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生活第六课

文化生活第六课

文化生活第六课
文化生活第六课

大庆一中高二年级政治作业

试题范围:3.6 《我们的中华文化》作业时间:第4周第1次作业命题人:杨静

姓名:班级:作业类型:典型题小卷评语或分数:

1.(2014莱芜期末)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014济南模拟) 千百年来,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等都与泉水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这成就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最终积淀成济南的泉水文化。这主要体现A.文化的自发性和社会性B.文化的民族性和历史性

C.文化的独特性和区域性D.文化的传承性和创造性

3.(2012安徽文综)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 .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5.(2014浙江卷)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巨大变化。这表明

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2014漳州八校第四次联考)漳州八宝印泥创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药商魏长安在制作八宝药膏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现今漳州生产的八宝印泥闻名于天下,是中国书画家酷爱的文房用品。现在已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

①八宝印泥是闽南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2011广东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2014山东卷)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8分)

9. ( 2011.福建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一对关系: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个维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含义、意义与措施。 四个结合:明确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五个意义:立足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环境净化、先进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考查民族精神的意义。 该讲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主要阐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是文化生活知识的回归,即从宏观的文化向中华文化聚焦。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立足感知中华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怎样发展中华文化三个方面来思考。感知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作用进行整合。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应该立足文化创新(宏观)和弘扬民族精神(微观)来分析。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教新课标) 第走进文化生活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4重庆】“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2.【2013重庆卷】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社会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3.【2013山东卷】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4.【2013广东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三: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急剧增加。2012年,广东人均GDP约为8570美元,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仅占13.2%,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这一比例更低至6.26%,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就政府如何拉动居民文化消费提出合理建议。(10分) ①发展经济,增强居民文化消费能力。(2分)②发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2分)③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2分) 【解题思路】本题以居民文化消费潜力未能充分释放为素材创设情境,富有人文气息。解题时抓住怎样扩大居民文化消费进行思考,文化建设为居民文化消费提供对象,提高居民素质为文化消费提供动力。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D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这表现在它 ①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A 2、有人重修庙宇、祠堂,不是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而是为了搞封建迷信活动、光宗耀祖,这是属于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拜金文化 D.有益文化 B 3、淫秽色情文化属于 A.落后文化 B.腐朽文化 C.本土文化 D.外来文化 C 4、在经济转型时期,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传播的根源是 A.法律制度不健全 B.执法打击力度不大 C.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D.社会缺乏舆论监督 C 5、专家指出,有关部门职责不明、分工不清是治理、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将成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B.必须尽快制定禁止使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的规定 C.要坚持把依法行政落实到实处 D.要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 B 6、调查显示,皇历对公众行为有较深的影响;迷信数字的公众明显增多;求神进香在一些农村较为普遍。这说明 A.我国传统文化毒害人们的思想 B.我们应摒弃和剔除落后文化,加强科学文化教育 C.传统文化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D.迷信活动的社会作用利弊并存 B 7、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①易经预测②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婚事大操大办⑤讲排场、挥霍性消费⑥“法轮功”邪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 B 8、互联网是影响力极大的新媒体,它的存在和发展利弊同在,我们不应因看到网上有许多负面内容而“关闭网络”。要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的不利影响,除了要从改变内容传播入手外,最主要的还应该 A.排除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B.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利用网络,自觉趋利避害C.为未成年人寻找心灵寄托的替代场所 D.举报违法信息,拦截和抵御“黑信息” C 9、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性报刊、卡通音像制品、商业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我们经常置身于这样的文化市场。文化生活出现如此色彩斑斓的原因是 A.经典文化已经没有市场了 B.流行的就是合理的 C.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现代人生活的多姿多彩 D 10、现代文化产品,能够为广大社会大众接受和参与,而古代历史上文化作品只能在少数人中传播,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生活许多可喜的变化,下列不属于其可喜变化的有A.它能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B.它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C.它能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 D.它能产生轰动效应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使格调不高、内容低俗的文化产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训练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犁”的古文字如图,反映了农民驱使耕牛耕种的画面,其中有默默付出的耕牛,有对丰收的期望,有犁地的工具。透过这个小小的汉字,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民们在田地里艰辛劳作的身影。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 ④中华文化兼收并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 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就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4.出现在3 300多年前商代中晚期的汉字鼻祖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现代汉字及汉语语法结构,与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一脉

相承。由此可见,甲骨文是() 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这说明() ①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歌曲《生僻字》中唱到:“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认识,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古人象形声意辨恶良……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这首歌 ( ) ①歌唱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鼓励各国青年提高汉字水平 ③呼吁国人继承中华传统道德 ④以歌曲形式帮助识别生僻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表明() ①绘画和诗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诗画艺术结合 ③文学和艺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借鉴 ④中华文学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文化生活第六课复习教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复习教案 第六课 课标题是 一、【考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构建知识体系 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见证?????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中华文化□1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创造新辉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2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特性?????文艺:在世界文艺宝库 中占有重要位置科技:中国的科技长期 处于世界的前列区域性?????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 的□3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特色民族性?????中华文化呈现多种□4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5各自的民族特性 ?????包容性 ??????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意义 三、主干知识默写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是什么? 2、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什么? 3、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4、 什么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其意义是什么?它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什么关系? 5、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什么?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这表现在许多方面。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这也表现在许多方面。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其表现在文艺和科技上。 ①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国文学艺

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注: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主要是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的;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实战演习】 1、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及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等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故①错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故②错误。“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③④正确。 2、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B[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包容性。澳门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①④符合题意。澳门文化的性质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澳门文化中西元素的主次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3、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材料中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选答案C。 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与生活试题(必修3)出题人:高三政治组审题人:高三政治组适用范围:普通班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说明:B 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分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3.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反映了(A)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文化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4.《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D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C 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这表明了:B A.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 D.要用优秀文化改变落后文化 7.2012年5月,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教授说,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作世界母亲节。法国、泰国、阿拉伯地区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中国也应确立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是因为A ①它能更好地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②有利于强化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③是抵御西方文化的有效措施④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8.2012年6月讯,继“三轮哥”、“奔跑哥”、“火车哥”、“装醒哥”之后,“托举哥”在网络上火爆登场。各地英勇救人的“托举哥”事迹通过一段段小小的视频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视频纷纷被转载,“托举哥”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的是D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 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 B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 D ?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2. 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 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 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C .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B. 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 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 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 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 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 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 B ?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 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 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 舞表演 D ?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 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 A .社区 B. 都市C .校园 D .民族 7.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愈强 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教学设计教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什么是大众文化 (2)什么是落后文化 (3)什么是腐朽文化 ◇理解: (1)大众文化的内涵 (2)发展大众文化的举措 (3)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4)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5)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6)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避免文化发展的误区 ◇分析 (1)联系实际,分析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2)通过事例,正确看待文化生活 (3)结合现实比较、鉴别一些文化现象 (4)通过事实分析落后、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危害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3)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课程标准】: 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如何看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相关知识】: (1)回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2)回顾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3)回顾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多元文化存在的意义。 (4)回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回顾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 (6)回顾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方法点津】: (1)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文化生活的复杂性、多样化。

高中政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考点分析】 考点一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一)自主学习 1、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性的影响 ⑴可喜的变化:“喜” 1)原因: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2)表现: ①它能够满足人民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它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它易于引导人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⑵令人忧虑的现象:“忧” 1)原因: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表现: 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 ③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⑶如何应对: 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的越繁荣,我们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二)疑难突破 1、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的新特点 ⑴许多文化产品以大多数人的口味为基础,以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为目标。

⑵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人们迅速认同和接受。 ⑶许多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变化很快,被称为“文化快餐”。 ⑷许多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跨越了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界限。 ⑸许多文化产品具有强烈的商业性。 (三)误区警示 1、文化市场出现的不良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提示:错误.文化市场出现的不良现象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商业性引发的结果。但不能将它们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问题的出现不在于是否发展市场经济,而在于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和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监管调控力度不够。 2、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与传媒的商业性导致文化低俗化,应限制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发展。 提示:错误.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企业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味低下的文化产品,导致文化市场出现低俗化现象,这需要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去克服。因此,不能简单地限制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发展,应该注意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四)总结升华 考点二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一)自主学习 1、当前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⑵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3、大众文化的内涵: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文化生活第六课试题(精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 编制袁春磊审核高二政治组时间2015/10/27 一、选择题 1.(安徽文综,)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北京文综)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 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3.(2012天津文综,)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回答下题。 4.(2012安徽文综,)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福建省泉州五校高三联考)2014年6月18日,李克强总理面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西方文明虽然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珍贵。从文化发展的角度,之所以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 ③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 (2015届湖北省荆门市)2014年9月22-23日,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江苏常熟举行。期间,举行了“翰墨千秋金石永年——第五届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围绕“汉字艺术的当代传承”这一主题,就中国语言文字的骈俪之美、当代书法的哲学思辨等话题展开广泛讨论。两岸文化界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

文化生活一轮复习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诸葛亮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No.6 136 133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 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在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8.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 编写:赵长荣 审核:田运成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 ----自习案--- 1.大约用35分钟的时间进一步巩固第一课内容,重要问题动笔写写、重新做做(踏雪留痕、雁过留声,我要检查地!!)。 2.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本和学案课堂案部分巩固如下问题: (1)中华文化有哪些基本特点? (2)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哪里? ---课堂案--- 【考点梳理】 考点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表现 (2)见证 (3)新辉煌(怎么办?) 【特别提示】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现代的重振。了解重要的转折点。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表现 (2)原因

高中政治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知识清单,总结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大众文化 1、含义:以盈利为目的采用现代科技和机器设备规模化地生产文化产品,通过市场运作,广为传播,广为大众接受。 2.当代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特点: (1)文化产品以大多数人的口味为基础,以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为目标 (2)具有强烈的商业性 (3)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短时间得到迅速认同和接受 (4)内容和形式变化快,叫做“快餐文化” (5)许多文化产品消费者跨越了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界限 2.当代文化产品迅猛发展的原因: (1)现代科技(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 (2)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如何看待和对待生活中的喜和忧 (1)文化生活中的“喜忧”产生的原因(一分为二):看待: A、文化市场(产业)和现代科技、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满足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消费观念,推动生产发展 B、文化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经济利益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生产、销售品位低下产品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有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新闻炒作,不负责任传播绯闻轶事 (2)对待:不能让文化市场放任自流: ①国家和政府应对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文化企业应自觉生产健康、优秀、积极的文化产品,使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③消费着(我们每个人)应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自觉选择优秀、 健康的文化产品。 二,发展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 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含义(what)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人们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三、反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what) 落后文化: A、含义:各种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的色彩的文化 B、表现: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修庙宇光宗耀祖、拉关系走后门、拉帮结派、祭祖壮大家族势力、重男轻女、大操大办、游戏人生等) 腐朽文化: A、含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B、表现:宣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主张全盘西化、带殖民色彩的洋店名、洋错误的文化、凶杀暴力等 C、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文化生活第五第六课知识归纳

第五课: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分的条件。 2、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4)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的作用)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分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又要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

文化生活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作业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这一观点是基于 ①人们的文化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②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市场更加色彩斑斓③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交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5年国庆档期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七天拿下超过18.5亿票房,与上一年相比打滚攀升。小成本喜剧《夏洛特烦恼》深受观众喜爱,占据了总票房收入的30%。这说明 ①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②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③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④文化产品应自觉迎合观众口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从1983年至今,央视春晚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但是每年的春晚一经播出便会引发观众热议。2016年的央视猴年春晚也不例外。有网友盛赞说,今年春晚好精彩!比往年好看,时尚,动人,满满正能量。也有网友直接批评说,今年春晚不好看,娱乐性差,像文艺晚会的“新闻联播”。这种差异说明 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②必须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国家必须对流行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从公园跳到广场,从国内跳到国外,广场健身操舞已成为我国最为普及的健身活动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新国标”,并按照引导、扶持、规范的方针,推动广场健身操舞健康有序发展。这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异彩纷呈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③国家对文化活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④我国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联想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全唐”;《三

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教案8435.docx

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优秀教案范文 高二政治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高二政治《走进文化生活》教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什么是大众文化 (2)什么是落后文化 (3)什么是腐朽文化 ◇理解: (1)大众文化的内涵 (2)发展大众文化的举措 (3)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4)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5)流行文化作品和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 (6)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避免文化发展的误区 ◇分析 (1)联系实际,分析文化生活的多样性 (2)通过事例,正确看待文化生活 (3)结合现实比较、鉴别一些文化现象

(4)通过事实分析落后、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危害 2、能力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3)树立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多 样性及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课程标准】: 4.12 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 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 传媒的发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斓 ; 如何看待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 ; 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提高明辨是非 的能力,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 ; 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相关知识】: (1)回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2)回顾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3)回顾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多元文化存在的意义。 (4)回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回顾国家职能的相关知识。 (6)回顾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五、【方法点津】:

(选考)高考政治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心,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 ) ①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 ②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种语言 ③汉字是传承世界文化的重要载体 ④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有重大作用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C。通过教育的方式来传承汉字体现了①。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说明了汉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各国文化一律平等,世界各国语言都具有各自的魅力,②观点错误。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③观点错误。 2.中国第一部地理志《山海经》、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均记载了长白山的内容,印证了长白山文化的悠久性,进而举证了长白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这表明( ) A.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 B.史书典籍是长白山文化产生的重要根源 C.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产生的重要标志 D.自然美景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解析:选A。材料强调了史书典籍在记载长白山文化发展中的重大作用,A符合题意。长白山文化根源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长白山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B、D观点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产生的重要标志,C观点错误。 3.(2020·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质测)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异常火爆,全世界学习汉语的“老外”已超过3 000万人,大批欧美国家的汉语爱好者来中国求学深造。有100多个国家,2 5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中文纳入了中小学考试。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