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工作实务(答题模板)

社会工作实务(答题模板)

社会工作实务(答题模板)
社会工作实务(答题模板)

社会工作实务(答题模板)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的应试准备

(内部资料,仅限培训班内传阅)

说明:由于今年是第一次考试,难以针对性地把握规律,所以只能把可能的几种类型分别列出(但并不全面)。特别提醒的是,大纲上列出的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的两种样题类型及其回答思路必须掌握,考前,最好能反复训练,直至熟练运用。一、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方式及其作答

类型一:面临困境与介入策略分析

参阅大纲中的示例。答题时,应注意困境的分析应与介入策略的分析相对应。

答题模板:

第一、生理方面的困境,如:

1、遭遇意外伤害,如遭遇暴力、或导致身体残疾等。

介入策略:(1)首先可以考虑采用危机介入模式;(2)帮助其进行医疗康复、进行康复辅导等。

2、疾病伤痛

介入策略:为其提供有关疾病和康复方面的知识。

第二、心理方面的困境

1、情绪方面。表现:服务对象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落、愧疚等。

介入策略:(1)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缓解或消除情绪压力;(2)行为疗法中的放松练习,以舒缓服务对象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紧张。

2、认知方面:服务对象对……的认识存在不当之处,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婚姻过于苛求、对他人缺乏应有的信任、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有些想法有些不切实际等。

介入策略:(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服务对象对非理性信念、认知进行检查和辩论。(2)指导服务对象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3、其他心理方面:如服务对象性格较内向、缺乏自信心、依赖性较强、自卑感较重等。

介入策略:(1)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调适;(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第三、行为方面的困境。服务对象在行为方面存在偏差:如撒谎、说脏话、网瘾等。

介入策略:运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厌恶、漫灌、模仿、代币管制等方法进行行为修正。

第四、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方面的困境。服务对象存在与(家人、同学、同伴、老师等)关系比较紧张的困境。

介入策略:(1)帮助其学习人际沟通技巧。(2)鼓励服务对象主动与……进行交流沟通;(3)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果敢训练法协助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因环境原因而产生的困境

1、服务对象的……需要(如生活照顾需要、医疗健康需要、安全、居住、受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

干预。

问题:试析社工小A在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对文龙进行帮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该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

1、在运用通用过程模式时,社会工作者应考虑到以下三大因素,即: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2、上述案例中,文龙母亲遭受危机的情况下,社工小A首先应保护文龙母亲的人生安全,将其带离危险的环境,即进行直接介入;其次,由于整个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对服务对象的理解又是一个随时间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且问题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这就要求社工小A在与文龙交流时不断发现新问题并不断修正完善原来的计划,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跟进;最后,社工小A要学会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巧来弥补抽象模式的不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过程。

类型三:给出案例,请用XX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

案例:

社工缘缘近日接到一个案例:案主小文,女,27岁,幼年时的一场高烧使其双耳失聪,而后其父母离异,由母亲照顾小文至今。前段时间母亲发现小文有种种抑郁症状,并擅自悄悄辞去了在印刷厂的工作。

问题:试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分析此案例,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答题要点:

1、生态系统理论界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涉及三个系统: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上述案例中的微观系统即是指小文的个人系统,包括小文的生理缺陷、心理障碍等子系统;中观系统是对小文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小文的母亲、小文的工作伙伴和朋友;而宏观系统即是指比家庭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包括小文的工作单位、所在社区等。

2、依据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社工缘缘可考虑将目标焦点设为:

(1)通过促进小文个人的成长来增强她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逆力;

(2)通过各种方法治愈小文的抑郁症来消除其病理阻碍,鼓励其重回工作岗位;(3)通过联动各子系统,致力于帮助小文及其家庭发掘各方资源,满足生活需求,从外在营造一个有利于小文家庭朝更明朗方向发展的环境。

类型四:给出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目标系统和服务对象系统(系统阐述加案例分析)

案例:

小轩是本市重点高中直升班中的尖子生,数理化成绩尤为突出,加之为人彬彬有礼、气宇非凡,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青睐。在一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小轩结识了同一赛组的邻校女生淑玲,两人因共同的数学爱好而走得很近,经常一起学习并彼此产生了好感。就在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淑玲以学业繁重没有时间为由,突然不再与小轩来往,为此小轩的情绪波动很大,整个人的精神处于一种较为萎靡的状态,再无心学习,家长和班主任都很为他担忧,情急之下,小轩的母亲前来寻求社工暮暮的帮助。

问题:试指出上述案例中的“四个基本系统”并简要说明通用过程模式中“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答题要点:

1、通过过程模式采用系统理论,将社会工作的服务系统看作是由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改变的目标和为达到改变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组成的,称为“四个基本系统”: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和行动系统。

上述案例中,改变媒介系统即是社工暮暮;服务对象系统是小轩及其家庭;目标系统是指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即可能是上述案例中淑玲的态度或行为;行动系统指与社工暮暮一同努力帮助小轩的人,即小轩的家长、老师和淑玲。

2、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为社会工作者的助人活动提供了工作的介入篮图。社会工作者要懂得:在社会工作的助人过程中这四个基本系统不断地互动,从而实现助人的目标。作为改变媒介的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对象改变的重要任务,而对于各系统的分析与运用则是实现助人目标的重要工具。

类型五:给出案例,提出理论问题,考查基本的知识点:例如,什么是XX社会工作(比如医务社会工作);XX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作为XX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XX社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等等。

案例:

张小姐是一位康复机构的新社会工作者。第一天,她前往一位服务对象的家中探访。敲门后。是服务对象的哥哥开的门,他一见张女士,就抱怨服务对象又把小便拉在床上,并打听哪里有全天候托管的机构,言谈间流露出对服务对象的嫌弃。张小姐进门后,看见服务对象窝在一个阴暗的小房间里,屋中一股难闻的味道。接下来的几天,她接触了更多的残疾人,感到残疾人需要相关机构提供服务的愿望很强烈。

问题:

1.请分析一下残疾人士有哪些需要?

2.请结合案例阐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答题要点:

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这类群体有多种需要:①治疗康复需要;②基本生存需要;③接受教育需要;④职业发展需要;⑤家庭生活需要;⑥社会交往需要;⑦价值实现需要。

2.残疾人社会工作足一种特殊的社会工作,有如下特点:①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主要是残疾人,其生理、心理和社会交往都有特殊性;②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因为他们遭遇的困难和问题非常多,需要帮助的范嗣也十分广泛;③工作过程的艰难性。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三方面的特点。小张的服务对象生理方面残疾,除了需要康复外,还需要家人的照料。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生理、智力或精神方面的缺陷,自身的生理、心理与生活交往方式都受限.也易遭遇歧视,从而承受双重的痛苦。要解决这些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配合,有时康复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些都加剧,工作的艰难性。

二、方案设计题的命题方式及作答

一般包括社区、个案、小组等三种服务方案。

(一)社区服务方案设计

案例1

假如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城郊接合部的一个城中村,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附近工厂以制造业为主,工作强度大,还经常加班,许多务工者根本就没有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不再继续读高中,而是流落社会,平日无所事事,经常在社区聚众滋生事端,如破坏公物、欺负敲诈中学生、打架斗殴等。请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一份青少年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模板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第一步,概括说明该案例反映的某一类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比如,此案例反映的是打工子女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而不是说是打架、破坏公物之类的具体问题。

第二步,具体分析该问题的成因。可以从两个角度,一是个人的角度:生理、心理、行为、社会交往等;二是从环境的角度:家庭、小群体、组织、社区、社会政策等。

第三步,简要说明此类人群的需要,包括经济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社会参与需要、就业需要、休闲娱乐需要、生理和免于被伤害需要、家庭需要、教育需要等。比如儿童有生活照顾的需要、老年人有社会参与的需要等。

2.方案设计

⑴方案目标:根据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这里是指具体问题)来设定目标,由于问题一般不是一个,因此目标也不是一个。

⑵方案实施策略:

根据具体问题设计实施策略(答题模板与案例分析题中的“介入策略”是一致的)

⑶方案执行:(把上面的“实施策略”更加具体化,列出谁要在XX时间做何事,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承担何种角色等)

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社会工作者安排各项活动;

其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

再次,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

最后,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⑷方案评估: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及其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要对方案执行情况、参与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社区活动的成效评估和过程评估。具体可采用问卷、图表等方法进行测量。

本题答案(仅供参考)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城市中外来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城郊接合部的城中村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产生。其中不少家庭,父母从事重体力劳动,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成长;文化程度低导致其以粗暴的教养方式对待子女。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流落社会了。他们往往平时无所事事,在社区中游荡,寻衅滋事,成了社区乃至社会团结稳定的定时炸弹。

该移民社区的青少年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⑴ 性格比较散漫,组织性、纪律性差,可能存在攻击性行为和暴力倾向;

⑵ 由于父母忙于为生计奔波,使得子女缺乏必要的管教和帮助;

⑶ 由于家庭条件受限,移民子女无法继续学业,又无一定技能以竞聘工作,导致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对未来缺乏希望;

⑷ 在缺乏家庭和学校的管教后,朋辈群体成为其唯一的精神依靠和寄托,一些不良

群体的影响导致其在社区中横生事端。

2.方案设计

⑴ 方案目标:协助改变该社区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家长与青少年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家庭和谐环境;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就业辅导和技能培训,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⑵ 方案实施策略:

①开展移民子女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朋辈支持和愤怒控制的技巧。在移民社区中开展愤怒控制小组,在朋辈互助的条件下,帮助其了解偏差行为的后果以及学习愤怒控制的技巧。

②充分利用街道、居委会资源,展开技能培训班,为移我子女提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的场所。社会工作者可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移民子女提供课业辅导,使其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移民子女无所事事并非完全因为他们没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缺乏一技之长。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街道和居委会的资源,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班,帮助移民子女习得一技之长,并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主动就业。

③在社区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移民子女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提升自我效能。移民子女由于受到社会歧视和一些不公正待遇,往往存在自卑、漠然、自我价值感低等特点。社会工作者可针对这些个性特征,将他们组织起来,一起就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或者在社区中开展活动。当他们的计策使得社区成为更好的生活空间时,他们会感到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使得自卑感降低,自信心增加。此外,由于移民社区人员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是一些社会问题的死角,青少年也容易受到城市亚文化的侵蚀。社会工作者也可根据这一特点,组织青少年在社区中开展例如“禁毒”知识宣传等活动。

④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移民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移民子女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他们也因为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无法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可将这类家长组织起来,根据他们工作时间的特点,定期开展亲子教育方面的指导讲座,提升其对子女管教的关注度和沟通技巧。

⑶ 方案执行:首先,社会工作者在方案执行中需要和参与者做好沟通与协调,鼓励他们按时积极地参与社区的各项活动;其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与各方面做好交涉;再次,在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注意监督执行进度,出现危机及时处理;最后,鼓励参与者在社区中将所学进行推广,惠及更多的社区居民。

⑷ 方案评估: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及其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都要对方案执行情况、参与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最重要的是社区活动的成效评估和过程评估。

(二)个案服务方案设计

案例2: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要求一:请制定个案服务方案。(对应于答题模板一)

要求二:请根据个案工作的程序设计服务方案。(对应于答题模板二)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1.0分,共1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国外学者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总结了个人在接受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或他人的死亡时会经历的心路历程,其中不包括( )。 A 否认期 B 愤怒期 C 讨价还价期 D 抑郁期 E 逃离期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国外学者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总结了个人在接受自己不可避免的死亡或他人的死亡时会经历一个由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组成的心路历程。所以选E。 第2题 老年个案工作的特点不包括( )。 A 在接案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与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 B 在介入阶段要定期追踪进展情况 C 在制订计划阶段要充分吸收老人参与 D 在预估阶段要特别注意老人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 E 因为老年人的判断力有限,工作者可以代替老年人做决定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老年个案工作的特点包括:在接案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与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在预估阶段要特别注意老人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在制订计划阶段要充分吸收老人参与,即便是身体孱弱的老人,也希望能尽量掌控自己的事情;在介入阶段要定期追踪进展情况;在评估阶段要重视老人的主观评价。所以选E。 第3题 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 )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 A 经济保障 B 就业休闲 C 健康维护 D 居家安全 E 婚姻家庭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老年期是疾病多发期,健康维护是老年人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所以选C。 第4题 在下列老人服务中,( )往往是老人最后选择的服务方式。 A 生活自理 B 居家养老 C 机构照顾 D 社区照顾 E 生活照顾小组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提示] 在所有老人服务中,机构照顾往往是老人最后选择的服务方式,所以选C。 第5题

社工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 (1) 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6)鼓励张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之间以及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案: 解析:本案例适合采用社会康复模式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生态环境改善模式,它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个人,二是关注个人和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个人环境系统。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资料讲解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 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

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2《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查试题(精选、)

2013 - 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查 《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评阅人 : __________ 总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 写在括号内。本大题共 16题,每小题 1分,共计 16 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 ( ) 号 学 ) 线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分数 名 姓 A. 生命回顾 B. 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 C. 怀旧 D. 给予老年人物质帮助 2.“去机构化”是 20 世纪 60 年代早期在( )产生的、对照顾方式谋求改革的 运动。 A. 中国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3. 1987 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 ( ) A. 社区照顾 B. C. 社区服务 D. 4.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认为, ( ) ①成熟型 ②摇椅型 ③防卫型 A. ① B. ①② C. 的概念来代替“社区福利服务网 络 社区管理 社区福利 是人格调适良好的类型。 ④愤怒型 ⑤自怨自艾型 5. 社会脱离理论属于( )的观点,是 1961 年由卡明和亨利提出的,也是在老 答卷说明 : 1、本试卷共 7页, 6个大题,满分 100 分,100 分钟完卷。 2 、开卷考试。 3 2011 封 ) 密 (

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6.1999 年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 ) A. 实现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的目标 B. “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的口号 C. “应当教育普通大众消除对于老龄化的消极看法、 各种不正确的说法和陈旧观 念” 的观点 D.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草案 11.1966 年,霍恩和卡特尔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人的智力包含了两个主要因素,其中 ( )是一个人生下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 A . 晶态智力 B. 固态智力 C. 液态智力 D. 气态智力 12. 相互作用理论主要包括( ) ①象征性相互作用理论 ②标志理论 ③社会损害理论 ④社会重建理论 A .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3. 衡量人口老龄化状况的指标体系通常可以划分为( ) ( )为主要内容的团体辅导活动。 A. 座谈会 B. 社会交往 C. 健康讲座 D. 游戏活动 8. 下列哪项不是属于“由社区照顾”的类 型。 () A. 非正式照顾 B. 机构照顾 C. 居家照顾 D. 日托照顾 9. 老年人再婚,首先是 ( ) A. 物质上的需要 B. 精神上的需要 C. 互相照顾的需要 D. 生理上的需要 10. 基本养老金是由( )构成 7. 老年小组工作在针对相对健康且具有活动能力的社区中的老年 人时, ①基础养老金 ②补充养老金 ③个人账户养老金 ④医疗保健养老金 A. 功能派 B. 互动派 C. 批判派 D. 冲突派 主要是以开展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案例分析及其解决思路 一、案例 这就是一个重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包括:41岁的父亲、31岁的继母、16岁的女儿小佳与与小佳同父异母的7岁的妹妹。 正在读高一的小佳,学习成绩差,在校表现差,情绪暴躁,爱发脾气,有严重的厌学情绪与自虐倾向。小佳原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加上父亲有“婚外情”并生有一私生女,最终父母在一年前离异。父亲在离婚后不久就与曾经的“婚外情女主角”结婚。此后小佳与父亲、继母与一直没有曝光的同父异母的妹妹生活在一起。面对背叛母亲的父亲、破坏自己原有家庭的继母与与自己抢夺父爱的妹妹,作为曾经的宠儿,小佳无法适应与接受家庭如此大的变化,脾气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心理更加敏感与脆弱还伴有严重的自虐倾向,经常用小刀将自己割伤,她曾坦言“在瞧着血液从身体中流出的时候,内心的恨、愤怒、嫉妒才会暂时得到缓解。”她一直以敌对的态度对待现在的家人,甚至拳脚相向。 在原有的家庭中,父亲经常借口工作忙不归家,即便回家也很少与母亲及小佳交流。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父亲仅仅以满足女儿在物质上要求为目标。在当前的家庭里,父亲对女儿小佳深感愧疚,更加想要弥补她,但也只就是在物质上的“宠爱”,感情上的溺爱与骄纵。可面对小佳的变化尤其就是其自虐倾向,父亲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就是好。 继母在现在的家庭中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经常成为小佳攻击的对象。虽然她已尽力的满足小佳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但却发现很难与小佳进行良好沟通与友好相处。 二、对问题的界定 该重组家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情绪问题。小佳的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冲动时有自我伤害行为,有轻微暴力倾向。 (二)小佳的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表现差。 (三)亲子关系问题。小佳与父亲、继母之间沟通不良,冲突不断。父亲与继母都想对小佳好,但都仅仅就是对其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其精神与内心的情感需要。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

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1)理论基础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李某,男,60岁,老党员,任行政机关领导多年。今年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 1,社会因素 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 (一)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 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 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 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2家庭因素 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家庭日趋小型化是现代家庭的共同特点。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对于老年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也有较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 二、处理原则 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 三、问题解决 1.收集资料

《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试卷评分标准

《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A ) 第 1 页 共 13 页 学年- 学年第 学期期末考试 《老年社会工作》试卷 答卷说明:1、本试卷共7页,6个大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2、开卷考试。 评阅人:_____________ 总分人: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括号内。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1 分,共计16分)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 ) A.生命回顾 B.善于发现老年人的潜能 C.怀旧 D.给予老年人物质帮助 2.“去机构化”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 )产生的、对照顾方式谋求改革的运动。 A.中国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3.1987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了( )的概念来代替“社区福利服务网络”。 A.社区照顾 B.社区管理 C.社区服务 D.社区福利 4.老年人格类型理论认为,( )是人格调适良好的类型。 ①成熟型 ②摇椅型 ③防卫型 ④愤怒型 ⑤自怨自艾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社会脱离理论属于( )的观点,是1961年由卡明和亨利提出的,也是在老 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____ ___ __ __ ___ __ __ 系_ __ __ ___ __专业_ __ __ ___ __ _班级 姓名_ __ ___ __ __ ___ __ 学号__ ___ __ __ ___ __ _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一、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为了保证个案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中相关的服务模式。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有很多,而且差别很大,这里将着重介绍四种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①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②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③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④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运用的技巧比较多,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所谓直接治疗技巧,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状况,以及反映服务对象内在想法和感受的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社会工作者考试案例分析题

2011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案例分析模拟练习(1) 案例: 小路今年15岁,初中毕业考上了职业中专。由于父母离异,法院将其判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很快为小路找了个继母,继母对小路并不好,不让爸爸给小路筹集学费。而小路的生母,由于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也没钱供小路上学。小路的学费问题严重困扰着小路。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路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小路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学业问题:没有学费不能完成学业; (2)家庭问题: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照顾; (3)心理问题:心理自卑和缺乏自信心等。 2.主要辅导策略:(1)与小路的爸爸及继母进行沟通,劝其承担起抚养 小路的义务和责任;(2)与小路所在学校进行联系,为小路开展补习功课等支持,帮助其完成学业;(3)安排一些活动,请小路的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增加爸爸、妈妈和小路在一起的时间;(4)通过参加社交活动、情绪疏导等形式,逐步树立小路的自信心。使其形成健康的心态和人格。 案例: 李某,男,59岁。在非典时期,他不仅要执行自己居委会书记的工作还需从事就业援助工作。而且还要担当社区的抗击非典工作。由于年纪大,记性差,他很难适应目前的工作,但李某又很想将所有的工作做好,所以目前他的思想压力很大。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李某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李某主要面临的困境有:思想压力大,担心不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主要辅导策略: (1)利用社工专业的接纳、倾听的技巧使李某得到心理放松; (2)鼓励李某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讨论压力来源,并对他所面对的压力进行分类鉴定和解析,使李某对自己的压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3)协助李某正确对待工作问题,对工作进行轻重缓急的分析。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工作观。 案例: 钟某,女,某公司主要部门负责人。钟某曾作为非典医学观察者被迫居家两周,期间受到邻居的排斥,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一、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一、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一)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多元因素决定论 主要观点:社会问题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通常是这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介入方法:助人活动要从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多重层面进行。 生理-心理-社会视角 主要观点:强调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来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问题 介入方法:首先辨识和评估服务对象有关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情况,然后了解他们的社会状况和处境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影响 环境中的人视角 主要观点: 社会处境论:认识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个人原因论:个体有认知能力,可自主选择生活 介入方法: 一方面,倡导社会政策的变革 另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认知,提升社会功能 系统理论 主要观点:系统指社会各成员之间的交流,如夫妻、家庭、邻居、医患关系、小组、机构、照顾系统等。系统各组成部分相互交错和影响,环境是工作者介入和改变的场域。 介入方法:强调人与环境交叉互动、相互影响;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运用社会的正式和非正式网络资源。 优势视角 主要观点:评估问题和需要时将优点包括进来,发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介入方法: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都可成为挑战和机遇;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巨大;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为其服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抗逆力是个人的一种资源和资产,能够引领个人在身处恶劣环境下懂得如何处理不利的条件,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同时抗逆力也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并且不断增强。抗逆力高的人能够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逆境。 在面对逆境过程中,抗逆力能使人的心理健康回复至逆境发生前的状况,甚至展示出更理想的心理状态;而在克服逆境后能够拥有更高的抗逆能力。 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上机考试复习题

《社会工作概论》期末上机考试复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B) A.个人行为方面有问题的人 B.弱势群体 C.日常生活方面有问题的人 D.就业方面有问题的人 2、睦邻组织运动的发起人是(C) A.汤恩比 B.里士满 C.巴涅特 D.弗洛伊德 3、“人在情境”是(D)派别个案规划工作的中心概念。 A.功能派 B.行为修正派 C.问题解决派 D.心理暨社会派 4、1917年玛丽。里士满在(B)中首次把助人的工作加以专门研究和讲授。 A.《莱恩报告》 B.《社会诊断》 C.《贝弗里奇报告》 D.《济贫法》 5、以下哪个不是社区工作的功能(A) A.社区参与自治 B. 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 C.社会教育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 D.社区互动与服务 6、“危机调适”一词(C)于1944年提出,它是一种处于生活危机状态中 的人施以短期性治疗的办法。 A.开普朗 B.雷波 C.艾瑞〃林德门 D.巴瑞 7、除了三大传统的社会工作方法,儿童社会工作领域的特殊实务方法是(C) A.诊断治疗 B.心理治疗 C.游戏治疗 D.家庭服务 8、以下哪项不是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C) A.老年社会救助 B. 老年生活服努 C.老年社会关系处理 D.老年心理辅导

9、以下哪项不属于医疗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C) A.医院照顾工作 B.社区照顾工作 C.康复训练 D. 疾病预防 10、美国学者(A)提出“贫困文化”的概念 A.奥斯卡〃刘易斯 B.赫伯特〃丁〃甘斯 C.奥斯卡〃辛普森 D.戴维斯 11、1922年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A)成立。 A.国际康复会 B.残疾人之家 C.残疾人国际 D.残疾人服务社 12、医疗社会工作者对病人提供的服务不包括(C) A.就业方面的帮助 B.经济方面的协助 C.体质方面的咨询 D.法律问题的转介服务 13、(D)于1853年创立了第一个专业的儿童社会工作机构一一纽约“儿童救助会社”。 A.贝蒂〃弗里丹 B.罗斯福 C.罗杰斯 D.查尔斯〃罗林〃布雷斯14、美国学者(D)1979年将美国社 区工作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出社区工作三大模式。 A.罗伯特〃莱恩 B.滕尼斯 C.DN托马斯 D.杰克〃罗斯曼 15、(A)认为,如果一个老人仍能保持中年时代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就会晚 年幸福。 A.连续性理论 B.符号互动论 C.社会撤离理论 D.社会交换论 16、妇女的服务的出发点是“(C)”,注重协助妇女个体的自我成长,致力 于两性平等和消除对女性一切形式的歧视。 A.还妇女平等的社会地位 B.让妇女同归社会 C.以妇女为服务本位 D. 妇女终生发展

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1)、案主于某,男,十八岁,系吉安某高校大二学生。因来自农村,自我感觉在服饰,能力,口才,语言以及风度上都不能和城里的同学相比,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消极心理特征,但是自尊心又极强,不满足于现状,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且案主是一个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十足的考试狂,在种种不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了别的方面的学习,培养和锻炼。自从上了大学之后,由于过度的学习和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案主开始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像以前一样安安静静的静下心来学习,上课听讲的效率比较低,自我感觉各方面的状态已经滑坡了。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段时间里,案主感觉到压力比较大,情绪和心态不够平稳,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眠现象。 案主家里共有五口人,有一位70多岁的奶奶,身体比较健康;父亲44岁,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母亲也是44岁,患有慢性肾炎,原先是一名乡镇企业职工,后来因为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务农;哥哥也是一名高校大三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的工资,同时因为母亲患病在床,医药费的开支,家庭的日常开支,再加上自己和哥哥高额的学费,这样的开支使得原本已经拮据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总的来说,案主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差。 (2)、案主基本状况 1.健康状况:一般,但是缺乏体育锻炼 2.情绪状况:一般,有时低落,会觉得很孤单

3.精神病纪录:无 4.自毁行为/自杀行为倾向纪录:无 5. 经济状况:目前无经济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给予和奖学金 二、案例分析 1.通过与案主的几次接触后,发现案主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心不足和自卑心理案主家庭的状况是导致他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家庭的经济情况比较差且来自于中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使得案主感觉到与别人进行交流时会有地位和等级的差别,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来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和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不是很好,交往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案主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底的评价,又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导致了自我否定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自信心不足和自我评价较低,应该是导致案主其他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尽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且产生出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而且案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在课余时也仅仅和自己宿舍的同学走的近一些,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沟通的勇气。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和挫折引起的。正如前面所讲的一样,由于案主缺乏与别人交往的足够的自信心和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的存在,这是导致案主出现孤独心理的主要原因。同时,案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因为

社会工作个案记录表

社会工作个案记录表 会谈纲要 一.确立会谈目的 1、尽快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以便更容易进行下一步计划。更好服务于案主 2、由于案主有重的的轻生念头,把此案按照紧急情况进行处理,迅速介入 3、避免问题的产生,案主有自杀倾向。在会谈中要防止案主自杀情况的产生。 4、恢付案主社会行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自力更生。 二.介绍自己及机构 工作者向案主介绍自己就是什么类型机构,以及来这里的目的,能够为案主提供哪些服务,可以帮助到案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核心所在介绍一下本机构的服务范围。

三、了解案主问题 案主赵女士在面对丈夫死亡的事情时,心里有许多愧疚。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伴有轻微抑郁,且有轻生念头。 4、使用技巧 1.建立关系技巧 积极倾听技巧:认真倾听案主的话语,并给予语言、肢体,表情的回应。 同理沟通技巧:工作者要处在案主的背景中去考虑问题。 真诚沟通技巧:让案主感受到您的真诚,给她以亲切感。 2.面谈技巧 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引领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面质 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5、评估 案主就是由家人介绍过来的,就是在赵某同意的前提下做完此次咨询,所以应该就是主动地而非被迫。案主的主要问题案主赵女士在面对丈夫死亡的事情时,心里有许多愧疚。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伴有轻微抑郁,且有轻生念头。案主的家人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尽快从伤心、自抑郁中走出来,以避免出现自杀的行为,此刻由于求助者已有自杀倾向,情况危急。机构应利用社区资源来保证求助者的安全,并由社会工作者介入,但前提就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愿意接受这个案件。社会工作者通过利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帮助案主。 6、干预 最终达到消除案主心里的顾虑,同时解决按住轻声的行为。 7、与案主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

社会工作实务(朱眉华)

第一章社会实务基础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化思维理念与工作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现代精神与人生信念。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助人工作,首先是在西方社会萌生的,且多半与西方早期的慈善活动相关。在18世纪中后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两极分化,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平民和无家可归的人,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平衡被打破,大量的社会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工作从萌芽到作为一个专业被正式承认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7世纪至19世纪—侧重于社会救助实践活动的社会工作。 英国是遭遇现代社会问题最早的国家之一,1601年英国伊利莎白女王颁布济贫规定,法案正式承认了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第二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侧重于慈善组织活动的社会工作。 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这样的做法弥补了政府推行的济贫活动的不足,同时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向失业者、贫民提供帮助,推动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侧重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第一次将“社会保障”正式写入立法文献,形成了一项国家制度,社会工作此时也更加突出其在救助贫困和弱势群体中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建立和西方国家一系列制度化、职业化社会工作制度的出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流派 马尔科姆佩恩在其著作《现代社会工作理论》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前比较富有影响的一些社会工作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心理动力学派 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它是社会工作中第一个有很强解释力的理论,为后来的理论创造了生存环境,它使社会工作特别重视感觉和潜意识因素(重视儿童时期、早期关系、母爱剥夺),而不是事件和想法。很多社会工作常见的概念,如潜意识、洞察、攻击、冲突、焦虑、母子关系等等都来自心理动力理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