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力推动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长期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对立和矛盾,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私人占有制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贫富两极分化依然严重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最主要职能;对外扩张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政策。几百年来为资产阶级所长期固守的这一传统制度安排,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尽管如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也随之而来。

资本主义必然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两极分化,无产阶级的贫困对应的是资本的过剩(也是生产能力的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的周期性发作。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往往由金融危机诱发,过剩的资本大量涌向投机领域,最终造成了泡沫经济的破碎。贫富差距(阶级、阶层、族群、国家的分化)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也是其存在的理由和原因。

资本主义世界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激化。在资本主义现代大工业发展的同时,地球重要的生命圈中的大部分生物被毁坏,对自然资源的盲目的、无节制的开发,使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在发达国家走向富裕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陷入了生态危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激化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资本本身性质的界限。显然,资本主义社会

存在着分裂人的存在、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的危险趋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冲突之中。然而,这种危险趋势的存在,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激化,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分不开的。以追求利润为动机的生产必然导致技术规模日益庞大,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生产和人口日益集中,职能也日益专业化;但是,人们的消费需求则是有限的,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更是有限的。这一矛盾不得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难以得到根治的。资本主义分裂人的存在、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的危险趋势发展下去,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激化发展下去,毁灭的正是资本主义自身。

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是价值观的核心。资产阶级把自我和个人看成是高于一切的,个人永远是目的和中心,他人和社会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因而强调从个人出发,以个人为中心,追求收入高、地位高、消费享受高的个人成功,并把这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动力。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追求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中心,忽视甚至排斥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日益发展,到了20世纪后半期,个人主义演化为极端的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把发展自我和解放个性变成了对权威、中心、主流、秩序、规范、和谐的藐视,走向了对家庭、责任、义务和道德的放弃,从而导致了对社会共同秩序的腐蚀和瓦解。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已经在把个人的注意力导向物质需要,并通过对个人利益追求而形成的竞争促进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天伦之乐”的家庭关系趋于瓦解。(2)

毒品泛滥成灾,暴力、犯罪活动猖獗。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主义把资本的吸血管伸到全球,是为了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自己得免于死亡。吸血虽然见效,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毕竟是扬汤止沸的短期行为。它在创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病灶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扩展到了全球。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读后感 读了毛主席的《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篇文章之后,顿觉毛主席高瞻远瞩,对国家未来的判断相当正确。但现如今中国的国有经济也在朝着国家资本主义的极端走去,国家掌控了大部分的国家经济领域,这些庞大的国有经济在获得巨大的利润同时却没有把钱用于为国家的工人(福利费)、为国家(所得税)及为扩大生产设备(其中包含一小部分是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而生产,这也让现在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矛盾。为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怀着为国为民的心态深刻地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探讨,从而找出解决社会矛盾之道。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二日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的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七号上写的一段文字,收录于《毛泽东文集》第六卷。 1、背景资料 国家资本主义之前世今身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重大变化。自上世纪4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形成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经过了46年后,以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轰然坍塌而结束。而资本主义阵营方面,在似乎取得了极其重大的胜利之后,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就又陷入一系列经济危机之中。先是1997年发生的,处于资本主义边缘地带的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又在2008年爆发于资本主义中心地带的美国次贷危机,连带整个资本主义核心地带的欧洲各发达国家及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的恐惧之中。危难中,刚刚兴高采烈宣布“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已经湮灭的人们,又不得不在垃圾堆里刨找被他们扔进去的马克思的书籍,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真是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世事讽刺画。现在,又有不少人开始急急忙忙地宣布,资本主义已经彻底完蛋了。还有不少人坚守资本主义的教条,打死也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完蛋,反而说,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没有完完全全的,彻彻底底的贯彻资本主义的教条,在执行中打了折扣造成的。孰是孰非,为了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重新对资本主义的前世今生进行一番认真的审视。 当我们重新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的书籍,当我们重新阅读亚当·斯密、李斯特、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西方经济学家的书籍,当我们沿着布罗代尔、斯塔夫里阿诺斯等西方历史学者的思路考察西方社会及他们描述的东方社会时,就会发现,资本主义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延续数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曾经先后出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中央专制制度一样,资本

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

读《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感 鉴于本书写的比较高深,而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浅薄,所以读本书时略感艰难,所以在此发表一下自己关于本书的一些读后感,其中会包含比较多作者所提到过的东西。 本书接连罗列出一大批不成熟的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并且说明了有关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并提拱了有关公共政策的一隅之见。 在第一章中,作者用交易成本经济学来研究经济组织问题提出的基本轮廓,让我们相信交易成本经济学确实大有用武之地。与研究经济组织的其他方法比较而言,交易成本经济学有以下特点:(1)更注重微观分析(2)在作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3)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以解释实际问题(4)更加依靠对制度的比较分析(5)把工商企业看做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问题的作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作者在剖析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特点后,先为我们论述了交易成本的性质,然后在研究合同示意图中交代了哪些方式能替代经济组织起作用,即垄断式合同,还有效率式合同,并且对利用这些方式要付出哪些交易成本作出分析。之后作者又分析了各种行为假定和代替合同的那些方式的关系,概括的介绍了合同入门知识,考察了在企业生活区的建设中会产生哪些问题,并简略地说明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其他用途,即对市场的纵向限制、价格歧视、政府管制和放松管制,然后进行总结。 其中,关于价格歧视,我想发表下看法。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西方经济学中将价格歧视定义为: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要使价格歧视得以实行,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当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畅通,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实行价格歧视。第二,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以获得垄断利润。第三,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经济分析表明,一旦产品的卖方形成了垄断,就非常容易形成价格歧视。价格歧视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种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它可以使得社会福利达到最大,有效的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无剩余生产力。二级价格歧视可以看成是一种数量歧视,它主要是强调达到一定数量后的歧视,这在商场超市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很接近消费者生活的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和二级价格歧视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三级价格歧视主要是一种需求弹性的歧视,它强调由于细分市场的各个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一个中性的经济术语,我们在分析价格歧视可能造成的种种弊端的同时也要看到价格歧视的优势,价格歧视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而且也是一些企业生存下去的一种手段,但是价格歧视的不正当使用,也会损害市场的公平,影响服务质量,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当我们发现价格歧视会造成市场经济的紊乱时,政府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强制性的法律来打压不正当价格歧视的行为,来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市场经济,只要企业采取价格歧视不削弱竞争,不损害社会福利,不造成资源浪费,那么法律就应允许其存在。 在本书的剩余部分中,作者大幅的论述了纵向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作者从其基本假设:资产专用性假设、人的有限理性假设和机会主义假设出发,证明了在动态的市场中契约是不可能完备的,然后在比较了短期契约、长期契约与纵向一体化三者的优劣的基础上,得出纵向一体化可以有效避免市场交易由大数目条件向小数目条件转变而产生的双边依赖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从而获得内部组织的如下优势:改善激励、增强控制手段以及保证信息流程的畅通。在这篇论文里,威廉姆森着重从市场失效因素入手,分别结合谈判环境和企业的结构优势,分析了为什么会形成生产的纵向一体化。 首先,他考察了静态市场,为全文以后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在静态市场条件下,当存在双边垄断或双边寡头垄断的情况时,为避免在交易的价格条件方面出现无休止的争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实现纵向一体化使这种交易内部化,二是订立永久性的契约。此时,可以发生纵向一体化,但是并非必然出现的结果。 接着他一步步放松其假设,进行越来越合乎现实的推演。第一,由于存在契约的不完备性,对交易关系的不同安排会带来不同的结果。(1)订立永久契约会陷入两难困境:在所订立的契约不够详尽的情况下,各个独立的当事人为了对自己有利,会对有关条款采取机会主义的解释方式;巨细无遗地订约即使并非不可能,成本也是高昂的。这两方面都将使适应性、连续性的决策过程受到扭曲。(2)订立一系列短期契约会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针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所需的最优投资方式是订立长期契约,而这

11.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2017全国2)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2.(2017全国3)雨果中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过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3.(2016全国1)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4.(2016海南)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5.(2016全国3)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6.(2016浙江)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 7.(2015全国1)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般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中国,这三个基本条件形成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因此,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中国封建社会从明朝中后期就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自然经济的牢固性,由于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道路。所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沦为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具体的表现是,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入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这些地区的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者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与此同时,生计日益艰难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枯萎了。那时候,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并不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欧风美雨使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逐渐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开辟出一定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但是,近代中国却没有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走由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再到近代机器工业的正常道路。换句话说,近代中国机器工业无法首先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起步,而是由一些中央与地方的封建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倡办新式机器工业,从而拉开了洋务运动以及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序幕。然后,一部分商人、买办、官僚开始投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相对于洋务派创办的官营企业的国家资本而言,他们被称为私营资本企业,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期。那时候,在中国大地上,资本主义存在着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三种形式。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占比重较大,本国资本占比重较小;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中,官僚资本占比重很大,又呈畸形发展状况,民族资本占比重很小,实力薄弱。 二、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道路十分曲折。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政府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的政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选择题(20*4) 1.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国、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等政体,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多次变动所反映实质的问题是( ) A.工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较量B.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 C.立宪与共和的较量D.历史与传统的较量 2.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 A.工业生产方式确产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3.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的结果和保障,其重要作用是( )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4.大型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启蒙运动声势最盛的这个国度,思想最终演变成行动。”思想变成现实,最早体现在( )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戏谑为“一票共和”,时人预言它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这是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着( ) A.新兴德国势力的威胁B.复辟帝制势力的威胁 C.人民对于旧王朝的留恋D.共和国声誉遭到破坏 6.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7.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在于剥夺了( ) ①妇女的选举权②外来移民的选举权 ③黑人奴隶的选举权④印第安人的选举权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资本主义 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史政治发展史 工场手工业时期 14世纪 ---18世纪后半期14世纪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业中心转 移到大西洋沿岸; 殖民扩张掠夺,促进欧洲资本 主义的发展; 16-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 英国、北美、法国有了一定发 展; 14-16世纪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 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 基础;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或殖民 压迫的阻碍,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 发生。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蒸汽时代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70年代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 先从英国棉纺织业开始 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向 其他部门 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一国走 向多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工业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在俄国、美国、 日本的发展受到封建农奴制、 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的阻 碍。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强烈需 求,资本主义加强对外扩张。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9—1794法国革命;欧洲封建势 力联合干涉法国; 工业革命以后,两大阶级日益对立, 工人运动发展;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868—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印度民族大起义; 1840-1842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 动; 1853年美国对日本的侵略;

电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一战结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第二次科技革命; 科技发展,生产发展;生产集 中,资本集中;垄断组织的形 成; 美国德国飞速、英国法国缓 慢、日本俄国快速;对国外投 资的强烈要求,加强对外资本 输出;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性; 帝国主义国家矛盾重重;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扩军备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 严重 一战后——二战前一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成就经济霸主地位;日 本一战期间形成独占中国局 面;英法经济严重衰退;德意 经济处于崩溃边缘;苏联二五 计划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日德走上法 西斯道路。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的霸主 1919-1922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 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 危机,世界局势空前动荡;德日意 建立法西斯专政,走向对外扩张道 路,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1933—1939年法西斯侵略得到绥靖 政策的纵容 1939—1945年二战时期帝国主义矛 盾、法西斯侵略与各国人民矛盾空 前激化,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 电子信息时代 1945年—— 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经济“一 枝独秀”,欧日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 “黄金时代”,欧洲联合、日 本再度崛起,形成三足鼎立; 50—70年代,苏联改革没有摆 脱苏联模式; 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 二战以后,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 阵营与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 营,形成对峙局面; 美国冷战政策,控制资本主义,遏 制共产主义; 美苏争霸,第三世界兴起; 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美国强权、 霸权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作了深层次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生产关系不同 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主要属于少数资本家所有的,而社会主义的产资料主要属于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集体所有和合作所有,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公有制在我们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我们的公有制为主导,达到了总体经济控制的目的。但公有制为主体,并不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他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这在根本目的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相同的。 2、经济体制不同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可以在市场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同时,国家在关键的市场领域和市场环节保持足够的控制力和调节能力。这与西方垄断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和整个国家、国家予以总体协助和支持的经济模式有着实质性的差异,并有独特的优势。 3、政治制度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或“议会制”,表面上讲自由、民主、平等,实质上是由垄断资本用金钱操纵选举,进而控制政府及其决策,谋求对其有利的政策和制度。 4、思想文化不同 思想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文化,其意识形态主张绝对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个人利益至上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中国的体制改革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僵化定义中解放出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对的调整和突破,其本质仍然是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恩格斯曾经指出: 1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发现:一是唯物史观,二是剩余价值理论:2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正是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形成,在资本的原始积累中,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掌握,而工人一无所有,只有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维持基本生活,实质上就形成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力的关系,劳动力也由此成为商品)P155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养家、糊口、学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新的更大更多的价值(资本家就是利用这个特点,用货币购

买到劳动力之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回自己原来付出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得到一部分额外的价值,这部分额外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一旦得到了剩余价值,那么他之前付出的货币也就转化成了资本) 案例:现在很多农民在外面打工,因为一名农民工在工厂里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在家里正常务农的价值,付出的是同样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如果把在家正常务农一年创造的价值作为劳动力的真正价值,那么在位打工一年创造的价值比它多出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p156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1、所有制:又称经济上的所有制,就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该生产资料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价值。2、所有权:就是法律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相关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3、二者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它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为所有制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7 三种剥削制度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奴隶社会:以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人身为基础。(中国秦朝以前是奴隶社会,奴隶像牲畜一样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毫无人生自由。直到秦商鞅变法,废除了隶农制。)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世界近代史部分框架 【考点解读】 世界近代史包括15世纪初至1900年前后大约500年的时间,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时期、17至18世纪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凸显个人价值和民主意识的人文精神也随之不断成长,以代议制为主要特征的西方民主政治制度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19世纪中期以后,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 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期(15世纪~17世纪早期) 【阶段特征】 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 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兴起。 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国家开辟新航路,抢

夺殖民地,开始用殖民主义的锁链,把原来彼此孤立、隔绝的大陆连接起来,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思想文化方面,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动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体现了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枷锁,推动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 【阶段特征】 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是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初步形成的时期。17世纪后,荷兰、英国等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们致力于发展海外贸易,积极拓展殖民地,彼此间展开了夺取殖民霸权的斗争。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17、18世纪,资产阶级掀起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抨击君主专制和神权专制,提倡天赋人权。他们勾画出未来理性社会的蓝图,也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17、18世纪,英国、美国分别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一个先例。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时期(19~20世纪初)【阶段特征】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一个世纪,是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时期。

资本主义救国方案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论资本主义救国方案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从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以康有为为首的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也不断地在中国进行资本主义的尝试,但是,由于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和特殊国情,以及资产阶级的弱点和缺陷,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和事实证明,资本主义救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关键词:资政新篇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资本主义 正文: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占领了庞大的清帝国半壁江山。太平天国后期,政治上日渐腐败,终于导致领导集团内部的分裂和残杀。领导集团分裂后,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洪秀全决定让他出来辅政,封他为干王,让他总理全国政事,对他寄予极大的希望。洪仁玕写

出《资政新篇》一书,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资政新篇》提出应当在中国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制造火车、轮船,鼓励民间开发矿业,开办银行,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反对闭关自守。洪仁玕认为古今没有不变的道理,“要在于因时制宜,审势而行。”《资政新篇》首先提出“审势”、“立法”的思想,详细阐述了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是英、法、美,不仅指出了它们“技艺精巧”,跟强调了政教体制的“善法”。他沉痛地说:正是由于不知变通,中国在世界上也沦为被欺凌的弱国,大声疾呼必须一改传统老路,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体制,才能挽救民族危亡,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新国家。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但它并没有付诸实施,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缺乏实施《资政新篇》这一政治纲领所必需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活动地区是江浙地区,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这里的自然

什么叫国家资本主义

什么叫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是不是社会 主义国家在建立初期都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控制下的资本主义。有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也有资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两种国家资本主义最大区别在于由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掌握经济命脉。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国家有能力加以限制和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按照同资本主义联系的程度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多少采取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比如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租让制和租赁制。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程,就采用加工、订货、统购、公私合营等由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再如,当前改革开放时期的三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资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列宁认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由国家政权直接控制某些资本主义企业的一种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为由垄断资产阶级直接控制并为其服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典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形式推广到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重点在“国家”两字,旨在保留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宏观经济控制,克服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重点在“资本主义”四字,旨在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经验……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邓小平同志曾说:“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强调了人类发展经济中一些共通的地方,十分精辟。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之初,都实行过国家资本主义。当初曾认为是权宜之计,仅存在于一段时间。苏联(苏俄)从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1927年就取消了该政策,废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中国在建国初搞国家资本主义,在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后,就基本上取消了公私合营。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才重新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历史的正反两面经验教育了我们,尤其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了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不是几代人的事,可能是几十代人的事,在这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都是必要的,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理论认识和思想准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2)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3)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从理论体系上讲,本节阐述剩余价值理论,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2)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从社会再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入手阐释该观点。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殖。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的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复习提纲

英国的制度创新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历史传统 :《大宪章》——有限的王权;议会制度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过程: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含义: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称为责任内阁制 演变:光荣革命前,为国王的随侍机构, 1721,罗伯特。沃波尔担任第一任首相,开得不到议会就辞职的先例, 1783年,小皮特开创内阁在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三、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 议会改革 变化 1832年改革 工业资产阶级席位增加 1867年改革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选民 1918年改革 年满30岁的妇女获得选举权 1928年改革 实现21岁以上成年公民普选权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①基础----代议制;核心----责任内阁制。 ②国王----国家元首,扮演仪式的角色, 统而不治,形式上任命内阁,任命上院贵族。 ③首相----多数党领袖,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④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五、小结: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民主权力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阶和普通公民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一、《1787年宪法》的制定 背景:必要性:1、美国独立初期,结成了松散的邦联。 2、邦联存在种种弊端.经济上,无权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 政治上,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可能性: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 4、政治领袖们意识到需要形成强有力的的中央政府,并确保共和体制。 原则:联邦制原则——加强里中央集权,地方拥有较强的独立性 分权制衡原则——保证民主,防止专制独裁 人民主权原则——规定总统(选民间选)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1640年革命爆发→查理一世上断头台→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 内容: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 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治方式从人治向法治转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郑思达509370914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成就举世瞩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曾被视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现象和问题在国内出现,这时候就有西方学者说我们中国人搞的其实是国家资本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得不直面这一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不是国家资本主义?我认为,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走的还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有发展的经济都是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服务的,这和国家资本主义有很大区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特色”,主要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上是向“够格”的社会主义社会逐步过渡,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下继续开拓创新。但它也引用了资本主义的一些经营方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有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而是依据中国国情确立的社会主义模式。这需要不照搬西方资本主义,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就是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小康”、“和谐社会”。但是我们也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市场加入进来,搞市场经济,像现在的股市是过去中国没有的,那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本质还是社会主义,因为我们的大型企业、煤铁石油等关系国家命脉的企业都是公有制的,而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属于私有制的。所以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其运行操作过程中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同。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我们的公有制为主导,达到了总体经济控制的目的。公有制为主体,并不否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他们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这在根本目的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相同的。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也不相同。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体现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可以从社会在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值。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从再生产来看,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应对竞争的压力,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而不断的膨胀,资本有机构成随之提高,其结果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回圈,就不能处在某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 第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则及其结果。从两个方面看,其一,劳资之间对新价值的分配决定了剩余价值总量。其二,资本家各利益集团间对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轮回。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使得经济危机有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剩余价值和竞争规律作用下,再生产的比例并不能被自觉遵守,周期性的经济位居在所难免,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有三个要点。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 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 具有显著功绩。 第一,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论当代中国地资本主义复辟

论当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复辟 论当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复辟——从当前中国金融改制说开去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随后的又一次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的发生,曾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凯恩思主义失灵,西方国家统治阶级为挽救资本主义,开始寻找新的“灵丹妙药 ”,既然凯恩思主义不灵了,于是,与凯恩思主义针锋相对的新自由主义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被凯恩斯主义压制了几十年的新自由主义开始抬头。随着以英国撒切尔政府和美国里根政府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相继上台,新自由主义便彻底取代凯恩思主义,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政治、经济、外交政策的新指南。而新自由主义对外政策核心便是鼓吹全球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帝国强权和受其控制的WTO、IFM、WB等国际组织,大肆鼓吹、强力推行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政策,为跨国垄断资本建立全球经济殖民体系鸣锣开道,提供“贴心”服务,为全世界不发达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社会的破坏力,让全世界人民为经济危机“埋单”。经过近三十年的纵横捭阖,全球化已占据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完全主导地位,俨然为历史发展潮流。尤其是随着苏东剧变和中国市场化改革开放政策

的推行,西方列强建立全球经济殖民体系、转嫁经济危机的目的已基本达到,全球各国以金融体系为核心的经济命脉已基本被牢牢地控制在西方列强手中。在这种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金融体系不仅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成为最后的经济稳定器、社会之海的定海神针(只有极少数自主抵制资本全球体系的国家,如朝鲜、古巴除外)。因为西方列强全球化,建立全球经济殖民体系的首要目标和策略核心,便是从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金融体系下手,只要控制金融体系,便可以轻松地操纵各国的经济。金融危机一旦暴发,必然会引发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国家的极大混乱将是不可避免的。而强迫不发达国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放宽金融管制,纵容金融投机,则是西方列强控制不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墨西哥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动乱,等等无数的事实,便是明证。相对于上述国家而言,具有13亿人口、政治社会危机四伏的当代中国,若发生金融危机,后果的可怕性将是上述金融危机所不可比拟的,所谓的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将荡然无存,经济将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国家将进入长期混乱当中,政治、社会将发生激烈的动荡,民族分裂势力将急剧增强,中华民族将真正又一次面临分裂的境地。那么,是否如中国政府及受其控制的主流媒体所大肆鼓吹的那样,中国发生社会危机,尤其是发生金融危机,对全世界都没有好处,西方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