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学时】54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旨在通过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示范性讲解与导读,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修养与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先秦两汉诗

一、先秦两汉诗概述

(一)《诗经》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

(二)楚辞的基本知识、地位及其影响

(三)汉代乐府民歌的基本知识及其影响

(四)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二、先秦两汉诗选

(一)《诗经-黍离》

1.“黍离之悲”的含义

2.重章复沓与抒情方式

3.背诵全诗

(二)《诗经·蒹葭》

1.伊人形象

2.重章复沓的手法

3.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屈原《涉江》

1.屈原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放逐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九死未悔的执著精神

3.叙述与抒情的结合

4.语言特色

(四)《汉乐府·陌上桑》

1.情节梗概

2.罗敷形象

3.侧面描写手法

4.对话手法

(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离别相思的主题

2.艺术特色

(六)曹操《短歌行》

1.曹操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人生无常的感叹与思贤若渴的愿望

3.语言特色

第二章先秦两汉文一、先秦两汉文概述

(一)先秦文

1.先秦历史散文与代表作

2、先秦诸子散文与代表作

(二)两汉文

1.两汉政论

2.两汉史传

二、先秦两汉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左传》与编年体史书

2.叙事方式

3.人物形象的描写

(二)《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孔子与儒家思想

2.生动的人物形象

3.语录体的特点

(三)《孟子·公孙丑下》(天时地利人和章)

1.孟子与其仁政学说

2.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四)庄子《逍遥游》(节选)

1.庄子与道家思想

2.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

3.以形象阐说哲理

(五)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1.司马迁与《史记》

2.项羽的性格特点

3.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

4.典故释义: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

第三章唐宋诗一、唐宋诗概述

(一)唐诗之盛、分期和主要流派

1.唐诗之盛

2.唐诗的分期和主要流派

(二)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

1.北宋诗歌

2.南宋诗歌

二、唐宋诗选

(一)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1.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

2.写景抒情的特点

3.语言风格

(二)李白《将进酒》

1.李白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豪放的自我形象

3.背诵全诗

(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背诵全诗

(四)杜甫《新婚别》

1.杜甫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主人公形象的时代特征

3.借新婚写离乱的艺术手法

(五)杜甫《登高》

1.通体对仗的特色

2.背诵全诗

(六)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岑参生平及其边塞诗的特色

2.景物描写

(七)白居易《长恨歌》

1. 白居易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艺术特色

(八)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李商隐生平及其诗歌特色

2.比喻用法及象征意义

3.背诵全诗

(九)陆游《关山月》

1.陆游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时代特色

3.结构特点

第四章唐宋词一、唐宋词概述

(一)词的产生与发展流变

1.唐五代词

2.两宋词

(二)词的婉约与豪放

1.婉约词派

2.豪放词派

(三)宋词的成就和地位

二、唐宋词选

(一)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温庭筠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女主人公的形象

3.“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意蕴

(二)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1.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思想情绪

3.比喻的妙用

4.语言特色

5.背诵全词

(三)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

1.柳永生平及其对词发展的贡献

2.思想内容

3.语言特色

4.背诵全词

(四)晏殊《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

1.晏殊生平及其词作

2.拟人及借景抒情手法

(五)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词人的自我形象及旷达的人生态度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释义

4.背诵全词

(六)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秦观生平及其婉约词风

2.作者的爱情观

3.情景交融和运用传说的表现手法

4.背诵全词

(七)李清照《永遇乐·元宵》

1.李清照生平、词作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思想内容

3.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4.语言特色

(八)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辛弃疾生平、词作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象征、暗喻的手法

3.风格特色

4.“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句的寓意

第五章唐宋文一、唐宋文概述

(一)唐宋八大家

(二)中唐古文运动

(三)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四)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二、唐宋文选

(一)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韩愈生平、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2.叙事和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

3.南霁云形象的刻画手法

(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柳宗元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

3.“始得’’二字结构全文

(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欧阳修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成败由人"的中心论点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熟记警句

(四)苏轼《前赤壁赋》

1.“乐一悲一喜"的情感线索

2.“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

3.景、情、理的有机结合

4.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六章中国古代戏曲一、中国古代戏曲概述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源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

(三)元杂剧体制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四)明清传奇体制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中国古代戏曲选

(一)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1.王实甫与《西厢记》

2.莺莺的心理活动

3.语言特色

4.背诵《宫端正好》和《二煞》两支曲

(二)汤显祖《牡丹亭·惊梦》(节选)

1.汤显祖与《牡丹亭》

2.“一生儿爱好是天然”释义

3.语言特色

(三)孔尚任《桃花扇·却奁》

1.孔尚任与《桃花扇》

2.李香君的形象

3.对比衬托手法

第七章中国古代小说一、中国古代小说概述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小说的雏形

(二)唐代传奇——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和繁荣

(三)宋元话本——中国通俗小说的形成

(四)明清章回小说——中国通俗小说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小说选

(一)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 1.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2.“兴之所至’’的人生态度

(二)蒋防《霍小玉传》

1.故事梗概

2.霍小玉的形象

(三)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

1.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2.思想意义

3.艺术特色

(四)曹雪芹《红楼梦·宝玉挨打》(节选)

1.曹雪芹与《红楼梦》

2.贾政、宝玉父子矛盾冲突的社会意义

第八章现当代诗歌一、现当代诗歌概述

(一)现代诗歌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当代诗歌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现当代诗歌选

(一)郭沫若《天狗》

1.郭沫若生平及其诗歌特色

2.“天狗"的象征含义

(二)徐志摩《再别康桥》

1.徐志摩生平及其诗歌特色

2.《再别康桥》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闻一多《一句话》

1.闻一多生平及其诗歌特色

2.“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所表达的思想

(四)余光中《乡愁》

1.余光中生平及其乡愁诗

2.“乡愁”的四个意象

3.艺术手法

(五)舒婷《致橡树》

1.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2.独立的女性观念

3.象征的手法

第九章现当代散文

一、现当代散文概述

(一)现代散文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当代散文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现当代散文选

(一)朱自清《给亡妇》

1.朱自清生平及其散文成就

2.内容与主要线索

3.语言特点

4.生活细节的选取

(二)何其芳《黄昏》

1.何其芳生平及其散文成就

2.思想情绪与抒情结构

3.写作特色

(三)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1.巴金生平及其散文成就

2.“灯光’’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和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3.“长宜子孙”的含义

(四)钱钟书《论快乐》

1.钱钟书生平及其散文成就

2.文章阐述的人生哲理

3.“知性散文”的基本特色

4.比喻手法

(五)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特立独行’’的含义

2.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

第十章现当代戏剧一、现当代戏剧概述

(一)现代戏剧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当代戏剧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现当代戏剧选

(一)曹禺《雷雨》(节选)

1.曹禺生平及其戏剧成就

2.周朴园、侍萍、蘩漪的形象

3.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

4.语言艺术

(二)老舍《茶馆》(节选)

1.老舍生平及其戏剧成就

2.图卷式的结构特色

3.独特的戏剧冲突

4.“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

5.王利发的形象

第十一章现当代小说一、现当代小说概述

(一)现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当代小说的发展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二、现当代小说选

(一)鲁迅《狂人日记》

1.鲁迅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写实和象征结合的艺术手法

(二)沈从文《边城》(节选)

1.沈从文生平及其小说成就

2.翠翠的艺术形象

3.牧歌情调

(三)赵树理《传家宝》

1.赵树理生平及其小说成就

2.“传家宝’’释义与小说中两代妇女价值观的变化

3.金桂、李成娘形象的刻画手法

第十二章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部分

(一)古代汉语知识概述

(二)古代汉语常用词

(三)古代汉语常见语法现象

二、现代汉语部分

(一)现代汉语语言与文字的规范化

(二)现代汉语词语意义的把握

(三)现代汉语常用句子类型与病句修改

(四)现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

第十三章写作

一、写作基础知识

(一)写作基础知识概述

(二)记叙文写作(主题材料结构)

(三)议论文写作(论点论据论证)

(四)应用文写作(材料体式语言)

二、行政公文写作

(一)行政公文的概念和特点

(二)行政公文的分类

(三)行政公文的格式

(四)常用行政公文写作(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

三、事务文书写作

(一)事务文书的特点

(二)常用事务文书写作(总结、合同、调查报告 )

四、新闻写作

(一)新闻要素、体裁和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消息写作

(三)通讯写作

五、学术论文写作

(一)学术论文的特点及选题

(二)学术论文的资料收集

(三)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四)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针对网络学院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讲授与自学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既注重整体把握,又注重用创新意识诠释文学现象

与作家作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强化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

闭卷考试。题型为选择、填空、简答、默写、写作等。

五、教学用书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大学语文》(2007年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4江西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专升本入学考试是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而进行的具有选拔功能的考试。 二、指导思想 《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学习,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优美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分析思辨、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熟练地完成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畅达通顺,合乎规范。据此,本科目考试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难易不同的考查,具体范围以指定阅读课文(精读、泛读的)为准: 1.识别记认能力 2.理解分析能力 3.欣赏评价能力 4.表达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查内容分以下几项: ●文学常识 要求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有大致的了解,识记每一历史阶段有代表性的文学体式、流派、作家作品特色,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方法。 ●文体知识 对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以及诗、词、曲、赋、散文、戏剧、小说各种文体的体式特征、构成要素和表述手段、韵味,都有所认识和理解。 ●汉语基本知识 理解精读课文中古汉语文字、词汇、句式及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了解古今通用的一般修辞手法。 ●作家作品知识 识记和了解作家的原名、字、号(谥号),所属时代、主要思想倾向、风格特点、成就功业、代表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写作基础知识 了解什么是主题、题材,理解主题提炼的要求,题材选择、剪裁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结构、层次,理解结构要领,结构的完整、严谨的要求。 识记和理解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各种表述方式的特点。 ● 《孔孟语录(十二则)》 1.认识儒家把个人的进学求知、修身养性视为经国治世的基础和前提。 2.明白孔子的不为富违仁、从善如流、松柏后凋、身正令行、杀身成仁等思想 3.了解孟子的为民父母、推善及人、与民同乐、得道多助而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民贵君轻等思想。 《唐且不辱使命》

《诗经·采薇》 大学语文 教案

诗经·采薇 (一)解题(写作年代与动机)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如秦汉年间的毛亨(或毛苌-常音)的《毛诗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音地杜)以勤归也。”据此,则此诗应写于殷商末年。 而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匈奴传》则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据此,则此诗应写于西周中叶。 两家之说,虽在写作时间的判断上有所差异,但都肯定它是远征守边、保家卫国之作。根据当时的边患情况看,诗作出自西周时期较为可信。西周时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关,以及命将士出兵抗击猃狁的记载。因此可以认为,《采薇》是后世边塞诗的先导。 至于作者及其用意,《毛诗序》说是“歌《采薇》以遣”远征将士(即唱《采薇》以鼓舞官兵斗志),显然是不妥的。从全诗的述说口吻看,该诗的“诗人”应当是一个戍边归来的士卒,他以痛定思痛的心情回忆戍边中的艰苦生活。 吟诵全诗,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朔风呼啸、大雪纷飞。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武警战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泥泞,战士又饥又渴;边关渐行渐远,乡关越来越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风格却颇似《国风》。 古人评价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国风》好色而不淫,我们从《蒹葭》中可以体会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能表现得这样含蓄,这样有分寸,是这首诗的优点。小雅怨诽而不乱,后人概括为“怨而不怒”,也是一种分寸感。孔子说,诗可以怨,就是可以通过诗来宣泄自己的怨愤,但是要有分寸,不能剑拔弩张,不能“怒”,否则就不是艺术了。我们从这篇《采薇》中可以充分体味到这一特点。 (二)译文 1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刚刚长出来。说回家啊说回家,转眼一年又完啦。没有老婆没有家,都是玁狁害的呀。没有空闲安定下,还是玁狁害的呀。 2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柔嫩好可爱。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烦忧多牵挂。 满腔愁绪像火烧, 饥渴交加苦难熬。 我的驻防无定处, 谁来替我捎家书? 3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已老像干柴。 说回家啊说回家, 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差遥遥无尽头, 想要休息没闲暇。 我心疼痛如针扎, 就怕日后难还家。 4 光彩艳丽什么花? 棠棣烂漫吐芳华。 什么车儿高又大? 原来将帅乘坐它。 驾起兵车要出征, 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 每月要打数仗呢。

(完整word版)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2)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4)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周萍)

大学语文教案 周萍 2007年7月修订 目录 教学大纲 讲义 绪论 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周萍) 一、蒹葭(《诗经》) 二、涉江(屈原) 三、短歌行(其一)(曹操) 四、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五、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六、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七、长恨歌(白居易) 八、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理论专题:怎样提高语文素养(周萍) 九、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十、山园小梅(林逋) 十一、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十二、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十三、长相思(纳兰性德) 十四、雨巷(戴望舒) 十五、毛泽东词二首(毛泽东)

十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十七、回答(北岛) 理论专题:诗歌的人文关怀(周萍) 十八、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十九、苏秦佩六国相印(《战国策》) 二十、论语·学而(《论语》) 二十一、秋水(庄子) 二十二、学记三则(《学记》) 二十三、谏逐客书(李斯) 二十四、垓下之围(司马迁) 二十五、朋党论(欧阳修) 二十六、谈读书(朱光潜) 二十七、爱尔克的灯光(巴金) 三十、论快乐(钱钟书) 理论专题:文学与人生(周萍) 三十一、席方平(蒲松龄) 三十二、宝玉挨打(曹雪芹) 三十三、离婚(鲁迅) 三十四、沉沦(郁达夫) 三十五、风筝飘带(王蒙) 理论专题:文学与审美(周萍) 三十六、长亭送别(王实甫) 三十七、游园(汤显祖) 三十八、屈原(郭沫若) 三十九、茶馆(老舍) 理论专题:戏剧与中国传统文化(周萍)综合练习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政治与行政学院、文法学院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语文》是为继续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而设置的一门通识教育课。其主要任务是: (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绪论: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学习大学语文的目的、意义、方法。 第一编诗歌 诗歌概述:了解诗歌的产生与发展、诗歌的特点、诗歌的欣赏、诗歌的意境、诗歌的创作。 1、《蒹葭》

(精选)西南大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考试答案

一、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实例,论述语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落实。 在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是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向盘,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例如“阅读教学”,它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读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至关重要。 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经常提醒自己:“我读得准确流利吗?”“我读出情感了吗?”“我怎样才能读得更好些?”通过多诵读、多思考、多比较来追求朗读的满意效果。 其次,要引导学生读后评议:好,好在哪里;不好,什么原因,如何改进。当然不是每读必评,但对于一些有共性或有代表性的“个读”适当进行评议,在读法上会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三,可结合具体内容提示相关读法。如:怎样把握喜怒哀乐、激动紧张等情感基调,怎样进入语言情境,注意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高低柔刚等等。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过程与方法”就要引导学生关注理解的过程,逐步掌握感悟理解的有效方法。 一是提示理解方法,教师可因文而异,在导读课文的过程中适当提示相关的理解方法,例如按什么顺序学,用什么方法学,抓什么要点学,带什么问题学等等。 二是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展示阅读理解时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学法指导,在导读理解时,教师可对学生的解答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谈谈你的想法。”“能说说你理解错了的原因吗?”这样有利于学生相互启迪,形成“互感”。 三是介绍学习经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可安排学生交流阅读理解的经验和感受,让学生说说怎样读思画议,扣词析句;怎样把握中心,体悟情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一个个问题的学法提示,学生自然会领悟到针对所学内容该采用哪些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形成技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总的来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启发者、授之以渔,起到帮扶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方法”,在领悟方法的同时要感悟“过程”,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使其在终身学习中受益。方法与过程是紧密相连的,脱离了具体过程讲方法,方法无所谓优劣,离开方法去讲过程,过程无所谓好坏,把过程与方法对应起来去思考、去学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结合具体教学设计实例,举例论述洪振涛的语感教学方法。 语言训练感受为先——浅谈学生的语感训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供参考)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编制人: 编制单位: 审核人: 系部主任: 编制日期:

目录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二、课程概述 (1)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三)课程设计思路 (2) 三、课程目标 (3) (一)知识目标 (3) (二)能力目标 (3) (三)素质目标 (4)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4) 五、课程内容标准 (4) (一)课程总体设计(课时分配表) (4) (二)项目(单元)设计 (5) 六、课程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组织实施 (12)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2) (三)师资条件要求 (12) (四)教学条件基本要求 (12) 七、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3) (一)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3) (二)网络资源建设 (13) (三)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3)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 (13) 九、说明 (14)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大学语文是当代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重要的工具课。它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厚德崇信、博学尚技”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本学科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要求

2018年浙江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浙江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核总目标 普通高校“专升本”统考科目《大学语文》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具体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文学及实用文知识)和基本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两大方面。 二、考核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1)能够识记、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作品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字等语言现象及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今译。 (2)能够准确地使用汉字,识记和解释现代作品中的疑难词语(不含科技术语),了解汉语语法规范,掌握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方法。 (3)掌握文言文、现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文学知识 (1)掌握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家的时代、国别、字号、代表作、诗文集名称、文学主张、艺术成就等;代表作品的出处、编著年代、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了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3)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详见背诵篇目) 3.实用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及规范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十三种公务文书及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事务文书。 (二)基础能力

1.阅读能力 (1)了解作品的题材,正确划分作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概括段落大意及作品的主旨。 (2)能准确地分析一篇作品(文学及实用文)的材料、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能联系作品说明常见辞格的修辞作用。 (3)能结合不同文体的特点,分析作品语言的特色,体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含义和表情达意的作用。 2.写作能力 (1)文学写作 基本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体行款合乎规范。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2)实用文写作 基本要求: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或情境选择恰当的文种写作,主题鲜明集中、材料准确翔实、结构完整恰当、表达通顺合理。主要文种包括公务文书中的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和事务文书中的声明、启事、证明、介绍信、求职信、演讲稿(含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等)、商函、计划(策划书)、总结、调查报告等。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语言知识约20分,文学知识约10分,实用文知识约10分,阅读约40分,写作约70分(其中实用文写作约20分,文学写作约50分)。 5.题型比例: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阅读分析题40分,写作题70分。 四、背诵篇目 1.《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2.《秋水》(节选)《庄子》 3.《谏逐客书》李斯 4.《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 [2013年修订版]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大学语文》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相应的《大学语文》课程要求的水平。 考试对象 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自2004年3月1日(含3月1日)以后入学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学生,应参加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A)考试大纲适用于文史类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原则 本课程考核充分体现其综合文化基础课的性质,照顾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实用性特点,重点进行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严格遵循重在素质和能力考核的原则。 考试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A)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必要的文学、文化知识和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能力;对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能较熟练地掌握基本型文体及多种常用应用型文体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并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一)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及语言知识 (二)正确掌握规的汉语言文字,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1. 不写错字、别字和其他不规字。 2. 文从字顺,符合汉语语法规。 3. 语意表达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4.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文言文阅读能力 1. 熟读大纲所列的古代文学作品,并能准确地将古文译成现代汉语。 2. 掌握古代汉语常用词。 (四)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 1. 考纲涉及的古今各种文体知识。 2. 考纲涉及的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和代表作。 (2)作品的作者、出处。 3. 考纲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五)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1.能准确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2.结合文体进行作品鉴赏。 (六)作文 作文考试是对应考者思想修养、知识积累、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测试,要求应考者做到思想容积极健康,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标点正确,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第1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 郭海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广东珠海 519087) [摘要]近年来,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问题争议颇多,有“人文论”、“文学论”、“文化论”、“工 具论”等。由于客观存在的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大学语文必须“因材施教”。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应为:面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现状,结合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认和把握,也要提升学生对汉语的应用能力与水平。实现这个功能目标,需要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标准等方面入手。[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目标;课程定位;文化素养;实用语文能力[中图分类号]H19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1-0079-05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03-01 郭海军(1964-),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学 “语文”的出现,距今已近七十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学堂,从西方引进教学理念和课程教材,只以当时称作“国文”的课程来教授中国历代古文。 “五四”以后,国文课受到冲击,小学改设“国语”,教材多选用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口语特点鲜明。中学虽仍开国文课,但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 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语文” 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却因抗战爆发而被迫终止。建国后,叶圣陶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此建议被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采纳并推向全国,自此,“语文”成为中小学的一门主课。而“大学语文”在建国前,则被称作“大一国文”或“大学国文”,20世纪50年代曾短暂恢复。 1980年8月,徐中玉、匡亚明两位先生联合倡议,在全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自此,这门课在众说纷纭、毁誉参半中,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曲折路程,有成就,也有很多未解的难题。由于对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及教学效果等的认识存在太多的差异,使得很多高校把作为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变为选修课,有的甚至停开。一时间,大学语文课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鉴于这种现状,《人 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 媒体在2004年连续发表了有关大学语文课程的文章, 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讨论,进而有关大学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大学语文被国家重视并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转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中也提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至此,由于国家法规性文件的硬性规定, 在高等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上已无争论。 然而,大学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如何教?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定位?对于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层次的非中文专业学生,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应不应该有所变化?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特色体现在哪里?所有这些问题,显然需要从大学语文课程自身内部来寻找答案。 一、争议与问题 回顾近些年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颇多争议,大都集中在教学目标与内容定位上,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认为大学语文应定位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1期2012年3月 Vol.19No.1 Mar.2012

大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论语·学而篇》 教学内容: (1)识记《论语》的基本知识——熟记课文前言部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能就文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录根据现实写作文。 第二课《老子》(节选)(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3)能就文中具有启示意义的语句写文章。 (4)背诵或熟读本文。 详细内容:

(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哲学方面:尊道有无,师法自然。 修身方面:返璞归真,虚静守柔。 治国方面:无为不争,小国寡民。(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 老子通过讲述曲与全等六个方面的对立转化关系,宣扬了他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和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课《大学之道》 (1)识记《大学》的基本知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详细内容: (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 “三纲目”为“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条目”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所谓“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

第四课《采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3)分析本诗以“采薇”起兴的艺术技巧; (4)理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表达效果。 (5)熟读本诗。 教学内容: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参考“学习导读”第1—3段:)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篇抒写士卒远征守边情景的著名诗篇。前三章都以采薇起兴,反复表达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远离家园,久戍不归,深切思念故乡、亲人;二是战争频仍,转徙不定,生活艰苦得难以忍受。同时也揭示了造成这些痛苦的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校版)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大学语文 课程标准 学制三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撰写教师李双双 专业负责人王小玲 系主任刘河元 教务处 二○一七年十月

课程基本信息表

1、课程定位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人的事业。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职业人”,而不是仅仅某种职业技能和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因此,高职教育应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品质培养的同时,着力于传递人文知识、丰富人文情怀、提升人文内涵,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心灵体验、达观的人生领悟和颇具尊严的价值取向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人文教育的主要课程,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人生故事,流淌着历史沧桑,它承载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更映射着华夏民族的精神与气质。《大学语文》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帮助学生深化语文能力、继承传统文化、建立精神家园、修养行为、重塑人格、提升学生素养,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从而使学生最终成长为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职业人。 《大学语文》课程是集工具性、基础性、文化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建设大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母语教育,切实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具备走向工作岗位的综合职业素质。《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 《大学语文》是高职高专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传承文化,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以听、说、读、写为基本载体,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应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英文名称:《Chinese 》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第四部分教学实践活动。《文学作品选》按文学发展史线索分别讲述。涉及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同时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两种。《文学作品选》后附“选读书目”三十种,以供学生自学之用。 四大部分的关系是:以文章为载体,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传授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选》和《实用医学写作》以讲授为主;《中国文化概要》以选讲和自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以鉴赏和分析优秀影视作品为主。《文学作品选》如加“※”号的课文为精读课文,其他为泛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考查的重点。《中国文化概要》中加“※”者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文学作品选》中的“选读书目”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共计21学时) 先秦文学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 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 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 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 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含例证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对比法、类比法)。 驳论着眼点: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 3. 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 议论方式:夹叙夹议、叙后评议。 4. 阅读《诗歌的抒情方法》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具体作品予以辨识:。 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2013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大学语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 命力的文言词语不同的用法。识别文言文中常用的通假字和古今字,并理解其含义。 2.理解“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常见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 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及其用法。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语、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并能将其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句式。 4.了解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修辞格及其用法。 5.理解现代文中的疑难词语,掌握现代文中的语法知识。 二、文学基本知识 1.了解指定篇目中作者的姓名字号、朝代或国别、代表作与作品集名称、文学主张、文学成 就及其他重要贡献。 2.识记指定篇目中重要作品里的名句。 3.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古今各类文体知识。 4.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5.了解指定篇目涉及的一些文化知识。 三、阅读 阅读材料选自课内或者课外的文段。 1.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 2.分析文章的结构、体裁特征及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3.赏析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及审美风格。 4.概括文章的主旨、理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章的思想意义。 四、写作 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能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记叙文、说 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句通畅、标点正确。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 二、知识内容比例: 1.汉语基本知识约20% 1 / 7 2.文学与文化基本知识约20% 3.阅读约20% 4.写作40% 三、试卷题型及赋分 1.选择题约25% 2.古文翻译题约10% 3.填空题约5% 4.阅读题约20% 5.作文40% 四、试卷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30% 中等难度题约45% 难题约25% Ⅳ. 题型示例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大学语文教案范文 【篇一:大学语文课程教案】 第一章先秦文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诗歌;熟悉并背诵《蒹葭》;掌握《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湘夫人》的浪漫主义特色、《秋水》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诗歌概述、《秋水》的写作特色 难点:《蒹葭》的意境的朦胧美。 教学方法及手段: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教学学时: 4学时 第一节先秦文学概述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学也源远流长。按照通常的 文学史分期,秦代及其以前的文学统称为先秦文学。 在文字产生之前,文学以口头创作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流传的过程 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加工,成为集体的创作。神话和歌谣就是两种 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 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幻想中做出的对自然界和 社会现象具有艺术意味的描述和解释。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 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便在想像中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 化和人格化,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所以,尽管神话充满着幻想和虚构,但却深深植根在现实生活 的土壤之中,而且充满着永恒的艺术魅力。我国古代的神话是十分 丰富的,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上儒家的排斥和曲解,被记载和流 传下来的较少,只在《山海经》、《穆天子传》、《天问》、《淮 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断,如盘古开天地、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即使是这些片断的神话,也充分反映了我 们的祖先要求改变现实的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自身的 坚定信念,集中了他们在和自然界斗争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这些,不但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最早源头,更影响到整个中华 民族精神的形成。

大学语文说一门课

《大学语文》课程说课设计-说一门课 基础部郭孔生 一、说《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重要地位 大学语文的开设,是从传承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精粹,弥补中学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教学的不足而来。而且是全校大一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它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创新性和人生哲理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本学科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因此,大学语文学科具有相当的时代性。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文化文明常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强化大学人文教育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用现代社会的共通文明精粹来观照大学语文。具体表现在教学某一个经典篇目的过程中,除了文字、文学、传统文化以外,也把现代文明作为考量的价值标准。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民族国家、个人权利、文化批判、价值分析和理性态度等现代文明的核心概念。 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多年来一直呼唤人文教育的杨叔子说,人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地位,科学教育只有与人文教育相通相融,才能使受教育者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浑然一体,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和主动发

展的人。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学素质,高雅的审美情趣都对他的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应多开设一些诸如演讲、辩论、口语与表达、文学名著欣赏、诗词欣赏、电影欣赏、中国文化等选修课和讲座,并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出兴趣,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二、说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率指挥棒的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围绕升学考试转,语文教学从小学到初、高中一直保持着“注释﹢导读”的X文讲解模式,教师绞尽脑汁,学生下足苦功,结果大多是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学生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较差。到了大学,语文教学也是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脱节,导致语文教学犹如戴着镣铐在小圈子里跳舞,僵化刻板,沉重压抑,缺乏活力和新鲜感。尽管教育界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整个教学氛围有了极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许多成效,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 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职高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海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参照考试大纲,复习重点一目了然,复习效率加倍提高,为专升本考试复习提指明方向。————海大源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琼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专升本考试学生。 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陈洪主编),同时参照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九版)。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考试内容范围及分值分布 1、基础知识的考核 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学常识.文体知识辨别识记等方面,重视文言文精读篇目的翻译。本部分分值约为40分。 2、阅读分析的考核 鉴于《大学语文》教材各高校所用教材不尽一致的情况,阅读分析范围主要依据本大纲所附精读篇目,同时可以选取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文本。分值20分。 3、写作应用能力的考核 包括议论文写作(含文学评论)、应用文写作两个方面。分值40分。 (二)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

1、单项选择题(设10小题)10分 2、填空题(设10小题)10分 3、简析、简答及翻译题20分 4、阅读分析题(一到二段文本的分析)20分 5、写作题(一篇或者二篇)40分 (三)考试方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其具体要求 (一)基础知识(40分) 1、语言知识 (1)文言词语与句式 理解、掌握精读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句式与特殊语法现象。具体要求是: 解释常用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辨析古汉语常用特殊句式;熟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翻译试题规定的诗文句子。 (2)现代文词语与句式 掌握现代文包括常用应用文中常用的词语和句式。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用法。 2、文体知识 (1)应用文体知识(参考其他教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