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摘要:构建英语高效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还要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标教学观念评价原则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

一.新课标英语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动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

它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积极创设情景,以培养学生“能做某事”为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由机械的、被动的学习转变为通过自身体验、参与、实践、合作与交流,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感觉学习很吃力,英语成绩下降,于是老师和家长想尽办法给学生补课或加大作业量。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痛苦反感心理,逐渐失去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完全丧失英语学习信心。笔者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太少,课堂的收获太小,而作业量太大,甚至经常做很多重复性的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效的40分的课堂上充实快乐的学习,并减轻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作业所耗费的精力是非常必要的。

四.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课程计划的实施,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目标的实现乃至师生关系的真正确立,应该说都依赖于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来完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扩展能力和提高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和作用已被广泛地认同和接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研究实质上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学的轻松快乐,又有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革新和完善。

(一)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要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

(6)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

(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二)建章立制,积极反思,服务高效课堂。

(1)认真总结,积极反思

要求学校根据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坚持天天有小结、周周有总结,并要求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从学校教学管理上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实施高效课堂,突出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使为之服务的教研组集中备课、教研活动、德育活动、电教工作、后勤服务等都得到进一步加强,促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章立制,持续推进

要求学校立足长远,注重加强构建高效课堂的系列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建立推进课堂模式改革的长效工作机制。

1.建立示范课验审制度。实行高效课堂“示范课”申报制度,所有申报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孵化室”接受专家评委验收,不能达到标准的再次申报验审,直到合格。

2.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安排的专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巡视,做到“有课必查,违规必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实行“业务反馈”,值周校长在每天第八节课反馈当天课堂巡查情况,通报当天的工作情况,对违规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4.建立导学案评价制度。每周对教师的导学案进行一次评比,将优秀导学案收编入册,供学科教师参照学习。

5.建立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制度。先是各备课组集体备课,上课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小组合作、

交流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时组内成员做好听课、评课工作,及时将前一位教师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下一位教师开课时便调整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效果。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制度改进和完善了教学方法,努力打造更有效的课堂。

6.课改与课题结合研究。针对同步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课改与课题结合起来,用课题研究促课改的推进,把课改作为课题研究的实践形式,二者互相促进,有利于课改工作和课题研究的深入。

(三)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

建立高效课堂必须改变原有的课堂评价原则,我们作了如下改变:

由评价教师的讲解精彩度变为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按参与学生的百分比来确定。

由评价课堂的学生活跃度变为评价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学生是否学会学习。

由评价教师的交流互动变为评价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

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变为评价教学结构的合理性。

由评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确转变为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是否明确。

由评价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转变为评价学生的学生课堂上板书、笔记和作业。

由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和互助行为,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并及时纠正。

(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另外,新课程改革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关注、去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A.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创新学生学习方式。

各班要根据学生学业水平、性别、兴趣爱好等状况,组建多个高效学习小组,建立了包括学习小组组建原则、小组长职责、小组评价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使之成为学生课堂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转变为“独学、对学、群学”。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独学”任务,高效学习小组完成“对学”和“群学”的任务。小组内因为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向已经弄明白的同学请教,形成一种“兵教兵”的氛围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讨论,力争通过“群学”解决。课堂上,学生展示“独学、对学、群学”的成果,通过质疑对抗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这种“独学、对学、群学”也就是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具体操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重视小组建设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合在作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可以得到培养,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就容易出现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是游离在外。所以我们要优化小组构成,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

(一)小组的规模要合适

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小组规模过小,提供信息必然有限,不利学生间的互助与交流;小组规模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又会受到限制,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因此我们在分组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教学的特点,目标、任务与学生的年龄,可分为四人小组,同桌之间的pair work ,课堂内的师生问答,生生对话等。

(二)小组的成员构成要合理

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是实施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学习成绩好的、能力强的参与机会相对要多,而那一些基础差的、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往往成了听众,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他们虽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但往往力不从心,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为这类学生多创造表达的机会,积极引导这类学生主动起来,尽量保证组内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开口,不要让学生游离在外,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二、要建立合作学习的平等关系

英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享受乐趣,首先应建立起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一)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

在一个班里,每个学生的基础、智力、习惯、家庭环境等会存有差异,导致个别学生会因此而自卑,使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也可能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他们还可能不受其组员的欢迎。由于学困生的各种因素,所以他们总是担心说不好,自己的见解得不到组员的支持而不敢开口说。但优等生具备各方面的优越条件,是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受到其他组员的拥戴,所以他们往往是小组中的“代言人”,扼杀了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只能成为绿叶。我曾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用英语写看图作文前,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描述一个小男孩在早上骑着一辆自行车将到哪里,将要干什么等,其中有个组的一个平时少说话的同学说:“He is going to go hiking.”另一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同学马上说:“No,he’s going to school.Because he carries the bag.”结果全组的同学都认同这个活跃的同学的说法.其实这篇作文是让学生想象这个小男孩将要做什么,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就以上的情况,教师应消除学习差一些的学生的恐惧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平等的良好气氛,可以让这类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陈力就列”。根据他们的能力给以不同的任务,促使他们参与合作。例如要做到分工合理,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

密切配合,发挥团体精神。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等。通过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就会意识到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眼中与别人是平等的,一样有责任为小组的成功出力。

(二)评价措施要公平公正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正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表扬改为小组的表扬,让整个评价的中心由表扬个人竞争胜出变为大家的合作成功。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小组的成果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时,评价成员对团体计划有贡献时,合作学习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小组合作的结果,更应关注合作的过程,要对小组合作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在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时,要注意做到如下两个方面:

(1)要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些教师为了赶“合作学习”的时髦,认为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这样就根本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认为教师想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首先,要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活动时应考虑教学目的,要把课本中的语言自然渗透到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合作活动开展前要有明确的语言要求与合作要求。教师要通过到位的示范和引导,组织学生有意识地展开合作活动。在合作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2)要设计难易恰当的合作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开展合作学习。例如有时提出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随意说话,甚至借此机会说笑,闲聊。这种讨论没有思维容量,没有深度,根本就是不屑一论的问题,学生对所谓的讨论失去了兴趣。盲目地运用合作学习,不仅耽误了学习时间,也减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四、要重视合作时间的把握

小组合作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时效和实效性。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本课的任务,在学生还没有完全展开练习时,就匆匆结束合作学习活动,草草收场;有些教师安排上课的内容比较少,为了在课堂上拖延时间,就故意延长小组合作的时间。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合作前,学生要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时要有足够的交流讨论时间;合作后,要有足够的反馈时间和检查合作学习的成果。只有这样,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

五.教师要注意适时的引导和参与

高效的课堂是学生高度自主的课堂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合理、有效的引导之下进行自主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高效的课堂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通过教师的主导,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各种学习能力,以获取必要的知识、强化学科技能。要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教师用创造性教法设计的各项语言交际活动。

在我的课堂中,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享受到合作的快乐。首先是词汇学习中体现的合作,自主朗读——组长帮读——同桌互查——小组比读——竞赛抢答,学生乐此不彼。其次是对话、采访与阅读,小组合作更是少不了。比如在学习了How do you make a milk shake? 一单元后我让学生带足原料,分组制做奶昔、沙拉或三明治,并用英语写出说明书,介绍原料和制作过程。学生分工合作,制作时不能出现汉语表达,如果不会用英语表达,可以求助其他同学或老师,如果都用汉语表达,该组就没有分数。

小组合作学习赋予了学生相当充分的自由和相当宽松的气氛,为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锻炼和提高机会,为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最优发展提供了保障。从教学心理学情感理论来看,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自然会产生快乐有趣的情绪气氛。这种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并保持下去,必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有利于知识技能的积累和发展。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有些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以为只要给学生做一个纪律的维持者就可以了,其实教师在此时应当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责任。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担当好以下的角色:

(一)要当好调控者和促进者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当学生在用中文交流或讨论别的话题时,教师应及时地制止并引导;当学生的语言出现严重错误时,教师要指出并更正;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使他们容入到小组合作中去。

(二)要当好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深入到合作小组中,把自己当作是学生主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和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地合作与互动,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总之,合作学习不是课堂教学形式的插花点缀,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

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合作学习。同时我们要努力探索合作的最佳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设计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合作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促学、在合作中比学、在合作中乐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交流和表达的机会,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型”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小组组长职责

1.督促、检查小组内各成员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制定。

2.督促、检查小组内各成员导学案的预习。

3.组织小组内的问题讨论,帮助、指导学习力较弱的学生。

4.汇集小组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导学案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交给课代表。

5.批阅小组内各成员的导学案,及时汇总情况,并作出评价。

6.组织本小组在课堂上的问题展示。

7.指导、检查、规范小组内各成员的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纠错本。

8.记录小组内各成员的发展状况。

9.对组内各成员从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

10.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课代表职责

1.组织本学科的学习活动,布置任课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当好任课教师的助手。

2.负责学习资料的发放,保证每一位同学都有资料。

3.督促、检查各学习小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的制定。

4.督促、检查各学习小组导学案的预习。

5.对本班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汇集整理后,将班级存在的共同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在下一节课前交给任课教师。

6.记录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状态并进行评价。

7.根据任课教师要求及时收缴导学案和其他作业,统计各小组导学案及作业的完成情况。

8.指导、检查、规范全班同学的预习笔记、课堂笔记和纠错本。

9.协同学习委员组织好优秀作业、规范答题卷和满分卷的展览。

10.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三)合作学习小组考核办法

为配合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我管理,我们建立小组自评与互评、班干部评价、教师评价、年级部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小组实行周评、月评、期中评价和期末总评价四段形成性评价模式。

1.制定“班级合作学习小组考评细则”,张贴到班级专栏内,并严格执行。

2.实行班主任、任课教师、课代表和班干部负责制,分别考核量化班级合作学习小组,最后由班主任汇总成绩。班主任应让班干部明确职责,对他们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执法作用,班干部要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每周按照“班级合作学习小组考评细则”,每日对各小组进行检查量化,每周一次汇总,填入量化公示表,定时评选出周“综合成绩优胜小组”,周“单项成绩优胜小组”,班内表扬;每月评选出各班月“综合成绩优胜小组”,级部表扬并公示。

3.实行小组成员责任制,对本组成员互相管理考核量化。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如:大组长(即行政组长)——要协调管理两个学习小组,应保证小组高效率的工作,保证每个成员明白该做什么,保证各司其职,帮助化解争端,提出下一步的建议,材料管理等;学习组长——负责组织问题讨论、讲解难题、检查作业、保证学习成绩的提高;负责纪律、卫生、礼仪、公务等,确保组内达到:讨论时只有自己小组能听得见,不需要讨论时,小组秩序井然有序;负责文体课的纪律、课间操的秩序和班内外文体活动的组织参与等。

4.要求:①各任课教师、课代表和班干部将本周记录的量化分于周五下午17:20交班主任。②班主任汇总后于周日晚8:00前将周/月报表报送年级部。③班主任要将材料分类整理并装订好存档。

5.年级部建立“量化考核标准”,定期对各班进行考评量化、公示、奖励。

(四)班级合作学习小组考评细则

一、预习

完成导学案及时且质量好的小组,加3分;完成“自我测评”较好的小组,加1分。(课代表计分)

二、上课

1.小组合作学习时,全员参与,积极主动,互相研讨,认真探究,大胆发言,记加2分;如果有一个同学游离于小组之外,扣1分。(任课教师计分)

2.在问题展示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到讲台前为同学展示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自己的学习体会及经验,较完整的,数量多、质量高的,记加2分或1分;错误的不扣分。(任课教师计分)

3.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受到教师表扬的,记加1分;有创新思想的,记加2分。(任课教师计分)

4.“当堂达标检测”,必须独立完成,全部达标的小组,加3分。(任课教师计分)

5.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表现酌情加减分。

三、课间

1.上课旷课的减2分;迟到的减1分。(由班长记录)

2.有(说脏话、大声喧哗、看不健康小说、吸烟等)不文明现象之一的减1分,填表时要说明事由,累加减分。(由班干部或相邻小组互相监督

记录)

3.其他一切违纪的现象均减1分。(由班干部或相邻小组互相监督记录)

四、作业

1.及时上交,前三名的学习小组每组加2分,后三名的小组每组减1分。(由各科课代表直接在评价表上记录)

2.作业(规范化训练):书写认真、规范,正确率高,全组都是优秀的加2分。(由任课教师在评价表上记录)

五、考试

1.考试作弊的,无论组内的成绩怎样,成绩判0分,并在全年级通报。在月、期中和期末总结时不得评为优秀小组。(班主任计分)

2.全组整体考试成绩超出年级平均分为“A”等的小组,加10分;等于或接近平均分为“B”等的加5分,明显低于平均分为“C”等的,减5分。(班主任计分)

3.全组整体考试成绩超出班级平均分为“A”等的小组,加10分;等于或接近平均分为“B”等的加5分,明显低于平均分为“C”等的,减5分。(班主任计分)

5.全组整体考试成绩和上次成绩比较取得明显进步的,加15分。

4.改错及时,教师讲评完试卷能及时改错并及时整理到纠错本上,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加2分。(课代表检查计分)

(五)制定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评价表

1.导学案预习反馈表

2.合作学习小组教师评价表、学生评价表

3.合作学习小组成绩周汇总表

4.合作学习小组成绩月汇总表

B.创建导学案教学模式.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运用导学案实施教学,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它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对于学生的预习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A)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教学策略,力图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学案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为了帮助学生自学

2、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

3、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4、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5、学案教学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6、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

7、能让学生尝试成功快乐

8、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B)、如何编制导学案

(一)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而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4)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导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 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 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三)导学案编制的方法

在编制”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同学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学中的”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

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学案”的最后还要有一部分,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四)导学案编制的内容

学案的编制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内涵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学案导学”.

1、学习目标: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三维目标。

2、知识构成: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

3、学习方法: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包括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运用等.

4、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对一节课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等.训练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检验,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控制习题数量,按容易题:中等题:高档题为7:2:1的比例来编写,为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五)如何使用导学案。

(1)导学案的基本流程: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根据课题内容,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利用填空和小问答题的形式呈现。即知识问题化。

(二)要点提炼归纳(学法指导)

将重点、难点知识中的规律性和结论性的知识进行提炼归纳,可利用对比、列表等形式,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问题讨论

讨论题的设计要注意:1.要根据教材内容顺序设计问题。2.问题块不要切的太小、太碎,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综合性,以有利于学生有一定思维发挥的空间,题目数量3—5个为宜。3.问题不要预设的过多,以避免课堂生成的东西太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典型例题

选择的例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新颖性,要有利于课题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与突破。

(五)自我测评

题目的设置要有序列性(即题组的形式),要注重基础。

(六)知识整合

通过知识整合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构建概念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当堂达标检测

(2)导学案的使用

⑴导学案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传授者变成了策划者,学生由接受式变为探究式,死记硬背变为体验感悟,由单纯的知识型变为知识能力情感型,从而实现了课堂根本性的变革。

⑵每个导学案必须使用电子稿并保证提前2~3天发给学生。即每个教研组必须先周做好集体备课(每周1~2次),做好分工,教研组长要把好关并签字。

⑶导学案的编制为学生的预习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使学生学有方向。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习小组(建议每4人一组)的管理,发挥好小组长的重要作用,及时做好全面的检查与督促,把握好学情,这是用好导学案的关键。

⑷在预习过程中,对于个人存在的疑难问题要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由小组长记录到疑难问题反馈表上,统一由课代表收交并将问题汇总,提前交给任课教师。

⑸导学案中的各环节,除了“四(六)知识整合、(七)当堂达标检测”在课堂上完成外,其余各环节均在课下预习时完成。

⑹“四(三)问题讨论”在课下预习时完成,教师在发放学案后,可根据小组特点安排课代表进行分工,让某一小组在完成各个讨论题的前提下主要完成一个“问题讨论”,让小组长在课下组织本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在上课前,每个小组可将讨论好的问题,板演在小黑板上,用于上课时展示。每一小组展示完成后,可让其他小组对相关问题提出疑问,本小组成员要及时给予解决。对于学生解释不完善、不准确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然后讲解对应性“自我测评”题,注重方法讲解。

基本流程:据问题分工再讨论——小组问题讲解(展示)——提出问题——解释疑问——对应练习讲解。

(c).教师如何营造一个具有活力,高效的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生命力,更有效。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4、用“中断定势”的形式表现你的关注。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5、体现现代课堂结构,让课堂变得热烈主动。

6、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有自信心。此时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围。

高效课堂模式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中解放出来,主动汲取知识。让教师从疲惫的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

结束语: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工程,它需要教育专家,特别是身居一线的广大教师的积极投入。我们既要学会学习别人的优秀经验,又要学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的适合不同学情的好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的做到高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材料汇编2010

王跃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

宋君霞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初中英语新课改之我谈

古今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