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一)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

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是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没有为人民币升值高定“时间表”。可见,中美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强势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夹在中美贸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纠纷。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美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视为事关美国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的重大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我们中国确实做到不够好,但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方面都不断取得重大进步。我们加强了打击盗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动,并加强了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中美关系(二)

分析2011年的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2010年的中美关系,虽然双方关系有所紧张,但目前还构不成对抗的局面.总体来说,2010年中美双方相还处于一个相互的战略摸底阶段,也是双方的战略布局阶段.进入2011年,中美是继续相互摸底或继续战略布局?还是进行战略对抗?目前还不好说,这恐怕要看中美双方最后的战略决心和胆量,也要看中美两国目前各自最重要的是什么,这恐怕只有等到胡奥会谈之后才能明确. 一.目前对中美两国来说各自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1.对中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和发展.发展需要稳定的局面,因此稳定是必备的条件.首先就是要稳定国内形势,而稳定国内形势的最重要的前提则又是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了国内才能稳定.所以对中国来说稳定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其次就是要稳定周边,周边的稳定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保证.因此中国一定要稳定周边局势. 2.对于美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摆脱经济危机,实际上也是一个发展问题.虽然美国也强调要面对一些非传统的安全问题,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对美国来说不构成重大威胁,这实际上是美国为了介入全球事务而自造的一个借口. 从以上来看,实际上中美两国目前各自最主要的任务都是发展.只是美国的国内稳定和国家安全问题要弱一些.中国周边的稳定与安全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优势,也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这就是中美两国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一点. 二.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矛盾重点是什么? 中美两国的战略矛盾或冲突主要也取决于目前两国各自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中美两国的战略冲突与矛盾主要的还是在经济发展战略上的矛盾.虽然说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霸权不利,但总体上来说目前还基本上构不成重大的挑战,美国目前还是把中国定位为潜在的对手.中国目前还无力全面挑战美国的霸权,中国也无心挑战争美国的霸权. 所以霸权之争不是中美矛盾的焦点,经济上的冲突才是目前最大的矛盾.目前中美之间的一切对抗或称之为不合作都是围绕着经济这一主题.也就是中美贸易问题和人民币升值问题是目前中美关系的焦点. 三.中美两国目前各自的优势或长处是什么? 中美两国相较,当然美国是占有明显的优势的.由于美国目前经济危机困难的重重,其最能发挥的优势就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是占有压倒性优势的. 对于中国来说总体的实力不如美国,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相较于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而言),目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已经不在美国之下,甚至于有超过美国之势.经济总量是中国3-4倍的美国不能很好的发挥经济实力优势.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危机是美国的引发的,受冲击最大的自然是美国.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极端的利已主义.美国向来是在经济危机来临之际以牺牲他国利益来保本国利益,也就是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不会去尽力挽救世界经济,自然对世界的影响力就缩水了. 已往美国的优势是有强大的同盟,而中国始终是受孤立的一方.但由于欧洲连自保都困难,加上中国强大购买力的诱惑,使得欧盟不能给美国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帮助,最多只是站脚助威而已. 而中国目前虽然还孤立,但新兴经济体金砖五国本身利益的共同性,决定了这些国家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来孤立中国.中国手里的余钱是各国所希望得到的,虽然不能救世但却可以救市,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巨大的帮助,这也决定了一些国家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 因此,美国在总体实力和军事实力上占优,中国在经济影响力上占优. 四.未来的中美关系是走向对抗还是合作? 总体上来说,合作还是中美关系的主题,但竞争还将继续.中国不只是经济影响力巨大,中国的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与中国全面对抗,美国是肯定要付出巨大,承受不起.中美经济关系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这也决定了中美对抗是一个双输的结果.因此,中美关系的主题恐怕还是合作. 中国虽然不结盟,但中俄关系非常密切,中俄有着相似的处境和相同的战略利益.俄罗斯是中美对抗中的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这是美国所忌惮的. 目前美国的战略是胁迫

中国合作,也就是美国领导下的中美合作,是想把中国也变成美国的一棵棋子.美国知道,遏制中国发展是不大可能的事,但必须要胁迫中国发展.否则中国一旦崛起,自然就对美国霸权形成挑战. 中国目前的战略并不是挑战美国的霸权,中国目前只不过是要拓展发展的空间,稳定安全的发展环境,维护和争取自己在世界上应得的利益.发展是中国的主要任务,维护主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中国即不会主动挑战美国,也不会想要出现中美全面对抗的局面.但中国必须有一个所能承受的底线.中国不会要求与美国平起平坐来分享霸权,那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同时也要面对众多的国际麻烦.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不肯承认G2论的原因之一.另外,美国的过速衰败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美国过速的衰败会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同时在许多问题上美国也可以说一个挡箭牌.但中国也不会被美国的强大压力所胁迫,那意味着将失去更多的主权利益. 只要美国对中国的要求不太过分,中国有可能做出一定的让步,以避免出现中美全面对抗的局面.而美国同样也必须对中国的一些安全主权要求做出一定的让步,以作为中国对美国让步的的交换条件.也就是说中国不会无条件的对美国强硬做出让步. 而如果美国也同样不想与中国全面对抗的话,那么美国同样也不会给中国太多的压力,当中国的主权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的时候,中国也只能是与美国全面对抗了. 目前的一个最大的不确实因素是,奥巴马面临选举问题,每临选举,美国都会拿中国说事,如果奥巴马不对中国强硬,就很难得到高分.而如果对中国太过强硬,中国肯定奉陪,中美关系就会停滞或倒退.中美关系取决于美国对中国的强硬程度.美国越强硬,中国也将会越强硬. 五.中美军事关系走向以及对东亚局势的影响 中美军事关系的走向是中美关系的缩影,可以从中美军事关系的走向来判断中美关系.军事施压一向是美国的重要手段,制造了东亚紧张空气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对中国进行军事施压.在胡主席访美之前,美国在西太平洋集结了三个航母战斗群,恐怕是为胡奥会谈制造气氛.然而中国方面不会被美国的强大军事压力所动.最近网上突然公开的四代机图片,如果是真的,其目的也肯定是对美国的军事回应.再加上最近有意无意的曝光一些有关东风21导弹的信息和航母的信息,这似乎是在告诉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施压无用.也说明中国不会对美国做出重大的让步. 在胡主席与奥巴马会谈之前,中美开始了军事接触,互摸军事底线,一定是为胡奥会谈定一个基调,各自提前亮出筹码.军事交流的信息及成果,对中美关系取决定性作用.美国如果不想与中国对抗,中美军事关系就一定能回暖.中美的军事关系目前恐怕是要通过东亚特别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度来体现.如果中美选择了对抗,那么东亚恐怕就一定要有战争. 总之,中美全面对抗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合作应当是中美关系的主题,但对抗的可能性依然是存在的.胡奥会谈将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内中美关系的走向,也就是说2011年是中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要么对抗,要么加强合作.如果中美选择对抗,也很难出现面对面对抗的局面,恐怕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

(三)中美关系论文

多极格局是21世纪国际体系的理想境界

近年来,人们——至少是那些具有起码洞察力的国际问题观察家们——就国际政治经济前景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世界正在从作为冷战时代基本标志的大致两极的格局,迅速地向多极格局转变。〔1 〕多极格局不仅将有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2 〕因而有利于各国的独立自主和经济成长,还将为世界上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尽可能平等的交流提供必要保障。在现代国际体系初创年代即所谓欧洲国家体系的生成时期里,由荷兰和英国领头的欧洲多数国家联盟以“欧洲自由”(the Liberty of Europe)为道义依据,凭借与

之休戚相关的均势机制,先后挫败了一度占有巨大优势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法王路易十四建立“普遍君主国”(universal monarchy)的称霸努力。〔3 〕与此相似,即将步入21世纪的人们有理由期望和追求并非两极、更非单极的世界自由和世界均势,虽然此类目标的实现不像过去那般往往有赖于战争。

二、美国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态度:从拒斥到不情愿的接受

在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时,必然碰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亦可称为唯一的世界强国)美国对这一趋势持什么态度。在冷战时代,除了主要从冷战需要出发支持西欧、日本经济成长和同样从冷战需要出发改善对华关系外,美国根本不愿接受任何真正的多极化动向,以至于社勒斯把第三世界国家的中立主义和不结盟——世界多极化的萌芽之一——斥责为“不道德的”。〔4 〕即使那赋予美国空前的世界政治和战略权势的两极格局,也是美国鉴于严酷的美苏军事对峙逻辑(尤其是核恐怖平衡逻辑)很不情愿地忍受的,哪怕这一格局在美苏关系相对缓和时期里,因其包含的超级大国共同控制机能而使美国获得不少额外便利。苏联解体加上海湾战争大胜造就的兴奋感和陶醉感,导致美国朝野当真规划起美国权势及其价值观一统天下的图景来,其状若撇开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末期不谈,肯定为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正如思想颇为激进的著名国际法学者理查德?弗尔克不无厌恶地描述的那样,从行政当局领导到大多数政治家,精英们“容光焕发地谈论全球安全领域美国无可争议的优势这一…单极时刻?,它带来了在维护美国利益的同时广泛散布美国价值观的机会和责任……关于美国全球前景的新热情确定了对外政策辩论的基调。”〔5〕

然而,“单极时刻”为时甚短,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新热情”为时甚短,因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能被那些似乎象征美国将君临天下的戏剧性事件长久掩盖,也因为经过战后半个世纪反复陶冶,美利坚民族及其政治领导的国际政治直觉能力与先前相比多少有所长进。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政治持续稳定;俄罗斯随国内局势逐步好转,其对美外交由软弱渐趋刚强;西欧一体化保持长足进展,除法国一向不惮于同美国顶撞外,德国的对美姿态越来越显示出自主色彩。所有这些,加上在冷战时代早已分明可见的日本强大经济竞争能力以及欠发达世界政治事态之复杂多变和难以控制,向美国表明单极世界只是其一厢情愿,而冷战结束后美国公众日益明显的内向情绪,进一步促使行政当局在干预外部世界时留心审慎从事。种种内外因素使得克林顿政府与其前任以及国会、共和党人相比,在对待世界多极化趋势方面越来越显得较为求实,较为精细,尽管远没有理由可以确认它完全放弃了构筑尽可能单极化的世界秩序的奢望。

三、美国对新兴国家的分类:亲疏不同、战略各异

从美国的角度看,对待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态度,归根结底是对待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中具有巨大实在或潜在影响的新兴力量的态度,尤其是对待那些在总体实力或其中若干决定性要素方面势将接近甚至赶上美国的新兴强国的态度,并且连同由这态度决定的、对待新兴强国的根本战略。经过冷战结束后好几年的国际动荡和国内辩论,到第二届克林顿政府施政,美国终于在世界多极化趋势问题上形成了相当明确、并且大约相当持久的态度模式和战略框架,其征象首推北约东扩的正式决定和近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大幅度调整。依照既存关系的远近亲疏(主要指对美国价值观念体系、特别是其冷战后对外政策基本目标〔6 〕的认同程度)以及对美国来说的战略和经济重要性,将新兴强国分门别类,无疑是这态度模式和战略框架的首要特征。据此,日本和美国的中西欧盟国、特别是德国被归于同一大类,亦即美国的主要盟友,虽然在苏联解体前后,日本曾一度以其经济和技术竞争实力被许多美国人视为未来

的最大对手。〔7〕俄罗斯自成另一类,其当权阶层的国内政治信念和意识形态取向比较接近美国,但其对外民族主义情绪、大国情结以及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的潜能使美国既不甘冷战“胜利”,亦不敢掉以轻心。至于中国,则又成一类。12亿人口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日益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社会(并逐渐遵循多半由美国主持构建的若干重大国际体制)的同时坚持对外独立自主,在总体实力及国际影响尚远不及美国的同时表现出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和上升为一大强国的可观前景。从美国政府的角度看,这样的中国无疑代表着一个最为复杂但意义也几乎最为重大的长期性外交、战略和经济问题。

根据对实在或潜在的新兴强国的上述基本分类,克林顿政府形成了一套分别对待的、不同的根本战略,其宗旨都在于在不引发长期对抗或全局性冲突危机的前提下尽可能长久地维持美国优势。这些战略总的来说,包含着合作、协调和局部遏制这三大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搭配,体现了一种长远的考虑,亦即将世界多极化趋势容纳到促进美国重大利益或至少不严重损害之的范围以内。就对待德国和日本而言,美国以合作为主,从根本上说是沿用二战结束后不多久即已成形的那种包容(cooperation)战略,以包容来造就美国在对付其它强国时可以援引的重要支持力量,并且同样以包容来防止它们在逐渐增强的经济能力和政治自信的激励下,以及在区域性地缘政治结构内虚弱地带(或曰“权势真空”)的吸引下,重新成为对美国的重大威胁。北约东扩就带有此种含义,其主要副产品无疑包括排除一个一盘散沙似的虚弱的东欧将来引起德国单方面向东扩张〔8〕的可能性,那是两战之间的历史早已证明了的。经调整后的美日安保条约体制也多少具有类似的附带意义,只是制约日本力量的一面远不如借用日本力量那么重要和明显。对于俄罗斯,美国的根本战略是合作与局部遏制并立,前者主要指帮助维护倾向于西方政治观念的俄罗斯当权派,推进那里以西方自由民主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并在削减核武器、防止核扩散和解决中东、海湾问题等方面取得俄罗斯的协作,后者则主要指尽可能杜绝俄罗斯恢复前苏联版图和重建其东欧控制权的可能性,北约东扩即以此为首要宗旨。对于中国,克林顿政府喜欢用全面或建设性“接触”这一相当含糊宽泛的术语来表述其根本战略,其内涵实际上主要是协调,再加上局部遏制。协调以双方在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方面多有抵触为前提,通过彼此调整、特别是互作让步来追求合作,限制分歧。〔9〕当然,就美国行政当局更广泛、更长远的考虑而论,协调还包含着将中国包容进多半由美国主持确定的种种国际体制的意思,以求一个趋于富强的中国不挑战美国的重大国际利益。至于局部遏制,则主要体现在美国构筑和强化的西太平洋地缘战略环带上,在该地区的美国军事存在、经过最近修订的美日安保条约体制以及美韩和美台关系是其最重要环节。很容易看到,在美国对待实有或潜在的新兴强国、特别是俄罗斯和中国的上述所有战略中,带有军事意义的战略层面几乎一概是最基本的,地理上或其它形式的战略警戒或战略防线几乎总是被置于最优先位置。也就是说,在此等战略利益规定同外交或经济需要相抵触的场合,美国政府大抵会以后者为代价来满足前者。

按照上面的分析和判断,世界上实有或潜在的新兴强国所面对的一项基本形势,是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抱着既有接受和顺应一面、又有戒备和阻挠一面的两重态度。尤其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所须对待的美国根本战略既包含合作与协调成份,也包含显著的遏制成份。这样的基本形势给此等国家带来了事关重大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不容漠视的国际困难。事实上,20世纪世界政治的根本动态之一——洲级大国的新兴绝对优势——只有俄罗斯和中国,或许还有一两个目前欠发达的非西方大国和尚待政治一体化的真正联合的欧洲,才有可能在未来的新世纪里成为同美国接近或并立的世界强国。〔10〕由此看来,俄罗斯和中国特别需要注重美国的态度和战略,理解其两重性,充分利用与之相关的历史机

遇并有效对待与之相关的困难。就中俄两国比较而言,中国在前述对美既存关系的亲疏远近方面不如俄罗斯有利,然而凭借近年来的经济腾飞,在对美国的经济重要性方面远胜于俄罗斯。中国可以比俄罗斯更成功地利用上述机遇和对付上述困难。

四、***主席访美的成就与意义

讨论了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态度以及相关的战略之后,便能在较为宽广的背景下考察***主席访美的巨大成就及其深远意义。以这次访美造就的中美关系新气氛及其具体成果为标志,中美两国政府领导显然都已开始用现有的世界强国对新兴的未来强国这一范式,作为认识双边关系之长期走向的首要框架,并据此做出了基本平行或互补的重大战略选择。在***主席抵达华盛顿当天,奥尔布赖特对报界的下述谈话大意尤为清楚地说明了美国政府方面的根本考虑:不管美国做什么,中国都必定是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上升的新兴力量;历史告诉美国,对待此种力量的恰当办法是邀请其加入国际共同体,使之遵守其规范。〔11〕撇开其中维护美国优势的心态不谈,此类话语大致符合中国近年来所要求的那种处理美中关系所应有的“历史高度”和“战略眼光”,符合江主席此次在美国一再指出的中国可有并且应有的国际作用,即一个富强的中国有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一个富强的中国能够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克林顿政府关于***主席此次访美的言行,集中反映了经过中美关系一度紧张和美国国内大辩论而适才占据上风的一种根本认识,它除上述奥尔布赖特谈话所表明的那一点外还包括:中国的主要制度和意识形态虽然仍离美国的价值标准甚远,但在体制、观念和政策方面确实发生了趋于宽松、多样化和稳健的显著变化;一个美国与之合作而非敌对的中国会在全球安全体制和地缘政治中起到对美国相当有利的作用,尽管中国的强盛趋势同时会在这两方面给美国带来麻烦;中国市场具有重大意义,美中关系状况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已经不容漠视并将越来越大。〔12〕正是从这样的根本认识出发,才有前面所说的那种以协调为中心内容、辅之以局部遏制的根本战略。它们同中国的对美认识和战略合成作用,导致了伴随江主席访美而正式生成的中美关系体制。这里所谓体制,是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体制理论意义上的那种“国际体制”(international regime),它包括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或曰机制)这四个要素。“体制的原则笼统地规定其成员被期望追求的目的。”〔13〕就中美关系体制而言,它们集中表现在江主席于访美期间反复强调并作为双方共同立场载入中美联合声明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中美两国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21世纪的世界和平与繁荣,据此两国应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正如江主席和随行的钱其琛外长总结的那样,在此目标上达成的中美共识,是此次访问的最重要成果。“规范包含就什么是正当和不正当的行为方式对体制成员作出的多少较为明晰的指令,它们仍然是以比较笼统的方式来规定责任和义务。”中美关系体制的规范首先在于中美联合声明所说的中美两国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认识,应本着合作与坦诚精神促进两国关系的具体进展,其次在于江主席即将离美回国时宣告的下述中美共同立场:双方同意通过彼此协商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求同存异,不应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看作发展中美关系的障碍。

体制的规则“更为具体:它们更详细地指示了体制成员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中美关系体制的规则主要涉及台湾、世界及地区和平与稳定、能源和环保合作、经贸关系、和平利用核能、防止大规模杀伤武器扩散、人权、法律合作,中美两军关系以及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美国政府在中美联合声明中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在世界及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中美两国承

诺:支持联合国在包括维持和平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合作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并通过四方会谈推动建立半岛的持久和平;维护中东、海湾和南亚等重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中美共同利益。在经贸关系领域,两国承诺加紧关于一系列有关问题的谈判,以便中国可以在有商业意义的基础上早日加入世贸组织。关于和平利用核能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中美共同立意按照业已达成的协议促进两国间的和平核合作和研究,致力于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尽早生效,不向未接受保障监督的核设施提供任何帮助,严格控制核和双用途材料及相关技术的出口,并合作维护和贯彻《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与《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关于人权,中美双方除重申均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外,确定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精神,通过政府和非政府渠道讨论有关分歧。法律合作领域的规则主要包括加强双方在打击国际有组织犯罪、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方面的合作以及采取贯彻此类合作的具体措施。另外,在能源和环保合作、两军关系以及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等问题上的若干规则,也经江主席访美而得到双方共同重申或创设。至于中美关系体制包含的决策程序或机制,在理论上“具有和规划同等程度的具体性,但涉及的是程度而非实质,提供贯彻体制原则和修改体制规则的途径。”就中美关系实践而言,它们在中美联合声明中得到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创设和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两国元首定期访问对方首都,建立元首间直接通讯联络(“热线”),部级官员定期磋商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在双边和多边框架内讨论或谈判与联合国、朝鲜半岛、中美经贸关系、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有关的事务,设立执法合作联合联络机构,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等。“原则、规范、规则和程序都包含着有关行为方式的指令:它们规定某一些行为,禁止另一些行为。它们含有义务的意思,即使这些义务并非能够通过一个等级式的法律制度来强行实施。”

主席访美结果表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新阶段。这既来自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也来自美国政府就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的比较现实、比较精细的态度。然而,鉴于许多观察家历年来对中美关系的估计易于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我们在随江主席访美而来的良好形势中,应当特别注意提防过分乐观的倾向。中美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种不容忽视的困难:美国行政当局仍然持有根深蒂固的维持美国世界强权、怀疑或戒备多极化的心态;美国国内反华势力仍然活跃,疑惧中国的公众情绪也还比较广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中美关系共同规则仍非足够具体,足够完整,尤其是关于台湾和人权问题的分歧还相当严重;过去的多次经验提示人们,美国政府今后是否会始终不渝地信守中美关系的既定原则、规范和规则仍非无可怀疑;中国方面也一如既往,需要不断提高对世界事务、美国国内政治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认识水平,更适切地推进对美外交。正像美国国务院为讨好国内反华势力而在江主席访美期间宣布设立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一事所反映的那样,中美关系仍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

导语: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

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是最核心,最现实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经贸是国家间关系的晴雨表。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同时,在互相竞争中,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摩擦。中美在经贸中存在的摩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

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是中美关系动荡的一个决定因素。200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3亿美元,顺差为1147。7亿美元。根据美方统计,2005年美对华贸易逆差激增24。5%,达2016亿美元。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又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在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很多是美国企业在华分公司的商品。中国赚取的只是很少的加工费,大量利润被美国在华企业取得。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国应该生产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出口这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没有比较优势或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这种自由贸易的框架下,按照比较利益学说进行的国际贸易会使所有参与国得到贸易利益最大化。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也符合比较利益学说。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正是这种不理解,不信任,造成了贸易摩擦。中美双方只有静下心来,加强了解,信任,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对抗。

中美经贸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按照1美元兑8。277左右的汇率自由兑换。美元从2002年开始持续贬值。从2003年起,美国公开要求中国采取“灵活汇率”。在美国,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

问题。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企业和民众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升值。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如调高人民币汇率而大量减持美国国债,美国的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可能都受到冲击。实行浮动汇率和开放资本市场会使中国金融业固有的困难加恶化,扰乱中国经济,甚至扰乱全球经济。事实上,中国已实行人民币汇率浮动的机制,只是这过程比较缓慢,但这是完全按照中国国情来发展的,适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要一步到位,这是不现实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汇率。只有在适当的是机,实现浮动汇率才会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贸易有利。美国在人民币升值这个问题,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一方面又没有为人民币升值高定“时间表”。可见,中美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只有双方更了解对方的国情与现实,才能找到双方平衡的支点。强势压迫并不是解决之道。

知识产权保护,是夹在中美贸易中的一根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美就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出现纠纷。美国在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美国十分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视为事关美国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地位的重大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这方面,我们中国确实做到不够好,但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方面都不断取得重大进步。我们加强了打击盗版和仿冒的稽查行动,并加强了对公众尊重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但是,保护知识产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国际合作,并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加强对话,加强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摩擦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这并不可怕。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从中美贸易摩擦来看,都是因为中美双方的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相互不了解,不信任等原因引起的。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羸。

为了改善中美贸易关系,消除贸易摩擦,我们中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在处理中美贸易逆差与具体的贸易摩擦中,中国有必要采取国际上常用的自动出口限制等贸易政策措施。这样既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又减少了贸易摩擦的代价。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贸易摩擦,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中国还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中国必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美贸易政策和运作技巧。通过这种了解的增进,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贸易战并不是出路,中美双方谁也打不起贸易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贸易关系,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地区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