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名解_填空_单选_主线_超强整理) 2解析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名解_填空_单选_主线_超强整理) 2解析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名解_填空_单选_主线_超强整理) 2解析
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名解_填空_单选_主线_超强整理) 2解析

名解填空单选主线超强整理

名词解释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1.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 5四足类 6颌口类 7逆行变态 8无颌类 9无头类 10变温动物 11恒温动物 12咽鳃裂 13有头类 14小肾囊 15肝盲囊 16背裂 17脑眼 18眼点

第十五章圆口纲

一,名词解释

1.圆口动物

2.囊鳃类

第十六章鱼纲

一,名词解释

1.鳞式 2齿 3脂鳍 4鳍脚 5鳍式 6洄游 7生殖洄游 8索饵洄游 9越冬洄游 10年轮 11银膜

第十七章两栖纲

一,名词解释,

1.吞咽时呼吸 2幼态成熟 3幼体生殖 4原脑皮

第十八章爬行纲

一,名词解释

1.次生腭

2.胸腹式呼吸

3.新脑皮

4.犁鼻器

5.封闭式盆骨

6.卵胎生

7.爬行动物

8.羊膜卵

9.尿囊

10.蜕皮 11.自残断尾现象 12.毒牙 13.潘式孔

14.屪囊膀胱 15.巩膜骨

第十九章鸟纲

一,名词解释

1.鸟类

2.瞬膜

3.尾脂腺

4.换羽

5.综荐骨

6.尾综骨

7.开放式骨盆

8.双重呼吸

9.完全双循环 10.巩膜骨 11.栉膜 12.双重调节 13.腔上囊 14.气囊 15孵卵斑 16.喉囊17.嘴甲18.翼镜 19.常态足 20.对趾足21.食丸 22.并趾型 23.前趾型 24.离趾型 25.占区 26.窝卵数27.早成雏28.晚成雏 29.迁徙 30留鸟 31候鸟 32.旅鸟

第二十章哺乳纲

一,名词解释

1.哺乳动物

2.胎生

3.妊娠

4.无蜕膜胎盘

5.蜕膜胎盘

6.洞角

7.实角

8.胸廓

9.硬腭 10.隔肌 11.口腔消化 12.颊囊 13.鲸须 14异型齿 15.再生齿 16.高冠齿 17.耳咽管 18.会厌软骨 19.食管沟 20.乳糜管21.肺泡 22.胼胝体 23.活命中枢 24.内分泌腺25.反馈 26.褪黑激素 27.重齿类 28.硬皮动物29.回声定位

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圈

2.活跃生物圈

3.泛生物圈

4.副生物圈

5.动物栖息地

6.分布区

7.动物区系

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同源器官

2.同功器官

3.痕迹器官

4.小进化

5.大进化

6.线系进化

7.线系

8.时间钟 9趋同进化 10.平行进化 11.停滞进化 12.趋异进化 13.适应辐射14.渐进模试 15.断续模试

16.灭绝 17.种系发生 18.进化树 19.物种 20. 亚种 21.物种形成 22.地理隔离 23.生殖隔离 24.季节隔离 25.生态隔离 26. 生物发生律

第十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的全部过程或某哦一时期,具有极所,脊神经管和鳃裂的动物

2.头索动物:文昌鱼终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咽赛列三个主要特征,脊索纵轴身体权长,达到身体最前端,孤臣为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腹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是由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出现羊膜,因而合称为羊膜动物

5.四足类:具有五指(趾)型附肢的脊椎动物

6.颌口类;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7.逆行变态:动物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

8.无颌类;无上,下颌合成对附肢的脊椎动物.如圆口纲动物

9.无头类:头脊动物因头部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感觉器官和脑的分化,又称无头类

10.变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多热个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全,体温随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

11.恒温动物:由于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条凝结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动物,也称内温动物

1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13.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14.小肾囊:柄海鞘无专门的排泄器官,仅在肠附近有一对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称为小肾囊

15.肝盲囊:文昌鱼的肠为一直管,向前伸出一盲囊,突出咽的左端,而称为肝盲囊,其功能分泌消化液,与脊椎动物的肝脏为同源器官

16.背裂;文昌鱼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裂隙称裂背

17.脑眼;文昌鱼神经管上的黑色小点,为光线感受称为脑眼

18.眼点:文昌鱼神经管前端的单个大鱼脑眼的色素点,无视觉作用

第十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圆口动物: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和上下颌的低等脊椎动物.

2.囊鳃类:圆口纲动物呼吸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故又称囊鳃类.

第十六章

一,名词解释

1.鳞式:硬骨鱼类鳞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用作分类鉴定特征,写法如下: 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

2.迷齿:古总稽鱼类和两栖类及坚头类的牙齿,从横切面上看,珐琅质深如到齿质中形成复杂的迷路样式.

3.脂鳍:有的鱼类在尾部背面的正中线生有一个由皮肤和脂肪构成的鳍,称为脂鳍.

4..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5.鳍式:鳍的种类及鳍条数目的表达式.如鲤鱼为:D.Ⅱ,19-20;P.I,16-18;V.II,8-9;A.III,5-6;C.20-22.D.P.A.C,分别表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和尾鳍,罗马字代表硬棘的数目,阿拉伯字代表软鳍条数目.

6.洄游:是指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一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

场作周期性的迁游,如大,小黄鱼等.

7.越冬洄游:从产卵场或肥育场向越冬场的迁游.

8.索饵洄游:鱼类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

9.生殖洄游:以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进行的迁游.

10.年轮:鱼体由于体内营养物质摄食状况不同呈现周期性有规律的生长,在鳞片表面留下鳞嵴变化痕迹,每年形成一个宽窄相间的生长带,即为年轮.

11.银膜:鱼类眼球脉络膜层中所特有的一层银色薄膜,含有鸟粪素,可将射入眼球的微弱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

第十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吞噬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造成空气吸入和呼出肺的动力来完成呼吸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吞咽或呼吸.

2.幼态成熟有些鲵螈类如山溪螈和滇池蝾螈等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仍保留幼体时期某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幼态成熟.

3.幼体生殖处于幼体时期的动物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

4.原脑皮低等脊椎动物大脑表皮仅有零星的神经细胞分布,并不形成细胞层.

第十八章

一,名词解释

1.次生腭:指口腔顶壁的数块骨形成的水平分隔,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作用是使内鼻孔后移,将鼻腔和口腔分开.

2.胸腹式呼吸:借助于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及腹壁肌肉运动完成呼吸的呼吸方式称腹胸式呼吸.

3.新脑皮: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神经细胞层.

4.犁鼻器:位于鼻腔前下方,开口于口腔顶壁的1对盲囊状结构,内壁有嗅粘膜,是一种化学感受器.蛇类和蜥蜴类有发达的犁鼻器.

5.封闭式骨盆;可骨和荐椎连接,左,右耻骨和坐骨联合,共同构成封闭式骨盒.

6.卵胎生:某些鱼类和爬行类,受精卵留在母体的输卵管内发育,直至胚胎完成发育成为幼体时才产生,胚胎发育的营养来自卵黄.

7.爬行动物: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8.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了羊膜的卵.

9.鸟囊:胚胎发育过程中,自消化道后部发生的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10.蜕皮;爬行动物的鲮被定期更换的现象.

11.自残断尾现象:一些蜥蜴尾在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附生在自残部位前后的尾肌分别向不同方向作强烈的不协调收缩,于是就会在尾椎骨的某个自残部位连同肌肉,皮肤一起断裂,这种现象就称自残断尾现象.

12.毒牙:是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少数几枚特化的大牙,牙基部有排毒导管与毒腺相联.牙的表面有沟就称为沟牙,牙中央有管的称为管牙.

13.潘氏孔: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里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

14.尿囊膀胱:羊膜动物的膀胱是由胚胎期的尿囊基部扩大而成的,因而成为尿囊膀胱.

15.巩膜骨:爬行动物的眼球的巩膜中有一圈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小骨片称为巩膜骨.在鸟类中也有,具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第十九章

一,名词解释

1.鸟类: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索动物.

2.瞬膜: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能在飞翔时遮覆眼球,以避免干燥气流和灰尘对眼睛的伤害.

3.尾脂腺:是鸟类唯一的皮肤腺,能分泌油脂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故鸭雁等尾脂腺特别发达.

4.换羽: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称为换羽.通常每年有2次换羽,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或婚羽.

5.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有后几枚胸椎,腰椎,荐椎和前几枚尾椎愈合而成,且与宽大的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6.尾综骨:鸟类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鱼合成一块尾综骨,一直呈扇形的尾羽.

7.开放式骨盘(盆):鸟类耻骨退化,左右坐骨,耻骨不像其它陆生脊椎动物那样在腹中线处相汇合联结,而是一起向侧后方伸展,鱼产大型硬壳卵有关.

8.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相连以及肺由互相连通的三级支气管组成,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与飞翔时耗氧量高相适应.

9.完全双循环:自鸟类开始,心房与心室完全分隔,心脏分维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在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中动脉血和经静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携带氧的能力.

10.巩膜骨:是巩膜前壁内着生的一圈覆瓦状排列的环形骨片,构成眼球壁的坚强支架,是鸟在飞行时不致因大气流压力而使眼球变形.

11.栉膜:是后眼房内的是神经经背方伸入一个具有色素的,多褶的和富有血管的结构,主要有营养视网膜的功能.

12.双重调节(视觉):鸟类所特有,眼球的前巩膜角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肌能改变晶体的屈度.

13.腔上囊:鸟类泄殖腔背方的特殊腺体,幼鸟发达,成体失去囊腔成为一个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腔上囊还被用作鉴定鸟类年龄的一种指标.

14.气囊:鸟类的呼吸系统十分特化,有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使鸟类具有双重呼吸,还可以避免内脏摩擦即起到冷却作用.鸟类的气囊一共有九个.

15.孵卵斑:鸟类腹部的落区,与孵卵有密切关系,雌鸟在孵卵期间,腹部羽毛大量脱落,称孵卵斑.

16.喉囊:鹈鹕的喉部皮肤膨大呈囊状,可以暂时存放捕获物,并有助于热天散发热量降温.

17.嘴甲:雁形目鸟类嘴端加厚叫嘴甲,有保护作用.

18.翼镜:绿翅鸭等鸟翼的飞羽上有发闪光的绿色,紫色或白色的斑块,称为翼镜.

19.常态足:鸟的四趾为三前一后,这种足形称常态足,如雉鸡.

20.对趾型:鸟类的四趾的2-3趾向前,1-4趾向后,称对趾型,如大杜鹃.

21.食丸:猛禽在栖息地休息时,将所吞的入的鼠类,鸟类等不能消化的残团吐出来,这种残团叫做食丸,借此可分析鸟的食性.

22.并趾型:像也鹰目鸟类那样,前趾基合并,称并趾型.

23.前趾型:向雨燕目鸟类那样,后趾向前,基四趾均朝向前方,称前趾型.

24.离趾型:雀形目鸟类的足趾3前1后,后趾与中趾等长,称离趾型.

25.占区: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需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成为占区现象.所占的一块领地叫占区.

26.窝卵数:每种鸟类在巢内所产满窝卵数目.

27.早成雏: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的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如多数陆禽.

28.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喂养.如雀形目及猛禽等.

29.迁徙:迁徙是对改变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迁居,有定期,定向,集群等特点.

30.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的鸟类,如麻雀.

31.候鸟: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来与繁殖区和越冬区域之间,分为夏候鸟,冬候鸟.如家燕.

32旅鸟:夏季在我国某地以北繁殖,冬季在我国某地以南越冬,仅在春秋两季节律性地从我国某地路过的鸟类.如极北柳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 6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 共 18 分)

1 、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 、洄游: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的迁游。

5 、双凹型椎体:鱼类脊柱的椎体前后接触面内凹,脊柱的灵活性高。

6 、两栖动物:幼体必需生活在水口,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到陆地生活的动物类群。

7 、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类。

8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称。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 4 题,共 34 分)

3 、列举五种爬行动物新出现的结构及其进化或适应意义。(本小题 10 分)

①出现了胸廓,利于呼吸和保护。( 2 分)

②心室出现不完全的分隔,为两心室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2 分)

③脑神经数目 12 对,增强了适应能力。( 2 分)

④出现了新脑皮,为大脑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前提。( 2 分)

⑤羊膜卵解决了陆地繁殖问题。( 2 分)

(列举其他结构,只要恰当,每个要点同样给 2 分)

4 、胎生、哺乳有何意义?(本小题 6 分)

胎生使胎儿在母体内稳定的条件下发育,并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 2 分)哺乳使胎儿获得营养丰富而平衡的乳汁,又可得到母体的保护。( 2 分)胎生哺乳使后代成活率大为提高。( 2 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 6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 共 18 分)

5 、同型齿:两栖类等动物的牙齿形态功能未出现分化,无咀嚼功能。

6 、羊膜卵:完成陆上繁殖的重要结构,羊膜动物所产卵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

7 、反刍:反刍动物的吃草时不经细嚼迅速吃进大量草料,在休息时将胃中粗糙的食物逆呕到口中细嚼再咽下的过程。

8 、种群:是占有一定地域的一群同种个体的自然组合。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 4 题,共 34 分)

3 、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方式有哪些?(本小题 8 分)

淡水鱼类肾脏泌尿能力强,不断排出进入体内的多余水分。( 3 分)

海产硬骨鱼靠吞饮海水补充水分、泌盐细胞泌盐,减少排尿调节。( 3 分)

海产软骨鱼在血液中保持较高的尿素,调节方式同淡水鱼类。( 2 分)

4 、简述鸟类的双重呼吸过程。(本小题 8 分)

由于鸟肺结构特殊和具有气囊,在飞翔时能进行双重呼吸。( 2 分)

飞翔中,扬翼时气囊扩张,吸气;翼下降时气囊压缩,呼气。( 2 分)

吸气时,新鲜空气部分在肺进行气体交换,部分直接进入后气囊;呼气时,后气囊中新鲜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 2 分)

在吸气和呼气时都进行气体交换,即双重呼吸。( 2 分)

物的神经系统进化主线

神经系统是由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原)和一些特殊的结缔组织细胞 (神经细胞胶质)等所组成。动物必须寻找食物和躲避敌害以维持生命活动,其中绝大部分还必须为了繁衍后代而寻找配偶和进行生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神经系统起者对信息进行接受、传导、处理、综合的作用。

1、神经系统的雏形

原生动物门纤毛纲中的草履虫,每一根纤毛是由位于表膜下的一个基体发出来得,每个基体发出一细纤维,向后伸展一段距离与同排的纤毛小根联系起来,成为一束纵行纤维,各种小纤维连接成网状,它们有传导冲动和协调纤毛的活动的功能。

2、原始的神经系统(海绵动物)

神经元之间没有真正的突触性联系,也没有接受感觉和支配运动的技能。(不是真正意义的神经系统)

具有两种类型的神经元

这与海绵动物营固着生活有密切关系

所以触摸或挤压海绵体的体表都会导致其身体的局部收缩,不像腔肠动物那样受到强烈刺激就全身收缩。

3.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

是动物界中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之间一般以突触相连接,也有非突触的连接。

神经细胞与内、外胚层的感觉细胞、皮肌细胞相连接。

感觉细胞与皮肌细胞形成神经肌肉体系。腔肠动物没有神经中枢,其神经系统为扩散神经系统。

最简单的网状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体位于皮层和外层的基部

神经细胞伸出纤维相互连接(突触),形成神经网

无中枢和周围之分,即神经细胞分散

口锥部神经细胞略多,但未集中,无中枢作用

腔肠动物的突触大多是电突触,但也有化学突触,因而神经冲动在神经网上的传导大多是多方向的,单向传导是很少的。只要身体某部受到的刺激够强,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引起全身的反应。冲动在这种神经网中的传导速度为0.1—1.0米每秒

腔肠动物的突触对神经冲动的传导有调节作用,这在海葵表现得最为清楚。

4、梯式神经系统

扁形虫头侧面有外耳。这种外耳有用来觅食的化学感应器。扁形虫有单眼,单眼与脑神经节相连,可以感光。通常扁形虫是避光的。

5、链状神经系统

这种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集中成神经节,神经纤维聚集成束而成神经,一系列的神经节通过神经纤维联系在一起形成神经索。每一段神经节只能从身体的一个局部区域获得感觉信息,也只能控制这个局部区域的肌肉。每个神经节既管本体节的反射机能,也与邻近几节的反射活动有关。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有腹神经索。

链状神经系统已可分为中枢和外围2个部分,脑和腹神经索属中枢系统,从脑和各神经节伸到身体各部的神经属外围系统。

脑对于腹神经索已处于优势的控制地位,腹神经索是受制于脑的。

具有巨大神经。这是由具有快速传导功能的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

能形成记忆。

6、索状神经系统

索状神经系统比链状神经系统更集中:两条纵行神经索合二为一;前3对神经节合而为脑;食管下神经节也由头部后3对神经节愈合而成

各环的神经节分段归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