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五卷书与东方民间故事

_五卷书与东方民间故事

5五卷书6与东方民间故事

薛克翘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摘 要:5五卷书6在印度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其故事流传于世界各个地区,受到世界民俗学界的高度重视。5五卷书6在中国、中东、南亚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在世界民间文学发展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

关键词:印度文学;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五卷书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6)04-0075-09

收稿日期:2006-01-06

作者简介:薛克翘(1945) ),男,辽宁大连人,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5五卷书6的基本情况

印度拥有悠久的民间文学传统,其民间文学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从上古流淌至今日。这一传统表现了印度人民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和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在印度浩瀚的民间文学作品中,5五卷书6以耀眼的光芒吸引着全世界的梵文学者、民俗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季羡林先生认为,印度的寓言故事出现很早,/最老的故事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已经存在了0,而5五卷书6里的故事/至晚也晚不过十二世

纪0。[1](译本序P5)

金克木先生说:/现在印度有几种传本,最早的可能上溯到公元二、三世纪,最晚的梵

语本是十二世纪编订的。0[2]215

这涉及5五卷书6的版本问题。季先生指出,由于年代久远,其流传又很广,所以5五卷书6的传本很多,在印度和尼泊尔都有,西方人士根据繁简的不同,划分出/简明本0、/修饰本0和/扩大本0等。[1](译本序P2)

黄宝生先生又进一步指出,5五卷书6除上述版本外,还有克什米尔本和南方本。他说,/简明本0大约产生于1100年,是由一位耆那教徒编订的;/修饰本0大约产生于1199年,也是由一位耆那教徒编订的;

南方本和尼泊尔本也都出现较晚,只有克什米尔本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最接近/原始5五卷书60的写本,而原始本又已经失传,所以/难以确定5五

卷书6的最早成书年代0。

[3]310

季羡林先生的汉译本是根据/修饰本0译出的,1959年出第一版,1981年出第二版。本文以下的介绍和讨论,都依据第二版。

5五卷书6开头部分叫做/楔子0,很短,叙述5五卷书6成书原因:某城市有国王,生了三个愚笨儿子。国王请一婆罗门为师。婆罗门以讲故事方式教育他们,所讲故事就成了5五卷书6。顾名思义,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五卷。第一卷5朋友的分离6,主干故事讲述狮子和牛结交为好朋友,豺狼离间了它们。除主干故事外,中间还穿插了30个小故事。第二卷5朋友的获得6,主干故事讲乌鸦、乌龟、兔子和鹿结交为友,同心协力摆脱猎人的捕杀。除主干故事外,还穿插了9个故事。第三卷5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平与战争等等6,主干故事讲述乌鸦与猫头鹰结怨,乌鸦用计战胜猫头鹰。穿插有17个故事。第四卷5已经得到的东西的丧失6,除主干故事外,穿插了11个故事。第五卷5不思而行6,除主干故事外,也穿插了11个故事。这样,5个主干故事加上78个穿插故事,总共83个故事。这是根据小标题统计的数字,实际上书中有些地方还穿插有小故事,所以5五卷

第43卷第4期2006年7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43,No.4

Jul.2006

书6的故事总数要超过83个。

5五卷书6具有突出的结构特点,即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层层叠叠,环环相接。季羡林先生把这一结构特色叫做/连串插入式0。

5五卷书6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韵散相间的形式。叙述故事情节一般都是散文体,而在叙述过程中不断插入有韵律的诗歌、格言和警句。这种形式在印度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可以说是印度古人的一个发明。

黄宝生先生指出,/在5五卷书6的寓言故事中,以动物寓言居多。在吠陀文献中,有天神幻变成动物的事例,5歌者奥义书6中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对话,但都不是寓言故事。0[3]311这是5五卷书6的又一特点,也是印度古代寓言故事的突出特点。

书中讲述的既然是寓言故事,就必然具有民间性和口头性的特点。这些故事最初都是民间百姓的创作,并以口头形式流传,后来才由文人出面,将它们收集整理出来,编订成书。所以,成书的年代可以有一个时限,但故事产生的年代却很难估计。寓言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说教劝善的功能。每一个故事都要说出一个道理,或者告诉人们人生要义,或者告诉人们处世哲学,或者宣扬伦理关系、道德准则,具有劝世警俗的社会效能。寓言的第三个特点是幽默。既然要劝世警俗,就要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不轨行为,尤其是愚蠢行为进行讥讽、嘲笑和鞭笞,使听众或读者在幽默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认识社会百态,从而自省自律,完善自我。读了5五卷书6之后,我们完全能够感觉到这些寓言故事的基本特征,也会对印度寓言故事的特点有所了解。

总之,关于5五卷书6的基本情况,季羡林先生在1959年写的5五卷书#译本序6和1979年写的5再版后记6中作了分门别类的详细介绍和深刻分析。金克木先生在5梵语文学史6中,黄宝生先生在5印度古代文学史6中,也都有精辟论述和恰当评价。这些优秀成果都是我们今天阅读和研究5五卷书6时必须了解和参考的。

二、5五卷书6与印度民间故事

5五卷书6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我们知道,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是5梨俱吠陀6,接下来是卷帙浩繁、各种名目的吠陀文献,然后是两大史诗和大大小小的/往世书0。这诸多的文献中都包含有许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和寓言。5五卷书6正是对这一讲故事的悠久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5五卷书6中,正如金克木先生所分析的,没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而主要表现为世俗的市井平民的思想感情和伦理道德标准,反映的是平民阶层的观念意识和价值取向。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在一个被宗教气氛所浸透的社会里,市井平民也都是宗教信徒,宗教的影响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5五卷书6当然不可避免。印度古代众多故事都体现了一种宗教幻想。笔者所说的/宗教幻想0包括如下哲学内容:第一,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空间观,即所叙述的内容总是与天堂、人间和地狱,即印度人所说的/三界0分不开的。这是一个由众多立体层面构成的空间,天有许多重,地也有许多层,人间也是立体的、三维的、多层次的。第二,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时间观,所叙述的故事总是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联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前生、今生和来世,即印度人所说的/三世0。三世是互为因果,循环往复的,是不断轮回的。并由此引出了一整套的因果报应思想和道德说教。第三,体现了一种独特的自然观,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中国古人的/究天人之际0,印度古人也时时探讨天人关系,如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0,印度古人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人与动物的相对平等与和谐。有了这样的观念,人和动物才能平等对话,动物才能具备人的思维、语言和行动能力。这就是印度古代动物寓言十分发达的哲学基础。5五卷书6正是这样,其中既提供了一个立体的空间,一个天神、魔鬼、精怪、人物、动物纵横驰骋的多层空间,也提供了一个环形的时间平台,古往今来的各种角色会聚一堂、上下穿梭。同时还取消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人与动物之间不仅可以互相对话,还可以互相理解、体谅、帮助、守诚、效忠、交接、变化、移位,当然也可以互相欺骗、防范、背叛、讥讽、玩弄、对抗、杀害。实际上表现的是人间社会的千姿百态。所以说,5五卷书6虽有自身的性质与特点,但它与印度古代的其他文

76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学著作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和创作理念,有着一致的/宗教幻想0。

在5五卷书6之后,印度还出现了许多民间故事集。而其中直接受到5五卷书6影响的是5益世嘉言集6,又称为5嘉言集6或5有益的教训6。金克木先生说,5嘉言集6的作者自称那罗衍,书成于10世纪前后,最晚不晚于14世纪;其形式与5五卷书6一样,也是开头部分是个/楔子0,作者在/楔子0中明确说这部著作是根据5五卷书6改写的;正文部分分为四篇:5结交篇6、5绝交篇6、5作战篇6和5缔和篇6;有4个主干故事和38个穿插故事,其中有17个故事是作者后加的,其余故事是根据5五卷书6故事改写的。[2]222

除了5嘉言集6以外,还有一些故事集也有受5五卷书6影响的痕迹。如5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6、5宝座故事三十二则6和5鹦鹉故事七十则6等,其结构便模仿了5五卷书6的/连串插入式0叙述方式。当然,/连串插入式0叙述方式并非5五卷书6的发明,在两大史诗中已经穿插有大量的插话,但应当说,是5五卷书6把这一表述方式发挥到严密完整的程度,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典范,因此在其后出现的故事集是受有其影响的。现在流传于印度的5故事海6大约是从另一部故事集5伟大的故事6缩写而来,金先生指出,5伟大的故事6/是和5五卷书6属于同一时代而且本质上有相似之处的作品,可以说是大规模发展了的5五卷书6。事实上,5五卷书6也构成了这部巨著的两个改写本的一部分。0[2]235

由于5五卷书6是一部浅显易懂的故事集,所以目前5五卷书6在印度仍然影响很大,流传很广。在印度的书摊上很容易找到它的各种印度现代语言的印刷本。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在印度本国,5五卷书6和5益世嘉言集6都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译为许多方言。11世纪到过印度的阿拉伯旅行家阿尔#贝鲁尼,就已经看到一部古代印地文的5五卷书6。0几乎所有/通行较广的现代印度语言,都有5五卷书6的译本。0[1](译本序P2)

由此看来,5五卷书6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确不容忽视,它是印度民间文学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在印度现代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它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开卷有益。

三、5五卷书6与佛经故事

5五卷书6并不是印度最早出现的民间寓言故事集,一般认为,佛教的5本生经6要比5五卷书6出现得早。5本生经6,我国西晋时期,印度来的僧人竺法护于公元285年译出五卷,名5生经6,唐代去印度取经的高僧义净音译其名为5社得迦6,后人又译其名为5佛本生经6和5佛本生故事6等,指的都是一部书。5本生经6也是一部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保存在佛教巴利文文献5小部6当中,现在的本子中有547个故事,号称/五百本生0。故事中有四分之一以上是动物寓言。这部书成书时间较早,至少在晋代高僧法显到斯里兰卡时(公元5世纪初)已经大体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而在公元前1世纪,已经有部分本生故事出现于印度古代的佛教艺术作品中,如桑奇大塔外围石门上就有6种本生故事的浮雕[4]49,早期的阿旃陀石窟(如第10号窟)中也有本生故事的壁画[4]100。在佛教的早期文献5大事6(约成书于公元前后)中,已经收有本生故事约80个[5]342。也就是说,至少到公元前后,已汇集起的本生故事数量就与12世纪编订的5五卷书6的故事总量大体相当了。而到公元5世纪初,出现/五百本生0的时候,5五卷书6也许初具规模。因此,从时间的先后和故事的数量看, 5五卷书6显然要比5本生经6晚出和逊色。

从结构上看,5五卷书6的连串插入式结构虽然与两大史诗关系密切,但与5本生经6也有一定联系。5本生经6的编辑工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即如何把众多毫不相关的故事笼络在一起,这就需要一条线一以贯之。这条线就是佛的前身)))菩萨,这一构思的基础是轮回转世的思想。在这个基础上,想像佛的前身曾多次转世,开始时搜罗的故事少,就说佛曾经转世数十次,后来故事多了,就说他转世数百次。理论上,可以无限增加,但实际上搜罗那么多故事很不容易,于是一直增加到547次。即便这样,有的故事还是重复了。5五卷书6没有沿袭5本生经6的编纂思路,但也要寻找一条能够一以贯之的线索,那就是从教导国王的笨儿子引起话头,然后展开故事,是以治国驭民思想为出发点的。

第4期薛克翘:5五卷书6与东方民间故事77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5本生经6中每个故事中都有两句或者多句诗,这些诗也可以说是偈颂,同样,5五卷书6也采取了这样的形式。这是否说明5五卷书6模仿了5本生经6,很难断言,但也很难否定。因为我们不清楚5五卷书6的原貌,故不知其原来即有诗偈,抑或后来才由那位编订者(耆那教徒)加进的,如果属于后一种情况,其受耆那教文学影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根据我们目前有限的知识,佛教徒有可能是印度最早采用韵散相间文体写作的人。

如黄宝生先生所说:/由于来源相同,各教派的寓言故事集中常有相同或类似的动物故事。例如,5五卷书6中第一卷第六个故事、第十六个故事、第十八个故事、第四卷主干故事、第七个故事等,分别与巴利文5佛本生故事6中的第385苍鹭本生6、第2155乌龟本生6、第3575鹌鹑本生6、第1895狮子皮本生6等相同。0[3]312这里所说的/来源0,应当是指民间。同样的故事使5五卷书6与5本生经6联系起来,但不能说前者抄袭了后者,而只能说当时这些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总之,5五卷书6与佛经故事的关系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四、5五卷书6在中国的影响

5五卷书6是一部宗教倾向不太明显的书,但从它的内容仍然可以看出,它所宣扬的治国理念和道德准则是属于印度教的。中国很早就接受了佛教,而佛教是排斥印度教的,将它斥之为/外道0。所以,古代在汉族地区不大容易直接接受5五卷书6,汉地也没有它的译本。尽管如此,5五卷书6中的故事仍然与汉地的一些文学作品有某种关联,季羡林先生曾经举出一些例子,分析了这种关联。他举出的第一个例子是5五卷书6第四卷的主干故事,同时也是一个佛本生故事,故见于5本生经6[6]127。故事说猴子和海怪(有些书中说是鳄鱼)交朋友,海怪要猴子的心,猴子机智地摆脱了海怪。这则故事最早传入中国是在三国时期,出于5六度集经6三十六。此后,又屡见于5生经6十、5佛说鳖猕猴经6、5佛本行集经6卷三一等。这本是一个动物故事,但到唐代又被中国的文人改写成了人物故事,显得怪异而诙谐[7]113)116。应当说,这是通过佛经传入中国的,与5五卷书6的关联仅仅是它也有这个故事。季先生举的第二个例子是5五卷书6第一卷第9个故事:一个婆罗门救了虎、猴、蛇和人,结果是动物都报了恩,只有人恩将仇报。这也是个佛本生故事,也最早见于5六度集经6四十九。这个故事长期在中国流传,即著名的5宝船6故事。此外,季先生举出了三则汉译佛经以外的故事:115太平广记6卷二八七的5襄阳老叟6(出5潇湘录6),与5五卷书6第一卷第8个故事相似,/很可能是出自同源0。21宋人韦居安5梅诗话6里的故事,又见于明人江盈科的5雪涛小说6,与5五卷书6第五卷第7个故事相似。这个故事在明清时代十分流行,即著名的5一个鸡蛋的家当6的故事。315五卷书6第三卷第13个故事,讲的是一只老鼠被变成姑娘,太阳、云、风、山都不嫁,最后嫁给一只老鼠,与明刘元卿5应谐录6里5鼠猫6的故事在结构上相似,/很难想像,它们之间没有联系0。[1](译本序P16)18)

5五卷书6第三卷第11个故事说,国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对父亲说了吉利话受到父亲的喜爱,小女儿说了实话却受到父亲的驱逐,结果小女儿得到了好的结果。这个故事在孟加拉地区流传,并变异为一个商人同七个女儿的故事[8]110)122。这很容易使我们想起莎士比亚的戏剧5李尔王6,而在中国民间也有类似的故事,如越剧5五女拜寿6。

5五卷书6的结构也与中国一些故事有关联,如隋唐间王度的5古镜记6就是采取了/连串插入式0的写法,中国的一些章回小说也采取了/韵散相间0的写法[1](译本序P18)。

其实,5五卷书6在中国几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要比在汉地的影响大。我们知道,5五卷书6有蒙古文译本,因此,5五卷书6中的故事在蒙族地区流传就不足为怪了。现在让我们来举几个例子。蒙古民族中流传着一个5乌龟和猴子6的故事[9]68:说乌龟和猴子交上朋友,猴子在陆地上救了乌龟;乌龟驮着猴子在大海里游,却要吃猴子的心。猴子说自己的心放在树上,乌龟相信了。猴子到了树上,让乌龟张口接它的心,却拉屎给乌龟吃。如前所说,这个故事既出于5五卷书6,又见于佛经。不过,这个故事在蒙古地区已经发生了变化,即本地化了。蒙古族地区还流传一个5兔子处

78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死兽狮王6的故事[10]72:说兔子遇见了狮子,狮子要吃掉兔子。兔子急中生智,利用狮子的骄横心态,把狮子带到一口井边,说那里有个更厉害的动物。狮子果然中计,看到井中自己的影子便猛扑上去,结果被淹死了。这个故事也很流行,出自5五卷书6第一卷第7个故事。同一个故事还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如景颇族有一个5智除暴君6的故事,讲的是兔子用同样的计谋杀死了老虎[11]243。

我国藏族多信佛教,并从印度翻译了大量文献,主要是佛教典籍,但也有不少其他文献。在文学方面,西藏古代翻译有印度的史诗5罗摩衍那6和抒情长诗5云使6以及戏剧5龙喜记6等,还有不少文学作品受到过印度文学的影响,如一些格言诗等,此外还有像5尸语故事6这样受印度民间故事影响而本地化了的作品[12]59)62。虽然笔者目前还不知道5五卷书6是否被翻译为藏文,但5五卷书6中的不少故事肯定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

5五卷书6第一卷第28个故事说,一个人要到外地旅行,把一个家传的铁秤寄放在朋友家。当他旅行归来,向朋友索取铁秤的时候,朋友却告诉他,铁秤已经被老鼠吃掉了。于是这个人便想了个办法,找机会带朋友的儿子去游泳,然后告诉朋友说他的儿子被老鹰叼走了。朋友无奈,交出铁秤换回儿子。这与一则阿凡提故事5锅生儿6、藏族5阿古登巴故事6中5孩子变成猴子6[13]71相似。同样,藏族地区的5兔与狮6的故事[14]193,与上面提到5五卷书6第一卷第7个故事相似,与蒙族5兔子处死兽狮王6基本相同。5香獐、大乌鸦和狼6的故事[15]223与5五卷书6第二卷第9个故事有相似之处。5大乌鸦和青蛙6的故事[15]259则显然是那个猴子与鳄鱼故事的变体。5海鸥、鱼儿和螃蟹6的故事[15]269和5猫喇嘛讲经6[15]166,二者有相似的情节,有相同的教益。这个故事出于5五卷书6第一卷第6个故事。

总之,在中国有不少民间故事类型,都能在5五卷书6中找到相对应的故事,而这些中国民间故事的每个类型又都有若干个例子。下面,我们从5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6中找出一些动物故事的类型[16]5)226,并指出其与5五卷书6故事的对应关系。

43A占窝(5五卷书6第三卷第3个故事和第四卷第1个故事)

75弱者报恩(5五卷书6第二卷第8个故事)

91猴子把心留在家里(5五卷书6第四卷主干故事)

92狮子捉影子(5五卷书6第一卷第7个故事)

160报恩动物忘恩汉(5五卷书6第一卷第9个故事)

178人与狗(5五卷书6第五卷第1个故事)

214B原形毕露(5五卷书6第四卷第7个故事)

221选举鸟王(5五卷书6第三卷第1个故事)

225A老鹰背乌龟(5五卷书6第一卷第16个故事)

239乌鸦帮鹿逃出陷阱(5五卷书6第二卷主干故事)

282C虱子请跳蚤(5五卷书6第一卷第10个故事)

291A猴子打蜻蜓(5五卷书6第一卷第30个故事)

293A首尾不和(5五卷书6第二卷第1个故事)

例子不止这些,但已足以说明,即使不是5五卷书6的故事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民间故事,那么,中国的这些故事也至少与5五卷书6的故事有一定的关联。

关于这方面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刘守华先生写过一篇十分有价值的文章5印度3五卷书4与中国民间故事6[17]174。文中,刘先生列举出很多实例,详细地讨论了5五卷书6中的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的关联。所涉及的故事除了汉族故事以外,还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壮族、白族、普米族和苗族的故事。

五、5五卷书6与其他亚非国家

的民间故事

5五卷书6具有世界影响。季羡林先生在5五卷书#译本序6中指出:/在国外,通过了六世纪译成的一个帕荷里维语的本子,5五卷书6传到了欧洲和阿拉伯国家。,,在一九一四年,有人算过

第4期薛克翘:5五卷书6与东方民间故事79

一笔账:5五卷书6共译成了十五种印度语言、十五种其他亚洲语言、两种非洲语言、二十二种欧洲语言。而且很多语言还并不是只有一个译本,英文、德文、法文都有十种以上的本子。0[1](译本序P3)从1914年至今,又过了90年,世界上不知道又增添了多少新的译本。

5五卷书6在西方的影响亦如季先生所说: /5五卷书6里面的许多故事,已经进入欧洲中世纪许多为人所喜爱的故事集里去,像5罗马事迹6 (Gesta Romanorum)和法国寓言等等;许多著名的擅长讲故事的作家,也袭取了5五卷书6里的一些故事,像薄伽丘的5十日谈6、斯特拉帕罗拉(Straparola)的5滑稽之夜6、乔叟的5坎特伯雷故事6、拉#封丹的5寓言6等等都是。甚至在格林兄弟的童话里,也可以找到印度故事。0[1](译本序P3)在东方,5五卷书6的故事也传遍各个角落,除了在中国的传播以外,大体上还可以分为四大地区:一是印度的周边地区)))南亚,二是印度以西和西北的地区)))西亚、非洲和中亚,三是东北亚,四是东南亚。下面我们就简要地谈谈5五卷书6的故事在这四大地区的流传情况。

先说南亚。可以肯定地说,5五卷书6中的故事在南亚的传播是最早而且最广泛的。因为在印度,先于5五卷书6出现的佛本生故事中已经包含有5五卷书6里的故事。而佛教典籍的传播早在公元前就达到了古代五印度各地。在公元后的若干个世纪里,从中国古代典籍的记载可知,当时的/五印度0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和克什米尔地区,甚至还包括斯里兰卡和阿富汗(至少是一部分)。佛教很早就传遍了这些地区,佛本生故事于公元前后在这些地方流传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从上面对季先生5五卷书#译本序6的引文可知,在1914年以前,5五卷书6已经被翻译成15种印度语言,其中即使不包括旁遮普语和信德语,也至少会包括乌尔都语和孟加拉语。而当时的印度包括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因此5五卷书6早就在这两个国家的民间流传了,这是没有问题的。下面举个例子。许地山先生于1928年翻译过一本5孟加拉民间故事6,1929年出版。他在书的5译叙6中说此书依据的是1912年的本子,而1912年本子最初依据的是1893年的本子[8](译叙P3)。也就是说,此书成书时并没有/印巴分治0的事情发生,那时的孟加拉包括今天的孟加拉国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5孟加拉民间故事6中有一个5阿芙蓉6的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老鼠被一个仙人救活,仙人满足它的愿望,先后把它变成猫、狗、猕猴、大象和美女。这个故事使我们联想到5五卷书6第三卷第13个故事。书中还有一个5三王子6的故事,中间穿插了好几个小故事,都是因误会而杀死好人(或好动物)。这使我们联想到5五卷书6第五卷第1个故事,也使我们想到英国亚瑟王的一个传说。5五卷书6在尼泊尔流传的明证是,如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那里就有一个5五卷书6的写本。而在我们现在所依据的中文译本中,也有5五卷书6在尼泊尔流传的蛛丝马迹。例如,5五卷书6每个故事的开头几乎都是/在某个城市里0或/在某座树林里0,但第五卷主干故事的开头却有明确的地点:/在南方,有一座城市,名字叫做波吒厘子城。0季先生还专门加了一个注解,给出梵文原文,说:/中国古代也译作-华氏城.,就是现在的巴特那。0[1]359这个巴特那是现在印度比哈尔邦的首府,在恒河南岸。如果说这里是/南方0,那么,讲故事人所处的位置应在巴特那以北比较远的地方,也就是尼泊尔一带或者至少在尼印交界地区。这也是5五卷书6的故事在尼泊尔流传的明证。至于斯里兰卡,由于佛教的传播,那里至今保存着巴利语的文献,而佛本生故事早就在那里广泛流传,5世纪法显在那里看到的五百本生故事的表演就是明证。由于5本生经6的流传,一些与5五卷书6相关的故事在斯里兰卡流传就不足为奇了。试举两例。斯里兰卡有一则5乌龟骗了狐狸6的故事:池塘里的水已经干涸,两只水鸟用一根木棍抬乌龟转移;狐狸看到,就引诱乌龟说话,使乌龟摔到地上;狐狸要吃乌龟,却咬不动乌龟壳;乌龟说用水泡软了才能咬动,狐狸相信,将乌龟放到水里。[18]305这个故事的前半截即5五卷书6第一卷第16个故事。还有一则智者故事5孩子变成了猴子6[18]188,即5五卷书6第一卷第28个故事。

次说西亚、非洲和中亚。黄宝生先生指出: /5五卷书6在世界故事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曾经通过5卡里来和笛木乃6周游世界。早在六世纪,波斯一位名叫白尔才的医生奉国王艾努#施尔

80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旺(531)579年在位)之命,将5五卷书6译成巴列维语(中古波斯语)。这个巴列维语译本早已失传,但根据这个译本转译的六世纪下半叶的古叙利亚语译本(残本)和八世纪中叶的阿拉伯语译本得以留存。这三种译本的书名都叫做5卡里来和笛木乃6。0[3]314这部译自5五卷书6的故事集后来还被翻译成西亚的希伯来语(12世纪)和土耳其语(16世纪),因而在这些地区长期流传。它还直接影响了著名的阿拉伯故事集5一千零一夜6,学者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其中5乌木马的故事6,这个故事来自5五卷书6第一卷第8个故事[19]114张朝柯文。而5一千零一夜6在结构上以及故事类型上都与印度故事书有许多联系[19]97郅溥浩文。

5卡里来和笛木乃6的故事在中亚地区流传十分广泛,刘守华先生曾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写过一篇精彩的论文53卡里来和笛木乃4与新疆各族民间故事6[17]114,文中,他一口气举出了10组故事进行对比,其中有6组与维吾尔族的故事有关,有2组与柯尔克孜族的故事有关,有1组与塔吉克族的故事有关。这固然证明了5卡里来和笛木乃6的故事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但也说明了5卡里来和笛木乃6的故事在中亚地区的流传。另外,5五卷书6故事和广泛流传于中亚、西亚和阿拉伯地区的阿凡提故事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5五卷书6故事的影响。

再说东北亚。关于5五卷书6在蒙古国的流传,前面已经涉及,与在内蒙流传的情况差不多,不再重复。5五卷书6的故事在日本也有广泛流传。首先,佛教最初从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后来,日本僧人直接到中国来学习佛教的很多,中国也有和尚到日本去传播佛教和中国文化。因此,佛教是一个很重要的传播途径。在古代频繁的中日交往中,中日民间故事也必然通过各种途径相互传递。正因为如此,日本民俗学家关敬吾先生断言:/可以说中国的民间故事有一半以上与日本的民间故事相同或者类似。0[20]1那么,中国民间故事中那些与5五卷书6相关的故事,大多也能在日本找到。可以举两个例子。日本新地方流传有一个故事,叫做5田鼠的婚事6[20]337,即5五卷书6第三卷第13个故事的翻版。日本还有一则5老虎与水牛6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细节:老虎对农夫说,它想知道人的聪明才智,农夫说他把聪明才智放到家里了。这与猴子说自己的心放在岸边的树上一样。类似故事我们还能举出一些。朝鲜的情况与日本差不多,甚至更进一步。因为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中国的朝鲜族又与朝鲜人血肉相连,因此中国与朝鲜的联系更为密切,交往更加频繁。如果说日本有一半以上的民间故事与中国的民间故事相同或相似的话,那么,朝鲜只会更多而不会更少。因此,5五卷书6的故事在中朝民间也会不停传递,交互影响。

最后说东南亚。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东南亚的文学从古代起就受到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的影响[21]第一编、第二编。应当说,印度对东南亚的影响要更大一些。因为印度移民到东南亚的时间很早,印度的佛教文学作品以及婆罗门教的作品如两大史诗等也都很早就传入东南亚。由于印度文化的影响,早期东南亚不少地方都使用印度的文字,后来才有自己的文字,即便是今天,东南亚不少国家的文字还是包含了大量印度古代梵文词汇,有些国家,如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所使用文字的字母也是从印度文字的字母演化来的。因此,印度民间故事以书面形式向东南亚传播不仅开始早,而且规模大。这种书面传播途径大体有三:一是通过印度婆罗门教传播,二是通过佛教文献传播,三是通过伊斯兰教文化传播。通过婆罗门教传播的故事大多包括在印度两大史诗5摩诃婆罗多6和5罗摩衍那6当中。我们知道,印度两大史诗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其间穿插大量的各类神话、童话、寓言等民间故事,而这些故事中有与5五卷书6相同和相似的故事。通过佛教文献传播的故事主要包括在5佛本生经6中。通过伊斯兰教文化传播的故事则主要包括在如5卡里来和笛木乃6和5一千零一夜6这类故事集中。这些文献中都有5五卷书6中的故事。下面举几个例子。11越南有一则民间故事,叫做5杜达与美人鱼6[22]中册95。说一个国王学会了一种咒语,将一个小糕饼变成了参天大树,却不会还原的咒语,结果被大树倒下砸死。5五卷书6第五卷第3个故事说,四个婆罗门通过咒语让一堆狮子的白骨变为一只有血有肉的活狮子,结果其中三个被复活的狮子咬死。5嘉言集6里也有这个故事,说得更清楚:因为这四个

第4期薛克翘:5五卷书6与东方民间故事81

婆罗门只知道使狮子复活的咒语而不知道使它重新变为白骨的咒语,所以被害。这与越南的这则故事显然有相似之处。然而,与5五卷书6和5嘉言集6里这则故事更接近的是流传于缅甸的一则故事5三个智者和一个傻瓜6[22]上册33。21印尼有一则5鳄鱼和狒狒的故事6[23]62,正是5五卷书6第四卷的主干故事。31老挝有一则笑话5谁怕谁6,说老鼠怕猫,猫怕狗,狗怕主人,主人怕他母亲,而他母亲怕老鼠[18]122。这显然是受了5五卷书6第三卷第13个故事的启发而编造出来的。41老挝民间故事5假神仙6[18]254与5五卷书6第一卷第26个故事大同小异。51泰国有一则民间故事5义蛇6[18]289,与5五卷书6第一卷第9个故事有着相似的情节。61柬埔寨流传着一则5锅的故事6[18]132,即广泛流传的阿凡提故事和藏族阿古登巴故事5锅生儿6。刘守华先生指出,这与5五卷书6第一卷第28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0的思维方式[17]186。这里仅仅举了6组例子,事实上,东南亚民间故事中受5五卷书6影响的远不止这些。

总之,5五卷书6的故事传遍了世界,而东方国家则流传得更加广泛。通过以上的论述和举例,我们看到了5五卷书6千百年来在世界民间文学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可以说是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参考文献:

[1]季羡林译.五卷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金克木.梵语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3]季羡林.印度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1.

[4]王镛.印度美术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9.[5]1印度2Bharatasinh Upadhyaya.Pali Sahi tya ka Itihas,

Ilahabad:Hindi Sahitya Sam melan,2000.

[6]黄宝生等译.佛本生故事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5.

[7]薛克翘.中印文学比较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

社,2003.

[8]许地山译.孟加拉民间故事[M].上海:商务印书

馆,1957.

[9]1蒙古2德#策伦索德诺姆编,史习成等译.蒙古民

间故事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 [10]胡尔查译.蒙古族动物故事[M].北京:中国民间文

艺出版社,1984.

[11]鸥渤编.景颇族民间故事[M].昆明:云南人民出

版社,1983.

[12]丹珠昂奔.佛教与藏族文学[M].北京:中央民族学

院出版社,1988.

[13]佟锦华、耿予方编.阿古登巴故事集[M].北京:中

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14]陈石俊整理.泽玛姬[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

社,1982.

[15]廖东凡.天湖神女#世界屋脊上的神话和传说(四)

[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16]1美国2丁乃通:5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6,沈阳:春

风文艺出版社,1983.

[17]刘守华.比较故事学论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2003.

[18]薛克翘主编.东方趣事佳话集[M].合肥:黄山书

社,1992.

[19]季羡林主编.印度文学研究集刊:第三辑[M].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0]1日本2关敬吾.日本民间故事选[M].北京:中国民

间文艺出版社,1982.

[21]梁立基、李谋主编.世界四大文化与东南亚文学

[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22]姜继编译.东南亚民间故事[M].福州:福建人民出

版社,1982.

[23]许友年译.印度尼西亚民间故事[M].北京:中国民

间文艺出版社,1983.

8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4期薛克翘:5五卷书6与东方民间故事83

Panchtantra and Folk Literature in the East

XUE Ke-qiao

(The Ce nte r for Orie ntal Literature Studies,Peking U niversity,Be 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Panchtantra has maintained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Indian litera ture.The stories and fables in the book have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and are taken seriously by many folklorists in the world. Panchtantra has e xerted greater influence on folk literature in various oriental countries.Illustrated with many fac ts, this paper proves the wide-ranging influence of Panchtantra in China,the Middle East,South Asia and East Asia, and fully c onfirms the book.s great contribution in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folk literature in the world.

Key words:Indian Literature;Folk Literature;Comparative Literature;Panchtantra

(责任编辑郑园)

北大举办科学发展观与理论创新研讨会

2006年5月25日,/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0理论研讨会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举行。黄楠森、李君如等校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学者、5人民日报6、5光明日报6等媒体的负责人以及北大部分院系党委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在每年的校庆期间都会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理论研讨会,就党和国家新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科学发展观,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表示,北大有学习、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和学科齐全的特点,一定会充分发挥优势,联合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不断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北京大学教授沙健孙、赵存生先后就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发展观的定位与扩容等内容作了主题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进行了探讨。

(魏铭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