变换技巧,如“1”可以用“sin2α+cos2α”代换等.

2、诱导公式有两组,可概括为对k·90°±α(α∈Z)的各三角函数值满足规律“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即当k为偶数时,得α的同名函数;当k为奇数时,得α的余名函数;然后在前面加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的符号.在利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时,不必拘泥于课本上列出的几个步骤,可以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灵活使用.

3、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变换有:

(1)公式变换:要注意正确理解公式中和、差、倍的相对性,抓住公式中角、函数、结构的特点,灵活地对公式进行正向、逆向及变形使用;

(2)角度变换:要善于分析角之间的和、差、倍、半的关系,要特别注意能否产生特殊角,正确使用诱导公式及辅助角公式;

(3)函数变换:弦切互化;

(4)1的变换:如1= sin2α+cos2α,1= tanαcotα,

等;

(5)幂的变换:用公式来升、降幂.4、三角恒等变换的基本题型有三种.

(1)求值:

①给角求值,其关键是正确分析角间的关系,准确地选用公式,将非特殊角转化为特殊角或将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约或相消;

②给值求值,其关键是分析已知和待求式之间的角、函数、结构的差异,有目的地消化;

③给值求角,其关键是先求出该角某一三角函数值,在对应函数的单调区间内求解.

(2)化简:

①未指明答案的恒等变形,应把结果化为最简形式;

②根据解题需要将三角函数式化为某种特定的形式,如一角一函数形式,以便研究函数的各种性质.

(3)证明:

主要有两种:无条件恒等式证明和条件恒等式证明.

5、在求值、化简、证明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三角式化简的目标.

①项数尽可能少;

②三角函数种类尽可能少;

③角尽可能少、小;

④次数尽可能低;

⑤分母尽可能不含三角式;

⑥尽可能不带根号;

⑦能求出值的要求出值.

(2)三角运算的基本原则.

③异角化同角;(角分析法)

⑦常数的处理(特别注意“1”的代换).

(3)几个重要的三角变换思想

①sinα·cosα→凑倍角公式;

②1±cosα→升幂公式;

③1±sinα→配方或化为1±cos(-α)再升幂;

④asinα+bcosα→辅助角公式;

⑤tgα±tgβ→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逆用.

二、例题讲解:

例1、求证:tan3A-tan2A-tanA=tan3A·tan2A·tanA.

证明:欲证等式即为tan3A(1-tan2A·tanA)=tan2A+tanA,即.

根据正切的和角公式,

结论成立.

小结:1、分析法“执果索因”,便于寻找解题途径,也是三角恒等式证明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2、本题可以推广如下:若α=β+γ,则tanα-tanβ-

tanγ=tanα·tanβ·tanγ.特殊地,若△ABC是非直角三角形,则

(1)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2)tan n A+tan n B+tan n C=tan n A·tan n B·tan n C.

例2、已知(a≠0)的定义域为[0,],值域为[-5,1],求常数a、b的值.

分析:观察函数的特征,需将它化归为形如y=Asin(ωx+φ)+B型三角函数求

值域,特别注意此时x∈[0,],故首先要求出ωx+φ的范围并进而求出sin(ωx+φ)的取值范围,同时注意系数A的符号.

解:

(1)

求得a=2,b=-5.

(2)

求得a=-2,b=1.

例3、已知sinα是sinθ和cosθ的等差中项,sinβ是sinθ和cosθ的等比中项,求证:cos4β-4cos4α=3.

证明:由已知条件得:

2sinα=sinθ+cosθ,①

sin2β=sinθ·cosθ.②

①式平方得:4sin2α=1+2sinθcosθ,③

②式代入③得:4 sin2α=1+2sin2β,

即2cos2α=cos2β.④

④式平方得:4cos22α=cos22β,

再降幂:2(1+cos4α)=(1+cos4β),

∴cos4β-4cos4α=3.

小结:在三角变换中,为了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降幂应该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在某些情况下,升幂也是必要的

例4、已知,求:

(1)x2+2xy+y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求3x+4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由已知条件的结构特征:两数的平方和为1,联想到sin2θ+cos2θ=1,由此可作三角代换,将上述问题转化成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因而本题考查三角函数作为工具被应用的能力.

解:

(2)

例5、如图所示,一条河宽1千米,两岸各有一座城市A和B,A和B的直线距离是4千米,今需铺设一条电缆线连结A与B.已知地下电缆的修建费是2万元/千米,水下电缆的修建费是4万元/千米.假定河两岸是平行直线,问应如何铺设电缆方可使总施工费用最少.

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此处有两种选择:一是建立函数模型,可以考虑以AD或DB为自变量,函数式易立,但最值难求;二是建立三角模型,转化为求三角函数最值,处理稍容易些.

解:设∠CAD=θ,由AC=1,AB=4,则

依题意,设由A到B铺设电缆的总费用为y,则

答:水下电缆应从距B城()千米处向A城铺设.

八年级各科目知识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各科目知识 重难点分析 数学 初二上册该知识点与其他年级知识点的分析 勾股定理 1 探索勾股定理 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1 勾股定理是三角形的基础,更是学好几何的基础。 2 是初二上册四边形和初三下册圆证明的基础,而圆在中考各种题型中占很大比例。 实数 1平方根 2 立方根 3 实数 中考易出选择和填空。 四边形性质探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菱形 4.矩形、正方形 5.梯形 6.平面图形的密铺1中考中易出现特殊四边形和多边形的性质应用。 2 中考几何题中易出现正多边形的对称性问题

7.中心对称图形 一次函数 1函数 2一次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 4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1 初三上册的反比例函数与初三下册的二次函数都基于一次函数的学习。 2 二次函数是中考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难点,在填空、选择、解答题中均会出现,且知识点多,题型多变 二元一次方程组 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1 与初二下册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初二下册分式方程构成了应用题的重要部分。 2 这三种方程是初中学习解方程的重点,不会解方程计算题就得不了分,应用题更是无法去完整解答。 初二下册与其他年级哪些知识点相关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关系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1 与初二上册的二元一次,初二下册分式方程构成了应用题的重要部分。 2 这三种方程是初中学习解方程的重点,不会解方程计算题就得不了分,应用题更是无法去完整解答。

次函数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解因式 1.分解因式 2.提公因式法 3.运用公式法 分式 1.分式 2分式的乘除法 3.分式的加减法 4.分式方程1 与初二下册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初二上册二元一次方程构成了应用题的重要部分。 2 这三种方程是初中学习解方程的重点,不会解方程计算题就得不了分,应用题更是无法去完整解答。 证明(一) 1定义与命题 2为什么它们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5关注三角形的外角中考易出选择题或作为后面大题的基础 初三上册与其他年级哪些知识点相关一元二次方程 1配方法 2公式法 3分解因式法 中考后面大题的解题

初一数学必考的个知识点重难点

初一数学必考的个知识 点重难点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二、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三、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 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 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 即|a|={a(a>0)0(a=0)﹣a(a<0)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讲课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 2. 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并能熟练进行乘方运算; 3. 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方 定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power ). 即有:n a a a a n ???=个 .在n a 中,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要点诠释: (1)乘方与幂不同,乘方是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 (2)底数一定是相同的因数,当底数不是单纯的一个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 (3)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要点二、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3)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4)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即 . 要点诠释: (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一样,首先应确定幂的符 号,然后再计算幂的绝对值. (2)任何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高清课堂:有理数的乘方及混合运算 356849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要点三、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要点诠释: (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并且从高级到低级进行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三级运算; (2)在含有多重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有时根据式子特点也可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顺序进行. (3)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有理数的乘方 1. 计算: (1)44333--44;;(-);(-3) (2)33 2(2)33 --3322;();(-);33 【答案与解析】由乘方的定义可得: (1)3 4=3×3×3×3=81; -3 4=-(3×3×3×3)=-81; 4(3)(3)(3)(3)(3)81-=-?-?-?-=; 4(3)[(3)(3)(3)(3)]81--=--?-?-?-=- (2)322228333??==; 322228()()()()333327 =??=; 322228()()()()333327 -=-?-?-=-;

有理数的乘除(提高)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除(提高) 撰稿:孙景艳审稿:赵炜 【学习目标】 1会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并运用相关运算律进行简算; 2. 理解乘法与除法的逆运算关系,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3. 巩固倒数的概念,能进行简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要点梳理】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法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要点诠释:(1)不为0的两数相乘,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2)当因数中有负号时,必须用括号括起来,如-2与-3的乘积,应列为(-2) X (- 3), 不应该写成-2X -3. 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广:(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 要点诠释:(1)在有理数的乘法中,每一个乘数都叫做一个因数. (2) 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各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3) 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 ?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 个因数为0. 3.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 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 abc= (ab) c = a( be). (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 相加.即:a(b+c) = ab+ac. 要点诠释:(1)在交换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 (2)乘法运算律可推广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或者把其 中的几个因数相乘. 如abcd= d(ac) b. 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 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如a( b+c+d) = ab+ac+ad. (3)运用运算律的目的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运算律“逆用”. 要点二、有理数的除法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 1 要点诠释:(1)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互相依存的.如-2的倒数是一,-2和一是互 2 2 相依存的; (2) 0和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因此0没有倒数; (3) 倒数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形式,使分母中不含小数和分数; (4)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必定同号(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 2.有理数除法法则:

小学六年级数学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小学六年级(小升初)数学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S=6a2

初一上语文期末知识点 重难点 必考点归纳 全 人教

语文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全) 第一单元复习旨要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②《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③《散步》作者莫怀戚。 ④《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着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沙子》、《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⑤《荷叶》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⑥《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国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写法。 怦怦(pēng)撒谎(sā)严厉(lì)伤疤(bā)寒颤(zhàn)攥着(zuàn)嫩芽(nèn)分歧(qí)拆散(chāi)霎时(shà)脚踝(huái)匿笑(nì)祷告(dǎo)妄弃(wàng)惊讶(yà)倘若(tǎng)瘫痪(tān)(huàn) 憔悴(qiáo)(cuì) 姊(zǐ)妹 絮絮(xù)叨叨诀别(jvé)粼粼(lín)菡萏(hàn)(dàn )攲(q ī)斜 各得其所喜出望外自作主张不可抗拒形影不离

3、课文内容把握。 ①《秋天的怀念》文中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母亲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心灵的创伤。最终,“我”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②《羚羊木雕》一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父母之间的一场矛盾。赞扬了孩子们纯洁无私的友情,也含蓄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尊重他们纯真的感情。 ③《散步》这篇散文,通过一家三代散步的事,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责任感。 ④《金色花》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⑤《荷叶》歌颂母爱。 ⑥《咏雪》客观的叙述了谢家子弟在寒雪日咏雪一事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⑦《陈太丘与友期》记叙了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得为人的道理,从而强调了“信”和“理”的重要。 4、文言文重点复习。

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课讲稿

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对和进行的工作,而能否正确的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但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设计时往往有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意义和特征把握不准,缺乏一些确定重难点的方法所致。为此,本文就教学重难点的含义、特征以及确定方法作些讨论。 一、教学重、难点的含义 1. 教学重点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重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即重点是指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知识、技能。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对于形成重点的三个方面,重点可分为知识重点、育人重点和问题重点。而按重点的地位和作用又可把重点分为全书重点、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还有课时重点。全书重点一般是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起核心作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它是重点的最高层次,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就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这是由于“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之中,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支撑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是贯穿于全章节或单元的主干知识、技能与方法,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如全书重点大,属于中等层次;课时重点是指课堂教学时的重点。课时重点可以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也可以不是。如,对于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教学时就会专门拿一节补救课(或称为纠错课)来解决。这时如何消除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即课时重点,但问题解决后,若它在后面的学习中又不起支撑和奠基作用,则它就不再是重点了。对这类只限于该节课的重点(一旦该节课学习结束后它就不再是重点了),我们称其为“暂时重点”。 数学教学重点(简称为“数学重点” )是由其在数学知识体系和数学育人系统(又可称为数学德育系统或数学文化教育系统)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疑难问题决定的。它是数学教材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精神和方法以及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体系及重难点分析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及重难点分析 初中与高中数学的学习差异 一、知识的不一样 初中数学知识面少、难度小,高中知识面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高中数学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在初中数学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高中数学却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 二、学习方法不一样 A、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教师通过课堂较慢的讲解速度,争取让同学们全面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课程开设多,各科平均学习时间较少,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对大大减少,进而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快的消化掉新知识。 B、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随着知识的难度增加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面模仿,现在高考数学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而学生恰恰在初中养成了模仿和定势思维,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和创造能力,典型的是:学生对分类就没有很好的把握能力。 三、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低,大凡考试中的解题方法和教学思维,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要把学生自己深刻理解的问题,都几种表现在他的耐心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听课只需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要教师训练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教典型的一两道题讲解如何融会贯通这一类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做题和阅读理解,将会是学生失去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国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教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今年来提出了应用题型、探索题型和开放题型,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 四、思维习惯上不一样 初中学生由于教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题,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收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三位空间,但初中只学习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局限在实数范围内思考,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跟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是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递进性。 五、定量与变量的不同 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 1.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即 2.幂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读法在中,a叫做底数,n叫指数,读作a的n次幂,也可以读作a的n次方. 4.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的形式,其中a 的整数位只有一-位,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一、有关定义: 求相同因数的积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 22、73也可以看做是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它们表示数,分别读作“2的2次幂”、“7的3次幂”,其中2与7叫做底数,2与3叫做指数。 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指数。任何数的0次方都是1,例:3o=1(注:0o无意义) 二、运算法则: 1、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除,原来的底数作底数,指数的和或差作指数。

推导: 设a m×a n中,m=2,n=4,那么 a2×a4 =(a×a)×(a×a×a×a) =a×a×a×a×a×a =a6 所以代入:a m×a n=a(m+n) 用字母表示为: a m·a n=a(m+n)或a m÷a n=a(m-n)(m、n为正整数) 2、正整数指数幂的法则 a k=a×a×... ×a(k个a),(即k为正整数) 3、0指数幂的法则 a0=1 ,其中a≠0, 推导: a0 =a(1-1) =(a1)÷(a1) =a÷a =1 知识点2: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a=0,b=0; (4)据规律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知识点3:

初一数学上册 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有理数知识点归纳 一.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 (3)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 -a-b;(3)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3)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b|=|a·b|,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二.有理数法则及运算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5.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 7.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三.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及重难点题型集锦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及重难点题型集锦 数学可谓就是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了,无论在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就是上了大学,数学都会一直在我们身边。小学数学难点不多,但就是却就是为将来打基础的关键所在。 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了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与重难点题型讲解,希望能对您的孩子有所帮助哦。 行程问题 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就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杜速度与、速度差等概念,了解她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解题关键及规律: 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与×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间=速度与×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及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例题: 甲在乙的后面28 千米,两人同时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6 千米,乙每小时行9 千米,甲几小时追上乙?

分析:甲每小时比乙多行(16-9)千米,也就就是甲每小时可以追近乙(16-9)千米,这就是速度差。 已知甲在乙的后面28 千米(追击路程),28 千米里包着几个(16-9)千米,也就就是追击所需要的时间。列式 2 8÷(16-9=4(小时) 流水问题 一般就是研究船在“流水”中航行的问题。它就是行程问题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它也就是一种与差问题。它的特点主要就是考虑水速在逆行与顺行中的不同作用。 相关概念: 船速: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 水速:水流动的速度。 顺水速度:船顺流航行的速度。 逆水速度:船逆流航行的速度。 顺速=船速+水速 逆速=船速-水速 解题关键: 因为顺流速度就是船速与水速的与,逆流速度就是船速与水速的差,所以流水问题当作与差问题解答。解题时要以水流为线索。 解题规律: 船行速度=(顺水速度+ 逆流速度)÷2

(华东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 有理数的乘除(基础)知识讲解

有理数的乘除(基础) 【学习目标】 1.会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并运用相关运算律进行简算; 2. 理解乘法与除法的逆运算关系,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3. 巩固倒数的概念,能进行简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要点诠释: (1) 不为0的两数相乘,先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2)当因数中有负号时,必须用括号括起来,如-2与-3的乘积,应列为(-2)×(-3),不应该写成-2×-3. 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广:(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 要点诠释:(1)在有理数的乘法中,每一个乘数都叫做一个因数. (2)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然后把各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3)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3.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 =ba .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 =(ab)c =a(bc). (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 . 要点诠释: (1)在交换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 (2)乘法运算律可推广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或者把其中的几个因数相乘.如abcd =d(ac)b .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如a(b+c+d)=ab+ac+ad . (3)运用运算律的目的是“简化运算”,有时,根据需要可以把运算律“顺用”,也可以把运算律“逆用”. 要点二、有理数的除法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要点诠释:(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互相依存的.如-2的倒数是,-2和是互相依存的; (2)0和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因此0没有倒数; (3)倒数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形式,使分母中不含小数和分数; (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必定同号(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 2. 有理数除法法则: 12-1 2 -

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各单元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8个单元,分为8组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包括3到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包括两个识字单元和六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一和第五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常用偏旁名称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3-4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二、全班共有27人,其中女生11人,男生16人。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用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一学期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拼音和识字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有的同学做题不按要求做,马马虎虎,不听老师读题,出现很多提前做,做错的现象。 2、学生区分形近字、形声字比较困难,在作业中对字的书写不够规范。 3、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特点,不论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上看,培养能感悟、会理解、有思想、善交流的人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 4、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如字迹工整、认真。在考试中,很多的错题者都是因为没有审清题的要求、没有认真听老师读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三、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会认51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什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什么是教案的重点和难点 教案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案的核心知识。 教案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案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课堂教案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案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案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案艺术性之所在。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那么历史教案中如何突破重难点呢一位教师结合几年的教案经验,作如下探讨性总结,以与大家交流。 他任教初一的历史学科,例如他在准备《宋代的城市生活》这一课的教案设计时,他是这样来设计本课的教案重难点的: 1、重点 宋代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变化的特点,学生应有明确的认识。宋代市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代城市生活的画卷,同时也是两宋经济迅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真切 写实,说明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 对于进入21世纪,并与世界接轨的当代青少年来说,如 何体会宋代的城市生活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宋代毕竟离我们已有1000 年左右,其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是必然存在的,教案中的难点也在于此。 ~

有理数的乘方例题与讲解

9 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意义 (1)乘方的定义 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如图,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a n 读作:a 的n 次幂(a 的n 次方). 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因数相同),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乘方的底数是相同因数, 指数是相同因数的个数. (2)乘方的意义 a n 表示n 个a 相乘. 即a n =n a a a a a ?????1442443个. 如:(-2)3=(-2)×(-2)×(-2)表示3个(-2)相乘. 释疑点 (-a )n 与-a n 的区别 ①(-a )n 表示n 个-a 相乘,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②-a n 表示n 个a 乘积的相反数,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的相反数. 如:(-3)3底数是-3,指数是3,读作负3的3次方,表示3个(-3)相乘.(-3)3=(- 3)×(-3)×(-3)=-27. -33底数是3,指数是3,读作3的3次方的相反数.-33=-(3×3×3)=-27. (3)乘方的书写 ①一个数可以看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1省略不写. ②负数或分数做底数时,应用括号把负数或分数括起来,再在其右上角写指数,指数应 写小一点.如(-1)2不能写成-12,????322不能写成32 2. 【例1】 填空:(1)式子(-1.2)10表示__________,其中底数是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 (2)120137111777??- ??? ??????-?-???- ? ? ??????? 14444244443个写成乘方的形式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有理数乘除法知识点与练习

有理数乘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3.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 4.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有理数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 积的符号的确定.商的符号的确定. 知识点: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注意:第一个因数是负数时,可省略括号. 3·乘法交换律:abc=cab=bca 乘法结合律:a(bc)d=a(bcd)=…… 分配律:a(b+c+d+…+m)=ab+ac+ad+…+am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 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5·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例题: 8+5×(-4);? (-3)×(-7)-9×(-6).

(-23)×(-48)×216×0×(-2) (-27)÷3 20÷7÷(-20)÷3 练习题:有理数乘法 1.下列算式中,积为正数的是( ) A .(-2)×(+2 1) B .(-6)×(-2) C .0×(-1) D .(+5)×(-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 B .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 C .两数相乘,如果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因数异号 D .两数相乘,如果积为正数,那么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3.计算(-221)×(-33 1)×(-1)的结果是( ) A .-661 B .-551 C .-831 D .56 5 4.如果ab =0,那么一定有( ) A .a =b =0 B .a =0 C .a ,b 至少有一个为0 D .a ,b 最多有一个为0 5.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 .-5×(-4)×(-2)×(-2)=5×4×2×2=80 B .12×(-5)=-50 C .(-9)×5×(-4)×0=9×5×4=180 D .(-36)×(-1)=-36 6.(1)(-3)×(-)=_______; (2)(-521)×(33 1)=_______; (3)-×=_______; (4)(+32)×(-)×0×(-93 1)=______ 7.绝对值大于1,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积是______。 8.绝对值不大于5的所有负整数的积是______。

学科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科教学重难点分析(数学)自学思考题 姓名:卢朝军 学号: 单位:蔡沟小学

《学科教学重难点分析(数学)自学思考题 1、在整个小学阶段,您认为学生对那一部分的知识感觉难度最大,最容易出 错?你是如何处理的? 答:(1)、小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因而对结构错综复杂的知识很容易混淆,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在我实习的班级,学生普遍对应用题的解题十分头痛,尤其是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情节干变万化,数量关系千姿百态,解题思路变化多端,相似的应用题,解法迥然不同,同一道应用题却又有多种不同解法,各种变式变题变换莫测,却又可得到同种思路或同种结果。这种现象从问卷的情况中也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出来,如:高达90%的学生在“考试中最怕碰到的题型”这一选项上选择了应用题. (2)、教学难点“用方程三步计算应用题”。 如果未引导学生充分复习“用方程解二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未引导学生完整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中的四则运算关系和基本公式,就引导学生深入进攻难点中的难点“三步计算等量关系”,这样学生肯定难以理解、掌握,最后只得回过头来从理解题意和有关的旧知识起步。造成这种局面,必然打乱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使教学难点无法当堂突破。最后,再精巧地设计和运用直观性、形象性的手段来最终解决教学难点。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操作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我在突破难点时,常常会注意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并会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举个例子: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这里我就充分运用了直观法来让学生突破难点。总之,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各有选择。选择难点教学方法总的原则是直观、形象、灵活和富有启发意义。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自主地跨越教学难点这一学习上的障碍。 (3)、“双基”不牢固、不全面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首先反映在结构的严谨和前后的连惯上。数学的每一部分知识,往往既是已学知识的拓宽,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学生在学习某些知识时不求甚解或不能理解,未能形成较牢固的认识结构,头脑中只有糊涂的概念,那么必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造成障碍和困难。在收集到的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选择了B,即绝大部分都掌握了,即还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C,即很大一部分还没掌握。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对于选择B特别是C的学生来说,由于以前的知识没有巩固,那么

有理数的乘除法一对一辅导讲义

课 题 有理数的乘除法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目的 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 2、掌握有理数的除法; 3、掌握有理数的乘除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一、日校问题解决 二、知识点梳理 1、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多个有理数相乘: a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b :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0的个数决定,当0的个数为奇数,则积为负, 当0的个数为偶数,则积为正。 2、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 3、有理数除法法则: (1)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符号确定: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非零数,等于0;0不能作除数! 三、典型例题 例1、计算:(1) =-?-)95()53( (2)=-?)733(1542 (3))3 1()53(310-?-??- 变式1:(1)()()3275-?-?-? (2)5411511654???? ?-??- ? ????? 例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1) 1135 () 26812 -+-+×(-24)(2)99 8 9 ×(- 9 10 ) 变式2: (1)() 3.1435.2 6.2823.3 1.5736.4 -?+?--? (2)) 25 .0 ( )7 ( )8 ( )5 (- ? - ? - ? - (3)-13×2 3 × 2 7 + 1 3 ×(-13)- 5 7 × 例3、计算1987×× 例4、计算(1)(-24)÷(-6)(2)()÷ 3 3 52 (3)( 1 30 -)÷( 2112 ) 31065 -+- 变式3: (1) 63 9991 77 ?? ÷- ? ?? (2))5 ( 7 5 45+ ÷ -(3)) 6 1 1 ( ) 42 7 1 5.3 3 1 2(- ÷ - - 例5、计算6515 17 ÷(- 123 )(17) 1317 +-÷(- 12 ) 13

小学语文1-6年级知识点,难点重点,分析

小学语文1-6年级知识点,难点重点, 一年级:要求掌握拼音的运用,难点把字母表背熟,重点字母的运用; 二年级:要求认识简单的字,学习阅读文章,重点多音字的运用,还有字的认识,难点区别多音字; 三年级:要求认识多字,学习作文,难点联系上下文,解决课后问题,重点回答问题; 四年级:要求学习作文,写作文,难点把课文理解,重点作文,阅读的掌握;五年级:要求掌握许多多音字,字词,会写好作文难点作文,重点阅读与作文;六年级:要求认识很多字,区别很多读音,字词,写好作文,难点阅读,重点作文与阅读,通常占整试卷的60分。 第一部分 小学语文1-6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点 1、掌握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 2、掌握24个韵母: A、单韵母:a o e i u ü

B、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C、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 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5、标调: 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 以a/o/e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海鸥hǎi 'ōu 二、查字典的方法 1、音序查字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