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现状_18416

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现状_18416

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现状_18416
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现状_18416

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薛惠锋’张强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资源与

环境信息化工程研究所710054)

〔摘要」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下,沿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等环境保护战略的演进轨迹,对中国环境资源保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在环境资源立法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对中国环境资源法律法规的完备性、可操作性、一致性、立法保障与立法后评估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中国环境资源立法工作的实际需要,提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趋势。力求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认识中国环境资源立法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今后环境资源立法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个框架和思路。

〔关键词〕环境资源立法现状问题趋势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

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

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

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环境资源立法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薛惠锋,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法案室主任。2环境资源法论丛(第8卷)

报告明确提出,“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

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此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建设对环境资源立法工作的具体要求。

环境资源立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或废止

各种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

公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活动的总称。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

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资源立法

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环境资源立法具有以下四个特性:(1)综合性。环

境保护对象的广泛性和保护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环境资源立法采取的

法律措施涉及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多种因素,因而具有综合性。

(2)科学性。环境资源立法在调整对象上具有特殊性,通过人的行为规

范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调整,必须体现自然规律特别是生态学规律

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强的自然科学性的特征。(3)社会性。从环境资源

法的保护对象和任务来看,实现人体健康、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生态环境

良好发展,维护的不是个人或集体利益,而是整个人类社会和全球生态环

境的生态价值和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最明显地体现了立法

的社会职能。(4)共同性。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当代的环

境资源问题已不仅仅是局部地区的问题,有的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

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诸如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环境资源问题

的解决,需要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资源立法得到了较快发展,初步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为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环

境资源立法是动态而开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规律的变化而

不断发展的。当前,中国环境资源立法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生

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立法理念、内容、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积极创新,逐步

完善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制度。

(iJ《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一线传音一、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0世纪70年代,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将环境保护提上国家整体发展

的议事日程中,以防治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立法开始发展。1973

年,由国务院批转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个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规范性文件。同年,由当时的国家计委、国家建

委、卫生部联合批准颁布了中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

排放试行标准》。1978年通过的《宪法》,在总纲中规定“国家保护环境

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是中国首次将环境保护工作列人

国家根本大法,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1979年9月13

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环

境保护法》(试行),中国第一部环境法律问世,该法律规定了各地建立环

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等,确立了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标志着中国新时期环境资源

立法工作的正式开始。现行《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

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

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

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

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10条第5款规定:“一切使用土地的

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第26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

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管理植树造林,保护

林木。”以上法律条款,是关于中国环境资源保护的最高法律效力规定,

是环境资源立法的宪法依据。

20世纪80年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环境

突发事件不断增多,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环境保护被列为

基本国策,环境资源立法进人迅速发展阶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水污染防治法》

(1984年)、《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森林法》(1984年)、((草原

法》(1985年)、《渔业法》(1986年)、《矿产资源法》(1986年)、《土地管

理法》(1986年)、((水法》(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等环

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相关法律。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资源法论丛(第8卷)

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该法删去了原试行法

中“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责”、“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奖励和惩罚”三

章,新设了“环境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两章。在立法目的上采取了二

元论,即保护环境资源和促进经济建设。该法确立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基

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确立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环境保护公

众参与原则;环境保护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环境治理污染者负担原

则。规定了环境标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清洁生产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以

及限期治理制度。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21世纪议程》,要求“必须发展和执行综合的、有制裁力的和有效

的法律和条例”。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

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基本对策和行动方案,要求建立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环境资源法

律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相继制定和修改了《大气污染防

治法》(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修改)、《水污染

防治法》(19%年修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年)、((水土保持

法》(1991年)、((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改)、《煤炭法》(1996年)、((森

林法》(1998年修改)、((土地管理法》(1998年和2004年分别修改)、《渔

业法》( 2000年修改)、((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年)、《防沙治沙法》

(2001年)、((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以上环境资源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为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2003年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中国环境资源立法工作注人了

新的活力。针对污染物防治、能源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突出问题,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再次修改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年)、《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新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

《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

当前,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国家立法机关积极展开了环境资源突出问题的立法和修改完善工作。

《土地管理法))(修改)、《矿产资源法》(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修一线传音5 改)、《森林法》(修改)和自然区保护、海岛保护相关法律的起草工作,已

经列人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规划。《环境保护法》

修改作为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情况安排的立法项

目,其研究论证工作已全面展开。以水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后评估为基础

的环境资源法律后评估工作也在深入开展。

加强与法律实施相配套的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是保证法律有效实

施的重要环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环境资源立法规划、确定立法项

目和法律草案起草中,积极开展有关法律配套规定的研究论证工作,协调

沟通有关部门,督促做好制定法律配套和地方立法的工作。国务院及相

关部门也制定了大量环境资源方面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各地方相应

制定了地方性环境资源法规。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为了加强环境资源

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承担应尽的环境保护义务,

中国已经加人多项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国际公约,并继续积极参与有关可

持续发展的国际立法。中国缔结和参加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

约》、((南太平洋无核区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东南亚及太平洋

区植物保护协定》等几十项国际条约、公约、协定。缔结参加有关国际环

境资源保护的条约、公约、协定为中国环境资源立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辅

助作用。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环境资源立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系统、从国内环境资源问题到国际环境合作,逐步形成了以宪法

中环境资源相关条例为依据,以《环境保护法》为支架,以单行环境资源

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保障,以部门法律规定和地方性环境资源法规为配套,

以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条约公约为辅助,覆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管

理等方面比较系统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中国环境资源立法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国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

势减缓,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6环境资源法论丛(第8卷)

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显

著,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基本处于受控状态,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环境国际

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是,由于自然环境脆弱、人口众多、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环境监管滞后,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以往区域性、单要素的环

境问题通过积累、叠加和扩散形成的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以及由此带来

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正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和安全。

一些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

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

长方式、消费模式”,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次写人党的政治报告,这是我们党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与经济建

设之间的关系转变基本完成。这些新的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在环境保护战

略上的发展和创新,为新时期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和环境资源立法指明了

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要满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环境资源

发展目标,现有的环境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现行环境资源法律法规制度有待完善

环境资源问题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环境保护工作头绪繁多、管理复杂,立法的多层次性和多主体性,加之法

律自身的稳定性和滞后性的客观矛盾,决定了环境资源法律法规制度建

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随着环境资源新问题的出现,中国环境资源部分领域立法尚有缺失,

综合性法律法规作用发挥不够,法律法规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等方

面有待加强。如在土壤污染防治、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排污权交易、气

候变化控制、外来人侵物种防治等领域,目前只有一些规范性文件,还未

制定相关法律。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中国环境资源立法中,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法律规

、范相互间还不够配套,许多环境资源相关法律出台后,要求制定的配套法

规和规章不能及时出台,一些重要的配套法规已不能适应法律的要求,未一线传音7 能及时得到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实施。如新修改的(水污染

防治法》提出,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生态补偿机制、

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措施,由于配套法规尚

未出台,对《水污染防治法》的贯彻实施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部分法律规定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法律之间规定

不尽一致

随着环境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中国现有环境资源

相关法律实施过程中,已经出现一些法律规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部分法律存在前法与后法不够衔接、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的问题。

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公众环境意识逐渐

增强,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1989年正式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在

立法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制度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部分规定,

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在((环境保护法》出台

后相继制定和修改了多部环境资源相关法律,客观上出现了《环境保护

法》中一些条款滞后于现行单行法律条款。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环境保

护法》与其他环境资源相关法律之间有关条款的不一致,容易造成人们

认识上的混乱,影响法律的严肃性,不利于执法和守法。

部分法律法规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防治法》第四章对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作了特别规定。从实际执

行情况看,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管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危险

废物污染土壤防治、危险废物运输责任保险等方面的问题突出,现有的法

律没有作出规定。《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规定,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

或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但是由于野生动物分布较集中的

地区多数是老少边穷地区,当地政府财政困难,致使补偿制度无法真正落

实到位。

部分相关法律之间存在规定的不一致性问题。如在(水污染防治

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对违反法律的

处罚规定不一致。《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排放

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

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权

限责令限期治理,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限期8环境资源法论丛(第8卷)

治理期间,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整治。

限期治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报经有批准权

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8条规定:“违反本

法规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

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

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限期治理的决定权限和违反限期治理要求的行

政处罚由国务院规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81条规定,“违反

本法规定,造成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

务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停业或者关闭”。《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缴纳

排污费数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处一万

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没有具体的经

济处罚规定,三部法律处罚标准和额度规定明显不一致。三部法律规定

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差异较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对《水污

染防治法》的违法规定明显过于简单。

(三)部分法律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现行的环境资源部分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可操作性不强,难以

保证实施。如((水污染防治法》对生态补偿机制和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

作了规定,但是没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的内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只有处罚的种类,没有规定罚款的

数额,实践中难以操作。《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拆解、利用、处置废弃电器产品和废弃机动车船,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

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这一规定过于原则。再如《环境影响评价法》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比较原则,如审查程序不够具体、牵头组织审

查的主体不够明确、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强制性要求不够有力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规划环境评价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目前实践中

很多规划并未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上规定的抽象性助

长了环境资源法律实施操作中的随意性,特别是涉及部门利益时,责权利

界定不够明确,以至于在法律实施中出现互相推诱责任的现象,许多违法

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影响整个环境资源法律的实施效果。一线传音9 (四)市场调控和公众环保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立法保障

法律规定是解决环境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在环

境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行业自律、公众环保意识等调控手段,但是这些手段的有效实施需要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现行环境资源

保护立法确立的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以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为主要支柱。但这种预防手段主要依赖行政强制

力量,政府主导思想更多地贯穿于环境立法之中。大量中国环境资源法

律、法规、规章、条例都产生在20世纪70,80年代,其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导致目前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整

体内容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不能够体现对市场机制的灵活运用。

市场调控手段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实施的只有排污收费和污水

处理收费等,其他抑制环境污染的环境税费、能源资源税费、生态补偿制

度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单靠行政措施是很难得到有效落实的。公众环

境资源保护参与缺乏有效的立法保障,相应的社会调控机制尚未有效发

挥。发达国家形成的以自愿协议、环境标志、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为基础

的社会调控制度,在法律上获得有效保障,成为政府、市场之外环境资源

保护的重要社会调控机制。以上成功经验,都是中国环境资源立法值得

借鉴的。

(五)立法后评估制度尚未建立

立法后评估也称事后立法效果评估,就是在法律法规实施一段时间

后,对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功能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和综

合评估,其目的是为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据,不断改进立法工

作,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水平。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立法后评估是系

统反馈、系统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立法后评估制度发展迅速,西方发达国家如美

国、德国以及欧盟都已实行了这一制度且成效显著。20世纪70年代德

国便尝试立法后评估的制度化和程序化。欧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

始探索这一制度,到90年代启动了一系列的改善立法质量的计划,立法

后评估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立法后评估工作积累了丰富

经验。

中国立法后评估工作制度巫须加强,对法律法规是否达到立法的预10环境资源法论丛(第8卷)

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立法后评估”至今还是一

个法律空白,《立法法》并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在立法实践中也少有立

法机关进行专门的“立法后评估”。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

源保护委员会在环境资源立法后评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尝

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立法后评估在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制

度,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理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环境资源立法的后评

估工作刚刚开始,相关制度有待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

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在

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强调:

“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今年是

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一年。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提高立法质量的

前提下,一手抓法律制定,一手抓法律清理,努力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上迈出决定性步伐。”以上会议精神对我国环境资源立法工

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严峻形势,中国环境资

源保护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情况更加复杂,环境资源立法工作面临着新的

机遇和挑战。

未来环境资源立法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围绕

“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的目

标,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争取在立法目标、立法原则、工作机制、技术和方法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环境与经济全面

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后盾。

(一)立足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中国环境资源法律制度

环境资源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朝夕而就。由于我国国情和环

境资源问题形成的特殊性,立法工作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当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和客观需要出发。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

义初期阶段,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人均自然资源少、生态环境脆

弱等,这些都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

我们立足本国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切实可行的法制化道路。一线传音11 同时,中国环境资源立法要积极汲取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力求取其

精华、为我所用。加强环境资源立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环境

资源立法的有益经验,引进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先进的手段、技术,使中国

环境资源立法的内容与国际条约、国际公约的内容相一致。对国外的先

进立法经验,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不能简单套用西

方国家的法律体系。

在做好环境资源法律制定工作的同时,要加强与法律实施相配套的

法规规章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在确定立法项目、起草法律草案的同时,对

拟确立的重要制度和政策措施的实施办法、配套规定进行研究,统筹安排

制定配套法规,力争与法律同步实施。

(二)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确保环境资源立法质量

实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科学与价值的统一。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环境资源立法,必须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律,坚持以科学的理

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现

象、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积极推进刑法、民法、物权法、行政法、资源法、经济法等国家重要法律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形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

文明观的国家环境资源法律制度。

实行民主立法,要求法律制度真正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切实维护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立法工作要面向人民、为了人民。在环境资

源立法中要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要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及时发现

民众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座谈会、研讨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方式,集

思广益、形成社会共识,提高立法质量,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

的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

(三)坚持“立、改、废”并重,确保现行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中提出:“集

中精力抓紧制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现实生活

迫切需要、立法条件比较成熟的法律,及时修改那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

适应的法律规定,督促有关方面尽快制定和修改与法律配套的法规。”根

据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总体要求,环境资源立法工作应坚持新法制

定、旧法修改、法律清理三项工作并重,对现有环境立法进行全面系统地12环境资源法论丛(第8卷)

调整,使环境资源相关法律系统化、协调化、科学化。

要及时发现环境资源出现的新问题,填补现有的环境资源法律空白,

加快制定新的法律;及时修改不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法律,积极组织开展

法律清理工作;及时废弃不合理的法律条文和条款,使环境资源相关法律

法规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新阶段的新需要。

(四)综合集成各种环境管理手段,建立由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

参与的法律制度

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价值规律和商品经济将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环境资源的管理也要引人市场

机制,更多地依靠市场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实践表明,经

济手段是保护环境资源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必须加强经济手段的运

用,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作下的环境资源立法

框架。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环境的产业政策,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走环境保

护的道路,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和机制,增强政府在产业

调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决策和协调能力。在市场引导方

面,应当逐步建立有关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形成制度,探索建立环境

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制度。在引导和扩大公众参与方面,逐步完

善有关公民环境权的法律规定,保障公民健康权、知情权、参与权等各种

权利,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健康文明和对环境友好的社会文

化氛围。

(五)建立健全立法后评估制度,确保环境资源立法工作的完整性

以完善法律、推动法律有效实施为目的,对现行法律开展立法后评

估,是确保立法程序完整性的主要环节。环境资源立法过程中,要善于通

过法律实施的立法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完善立法。

作为对环境资源立法后评估工作的探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

资源保护委员会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对水环境保护相关法律

开展了后评估工作。通过后评估,基本理清了水环境保护法律存在的主

要问题,有效推进了水环境保护立法的开展,为环境资源立法后评估积累

了宝贵的经验,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环境资源立法后评估应当成为一项重要的立法制度,将其规范化、制一线传音13 度化,建立、完善立法后评估的具体制度和程序,明确规定评价主体和客

体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评价结论的作用以

及相关工作,实现规范化运作。建立环境资源立法后评估的评价指标体

系,为环境资源立法后评估提供科学、客观的尺度和标准,并可对日常立

法工作起到引导作用。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与立法后评估目的相适应,包

括反映环境资源法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各要素、各环节,力求全面、系

统,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估立法的总体水平,判断是否应当对法规进行

修改。

(六)注重立法技术研究,提高立法决策效率

中国在环境资源立法中取得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中国目前对立

法决策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面临“立法信息爆炸”的时代,立法决

策者如何根据海量的信息进行快速决策,如何完善立法决策机制和规则,

健全科学立法程序和技术规范,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对立法技术进行

全面系统的研究(z)

立法技术是指在法的创制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知识、经验、规则、方

法和技巧等的总和。如何表达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的知识、经验、规

则、方法和技巧等,包括法律文件的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术语、语

言、文体以及立法预测、立法规划等方面的技术。中国立法环境复杂性和

系统自身复杂性增大,现有立法技术在对世界各国法律的吸收和消化,与

包括WTO在内的各种国际组织的规则衔接,以及对迅速变化的中国环

境资源的立法对策等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未来环境资源立法

工作中,应该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方法来实现立法系统决策,加

快对立法决策支持的研究和应用。

利用综合集成立法决策支持系统,为中国环境资源立法的科学化和

民主化提供科学手段,增强环境资源立法的复杂适应性,提供一个高科

技、高民主和高智源的综合集成的技术和知识支持。综合集成环境资源

立法决策支持系统的智能整体优势和综合集成优势,就在于把复杂的法

律法学问题和环境资源问题综合起来,获得对立法、环境资源等相关问题

〔z)熊继宁:“关于建立综合集成立法决策支持系统的设想”,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

践)2006年第2期。14环境资源法论丛(第8卷)

的整体认识,从整体上提高环境资源立法系统的知识水平,增强立法系统

的决策能力。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

冲击。同时,也暴露出中国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中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

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中国环境资源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和新

要求。未来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应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以环境保

护应对金融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相统一。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环境资源立法创新,树立保护生

态系统整体的价值目标,以保障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环境安全为

目的,构建和谐理性的环境资源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对全球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

展的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余耀军1

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自然环境污染 1、水污染 水是人们得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 2、大气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一氧化硫 我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蔬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上升。 (2)烟尘、粉尘 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了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3、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 (二)室内环境污染 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居住、办公的环境也同样受到严重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一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专家研究认为,人们在经历了“煤烟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危害之后。目前正在遭受着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污染。据监测,室内空气污染是室外的5—10倍。美国专家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二至五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一百倍。室内空气中可检出五百多种挥发性有机物,某些有害气体浓度可高出户外十倍乃至几十倍,其中二十多种是致癌物。 二、环境污染的成因 1、人们的环保观念不强 人们的环保观念不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思想根源。比如,实行“限塑令”后,还有很多人去购物、卖菜的时候,仍然使用塑料袋,他们图一时的方便,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有的人为了经济利益,去捕捉野生动物和能捉害虫的鸟类,破坏了生态平衡。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20xx年版)示范文本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20xx年版)示范 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20xx 年版)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分为8章,主要包括行业 概述、行业运行环境分析、行业全球市场分析及预测、中 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供需分析及 预测(包括行业销售渠道分析、进出口分析及预测)、行 业成本价格分析及预测(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行业采购渠道、 盈利能力分析预测)、 行业竞争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占有率分析、行 业集中度分析、产品价格与产品定位分析、行业竞争的核 心关键点分析以及趋势预 测等)、标杆企业分析、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机会及 风险分析等。

【目录】 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环境污染治理行业概述 第一节、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定义及范围界定 1、行业定义 2、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分析报告范围界定 第二节、报告摘要及分析结果 第二章环境污染治理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环境分析汇总(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及人口环境、产品与技术环境) 第一节、全球及中国经济、贸易环境对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影响分析 1、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国内外政策、法律、法规分析及影响 2、社会及人口环境对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影响分析

2020年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其对策答案

1.我国已签署的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世界第一个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公约是()。(10.0分)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C.《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D.《生物多样性公约》 我的答案:A√答对 2.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的()制度,形成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强化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10.0分) A.发展循环经济 B.恢复耕地 C.污染物总量控制 D.资源节约管理 我的答案:D×答错 正确答案:A 3.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在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必须首先从发展的()去解决。(10.0分) A.源头 B.过程中 C.结束后

D.全过程 我的答案:A√答对 4.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措施的是()。(10.0分) A.南水北调工程 B.发展低碳能源 C.调整产业结构 D.增加碳汇和碳捕集 我的答案:A√答对 1.做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是我国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对策,其中“节能减排”是指()。(10.0分)) A.节约资源、能源 B.降低能耗 C.减少污染物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我的答案:ABCD√答对 2.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包括()。(10.0分)) A.每年向国务院逐级上报目标完成情况 B.省级人民政府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 C.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内容 D.实行问责制和“少数服从多数”制

我的答案:ABC√答对 1.2011-2015年,中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中“三湖”包括:太湖、巢湖、鄱阳湖,重点流域管理的目标是:Ⅰ-Ⅱ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5%。(10.0分)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我国的稀土资源占世界23%,供应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其开发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环境问题只是由于环境结构的变化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影响或破坏。(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2011年我国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属于轻中度富营养化程度。(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和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19991207 【文献出处】经济研究参考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99文献)(7766字) 【副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岳颂东 【正文】 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防治城乡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发展仅仅20年,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完善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使我国环保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月--6月为期半年的调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以及台、港、澳地区,以下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9090个(企业单位7617个,事业单位1473个),其中专业单位5995个,占单位总数的66%,兼业单位3095个,占单位总数的34%。职工总数169.9万人,其中企业单位148.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4%,事业单位21.4万人,占12.6%。环保产业拥有固定资产720.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620.9亿元,占86.2%,事业单位99.2亿元,占13.8%。环保产业年产值521.7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9.2亿元,占总产值的88%,当年实现利润5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6%。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1997年8年间,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规模,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产业纵向与自身相比,发展是不慢的;但是横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则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1997年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十分严重的我国来说,确实不是很大。另外,在全国7617家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即便在总量规模不大

中国的资源及其环境状况

中国的资源及其环境状况 迎接新世纪时更值得关注的咨询题 进展经济,需合理配置稀缺资源 因地制宜,开发中西部地区 一、自然资源和资源爱护 适度开发、适度消费、最少丢弃 1.1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爱护 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农业高效和可连续进展的重要环节! 图1.1.1 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jpg 29KB) 【1】北方地区:平原多,宜农耕地多,宜林土地多,煤炭、石油多,热量少,水分少。 【2】南方地区:平原少,宜农耕地较少,宜林宜牧土地多,磷矿、有色金属矿多,热量多,水分多。 【3】西北地区:沙漠广,宜农耕地少,宜牧土地多,煤炭、石油多,洪涝多风沙,热量少,光照强。 【4】西南地区:山地多,宜农耕地少,宜牧宜林土地多,水能丰富,气候潮湿,热量少,光照弱,垂直地域差异明显。 图1.1.2 中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jpg 37KB)

图1.1.5 中国土地资源的差不多特点图示:

表1.1.3 中国近年来的受灾面积

1993 48.83 5.1 1995 45.82 4.8 表1.1.4 中国近年了水土流失面积和治理面积 年份流失面积(万平方千米)治理面积(万平方千米) 1982 121 44.4 1990 136 53.0 1993 179 59.0 1995 163 66.9 1.2 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爱护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良好、高效的农业进展,甚至丧失差不多的生存条件! 项目国不(年份) 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 覆盖率 (%)总面积 (万平方千米) 人均面积 (平方米) 总蓄积量 (亿立方米) 人均蓄积量 (立方米 世界1985年4086.64 8400 3100.0 77 27.3① 30.1② 1990年4027.569 7600 3100.0 58 27.6① 29.6② 1992年3879.796 6962 3100.0 56 26.0① 28.6②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摘要(Abstract)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也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愈来愈凸显,环保压力也在持续加大。我国的环境污染大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 关键字:中国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 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恶化问题经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生态恶化积重难返,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 1.污染现状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3~248mg/L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 66mg/L。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60mg/L)。北方城市年均值为72mg/L;南方城市年均值为60mg/L。以宜宾、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和北方能源消耗量大的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内蒙古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的城市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2.污染来源 ①能源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自1980年以来,中国原煤消耗量已增加了两倍以上。1997年原煤消费已达13.9亿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14.5亿吨。以煤炭、生物能、石油产品为主的能源消耗是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大气中细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和超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μm)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它们主要来自工业锅炉和家庭煤炉所排放的烟尘。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大多来自这些排放源。工业锅炉燃煤占我国煤炭消耗量的33%,由于其燃烧效率低,加之低烟囱排放,它们在近地面大气污染中所占份额超过其在燃煤使用量中所占份额。虽然居民家庭燃煤使用量仅占消耗总量的15%左右,然而其占大气污染的份额常常是30%。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之势。90年代初,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00多万吨, 到1997年,已上升至2300万吨,预计到2000年将增至28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的头号大国。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我国煤炭中含硫量较高,西南地区尤甚,一般都在1%-2%,有的高达6%。这是导致西南地区酸雨污染历时最久、危害最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环境工程1001 冯振山 2010011385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 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 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创造了条件,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节约能源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使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废弃和处置等都能够符合环境标准,关系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

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题目:我国环境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如果我们不加以制约、预防,我们地球的环境将越来越恶化,也将制约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限塑、低碳的号召。作为未来接班人的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做出严厉的惩罚。为了同时发展经济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

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现状: 1. 工业污染,所谓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目前,中国的很多工业往往伴随着资源大量消耗,生产出现的大气随意排放到空气当中,还有极为严重的噪声污染。面对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呢?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对此我们发现了众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工厂采取现排放后处理的处理方式,导致环境的恶化。也有一些工厂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对一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江河中,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环境的恶化。 2 .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一是噪音污染,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4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音中,噪音有损听力和心血管系统,就此看来,噪音污染对人体的伤害,但是噪音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二是城市空气污染,在北方城市以沙尘浮颗粒污染为主,南方城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三是城市污水污染,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生活的水平提高,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而且水质污染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问题,在沿海和北方缺水城市十分突出。四是城市垃圾污染,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最严重的公害之一。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环境对人体的伤害,不能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3. 农业环境污染,在上世纪,农村是多么一片舒适的地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资料不断需求,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使现在的农村也面临了一个问题—环境问题。如今的农村,一些人以为保护环境只是城市人的事,然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农村垃圾没有统一堆放,洗衣洗菜在同一条小河沟里,喝的是离自家牛栏、猪栏不远的地下井水等等。在农村很多地方你可以发现,垃圾的大量焚烧,一些池塘里面有很多垃圾,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一些水藻的大量繁殖……在农村,还有的就是化肥污染,农村人民缺少一定的知识,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对土地的大面积的污染。近几年来,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的环境也越来越差。 (二) 环境破环原因分析: 1.人们的意识不够强,特别是在农村的居民,不能明白环境的重要性,一些人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还有一些人并不明白环境的问题。 而且很少一部分人能感觉到环境的压力,好像这些都不关自己的事情一样,也许因为环境暂时还没有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导致现今农村的环境和上世纪农村环境相差甚大。 2. 政府的管理不善,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危害性呢?为什么还有一些工厂的三废任意排放呢?为什么只求快速的经济发展,开山建房呢…. 这么多的问题,都和政府的管理有关,政府没有加大宣传力度,来增加全国人民的知识,以达到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工厂的制度的不完善,乱排问题抓的不够严,处罚的不够重,导致一些人的行为。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中国环境现状

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就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初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 沙漠化迅速发展: 中国就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化加剧: 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由于草原退化,牧畜过载,牧草产量持续下降。 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与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森林赤字就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近30多年来的资料表明,高鼻羚羊、白鳍豚、野象、熊猫、东北虎等珍贵野生动物分布区显著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与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个种与种类,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摘要:中国的环境问题,由于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环境法律日趋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人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中国环境问题已朝着好的方面发展。但是,仍存在着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其中包括土壤环境破坏、水环境破坏、草原退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两类环境问题互相交叉,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面临环境问题也十分严峻。 关键词:中国;环境问题;环境污染;自然生态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环境破坏;水环境破坏 近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产生,长期积累的结果。概括起来,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两类环境问题互相交叉,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相当严峻。当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也在扩大和加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环境污染 虽然“八五”期间,我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就,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环境质量还在恶化。大气二氧化硫含量居高不下,境质量呈恶化趋势,固体废弃物污染量大面广,噪声扰民严重,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规模居世界前列。尤其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较为严重。 1.水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为世界总量的第六位,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0000立方米的1/4,其排位在世界100—117位之间,是世界缺水国之一。据资料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个,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几百万人的生活用水紧张,污染性缺水的城市日益增多。因缺水而影响工业产值约达每年2300亿元。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口增加,缺水势将扩大;农业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有8000万农村人口,3000多万头牲畜得不到饮水保障,有0.067亿公顷农田由于缺水得不到充足灌溉,造成粮食产量降低一半。从水资源质量看,我国的水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但从这些数字上可以看出我国水环境整体上呈恶化趋势。 据资料统计,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水体不适于灌溉,70%以上城市的水域污染严重,50%以上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水污染已成为水资源利用中的一大障碍,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2?大气污染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自2003年以来提倡“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增大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境,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的资源现状精编版

的资源现状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我国环境形式的总特点: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部分地区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②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③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④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自然资源指从自然环境中得到的,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被人们使用的任何东西。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类。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主要特征。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空间环境等。 资源在枯竭表现为: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环境被破坏表现为:人类在耗费更多的资源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土壤和空气,破坏了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作用?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作用: ①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最为宝贵的是: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基因资源库; ②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 原因: ①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 ②因为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就永不再生,而依附于这个物种的其他物种也随之消失。 后果: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持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例外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危机,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枯竭,未来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形势依然严苛。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伍,造成了危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危机危害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