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育社会学全笔记 最新

体育社会学全笔记 最新

体育社会学笔记

1,社会分层: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现象。

2、影响社会分层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制度

社会人:经过社会化的人,便是社会人

3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4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体育活动

5社会体育的特点: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业余性、公共产品性质

6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分层体系下的社会位置或社会地位的变动或现象

7体育的社会分层:

运动项目的社会分层体育参与的职业分层

体育运动的技术分层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

8运动竞赛的分层

(1)世界级比赛:奥运会、世界大运会、世界中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国际单项运动会

(2)洲际比赛:亚运会、欧洲足球锦标赛等个洲际单项运动会

(3)国家级比赛:全运会、城运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4)省市级比赛:省运会、省市单项运动会

9社会流动的方式

(1)根具流动方向:垂直流动与水平流(2)自然流动和非自然流动

(3)根据流动的原因: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10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与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11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体育社会现象,如体育与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种族等之间的关系、体育的组织和结构、体育社会问题等

1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内容)

(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社会的相互关系

(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体育社会问题

(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包括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

13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1)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3)对于处在特定地位的人们行为的期待(4)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14人口:指在特定的时空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变动。

构成包括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地域构成。变动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

15人口数量与体育运动有什么关系?

●社会总人口数量过多会造成体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足

●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数量、人均体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人均体育

器材设施的严重不足。

●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在竞技体育领域一定的人口基数是运动员选材的基本条件,人口数量过少不利于运动员的选拔更不利于天才运动员的涌现。

16体育群体:是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的或认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群体。

特征:(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2)以体育实践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3)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4)开展对外体育竞赛活动(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

类别:(1)根据体育群体形成的原因分为: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

(2)根据体育群体的规范程度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根据群体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的性质分为: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健身娱乐群体。

17体育社团:以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性质: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同类相聚性

分类:竞技体育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科学学术社团,体育观众社团,体育娱乐享受社团,体育经济型社团

功能: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

18体育组织: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或相关目标,满足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将人们的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具有独立行使的社会团体单位。

分类:我国体育组织(1)体育的行政机构(2)体育的事业机构(3)体育的企业机构(4)体育社团

国际体育组织(1)国际奥委会(2)国家奥委会(3)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19我国有哪些体育社会问题

高水平竞技体育类语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失衡问题竞技体育队伍的文化素质偏低问题与侵占体育场地设施问题体育资源不足和浪费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体育设施使用率问题体育比赛观看人数偏少问题体育经费来源问题

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不足问题

第一讲体育社会学概述

1、体育学专业分类

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

2、体育人文社会学包括

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休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史学体育美学体育哲学

3、社会学

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4、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5、社会运行的主要条件

人口条件、社会环境是基础条件;经济条件是决定性条件;政治、文化、心理等其他条件。

6、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

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

7、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1)微观研究,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和社会性别

(2)宏观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社会设置、社区、城市化、社会变迁与社会现

代化

(3)问题与对策研究,社会问题概述、主要社会问题分析、社会控制、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4)研究方法与手段,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抽样技术与数据处理基础、社会指标

8、群体单位:家庭、村寨、城镇、都市、部落、民族、团体

社会制度:亲属、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教育、文化、体育

社会过程:合作、竞争、战争、改革、革命、社会舆论、社会价值观、社会一体化

社会问题:婚姻、劳动就业、升学、民族分裂、犯罪、环境污染、人口、移民、种族歧视、妇女歧视、暴力

9、社会学的基本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教育社会管理和控制社会批评

10体育社会学

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运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与社会合理发展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11、体育社会学学科性质

是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一门基础学科,即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1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体育社会现象,如体育与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种族等之间的关系、体育的组织和结构、体育社会问题等

13、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社会的相互关系

(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体育社会问题

(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包括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

14、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

(1)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

(2)学科的组织价钱后阶段(1986-1989)

(3)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

第二讲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

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生物人

刚出生的婴儿与其他动物无多大差别的生物人或自然人。

3、社会人

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过程即为社会化,经过社会化的人,便是社会人。

4、社会化的类型

初始社会化,发生在生命最早期的社会化

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发展社会化,即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逆向社会化,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的过程

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过度社会化,是指超前或过快的发展了某一阶段应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婴幼儿社会化,是开始于父母最初怀抱宝贝的那一刻。这时婴儿学会把自己看成独特的个体、构建社会联系,发展道德观念、学习语言等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社会化过程的第一步。其主要任务是获得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温暖、食物以及与人类的接触。

5、社会化的条件与主体

条件:语言、思维、学习、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主体: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会群体、大众传媒

6、系统教育的社会化内容

教导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完善自我观念、培养社会角色

其中包括了: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社会化

7、体育社会化

(1)促进身体教育、运动教育,传授生活技术和技能

(2)培养社会规范

(3)增强社会角色的体验,同时培养社会价值观念

(4)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8、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1)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

(3)对于处在特定地位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4)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

第三讲体育与生活方式

1、健康=(情绪稳定+经常运动+合理饮食)/(懒惰+烟、酒)

体育将如同衣、食、住、行一样,将作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第五大基本需要。

2、未来期望

(1)享受体育史现代社会生活方式中每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

(2)参与体育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3)热爱体育是一种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

3、生活方式中影响体育参与的因素

第四讲家庭体育

1、家庭的结构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空巢家庭跨国家庭

2、家庭体育

是指家庭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成员以体育项目为基本内、在闲暇时间和任何活动场所进行的已达到消遣娱乐、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增进和睦、学习技能、培养下一代为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3、家庭体育的基本特征

家庭性身体活动性自娱自乐性业余性差异性

4、家庭体育的基本功能

凝聚功能社会化功能强身健体、医疗保健功能休闲娱乐功能学习知识功能美化生活功能5、影响家庭体育开展的因素

传统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快节奏的生活、高发展的社会、激烈竞争机制体育知识的匮乏和无人指导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休闲时间的制约

6、开展家庭体育的意义

(1)家庭体育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基石

(2)有利于建立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力两个文明的建设,对净化社会风气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降低家庭成员的发病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4)有利于现代人扩大社会交往、愉悦身心、调整社会关系

(5)有利于活跃体育产业市场,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率

(6)有利于提高家庭人口的质量

7、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

(1)体育文化进一步被广大居民接受,越来越成为大众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2)家庭体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人们的观念向着健康、休闲、享受方向转化,从而重视调节心理,联络感情,享受生活

(3)对家庭体育有较大的投资,家庭体育消费的投资额在逐步增大,体育人口将逐渐增多,参加体育培训,进行体育旅游等对于体育消费的刺激将会越来越大,体育消费市场前景乐观

(4)家庭结构的变化,使核心家庭增多,以核心家庭成员为主体的家庭体育活动将成为未来家庭体育的主力军

(5)各种组织的家庭体育竞赛活动和家庭体育娱乐活动将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6)家庭体育将更为科学化,从技术指导、体育保健、运动处方等方面到体育用品、运动营养都将更为科学化。

第五讲体育人口

1、人口

指在特定的时空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变动。

2、人口数量:是指某个国家、民族或地区中人类个体的总和。

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社会成员的体质、智能、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等。

人口变动:指某一时期人口数量、素质和构成的变动状况及过程。由两种变动类型:自然变动(出生和死亡),机械变动(空间上的移动)。

3、人口构成

是指从不同的方面和层面,按照不同的规定和标准区分的人口内部组合状况和比例关系。包括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和地域构成。

4、自然构成:由于先天或生物的因素而形成的不同质的人口的社会分布和组合方式。

社会构成:指那些由社会因素、社会性质、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不同社会性质的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布和关系的组合。

地域构成:即人口的空间分布,指社会总人口在各个地区的数量和密集程度。

5、体育人口:

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6、体育人口的分类

(1)实质性体育人口,是指那些身体力行,以自己的社会实践直接参与体育的社会人群。

直接参与方式:训练、锻炼、组织管理和经营

主要有:体育官员、体育教育工作者、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和体育机构、设施和经营管理者。

(2)非实质性体育人口:是指那些以自己的社会实践,间接参与体育的社会人群。

间接参与方式:观看、欣赏、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对体育的积极支持

主要有:体育的欣赏者和体育的支持者

7、国际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

(1)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瑞典)

(2)三元定性判定标准(加拿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

(3)三元等级判定标准(日本)

8、我国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

(1)每周身体活动频率3次以上

(2)每次身体活动实践30分钟以上

(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9、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现状

(1)体育人口总量,约为31.2%

(2)体育人口的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结构

(3)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活动场所活动内容组织化程度

(4)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原因的分析,

10、非体育人口

(1)准体育人口(偶尔参加体育互动的人)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

(2)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体育经历中断的年龄分布居民体育经历中断的原因恢复体育参与的预期

第六讲体育与社会结构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征:

(1)素质教育主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2)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充满自信

(3)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孩子有强烈的“亲社会行为”

(4)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善于合作

(5)素质教育充满爱心

3、体育教育的意义

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对身体健康的结果、好处和代价;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队社区安全、政府所起的作用。

第七讲体育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社会分层

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现象。

2、影响社会分层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制度

3、社会阶级

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组成的以重大的社会集团

4、社会阶层

是根据人们不同的社会特征进行多角度划分而形成的社会地位阶梯。如根据人们的财富的多少、权利的大小、文化水平的高低、职业的社会评价进行的财富划分,可以形成收入分层、权利分层、教育分层、职业分层。

5、目前我国的10大社会阶层

国家和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市无业或事业半失业者

6、目前我国的社会流动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农村向城市,因为城市拥有教育、医疗等优质服务

(2)大学生趋向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因为这些单位有“三险一金”,医疗、养老、失业保险和公

积金

(3)

7、体育领域的社会分层

职业分层技术分层运动员培养体制分层运动员竞赛分层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终身参与和间断参与,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8、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分层

(1)高级:国家队、省市队、解放军对

(2)中级:重点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育学校

(3)初级:一般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9、我国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分层形式

(1)国家队、升级训练队、解放军体工大队

(2)省市级体育运动学校、重点业余体校

(3)县级基层训练队、学校体育队

10、运动竞赛的分层

(1)世界级比赛:奥运会、世界大运会、世界中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国际单项运动会

(2)洲际比赛:亚运会、欧洲足球锦标赛等个洲际单项运动会

(3)国家级比赛:全运会、城运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4)省市级比赛:省运会、省市单项运动会

11、社会流动

也称“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12、现实社会流动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1)个人与社会位置的非固定化

(2)一定的社会为差的存在

(3)社会结构的开放性

13、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

(1)根具流动方向:垂直流动与水哦你给流动

(2)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几点:代内流动和待机流动

(3)根据流动的原因: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

14、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个人条件:先赋条件和自获条件

社会条件:社会各项制度、文化价值观念、职业声望管

15、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1)垂直流动:指体育人员的向上或向下流动

(2)水平流动:指体育人员不改变社会地位级别,只改变群体、组织或社会关系的流动

(3)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脸上的正常的、顺向的流动

(4)非自然流动: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不正常的、逆向的流动。

16、体育社会流动的趋势

(1)水平流动越来越频繁

(2)向上流动多于向下流动

(3)非自然流动增加

(4)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

(5)体育社会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

第八讲体育与社会变迁

1、社会变迁

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2、社会变迁的种类

(1)根据社会变迁的规模: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

(2)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向: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

(3)根据社会变迁的方式:渐进的社会变迁和激进的社会变迁

(4)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3、社会变迁的内容

人口的变迁经济的变迁文化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迁科学技术的的变迁

自然环境引起的的变迁社会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的变迁

4、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历史过程

(2)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3)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

(4)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

5、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社会组织功能的分化与互补化

社会生活空间城市化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的发达

6、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

(1)剥夺农民,奠定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

(2)发展工业,残酷剥削雇佣工人,积累资本

(3)剥夺殖民地,控制国际市场

7、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

(1)引进发达国家的现金舍本和技术

(2)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

(3)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料而后商品市场

面临困境

(1)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2)外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与本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

8、人的现代化

主要是指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

体现在:靠自致条件获得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敢于冲破世俗观念,具有创新精神;重视知识和技能,工作讲求效率;善于人际关系,互相尊重,讲究公平;懂得生活与工作,具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9、城市的类型(根据市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进行划分)

小城市(20万人以下)中等城市(20-50万人)大城市(50-100万人)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10、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1)经济变迁可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2)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

(3)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

(4)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

(5)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11、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标准

(1)体育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40%以上

(2)国民体质合格率≥78%

(3)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6.5人

(4)体育组织成员与体育人口的比例≥45%

(5)二级以上运动员与参加业余训练人数的比例≥10%

(6)培养运动员获全国冠军≥30%(以全运会为周期)

(7)教练员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90%

(8)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0.5%

(9)非财政体育拨款占体育系统总收入的比例≥55%

(10)人均体育消费与人均收入的比例≥1.5%

(11)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1.0平方米

(12)高水平体育设施数量≥15个

(13)政府体育投入与财政支出比例25%

(14)体育系统管理人员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95%

(15)获得五项以上体育科研立项

12、体育运动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

(1)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

(2)维护了社会健康

(3)参与了社会文化建设

(4)推动了城市建设的现代化

(5)推动了高科技的发展

第十讲体育群体与体育组织

1、社会群体

定义:泛指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组成:由若干社会成员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按照某种互动方式进行共同活动的人类基本社会结合体。

要素:具有联系纽带;具有共同的没目标和活动;具有群体规范;具有具有群体意识。

类型:(1)根据组织化程度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根据群体形成原因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和志缘群体

(3)根据人数特征分为:大群体和小群体

(4)根据同类意识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

(5)根据个人群体的归属性分为隶属群体、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功能:满足社会的多种需要,满足个人的多种需要,进行社会教化。

2、体育群体

定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的或认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群体。

特征:(1)以体育为共同目标(2)以体育实践共同的基本活动方式(3)成员对某种体育活动项目或某种体育手段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兴趣(4)开展对外体育竞赛活动(5)内部具有分工或分层。类别:(1)根据体育群体形成的原因分为: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

(2)根据体育群体的规范程度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根据群体所从事的体育活动的性质分为:体育学习群体、竞技体育群体、健身娱乐群体。3、社会组织

定义:(广义)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社会群体

(狭义)相对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即正式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特征:(1)具有特定的目标和目标体系(2)组织成员角色化(3)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4)具有权利分层和科层化管理体制(5)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构成要素:规范,地位、角色、权威

分类:(1)根据组织的社会功能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整合组织、文化维系组织

(2)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不同关系分为:互利组织、营利组织、服务性组织和公益组织(3)根据组织的规模大小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

我国社会组织分类:(1)以产业为标准:第一产业组织、第二产业组织、第三产业组织

(2)以机构编制为标准:国家机关编制、国家事业编制组织、国家企业编制组织。

4、体育组织

定义:是人们为达到体育或相关目标,满足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将人们的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具有独立行使的社会团体单位。

分类:我国体育组织(1)体育的行政机构(2)体育的事业机构(3)体育的企业机构(4)体育社团

国际体育组织(1)国际奥委会(2)国家奥委会(3)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5、体育社团

定义:是指经各级体育局审批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法核准登记成立,由各级体育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的体育协会、学习会、研究会、联谊会、基金会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性质:民间性,非盈利性、互益性,同类相聚性

分类:竞技体育类社团,社会体育类社团,体育科学学术社团,体育观众社团,体育娱乐享受社团,体育经济型社团

功能:代表群体参与政治活动,协助政府部门完成某些政府职能,成员发展,维护成员的个别权益和群体权益。

第十一讲体育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

(狭义)指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1)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的情况

(2)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

(3)这种失调情况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

(4)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释

3、社会问题的特征

(1)普遍性和变异性

(2)复合型和周期性

(3)破坏性和集群性

4、十大社会问题(2001)

失业、贫困、犯罪、腐败、收入分配不公、劳资关系、环境、流动人口、妇女、教育

5、“七大”社会问题

(1)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

(2)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3)就业局面依然面临长期困难

(4)减少贫困仍然是新世纪的重任

(5)反腐败要注重政治体制改革

(6)可持续增长收到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

(7)注意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社会心态变化

6、城市居民关心的十大问题

社会保障、医疗制度改革、物价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女子教育问题、下岗失业、腐败现象、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社会风气问题。

7、体育社会问题的特征

(1)多层面的,大多发生在伦理层面、管理层面,但有时也可能上升为法律问题

(2)比一般的社会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其危害要小些

(3)体育社会问题寄生于体育文化现象

(4)体育社会问题具有很高的公开性

8、体育社会问题的类型

球迷扰乱滥用违禁药物种族歧视妇女偏见高水平竞技体育类语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失衡问题竞技体育队伍的文化素质偏低问题与侵占体育场地设施问题运动员资格作弊

9、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的途径

(1)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取向,抵制不良价值观的误导

(2)必须建立社会公平机制,保障人们参与体育的平等权利

(3)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

(4)着眼于体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5)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综合治理

(6)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

第十二讲体育社会调控

1、社会控制

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使各类社会关系进行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调节与制约的过程。

2、社会控制的类型

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硬控制与软控制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

3、体育硬控制

有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有关行政法规:《反兴奋剂条例》、《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有关地方立法:《山东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西安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青岛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

4、体育软控制

多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如风俗、道德、信仰和信念等。

5、构成要素

控制主体:包括国家、群体、组织和个人。三个层次:社会场的控制、社会组织的控制、全社会的控制

控制客体:包括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

控制手段:其基本手段是社会规范。社会规范依次分为习俗、道德、宗教、纪律、法律、政权等不同的层次。

6、社会控制手段

(1)组织控制手段:组织指令,组织规章

(2)制度控制手段:政权,法律

(3)文化控制手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舆论

7、社会越轨:

即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8、社会越轨类型

违规行为,违警行为,违法行为

第十三讲 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1、体育社会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逻辑方法论,学科方法论

2、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常用于资料收集方法。

研究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社会行为和活动,意见和态度

问卷设计规划: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步骤(探索性工作、设计初稿、试用、

修改定稿并印制)题型及答案设计(题型:封闭式<填空式、多项选择式、是否式、清单式、矩阵

式、表格式、里凯尔特量表>开放式)

问卷收集:自填问卷法(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结构访问法(当面访问法、电话

访问法)

组织和实施:调查员的挑选、调查员的训练、联系被调查对象、对调查进展的质量监督

第十四讲 体育社会学与社会体育学之辩 1、

体育社会学 社会体育学/导论

研究对象 体育社会现象 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社会现象

研究领域 1、体育社会化;体育与生活方 式;体育人口;家庭体育/妇 女体育/老年人体育等 2、体育与社会结构(政治/经济/ 文化/教育/科技/大众传媒/宗教/ 民族/艺术);体育的社会分层

与社会流动;体育的社会变

各类体育的社会学分析;体

群体与体育组织等

3、体育社会问题;体育社会控制

1、社会体育参与(体育人口)

2、家庭体育、妇女体育、老年人

体育、职工体育、单位体育、

弱势群体体育、农民体育、社

区体育等各群体的体育参与

3、社会体育的管理、内容与方法

4、社会体育机构

5、体育与生活方式

涉及学科 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

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

运动处方学、体育养生学、体育保

健学、运动生理学、体育营养学等

2、体育社会学研究整个体育领域

社会体育导论仅研究体育的一部分——社会体育

体育专业—体育社会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

1. 孔德:孔德是社会学史上最早对社会学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提出基本构想的,他的社会学以实证主义为思想基础,以进化主义和自然主义为基本研究方法。然而他推导出了许多错误的结论。

2. 结构功能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帕森斯和默顿。主要观点是认为社会中的各个组织、各个职业、各个机构以及社会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依赖的,对共同具有的价值的意见一致是社会秩序形成的基本因素。

3. 冲突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科泽尔。主要观点是社会处处是矛盾、竞争和争权夺利,一部分人得势就意味着另一部分人遭受压抑。在一定条件下,冲突具有保证社会连续性、减少对立两级产生的可能性,防止社会系统的僵化,增强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促进社会的整合等正功能。

4. 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一门把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理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

5. 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学科。

6. 社会体育学/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7. 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这一概念比社会发展、社会进化具有更广泛的含义。

8. 社会团体:简称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我国当今的社团除了具备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外,还具有民间性和非赢利性。

9. 社区:指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生活共同体。

10. 社区体育: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11. 社会流动: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过程。

12.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13. 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加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社会体育活动。

14. 竞技体育:指在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一种体育活动。

15. 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的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16. 社会化: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正是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17. 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生活方式是个人或群体在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长期共同在特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全部活动模式。

18. 余暇时间/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9. 广义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

20. 狭义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创造过程。

21. 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22.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正是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小简答题

1. 社会变迁的类型都有哪些?

1) 整体变迁和局部变迁:当各个社会要素的变化产生合力,引起社会体系大规模变化时,即发生整体变迁;局部变迁仅发生在社会某些要素自身或它们之间,有时方向和速度上与整体变迁不完全一致。

2) 社会进步与社会倒退:凡社会变迁的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成员全面发展时,是一种社会进步;反之,则是倒退性的变迁.

3) 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社会进化是社会有秩序、缓慢的和持续性的变迁,是社会量变和部分质变的过程;社会革命是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

4) 自发性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自发的社会变迁是指人类在很多方面对于社会变化的方向、目标和后果没有理性的认识,只是盲目地参与和顺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指人们对社会变迁的过程、方向、速度、目标和后果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控制。

2. 体育的社会分层有哪些?

1) 职业分层:有人以体育为职业,如体育组织的官员、教练、运动员、体育院校的教师等。有人以体育为业余活动,如体育锻炼、身体娱乐的参加者等。

2) 技术分层:指按照人们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等级情况进行分层。有相应的考试、审批制度,所以这种分层是严格的、鲜明的,并经过国家的体育机构承认的。

3) 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

A. 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直接参与指人们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间接参与亦称非实质性参与,指虽热爱体育运动,但不直接参与,制作体育比赛观众、看客、读者。

B. 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从事专业体育工作,或职业要求经常从事体育训练,并达到国家法定的体育标准,这部分人属于当然体育参与;或然体育参与指经过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感召,可能参与也可能不参与体育的人,他们对体育的参与表现出很大的偶然性。

C. 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终身体育参与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以来,坚持至今,并能持续到老龄的人;间断体育参与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D. 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趣,自觉主动坚持体育活动;被动参与是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被卷进体育中来。

3. 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有哪些?

1)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体育人员的向上或向下流动。这种流动可以改变人员的社会地位。比如运动员由于运动成绩提高或下降,在国家的四级训练网上做得向上或向下的流动。水平流动是指体育人员不改变社会地位级别,只改变群体,组织或社区关系的流动。运动员的跨区域流动,职业运动员同级转会就属于水平流动。

2) 自然流动与非自然流动:自然流动是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正常的,顺向的流动,这种流动有利于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如体育大学学生毕业后到学校人体育教师。非自然流动是指体育人才在人才链上的不正常的,逆向的流动,这种流动可能造成体育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体育社会内部机制的紊乱。如运动员退役后到海外效力。

3) 体育的人才流动: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的社会流动出现以下趋势:

A. 水平流动越来越频繁;

B. 向上流动多于向下流动;

C. 非自然流动、结构性流动增加;

D. 体育人才个人一生中流动增加,范围加大,速度加快;

E. 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

4. 体育人口判定的国际经验有哪些?

1) 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将每周参与一次身体活动的人群都划归为体育人口,在判定上仅有很宽松的身体活动频度要求,没有时间和强度的标准。(瑞典)

2) 三元定性判定标准:制定每周进行身体活动的具体量化标准,将达到判定标准者划归为体育人口。具体量

化标准有:频度、时间、强度。(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

3) 三元等级判定标准:从身体活动的频度、时间、强度三方面将体育人口分为四个等级,达到相应的等级判定为相应的体育人口。(日本)

这三种判定方法其效度和区分度逐次加强,但操作的困难程度逐次增加。我国应采取三元定型的判定方法。 5.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算是一个体育人口:

1)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2)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3)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不适合就学阶段的青少年儿童,他们应该继续执行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

6.社会体育的特点有哪些?

1) 社会体育的广泛性:汇纳各个人种和民族,涵盖所有阶层和人群,包容不同年龄和性别。社会体育在每个生命历程中都是耗用时间最多的一种体育参与方式,它所耗用的社会总时间是现今世界任何文化活动所不能比拟的。

2) 社会体育的多样性:社会体育按地缘分:有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按目的分:有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等;按参加的人群分:有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等;按组织方式分:有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农民体育等。

3) 社会体育的灵活性:社会体育的组织是比较灵活的,既有行政部门组织的,也有社会团体组织的,还有群众自发开展的。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采用各种体育手段,不受规则、器材、设备、场地的限制。

4) 社会体育的业余性:社会体育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国家鼓励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但不具有强制性。

此外,社会体育还有自愿性和松散性的特点。

7.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有哪些?

1) 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①竞技体育是早就全面、协调、完善发展的人的一种重要手段;②竞技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它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而且对他们的思维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都产生重要影响,它是青少年儿童的主要社交场合之一,为人们提供了社会榜样。

2) 竞技体育的政治价值:①作为政治手段的价值:对维持政治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也起着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的显著作用;②作为外交手段的价值:竞技体育是一种国际政治手段,对改善国际关系,发展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进行文化交流是一种最常用的方式;③作为社会稳定手段的价值:竞技体育为人们提供了发挥精力的适当业余活动场所,从而减少或避免了人们把精力用于危害社会方面,对社会的稳定可起积极作用。

3)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体育娱乐行业已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举办大型运动会是竞技体育的一种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活动。竞技体育的各种协会、俱乐部和比赛活动的经济收入不仅维持发展自身,还为社会开辟了新的就业门路。

4) 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①竞技体育是一种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②竞技体育是记录人类潜能的人体文化;③竞技体育是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④竞技体育是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

8.体育运动与现代人的关系:

体育以它固有的方式,鼓励个性的政党发展,并加强群体的力量。

1) 体育运动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意识。体育运动与保守性格势不两立,强烈的竞争性督促着每一个参与者去创新和变革。在体育运动中,不讲门第,不排世系,不序尊卑,从而增强了参加者的竞争意识。

2) 体育运动扩展了现代人的“开放”的视野。现代体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接受开放的思想,是极其敏感,极少障碍的。它所表达的观念激发各行各业的人们把目光放于未来和整个世界,而这恰恰应该是现代人需要具备的可贵的社会心理素质。

3) 体育运动丰富充实着现代人的情感生活。现代社会的演进压抑着情感的正常发展,给社会带来许多情感问题,而体育运动是一种极富感情色彩的高尚活动。它是人们高级情感的产物,又是人类高级情感的发生器,它为人们提供的情感体验是复杂多样的,顺应了现代人对情感的多方面要求。

9.文化的性质:

1) 文化的继承性:对文化的继承过程,也就是文化的积累过程。

2) 文化的时代性:是世上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差异。体育运动的时代特征是十分鲜明的。

3) 文化的民族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

4) 文化的世界性:①文化是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到世界各个角落中去的。②文化财富为全人类所共有。

5) 文化的阶级性:体育运动中的动作技术、方法手段、自然科学基础是不带有阶级性的。然而,它的制度、组织、价值观念、目的任务等方面则是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的。

10.东方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2东方体育文化: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促进了那种采用控制呼吸等方法已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瑜伽,气功等)顺利发生发展;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竞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东方社会对等级地位,精神道德的侧重,也对体育运动的审美目标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了东方体育文化把体育运动被赋予的伦理道德视为重点,而忽视身体的外在美。此外,中国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仿生性。

2西方体育文化:源于古希腊、罗马,是以竞技运动项目的竞赛为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具有竞争性、公平性、规范性、协同性、公开性、观赏性等特点。

11.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 选题和提出假设;

2) 研究设计;

3) 收集资料;

4) 处理和分析资料;

5) 阐述结果以检验假设。

体育社会学

一.填空

1.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的孔德。西方社会学传入我国是从1903年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正

式出版算起的。

2.1956年罗德的论著《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认为是体育社会学的首著。1964

年6月,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ICSS)在日内瓦成立,并成为国际体育运动理事会(ICSPE)的

分会。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是社会,二是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三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4.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对象宏观社会学微观社会学层次一般社会学部门社会学目的理论社

会学应用社会学

5.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

6.体育社会问题的基本特性:普遍性、变异性、复合性、周期性、潜伏性。

7.社区体育构成要素:1社区成员2体育组织3场地设施4社会体育指导员5体育活动6经费

8.文化的结构:物质层次、心理层次、体制层次

9.体育的社会控制四类八种: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外在控制和内在

控制硬控制和软控制

10.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1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2自然流动和非自然流动 3体育的人才流动

1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

12.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体育因素:1自我意识2群体约束3主体的积极性

13.制定体育人口判断标准,应考虑的因素:

答:1.我国制定体育人口的目的 2国际上多数国家通行的标准 3我国群众体育的实际情况

14.研究步骤:1选题和提出假设 2研究设计 3收集资料 4处理和分析资料 5阐述结果以检验

假设

15.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答:1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2社会控制的中介作用3模拟社会环境16.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体育社会问题是)

1.多层面的

2.比一般社会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危害较小

3.寄生于体育文化现象

4.具有很高的公开性

二.概念题

1.社会分层:指社会中的人被区分为高地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2.体育文化:1把体育运动当作一种文化现象2研究体育活动的文化背景,观察体育活动与文化的关系3考察体育运动的文化意义,确定体育在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4研究如何自觉地塑造具有独立形态价值的体育文化

3.体育文化形态:现代体育文化形态是以西方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运动为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4.主动体育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坚持体育活动。

5.社区体育:指以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

6.社会变迁: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

7.社会进化:社会有秩序、缓慢的和持续性的变迁,是社会的量变和部分质变的过程。

8.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社会职业向另一种社会职业的转变过程。

三.问答题

1.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1引进恢复阶段(1978-1985)2学科的组织加强阶段(1986-1989)3学科的独立发展阶段(1990至今)

2.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1调查主办者的权威性2问卷版式的吸引性3问卷的长度 4要求合作给予的条件5填表及回寄的难易程度 6为回复提供的利诱如何7调查对象的特点 8邮寄的方式 9邮寄的日期 10催促信的性质

3.①体育对政治的积极作用:1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提高国家地位,显示国家制度的优越性3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4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提更特殊的外交场合和手段

②体育对政治的消极作用:1维护殖民统治和宣扬民族沙文主义2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加剧民族分裂,导致民族抗争3体育的社会问题

4.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2对企业文化的建设3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5.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1经济变迁可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2社会制度的变迁可改变体育的性质和体育的价值观念3社会的科技变迁可以加速体育的发展4社会变迁的方向决定了体育的发展目标和功能5社会的文化变迁可以形成体育的文化类型

6.体育的社会流动的趋势:1水平流动越来越频繁向上流动多于向下流动非自然流动、结构性流动增加个人流动增加速度加快流动中的经济因素增加

7.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1资源过度消耗 2生态环境破坏 3城市过分拥挤 4社会机会减少 5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 6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8.竞技体育的特点:1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 2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 3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 4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宣扬某种观念 5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

9.体育社会化的功能:1身体教育、运动教育可传授生活技术和技能2体育运动可培养社会规范3体育运动有利于社会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4体育运动有利于社会角色的习得5体育运动于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10.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1体育科学体系更完整2体育科研管理体制更完善3科学技术成果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4运动处方科学是体育科学化的标志5体育科学与反科学、伪科学之间的斗争更加有力

11.体育社会问题解决途径:

1建立良好的体育价值取向,抵制不良价值观的误导。2必须建立社会公平的机制,保障人们参与体育的平等权利3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增加社会体育资源4着眼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5加强社会宏观调控,实行综合治理6立足建设和谐社会,建立社会“安全阈”机制

一.填空

1.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的。西方社会学传入我国是从年翻译的《》正式出版算起的。

2.年的论著《》认为是体育社会学的首著。,(ICSS)在成立,并成为的分会。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5.社会学的功能:

6.体育社会问题的基本特性:。

7.社区体育构成要素:123

456

8.文化的结构:

9.体育的社会控制四类八种:

10.体育社会流动的方式:

11.科学是关于的知识体系

12.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体育因素:123

13.制定体育人口判断标准,应考虑的因素:

1. 2 3

14.研究步骤:1 23

4 5

15.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答:123

16.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体育社会问题是)

答:1. 2. 3. 4.

二.概念题

1.社会分层:

2.体育文化:

3.体育文化形态:

4.主动体育参与:

5.社区体育:

6.社会变迁:

7.社会进化:

8.社会流动:

三.问答题

1.体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

2.影响问卷回收的因素:

3.①体育对政治的积极作用:

②体育对政治的消极作用:

4.体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5.社会变迁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6.体育的社会流动的趋势:

7.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

8.竞技体育的特点:

9.体育社会化的功能:

10.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11.体育社会问题解决途径: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学是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3、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是科学化、系统化、定量化。

5、 1921年德国学者H.里塞的专着《体育社会学》的问世标志着体育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

6、体育社会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为指导。

7、“实践——理论——实践”是体育社会学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它的背后就有一个“演绎——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